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5659A - 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5659A
CN110555659A CN201910854226.0A CN201910854226A CN110555659A CN 110555659 A CN110555659 A CN 110555659A CN 201910854226 A CN201910854226 A CN 201910854226A CN 110555659 A CN110555659 A CN 110555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eriment
owner
value
experimental
logist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42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旭
施甘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8542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56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5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56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涉及物流评估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S1、定义货主相关变量;S2、收集实验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S3、利用双重差分法构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货主价值的DID模型;S4、变量计算;S5、第四方物流平台对货主价值的分析。该方法通过对第四方物流平台使用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的比较,排除了随时间变化产生的影响,将第四方物流平台对货主真正的价值分离出来,从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以及货主用户效用五个方面,有效地评估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可操作性强,利于第四方物流平台在各货主中推广。

Description

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评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涌现出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表现出“小、弱、散”的特点,物流总成本较高,大量传统第三方物流企业纷纷向第四方物流转型。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第四方物流运用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资源,能够提高物流供需匹配效率,降低物流总成本。第四方物流平台作为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新型模式,有怎样的商业价值,对用户有怎样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相应的技术来对第四方物流平台进行价值分析,不利于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委托货物运输方)中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其能够缓解上述问题。
为了缓解上述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定义货主相关变量,包括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货主用户效用、发货规模和发货频次;
所述服务满足率指货主在每次发货时能够找到车的概率,通过货主月均实际发货次数与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的比值衡量;
所述服务及时率指车主在接到货运订单后,能够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到达目的地的概率,其通过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与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的比值衡量;
所述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指货主在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从事物流交易时,对物流服务满足其需求的程度的综合感知,其通过服务满足率和服务及时率衡量;
所述货主物流成本用货主发货平均每单位货物的运费金额衡量;
所述货主用户效用指货主进行物流交易获得的总体效用,其包括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两部分;
所述发货规模指货主年均发货的总重量;
所述发货频次指货主年均发货的总次数;
S2、收集实验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所述实验组为某一时间开始一直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从事物流交易的货主,所述对照组为未使用过第四方物流平台的货主;
所述实验组数据和所述对照组数据均包括实验前的发货规模、实验后的发货规模、实验前的发货频次、实验后的发货频次、实验前的月均实际发货次数、实验前的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实验后的月均实际发货次数、实验后的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实验前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实验前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实验后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实验后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实验前的货主物流成本以及实验后的货主物流成本;
所述实验前指的是实验组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之前的时间,所述实验后指的是实验组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之后的时间;
所述实验组数据从实验组所使用的第四方物流平台的系统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对照组数据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获取;
S3、利用双重差分法构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的DID模型如公式(1)所示:
Yit=α01E*T+α2Xit3Zitit (1)
其中,Yit为因变量,表示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和货主用户效用中的一个;α0表示截距项;E为虚拟变量,表示货主是否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货主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则E值为1,未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则E值为0;T为虚拟变量,表示时间是在第四方物流平台出现前或出现后,时间是第四方物流平台出现之前T值为0,时间是第四方物流平台出现之后T后为1;α1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α1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和货主用户效用五个方面;Xit和Zit均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发货规模和发货频次;α2为发货规模对货主的影响系数;α3为发货频次对货主的影响系数;εit为误差项;α0、α1、α2、α3和εit均在回归分析过程中得到;
S4、变量计算;
设货主服务效用感知为服务满足率为服务及时率为货主物流成本为货主用户效用为月均实际发货次数为n1,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为n2,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为n3,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为n4,c表示货主,i表示发货月份,所述服务满足率的函数如计算公式(2)所示:
所述服务及时率的函数计算公式(3)所示:
所述货主服务效用感知的函数如公式(4)所示:
所述货主用户效用的函数如公式(5)所示:
其中α和β分别表示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权重系数和货主物流成本权重系数;
根据公式(2)、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1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2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2)、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1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2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2)、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1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2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2)、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1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2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3)、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3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4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3)、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3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4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3)、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3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4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3)、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3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4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4)、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4)、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4)、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4)、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5)、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5)、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5)、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5)、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S5、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E*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服务满足率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服务及时率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物流成本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用户效用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对第四方物流平台使用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的比较,排除了随时间变化产生的影响,将第四方物流平台对货主真正的价值分离出来,从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以及货主用户效用五个方面,有效地评估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可操作性强,利于第四方物流平台在各货主中推广。