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1655A -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1655A
CN110551655A CN201910838339.1A CN201910838339A CN110551655A CN 110551655 A CN110551655 A CN 110551655A CN 201910838339 A CN201910838339 A CN 201910838339A CN 110551655 A CN110551655 A CN 110551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agent
composite biological
sewage
stock solutio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83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晨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hao Interac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hao Interac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hao Interac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hao Interac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383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16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1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1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textile indust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复合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各生物菌剂粉末溶解;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溶解液进行培养;即获得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利用制得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在用于印染纺织污水处理时,见效时间快,对有机物的分解更彻底,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可以得到达标排放的处理水。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 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和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纺织印染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是印染废水。印染废水是加工棉、麻、化学 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
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 机盐等,其水质特点主要是COD和BOD高,以及由此引起的色度等指标远远 超过排放标准,被公认为是最难治理的主要有害废水之一。
目前,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一是直接利用化学方法进 行处理的传统方式,该方式回收利用率低,排放的处理过的废水仍旧含有大量 的有害物质,而且成本高,效率低;二是利用等离子交换法,该种方法对操作 人员要求高,就目前的纺织行业而言在这方面就需要加大高等人才方面的投 入,废水处理完后还是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而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印染纺织废 水的研究还比较少,而生物技术是利用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微生物的方法,不会 打破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及物质元素循环规律,是一种比较环保安全的技 术。
因此,本发明人试图提供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原液来处理印染纺织污水,从 而完成对污染物的彻底降解与还原,得到可达标排放的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 中的应用,用以对印染纺织污水进行生物菌处理,并得到可达标排放的水。本 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复合生物菌剂粉末加入到水中;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进行培养;即获得复合生物菌剂原液。
进一步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将设定量的自来水投入培养设备中,然 后向水中加入糖蜜、蔗糖和葡萄糖中的任意一种,搅拌,并使得糖蜜或蔗糖或 葡萄糖溶解,然后再加入复合生物菌剂粉末。
进一步地,步骤2中,培养温度为23℃至25℃,培养时间至少为72小时;
培养期间进行间歇性曝气,每次曝气1~2小时,间隔曝气时间为4.5小时; 培养完成的原液的pH值为3.5至4.5。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生物菌剂粉末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步骤1-1,将小麦秸秆粉碎成颗粒并加入至发酵罐中;向发酵罐中加入设 定量热水,并加热搅拌进行发酵;
步骤1-2,降温,并向发酵罐中加入生物菌剂继续发酵;
步骤1-3,对发酵后的物料进行粉碎、造粒,得到复合生物菌剂粉末。
