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1504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31504A CN110531504A CN201910964009.7A CN201910964009A CN110531504A CN 110531504 A CN110531504 A CN 110531504A CN 201910964009 A CN201910964009 A CN 201910964009A CN 110531504 A CN110531504 A CN 1105315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imaging
- object side
- imaging lens
-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101100148680 Arabidopsis thaliana SAG12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101100532514 Arabidopsis thaliana SAG2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150107467 ETP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173328 Arabidopsis thaliana ETP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G02B9/1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rranged + - +
- G02B9/16—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rranged + - + all the components being simp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中,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满足:1.0<CT1/DT11<2.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更大的屏占比。其中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头部体积是提高屏占比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满足市场需求,镜头头部小型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增加相对照度有利于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以获得成像质量更好的拍摄图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满足:1.0<CT1/DT11<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组件的最大入射角度CRAmax满足:15°<CRAmax<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4.0<(R4+R5)×100/(R4-R5)≤6.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E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EIN满足:ETL/EIN<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2满足:1.5<SAG21/SAG12<3.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31满足:0<|SAG22/SAG31|<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满足:1.0<CT1/ET1<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1.0<ET2/CT2<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满足:1.0<CT3/ET3<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厚度ETP1、第二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厚度ETP2以及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1.0<(ETP1+ETP2)/CT1<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厚度ETP3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满足:1.0<ETP3/ET3<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1.0<f/f1<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5<f23/f<3.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满足:2.0<R2/R3<4.0。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采用多个透镜设置,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的比例关系,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在前端头部较小的前提下,具有较大深度,以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为示出本申请的部分镜头参数符号表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三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这三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满足:1.0<CT1/DT11<2.0。合理设置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在前端头部较小的前提下,具有较大深度,以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组件的最大入射角度CRAmax满足:15°<CRAmax<25°,例如,18°<CRAmax<25°。合理设置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组件的最大入射角度,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比较高的相对照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4.0<(R4+R5)×100/(R4-R5)≤6.5。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控制光学系统外视场的CRA(ChiefRay Angle,主光线倾斜角),使CRA在较小的范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E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EIN满足:ETL/EIN<1.5,例如,1.2<ETL/EIN<1.5。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的平行于光轴的距离的比例关系,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相对较大的中厚与间隔,既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又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优化。同时,上述关系设置还有利于保证透镜的工艺性。其中图11为示出的本申请部分镜头参数符号表示的示意图。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ETL和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EIN如图11示意性示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2满足:1.5<SAG21/SAG12<3.0,例如,1.8<SAG21/SAG12<3.0。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减小第二透镜的曲率,控制其弯曲程度,从而降低透镜的敏感性,保证其工艺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31满足:0<|SAG22/SAG31|<1.0。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的比例关系,使得第三透镜的曲率大于第二透镜的曲率。如此可使得第三透镜承担更多的自由度,有利于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CRA。