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α和β的确定方法是:将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均划分为九个重要性等级,每个等级的分值分别为1、3、5、7、9、-3、-5、-7、-9,选取若干人,让他们根据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在各自接触物流领域中的重要性,为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选择对应的重要性等级分值,最后根据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所得总分和货主物流成本所得总分求得α和β。
可选地,至少选取6个人对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进行等级打分。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第四方物流平台的交易架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包括:
S1、定义货主相关变量
货主相关变量包括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货主用户效用、发货规模和发货频次。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满足率指的是货主在每次发货时能够找到车的概率,这个指标是通过货主月均实际发货次数与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的比值来衡量。例如,货主通过第四方物流平台向潜在从事货运的车主发布货运信息,车主在信息发布后48小时内顺利接单,则表明该笔货运交易的服务满足达成;当货运在信息发布后48小时内无合适的车主接单,则表明该笔货运交易的服务满足未能达成。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及时率指车主在接到货运订单后,能够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到达目的地的概率。按照长、中、短途不同的运输类型,车辆能够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与货主当月实际发货次数的比值,即为服务及时率。例如,短途货运,货主会要求车主在24小时或者48小时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当货物承运人按时或提前将货物送达,则表明该笔货运交易的服务能够及时达成,反之,则表明未达成。
在本实施例中,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指的是货主在使用递四方物流平台从事物流交易时,对物流服务满足其需求的程度的综合感知,用服务满足率和服务及时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在本实施例中,货主物流成本用货主发货平均每单位货物的运费金额来衡量,单位为百元/吨。
在本实施例中,发货规模,指货主年均发货的总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发货频次,指货主年均发货的总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货主用户效用是货主进行物流交易获得的总体效用,具体包括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两部分。由于货物运输的损耗程度和货物运输时长主要与货物类型、车主状况和行驶路线有关,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相关性较弱,这些客观因素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
为了更加清楚的示出本实施例中重要的货主相关变量,现列出表1进行统一说明:
表1货主的相关变量
S2、收集实验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
为了评估第四方物流平台对用户效用的影响,需要使用两组调查对象,一组设置为实验组,另一组设置为对照组。实验组为从第四方物流平台上线运营开始使用且一直只使用固定的一家第四方物流平台从事物流交易的货主用户,对照组为从未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从事物流交易的货主用户。
实验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均包括实验前的发货规模、实验后的发货规模、实验前的发货频次、实验后的发货频次、实验前的月均实际发货次数、实验前的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实验后的月均实际发货次数、实验后的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实验前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实验前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实验后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实验后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实验前的货主物流成本以及实验后的货主物流成本。
实验前指的是实验组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之前的时间,实验后指的是实验组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之后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实验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所属时间段均对应统一,即可对照组数据的收集,其所倚时间段也是以实验组是否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为基点来计算的,以消除时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比如实验组最开始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时间为2015年8月,实验前指则指的是2015年8月之前,实验后指的则是2015年8月之后;数据收集时间段的选择可为实验前: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实验后: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
实验组数据从实验组所使用的第四方物流平台的系统数据库中获取,对照组数据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获取。
S3、利用双重差分法构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的DID模型:
设实验组中实验前的货主用户效用为实验组中实验后的货主用户效用为对照组中实验前的货主用户效用为对照组中实验后的货主用户效用为则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的基本思想如下:
其中Y表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treatment代表实验组,control代表对照组,before和after分别代表实验前和实验后;
构建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的DID模型如公式(1)所示:
Yit=α01E*T+α2Xit3Zitit (1)
其中,Yit为因变量,表示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和货主用户效用中的一个;α0表示截距项;E为虚拟变量,表示货主是否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货主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则E值为1,未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则E值为0;T为虚拟变量,表示时间是在第四方物流平台出现前或出现后,时间是第四方物流平台出现之前T值为0,时间是第四方物流平台出现之后T后为1;α1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和货主用户效用五个方面;Xit和Zit均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发货规模和发货频次;α2为发货规模对货主的影响系数;α3为发货频次对货主的影响系数;εit为误差项;α0、α1、α2、α3和εit均在回归分析过程中得到;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实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数据收集的可行性,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对第四方物流平台的价值进行研究。双重差分法是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前后的变化情况,得到第四方物流平台对货主的价值。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了发货规模和发货频次作为控制变量,除此之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它控制变量,这里不再列举。
S4、变量计算:
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各变量的值。
设货主服务效用感知为服务满足率为服务及时率为货主物流成本为货主用户效用为月均实际发货次数为n1,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为n2,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为n3,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为n4,c表示货主,i表示发货月份,服务满足率的函数如计算公式(2)所示:
服务及时率的函数计算公式(3)所示:
货主服务效用感知的函数如公式(4)所示:
货主用户效用的函数如公式(5)所示:
其中α和β分别表示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权重系数和货主物流成本权重系数;
