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7387A - 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7387A
CN110557387A CN201910807168.6A CN201910807168A CN110557387A CN 110557387 A CN110557387 A CN 110557387A CN 201910807168 A CN201910807168 A CN 201910807168A CN 110557387 A CN110557387 A CN 110557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tocol
server
equipment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71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sou Vehicl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sou Vehicl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sou Vehicl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sou Vehicl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071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73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7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入服务器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由于接入服务器可以将源设备的协议类型转换为与发送服务器传输信息的协议类型,发送服务器可以将接入服务器的协议类型转换为与目标设备传输信息的协议类型,那么以此可实现源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跨网络跨协议的通信。

Description

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属于所有可联网设备的公共网络,但由于设备厂商在生产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考虑到设备产出后可能运行的环境和所需要支持的协议,导致了IOT网络的多样性,且各网络之间通信需要跨网络传输。
在跨网络传输时,根据业务的重要性可能会遇到网络不通的问题,如银行网络与家庭内网,传统技术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通常使用防火墙,但由于防火墙的特殊性,只能由固定协议通过,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防火墙只能通过HTTP协议。因此,传统技术在跨网设备之间通信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在跨网设备之间通信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提供一种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网设备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源设备为第三方服务器;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
根据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第三方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源设备为终端;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终端的信息;
根据终端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包括:
判断接入服务器缓存中是否存在目标设备的信息,若是,从接入服务器缓存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
若否,从规则引擎服务器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并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发送的接入请求,与源设备建立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连接;
将源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以及将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规则引擎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为通过接口调用签名算法进行签名所得到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签名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执行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协议为MQTT协议,第二协议为HTTP协议,第三协议为MQTT协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网设备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三协议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
根据源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
根据第二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以使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一协议将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源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网设备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跨网设备通信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网设备通信系统,包括:接入服务器、发送服务器;
接入服务器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接入服务器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
发送服务器接收接入服务器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发送服务器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
上述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一协议接收源设备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然后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及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由于接入服务器可以将源设备的协议类型转换为与发送服务器传输信息的协议类型,发送服务器可以将接入服务器的协议类型转换为与目标设备传输信息的协议类型,那么以此可实现源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跨网络跨协议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源设备与接入服务器建立连接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6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接入服务器; 22:发送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在不同IOT网络环境中的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在不同IOT网络环境下,其使用的通信协议也可能不同,这就存在网络不通的问题。传统技术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通常使用防火墙,但由于防火墙的特殊性,只能由固定协议通过,因此其在跨网设备之间通信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申请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通过下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跨网设备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接入服务器或发送服务器的部分或者全部。下述方法实施例首先以执行主体为接入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接入服务器将源设备发送的消息内容发送至发送服务器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具体的,源设备在向接入服务器发送消息之前,需要先通过公网接入点获取接入服务器并建立连接,即源设备接入了网络,然后接入服务器可以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即需要知道要将消息内容发送给哪个设备。其中,源设备为消息发起方,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第三方服务器;当源设备为第三方服务器时,接入服务器可以为API服务器。目标设备为消息接收方,可以为终端。
可选的,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可以为通过设备连接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的内容。该加密算法的过程可以为:首先获取具有8位字符串的盐、源设备ID以及源设备接入网络时分配的使用账号和使用密码;然后将当前时间戳、盐前4位、使用账号、盐后4位及源设备ID顺序连接成待加密字符串A,将源设备的其他设备信息(如网络优劣状况、所支持的协议、所在地区)JSON序列化得到待加密字符串B;再以A为密钥,使用AES-256-CBC加密算法加密B,得到payload,以使用密码为密钥,使用AES-256-CBC加密算法加密A,得到head,将{head,payload}JSON序列化后得到消息内容。
S102,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具体的,接入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目标设备的信息,可以确定出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即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的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其用于将来自其他设备的消息转换为目标设备可接收的协议类型,并发送给目标设备。
可选的,目标设备与其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接入服务器可以从该数据库中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目标设备与其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中,只要接入服务器能确定出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103,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
具体的,接入服务器确定了与目标设备对应的发送服务器后,可以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以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即需要发送服务器知道是哪个设备要将消息内容发送给哪个设备,然后可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协议、第二协议和第三协议可以为不同的传输协议,这样,当处于不同网络的源设备给目标设备发送消息时,可以通过中间服务器进行协议转换,以实现跨网设备的跨协议传输。
可选的,上述第一协议可以为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 QueuingTelemetry Transport,MQTT),第二协议可以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HTTP),第三协议可以为数据分布服务协议(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DDS);当然,上述协议也可以为其他通信协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一协议接收源设备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然后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及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由于接入服务器可以将源设备的协议类型转换为与发送服务器传输信息的协议类型,发送服务器可以将接入服务器的协议类型转换为与目标设备传输信息的协议类型,那么以此可实现源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跨网络跨协议的通信。
可选的,上述源设备可以为第三方服务器或终端,下面以不同的实施例对不同类型的源设备进行介绍。当源设备为第三方服务器时,可选的,如图2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S201,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