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满足:1.0<CT1/ET1<2.0,例如,1.3<CT1/ET1<1.8。合理设置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的比例关系,有利于保证第一透镜的工艺性。同时,将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的比值设置在1~2之间,可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头部与深度,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1.0<ET2/CT2<1.5。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例关系,有利于保证第二透镜的工艺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满足:1.0<CT3/ET3<2.0,例如,1.3<CT3/ET3<1.8。合理设置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控制第三透镜的中厚,避免第三透镜过厚造成工艺上的熔接痕风险。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厚度ETP1、第二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厚度ETP2以及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1.0<(ETP1+ETP2)/CT1<2.0,例如,1.3<(ETP1+ETP2)/CT1<1.8。合理设置上述三者的相互关系,既有利于实现镜头头部小型化,又有利于控制第二透镜的厚度以及中心视场光线的光程,从而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和总长。其中第一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厚度ETP1和第二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厚度ETP2如图11示意性示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厚度ETP3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满足:1.0<ETP3/ET3<2.0,例如,1.2<ETP3/ET3<1.7。合理设置第三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控制第三透镜的镜片形状,保证第三透镜的工艺性。第三透镜在1/2入瞳直径高度处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厚度ETP3如图11示意性示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1.0<f/f1<1.5,例如,1.0<f/f1<1.3。合理设置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对第一透镜分配合理的光焦度,并使得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光焦度相互抵消,从而有效校正光学成像镜头的像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5<f23/f<3.0,例如,1.8<f23/f<3.0。合理设置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第一透镜的光焦度得到合理约束,从而有效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满足:2.0<R2/R3<4.0。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的光线会聚能力。同时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在2~4之间,使得第一透镜的光焦度相对较小,有利于更好地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像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描述的成像装置。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三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三片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81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3.06mm,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36.9°,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55。
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5.30E-01 | -5.74E+00 | 1.58E+02 | -1.58E+03 | -3.07E+04 | 1.00E+06 | -1.11E+07 | 5.65E+07 | -1.12E+08 |
S2 | -2.30E-01 | -1.33E+01 | 3.13E+02 | -4.83E+03 | 4.82E+04 | -3.06E+05 | 1.19E+06 | -2.58E+06 | 2.38E+06 |
S3 | 7.14E+00 | -8.24E+01 | 6.16E+02 | -2.35E+03 | 3.32E+03 | 8.35E+03 | -4.52E+04 | 7.72E+04 | -4.87E+04 |
S4 | 1.76E+00 | -2.33E+01 | 1.29E+02 | -3.52E+02 | 5.53E+02 | -4.86E+02 | 1.88E+02 | 0.00E+00 | 0.00E+00 |
S5 | -2.19E+00 | 5.04E+00 | -8.76E+00 | 1.10E+01 | -1.00E+01 | 6.37E+00 | -2.67E+00 | 6.63E-01 | -7.34E-02 |
S6 | 6.87E-01 | -2.85E+00 | 5.65E+00 | -6.80E+00 | 5.23E+00 | -2.58E+00 | 7.83E-01 | -1.33E-01 | 9.52E-03 |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49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2.91mm,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2.3°,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55。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3
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4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S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8.03E-01 | 8.15E+00 | -2.11E+02 | -1.78E+03 | 1.66E+05 | -2.91E+06 | 2.00E+07 | -2.69E+07 | -1.67E+08 |
S2 | 1.80E-01 | -3.33E+01 | 8.79E+02 | -1.44E+04 | 1.49E+05 | -9.67E+05 | 3.86E+06 | -8.62E+06 | 8.26E+06 |
S3 | 7.64E+00 | -9.26E+01 | 6.61E+02 | -1.09E+03 | -1.61E+04 | 1.33E+05 | -4.67E+05 | 8.21E+05 | -5.88E+05 |
S4 | 1.84E+00 | -2.47E+01 | 1.42E+02 | -4.25E+02 | 7.44E+02 | -7.26E+02 | 3.04E+02 | 0.00E+00 | 0.00E+00 |
S5 | -2.07E+00 | 4.79E+00 | -8.72E+00 | 1.19E+01 | -1.19E+01 | 8.40E+00 | -3.91E+00 | 1.06E+00 | -1.28E-01 |
S6 | 7.51E-01 | -2.19E+00 | 3.52E+00 | -3.02E+00 | 1.03E+00 | 3.74E-01 | -4.93E-01 | 1.78E-01 | -2.30E-02 |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51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3.20mm,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2.5°,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55。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5