根据公式(2)、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1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2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2)、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1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2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2)、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1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2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2)、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1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2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3)、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3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4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3)、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3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4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3)、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3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4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3)、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3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4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4)、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4)、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4)、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4)、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5)、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5)、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5)、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5)、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各变量的值计算出来后,可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随机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判断对照组数据和实验组数据是否适合DID模型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于判断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随机性检验用于检验用户对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选择是否为随机发生的;内生性检验用于排除因变量导致双重差分变量E*T变换的情况。
S5、获取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
S5、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E*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服务满足率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服务及时率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物流成本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用户效用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下面提供一份在某次试验中,选取了某第四方物流平台、某对照组、某实验组进行实证操作中得到的货主数据回归结果。
表2货主数据回归结果
***p<0.01,**p<0.05,*p<0.1
其中RSR为服务满足率,RSC为服务及时率,CSUP为货主服务效用感知,CLC为货主物流成本,CUU为货主用户效用,E*T这一行数据代表α1,如0.248代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货主服务满足率的影响,0.133代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货主服务及时率的影响。SCT这一行数据代表α2,FCT这一行数据代表α3,α0表示表示截距项,Observations代表样本量,R-squared表示拟合优度,括号中的数值表示标准差。p值反映了各变量之间的显著性水平,p<0.01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p<0.05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p<0.1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
在本实施例中,完成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后,可进行稳健性分析,通过变换对照组数据和实验组数据的规模重新回归分析,所得出的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应与前次回归分析结果相同。下面提供继上述货主数据回归结果之后的货主数据稳健性检验表,如表3所示:
表3货主数据稳健性检验
***p<0.01,**p<0.05,*p<0.1
其中RSR为服务满足率,RSC为服务及时率,CSUP为货主服务效用感知,CLC为货主物流成本,CUU为货主用户效用,E*T这一行数据代表α1,如0.248代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货主服务满足率的影响,0.348代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货主服务及时率的影响。SCT这一行数据代表α2,FCT这一行数据代表α3,α0表示表示截距项,Observations代表样本量,R-squared表示拟合优度,括号中的数值表示标准差。p值反映了各变量之间的显著性水平,p<0.01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p<0.05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p<0.1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α1的值与表2中α1的值符号相同且都显著,因此结果具有稳健性。
实施例2
针对实施例1中的步骤S4,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权重系数α和货主物流成本权重系数β的确定方法是:将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均划分为九个重要性等级,每个等级的分值分别为1、3、5、7、9、-3、-5、-7、-9,选取若干人,让他们根据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在各自接触物流领域中的重要性,为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选择对应的重要性等级分值,最后根据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所得总分和货主物流成本所得总分求得α和β。
在本实施例中,九个重要性等级分别为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绝对重要和稍微不重要、很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绝对不重要,它们分别对应的分值为1、3、5、7、9、-3、-5、-7、-9。
在本实施例中,所选取的人,应为对物流领域有深度研究的人,比如企业经营者、高校从事第四方物流平台研究的教授,一般情况下,至少应选取6个这样的人,这些人按照指标的代表性、必要性和可获得性三方面来考虑指标的重要性,以进行精确的评判。比如服务效用感知所得总分为55分,货主物流成本所得总分为45分,那么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权重系数α则为55%,货主物流成本权重系数β则为45%。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定义货主相关变量,包括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货主用户效用、发货规模和发货频次;
所述服务满足率指货主在每次发货时能够找到车的概率,通过货主月均实际发货次数与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的比值衡量;
所述服务及时率指车主在接到货运订单后,能够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到达目的地的概率,其通过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与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的比值衡量;
所述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指货主在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从事物流交易时,对物流服务满足其需求的程度的综合感知,其通过服务满足率和服务及时率衡量;
所述货主物流成本用货主发货平均每单位货物的运费金额衡量;
所述货主用户效用指货主进行物流交易获得的总体效用,其包括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两部分;
所述发货规模指货主年均发货的总重量;
所述发货频次指货主年均发货的总次数;
S2、收集实验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所述实验组为某一时间开始一直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从事物流交易的货主,所述对照组为未使用过第四方物流平台的货主;
所述实验组数据和所述对照组数据均包括实验前的发货规模、实验后的发货规模、实验前的发货频次、实验后的发货频次、实验前的月均实际发货次数、实验前的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实验后的月均实际发货次数、实验后的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实验前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实验前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实验后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实验后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实验前的货主物流成本以及实验后的货主物流成本;
所述实验前指的是实验组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之前的时间,所述实验后指的是实验组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之后的时间;
所述实验组数据从实验组所使用的第四方物流平台的系统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对照组数据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获取;
S3、利用双重差分法构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的DID模型如公式(1)所示:
Yit=α01E*T+α2Xit3Zitit (1)
其中,Yit为因变量,表示服务满足率、服务及时率、货主服务效用感知、货主物流成本和货主用户效用中的一个;α0表示截距项;E为虚拟变量,表示货主是否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货主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则E值为1,未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则E值为0;T为虚拟变量,表示时间是在第四方物流平台出现前或出现后,时间是第四方物流平台出现之前T值为0,时间是第四方物流平台出现之后T后为1;α1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Xit和Zit均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发货规模和发货频次;α2为发货规模对货主的影响系数;α3为发货频次对货主的影响系数;εit为误差项;α0、α1、α2、α3和εit均在回归分析过程中得到;
