CN110566295A -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6295A
CN110566295A CN201910685282.6A CN201910685282A CN110566295A CN 110566295 A CN110566295 A CN 110566295A CN 201910685282 A CN201910685282 A CN 201910685282A CN 110566295 A CN110566295 A CN 110566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unit
pressure cylinder
extraction
thermo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52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66295B (zh
Inventor
何晓红
高新勇
王永学
汪晓龙
阮宇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Huadian Hami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Huadian Hami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Huadian Hami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Huadian Hami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52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6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66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6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66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6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01K11/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the engines being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7/00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 F01K7/16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the engines being only of turbin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0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7/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condensers, e.g. provision of reserve conden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属于热电联产、火电灵活性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第一热电机组、第二热电机组、第一冷却蒸汽系统和第二冷却蒸汽系统。本发明是在保证外界供热负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两台机组调峰运行策略的制定,既保障了民生采暖需求,又实现了全厂调峰运行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Description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联产、火电灵活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政策逐渐重视新能源的推广,降低火电机组的比例。对于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的冷端乏汽余热直接排放而造成了巨大的冷端损失。例如300MW亚临界纯凝机组冷端余热损失可达45%,采用抽汽供热后机组仍有20%的冷凝余热被排放掉,这部分热量由于品位低而难以直接利用。同时,由于电网为消纳新能源电力,对煤电机组火电灵活性的要求不断加强,煤电机组需实现超低负荷运行,才能满足电网的调峰需求,这给燃煤热电机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目前,实现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核心专利技术为“汽轮机抽凝背系统及其调节方法(专利号201710193938.3)”,即实现低压缸不进汽做功的稳定运行,又最大程度地挖掘了对外供热能力,高效益地实现了机组超低负荷发电。另外,专利申请“一种基于热电厂全厂调峰能力最大化的热负荷分配方法(申请号201810644679.6)”通过优化全厂不同机组的热负荷分配,从而深度挖掘全厂的最大调峰能力,但未考虑全厂调峰经济性。本发明针对全厂两台机组均实现低压缸不进汽做功改造后,从如何实现全厂调峰经济性最大化的角度来制定两台机组耦合调峰运行方法,具体是用于指导两台机组均完成低压缸不进汽做功改造后全厂经济性调峰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的设计参数、机组性能参数以及机组历史运行数据,绘制两台热电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机组采暖抽汽流量与机组出力和机组进汽流量的关系曲线;
第二步:记录两台热电机组在不同机组出力和不同采暖抽汽流量组合时,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的各类设备运行参数和资源消耗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两种运行方式下的单位发电煤耗成本、单位发电厂用电量、单位发电耗水成本和单位发电环保耗材成本,由此得出,在采暖抽汽流量一定时,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比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所节约的单位发电成本;
第三步:计算两台机组在不同机组出力情况下的调峰收益和两种运行方式下的运行成本,在采暖抽汽流量一定时,以全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结合第一步的关系曲线,进行两台机组的出力负荷分配,制定两台机组耦合调峰的运行策略。
进一步的,两种运行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热电机组或第二热电机组为抽凝式工况运行时,第一冷却蒸汽系统或第二冷却蒸汽系统为关闭状态,此时,调节第一液压蝶阀的开度或调节第二液压蝶阀的开度,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的一部分排汽进入第一汽轮机低压缸继续做功发电,或者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的一部分排汽进入第二汽轮机低压缸继续做功发电;
