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2274A - 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2274A
CN110532274A CN201910837022.6A CN201910837022A CN110532274A CN 110532274 A CN110532274 A CN 110532274A CN 201910837022 A CN201910837022 A CN 201910837022A CN 110532274 A CN110532274 A CN 110532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source
target
linkage
attrib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70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2274B (zh
Inventor
王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dsu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undsu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dsu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Hundsu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8370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2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2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2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2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2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91User-Defined Types; Storage manage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联动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若存在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则基于所述联动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且,联动方向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配置数据表中,变更与所述源配置对应的目标配置;将各个目标配置分别作为源配置,进入所述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步骤,直到目标配置不具有联动配置文件。本申请可以自动化依据数据变更对其它数据表数据执行修改,从而提升数据变更效率和准确率。

Description

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网络系统包含大量软硬件资源,因此衍生配置管理数据库,利用配置管理数据库来管理大量软硬件资源。配置管理数据库中可以建立多个配置数据表,不同配置数据表中配置具有关联关系。
在配置管理数据库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修改配置数据表中的配置,由于不同配置数据表之间具有联动关系,所以一个配置发生变化,会连带其它配置数据表中的关联配置也发生变化。
为了保证各个配置数据表的一致性和同步性,通常情况下会凭借经验确定具有联动关系的配置数据表,然后再人工更改配置数据表中的配置。由于人工凭借经验修改配置数据表的操作效率和准确率较低,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方便快捷操作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可以自动化依据数据变更对其它数据表数据执行修改,从而提升数据变更效率和准确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下述技术特征:
一种联动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
若存在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则基于所述联动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且,联动方向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
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配置数据表中,变更与所述源配置对应的目标配置;
将各个目标配置分别作为源配置,进入所述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步骤,直到目标配置不具有联动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联动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且,联动方向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联动配置文件获得多个联动对信息;其中,每个联动对信息包括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目标配置类型、所述源配置类型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所述源配置类型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方向、多个关联属性组和关联属性组控制项;
识别每个联动对信息的联动方向,确定出联动方向为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至少一个联动对信息。
可选的,所述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配置数据表中,变更与所述源配置对应的目标配置,包括:
依据所述至少一个联动对信息创建一一对应联动对,并为每个联动对创建一线程执行下述联动操作:确定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目标配置数据表;
依据所述关联属性组控制项,从所述多个关联属性组中确定处于有效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关联属性组;其中,所述每个关联属性组包括源配置中源属性和目标属性;
针对每个关联属性组执行下述变更操作:
判断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属性;
若存在,则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
若不存在,则于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创建所述目标属性,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并创建所述源属性和所述目标属性的联动关系。
可选的,所述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包括:
采用源属性的数据值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或者,
基于所述源属性的数据值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属性的属性值,并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
可选的,所述为每个联动对创建一线程执行下述联动操作,包括:
按并行模式并行执行每个联动对的联动操作;
按串行模式串行执行每个联动对的联动操作。
可选的,在所述依据所述关联属性组控制项,从所述多个关联属性组中确定处于有效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关联属性组之前,还包括:
确定用于匹配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的匹配属性名称;判断所述源配置数据表中属性名称对应的属性值与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属性名称的属性值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表示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匹配成功,进入所述依据所述关联属性组控制项,从所述多个关联属性组中确定处于有效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关联属性组步骤。
