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6482A - 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36482A CN110536482A CN201811142058.4A CN201811142058A CN110536482A CN 110536482 A CN110536482 A CN 110536482A CN 201811142058 A CN201811142058 A CN 201811142058A CN 110536482 A CN110536482 A CN 1105364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network node
- correspondent network
- movement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101100240462 Homo sapiens RASAL2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102100035410 Ras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nGAP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3
- 10110005541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AMF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1000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sd-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3—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access points is a moving n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移动节点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如此,通过网元实体之间的多连接,使得移动式基站构建的网络环境下,能高效建立和维护移动网元节点和对端网元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从而尽量保证网络接口能及时和移动式基站的动态拓扑变化之间匹配适应,尽量减少链路连接无为的重建和接口服务中断,提升系统对移动式基站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移动通讯系统技术,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陆基蜂窝移动网络中,各种NG-RAN(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Network,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基站的部署,相对于地面特定经纬度的物理位置,都是相对静止固定不动的,因此NG-RAN基站所提供的空口服务小区的无线覆盖/容量供给,和连接这些NG-RAN基站的NG,Xn,F1相关接口,也都是相对物理位置固定不变的。NG,Xn,F1等接口的TNL(Transport Network Layer,传输网络层)传输承载,大部分是通过宽带光纤等固网方式去实现的,因此链路的传输鲁棒性和延时性能都是比较好的。这种固定式的陆基蜂窝移动网络,比较便于运营商的部署和资源管理,因为所有网元节点和网络资源都能通过(半)静态的方式去规划管理。在固定式陆基蜂窝移动网络下,随着终端UE的移动,为了保持用户业务连续性,只需要解决UE在不同服务小区/基站/网元节点之间的链路移动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类移动式基站的出现,比如:地面车载移动式基站,空中无人机基站,空间卫星通讯基站等,这些移动式基站所提供的空口服务小区无线覆盖/容量供给,通常会随着移动式基站的物理位置移动而变化,而连接这些移动式基站的NG,Xn,F1接口的TNL传输承载却不能是固定方式的,无法通过宽带光纤等固网方式去承载,通常只能依赖各种无线的承载方式,如:微波,激光,中继等手段。这种移动式基站构建的网络,虽然在部署方面更加的灵活,但网络资源和TNL无线承载却只能通过相对动态的方式去规划管理;否则随着各个基站的移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TNL无线承载质量不稳定,移动式基站相关的各个接口,很可能因为TNL无线承载的变化和中断而被破坏,从而移动式基站侧的各种资源无法被高效地利用,甚至UE的业务被迫中断等。此外,随着移动式基站的移动,相关网元节点之间需要及时同步更新彼此相关的配置,例如无线覆盖信息,以保证端到端无线链路的畅通。并且,在移动式基站构建的网络下,随着TNL传输承载的变化和中断,之上的RNL应用层协议连接,如NGAP,XnAP,F1AP连接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中断,因此移动式基站随着物理移动会和新(旧)对端网元节点,发起较频繁的建立Setup和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Update类的流程,不断反复地执行RNL应用协议层连接实例的建链,拆链,重建链和配置更新等操作,这会导致大量的RNL层信令和接口服务中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包括:第一移动节点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移动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移动节点和多个对端网络节点;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用于执行上述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移动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移动节点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如此,通过网元实体之间的多连接,使得移动式基站构建的网络环境下,能高效建立和维护移动网元节点和对端网元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从而尽量保证网络接口能及时和移动式基站的动态拓扑变化之间匹配适应,尽量减少链路连接无为的重建和接口服务中断,提升系统对移动式基站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Aggregated NG-RAN聚合式基站CU/DU空口协议栈不分离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2为Disaggregated NG-RAN分离式基站gNB CU/DU空口协议栈分离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3为现有NG-RAN基站与AMF之间NG接口建立流程;
图4为现有NG-RAN基站与AMF之间NG-RAN侧发起的NG接口配置更新流程;
图5为现有NG-RAN基站与AMF之间AMF侧发起的NG接口配置更新流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节点间NG接口多连接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节点间F1接口多连接的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节点间Xn接口多连接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FU型卫星通讯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FU型卫星移动跨越不同地面站AMF的区域的示意图;
图8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FU型卫星与多个地面站AMF多连接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DU型卫星通讯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DU型卫星移动跨越不同地面站gNB-CU的区域的示意图;
图9c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DU型卫星与多个地面站gNB-CU多连接的示意图;
图10a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空中无人机基站通讯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无人机基站移动跨越不同地面站AMF的区域的示意图;
图10c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无人机基站与多个地面站AMF多连接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第一移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第四代陆基4G(4 Generation)或称为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蜂窝移动通讯系统中,包含4G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络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两大子系统,其中4G EPC包含MME(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节点),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节点),PGW(PDNGateway,PDN网关节点)等基本网元节点,而4G RAN包括长期演进型基站eNB(evolved NodeB)和相关的基站网元之间的接口。4G之后的第五代陆基5G(Fifth 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蜂窝移动通讯系统中,也包含了下一代核心网5GC(5 Generation Core,5G核心网)和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NG-RAN(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两大子系统,其中5GC包含AMF(Access Mobility Function,接入管理功能节点),SMF(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节点)和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节点)等网元节点,而NG-RAN中至少包含两种不同的无线接入制式RAT类型的基站,即:基于4G eNB继续演进的ng-eNB(空口仍然支持E-UTRA RAT制式),和全新物理层空口设计的gNB(空口支持NewRadio,NR(New Radio,新无线系统)RAT制式)基站,以及相关的基站网元接口。