第一热电机组或第二热电机组为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第一冷却蒸汽系统或第二冷却蒸汽系统为运行状态,此时,全关闭第一液压蝶阀或全关闭第二液压蝶阀,除很小量的排汽进入第一冷却蒸汽系统或进入第二冷却蒸汽系统外,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的全部排汽还进入第一热网加热器对外供热,或者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的全部排汽还进入第二热网加热器对外供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的具体步骤是:
S1:统计记录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的设计参数、机组性能参数以及机组历史运行数据;
S2:确定机组在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与机组出力P和机组进汽流量Q的关系式,分别为:
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或者其中:a≥0,b≥0;此时,Q的值一定时,P的值也一定,采暖抽汽流量是含机组进汽流量n次方的单一变量函数,也是含机组出力n次方的单一变量函数;
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其中:c≥0,d≥0;此时,采暖抽汽流量是含机组进汽流量n次方和机组出力n次方的多变量函数;
S3:根据步骤S1中统计的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的设计参数、机组性能参数以及机组历史运行数据,计算拟合得出步骤S2中各变量的具体值,包括:a、b、c、d、kn+1、jn+1、tn+1、rm+1的具体参数值;
S4:利用步骤S2中的函数关系式和步骤S3中各变量的具体参数值,绘制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机组采暖抽汽流量与机组出力和机组进汽流量的关系曲线;此时,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在关系曲线范围内,针对不同采暖抽汽流量值Q,机组具有对应的最小出力值minP和最大出力值maxP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步的具体步骤是:
S1:统计记录两台热电机组在不同机组出力P和不同采暖抽汽流量Q组合时,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的各类设备历史运行参数和历史资源消耗数据,利用统计的历史数据,计算得出两台热电机组在两种运行方式下单位发电量所需要的煤耗成本U、厂用电量P、耗水成本U和环保耗材成本U
S2: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计算得出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比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所节约的单位发电成本W切节,计算公式为:
W切节=(U+P·U+U+U)抽凝式-(U+P·U+U+U)低压缸不进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步的具体步骤是:
S1:统计记录不同热电机组在单位统计周期T内的单位上网电价Y和单位发电成本Y,不同热电机组的额定出力P;单位统计周期T内的单位发电罚金Y,以及单位统计周期T内的第1挡市场出清电价Y1挡和第2挡市场出清电价Y2挡
S2:根据第一步的计算方法,变换得出机组出力P与采暖抽汽流量Q的关系式,分别为:
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P切出=f(Q切采),此时,锅炉稳燃对应的机组最小出力为minP切出,则有minP切出=f(minQ切采);
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P抽出=f(Q抽采,Q抽进),当采暖抽汽流量值Q抽采一定时,机组具有对应的最小出力值minP抽出和最大出力值maxP抽出
S3:当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单台热电机组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调峰经济性计算方法如下:
当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的出力为P切出,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的出力为P抽出,其中minP抽出≤P抽出≤maxP抽出
当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单位调峰收益W抽调、单位调峰罚金W抽罚和不同出力下收益差W抽差的计算方法如下:
此时,当W抽差≥0时,P抽出取值为Px抽出;当W抽差<0时,P抽出取值为Py抽出
当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单位调峰收益W切调、单位调峰罚金W切罚和单位切缸影响收益W切受的计算方法如下:
S4:当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以全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制定两台机组耦合调峰的运行策略,约束函数如下:
当Q=f(maxP抽出1)+f(maxP抽出2),且Q小于外界总热负荷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
当Q=f(minP切出1)+f(minP切出2),且Q大于外界总热负荷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第二热电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第二热电机组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
上述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中的装置,它包括:第一热电机组、第二热电机组、第一冷却蒸汽系统和第二冷却蒸汽系统;
所述第一热电机组包括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第一汽轮机低压缸、第一凝汽器、第一冷却塔和第一热网加热器,所述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一汽轮机低压缸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一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一液压蝶阀,所述第一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口与第一凝汽器连接,所述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侧通过第一循环供水管和第一循环回水管与第一冷却塔连接,所述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汽口还通过第一采暖抽汽管与第一热网加热器连接,且在第一采暖抽汽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
所述第二热电机组包括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第二汽轮机低压缸、第二凝汽器、第二冷却塔和第二热网加热器,所述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二汽轮机低压缸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二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二液压蝶阀,所述第二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口与第二凝汽器连接,所述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侧通过第二循环供水管和第二循环回水管与第二冷却塔连接,所述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汽口还通过第二采暖抽汽管与第二热网加热器连接,且在第二采暖抽汽管上安装有第八阀门;