进一步地,步骤1-1中,所述小麦秸秆粉碎成0.1~0.3cm的颗粒,所述设 定量的热水与所述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1:(3~8);所述热水的温度为50~80℃; 所述加热的温度为90~100℃;发酵时间为9~15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1-2中,降温至28~38℃,所述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 菌、水氏黄杆菌、恶臭假单胞菌、科氏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 和乳酸乳球菌;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是CCTCC NO.M2012285,所述水氏黄杆菌 的保藏编号是CGMCC N0.3659,所述恶臭假单胞菌的保藏编号是CCTCC NO. 2030 21,所述科氏葡萄球菌的保藏编号是CGMCC NO.5062,所述短小芽孢杆 菌的保藏编号是ATCC19646;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氏黄杆菌、恶臭假单胞菌、 科氏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的质量比为1: (0.2~0.6):(0.1~0.5):(0.5~0.9):(0.4~0.8):(1~2):(1~5);
所述发酵时间为2~7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生物菌剂。
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应用,其用于处理印 染纺织污水,所述应用步骤包括:
步骤a,对原污水进行初步预处理,得到初步预处理污水;
步骤b,对初步预处理污水进一步处理,包括依次利用水解酸化池,中沉 池以及污泥泵井进行处理,将进一步处理的污水放入曝气池中;
步骤c,将制得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进行稀释并进行曝气得到活性液,并 将制得的活性液投入到步骤b所述的曝气池中,对污水进行生物菌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初步预处理包括:将原污水依次通过粗格栅间 及提升泵房,进入细格栅间,再依次经过曝气沉砂池、调节池,初沉池,完成 污水的初步预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c中,由所述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制得活性液的步骤包括: 所得复合生物菌剂原液按照稀释倍数进行配制,配制完成后,进行氧气曝气, 连续供氧时间至少48小时,得到活性液;
所述稀释倍数为10倍以上。
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得活性液的单次投加量为1kg/10000L3~1kg/1000 L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容易;
本发明中的复合生物菌剂粉末以小麦秸秆发酵为基础,加上相应的生物菌 剂进行发酵,所得到的复合生物菌剂粉末能够用于处理印染纺织废水,显示出 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本发明采用复合生物菌剂应用于处理印染纺织污水,人力、物力、财力投 入少,见效时间快,在3-4周内即可确保成功;
本发明中采用复合生物菌剂应用于处理印染纺织污水,所述复合生物菌剂 对有机物的分解更彻底,去除率高,可减少剩余污泥。还可以消除恶臭、解决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 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值得推广的造福人类的新 技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 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 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所特别指出的 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 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印染纺织废水被公认为是最难治理的主要 有害废水之一。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和实验发现,可以利用本发明的复合生 物菌剂粉末对其进行处理,本发明人还惊喜地发现,结合传统的污水预处理再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对 印染纺织污水进行处理,取得了优异的技术效果。30天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93.28%;氨氮去除率为89.57%;SS去除率为96.68%;TP去除率为 95.02%;TN去除率为74.95%。
现有技术中,一般利用秸秆发酵制备生物肥料(用于土壤中)以及禽畜饲 料等,比如中国专利CN109832434A一种采用小麦秸秆为原料制作发酵饲料的 方法,该发明即是采用小麦秸秆为原料进行发酵制得发酵饲料。而本发明所提 供的复合生物菌剂粉末以及复合生物菌剂粉末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 水处理中的应用,目前为止,未发现相关报道。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复合生物菌剂粉末加入到水中;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溶解液进行培养;即获得复合生物菌剂原液。
其中,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将设定量的自来水投入培养设备中,然后向 水中加入糖蜜或蔗糖或葡萄糖,搅拌,并使得糖蜜(或蔗糖或葡萄糖)溶解, 然后再加入复合生物菌剂粉末;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投入自来水1kg、复合生物菌粉末总质量为2~7kg、 糖蜜15~25kg;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投入自来水1kg、复合生物菌粉末总质量为5kg、 糖蜜20kg;投加原料顺序无特别要求,优选是水、糖蜜(或蔗糖或葡萄糖)、 复合生物菌剂粉末;
所述糖蜜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组成因制糖原料、加工条件的不同而有差 异,其中主要含有大量蔗糖。
进一步优选地,糖蜜或蔗糖或葡萄糖在温度较低环境中溶解慢,先用温水 进行溶解后再投放;
步骤2中,培养温度为23℃至25℃,培养时间至少为72小时;
培养期间进行间歇性曝气,每次曝气1.5小时,间隔曝气时间为4.5小时。