具体的,目标设备接收到源设备发送的消息内容后,可以回复消息内容给源设备,但因目标设备和源设备无法直接通信,需先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其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即发送服务器。然后接入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二协议接收发送服务器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
可选的,发送服务器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后,还可以通过数据库验证第三方服务器是否合法,若合法再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发送至接入服务器。
S202,根据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第三方服务器。
具体的,接入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通过与第三方服务器之间的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第三服务器。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方服务器向接入服务器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为通过接口调用签名算法进行签名所得到的,该签名算法的过程可以为:将消息内容按字典序升序排序,排序结果JSON序列化后得到待签名字符串,以使用密码作为密钥,使用HMAC-SHA1算法签名待签名字符串得到签名。然后,接入服务器可以验证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签名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则执行上述S102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源设备为第三方服务器,接入服务器接收发送服务器返回的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并将该回复消息内容返回至第三方服务器。由此可以实现服务器与设备之间的通信,解决了设备-服务器间跨协议通信的问题。
可选的,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当源设备为终端时,可选的,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S301,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终端的信息。
S302,根据终端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终端。
本实施例中接入服务器接收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将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终端的实现原理与上述源设备为第三方服务器的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接入服务器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的具体过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如图4所示,S102可以包括:
S401,判断接入服务器缓存中是否存在目标设备的信息。
具体的,为提高接入服务器获取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的效率,可以将目标设备与其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的对应关系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当接入服务器要确定某一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时,可以先判断接入服务器缓存中是否存在该目标设备的信息。
S402,若是,从接入服务器缓存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
S403,若否,从规则引擎服务器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并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
具体的,若接入服务器缓存中存在目标设备的信息,则接入服务器可以直接从接入服务器缓存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若接入服务器缓存中不存在目标设备的信息,则接入服务器从规则引擎服务器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并将该目标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以供后续接入服务器再次确定该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时快速获取。其中,上述规则引擎服务器为IOT网络中快速准确匹配目标设备的应用服务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接入服务器首先判断接入服务器缓存中是否存在目标设备的信息,若是从接入服务器缓存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若否从规则引擎服务器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由此可实现接入服务器快速获取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的过程。
由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源设备在向接入服务器发送消息之前,需要先通过公网接入点获取接入服务器并建立连接,那么源设备与接入服务器建立连接的过程可以参见下述实施例。可选的,如图5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S501,接收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发送的接入请求,与源设备建立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连接。
具体的,在此步骤之前,源设备将设备信息使用设备连接加密算法加密后,可以发送至公网接入点,申请加入IOT网络;公网接入点将源设备发送的消息内容解密后进行验证,并根据源设备的设备信息为其分配适宜的接入服务器;接下来源设备通过公网接入点分配的设备临时连接凭证及第一协议向接入服务器发送接入请求。接入服务器接收到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可以与源设备建立MQTT连接,可选的,接入服务器与源设备也可以建立其他类型的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502,将源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以及将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规则引擎服务器。
具体的,接入服务器与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可以将源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并将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上述规则引擎服务器进行存储,以供后续当源设备作为目标设备时,接入服务器快速获取该源设备的信息。关于源设备与接入服务器建立连接的信令交互图可以参见图5a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接入服务器接收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并与源设备建立连接,然后将源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以及发送至规则引擎服务器,由此可保证源设备与接入服务器建立连接情况下进行消息内容的传输,以提高消息内容的发送成功率。
以上方法实施例是以接入服务器为执行主体进行的描述,下面以发送服务器为执行主体再次进行描述。
图6为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发送服务器接收接入服务器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与消息内容,并将该信息发送至目标设备的具体过程。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S602,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具体的,发送服务器可以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其之间的第二协议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并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与目标设备之间的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数设备,发送服务器与接入服务器之间的具体通信过程及原理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设备接收到消息内容后还可以回复消息内容,那么发送服务器便可以根据第三协议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根据源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最后根据第二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以使该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一协议将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源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由于接入服务器可以将源设备的协议类型转换为与发送服务器传输信息的协议类型,发送服务器可以将接入服务器的协议类型转换为与目标设备传输信息的协议类型,那么以此可实现源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跨网络跨协议的通信。
为更好理解源设备、接入服务器、规则引擎服务器、发送服务器以及目标设备之间的消息传输过程,下面以它们之间的信令交互图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S701,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向接入服务器发送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S702,接入服务器判断接入服务器缓存中是否存在目标设备的信息;
S703,若是,接入服务器从接入服务器缓存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S704,若否,接入服务器从规则引擎服务器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并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
S705,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
S706,发送服务器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实施例中方法的实现原理及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图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图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1、确定模块12和第一发送模块13。
具体的,第一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第一发送模块13,用于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源设备为第三方服务器;上述第一接收模块11,还用于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第一发送模块13,还用于根据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第三方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源设备为终端;上述第一接收模块11,还用于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终端的信息;第一发送模块13,还用于根据终端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判断接入服务器缓存中是否存在目标设备的信息,若是,从接入服务器缓存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若否,从规则引擎服务器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并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接收模块11,还用于接收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发送的接入请求,与源设备建立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连接;第一发送模块13,还用于将源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以及将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规则引擎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为通过接口调用签名算法进行签名所得到的,上述装置还包括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签名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执行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协议为MQTT协议,第二协议为HTTP协议,第三协议为MQTT协议。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4和第二发送模块15。
