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3028B - 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3028B
CN110543028B CN201910863760.8A CN201910863760A CN110543028B CN 110543028 B CN110543028 B CN 110543028B CN 201910863760 A CN201910863760 A CN 201910863760A CN 110543028 B CN110543028 B CN 110543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units
imaging
light
dir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37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3028A (zh
Inventor
梁宛玉
许洁
戴放
常维静
刘庆飞
沈吉
李秋利
那启跃
简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 No 214 Research Institute Suzhou R&D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 No 214 Research Institute Suzhou R&D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 No 214 Research Institute Suzhou R&D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 No 214 Research Institute Suzhou R&D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108637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3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3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3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3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3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采用多个3×3像元构成部分叠加重复的偏振阵列,每个偏振阵列包括9个偏振单元,分别对应中心的1个无偏振单元和周围的4个偏振方向的8个偏振单元;4个偏振方向为0°、45°、90°和135°,每个偏振方向对应为重复的两个偏振单元。本发明设计思想上抛开超像元的概念,取相邻单元的偏振信息做加权平均作为自身的偏振信息,信息准确度较高,且无偏振单元的存在使得器件的最低工作照度不被降低,器件同时具备微光‑偏振探测功能;大幅提高探测器件对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外,还具有加工难度低、成本低、易于实现器件集成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属于偏振成像探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和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于高性能的微光夜视探测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但对探测灵敏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微光偏振成像探测作为极限灵敏度偏振成像测量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偏振是电磁波的重要特征,偏振是光除了波长、振幅、相位以外的又一重要属性。物质因其自身属性不同会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会产生其自身性质决定的特征偏振),也就是说物质因其自身属性不同会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如表面特性、粗糙度、阴影和外形等等。偏振成像探测技术与强度成像、光谱成像、红外辐射成像等技术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除了获取传统成像信息外,还能够额外获取偏振多维信息。有效利用偏振矢量信息,就可以增强图像对比度,提高信噪比,从而可以改善目标探测成像的质量、提高探测精度。
电子倍增CCD(Electron Multiplication CCD,简称EMCCD),是一种新型的全固态微光成像CCD,也称作可控电荷CCD,与传统CCD探测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读出寄存器和输出放大器间嵌入了倍增寄存器以实现电子增益。该探测器为强度探测,对于偏振并不敏感。为了实现偏振选择性探测,通常需要在探测器前额外加上一个偏振分束器或独立偏振起偏器探测,但该方法需要通过机械旋转,不能实时地获得入射光的偏振特性。随着分焦平面偏振成像与亚波长偏振光栅研究工作的进展,为了方便实时偏振探测,可将偏振片集成在探测器像元的表面。
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是指把不同偏振方向上的微偏振片集成到焦平面上,其中微偏阵片的间距与像元间距相匹配,不同像元探测不同偏振方向。其中引入超像元概念,即物理意义上的四个2*2像元组成一个超像元,其中超像元中的4个子像元同时探测不同偏振方向上信息,然后通过计算得到超像元对应的Stokes参数。但是目前大多数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只探测线偏振光信息。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能实现不同偏振方向同时探测,且探测器光路结构紧凑,容易对准。但是对于每个超像元,其中4个子像元之间成像时会产生一个像元的对准误差,这可以通过算法处理解决。同样,分焦平面偏振探测也降低了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
