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9533A - 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 - Google Patents

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9533A
CN110559533A CN201910858512.4A CN201910858512A CN110559533A CN 110559533 A CN110559533 A CN 110559533A CN 201910858512 A CN201910858512 A CN 201910858512A CN 110559533 A CN110559533 A CN 110559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plug
air inlet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85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士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8585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9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9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9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66Nasal cannulas or tubing
    • A61M16/0672Nasal cannula assemblies for oxyge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83Holding devic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用于与一端部设有接头的供气管连接;该呼吸鼻管装置包括:一第一连接管;一第一管体;一第二连接管;一插头,其具有一进气主管,该进气主管构造有相对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且该进气端和该出气端之间的进气主管的同侧形成有两个插管,该插头的进气端套设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四端以与该第一管体连接,且该插头的该进气端抵接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环形凸缘,该插头的出气端设置有一堵头。本发明提供的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可在保持舒适度的情况下,使得呼吸鼻管更方便的固定于患者头部,穿戴容易且不易产生缠绕拉扯。

Description

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现有的呼吸面罩10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的呼吸面罩主要用于针对呼吸困难或缺氧的病人输氧而设计和使用,其通过面罩本体11将口鼻与外界环境隔开,以保证氧气供给装置(未图示)可经进气管12输出的具特定含氧浓度和压力的氧气流入面罩本体11内并被病患吸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一类呼吸面罩10因将口鼻与外界环境隔开,因此需在呼吸面罩10上设置一供患者排出呼出气体的出气管13,这增加呼吸面罩10整体的重量,因此必须在面罩本体11上设置一带状固定件111,并在该出气管13上设置另一带状固定件131,才能将呼吸面罩10稳定的固定在病患的头部。
由此可见,呼吸面罩10一般具有一定重量,而且用于固定的头部模块,也即带状固定件111、131在使用上也很不方便。因此,目前也有呼吸鼻管装置的应用,其主要是将前述的特定浓度的氧气以两个氧气供气管输送,并通过将两个氧气供气管的端部插设在患者鼻孔内,达到直接将氧气输送给患者的目的。
但是,以两个供气管输送氧气的呼吸鼻管,目前在实际使用上,由于一般鼻管仅能提供1-10L/min的流量,因此当其中一个供气管阻塞时,容易导致无法输出相同流量的氧气给患者,且管线多也容易导致使用时易拉扯的问题。特别是,目前的鼻管,通常由患者正前方导入氧气,并无法根据患者姿势而改变输气的方向,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更突显前述的易拉扯的缺点。
可见,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便于使用的呼吸鼻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呼吸鼻管装置,用于与一端部设有接头的供气管连接;包括:
一第一连接管,其相对的两端构造为一进气的第一端及一出气的第二端,且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构造有一第一环形凸缘,以使该供气管的接头套设于该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
一第一管体,其相对的两端具有一气体入口及一气体出口,以使该第一管体的气体入口套设于该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该第一管体的第一端抵接于该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环形凸缘;
一第二连接管,其相对的两端构造为为一进气的第三端及一出气的第四端,且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二环形凸缘,以使该第一管体的第一端套设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三端,该第一管体的第二端抵接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环形凸缘;
一插头,其具有一进气主管,该进气主管构造有相对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且该进气端和该出气端之间的进气主管的同侧形成有两个插管,该插头的进气端套设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四端以与该第一管体连接,且该插头的该进气端抵接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环形凸缘,该插头的出气端设置有一堵头。