所述第一冷却蒸汽系统包括:第一冷却蒸汽管、第一减温减压装置、第一汽水分离装置、第一流量仪和第二流量仪,所述第一冷却蒸汽管的进汽端和出汽端分别与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汽口和第一汽轮机低压缸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一冷却蒸汽管的进汽端安装有第六阀门,在第一冷却蒸汽管的出汽端安装有第七阀门和第一截止阀,在第一冷却蒸汽管上沿着蒸汽流动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流量仪、第一减温减压装置、第一汽水分离装置、和第二流量仪;
所述第二冷却蒸汽系统包括:第二冷却蒸汽管、第二减温减压装置、第二汽水分离装置、第三流量仪和第四流量仪,所述第二冷却蒸汽管的进汽端和出汽端分别与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汽口和第二汽轮机低压缸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二冷却蒸汽管的进汽端安装有第十三阀门,在第二冷却蒸汽管的出汽端安装有第十四阀门和第二截止阀,在第二冷却蒸汽管上沿着蒸汽流动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三流量仪、第二减温减压装置、第二汽水分离装置和第四流量仪;
所述第一循环供水管通过循环供水旁路与第二循环供水管连接,且在循环供水旁路上安装有第十五阀门,在第一循环供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在第二循环供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九阀门和第十阀门;所述第一循环回水管通过循环回水旁路与第二循环回水管连接,且在循环回水旁路上安装有第十六阀门,在第一循环回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在第二循环回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二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可以是同一类型机组,也可以是不同类型机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创造了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2)本发明是在保证外界供热负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两台机组调峰运行策略的制定,既保障了民生采暖需求,又实现了全厂调峰运行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的设计参数、机组性能参数以及机组历史运行数据,绘制两台热电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机组采暖抽汽流量与机组出力和机组进汽流量的关系曲线;
第二步:记录两台热电机组在不同机组出力和不同采暖抽汽流量组合时,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的各类设备运行参数和资源消耗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两种运行方式下的单位发电煤耗成本、单位发电厂用电量、单位发电耗水成本和单位发电环保耗材成本,由此得出,在采暖抽汽流量一定时,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比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所节约的单位发电成本;
第三步:计算两台机组在不同机组出力情况下的调峰收益和两种运行方式下的运行成本,在采暖抽汽流量一定时,以全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结合第一步的关系曲线,进行两台机组的出力负荷分配,制定两台机组耦合调峰的运行策略。
两种运行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热电机组或第二热电机组为抽凝式工况运行时,第一冷却蒸汽系统或第二冷却蒸汽系统为关闭状态,此时,调节第一液压蝶阀110的开度或调节第二液压蝶阀210的开度,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一部分排汽进入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继续做功发电,或者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一部分排汽进入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继续做功发电;
第一热电机组或第二热电机组为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第一冷却蒸汽系统或第二冷却蒸汽系统为运行状态,此时,全关闭第一液压蝶阀110或全关闭第二液压蝶阀210,除很小量的排汽进入第一冷却蒸汽系统或进入第二冷却蒸汽系统外,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全部排汽还进入第一热网加热器15对外供热,或者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全部排汽还进入第二热网加热器25对外供热。
其中,第一步的具体步骤是:
S1:统计记录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的设计参数、机组性能参数以及机组历史运行数据;
S2:确定机组在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与机组出力P和机组进汽流量Q的关系式,分别为:
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或者其中:a≥0,b≥0;此时,Q的值一定时,P的值也一定,采暖抽汽流量是含机组进汽流量n次方的单一变量函数,也是含机组出力n次方的单一变量函数;
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其中:c≥0,d≥0;此时,采暖抽汽流量是含机组进汽流量n次方和机组出力n次方的多变量函数;
S3:根据步骤S1中统计的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的设计参数、机组性能参数以及机组历史运行数据,计算拟合得出步骤S2中各变量的具体值,包括:a、b、c、d、kn+1、jn+1、tn+1、rm+1的具体参数值;
S4:利用步骤S2中的函数关系式和步骤S3中各变量的具体参数值,绘制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机组采暖抽汽流量与机组出力和机组进汽流量的关系曲线;此时,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在关系曲线范围内,针对不同采暖抽汽流量值Q,机组具有对应的最小出力值minP和最大出力值maxP
第二步的具体步骤是:
S1:统计记录两台热电机组在不同机组出力P和不同采暖抽汽流量Q组合时,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的各类设备历史运行参数和历史资源消耗数据,利用统计的历史数据,计算得出两台热电机组在两种运行方式下单位发电量所需要的煤耗成本U、厂用电量P、耗水成本U和环保耗材成本U