可选的,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表示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匹配失败,则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中,删除所述源配置类型与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
一种联动配置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
确定单元,用于若存在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则基于所述联动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且,联动方向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
变更单元,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配置数据表中,变更与所述源配置对应的目标配置;
循环单元,用于将各个目标配置分别作为源配置,进入所述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步骤,直到目标配置不具有联动配置文件。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联动配置方法。
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可用于实现联动配置方法。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预先构建各个源配置类型的联动配置文件,于联动配置文件中设置与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联动配置文件中源配置类型和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方向可以为源配置类型指向目标配置类型,或者,目标配置类型指向源配置类型。
本方案中以源配置类型出现变更为例进行说明,所以需确定联动方向为由源配置类型指向目标配置类型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也即源配置类型中源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变更配置会联动传递到目标配置类型,也即指向到目标配置类型。
本申请会以初始变更的配置作为源配置,然后修改与源配置具有联动关系的各个目标配置,然后继续将各个目标配置作为源配置循环执行联动操作,将联动操作逐步传递,直到目标配置不具有联动配合文件,也即目标配置的变更不会再影响其它配置,联动操作结束。
本方案可以自动化循环进行联动操作,不尽提高联动操作的效率还提高联动操作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置联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配置联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配置联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配置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执行本申请的线上联动操作之前,需要于线下为配置类型构建联动配置文件,也即预先采用搜集各个配置数据表之间的联动关系,并构建联动配置文件。
一个配置数据表包括多个配置,每个配置包括多个属性。一个配置数据表对应一个配置类型,配置数据表下的每个配置均属于该配置类型。例如,计算机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包括多个计算机属性:私有主机地址、公有主机地址、用户名标识、系统类型和端口号。
可以理解的是,若一个配置类型发生配置变更会影响到其它配置类型或者受其它配置类型的配置变更的影响,则为该配置类型构建联动配置文件。为了便于区分两个配置类型,采用源配置类型和目标配置类型分别表示。
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包括多个联动对信息。其中每个联动对信息包括与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目标配置类型、源配置类型和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源配置类型和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方向、多个关联属性组和关联属性组控制项。
为了便于清楚说明联动对信息,以源配置类型为mysql配置类型、目标配置类型为计算机配置类型为例进行说明,联动对信息包括:
与mysql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计算机类型;
mysql配置类型和计算机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例如依赖关系,具体关系需要依据应用场景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mysql配置类型和计算机配置类型的联动方向:若mysql配置类型发生配置变更会影响计算机配置类型,则联动方向mysql配置类型指向计算机配置类型,反之,联动方向为计算机配置类型指向mysql配置类型,若为互相影响,则联动方向包括上述两个指向方向。
参见表1,mysql配置类型和计算机配置类型中多个关联属性组,例如,mysql配置类型中的地址属性“ip_address”与计算机配置类型中私有主机地址“primary_ip_address”关联;mysql配置类型中的地址属性“ip_address”与计算机配置类型中公有主机地址“public_ip_address”关联;mysql配置类型中的类型属性“type”与计算机配置类型中系统类型属性“system_type”关联,mysql配置类型中的端口属性“port”与计算机配置类型中端口号码属性“port_number”关联。
表1
关联属性组控制项用于控制关联属性组是否有效,鉴于源配置类型和目标配置类型之间具有多个关联属性组,在进行关联变更时,并不是每个关联属性组都需要进行联动变更,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决定是否进行变更。
也即若一个关联属性组需要进行联动变更,则设置该关联属性组为有效状态,后续会进行联动变更;若一个关联属性组不需要进行联动变更,则设置该关联属性组为无效状态,后续不会进行联动变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联动配置方法,应用于配置管理数据库。参见图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
监控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在一个配置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也即一个配置发生更新数据值或者创建新属性的情况下,获取发生变更的配置并将该配置确定为源配置,确定源配置所属的配置类型并称为源配置类型。
步骤S102:判断所述源配置类型是否存在联动配置文件,若是,则进入步骤S103,若否则结束操作。
若存储空间中存在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则表明源配置类型的变更会影响其它配置类型,所以需要进行联动操作。若存储空间不存在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则表明源配置类型的变更不会影响其它配置类型,所以不必执行联动操作。
步骤S103:若存在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则基于所述联动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且,联动方向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
参见图2,步骤S103可以采用如下步骤S1和S2来实现:
S1:解析所述联动配置文件获得多个联动对信息;其中,每个联动对信息包括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目标配置类型、所述源配置类型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所述源配置类型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方向、多个关联属性组和关联属性组控制项。