附图1为Aggregated NG-RAN聚合式基站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式处理单元)/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处理单元)空口协议栈不分离情况下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NG-RAN基站(gNB或ng-eNB)通过标准化的NG接口,和5GC相互连接(包含NG-C(NextGeneration-Control Plane,5G核心网元控制面连接)控制面(信令)连接和NG-U(NextGeneration-User Plane,5G核心网元用户面连接)用户面(用户数据)连接),而NG-RAN基站(gNB或ng-eNB)之间通过Xn接口相互连接(包含Xn-C(Xn-Control Plane,NG-RAN基站间控制面连接)控制面连接和Xn-U(Xn–User Plane,NG-RAN基站间用户面连接)用户面连接)。图2为Disaggregated NG-RAN分离式基站gNB CU/DU空口协议栈分离情况下的架构图。以当前已支持的gNB分离为例,如图2所示,单个gNB被分离为单个gNB-CU和多个gNB-DU网元节点实体,它们之间通过标准化的F1接口相互连接,也包含F1-C控制面连接和F1-U用户面连接。CU/DU分离后的gNB和不分离的gNB对外的接口仍然都是NG和Xn接口。上述各类接口的控制面(CP,Control Plane)连接用于传输网元节点之间的控制信令消息,而用户面(UP,UserPlane)连接用于传输用户业务数据(包)。NGAP,XnAP,F1AP分别为NG-C(Next Generation-Control Plane,5G核心网元控制面连接),Xn-C(Xn-Control Plane,NG-RAN基站间控制面连接),F1-C控制面RNL(Radio Network Layer,逻辑网络层)的应用层协议,它基于TNL(Transport Network Layer,传输网络层)传输承载(SCTP(Streaming Control Transport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连接)来传输对应接口的控制信令;而NG-U(Next Generation-User Plane,5G核心网元用户面连接),Xn-U(Xn–User Plane,NG-RAN基站间用户面连接),F1-U用户面接口用户数据帧,基于TNL传输承载(GTP-U(GPRS Tunnel Protocol,GPRS隧道协议)隧道)来传输对应接口的用户数据。
下面为了简化说明,将重点以NG接口为例子,而Xn,F1接口的原理基本类似。根据当前3GPP协议,单个NG-RAN基站及其内部本地服务小区,从实际部署和使用的角度看,通常只需要通过单条NG-C接口NGAP连接于唯一一个对端的AMF实体,称为该基站/服务小区的Serving AMF。如图3所示:NG接口的NG Setup流程使得NG-RAN基站能主动发起和对端Serving AMF的NGAP连接建立,交互节点彼此各自的初始本地配置信息,如:节点级和小区级的能力和配置相关信息,本地服务小区/跟踪区的配置和标识等。如图4所示:如果NG-RAN基站的本地任何的配置信息发生更新,可以通过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发起和Serving AMF的NGAP配置更新。如附图5所示:如果AMF的本地任何的配置信息发生更新,可以通过AMF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发起和NG-RAN基站的NGAP配置更新。由于各种部署变化的需求,如果单个NG-RAN基站/服务小区需连接到另外一个新Serving AMF,则通常先删除掉和原来旧Serving AMF的NGAP连接和相关端口资源,并且重新向新Serving AMF发起NG Setup流程。这种“自上而下的树状拓扑”对于传统的陆基蜂窝移动网络中是足够的,因为单个NG-RAN基站内的特定本地服务小区资源通常只需被单个Serving AMF所管辖。原理类似的,单个gNB-DU实体内的特定本地服务小区资源通常也只需被单个Serving gNB-CU实体所管辖。Xn接口虽然能支持单个NG-RAN基站/服务小区同时和多个相邻NG-RAN基站/服务小区的XnAP连接,但XnAP连接也需要涉及相应的建立Setup和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Update类的流程。
近年来,各类移动式基站不断出现。如此,随着移动式基站的移动,相关网元节点之间需要及时同步更新彼此相关的配置,例如无线覆盖信息,以保证端到端无线链路的畅通。例如,在移动式基站构建的网络下,随着TNL传输承载的变化和中断,之上的RNL应用层协议连接,如NGAP,XnAP,F1AP连接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中断,因此移动式基站随着物理移动会和新(旧)对端网元节点,发起较频繁的Setup和Configuration Update类的流程,不断反复地执行RNL应用协议层连接实例的建链,拆链,重建链和配置更新等操作,这会导致大量的RNL层信令和接口服务中断。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网元实体(节点)之间多连接的概念,使得在移动式基站构建的网络环境下,能高效建立和维护移动网元节点(服务小区)和对端网元节点之间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RNL应用协议层连接,从而尽量保证网络NG,F1,Xn等接口能及时和移动式基站的动态拓扑变化之间匹配适应,尽量减少NG,F1,Xn等接口无为的TNL/RNL层接口重建和接口服务中断,提升系统对移动式基站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第一移动节点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
其中,所述链路连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控制面信令连接、用户面数据连接。
具体而言,该链路连接可进一步包含控制面信令连接(用于传输控制信令消息等)和用户面数据连接(用于传输业务数据包等)。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节点通过网络接口的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将下属的多个本地服务小区划分为多个本地小区集合;
每一个本地小区集合通过对应的网络接口发起和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的至少两个对端网络节点的链路连接建立Setup流程,并交互各自的配置信息。
具体而言,相同本地小区集合内的小区具有相同的管理属性,不同的本能地小区集合具有不同的管理属性。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本地小区集合的本地能力、本地小区集合的资源配置、本地小区集合的无线覆盖相关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本地小区(集合)的本地能力和资源配置和无线覆盖相关信息等信息。
其中,在建立Setup流程并交互各自的配置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多个本地小区集合中不同的本地小区集合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管辖;
或者,所述多个本地小区集合中同一个本地小区集合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同时管辖。
具体而言,第一移动节点的不同本地小区集合,可分别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管辖;或者第一移动节点的同一本地小区集合,也可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同时管辖。
其中,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完全处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连接处于激活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除了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之外的其他对端网络节点之间的其他链路连接处于去激活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归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
其中,在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归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进入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则激活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之间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此时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和其下属的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同时归属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共同管辖。
其中,所述激活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之间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发起传输层TNL链路关联,向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已进入所述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和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可以是指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已经进入所述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的全部或部分本地小区集合的标识信息,例如标识信息可以是小区ID或小区集合ID。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二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已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和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除了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之外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除了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之外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可以是指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仍然处于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的全部或部分本地小区集合的标识信息,例如标识信息可以是小区ID或小区集合ID。
其中,在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同时归属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共同管辖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则暂时关闭传输层TNL链路的关联,从而去激活所述第二链路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和其下属所有的本地小区集合仅归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
其中,所述去激活所述第二链路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二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但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仍然保持接口链路连接的配置上下文信息,以待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后续再次TNL链路关联激活。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UE触发移动切换流程从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第一本地小区集合切换到第二移动节点下属的第二本地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本地小区集合和第二本地小区集合都处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仅将所述第一UE的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AS Context从所述第一移动节点转移到所述第二移动节点,并一直保持并维护UE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 Context在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内。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UE停留在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则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一直保存所述第一UE的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 Context;只有当所述第一UE移动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之外,则由目标对端网络节点保存迁移后的UE NAS Context。