S2: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计算得出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比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所节约的单位发电成本W切节,计算公式为:
W切节=(U+P·U+U+U)抽凝式-(U+P·U+U+U)低压缸不进汽
第三步的具体步骤是:
S1:统计记录不同热电机组在单位统计周期T内的单位上网电价Y和单位发电成本Y,不同热电机组的额定出力P;单位统计周期T内的单位发电罚金Y,以及单位统计周期T内的第1挡市场出清电价Y1挡和第2挡市场出清电价Y2挡
S2:根据第一步的计算方法,变换得出机组出力P与采暖抽汽流量Q的关系式,分别为:
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P切出=f(Q切采),此时,锅炉稳燃对应的机组最小出力为minP切出,则有minP切出=f(minQ切采);
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P抽出=f(Q抽采,Q抽进),当采暖抽汽流量值Q抽采一定时,机组具有对应的最小出力值minP抽出和最大出力值maxP抽出
S3:当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单台热电机组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调峰经济性计算方法如下:
当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的出力为P切出,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的出力为P抽出,其中minP抽出≤P抽出≤maxP抽出
当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单位调峰收益W抽调、单位调峰罚金W抽罚和不同出力下收益差W抽差的计算方法如下:
此时,当W抽差≥0时,P抽出取值为Px抽出;当W抽差<0时,P抽出取值为Py抽出
当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单位调峰收益W切调、单位调峰罚金W切罚和单位切缸影响收益W切受的计算方法如下:
S4:当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以全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制定两台机组耦合调峰的运行策略,约束函数如下:
当Q=f(maxP抽出1)+f(maxP抽出2),且Q小于外界总热负荷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
当Q=f(minP切出1)+f(minP切出2),且Q大于外界总热负荷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第二热电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第二热电机组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
上述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中的装置,它包括:第一热电机组、第二热电机组、第一冷却蒸汽系统和第二冷却蒸汽系统;
第一热电机组包括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第一凝汽器13、第一冷却塔14和第一热网加热器15,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排汽口通过第一连通管101与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一连通管101上安装有第一液压蝶阀110,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的排汽口与第一凝汽器13连接,第一凝汽器13的循环水侧通过第一循环供水管104和第一循环回水管105与第一冷却塔14连接,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排汽口还通过第一采暖抽汽管102与第一热网加热器15连接,且在第一采暖抽汽管102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11;
第二热电机组包括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第二凝汽器23、第二冷却塔24和第二热网加热器25,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排汽口通过第二连通管201与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二连通管201上安装有第二液压蝶阀210,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的排汽口与第二凝汽器23连接,第二凝汽器23的循环水侧通过第二循环供水管204和第二循环回水管205与第二冷却塔24连接,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排汽口还通过第二采暖抽汽管202与第二热网加热器25连接,且在第二采暖抽汽管202上安装有第八阀门211;
第一冷却蒸汽系统包括:第一冷却蒸汽管103、第一减温减压装置16、第一汽水分离装置17、第一流量仪18和第二流量仪19,第一冷却蒸汽管103的进汽端和出汽端分别与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排汽口和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一冷却蒸汽管103的进汽端安装有第六阀门116,在第一冷却蒸汽管103的出汽端安装有第七阀门117和第一截止阀118,在第一冷却蒸汽管103上沿着蒸汽流动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流量仪18、第一减温减压装置16、第一汽水分离装置17、和第二流量仪19;
第二冷却蒸汽系统包括:第二冷却蒸汽管203、第二减温减压装置26、第二汽水分离装置27、第三流量仪28和第四流量仪29,第二冷却蒸汽管203的进汽端和出汽端分别与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排汽口和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二冷却蒸汽管203的进汽端安装有第十三阀门216,在第二冷却蒸汽管203的出汽端安装有第十四阀门217和第二截止阀218,在第二冷却蒸汽管203上沿着蒸汽流动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三流量仪28、第二减温减压装置26、第二汽水分离装置27和第四流量仪29;
第一循环供水管104通过循环供水旁路1与第二循环供水管204连接,且在循环供水旁路1上安装有第十五阀门3,在第一循环供水管10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二阀门112和第三阀门113,在第二循环供水管20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九阀门212和第十阀门213;第一循环回水管105通过循环回水旁路2与第二循环回水管205连接,且在循环回水旁路2上安装有第十六阀门4,在第一循环回水管10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四阀门114和第五阀门115,在第二循环回水管20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十一阀门214和第十二阀门215。
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可以是同一类型机组,也可以是不同类型机组。