S2:识别每个联动对信息的联动方向,确定出联动方向为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至少一个联动对信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创建一个独立线程,使用该线程作为当前联动的上下文环境。在该线程下解析联动配置文件,获得至少一个联动对信息。
步骤S104: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配置数据表中,变更与所述源配置对应的目标配置。
参见图3,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本步骤可以包括下述操作:
S1041:依据所述至少一个联动对信息创建一一对应联动对。
以一个联动对信息为例,对创建联动对的过程进行说明:
(1)为联动对信息创建对应的线程,并设置线程间的执行模式。
基于每个联动对信息创建一个独立线程,以保证联动操作之间互不影响。各个线程之间可以采用串行模式执行联动操作,或者,各个线程之间采用并行模式执行联动操作。通常情况下,为了加快进度多采用并行模式。
(2)基于联动信息为联动对命名。
可以采用联动对信息中目标配置类型的名称来为联动对命名,以示区分。
(3)设置源配置类型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
以mysql配置类型和计算机配置类型为例,两者之间是依赖关系,所以构建两者的依赖关系,依据联动方向构建由mysql配置数据表指向计算机配置数据表的指向方向,设置源配置类型和目标配置类型之间用于匹配操作的属性名称(例如私有主机地址),以及,变更操作(在没有与源属性对应的目标属性情况下创建新属性并赋值,在具有与源属性对应的目标属性情况下更新源属性并赋值)。
关于(3)的内容后续会继续进行详细介绍,在此暂不详细描述。
步骤S1042:确定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目标配置数据表。
每个线程均开始执行联动操作,首先依据源配置类型确定对应的源配置数据表,以及,依据目标配置类型确定对应的目标配置数据表。
步骤S1043:确定用于匹配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的匹配属性名称。
从步骤S1041确定的联动对中确定用于匹配的属性名称,例如私有主机地址“primary_ip_address”。
步骤S1044:判断所述源配置数据表中属性名称对应的属性值与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属性名称的属性值是否一致。若是则进入步骤S1044,若否则进入步骤S1045。
参见表1,以配置属性名称为私有主机地址为例,从源配置数据表中获取地址“ip_address”的属性值“127.0.0.1”,以及,从目标配置数据表中获取地址“primary_ip_address”的属性值“127.0.0.1”。两者一致说明两者之间具有可以执行后续的联动操作。
步骤S1044:若一致,则表示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匹配成功,进入步骤S105。
步骤S1045:若不一致,则表示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匹配失败,则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中,删除所述源配置类型与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
步骤S105:依据所述关联属性组控制项,从所述多个关联属性组中确定处于有效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关联属性组;其中,所述每个关联属性组包括源配置中源属性和目标属性。
针对每个有效状态的关联属性组执行下述变更操作:
判断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属性;
若存在,则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
若不存在,则于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创建所述目标属性,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并创建所述源属性和所述目标属性的联动关系。
步骤S106:对于多个关联属性组中处于无效状态的关联属性组,可以采用默认参数或脚本参数进行赋值。
参见表1,对于计算机配置类型中的用户名标识“account_id”采用root方式。对于计算机配置类型中的系统类型“system_type”,采用linux系统的默认值。
对于计算机配置类型中端口号码“port_number”使用脚本映射方式来计算后得到。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预先构建各个源配置类型的联动配置文件,于联动配置文件中设置与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联动配置文件中源配置类型和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方向可以为源配置类型指向目标配置类型,或者,目标配置类型指向源配置类型。
本方案中以源配置类型出现变更为例进行说明,所以需确定联动方向为由源配置类型指向目标配置类型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也即源配置类型中源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变更配置会联动传递到目标配置类型,也即指向到目标配置类型。
本申请会以初始变更的配置作为源配置,然后修改与源配置具有联动关系的各个目标配置,然后继续将各个目标配置作为源配置循环执行联动操作,将联动操作逐步传递,直到目标配置不具有联动配合文件,也即目标配置的变更不会再影响其它配置,联动操作结束。
本方案可以自动化循环进行联动操作,不尽提高联动操作的效率还提高联动操作的准确率。
参见图4,本申请又一种联动配置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41,用于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
确定单元42,用于若存在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则基于所述联动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且,联动方向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
变更单元43,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配置数据表中,变更与所述源配置对应的目标配置;
循环单元44,用于将各个目标配置分别作为源配置,进入所述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步骤,直到目标配置不具有联动配置文件。
其中,确定单元42,包括:
解析单元421,用于解析所述联动配置文件获得多个联动对信息;其中,每个联动对信息包括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目标配置类型、所述源配置类型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所述源配置类型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方向、多个关联属性组和关联属性组控制项;
识别并确定单元422,用于识别每个联动对信息的联动方向,确定出联动方向为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至少一个联动对信息。
其中,变更单元43,包括:
创建单元431,用于依据所述至少一个联动对信息创建一一对应联动对,并为每个联动对创建一线程执行下述联动操作:确定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目标配置数据表;
确定属性组单元432,用于依据所述关联属性组控制项,从所述多个关联属性组中确定处于有效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关联属性组;其中,所述每个关联属性组包括源配置中源属性和目标属性;
执行变更单元433,用于针对每个关联属性组执行下述变更操作:判断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属性;若存在,则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若不存在,则于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创建所述目标属性,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并创建所述源属性和所述目标属性的联动关系。
其中,执行变更单元433中所述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包括:
采用源属性的数据值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或者,
基于所述源属性的数据值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属性的属性值,并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
其中,创建单元431中为每个联动对创建一线程执行下述联动操作,包括:
按并行模式并行执行每个联动对的联动操作;
按串行模式串行执行每个联动对的联动操作。
其中,变更单元43中在所述确定属性组单元432之前,还包括:
匹配单元434,用于确定用于匹配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的匹配属性名称;
判断单元435,用于判断所述源配置数据表中属性名称对应的属性值与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属性名称的属性值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表示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匹配成功,进入确定属性组单元432。
删除单元436,用于若不一致,则表示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匹配失败,则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中,删除所述源配置类型与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图1~3所述的联动配置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可用于实现图1~3所述的联动配置方法。
本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联动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
若存在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则基于所述联动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且,联动方向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
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配置数据表中,变更与所述源配置对应的目标配置;
将各个目标配置分别作为源配置,进入所述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步骤,直到目标配置不具有联动配置文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联动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且,联动方向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联动配置文件获得多个联动对信息;其中,每个联动对信息包括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目标配置类型、所述源配置类型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所述源配置类型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方向、多个关联属性组和关联属性组控制项;
识别每个联动对信息的联动方向,确定出联动方向为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至少一个联动对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配置数据表中,变更与所述源配置对应的目标配置,包括:
依据所述至少一个联动对信息创建一一对应联动对,并为每个联动对创建一线程执行下述联动操作:确定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目标配置数据表;
依据所述关联属性组控制项,从所述多个关联属性组中确定处于有效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关联属性组;其中,所述每个关联属性组包括源配置中源属性和目标属性;
针对每个关联属性组执行下述变更操作:
判断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属性;
若存在,则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
若不存在,则于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创建所述目标属性,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并创建所述源属性和所述目标属性的联动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包括:
采用源属性的数据值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或者,
基于所述源属性的数据值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属性的属性值,并更新所述目标属性的数据值。
5.如若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每个联动对创建一线程执行下述联动操作,包括:
按并行模式并行执行每个联动对的联动操作;
按串行模式串行执行每个联动对的联动操作。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关联属性组控制项,从所述多个关联属性组中确定处于有效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关联属性组之前,还包括:
确定用于匹配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的匹配属性名称;判断所述源配置数据表中属性名称对应的属性值与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中属性名称的属性值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表示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匹配成功,进入所述依据所述关联属性组控制项,从所述多个关联属性组中确定处于有效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关联属性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表示所述源配置数据表和所述目标配置数据表匹配失败,则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中,删除所述源配置类型与所述目标配置类型的联动关系。
8.一种联动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
确定单元,用于若存在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对应的联动配置文件,则基于所述联动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源配置类型具有联动关系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且,联动方向由所述源配置类型指向所述目标配置类型;
变更单元,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置类型对应的配置数据表中,变更与所述源配置对应的目标配置;
循环单元,用于将各个目标配置分别作为源配置,进入所述获取发生变更的源配置并确定所述源配置所属的源配置类型步骤,直到目标配置不具有联动配置文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联动配置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可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联动配置方法。
CN201910837022.6A 2019-09-05 2019-09-05 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532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7022.6A CN110532274B (zh) 2019-09-05 2019-09-05 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7022.6A CN110532274B (zh) 2019-09-05 2019-09-05 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2274A true CN110532274A (zh) 2019-12-03