具体而言,当UE停留在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则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一直保存着UE NAS Context;只有当UE移动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之外,则由新的目标对端网络节点去尝试保存迁移后的UE NASContext。
其中,所述移动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5GC网络节点,所述链路连接为NGAP连接实例;
或者,所述移动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链路连接为XnAP连接实例;
或者,所述移动节点为分布式处理单元DU,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集中式处理单元CU,所述链路连接为F1AP连接实例。
其中,所述5GC网络节点为以下之一:接入管理功能节点AMF、会话管理功能节点SMF、用户面功能节点UPF;
所述移动式NG-RAN基站为以下之一:基于4G eNB继续演进的ng-eNB、全新物理层空口设计的gNB、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无人机基站;
移动式NG-RAN基站内的集中式处理单元CU为以下之一:NG-RAN分离式基站gNB-CU;
移动式NG-RAN基站内的分布式处理单元DU为以下之一:NG-RAN分离式基站gNB-DU、装载着gNB-DU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阐述实施一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二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节点间NG接口多连接的示意图;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节点间F1接口多连接的示意图;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节点间Xn接口多连接的示意图。
如图7a所示,在左侧有单个NG-RAN基站1(移动节点),它可以是物理上移动的,因此它和其它网元节点之间的TNL传输承载以及上层RNL NGAP连接容易发生变化或被中断破坏。在右侧有多个5GC对端网元节点集合,它们默认是地面上固定或静止的,是各个移动NG-RAN基站需要建立TNL传输承载和上层NGAP连接的对端对象。
基站1把自己内部的所有本地服务小区先划分为多个本地小区集合1,2,…,n。本地小区集合的一个特例就是一个本地服务小区,即每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只包括一个本地服务小区。
基站1可以重新划分本地服务小区所属的本地小区集合。
基站1具备一定的定位功能,能够了解基站1自身和本地服务小区覆盖和地面规划覆盖区域之间的关系。
每个本地小区集合可以同时和多个AMF节点建立和维持不同的NGAP连接,因此可以同时被多个AMF节点所辖管理(管辖)。
不同的本地小区集合可以独立地和不同的AMF实体集合建立和维持NGAP连接。
如图7a所示:本地小区集合1所对应的端口和AMF1和AMF2各自建立独立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NGAP连接,当本地小区集合1或AMF 1或AMF2的配置信息,特别是:本地服务小区覆盖的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和不同的地面规划覆盖区域重关联信息,可以彼此通过NG接口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 Update类流程更新。与此同时,本地小区集合2所对应的端口和AMF2和AMFx各自建立独立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NGAP连接,当本地小区集合2或AMF 2或AMFx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可以彼此通过NG接口Configuration Update类流程更新。同理对本地小区集合n所对应的端口和AMF2和AMFn各自建立独立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NGAP连接,当本地小区集合n或AMF2或AMFn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可以彼此通过NG接口Configuration Update类流程更新。
每条NGAP连接拥有三个实时状态:建立(激活),删除,去激活。
建立(激活)表示:NGAP连接已建立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能传输NGAP流程消息。
去激活表示,虽然NGAP连接已建立,但暂时不能传输NGAP流程消息,NGAP通讯对端两个节点都暂时保存着旧NGAP连接配置和相应端口资源不删除。
删除表示:NGAP通讯对端两个节点删除掉旧NGAP连接配置和相应端口资源。
同理,如图7b所示:在左侧有单个gNB-DU1(移动节点),它可以是物理上移动的,因此它和其它网元节点之间的TNL传输承载以及上层RNL F1AP连接容易发生变化或被中断破坏。在右侧有多个gNB-CU对端网元节点集合,它们默认是地面上固定或静止的,是各个移动gNB-DU需要建立TNL传输承载和上层NGAP连接的对端对象。
gNB-DU1把自己内部的所有本地服务小区先划分为多个本地小区集合1,2,…,n。本地小区集合的一个特例就是一个本地服务小区,即每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只包括一个本地服务小区。
gNB-DU1可以重新划分本地服务小区所属的本地小区集合。
gNB-DU1具备一定的定位功能,能够了解gNB-DU1自身和本地服务小区覆盖和地面规划覆盖区域之间的关系。
每个本地小区集合可以同时和多个gNB-CU节点建立和维持不同的F1AP连接,因此可以同时被多个gNB-CU节点所辖管理。
不同的本地小区集合可以独立地和不同的gNB-CU实体集合建立和维持F1AP连接。
如图7b所示:本地小区集合1所对应的端口和gNB-CU1和gNB-CU2各自建立独立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F1AP连接,当本地小区集合1或gNB-CU 1或gNB-CU2的配置信息,特别是:本地服务小区覆盖的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和不同的地面规划覆盖区域重关联信息,可以彼此通过F1接口Configuration Update类流程更新。与此同时,本地小区集合2所对应的端口和gNB-CU2和gNB-CUx各自建立独立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F1AP连接,当本地小区集合2或gNB-CU 2或gNB-CUx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可以彼此通过F1接口Configuration Update类流程更新。同理对本地服务小区集合n所对应的端口和gNB-CU2和gNB-CUn各自建立独立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F1AP连接,当本地小区集合n或gNB-CU 2或gNB-CUn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可以彼此通过F1接口Configuration Update类流程更新。
每条F1AP连接拥有三个实时状态:建立(激活),删除,去激活。
建立(激活)表示:F1AP连接已建立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能传输F1AP流程消息。
去激活表示,虽然F1AP连接已建立,但暂时不能传输F1AP流程消息,F1AP通讯对端两个节点都暂时保存着旧F1AP连接配置和相应端口资源不删除。
删除表示:F1AP通讯对端两个节点删除掉旧F1AP连接配置和相应端口资源。
同理,如图7c所示:在左侧有单个NG-RAN基站1(移动节点),它可以是物理上移动的,因此它和其它网元节点之间的TNL传输承载以及上层RNL XnAP连接容易发生变化或被中断破坏。在右侧有多个相邻基站对端网元节点集合,它们默认是地面上固定或静止的,是各个移动NG-RAN基站需要建立TNL传输承载和上层XnAP连接的对端对象。
基站1把自己内部的所有本地服务小区先划分为多个本地小区集合1,2,…,n。本地小区集合的一个特例就是一个本地服务小区,即每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只包括一个本地服务小区。
基站1可以重新划分本地服务小区所属的集合。
基站1具备一定的定位功能,能够了解基站1自身和本地服务小区覆盖和地面规划覆盖区域之间的关系。
每个本地服务小区集合可以同时和多个相邻基站节点建立和维持不同的XnAP连接。
不同的本地服务小区集合可以独立地和不同的相邻基站实体集合建立和维持XnAP连接,因此同时和多个相邻基站节点相互关联。
如图7c所示:本地小区集合1所对应的端口和相邻基站1和相邻基站2各自建立独立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XnAP连接,当本地小区集合1或相邻基站1或相邻基站2的配置信息,特别是:本地服务小区覆盖的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和不同的地面规划覆盖区域重关联信息,可以彼此通过Xn接口Configuration Update类流程更新。与此同时,本地小区集合2所对应的端口和相邻基站2和相邻基站x各自建立独立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XnAP连接,当本地小区集合2或相邻基站2或相邻基站x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可以彼此通过Xn接口Configuration Update类流程更新。同理对本地服务小区集合n所对应的端口和相邻基站2和相邻基站n各自建立独立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XnAP连接,当本地小区集合2或相邻基站2或相邻基站n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可以彼此通过Xn接口Configuration Update类流程更新。
每条XnAP连接拥有三个实时状态:建立(激活),删除,去激活。
建立(激活)表示:XnAP连接已建立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能传输XnAP流程消息。
去激活表示,虽然XnAP连接已建立,但暂时不能传输XnAP流程消息,XnAP通讯对端两个节点都暂时保存着旧XnAP连接配置和相应端口资源不删除。
删除表示:XnAP通讯对端两个节点删除掉旧XnAP连接配置和相应端口资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中,本地小区集合仅包括一个小区,即一个小区即为一个本地小区集合;第一移动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该移动式NG-RAN基站为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对端网络节点为接入移动功能节点AMF;第一移动节点与对端网络节点的链路连接为NG接口连接。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FU型卫星通讯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8a所示,在FU型卫星通讯系统中,多颗LEO地球低轨卫星上装载着Full gNB功能,它们在空间沿着特定的同一轨道绕地球周期的运行。地面上的某终端UE(假设在地面准静止不动,且处于RRC连接态)当前处于AMF1管辖的地面规划覆盖区域1中,UE当前的服务小区是卫星1所辖的小区1,UE通过Service link和空间FU型卫星1,直接进行无线通讯,而LEO卫星各自通过Feederlink,和地面站5GC集合中的AMF/SMF/UPF分别建立NG接口连接,包括NG-C信令NGAP连接和NG-U数据连接。