在本实施例的运行方法中,通过热电机组的DCS控制系统和低压缸在线监测系统远程调控来完成调峰策略切换;在热电机组切换至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利用低压缸在线监测系统保障低压缸及各部件的运行安全性。
本发明应用于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完成低压缸不进汽做功改造的135MW热电机组后,在满足外界供热需求的同时,通过优化两台机组的运行策略,实现了全厂调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虽然本发明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改,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的设计参数、机组性能参数以及机组历史运行数据,绘制两台热电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机组采暖抽汽流量与机组出力和机组进汽流量的关系曲线;
第二步:记录两台热电机组在不同机组出力和不同采暖抽汽流量组合时,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的各类设备运行参数和资源消耗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两种运行方式下的单位发电煤耗成本、单位发电厂用电量、单位发电耗水成本和单位发电环保耗材成本,由此得出,在采暖抽汽流量一定时,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比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所节约的单位发电成本;
第三步:计算两台机组在不同机组出力情况下的调峰收益和两种运行方式下的运行成本,在采暖抽汽流量一定时,以全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结合第一步的关系曲线,进行两台机组的出力负荷分配,制定两台机组耦合调峰的运行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种运行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热电机组或第二热电机组为抽凝式工况运行时,第一冷却蒸汽系统或第二冷却蒸汽系统为关闭状态,此时,调节第一液压蝶阀(110)的开度或调节第二液压蝶阀(210)的开度,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一部分排汽进入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继续做功发电,或者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一部分排汽进入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继续做功发电;
第一热电机组或第二热电机组为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第一冷却蒸汽系统或第二冷却蒸汽系统为运行状态,此时,全关闭第一液压蝶阀(110)或全关闭第二液压蝶阀(210),除很小量的排汽进入第一冷却蒸汽系统或进入第二冷却蒸汽系统外,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全部排汽还进入第一热网加热器(15)对外供热,或者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全部排汽还进入第二热网加热器(25)对外供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的具体步骤是:
S1:统计记录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的设计参数、机组性能参数以及机组历史运行数据;
S2:确定机组在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与机组出力P和机组进汽流量Q的关系式,分别为:
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或者其中:a≥0,b≥0;此时,Q的值一定时,P的值也一定,采暖抽汽流量是含机组进汽流量n次方的单一变量函数,也是含机组出力n次方的单一变量函数;
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其中:c≥0,d≥0;此时,采暖抽汽流量是含机组进汽流量n次方和机组出力n次方的多变量函数;
S3:根据步骤S1中统计的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的设计参数、机组性能参数以及机组历史运行数据,计算拟合得出步骤S2中各变量的具体值,包括:a、b、c、d、kn+1、jn+1、tn+1、rm+1的具体参数值;
S4:利用步骤S2中的函数关系式和步骤S3中各变量的具体参数值,绘制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机组采暖抽汽流量与机组出力和机组进汽流量的关系曲线;此时,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在关系曲线范围内,针对不同采暖抽汽流量值Q,机组具有对应的最小出力值minP和最大出力值max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的具体步骤是:
S1:统计记录两台热电机组在不同机组出力P和不同采暖抽汽流量Q组合时,抽凝式工况运行和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两种方式下的各类设备历史运行参数和历史资源消耗数据,利用统计的历史数据,计算得出两台热电机组在两种运行方式下单位发电量所需要的煤耗成本U、厂用电量P、耗水成本U和环保耗材成本U
S2: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计算得出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比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所节约的单位发电成本W切节,计算公式为:
W切节=(U+P·U+U+U)抽凝式-(U+P·U+U+U)低压缸不进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的具体步骤是:
S1:统计记录不同热电机组在单位统计周期T内的单位上网电价Y和单位发电成本Y,不同热电机组的额定出力P;单位统计周期T内的单位发电罚金Y,以及单位统计周期T内的第1挡市场出清电价Y1挡和第2挡市场出清电价Y2挡
S2:根据第一步的计算方法,变换得出机组出力P与采暖抽汽流量Q的关系式,分别为:
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P切出=f(Q切采),此时,锅炉稳燃对应的机组最小出力为minP切出,则有minP切出=f(minQ切采);
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P抽出=f(Q抽采,Q抽进),当采暖抽汽流量值Q抽采一定时,机组具有对应的最小出力值minP抽出和最大出力值maxP抽出
S3:当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单台热电机组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调峰经济性计算方法如下:
当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的出力为P切出,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的出力为P抽出,其中minP抽出≤P抽出≤maxP抽出
当机组在抽凝式工况运行时,单位调峰收益W抽调、单位调峰罚金W抽罚和不同出力下收益差W抽差的计算方法如下:
此时,当W抽差≥0时,P抽出取值为Px抽出;当W抽差<0时,P抽出取值为Py抽出