优选地,步骤2中,5吨以下的简易培养设施(设备)利用80L/min以上 的气泵进行曝气,10吨以上大规模培养设备时需要利用200L/min以上的气泵 进行曝气。
优选地,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时测量pH值,当pH值达到3.5~4.5,且培 养时间至少为72小时,则培养结束。
步骤2中,测定培养完成的原液的pH值为3.5至4.5;则培养完成,得到 复合生物菌剂原液;
本发明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原液)制作所需设备:
培养容器,不锈FRP(玻璃钢+PE聚乙烯),SMC材质制作的水罐(1至 10吨);
能使水以及原液流动的水泵设施,普通水泵或水中气泵等;
必要时需要过滤设备,比如微型过滤器,在温度-200至500度范围内可 使用;
曝气设备,80L/min以上的气泵(1至10吨),间歇曝气所需的计时器。
本发明中,步骤p3中,所得到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尽量不要过滤,建议直 接使用,根据使用现场需要,必要时过滤使用微型过滤器;培养完成的原液, 所述pH值在3.5至4.5之间,属于合理范围;另外,培养好的原液以尽快使用 为原则,为了保持较高的活跃性,应在1个月内使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生物菌剂粉末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 制备:
步骤1-1,将小麦秸秆粉碎成颗粒并加入至发酵罐中;向发酵罐中加入设 定量热水,并加热搅拌进行发酵;
步骤1-2,降温,并向发酵罐中加入生物菌剂继续发酵;
步骤1-3,对发酵后的物料进行粉碎、造粒,得到复合生物菌剂粉末。
其中,
步骤1-1中,所述小麦秸秆粉碎成0.1~0.3cm的颗粒,所述设定量的热水 与所述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1:(3~8);所述热水的温度为50~80℃;所述加热 的温度为90~10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量的热水与所述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 1:5;所述热水的温度为60℃;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0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1中还要加入小麦秸秆腐熟剂,所述小 麦秸秆腐熟剂的用量为小麦秸秆的质量的1~5%。所述小麦秸秆腐熟剂购自鹤 壁市禾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所述发酵罐为螺旋发酵罐。
其中,步骤1-2中,降温至28~38℃,所述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 水氏黄杆菌、恶臭假单胞菌、科氏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 酸乳球菌;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是CCTCC NO.M2012285,所述水氏黄杆菌 的保藏编号是CGMCC N0.3659,所述恶臭假单胞菌的保藏编号是CCTCC NO. 2030 21,所述科氏葡萄球菌的保藏编号是CGMCC NO.5062,所述短小芽孢杆 菌的保藏编号是ATCC19646;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氏黄杆菌、恶臭假单胞菌、科氏葡萄球菌、短小芽 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的质量比为1:(0.2~0.6):(0.1~0.5):(0.5~0.9): (0.4~0.8):(1~2):(1~5);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温至30℃;所述生物菌剂的质量与所述 小麦秸秆的质量的比为(0.2~2):100,更优选为(0.2~1):100,进一步优选 为0.5:100。
所述发酵时间为2~7天,优选为3~5天。
本发明中,其中,植物乳杆菌购自济南嘉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乳酸乳球 菌购自信阳市沐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步骤1-3,对发酵后的物料需要进行测试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控制 在30~40%以内,优选在30%以内,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利用造粒机进行造 粒,得到复合生物菌剂粉末。
对复合生物菌剂粉末进行安全性检测,符合环境检测中心的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应用,其用于 处理印染纺织污水,所述应用步骤包括:
步骤a,对原污水进行初步预处理,得到初步预处理污水;
步骤b,对初步预处理污水进一步处理,包括利用依次利用水解酸化池, 中沉池以及污泥泵井进行处理,将进一步处理的污水放入曝气池中;
步骤c,将复合生物菌剂原液进行稀释并进行曝气得到活性液,并将制得 的活性液投入到步骤b所述的曝气池中,对污水进行生物菌处理。
其中,步骤a中,
所述初步预处理包括:将原污水依次通过粗格栅间及提升泵房,进入细格 栅间,再依次经过曝气沉砂池、调节池,初沉池,完成污水的初步预处理。
本发明中所述粗格栅间、提升泵房,细格栅间,曝气沉砂池、调节池,初 沉池均属于现有技术。
步骤b中,经过初步预处理污水依次进入水解酸化池,中沉池及污泥泵井, 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和降低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CODCr、SS等污染物负荷。
本发明中,所述水解酸化池,中沉池及污泥泵井均属于现有技术。
步骤c中,由所述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制得活性液的步骤包括:所得复合生 物菌剂原液按照稀释倍数进行配制,配制完成后,进行氧气曝气,连续供氧时 间至少48小时,得到活性液;
所述稀释倍数为10倍以上。
优选地,所得活性液的单次投加量为1kg/10000L3~1kg/1000L3
每2~5天投加一次活性液,一共投加2~5次活性液;或者前三天连续投加, 共投加三次。投加方式没有特别限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制得活性液的步骤具体 包括:按顺序投入水、糖蜜(或蔗糖)、原液,得到混合液;混合液根据下述 表1中所述的稀释方法中的标注,(X)容量的0.2%至0.5%重量糖蜜后曝气48 小时以上,曝气方式是以连续曝气来制作活性液;特别的,若污染相对严重的 环境时,使用糖度在45%左右的葡萄糖作为活性介质;所得活性液应在15日 内使用。