基于现有的节点之间连接管理的方案,在图8a中,卫星1当前连接于地面站AMF1,卫星2连接于地面站AMF2(注:在某些空间位置,卫星1/2也可能连接于同一个地面站AMF)。随着卫星沿着特定的轨道继续向下移动,卫星2所辖的多个服务小区8,7,6,5会逐步地离开地面规划覆盖区域2,而向地面规划覆盖区域1内移动,如图8b所示:小区8已从原来的旧覆盖区域2移动到了AMF1所辖的新覆盖区域1之内,同理下面卫星1的小区4也相应的移出了原来的旧覆盖区域1。根据连接态UE无线链路移动管理的需求,当UE监测发现旧小区1的服务信号越来越弱,而新小区8的服务信号越来越强,UE会触发网络去执行移动切换流程,网络尝试把UE从旧服务小区1切换到新服务小区8。成功切换的结果是:在NG-RAN接入网络侧,UE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AS Context)从卫星1转移到卫星2内,在5GC核心侧,UE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 Context)暂时从AMF1转移到AMF2内(因为卫星2一直被AMF2所辖)。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当卫星2完全移动到覆盖区域1的中心上空(此时卫星2的位置和附图8a中的卫星1的类似),此时卫星2会发起向新地面站AMF1的NG接口建立流程,而同时删除和旧地面站AMF2的NG接口,从而卫星2所辖的小区5,6,7,8用来对覆盖区域1覆盖。由于卫星2的锚点核心网元AMF2->AMF1重定位(AMF Relocation),此时尽管卫星2能继续保留UEAS Context,但UE NAS Context还需要再从AMF2重新转移回到AMF1,这就造成了UE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 Context在不同地面站AMF之间的迂回转移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三提出了一种新的节点之间连接管理的方案,该方案包括:
步骤801,初始每颗卫星,例如卫星2和多个不同的地面站AMF1和AMF2提前建立好各自的NGAP连接,且彼此通过NG Setup流程,同步交互好各自的本地服务小区能力配置信息等,其中包括:当前本地服务小区覆盖和不同地面规划覆盖区域之间的关联信息。当卫星2完全处于地面规划覆盖区域2的中心上空的时候,此时小区5,6,7,8全部仅和覆盖区域2相关联,因此全部被AMF2所辖,因此卫星2可仅保持和锚点AMF2的NGAP连接激活,但和AMF1的NGAP连接可暂时被去激活。
步骤802,如图8c所示,当卫星2进入到跨不同地面站AMF的边界区域时,卫星2和AMF1的NGAP连接可被重新激活,此时卫星2通过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2告知:小区8已离开了覆盖区域2,剩下的小区5,6,7.。。。还处在覆盖区域2之中;同时卫星2还通过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1告知:小区8已进入了覆盖区域1内;同理卫星1也会通过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1告知:小区4已离开了覆盖区域1,剩下的小区1,2,3.。。。还处在覆盖区域1之中。通过上述流程,AMF1可得知小区8进入了自己所辖的覆盖区域1内,可以被AMF1自己所辖,因此当UE在旧服务小区1触发了移动切换流程,在NG-RAN接入网络侧,仅需要将UE AS Context从卫星1转移到卫星2,但在5GC核心侧,UE NASContext不需要从AMF1转移到AMF2,即UE NAS Context继续保持在AMF1内。
另外,由于小区8离开覆盖区域2进入覆盖区域1,是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因此存在一段过渡时间,小区8同时跨了覆盖区域2和覆盖区域1,因此小区8也可和两个覆盖区域1和2同时关联,同时被AMF1和AMF2共同所辖和使用。
步骤803,随着卫星2沿着轨道继续向下移动,小区7,6,5逐步地离开覆盖区域2而进入到覆盖区域1之中,卫星2会继续通过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2告知:最新本地服务小区和覆盖区域2之间的重关联信息;同时卫星1也会继续通过RAN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1告知:最新本地服务小区和覆盖区域1之间的重关联信息。因此即使当UE在旧服务小区再次触发了移动切换流程,在NG-RAN接入网络侧,UE ASContext可一直保存在卫星2内,而在5GC核心侧,UE NAS Context也可一直保持在AMF1内。
由此可见,只要UE静止处于AMF1所辖的覆盖区域1内,虽然由于服务小区的切换,UE AS Context会在不同的服务卫星之间转移,但UE NAS Context能够被一直被维持在AMF1内,这就避免了因为服务卫星不断切换而导致的AMF锚点重定位迂回。
步骤804,如图8c所示,随着卫星2沿着轨道继续向下移动,最上面的小区5也离开了覆盖区域2而进入到覆盖区域1之中,此时卫星2基本处于覆盖区域1的中心上空位置,小区5,6,7,8全部仅和覆盖区域1相关联,因此可全部被AMF1所辖。此时卫星2还可通过RAN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2发起NGAP连接去激活,即卫星2仅保持和AMF1的NGAP连接激活,这回到了类似图8a中卫星1的初始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方案,可以避免UE NAS Context在不同锚点地面站AMF之间的迂回转移,从而减少相关的UE切换流程信令,减轻对用户业务中断等不良的影响。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中,本地小区集合仅包括一个小区,即一个小区即为一个本地小区集合;第一移动节点为装载着gNB-DU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对端网络节点为gNB CU;第一移动节点与对端网络节点的链路连接为F1接口连接。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DU型卫星通讯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9a所示,在DU型卫星通讯系统中,多颗LEO地球低轨卫星上装载着gNB-DU功能,它们在空间沿着特定的同一轨道绕地球周期的运行。地面上的某终端UE(假设在地面准静止不动,且处于RRC连接态)当前处于gNB-CU1管辖的地面规划覆盖区域1中,UE当前的服务小区是卫星1所辖的小区1,UE通过Service link和空间DU型卫星1,直接进行无线通讯,而LEO卫星各自通过Feederlink,和地面站gNB-CU集合中的gNB-CU分别建立F1接口连接,包括F1-C信令F1AP连接和F1-U数据连接。
基于现有的节点之间连接管理的方案,在图9a中,卫星1当前连接于地面站gNB-CU1,卫星2连接于地面站gNB-CU2(注:在某些空间位置,卫星1/2也可能连接于同一个地面站gNB-CU)。随着卫星沿着特定的轨道继续向下移动,卫星2所辖的多个服务小区8,7,6,5会逐步地离开地面规划覆盖区域2,而向地面规划覆盖区域1内移动,如图9b所示:小区8已从原来的旧覆盖区域2移动到了gNB-CU1所辖的新覆盖区域1之内,同理下面卫星2的小区4也相应的移出了原来的旧覆盖区域1。根据连接态UE无线链路移动管理的需求,当UE监测发现旧小区1的服务信号越来越弱,而新小区8的服务信号越来越强,UE会触发网络去执行移动切换流程,网络尝试把UE从旧服务小区1切换到新服务小区8。成功切换的结果是:在NG-RAN接入网络侧,UE无线DU上下文(UE AS-DU Context)从卫星1转移到卫星2内,同时UE无线CU上下文(UE AS-CU Context)暂时从gNB-CU1转移到gNB-CU2内(因为卫星2一直被gNB-CU2所辖)。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当卫星2完全移动到覆盖区域1的中心上空(此时卫星2的位置和图9a中的卫星1的类似),此时卫星2会发起向新地面站gNB-CU1的F1接口建立流程,而同时删除和旧地面站gNB-CU2的F1接口,从而卫星2所辖的小区5,6,7,8用来对覆盖区域1覆盖。由于卫星2的锚点gNB-CU网元gNB-CU2->gNB-CU1重定位(gNB-CU Relocation),此时尽管卫星2能继续保留UE AS-DU Context,但UE AS-CU Context还需要再从gNB-CU2重新转移回到gNB-CU1,这就造成了UE无线CU上下文UE AS-CU Context在不同地面站gNB-CU之间的迂回转移。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四提出了一种新的节点之间连接管理的方案,该方案包括:
步骤901,初始每颗卫星,例如卫星2和多个不同的地面站gNB-CU1和gNB-CU2提前建立好各自的F1AP连接,且彼此通过F1Setup流程,同步交互好各自的本地服务小区能力配置信息等,其中包括:当前本地服务小区覆盖和不同地面规划覆盖区域之间的关联信息。当卫星2完全处于地面规划覆盖区域2的中心上空的时候,此时小区5,6,7,8全部仅和覆盖区域2相关联,因此全部被gNB-CU2所辖,因此卫星2可仅保持和锚点gNB-CU2的F1AP连接激活,但和gNB-CU1的F1AP连接可暂时被去激活。
步骤902,如图9c所示,当卫星2进入到跨不同地面站gNB-CU的边界区域时,卫星2和gNB-CU1的F1AP连接可被重新激活,此时卫星2通过gNB-DU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gNB-CU2告知:小区8已离开了覆盖区域2,剩下的小区5,6,7.。。。还处在覆盖区域2之中;同时卫星2还通过gNB-DU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gNB-CU1告知:小区8已进入了覆盖区域1内;同理卫星1也会通过gNB-DU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1告知:小区4已离开了覆盖区域1,剩下的小区1,2,3.。。。还处在覆盖区域1之中。通过上述流程,gNB-CU1可得知小区8进入了自己所辖的覆盖区域1内,可以被gNB-CU1自己所辖,因此当UE在旧服务小区1触发了移动切换流程,在NG-RAN接入网络侧,仅需要将UE AS-DU Context从卫星1转移到卫星2,UE AS-CU Context不需要从gNB-CU1转移到gNB-CU2,即UE AS-CU Context继续保持在gNB-CU1内。
另外,由于小区8离开覆盖区域2进入覆盖区域1,是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因此存在一段过渡时间,小区8同时跨了覆盖区域2和覆盖区域1,因此小区8也可和两个覆盖区域1和2同时关联,同时被gNB-CU1和gNB-CU2共同所辖和使用。
步骤903,随着卫星2沿着轨道继续向下移动,小区7,6,5逐步地离开覆盖区域2而进入到覆盖区域1之中,卫星2会继续通过gNB-DU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gNB-CU2告知:最新本地服务小区和覆盖区域2之间的重关联信息;同时卫星1也会继续通过gNB-DU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gNB-CU1告知:最新本地服务小区和覆盖区域1之间的重关联信息。因此即使当UE在旧服务小区再次触发了移动切换流程,在NG-RAN接入网络侧,UE AS-DU Context可一直保存在卫星2内,UE AS-CU Context也可一直保持在gNB-CU1内。
由此可见,只要UE静止处于gNB-CU1所辖的覆盖区域1内,虽然由于服务小区的切换,UE AS-DU Context会在不同的服务卫星之间转移,但UE AS-CU Context能够被一直被维持在gNB-CU1内,这就避免了因为服务卫星不断切换而导致的gNB-CU锚点重定位迂回。