当机组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时,单位调峰收益W切调、单位调峰罚金W切罚和单位切缸影响收益W切受的计算方法如下:
S4:当机组采暖抽汽流量Q一定时,以全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制定两台机组耦合调峰的运行策略,约束函数如下:
当Q=f(maxP抽出1)+f(maxP抽出2),且Q小于外界总热负荷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
当Q=f(minP切出1)+f(minP切出2),且Q大于外界总热负荷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均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第二热电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
当W抽总1<W切总1且W抽总2>W切总2时,第一热电机组采用低压缸不进汽做功工况运行,第二热电机组采用抽凝式工况运行。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热电机组、第二热电机组、第一冷却蒸汽系统和第二冷却蒸汽系统;
所述第一热电机组包括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第一凝汽器(13)、第一冷却塔(14)和第一热网加热器(15),所述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排汽口通过第一连通管(101)与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一连通管(101)上安装有第一液压蝶阀(110),所述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的排汽口与第一凝汽器(13)连接,所述第一凝汽器(13)的循环水侧通过第一循环供水管(104)和第一循环回水管(105)与第一冷却塔(14)连接,所述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排汽口还通过第一采暖抽汽管(102)与第一热网加热器(15)连接,且在第一采暖抽汽管(102)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11);
所述第二热电机组包括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第二凝汽器(23)、第二冷却塔(24)和第二热网加热器(25),所述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排汽口通过第二连通管(201)与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二连通管(201)上安装有第二液压蝶阀(210),所述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的排汽口与第二凝汽器(23)连接,所述第二凝汽器(23)的循环水侧通过第二循环供水管(204)和第二循环回水管(205)与第二冷却塔(24)连接,所述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排汽口还通过第二采暖抽汽管(202)与第二热网加热器(25)连接,且在第二采暖抽汽管(202)上安装有第八阀门(211);
所述第一冷却蒸汽系统包括:第一冷却蒸汽管(103)、第一减温减压装置(16)、第一汽水分离装置(17)、第一流量仪(18)和第二流量仪(19),所述第一冷却蒸汽管(103)的进汽端和出汽端分别与第一汽轮机高中压缸(11)的排汽口和第一汽轮机低压缸(12)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一冷却蒸汽管(103)的进汽端安装有第六阀门(116),在第一冷却蒸汽管(103)的出汽端安装有第七阀门(117)和第一截止阀(118),在第一冷却蒸汽管(103)上沿着蒸汽流动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流量仪(18)、第一减温减压装置(16)、第一汽水分离装置(17)、和第二流量仪(19);
所述第二冷却蒸汽系统包括:第二冷却蒸汽管(203)、第二减温减压装置(26)、第二汽水分离装置(27)、第三流量仪(28)和第四流量仪(29),所述第二冷却蒸汽管(203)的进汽端和出汽端分别与第二汽轮机高中压缸(21)的排汽口和第二汽轮机低压缸(22)的进汽口连接,且在第二冷却蒸汽管(203)的进汽端安装有第十三阀门(216),在第二冷却蒸汽管(203)的出汽端安装有第十四阀门(217)和第二截止阀(218),在第二冷却蒸汽管(203)上沿着蒸汽流动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三流量仪(28)、第二减温减压装置(26)、第二汽水分离装置(27)和第四流量仪(29);
所述第一循环供水管(104)通过循环供水旁路(1)与第二循环供水管(204)连接,且在循环供水旁路(1)上安装有第十五阀门(3),在第一循环供水管(10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二阀门(112)和第三阀门(113),在第二循环供水管(20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九阀门(212)和第十阀门(213);所述第一循环回水管(105)通过循环回水旁路(2)与第二循环回水管(205)连接,且在循环回水旁路(2)上安装有第十六阀门(4),在第一循环回水管(10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四阀门(114)和第五阀门(115),在第二循环回水管(20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第十一阀门(214)和第十二阀门(2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电机组和第二热电机组可以是同一类型机组,也可以是不同类型机组。
CN201910685282.6A 2019-07-27 2019-07-27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566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5282.6A CN110566295B (zh) 2019-07-27 2019-07-27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5282.6A CN110566295B (zh) 2019-07-27 2019-07-27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6295A true CN110566295A (zh) 2019-12-13
CN110566295B CN110566295B (zh) 2021-11-26

Family

ID=68773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5282.6A Active CN110566295B (zh) 2019-07-27 2019-07-27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6629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9609A (zh) * 2020-12-15 2021-04-2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供热流量获取电功率范围的方法