表1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稀释倍数表
步骤c中还包括对步骤c中处理的污水进行包括CODCr的检测,并对检测 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所述分析计算的结果包括:
30天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93.28%;氨氮去除率为89.57%;SS去 除率为96.68%;TP去除率为95.02%;TN去除率为74.95%;
60天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92.76%;氨氮去除率90.37%;SS去除 率为93.31%;TP去除率为95.29%;TN去除率为77.32%;
90天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93.19%;氨氮去除率为92.67;SS去 除率为96.19%;TP去除率为97.22%;TN去除率为78.51%。
根据检测结果表明,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废水总排口出水的CODCr、 氨氮、SS、TP、TN、pH均能稳定达标排放。
本发明中,所述CODcr是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 即重铬酸盐指数。在强酸性溶液中,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 CODcr是指用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测出的需氧量。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生物菌 剂原液对印染纺织污水进行处理,取得优异的技术效果,即投加复合微生物菌 剂后,废水总排口出水的CODCr、氨氮、SS、TP、TN、pH均能稳定达标排放。 本发明人认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原液在处理印染纺织污水的应用 中,可能通过菌群间相辅相成交互作用,菌种间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刺 激加速微生物的反应,快速将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同 时释放氧,增强水体复氧功能,被分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非常适合微生物代谢, 在有机物被降解的同时,又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使得复合生物菌菌群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印染纺织污水。
实施例1复合生物菌剂粉末的制备
将小麦秸秆500kg粉碎成颗粒(0.1~0.3cm)并加入至本发明的发酵罐中; 向发酵罐中加入100L的60℃热水,并加入秸秆腐熟剂5kg(购自鹤壁市禾盛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然后加热至100℃搅拌进行发酵12小时;
降温至30℃,并向发酵罐中加入生物菌剂2.5kg(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 菌、水氏黄杆菌、恶臭假单胞菌、科氏葡萄球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 1:0.5:0.4:0.5:0.6:1.5:2)继续发酵3天;
对发酵后的物料进行粉碎、造粒,得到复合生物菌剂粉末。
实施例2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制备
向培养设备中投入自来水1kg,糖蜜20kg,搅拌至糖蜜完全溶解;然后加 入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生物菌剂粉末,其总质量为5kg;培养设备中培养温 度维持在23℃至25℃;培养期间每4.5小时为一个周期进行间歇性曝气,每次 曝气1.5小时;培养时间72小时,测定pH值为4.0,得到复合生物菌剂原液。
实施例3
某一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性质以印染纺织工业污水为主,含少量生活 污水和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设计处理量为2万m3/d;
原污水初始CODCr值为700;氨氮值为40;SS值为400;TP值为8;TN值 为65;BOD值为350;
将原污水通过粗格栅间及提升泵房,进入细格栅间,再经过曝气沉砂池、 调节池,初沉池,完成污水的初步预处理;
将初步预处理的污水转入水解酸化池,再经过中沉池以及污泥泵井进行进 一步处理,之后将进一步处理得到的污水转入曝气池中;
根据表1的稀释倍数表,由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制备复合生物菌剂活性液, 包括:所得原液600kg按照稀释倍数10倍(加水5400kg)进行配制,配制得 到6吨的稀释液,配制完成后,进行曝气,供氧时间连续48小时,得到活性 液(三次用的活性液);将活性液投入到曝气池中,对污水进行生物菌处理; 单次投加量为2吨/2万m3,每三天投加一次活性液,一共投加三次活性液, 并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如下:
于30日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93.28%;氨氮去除率为89.57%;SS 去除率为96.68%;TP去除率为95.02%;TN去除率为74.95%,BOD去除率 为95.2%;
于60日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92.76%;氨氮去除率90.37%;SS 去除率为93.31%;TP去除率为95.29%;TN去除率为77.32%;BOD去除率 为95.4%;
于90日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93.19%;氨氮去除率为92.67;SS 去除率为96.19%;TP去除率为97.22%;TN去除率为78.51%;BOD去除率 为96.7%。
(时间从第一次投加复合生物菌剂活性液开始计算)
实施例4
另一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性质以印染纺织工业污水为主,含少量生 活污水和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设计处理量为2000m3/d;