步骤904,如图9c所示,随着卫星2沿着轨道继续向下移动,最上面的小区5也离开了覆盖区域2而进入到覆盖区域1之中,此时卫星2基本处于覆盖区域1的中心上空位置,小区5,6,7,8全部仅和覆盖区域1相关联,因此可全部被gNB-CU1所辖。此时卫星2还可通过gNB-DU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gNB-CU2发起F1AP连接去激活,即卫星2仅保持和gNB-CU1的F1AP连接激活,这回到了类似图9a中卫星1的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四提供的方案,可以避免UE AS-CU Context在不同锚点地面站gNB-CU之间的迂回转移,从而减少相关的UE切换流程信令,减轻对用户业务中断等不良的影响。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中,本地小区集合仅包括一个小区,即一个小区即为一个本地小区集合;第一移动节点为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无人机基站;对端网络节点为接入移动功能节点AMF;第一移动节点与对端网络节点的链路连接为NG接口连接。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空中无人机基站通讯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在空中无人机基站通讯系统中,无人机基站1上装载着Full gNB功能,它在天空中沿着随机的轨迹移动运行。无人机基站1通过Feeder link,和地面站5GC集合中的AMF/SMF/UPF建立NG接口连接,包括NG-C信令NGAP连接和NG-U数据连接。图10a中无人机基站1的四个本地服务小区1,2,3,4对地面规划覆盖区域1进行覆盖,某准静止的终端UE(处于RRC空闲态)处于地面规划覆盖区域2内,因此暂时不能被无人机基站1进行寻呼Paging和彼此直接通讯。(另外,UE也可以同时被其它的无人机基站服务,但图10a中未呈现)
基于现有的节点之间连接管理的方案,在图10a中,无人机基站1当前连接于锚点地面站AMF1。随着无人机基站随机向下移动,无人机基站1所辖的多个服务小区1,2,3,4会逐步地离开地面规划覆盖区域1,而向地面规划覆盖区域2内移动。如图10b所示:小区1,2已从原来的旧覆盖区域1移动到了AMF2所辖的新覆盖区域2之内。根据空闲态UE寻呼管理的需求,AMF2需要知道当前有哪些无人机基站和其本地服务小区可以为覆盖区域2内的UE服务,否则当UE有下行信令/数据抵达而触发AMF2进行NG接口寻呼的时候,AMF2不能找到合适的无人机基站去承担空口寻呼任务。因此当无人机基站1移动到新覆盖区域,需要及时进行本地服务小区覆盖和覆盖区域的重关联,并且更新上报给AMF,以同步端到端可用的无线网络链路。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五提出了一种新的节点之间连接管理的方案,该方案包括:
步骤1001,初始每架无人机基站,例如无人机基站1和多个不同的地面站AMF1和AMF2提前建立好各自的NGAP连接,且彼此通过NG Setup流程,同步交互好各自的本地服务小区能力配置信息等,其中包括:当前本地服务小区覆盖和不同地面规划覆盖区域之间的关联信息。当无人机基站1完全处于地面规划覆盖区域1的中心上空的时候,此时小区1,2,3,4全部仅和地面规划覆盖区域1相关联,因此全部被AMF1所辖,因此无人机基站1可仅保持和锚点AMF1的NGAP连接激活,但和AMF2的NGAP连接可暂时被去激活。
步骤1002,如图10c所示,当无人机基站1进入到跨不同地面站AMF的边界区域时,无人机基站1和AMF2的NGAP连接可被重新激活,此时无人机基站1通过RAN ConfigurationUpdate流程向AMF1告知:小区1,2已离开了覆盖区域1,剩下的小区3,4.。。。还处在覆盖区域1之中;同时无人机基站1还通过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2告知:小区1,2已进入了覆盖区域2内。通过上述流程,AMF2可得知小区1,2进入到了自己所辖的覆盖区域2内,因此可以被AMF2自己所辖和使用,因此当UE有下行信令/数据抵达而触发AMF2进行NG接口寻呼,AMF2可利用无人机基站1去承担空口寻呼任务。
另外,由于小区1,2离开覆盖区域1进入覆盖区域2,是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因此存在一段过渡时间,小区1,2同时跨了覆盖区域1和覆盖区域2,因此小区1,2也可和两个覆盖区域1和2同时关联,同时被AMF1和AMF2共同所辖和使用。
步骤1003,随着无人机基站1继续的随机移动,本地服务小区1,2,3,4会和覆盖区域1和2继续发生重关联,无人机基站1会继续通过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1告知:最新本地服务小区和覆盖区域1之间的重关联信息;同时无人机基站1也会继续通过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2告知:最新本地服务小区和覆盖区域2之间的重关联信息。
步骤1004,如图10c所示,假设无人机基站1继续向下移动,当本地服务小区1,2,3,4全部离开了覆盖区域1而进入到覆盖区域2之中,此时无人机基站1基本处于覆盖区域2的中心上空位置,小区1,2,3,4全部仅和覆盖区域2相关联,因此可全部被AMF2所辖管理。此时无人机基站1还可通过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向AMF1发起NGAP连接去激活,即无人机基站1仅保持和AMF2的NGAP连接激活,这回到了类似图10a中无人机基站1的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五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AMF2无法及时识别当前辖区内可用的无人机基站和其本地服务小区,从而失去可能服务AMF2覆盖辖区内UE的机会,因此可以提升无人机基站资源的利用率和UE的被服务体验。
上述实施例三、四、五中的连接在符合预设条件时可以被删除,即通讯对端两个节点删除掉旧连接配置和相应端口资源。所述预设条件可以为旧连接处于去激活状态持续超过预设时限、旧连接一端的移动节点的服务小区位置与另一端的网络节点的覆盖跟踪区域范围的边缘位置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等等。
实施例六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第一移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第一移动节点,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
其中,所述链路连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控制面信令连接、用户面数据连接。
其中,所述建立单元,具体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多个本地服务小区划分为多个本地小区集合;
发起和交互单元,用于每一个本地小区集合通过对应的网络接口发起和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的至少两个对端网络节点的链路连接建立Setup流程,并交互各自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本地小区集合的本地能力、本地小区集合的资源配置、本地小区集合的无线覆盖相关信息。
其中,在建立Setup流程并交互各自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多个本地小区集合中不同的本地小区集合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管辖;
或者,所述多个本地小区集合中同一个本地小区集合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同时管辖。
其中,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完全处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连接处于激活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除了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之外的其他对端网络节点之间的其他链路连接处于去激活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归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
其中,该第一移动节点,还包括:激活单元;
所述激活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归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之后,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进入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则激活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之间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和其下属的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同时归属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共同管辖。
其中,所述激活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之间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包括:
发起传输层TNL链路关联,向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已进入所述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和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
其中,所述激活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二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已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和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除了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之外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
其中,所述激活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同时归属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共同管辖之后,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则暂时关闭传输层TNL链路的关联,从而去激活所述第二链路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和其下属所有的本地小区集合仅归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
其中,所述去激活所述第二链路连接,包括:
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二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但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仍然保持接口链路连接的配置上下文信息,以待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后续再次TNL链路关联激活。
其中,该第一移动节点,还包括:转移单元;
所述转移单元,用于当第一UE触发移动切换流程从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第一本地小区集合切换到第二移动节点下属的第二本地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本地小区集合和第二本地小区集合都处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仅将所述第一UE的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AS Context从所述第一移动节点转移到所述第二移动节点,并一直保持并维护UE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Context在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内。