作为优选,该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外侧设有一密封圈。
作为优选,该第一管体由一第二管体外套设一第三管体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体为塑料软管,所述第三管体为螺旋金属管。
作为优选,该供气管的该接头内设有一传感器,且该传感器电性连接有一导电线,该导电线从该接头经该第一连接管、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连接管延伸至该插头,以使所述传感器收集所述导电线的电阻变化信息,并根据所述电阻变化信息获得呼吸气流信息。
作为优选,该插头的该进气主管构造为内壁光滑的直管。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固定如上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的头部模块,该头部模块包括:
一第二固定带,其具有第一带体,所述第一带体的中段形成有一中空的卡接部,且该第二带体的相对的两端设有一可固定至患者头部的紧固件,该卡接部设有一开槽,该插头设于该卡接部内,该插管自该开槽穿出,且该插头经该第二连接管、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一连接管与该供气管连通构成单管路输气结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固定带,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管的该第一环形凸缘与该第一端之间设有一挡缘,第一连接件套设于该第一连接管的该挡缘及该第一环形凸缘之间,该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以与该第一固定带的第二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该紧固件为一带状固定件且其两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该第二带体连接,该第四连接件设有一调节件,以及一第二通孔与该第二带体的端部的第三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该紧固件由两个固定部组成,各该固定部通过第四连接件与该第二带体连接,该第四连接件设有一调节件供该固定部的一延伸部穿设,以及一第二通孔与该第二带体端部的一第三连接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可在保持舒适度的情况下,使得呼吸鼻管更方便的固定于患者头部,穿戴容易且不易产生缠绕拉扯。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呼吸面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呼吸鼻管装置结合有头部模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呼吸鼻管装置结合有头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呼吸鼻管装置结合有头部模块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10-呼吸面罩,11-面罩本体,111-带状固定件,12-进气管,13-出气管,131-带状固定件;
本发明:H-患者头部,A-供气管,A1-接头,A2-传感器,A21-导电线,20-第一连接管,21-第一端,22-第二端,23-第一环形凸缘,24-密封圈,25-挡缘,26-第一连接件,261-第一通孔,27-第一固定带,271-第二连接件,30-第一管体,31-气体入口,32-气体出口,33-第二管体,34-第三管体,40-第二连接管,41-进气的第三端,42-出气的第四端,43-第二环形凸缘,50-插头,51-进气主管,511-进气端,512-出气端,52-插管,53-堵头,60-第二固定带,61-第一带体,611-第三连接件,62-卡接部,621-开槽,63-紧固件,631-带状固定件,632-固定部,633-延伸部,64-第四连接件,641-调节件,64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该呼吸鼻管装置设于患者头部H使用并与一输送氧气且端部设有一接头A1的供气管A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供气管A主要是供与一氧气供给装置连接(图中未示出),输出流量最高至50L/min,且该供气管A可选择管径为4至10mm,优选为与4mm、5mm或6mm的插头50连接;其中,该呼吸鼻管装置包括构成单管路输气结构的一第一连接管20、一第一管体30、一第二连接管40、一柔性材质的插头50,以及用于将该单管路输气结构设于患者头部H的第二固定带60,其中:该第一连接管20相对的两端为一进气的第一端21及一出气的第二端22,且该第一端21与该第二端22之间设有一第一环形凸缘23,以使该供气管A的接头A1套设于该第一连接管20的第一端21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管20的第一端21外设有一密封圈24,用于密封该供气管A的接头A1与该第一连接管20的第一端21之间空隙,避免供气管A输送的气体外泄。
该第一管体30相对的两端具有一气体入口31及一气体出口32,该第一管体30的气体入口31套设于该第一连接管20的第二端22外,该第一管体30气体入口31抵靠于该第一连接管20的第一环形凸缘2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管体30由一第二管体33外部套设一第三管体34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管体33可为塑料软管,所述第三管体34为螺旋金属管。具体地,该第三管体34可以由金属线卷绕成形,以此可以对第二管体33起保护作用。
该第二连接管40相对的两端成形为一进气的第三端41及一出气的第四端42,且该第三端41与该第四端42之间成形有一第二环形凸缘43,以使该第一管体30的气体出口32套设于该第二连接管40的第三端41外,该第一管体30的气体出口32抵接于该第二连接管40的第二环形凸缘43。
该插头50具有一直管形态且内壁光滑的进气主管51,该进气主管51具有相对相对的进气端511和出气端512,且该进气端511和出气端512之间的该进气主管51的同侧管壁上设置有两个插管52,该插头50的进气端511套设于该第二连接管40的第四端42外并与该第一管体30连接,且该插头50的进气端511抵接于该第二连接管40的第二环形凸缘43,该插头50的出气端512设置有堵头53封闭。