原污水初始CODCr值为800;氨氮值为45;SS值为400;TP值为8;TN 值为70;BOD值为400;
将原污水通过粗格栅间及提升泵房,进入细格栅间,再经过曝气沉砂池、 调节池,初沉池,完成污水的初步预处理;
将初步预处理的污水转入水解酸化池,再经过中沉池以及污泥泵井进行进 一步处理,之后将进一步处理得到的污水转入曝气池中;
根据表1的稀释倍数表,由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制备复合生物菌剂活性液, 包括:所得原液180kg按照稀释倍数30倍(加水5820kg)进行配制,配制得 到6吨的稀释液,配制完成后,进行曝气,供氧时间连续48小时,得到活性 液(三次用的活性液);将活性液投入到曝气池中,对污水进行生物菌处理; 单次投加量为2吨/2000m3,每三天投加一次活性液,一共投加三次活性液, 并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如下:
第11日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88.5%;氨氮去除率为84.7%;SS 去除率为90.58%;TP去除率为91.0%;TN去除率为70.8%;BOD去除率为 89.4%;
于30日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94.28%;氨氮去除率为90.7%;SS 去除率为96.75%;TP去除率为95.34%;TN去除率为75.2%;BOD去除率为 95.7%。
(时间从第一次投加复合生物菌剂活性液开始计算)
实施例5
另一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性质以印染纺织工业污水为主,含少量生活 污水和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其总用地面积约0.99公顷,处理规模:5000m3/d。
原污水初始CODCr值为500;氨氮值为25;SS值为400;TP值为8;TN 值为55;BOD值为180;
将原污水通过粗格栅间及提升泵房,进入细格栅间,再经过曝气沉砂池、 调节池,初沉池,完成污水的初步预处理;
将初步预处理的污水转入水解酸化池,再经过中沉池以及污泥泵井进行进 一步处理,之后将进一步处理得到的污水转入曝气池中;
根据表1的稀释倍数表,由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制备复合生物菌剂活性液, 包括:所得原液150kg按照稀释倍数20倍(加水2850kg)进行配制,配制得 到3吨的稀释液,配制完成后,进行曝气,供氧时间连续48小时,得到活性 液(三次用的活性液);将活性液投入到曝气池中,对污水进行生物菌处理; 单次投加量为1吨/5000m3,每三天投加一次活性液,一共投加三次活性液, 并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如下:
第11日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87.4%;氨氮去除率为83.6%;SS 去除率为89.1%;TP去除率为90.2%;TN去除率为70.8%;BOD去除率为87.8%;
于30日时进行检测,CODCr去除率为94.28%;氨氮去除率为90.7%;SS 去除率为96.75%;TP去除率为95.34%;TN去除率为75.2%;BOD去除率为 96.7%。
(时间从第一次投加复合生物菌剂活性液开始计算)
对比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直接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复 合生物菌剂原液。30日时检测并计算结果如下:CODCr去除率为89.5%;氨氮 去除率为85.6%;SS去除率为88.6%;TP去除率为86.7%;TN去除率为72.7%; BOD去除率为90.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2中直接加入复合生物菌剂粉 末(即没有制备原液和活性液)。30日时检测并计算结果如下:CODCr去除率 为83.6%;氨氮去除率为81.2%;SS去除率为86.7%;TP去除率为85.2%;TN 去除率为69.8%;BOD去除率为85.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未使用任何复合生物菌剂。 30日时检测并计算结果如下:CODCr去除率为44.2%;氨氮去除率为35.6%; SS去除率为56.4%;TP去除率为45.3%;TN去除率为37.5%;BOD去除率为 35.1%。
对比例4
本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4中未使用任何生物菌剂,只 用小麦秸秆发酵液。30日时检测并计算结果如下:CODCr去除率为43.6%;氨 氮去除率为36.6%;SS去除率为66.5%;TP去除率为46.5%;TN去除率为 39.6%;BOD去除率为37.3%。
综上,由实施例和对比例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 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本发明采用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应用于处 理印染纺织污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见效时间快,在3-4周内即可确 保成功;本发明中采用复合生物菌剂应用于处理印染纺织污水,所述复合生物 菌剂对有机物的分解更彻底,去除率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复合生物菌剂粉末加入到水中;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进行培养,即获得复合生物菌剂原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将设定量的自来水投入培养设备中,然后向水中加入糖蜜、蔗糖和葡萄糖中的任意一种,搅拌,并使得糖蜜或蔗糖或葡萄糖溶解,然后再加入复合生物菌剂粉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培养温度为23℃至25℃,培养时间至少为72小时;
培养期间进行间歇性曝气,每次曝气1~2小时,间隔曝气时间为4.5小时;培养完成的原液的pH值为3.5至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复合生物菌剂粉末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步骤1-1,将小麦秸秆粉碎成颗粒并加入至发酵罐中;向发酵罐中加入设定量热水,并加热搅拌进行发酵;
步骤1-2,降温,并向发酵罐中加入生物菌剂继续发酵;