其中,该第一移动节点,还包括:保存单元;
所述保存单元,用于当第一UE停留在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则一直保存所述第一UE的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 Context;只有当所述第一UE移动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之外,则由目标对端网络节点保存迁移后的UE NAS Context。
其中,所述移动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5GC网络节点,所述链路连接为NGAP连接实例;
或者,所述移动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链路连接为XnAP连接实例;
或者,所述移动节点为分布式处理单元DU,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集中式处理单元CU,所述链路连接为F1AP连接实例。
其中,所述5GC网络节点为以下之一:接入管理功能节点AMF、会话管理功能节点SMF、用户面功能节点UPF;
所述移动式NG-RAN基站为以下之一:基于4G eNB继续演进的ng-eNB、全新物理层空口设计的gNB、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无人机基站;
移动式NG-RAN基站内的集中式处理单元CU为以下之一:NG-RAN分离式基站gNB-CU;
移动式NG-RAN基站内的分布式处理单元DU为以下之一:NG-RAN分离式基站gNB-DU、装载着gNB-DU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
实施例七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节点之间连接管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系统包括:
第一移动节点和多个对端网络节点;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用于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
其中,所述链路连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控制面信令连接、用户面数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节点,用于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将下属的多个本地服务小区划分为多个本地小区集合;
每一个本地小区集合通过对应的网络接口发起和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的至少两个对端网络节点的链路连接建立Setup流程,并交互各自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本地小区集合的本地能力、本地小区集合的资源配置、本地小区集合的无线覆盖相关信息。
其中,在建立Setup流程并交互各自的配置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多个本地小区集合中不同的本地小区集合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管辖;
或者,所述多个本地小区集合中同一个本地小区集合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同时管辖。
其中,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完全处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连接处于激活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除了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之外的其他对端网络节点之间的其他链路连接处于去激活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归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
其中,在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归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之后,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进入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则所述第一移动节点,还用于激活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之间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此时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和其下属的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同时归属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共同管辖。
其中,所述激活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之间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包括:
发起传输层TNL链路关联,向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已进入所述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和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二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已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和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除了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之外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
其中,在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同时归属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共同管辖之后,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则所述第一移动节点,还用于暂时关闭传输层TNL链路的关联,从而去激活所述第二链路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和其下属所有的本地小区集合仅归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
其中,所述去激活所述第二链路连接,包括:
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建立的第二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但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仍然保持接口链路连接的配置上下文信息,以待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后续再次TNL链路关联激活。
其中,该系统还包括第二移动节点,
当第一UE触发移动切换流程从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第一本地小区集合切换到第二移动节点下属的第二本地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本地小区集合和第二本地小区集合都处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移动节点,还用于仅将所述UE的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AS Context从所述第一移动节点转移到所述第二移动节点,并一直保持并维护UE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Context在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内。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节点,还用于当第一UE停留在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则一直保存所述第一UE的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Context;只有当所述第一UE移动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之外,则由目标对端网络节点保存迁移后的UE NAS Context。
其中,所述移动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5GC网络节点,所述链路连接为NGAP连接实例;
或者,所述移动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链路连接为XnAP连接实例;
或者,所述移动节点为分布式处理单元DU,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集中式处理单元CU,所述链路连接为F1AP连接实例。
其中,所述5GC网络节点为以下之一:接入管理功能节点AMF、会话管理功能节点SMF、用户面功能节点UPF;
所述移动式NG-RAN基站为以下之一:基于4G eNB继续演进的ng-eNB、全新物理层空口设计的gNB、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无人机基站;
移动式NG-RAN基站内的集中式处理单元CU为以下之一:NG-RAN分离式基站gNB-CU;
移动式NG-RAN基站内的分布式处理单元DU为以下之一:NG-RAN分离式基站gNB-DU、装载着gNB-DU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移动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移动式基站接口多连接管理的方式方法,使得在移动式基站构建的网络环境下,能高效建立和维护移动网元节点/服务小区和对端网元节点之间的TNL传输承载和上层RNL应用协议层连接,从而尽量保证网络NG,F1,Xn等接口能及时和移动式基站的动态拓扑之间匹配适应,尽量减少NG,F1,Xn等接口无为的TNL/RNL层接口重建和接口服务中断,提升系统对移动式基站资源的利用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包括:
第一移动节点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路连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控制面信令连接、用户面数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节点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将下属的多个本地服务小区划分为多个本地小区集合;