具体的,第二接收模块14,用于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15,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跨网设备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上述第二接收模块14,还用于根据第三协议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源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第二发送模块15,还用于根据第二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以使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一协议将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源设备。
关于跨网设备通信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跨网设备通信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跨网设备通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网设备通信系统,包括接入服务器21和发送服务器22。
接入服务器21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接入服务器21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22;
接入服务器21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22;
发送服务器22接收接入服务器21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发送服务器22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关于接入服务器21和发送服务器22的实现原理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具体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是接入服务器,也可以是发送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1所示。该服务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服务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服务器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服务器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该服务器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服务器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服务器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服务器的限定,具体的服务器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入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服务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设备为第三方服务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
根据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第三方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设备为终端;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终端的信息;
根据终端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判断接入服务器缓存中是否存在目标设备的信息,若是,从接入服务器缓存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
若否,从规则引擎服务器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并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发送的接入请求,与源设备建立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连接;
将源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以及将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规则引擎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为通过接口调用签名算法进行签名所得到的,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验证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签名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执行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协议为MQTT协议,第二协议为HTTP协议,第三协议为MQTT协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送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服务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第三协议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
根据源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
根据第二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以使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一协议将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源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根据第二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发送服务器,以使发送服务器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设备为第三方服务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
根据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第三方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设备为终端;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发送服务器通过第二协议发送的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终端的信息;
根据终端的信息,通过第一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判断接入服务器缓存中是否存在目标设备的信息,若是,从接入服务器缓存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
若否,从规则引擎服务器中获取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并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发送的接入请求,与源设备建立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连接;
将源设备的信息存入接入服务器缓存,以及将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规则引擎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为通过接口调用签名算法进行签名所得到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验证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签名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执行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协议为MQTT协议,第二协议为HTTP协议,第三协议为MQTT协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发送的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源设备的信息和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第三协议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
根据源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
根据第二协议将目标设备的信息、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以使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一协议将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源设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跨网设备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根据第二协议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所述消息内容及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服务器,以使所述发送服务器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和所述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设备为第三方服务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协议发送的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所述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所述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方服务器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协议将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所述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三方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设备为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协议发送的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所述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所述终端的信息;
根据所述终端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协议将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所述目标设备的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所述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包括:
判断接入服务器缓存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若是,从所述接入服务器缓存中获取与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
若否,从规则引擎服务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并将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存入所述接入服务器缓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协议发送的接入请求,与所述源设备建立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连接;
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存入所述接入服务器缓存,以及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所述规则引擎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消息内容及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为通过接口调用签名算法进行签名所得到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签名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执行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的步骤。
7.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为MQTT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HTTP协议,所述第三协议为DDS协议。