步骤1-3,对发酵后的物料进行粉碎、造粒,得到复合生物菌剂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所述小麦秸秆粉碎成0.1~0.3cm的颗粒,所述设定量的热水与所述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1:(3~8);所述热水的温度为50~80℃;所述加热的温度为90~100℃;发酵时间为9~1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降温至28~38℃;所述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水氏黄杆菌、恶臭假单胞菌、科氏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是CCTCC NO.M2012285,所述水氏黄杆菌的保藏编号是CGMCC N0.3659,所述恶臭假单胞菌的保藏编号是CCTCC NO.2030 21,所述科氏葡萄球菌的保藏编号是CGMCC NO.5062,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是ATCC19646;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氏黄杆菌、恶臭假单胞菌、科氏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的质量比为1:(0.2~0.6):(0.1~0.5):(0.5~0.9):(0.4~0.8):(1~2):(1~5);
所述发酵时间为2~7天。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的应用,其用于处理印染纺织污水,所述应用步骤包括:
步骤a,对原污水进行初步预处理,得到初步预处理污水;
步骤b,对初步预处理污水进一步处理,包括依次利用水解酸化池,中沉池以及污泥泵井进行处理,将进一步处理的污水转入曝气池中;
步骤c,将制得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进行稀释并进行曝气得到活性液,并将制得的活性液投入到步骤b所述的曝气池中,对污水进行生物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所述初步预处理包括:将原污水依次通过粗格栅间及提升泵房,进入细格栅间,再依次经过曝气沉砂池、调节池,初沉池,完成污水的初步预处理。
步骤c中,由所述复合生物菌剂原液制得活性液的步骤包括:将制得的复合生物菌剂原液按照稀释倍数进行配制,配制完成后,进行氧气曝气,连续供氧时间至少48小时,得到活性液;
所述稀释倍数为10倍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所得活性液的单次投加量为活性液的质量与待处理污水的总体积比为1kg/10000L3~1kg/1000L3
CN201910838339.1A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05516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8339.1A CN110551655A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8339.1A CN110551655A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1655A true CN110551655A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39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8339.1A Pending CN110551655A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16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7186A (zh) * 2020-12-22 2021-04-30 新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4142A (zh) * 2007-06-20 2007-11-21 上海裕麒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循环再利用方法
WO2010062480A2 (en) * 2008-10-28 2010-06-03 Ls9,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producing fatty alcohols
CN103103142A (zh) * 2011-11-10 2013-05-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葡萄球菌及其应用
CN103373762A (zh) * 2012-04-29 2013-10-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盐污水的生物脱氮方法
CN105907673A (zh) * 2016-04-29 2016-08-31 广州市佳境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微生物制剂强化水处理生化效果的方法
CN106219882A (zh) * 2016-08-28 2016-12-14 潘纪鸿 城市废水处理方法
CN106701633A (zh) * 2017-01-22 2017-05-24 哈尔滨明慧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污水的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4142A (zh) * 2007-06-20 2007-11-21 上海裕麒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循环再利用方法
WO2010062480A2 (en) * 2008-10-28 2010-06-03 Ls9,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producing fatty alcohols
CN103103142A (zh) * 2011-11-10 2013-05-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葡萄球菌及其应用
CN103373762A (zh) * 2012-04-29 2013-10-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盐污水的生物脱氮方法