S4、变量计算;
设货主服务效用感知为服务满足率为服务及时率为货主物流成本为货主用户效用为月均实际发货次数为n1,月均发货需求总次数为n2,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送达的次数为n3,车辆在货主规定时间内实际发货的次数为n4,c表示货主,i表示发货月份,所述服务满足率的函数如计算公式(2)所示:
所述服务及时率的函数计算公式(3)所示:
所述货主服务效用感知的函数如公式(4)所示:
所述货主用户效用的函数如公式(5)所示:
其中α和β分别表示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权重系数和货主物流成本权重系数;
根据公式(2)、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1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2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2)、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1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2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2)、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1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2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2)、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1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2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3)、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3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4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3)、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3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4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3)、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3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n4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3)、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3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n4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4)、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4)、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4)、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4)、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5)、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5)、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值;
根据公式(5)、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值;
根据公式(5)、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和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后的值计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值;
S5、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E*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服务满足率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服务及时率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物流成本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根据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Xit值、实验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对照组数据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Zit值、公式(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使用第四方物流平台在货主用户效用方面对于货主的价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α和β的确定方法是:将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均划分为九个重要性等级,每个等级的分值分别为1、3、5、7、9、-3、-5、-7、-9,选取若干人,让他们根据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在各自接触物流领域中的重要性,为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选择对应的重要性等级分值,最后根据货主服务效用感知所得总分和货主物流成本所得总分求得α和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选取6个人对货主服务效用感知和货主物流成本进行等级打分。
CN201910854226.0A 2019-09-10 2019-09-10 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Pending CN1105556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4226.0A CN110555659A (zh) 2019-09-10 2019-09-10 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4226.0A CN110555659A (zh) 2019-09-10 2019-09-10 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5659A true CN110555659A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39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4226.0A Pending CN110555659A (zh) 2019-09-10 2019-09-10 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56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6632A (zh) * 2020-12-09 2021-03-26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游戏地图参数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6632A (zh) * 2020-12-09 2021-03-26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游戏地图参数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gedorn et al. Identifying equilibrium models of labor market sorting
Fullerton et al. Lean manufactur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incremental contribution of lean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
Hellerstein et al. Market forces and sex discrimination
Manu et al. Innovation, marketing strategy,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
Akçomak et al. Measuring and interpreting trends in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the Netherlands
Ginzberg Improving MIS project selection
Das et al. Comparing predictions and outcom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income changes
CN116433052A (zh) 一种基于智能化的招标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评价系统
Clapp A methodology for constructing vacant land price indices
Burgstahler et al. Sample error characteristics and projection of error to audit populations
CN114118793A (zh) 一种地方交易所风险预警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555659A (zh) 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货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CN110555658A (zh) 第四方物流平台对于车主的价值分析方法
Boonpheng et al. Benefit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cryptocurrency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Bonfiglioli et al. Firm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 view from trade
Hung Application of 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 method to establish application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nda et al. 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Mexican manufacturing
CN113033924A (zh) 基于Boosting算法历史数据驱动的包裹交付时长预测方法
Jones et al. Unemployment and Labor Force Attachment: A Multistate Analysis of Nonemployment
Macfarlane et al. Economic forecasts and their assessment
Shoham et al. Technometric benchmarking: identifying sources of superior customer value
Glory Income Statement CV. Source Makmur Pratama Indonesia for the 2021 Period
John et al. Statistical thinking for managers
CN113205270B (zh) 一种满意度评价表自动生成和评价得分计算的方法及系统
CN117172729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劳务分包人员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