8.一种跨网设备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发送的所述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和所述消息内容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协议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所述源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源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所述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
根据所述第二协议将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所述回复消息内容以及所述源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所述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以使所述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一协议将所述回复消息内容发送至所述源设备。
10.一种跨网设备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协议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所述消息内容及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服务器,以使所述发送服务器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和所述消息内容通过第三协议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11.一种跨网设备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发送的所述源设备的信息、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和所述消息内容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12.一种跨网设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服务器、发送服务器;
所述接入服务器接收源设备根据第一协议发送的消息内容及目标设备的信息;
所述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入服务器,作为发送服务器;
所述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协议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所述消息内容及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服务器;
所述发送服务器接收所述接入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源设备的信息、所述消息内容及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
所述发送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的信息,根据第三协议将所述源设备的信息和所述消息内容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13.一种接入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发送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07168.6A 2019-08-29 2019-08-29 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5573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7168.6A CN110557387A (zh) 2019-08-29 2019-08-29 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7168.6A CN110557387A (zh) 2019-08-29 2019-08-29 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387A true CN110557387A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36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7168.6A Pending CN110557387A (zh) 2019-08-29 2019-08-29 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738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9897A (zh) * 2020-12-21 2021-05-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消息的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402A (zh) * 2021-07-13 2021-10-22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84964A (zh) * 2020-12-01 2022-06-03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979A (zh) * 2007-07-12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网络的通信系统、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1714945A (zh) * 2009-12-02 2010-05-26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跨网络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CN103259623A (zh) * 2013-04-16 2013-08-21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91071A (zh) * 2013-09-06 2014-01-01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CN103688510A (zh) * 2013-09-13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577817A (zh) * 2016-01-20 2016-05-11 刘圣德 基于433m通信的农业物联网系统
CN105763618A (zh) * 2016-03-31 2016-07-13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75493A (zh) * 2016-10-10 2017-02-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络通信的方法以及代理服务器
US20170359137A1 (en) * 2016-06-10 2017-12-14 Apple Inc. Determination of accuracy of a chain of clocks
CN107801167A (zh) * 2017-11-13 2018-03-13 广东聚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与智能设备通信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979A (zh) * 2007-07-12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网络的通信系统、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1714945A (zh) * 2009-12-02 2010-05-26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跨网络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CN103259623A (zh) * 2013-04-16 2013-08-21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91071A (zh) * 2013-09-06 2014-01-01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CN103688510A (zh) * 2013-09-13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577817A (zh) * 2016-01-20 2016-05-11 刘圣德 基于433m通信的农业物联网系统
CN105763618A (zh) * 2016-03-31 2016-07-13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359137A1 (en) * 2016-06-10 2017-12-14 Apple Inc. Determination of accuracy of a chain of clocks
CN106375493A (zh) * 2016-10-10 2017-02-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络通信的方法以及代理服务器
CN107801167A (zh) * 2017-11-13 2018-03-13 广东聚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与智能设备通信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964A (zh) * 2020-12-01 2022-06-03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769897A (zh) * 2020-12-21 2021-05-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消息的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402A (zh) * 2021-07-13 2021-10-22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402B (zh) * 2021-07-13 2024-03-15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2358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デバイスを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にアクセス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デバイス、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および不揮発性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US9800416B2 (en) Distributed validation of digitally signed electronic documents
CN109413201B (zh) Ssl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438071B (zh) 安全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01640682B (zh) 一种改善Web服务安全性的方法
CN109981639B (zh)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可信网络连接方法
US2020016224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ssl handshake
US10693879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management terminals for establishing a secure session with a service
CN110557387A (zh) 跨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11908A (zh) 访问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06872B (zh) 网络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62227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in networks using 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
CN11197010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2995138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89913B (zh) 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040059B (zh) 受保护的tcp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58266A (zh)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99719A (zh) 一种用户登录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0719169A (zh) 传输路由器安全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54233B (zh) 基于多方签名的电子支付方法和系统
CN115225389A (zh) 通信加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285551A1 (en) Zero trust end point network security device
CN112468453A (zh) 多协议设备的接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05382A (zh) 微服务鉴权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189493B (zh) 分布式信令通信方法、计算机设备、信令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