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6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1-S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9.66E-01 | 1.25E+01 | -6.50E+02 | 1.52E+04 | -1.94E+05 | 1.28E+06 | -3.41E+06 | 0.00E+00 | 0.00E+00 |
S2 | -3.81E-01 | -3.38E+00 | 3.21E+01 | -1.06E+02 | -4.14E+02 | 3.83E+03 | -7.21E+03 | 0.00E+00 | 0.00E+00 |
S3 | 5.95E+00 | -6.52E+01 | 6.64E+02 | -4.31E+03 | 1.91E+04 | -5.93E+04 | 1.24E+05 | -1.56E+05 | 8.90E+04 |
S4 | 9.81E-01 | -1.72E+01 | 1.38E+02 | -6.08E+02 | 1.73E+03 | -3.17E+03 | 3.47E+03 | -1.90E+03 | 3.14E+02 |
S5 | -2.00E+00 | 4.96E+00 | -9.35E+00 | 1.24E+01 | -1.14E+01 | 7.12E+00 | -2.95E+00 | 7.64E-01 | -9.63E-02 |
S6 | 7.40E-01 | -3.07E+00 | 7.73E+00 | -1.23E+01 | 1.27E+01 | -8.49E+00 | 3.50E+00 | -8.05E-01 | 7.85E-02 |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52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2.91mm,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1.7°,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55。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7
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8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1-S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8.65E-01 | 1.89E+01 | -8.17E+02 | 1.90E+04 | -2.77E+05 | 2.86E+06 | -2.40E+07 | 1.45E+08 | -4.16E+08 |
S2 | 7.90E-02 | -2.55E+01 | 6.28E+02 | -9.71E+03 | 9.50E+04 | -5.86E+05 | 2.21E+06 | -4.68E+06 | 4.23E+06 |
S3 | 7.44E+00 | -8.53E+01 | 5.96E+02 | -1.29E+03 | -9.19E+03 | 8.20E+04 | -2.85E+05 | 4.88E+05 | -3.39E+05 |
S4 | 1.67E+00 | -2.23E+01 | 1.27E+02 | -3.76E+02 | 6.62E+02 | -6.62E+02 | 2.88E+02 | 0.00E+00 | 0.00E+00 |
S5 | -2.18E+00 | 5.66E+00 | -1.24E+01 | 2.09E+01 | -2.58E+01 | 2.20E+01 | -1.22E+01 | 3.95E+00 | -5.62E-01 |
S6 | 8.87E-01 | -2.72E+00 | 4.80E+00 | -5.21E+00 | 3.51E+00 | -1.40E+00 | 2.79E-01 | -8.49E-03 | -3.89E-03 |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51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2.89mm,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1.9°,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55。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9
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10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1-S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5分别满足表11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 1 | 2 | 3 | 4 | 5 |
ETL | 2.24 | 2.13 | 2.15 | 2.14 | 2.30 |
EIN | 3.06 | 2.93 | 2.94 | 2.93 | 2.89 |
ETP1 | 0.38 | 0.48 | 0.46 | 0.50 | 0.54 |
ETP2 | 0.30 | 0.33 | 0.37 | 0.31 | 0.30 |
CT1/DT11 | 1.22 | 1.73 | 1.61 | 1.76 | 1.90 |
CRAmax(°) | 18.6 | 19.7 | 20.7 | 21.6 | 22.6 |
ETL/EIN | 1.36 | 1.37 | 1.37 | 1.37 | 1.26 |
SAG21/SAG12 | 2.85 | 2.40 | 1.82 | 2.42 | 2.45 |
|SAG22/SAG31| | 0.65 | 0.83 | 0.75 | 0.87 | 0.80 |
CT1/ET1 | 1.31 | 1.34 | 1.54 | 1.33 | 1.31 |
ET2/CT2 | 1.34 | 1.25 | 1.26 | 1.27 | 1.28 |
CT3/ET3 | 1.49 | 1.73 | 1.56 | 1.59 | 1.33 |
(ETP1+ETP2)/CT1 | 1.52 | 1.50 | 1.59 | 1.46 | 1.40 |
ETP3/ET3 | 1.38 | 1.60 | 1.46 | 1.46 | 1.25 |
f/f1 | 1.02 | 1.11 | 1.23 | 1.12 | 1.09 |
f23/f | 2.75 | 1.95 | 2.55 | 2.12 | 2.45 |
R2/R3 | 3.67 | 2.90 | 2.46 | 2.97 | 3.11 |
(R4+R5)×100/(R4-R5) | 6.48 | 4.33 | 4.59 | 4.31 | 5.16 |
表11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满足:
1.0<CT1/DT1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组件的最大入射角度CRAmax满足:
15°<CRAmax<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
4.0<(R4+R5)×100/(R4-R5)≤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ET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1/2入瞳直径处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EIN满足:
ETL/EIN<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2满足:
1.5<SAG21/SAG12<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31满足:
0<|SAG22/SAG3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满足:
1.0<CT1/ET1<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
1.0<ET2/CT2<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满足:
1.0<CT3/ET3<2.0。
10.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
4.0<(R4+R5)×100/(R4-R5)≤6.5。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64009.7A CN110531504B (zh) | 2019-10-11 | 2019-10-11 | 光学成像镜头 |
US17/014,437 US11656433B2 (en) | 2019-10-11 | 2020-09-08 |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64009.7A CN110531504B (zh) | 2019-10-11 | 2019-10-11 | 光学成像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1504A true CN110531504A (zh) | 2019-12-03 |