该第二固定带60包括第一带体61,第一带体61中段成形有一中空的卡接部62,且该第一带体61相对两端设有一供固定于患者头部H的紧固件63,该卡接部62开设有一开槽621,插头50可设于该卡接部62内,该插管52自该开槽621穿出;该插头50经该第二连接管40、该第一管体30及该第一连接管20与该供气管A连通,达到构成单管路输气结构。本发明的呼吸鼻管装置将该插头50连接于第二固定带60后,可通过改变该堵头53与该第一管体30在插头50的安装位置,以适应患者所处环境对呼吸鼻管装置的管路进行调整,避免管线过长容易拉扯,同时也使患者翻身时避免与其他管路缠绕。
如第2图所示,由于需要使用呼吸鼻管装置的患者通常为无意识状态,为避免病患在无识情况下动作而拉扯呼吸鼻管装置,本发明的呼吸鼻管装置的头部模块中,可进一步增加第一固定带27,第一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71,该第一连接管20的第一环形凸缘23与进气的第一端21之间凸设有一挡缘25,第一连接件26套设于该第一连接管20的该挡缘25及该第一环形凸缘23之间,该第一连接件26的一侧成形有一通孔261与一第一固定带27的一第二连接件271连接,第一固定带27与第二固定带60相配合可以进一步使得呼吸鼻管装置被稳定固定,避免患者无意识拉扯。
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所示,本发明的呼吸鼻管装置的该紧固件63可为一带状固定件631或两个固定部632的结构,其中,如图2所示,该带状固定件631两端各通过一第四连接件64与该第一带体61组接,该第四连接件64设有一调节件641供该带状固定件631连接,以及第二通孔642与该第一带体61端部的一第三连接件611连接;又如图4所示,该固定部632经该第四连接件64与该第一带体61连接,且该第四连接件64的调节件641供该固定部632的一延伸部633连接;如此,使用者可通过调节件641调整该紧固件63穿戴的松紧度,且易于切换紧固件63的使用形态。
此外,如图4所示,为确认患者呼吸信息,以及时进行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本发明的呼吸鼻管装置可在该供气管A的接头A1内设置一传感器A2,且该传感器A2电性连接一导电线A21,该导电线从该接头经该第一连接管、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连接管延伸至该插头,以使所述传感器收集所述导电线的电阻变化信息,并根据所述电阻变化信息获得呼吸气流信息。
当然,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呼吸鼻管装置,用于与一端部设有接头的供气管连接;包括:
一第一连接管,其相对的两端构造为一进气的第一端及一出气的第二端,且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构造有一第一环形凸缘,以使该供气管的接头套设于该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
一第一管体,其相对的两端具有一气体入口及一气体出口,以使该第一管体的气体入口套设于该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该第一管体的第一端抵接于该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环形凸缘;
一第二连接管,其相对的两端构造为为一进气的第三端及一出气的第四端,且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二环形凸缘,以使该第一管体的第一端套设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三端,该第一管体的第二端抵接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环形凸缘;
一插头,其具有一进气主管,该进气主管构造有相对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且该进气端和该出气端之间的进气主管的同侧形成有两个插管,该插头的进气端套设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四端以与该第一管体连接,且该插头的该进气端抵接于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环形凸缘,该插头的出气端设置有一堵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外侧设有一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其中,该第一管体由一第二管体外套设一第三管体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管体为塑料软管,所述第三管体为螺旋金属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其中,该供气管的该接头内设有一传感器,且该传感器电性连接有一导电线,该导电线从该接头经该第一连接管、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连接管延伸至该插头,以使所述传感器收集所述导电线的电阻变化信息,并根据所述电阻变化信息获得呼吸气流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其中,该插头的该进气主管构造为内壁光滑的直管。
7.用于固定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的头部模块,包括:
一第二固定带,其具有第一带体,所述第一带体的中段形成有一中空的卡接部,且该第二带体的相对的两端设有一可固定至患者头部的紧固件,该卡接部设有一开槽,该插头设于该卡接部内,该插管自该开槽穿出,且该插头经该第二连接管、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一连接管与该供气管连通构成单管路输气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的头部模块,其中,还包括第一固定带,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管的该第一环形凸缘与该第一端之间设有一挡缘,第一连接件套设于该第一连接管的该挡缘及该第一环形凸缘之间,该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以与该第一固定带的第二连接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的头部模块,其中,该紧固件为一带状固定件且其两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该第二带体连接,该第四连接件设有一调节件,以及一第二通孔与该第二带体的端部的第三连接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鼻管装置的头部模块,其中,该紧固件由两个固定部组成,各该固定部通过第四连接件与该第二带体连接,该第四连接件设有一调节件供该固定部的一延伸部穿设,以及一第二通孔与该第二带体端部的一第三连接件连接。