CN110532274B CN110532274B (zh) 2022-02-08

Family

ID=68666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7022.6A Active CN110532274B (zh) 2019-09-05 2019-09-05 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227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7712A (zh) * 2021-03-03 2021-07-23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4968409A (zh) * 2022-06-06 2022-08-30 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服务复杂依赖关系的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6685A (zh) * 2010-12-22 2011-08-17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网络系统脚本自动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151111A1 (en) * 2010-06-03 2011-12-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adapting a data model to a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
CN103514223A (zh) * 2012-06-28 2014-01-1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仓库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8052640A (zh) * 2017-12-21 2018-05-18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状态信息变更的联动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1111A1 (en) * 2010-06-03 2011-12-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adapting a data model to a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
CN102156685A (zh) * 2010-12-22 2011-08-17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网络系统脚本自动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14223A (zh) * 2012-06-28 2014-01-1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仓库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8052640A (zh) * 2017-12-21 2018-05-18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状态信息变更的联动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7712A (zh) * 2021-03-03 2021-07-23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4968409A (zh) * 2022-06-06 2022-08-30 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服务复杂依赖关系的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2274B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02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oud provisioning and application deployment
US93506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deployment of multi-component computer environment
US20170277556A1 (en) Distribution system, computer, and arrangement method for virtual machine
US886911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test cases for a software application
US20090287643A1 (en) Context based script generation
WO2009012696A1 (fr) Procédé de gestion de configuration de lot de dispositifs de communication et son appareil
US2007010090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iling applications on a test server
JP2016511894A (ja) プロセスを構成するため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構築
US11907181B2 (en) Inferring a dataset schema from input files
CN110532274A (zh) 配置联动方法及装置
WO2017072828A1 (ja) デバッグを支援する方法及び計算機システム
US10999369B2 (en) Network topology templates for internal states o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lanes
US8533303B2 (e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node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node for re-configuring a set of data network nodes in a data network
US9098334B2 (en) Special values in oracle clusterware resource profiles
US10693962B1 (en) Language and mechanism for modeling and exporting storage platform topologies, attributes, and behaviors
US20100011018A1 (en) Custom database system and method of building the same
US11693652B2 (en) Automated authoring of software solutions from a data model
JP4846736B2 (ja) 並列処理支援装置
US10657476B2 (en) Just in time compilation (JIT) for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CN109271402A (zh)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6950437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05989B2 (ja) メタデータ検索装置
US20240056363A1 (en) Network architecture visualizer and design tool
JP6400191B2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データモデルに従って指定されたオブジェクトを更新するよう設計されたルールを実現する命令セットの生成
JP2002014846A (ja) ジョブ検査装置、ジョブ検査方法、及びジョブ検査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