CN110531504B CN110531504B (zh) | 2024-06-14 |
Family
ID=68671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64009.7A Active CN110531504B (zh) | 2019-10-11 | 2019-10-11 | 光学成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56433B2 (zh) |
CN (1) | CN11053150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62375A1 (zh) * | 2021-06-16 | 2022-12-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52206A (ja) * | 2004-06-10 | 2005-12-22 | Komatsu Lite Seisakusho:Kk | 撮像レンズ、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端末 |
US9341815B1 (en) * | 2015-01-07 | 2016-05-17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6980173A (zh) * | 2016-01-15 | 2017-07-25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角成像镜片组 |
CN107656355A (zh) * | 2016-07-26 | 2018-02-02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210720849U (zh) * | 2019-10-11 | 2020-06-0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73809A (en) * | 1989-02-28 | 1992-12-22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Objective lens system of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
JP2005316010A (ja) * | 2004-04-27 | 2005-11-10 | Nidec Copal Corp | 撮像レンズ |
JP4518836B2 (ja) * | 2004-05-14 | 2010-08-04 | Hoya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系 |
CN100462770C (zh) * | 2004-10-28 | 2009-02-18 | 清华大学 | 微型摄像镜头系统 |
JP3659966B1 (ja) * | 2005-01-21 | 2005-06-15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4813448B2 (ja) | 2007-11-16 | 2011-11-0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システム、並びにこの撮像システムを備えた撮像装置、携帯端末機器、車載機器、および医療機器 |
TWI428651B (zh) | 2011-01-26 | 2014-03-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鏡頭組 |
JP5839357B2 (ja) * | 2011-12-28 | 2016-01-06 |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 撮像レンズ |
KR101535086B1 (ko) * | 2013-09-24 | 2015-07-09 |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 왜곡이 보정된 광각 촬영 렌즈 시스템 |
CN107505689B (zh) | 2017-09-15 | 2023-08-04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投影镜头系统 |
US11137573B2 (en) | 2017-12-13 | 2021-10-05 |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
CN110073265B (zh) | 2019-03-14 | 2020-12-11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组件和指纹识别模组 |
-
2019
- 2019-10-11 CN CN201910964009.7A patent/CN110531504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08 US US17/014,437 patent/US1165643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52206A (ja) * | 2004-06-10 | 2005-12-22 | Komatsu Lite Seisakusho:Kk | 撮像レンズ、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端末 |
US9341815B1 (en) * | 2015-01-07 | 2016-05-17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6980173A (zh) * | 2016-01-15 | 2017-07-25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角成像镜片组 |
CN107656355A (zh) * | 2016-07-26 | 2018-02-02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210720849U (zh) * | 2019-10-11 | 2020-06-0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62375A1 (zh) * | 2021-06-16 | 2022-12-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1504B (zh) | 2024-06-14 |
US11656433B2 (en) | 2023-05-23 |
US20210109318A1 (en) | 2021-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32724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949104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456481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613684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469669A (zh) | 摄像镜头 | |
CN110346919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782418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8705559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9102995U (zh) | 光学成像透镜组 | |
CN10968328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239891A (zh) | 光学成像透镜组 | |
CN10808931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358416A (zh) | 摄像镜头 | |
CN10887325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990511A (zh) | 成像镜头 | |
CN10891946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9327660U (zh) | 摄像镜头 | |
CN107219614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116520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761737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279483A (zh) | 摄像镜头组 | |
CN110361854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0286474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398770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426823A (zh) | 光学成像透镜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