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的成像原理和彩色成像传感器类似,都使用了Bayer模型。对于彩色成像传感器,滤光膜直接生长在焦平面的不同像元上。这些像元按照Bayer模型排列,形成了以2*2最小重复单元的超像元,从而显示可见光所有波段的探测。对于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按照微偏振片分布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探测模式。第一种探测模式,其超像元是由一个0°偏振方向、一个45°偏振方向、两个无偏振像元组成。第二种探测模式,其超像元是由四个偏振方向组成,分别是:0°,45°,90°,135°。两种方式都能完全获得Stokes矢量前3个参数,但第一种模式对于S0的提取有更高信噪比,而第二种模式对于S1和S2的提取有更高信噪比。通过对Stokes参数的计算,便可以获得线偏振度和偏振角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现有EMCCD微光成像器件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提供一种实现满足微光成像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微弱光照射情况下因为感光度不足而使得获得的偏振图像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
采用多个3×3像元构成部分叠加重复的偏振阵列,每个偏振阵列包括9个偏振单元,分别对应中心的1个无偏振单元和周围的4个偏振方向的8个偏振单元;
4个偏振方向为0°、45°、90°和135°,每个偏振方向对应为重复的两个偏振单元。
进一步地,周围的4个偏振方向的8个偏振单元以中心的1个无偏振单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阵列。
进一步地,对于无偏振单元,可采用周围的8个偏振单元的光强计算得到其偏振信息。
进一步地,偏振方向0°、45°、90°、135°的光强分别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31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32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33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34
其中,P1、P2、P3、P4、P6、P7、P8、P9分别为除中心的无偏振单元以外顺序排列的各偏振单元对应接收的光强。
进一步地,根据Stokes矢量定义,像元的光的偏振态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41
式中,S0为总光强,直接用无偏振单元探测输出的光强P5作为总光强;S1为水平偏振方向的光强分量I0和垂直偏振方向的光强分量I90之差;S2为偏振方向45°的光强分量I45与偏振方向135°的光强分量I135之差。
进一步地,根据偏振态的Stokes向量S0、S1和S2,得出每个像元的线偏振度DoP及偏振角AoP,进而进行偏振成像。
进一步地,线偏振度为: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42
进一步地,偏振角为: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43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提出3×3的偏振阵列结构,并加入无偏振单元的结构,设计思想上也抛开超像元的概念,取相邻单元的偏振信息做加权平均作为自身的偏振信息,信息准确度较高,且无偏振单元的存在使得器件的最低工作照度不被降低,器件同时具备微光-偏振探测功能。
2、本发明提出3×3的偏振阵列结构,由于偏振信息来源具有对称性,引入的误差较小,与传统四元超像元计算方式相比,该方法不会降低器件的成像分辨率。
3、本发明了提出的偏振阵列结构除了满足微光偏振成像的需要,大幅提高对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外,还具有加工难度低、成本低、易于实现器件集成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四个偏振方向的单元阵列设计图。
图2为九个偏振方向的阵列设计图。
图3为四个偏振方向加无偏振单元的阵列设计图。
图4为偏振单元计算划分示意图。
图5为四个偏振方向的单元阵列设计偏振度图像。
图6为四个偏振方向加无偏振单元的阵列设计偏振度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于偏振成像的解算过程,通常利用当前像元及其周围像元的响应直接或间接得到该像元对不同方向的偏振分量或偏振态,进而解算出偏振信息,完成偏振成像解算。微纳偏振光栅单元集成于成像器件表面,每个光敏单元均对应一个偏振单元,为实现光敏单元对不同方向偏振光的探测,设计了图1~图3的偏振阵列方案。
第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为了实现分焦平面偏振成像,采用一个2×2偏振单元阵列组成一个超像元,如图1所示。该面阵由4个偏振单元组成,分别对应0°、45°、90°、135°四个偏振方向,以满足Stokes矢量相关参数的获取。
进一步在四个偏振单元之间,设计了一定宽度的金属光栅作为隔离,避免相邻像元之间的串扰。与此同时隔离光栅的存在,也会导致像元透过率的降低。此外,以超像元1/4面积区域的偏振信息作为整个超像元某角度的偏振信息,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第二种技术方案如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偏振态的数量,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3×3偏振阵列如图2所示,每个偏振阵列包括9个偏振单元,分别对应0°、20°、40°、60°、80°、100°、120°、140°和160°共9个偏振方向。这种阵列结构有利于提升偏振信息的获取的准确度。但由于微光成像时,光的强度极微弱,不利于偏振成像,因此要在第二种方案中加入白光通道,即无偏振的单元。
进一步由于偏振方向的增多,提升了阵列的复杂度和工艺制备难度,输出图像的分辨率也下降了,因此要减少偏振态的数量。