CN113375213A (zh) * 2021-06-15 2021-09-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双机组运行模式的新型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CN113404561A (zh) * 2021-06-29 2021-09-1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火电机组双机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627033A (zh) * 2021-08-27 2021-11-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暖热电联产机组保热调电能力提升方法及系统
CN114934823A (zh) * 2022-04-25 2022-08-23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抽凝供热机组供热抽汽流量与最小技术出力特性关系的确定方法
CN115013097A (zh) * 2022-05-27 2022-09-06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灵活调峰运行的大机组调峰系统及运行方式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9368A (en) * 1983-05-02 1984-05-22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cooling and condensing exhaust steam from a power plant
JP2005287132A (ja) * 2004-03-29 2005-10-13 Osaka Gas Co Ltd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US20120240589A1 (en) * 2011-03-22 2012-09-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plant and power plant operating method
US20150184550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hancing control of power plant generating units
CN105656064A (zh) * 2015-12-31 2016-06-08 东北电力大学 利用供热时滞性实现热电机组参与系统调峰调度的方法
CN106401659A (zh) * 2016-08-29 2017-02-15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高热电机组火电灵活性的梯级调峰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932201A (zh) * 2017-05-02 2017-07-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考虑阀门节流损失的火电机组纯凝工况滑压曲线确定方法
CN108343480A (zh) * 2018-03-01 2018-07-31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机组双抽汽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08343479A (zh) * 2018-03-01 2018-07-31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机组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09063890A (zh) * 2018-06-21 2018-12-2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热电厂全厂调峰能力最大化的热负荷分配方法
WO2018233024A1 (zh) * 2017-06-22 2018-12-27 赫普热力发展有限公司 热电解耦调峰系统
CN109404073A (zh) * 2018-11-20 2019-03-01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工况机组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441570A (zh) * 2018-11-05 2019-03-08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两机组联合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538317A (zh) * 2018-11-12 2019-03-29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能够提高机组调峰能力的回热系统及回热系统储热罐蒸汽温度的动态计算方法
CN109855147A (zh) * 2019-02-02 2019-06-07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供热与电力调峰耦合的联合循环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9368A (en) * 1983-05-02 1984-05-22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cooling and condensing exhaust steam from a power plant
JP2005287132A (ja) * 2004-03-29 2005-10-13 Osaka Gas Co Ltd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US20120240589A1 (en) * 2011-03-22 2012-09-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plant and power plant operating method
US20150184550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hancing control of power plant generating units
CN105656064A (zh) * 2015-12-31 2016-06-08 东北电力大学 利用供热时滞性实现热电机组参与系统调峰调度的方法
CN106401659A (zh) * 2016-08-29 2017-02-15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高热电机组火电灵活性的梯级调峰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932201A (zh) * 2017-05-02 2017-07-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考虑阀门节流损失的火电机组纯凝工况滑压曲线确定方法
WO2018233024A1 (zh) * 2017-06-22 2018-12-27 赫普热力发展有限公司 热电解耦调峰系统
CN108343480A (zh) * 2018-03-01 2018-07-31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机组双抽汽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08343479A (zh) * 2018-03-01 2018-07-31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机组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09063890A (zh) * 2018-06-21 2018-12-2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热电厂全厂调峰能力最大化的热负荷分配方法