CN201910858512.4A 2019-09-11 2019-09-11 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 Pending CN110559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8512.4A CN110559533A (zh) 2019-09-11 2019-09-11 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8512.4A CN110559533A (zh) 2019-09-11 2019-09-11 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9533A true CN110559533A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79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8512.4A Pending CN110559533A (zh) 2019-09-11 2019-09-11 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953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4928A (zh) * 1997-06-17 2004-05-12 呼吸系统加湿器
CN202387071U (zh) * 2011-11-15 2012-08-22 崇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呼吸鼻管装置
TWM471884U (zh) * 2013-09-30 2014-02-11 Great Group Medical Co Ltd 具互換位置之鼻插管
CN106345026A (zh) * 2016-11-23 2017-01-25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智能节氧输氧器及其输氧方法
CN209204405U (zh) * 2018-08-27 2019-08-06 上海市东方医院 呼吸湿化治疗仪用给氧鼻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4928A (zh) * 1997-06-17 2004-05-12 呼吸系统加湿器
CN202387071U (zh) * 2011-11-15 2012-08-22 崇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呼吸鼻管装置
TWM471884U (zh) * 2013-09-30 2014-02-11 Great Group Medical Co Ltd 具互換位置之鼻插管
CN106345026A (zh) * 2016-11-23 2017-01-25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智能节氧输氧器及其输氧方法
CN209204405U (zh) * 2018-08-27 2019-08-06 上海市东方医院 呼吸湿化治疗仪用给氧鼻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39454A1 (en) Nasal interface
US11565067B2 (en) Asymmetrical nasal delivery elements and fittings for nasal interfaces
US10092720B2 (en) Unobtrusive interface systems
US8171935B2 (en) Nasal cannula with reduced heat loss to reduce rainout
EP2247331B1 (en) Respiratory therapy system including a nasal cannula assembly
US8225796B2 (en) Respiratory therapy system including a nasal cannula assembly
US8757162B2 (en) Nasal assembly
TWM471884U (zh) 具互換位置之鼻插管
US20130019870A1 (en) Ventilation interface for sleep apnea therapy
EP2914322B1 (en) Quiet nasal cannula
US8517022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nasal cannula
US8453649B2 (en)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 nasal cannula
US20020046755A1 (en) Gas-supplying device
TW202233268A (zh) 用於呼吸裝置之病人介面和頭帽
US20080210236A1 (en) Tubing management system
EP2825233B1 (en) Air-delivery system for breathing-assist devices
CN110559533A (zh) 呼吸鼻管装置及头部模块
CN213554576U (zh) 一种吸氧鼻塞装置
US20230025941A1 (en) Nasal respiratory mask
US20230030244A1 (en) Unobtrusive interface system
US20230149652A1 (en) Nasal respiratory mask
CN209898341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贴合吸附式护理机的配套面罩结构
WO2018031278A1 (en) Gas deliver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