第三种技术方案如下:在保留第二种技术方案3×3偏振阵列设计的基础上,抛开了超像元的设计理念,并采用无偏振的单元设计,增强集成偏振器件对微光的响应,具体偏振阵列结构如图3所示。让3×3个像元构成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含4个偏振方向(0°、45°、90°、135°,每个方向两个)和1个无偏振单元。其中对于像元P5,虽然其本身是无偏振的,但可以采用相邻单元的偏振信息加权平均作为P5的偏振信息,由于偏振信息来源具有对称性,故误差较小。采用这种阵列,每个像元都可以输出偏振信息,分辨率不会降低。
以下针对以上三种技术方案的偏振度和偏振角的解算过程进行描述。
偏振光的描述方式包括琼斯矢量、Stokes矢量(斯托克斯矢量)和三维矢量等,琼斯矢量和三维矢量都是基于光偏振振幅的表示方法,不便于描述部分偏振光和非偏振光。而自然界中辐射或反射光大多数为部分偏振光,Stokes矢量是基于光强度的表示方法,可描述偏振光、部分偏振光与非偏振光,故偏振成像探测中适宜采用Stokes矢量来描述其偏振态。
Stokes矢量描述法是用四个参量来描述光的偏振态,这四个参量都是强度的时间平均值,便于用各种探测设备或者成像设备直接或间接测量得到。根据Stokes矢量的定义,光的偏振态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71
式中S0为总光强;S1为水平偏振方向的光强分量I0和垂直偏振方向的光强分量I90之差;S2为偏振方向45°的光强分量I45与偏振方向135°的光强分量I135之差;S3为左旋偏振光的光强分量IL和右旋偏振光的光强分量IR之差。
在偏振探测中,圆偏振分量与线偏振分量相比很小,可以不考虑圆偏振分量,且本申请研究的偏振阵列为线偏振,故光的偏振态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72
对于第二种技术方案中采用0°、20°、40°、60°、80°、100°、120°、140°和160°共9个偏振方向光的偏振态,根据Stokes矢量的定义,相应的偏振态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81
式中,θi表示9个偏振方向,I(θi)则表示每个偏振方向像素接受的光强,计算复杂,难度大。
对于第三种技术方案图3所示的偏振阵列结构,分别用无偏振像元周围的偏振单元的光强计算得到中间P5的偏振信息,其0°、45°、90°、135°几个方向的光强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82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83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84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85
对于方案三,其中P1~P9为图3所示中各像素接收的光强,计算单元的划分如图4所示,中心像元的偏振信息通过中心像元与周围8个像元综合计算,图4中A1,A2,A3,A4为划分的计算单元示意。则图3中P5的Stokes向量可由下式解出,在这里不再是用I0+I90作为总光强,而直接用无偏振单元探测输出的光强P5作为总光强,信息准确度更高。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91
只要获得了线偏振的Stokes向量S0、S1和S2,即可得出每个像元的线偏振度DoP及偏振角AoP,进而进行偏振成像。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92
Figure BDA0002200633770000093
由此可知,无论是采用第一种技术方案4个偏振方向的设计,还是采用第二种技术方案9个偏振方向,又或者采用第三种技术方案4个偏振方向加无偏振的设计,都能获取完备的线偏振Stokes信息,进而进行偏振成像。4个偏振方向的设计在于结构更简单,制备难度低。9个偏振方向的设计在于获得的Stokes信息更为精确。第三种技术方案4个偏振方向加无偏振的设计更加合理,不但满足了微光成像的要求,同时在保证Stokes信息准确度的情况下也降低了制备的难度。在一实施例中应用第一种技术方案和第三种技术方案的偏振度图像分别如图5、图6所示。从图中也可明显看出第三种技术方案偏振度图要明显好于第一种技术方案偏振度图,细节信息更丰富。
本发明提出3×3的偏振阵列结构,并加入无偏振单元的结构,设计思想上也抛开超像元的概念,取相邻单元的偏振信息做加权平均作为自身的偏振信息,信息准确度较高,且无偏振单元的存在使得器件的最低工作照度不被降低,器件同时具备微光-偏振探测功能。大幅提高探测器件对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外,还具有加工难度低、成本低、易于实现器件集成等优点。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其特征是,
采用多个3×3像元构成部分叠加重复的偏振阵列,每个偏振阵列包括9个偏振单元,分别对应中心的1个无偏振单元和周围的4个偏振方向的8个偏振单元;
4个偏振方向为0°、45°、90°和135°,每个偏振方向对应为重复的两个偏振单元;
周围的4个偏振方向的8个偏振单元以中心的1个无偏振单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阵列;
对于无偏振单元,采用周围的8个偏振单元的光强计算得到其偏振信息;
偏振方向0°、45°、90°、135°的光强分别由下式表示:
Figure FDA0003098316610000011
Figure FDA0003098316610000012
Figure FDA0003098316610000013
Figure FDA0003098316610000014
其中,P1、P9分别为偏振方向为135°的偏振单元对应接收的光强;P2、P8分别为偏振方向为45°的偏振单元对应接收的光强;P3、P7分别为偏振方向为90°的偏振单元对应接收的光强;P4、P6分别为偏振方向为0°的偏振单元对应接收的光强;
根据Stokes矢量定义,像元的光的偏振态由下式表示:
Figure FDA0003098316610000021
式中,S0为总光强,直接用无偏振单元探测输出的光强P5作为总光强;S1为水平偏振方向的光强分量I0和垂直偏振方向的光强分量I90之差;S2为偏振方向45°的光强分量I45与偏振方向135°的光强分量I135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其特征是,根据偏振态的Stokes矢量S0、S1和S2,得出每个像元的线偏振度DoP及偏振角AoP,进而进行偏振成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其特征是,线偏振度为:
Figure FDA00030983166100000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其特征是,偏振角为:
Figure FDA0003098316610000023
CN201910863760.8A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 Active CN110543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3760.8A CN110543028B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3760.8A CN110543028B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3028A CN110543028A (zh) 2019-12-06
CN110543028B true CN110543028B (zh) 2021-07-23

Family

ID=6871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3760.8A Active CN110543028B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3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5259B (zh) * 2023-02-28 2023-05-05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堆叠偏振片阵列的多光谱偏振成像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82857B2 (en) * 2006-04-18 2009-09-01 The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ensor and polarimetric filters for real-time extraction of polarimetric information at the focal plane
US8238026B1 (en) * 2009-02-03 2012-08-07 Sandia Corporation Polarization-sensitive infrared image senso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optical fibers
CN102944937B (zh) * 2012-11-27 2014-12-2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分孔径偏振成像系统
CN105445952B (zh) * 2015-12-05 2017-11-03 西北工业大学 高感光实时偏振成像的微偏阵列及其成像装置
CN108007575A (zh) * 2017-11-29 2018-05-08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二元数字编码双折射晶体的小型化全斯托克斯矢量偏振成像装置
CN108731821B (zh) * 2018-05-28 2019-08-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微纳光栅红外偏振成像的水面耀光抑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3028A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9664B2 (en) 3D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JP6463582B2 (ja) 符号化ローカライゼーション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008969B (zh) 用于高分辨率无透镜光学传感的具有奇对称的相位光栅
JP592955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716176A (zh) 用于深度采集和三维成像的光场成像装置和方法
US20210333150A1 (en) Polarimetric imaging camera
KR20150004858A (ko) 스펙트럼 편광 이미징 센서
CN104833977A (zh) 一种基于微波片阵列的瞬时遥感偏振成像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9059898B (zh) 一种偏振光导航传感器及天空偏振光导航方法
US1027465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resolution in lensless imaging
CN112924028B (zh) 一种面向海面溢油的光场偏振成像探测系统
Gruev et al. A 1 MPixel CCD image sensor with aluminum nanowire polarization filter
CN110543028B (zh) 一种满足微光成像的实时偏振成像阵列结构
CN108088561A (zh) 一种快照式光场-光谱成像仪及成像方法
CN103442234B (zh) 基于时变编码测量的红外超分辨率成像方法
Garcia et al. A 1300× 800, 700 mW, 30 fps spectral polarization imager
CN203587939U (zh) 宽视场体积紧凑型偏振成像相机
CN106989822B (zh) 仿虾蛄眼谱段可选偏振态探测装置与方法
US20160173834A1 (en) Plasmonic polarization-sensitive image sensor
CN207423363U (zh) 一种微型偏振光谱成像探测系统
TWI792128B (zh) 利用極化和相位檢測光電二極體獲得三維形狀資訊之裝置及方法
Yongqiang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infrared micro-polarizer array
WO2022016412A1 (zh) 深度信息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639829U (zh) 一种推扫式偏振光谱成像微系统
CN113267902A (zh) 基于平面各向异性手性微结构的偏振成像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