CN109441570A (zh) * 2018-11-05 2019-03-08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两机组联合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538317A (zh) * 2018-11-12 2019-03-29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能够提高机组调峰能力的回热系统及回热系统储热罐蒸汽温度的动态计算方法
CN109404073A (zh) * 2018-11-20 2019-03-01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工况机组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855147A (zh) * 2019-02-02 2019-06-07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供热与电力调峰耦合的联合循环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初立森等: "供热机组的热力与运行特性探讨", 《吉林电力》 *
吴彦廷等: ""热电协同"提升热电联产灵活性", 《区域供热》 *
居文平等: "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技术对比", 《热力发电》 *
康世伯等: "杨柳青电厂深度调峰热经济试验与分析", 《天津电力技术》 *
李崇祥等: "供热机组热、电负荷经济调度研究", 《热力发电》 *
王力等: "350 MW超临界机组切缸技术供热特性分析", 《浙江电力》 *
王有利: "350 MW导管抽汽供热机组灵活性改造探索及实践", 《东北电力技术》 *
韩立等: "350MW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经济运行研究", 《节能技术》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9609A (zh) * 2020-12-15 2021-04-2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供热流量获取电功率范围的方法
CN112709609B (zh) * 2020-12-15 2023-06-13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供热流量获取电功率范围的方法
CN113375213A (zh) * 2021-06-15 2021-09-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双机组运行模式的新型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CN113404561A (zh) * 2021-06-29 2021-09-1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火电机组双机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04561B (zh) * 2021-06-29 2022-09-06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火电机组双机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627033A (zh) * 2021-08-27 2021-11-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暖热电联产机组保热调电能力提升方法及系统
CN114934823A (zh) * 2022-04-25 2022-08-23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抽凝供热机组供热抽汽流量与最小技术出力特性关系的确定方法
CN114934823B (zh) * 2022-04-25 2024-02-13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抽凝供热机组供热抽汽流量与最小技术出力特性关系的确定方法
CN115013097A (zh) * 2022-05-27 2022-09-06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灵活调峰运行的大机组调峰系统及运行方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6295B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6295B (zh)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CN112855293B (zh) 集成储热的工业供汽热电联产调峰调频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798157B (zh) 一种用于热电机组电力调峰的凝抽背耦合抽汽集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10768958U (zh)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装置
CN108049923B (zh) 三排汽200mw机组中低压缸联合零出力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0162870B (zh) 一种基于季节的节流调节汽轮机最优滑压曲线确定方法
CN113586185B (zh)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与蒸汽联合储热深度调峰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2611010B (zh) 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
CN104088771A (zh) 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泵机组最优组合运行方案的精确确定方法
CN209877073U (zh) 一种螺杆膨胀机与热泵综合应用的供暖装置
CN111005776B (zh) 基于低压缸光轴供热技术的供热方法及供热系统
CN210088955U (zh) 一种用于抽汽集成与蓄热调峰耦合的联合循环装置
CN210289857U (zh) 一种参与深度调峰的热电厂工业供热节能系统
CN108678819B (zh) 一种利用旁路实现热电解耦和快速调峰的系统
CN113404561B (zh) 一种火电机组双机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325713B (zh) 采用匹配抽汽外供技术的供热机组最佳运行方式确定方法
CN114837757A (zh) 一种配置蒸汽引射器的火电厂高加给水旁路调频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12390345U (zh) 一种火电厂耦合高效压缩式热泵储能调峰系统
CN214170638U (zh) 燃气轮机进气温度控制装置
CN111706898B (zh) 一种高背压供热改造后机组提升供热能力的方法
CN112282875A (zh) 一种提高火电机组灵活性的厂级多机组耦合联运系统
CN218627014U (zh) 一种超临界汽轮机供热系统
CN214221275U (zh) 一种适于大抽汽量一次调频的抽汽式热电联产机组
CN220267793U (zh) 一种电极锅炉辅助调峰的宽负荷调峰系统
CN214247506U (zh) 一种利用闭式冷却水提升燃机进气温度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