CN105907673A (zh) * 2016-04-29 2016-08-31 广州市佳境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微生物制剂强化水处理生化效果的方法
CN106219882A (zh) * 2016-08-28 2016-12-14 潘纪鸿 城市废水处理方法
CN106701633A (zh) * 2017-01-22 2017-05-24 哈尔滨明慧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污水的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7186A (zh) * 2020-12-22 2021-04-30 新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17186B (zh) * 2020-12-22 2023-02-14 新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eng et al. Substrates removal and growth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um, Acinetobacter harbinensis HITLi7T at 2 C
Gu et al. Biofilm formation monitored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during startup of MBBR operated under different intermittent aeration modes
CN105645710B (zh)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污泥减量的方法
Ding et al.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actual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using anaerobic/anoxic/oxic process and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analysis
Qiu et al. Advanced nitrogen removal from landfill leachate via a two-stage combined process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PNA) and 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mmox (PDA)
Wu et al. Rapid start-up and stable maintenance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at low temperatures
Luo et al. The effect of using pig manure as an internal carbon source in a traditional piggery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for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CN104961289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微纳米曝气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体系
Wang et al. Enhanced sludge reduction during sw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the dominant sludge-degrading strains Chryseobacterium sp. B4 and Serratia sp. H1
US2019022599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crobial production
CN106865750A (zh) 一种用于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方法
CN110510759A (zh) 一种水处理用水解酸化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3870B (zh) 一种磁载体固定化微生物活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afez et al. Flax retting wastewater Part 1: Anaerobic treatment by using UASB reactor
CN110551655A (zh)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纺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10511894B (zh)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9019874B (zh) 一种用于造纸废水的生物促生剂及其制备方法
Rosman Efficiency of aerobic granulation technology in treating high strength soy sauce wastewater
Zhou et al. Effect of thermal hydrolyzed sludge filtrate as an external carbon source on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performance of A2/O system
CN105502805A (zh)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Aung et al. Observational stud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the use of microalgae
CN114605030A (zh) 一种碳汇释氧型养殖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CN101210182B (zh) 一种利用草浆黑液生产土壤修复剂的方法
CN114164153A (zh) 产酸菌及其处理食用明胶生产废水一锅煮工艺的系统和方法
CN102923903A (zh) 一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