每一个本地小区集合通过对应的网络接口发起和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的至少两个对端网络节点的链路连接建立Setup流程,并交互各自的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本地小区集合的本地能力、本地小区集合的资源配置、本地小区集合的无线覆盖相关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Setup流程并交互各自的配置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多个本地小区集合中不同的本地小区集合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管辖;
或者,所述多个本地小区集合中同一个本地小区集合被不同的对端网络节点所同时管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完全处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连接处于激活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除了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之外的其他对端网络节点之间的其他链路连接处于去激活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归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归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管辖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进入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则激活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之间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此时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和其下属的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同时归属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共同管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与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之间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发起传输层TNL链路关联,向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 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一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已进入所述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和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二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已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和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除了所述至少一个本地小区集合之外的本地小区集合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同时归属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共同管辖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则暂时关闭传输层TNL链路的关联,从而去激活所述第二链路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和其下属所有的本地小区集合仅归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激活所述第二链路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发起节点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Update流程,通过与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已建立的第二链路连接向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告知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全部本地小区集合离开所述第二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但所述第二对端网络节点仍然保持接口链路连接的配置上下文信息,以待所述第一移动节点后续再次TNL链路关联激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UE触发移动切换流程从所述第一移动节点下属的第一本地小区集合切换到第二移动节点下属的第二本地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本地小区集合和第二本地小区集合都处于所述多个对端网络节点中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时,仅将所述第一UE的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AS Context从所述第一移动节点转移到所述第二移动节点,并一直保持并维护UE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 Context在所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UE停留在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内,则第一对端网络节点一直保存所述第一UE的非无线接入层通讯上下文UE NAS Context;只有当所述第一UE移动到第一对端网络节点管辖的第一覆盖跟踪区域范围之外,则由目标对端网络节点保存迁移后的UE NAS Context。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5GC网络节点,所述链路连接为NGAP连接实例;
或者,所述移动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移动式NG-RAN基站,所述链路连接为XnAP连接实例;
或者,所述移动节点为分布式处理单元DU,所述对端网络节点为集中式处理单元CU,所述链路连接为F1AP连接实例。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5GC网络节点为以下之一:接入管理功能节点AMF、会话管理功能节点SMF、用户面功能节点UPF;
所述移动式NG-RAN基站为以下之一:基于4G eNB继续演进的ng-eNB、全新物理层空口设计的gNB、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装载着Full gNB功能的无人机基站;
移动式NG-RAN基站内的集中式处理单元CU为以下之一:NG-RAN分离式基站gNB-CU;
移动式NG-RAN基站内的分布式处理单元DU为以下之一:NG-RAN分离式基站gNB-DU、装载着gNB-DU功能的LEO地球低轨卫星。
16.一种第一移动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通过网络接口建立Setup流程,分别与多个对端网络节点建立链路连接。
17.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移动节点和多个对端网络节点;
所述第一移动节点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第一移动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42058.4A CN110536482B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PCT/CN2019/101316 WO2020063192A1 (zh) | 2018-09-28 | 2019-08-19 | 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17/279,627 US12127281B2 (en) | 2018-09-28 | 2019-08-19 | Method for managing link connection between nodes, and related device |
EP19864859.4A EP3860301A4 (en) | 2018-09-28 | 2019-08-19 | METHOD FOR MANAGING LINK CONNECTIONS BETWEEN NODES, AND RELATE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42058.4A CN110536482B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6482A true CN110536482A (zh) | 2019-12-03 |
CN110536482B CN110536482B (zh) | 2023-04-07 |
Family
ID=68658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42058.4A Active CN110536482B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860301A4 (zh) |
CN (1) | CN110536482B (zh) |
WO (1) | WO2020063192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9123A (zh) * | 2020-11-18 | 2021-03-26 | 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动态资源池虚拟化技术的卫星地面接入站系统 |
CN112771928A (zh) * | 2020-11-16 | 2021-05-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回传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WO2021217528A1 (zh) * | 2020-04-29 | 2021-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21238823A1 (zh) * | 2020-05-27 | 2021-1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链路试关联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3891407A (zh) * | 2020-07-03 | 2022-01-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和设备 |
CN113938877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全局标识的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4666860A (zh) * | 2020-12-22 | 2022-06-2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回传路径切换方法、基站、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5211225A (zh) * | 2021-02-09 | 2022-10-1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链路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6056189A (zh) * | 2023-04-03 | 2023-05-02 | 深圳简谱技术有限公司 | 手持移动式基站信号接入方法、移动基站及移动通信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50840A1 (en) * | 2009-10-28 | 2011-05-0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layed communications in mobile environment |
CN103733683A (zh) * | 2011-08-11 | 2014-04-16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移动中继切换 |
CN107707292A (zh) * | 2017-11-07 | 2018-02-16 | 海南大学 | 基于无人船基站组网的lte海上应急通信系统 |
CN108337663A (zh) * | 2017-12-13 | 2018-07-27 | 杭州容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移动基站系统及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12509B2 (ja) * | 2002-06-24 | 2007-05-0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切替方法、移動基地局、及び携帯端末機 |
US20100202344A1 (en) * | 2005-06-30 | 2010-08-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obil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
WO2013070244A1 (en) * | 2011-11-11 | 2013-05-1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relay enablement |
CN113286291A (zh) * | 2017-03-08 | 2021-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接入场景中的连接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7295065A (zh) * | 2017-05-17 | 2017-10-24 | 李坤煌 | 用于河流监测的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 |
-
2018
- 2018-09-28 CN CN201811142058.4A patent/CN110536482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19 EP EP19864859.4A patent/EP3860301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8-19 WO PCT/CN2019/101316 patent/WO2020063192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50840A1 (en) * | 2009-10-28 | 2011-05-0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layed communications in mobile environment |
CN103733683A (zh) * | 2011-08-11 | 2014-04-16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移动中继切换 |
CN107707292A (zh) * | 2017-11-07 | 2018-02-16 | 海南大学 | 基于无人船基站组网的lte海上应急通信系统 |
CN108337663A (zh) * | 2017-12-13 | 2018-07-27 | 杭州容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移动基站系统及控制方法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17528A1 (zh) * | 2020-04-29 | 2021-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21238823A1 (zh) * | 2020-05-27 | 2021-1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链路试关联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3891407A (zh) * | 2020-07-03 | 2022-01-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和设备 |
CN113938877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全局标识的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2012278A1 (zh) * | 2020-07-13 | 2022-01-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全局标识的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2771928B (zh) * | 2020-11-16 | 2022-09-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回传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2771928A (zh) * | 2020-11-16 | 2021-05-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回传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WO2022099709A1 (zh) * | 2020-11-16 | 2022-05-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回传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2559123A (zh) * | 2020-11-18 | 2021-03-26 | 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动态资源池虚拟化技术的卫星地面接入站系统 |
CN114666860A (zh) * | 2020-12-22 | 2022-06-2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回传路径切换方法、基站、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2134636A1 (zh) * | 2020-12-22 | 2022-06-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回传路径切换方法、基站、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4666860B (zh) * | 2020-12-22 | 2024-04-0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回传路径切换方法、基站、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5211225A (zh) * | 2021-02-09 | 2022-10-1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链路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5211225B (zh) * | 2021-02-09 | 2024-03-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链路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6056189A (zh) * | 2023-04-03 | 2023-05-02 | 深圳简谱技术有限公司 | 手持移动式基站信号接入方法、移动基站及移动通信系统 |
CN116056189B (zh) * | 2023-04-03 | 2023-08-01 | 深圳简谱技术有限公司 | 手持移动式基站信号接入方法、移动基站及移动通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6482B (zh) | 2023-04-07 |
US20210392710A1 (en) | 2021-12-16 |
EP3860301A1 (en) | 2021-08-04 |
WO2020063192A1 (zh) | 2020-04-02 |
EP3860301A4 (en) | 2022-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36482A (zh) | 一种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8566685B (zh) | 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方法 | |
US8913588B2 (en) | Handover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096404B (zh) | 支持组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 |
KR101982586B1 (ko) | 그룹 핸드오버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
CN109076404A (zh) | 切换用户设备方法及设备 | |
CN105191224B (zh) | 动态lte网络 | |
CN108337691A (zh) | 一种移动边缘面向用户移动的服务迁移方法及系统 | |
CN106559916A (zh) | 一种建立辅助信令链路的方法及其装置、基站及终端 | |
CN106134255A (zh) | 保证终端移动性的有效会话管理方法和装置 | |
WO2020107982A1 (zh) | 链路的确定、建立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卫星通讯系统 | |
CN102801822A (zh) | 一种本地网关地址更新方法及装置 | |
CN104735734B (zh) |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网络控制器及转发设备 | |
US2024015570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nection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338653A (zh) | 支持ue承载恢复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8702655A (zh) | 策略控制方法、网元、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5657756A (zh) | 车载lte ue跨epc切换时的网络移交方法 | |
CN111405666B (zh) | 一种rn支持多种无线接入系统的方法 | |
KR102410198B1 (ko) | 무선 인터페이스 비활성 상태 유지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6162774A (zh) | 跨MeNB切换方法、装置及基站 | |
WO2020096564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fully separated network slices | |
WO2019096290A1 (zh) | 偶联重定向方法及装置 | |
CN101321379A (zh) | CDMA A-Flex网络中确定路由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US12127281B2 (en) | Method for managing link connection between nodes, and related device | |
CN106686569A (zh) | 服务网关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