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9633A -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 Google Patents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9633A
CN110519633A CN201910712716.7A CN201910712716A CN110519633A CN 110519633 A CN110519633 A CN 110519633A CN 201910712716 A CN201910712716 A CN 201910712716A CN 110519633 A CN110519633 A CN 110519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ate
transmitting terminal
receiving end
input frame
scree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27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9633B (zh
Inventor
凌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127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9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9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9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2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 H04N21/440281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by altering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e.g. by frame ski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比对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调整指令用于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采用本方法能够使得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根据接收端的解码能力实现自适应的变化和调整,进而保证接收端最终呈现出的图像品质较高,减低或避免无线传屏后的图像出现失真或卡顿的情形,满足用户需求。

Description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传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无线传屏技术用于将手机、电脑等源端设备屏幕显示的信息通过WIFI或其他无线通信的方式同步到投影仪、电视机或会议平板等接收端上进行显示。目前,无线传屏实现过程多为:获取源端设备上的待同步的屏幕图像,按照设定帧率将所述屏幕图像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打包成数据包,传送到传输媒介;传输媒介将该数据包发送到接收端上;接收端按照设定帧率将数据包进行拆包、解码,终而显示。
然而,通过上述无线传屏方式,接收端最终呈现出的图像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失真或卡顿现象,尤其当接收端需要同时接收多个源端设备发送的屏幕图像时,接收端呈现的图像往往品质较差,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传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
比对所述输入帧率与所述解码帧率;
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
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向发送端发送所述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用于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大于所述解码帧率,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小于所述输入帧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小于所述解码帧率,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大于所述输入帧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等于所述解码帧率,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等于所述输入帧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
根据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发送端为单一发送端,将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作为所述单一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发送端为多个发送端,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与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所述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之和等于所述目标输入帧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大于所述解码帧率,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所述解码帧率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小于所述解码帧率,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所述解码帧率与第二预设值的和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数值为2,所述第二预设值的数值为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所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所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传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无线传屏状态下,接收接收端的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所述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生成;
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指令包括上调指令和下调指令;所述上调指令是当所述输入帧率小于所述解码帧率时生成的;所述下调指令是当所述输入帧率大于所述解码帧率时生成的;
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调整指令为上调指令,则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若所述调整指令为下调指令,则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指令中携带有目标编码帧率;所述目标编码帧率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和所述接收端对应的发送端的数量确定;
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调整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编码帧率;
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所述目标编码帧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所述目标编码帧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编码帧率未超出所述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出所述目标编码帧率大于所述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将所述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所述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
若确定出所述目标编码帧率小于所述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将所述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所述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调整后的编码帧率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所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所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传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
接收端获取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比对所述输入帧率与所述解码帧率;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调整指令;
发送端接收所述调整指令,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传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
比对模块,用于比对所述输入帧率与所述解码帧率;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向发送端发送所述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用于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传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无线传屏状态下,接收接收端的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所述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生成;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传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
所述发送端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
所述接收端用于获取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比对所述输入帧率与所述解码帧率;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调整指令;
所述发送端还用于接收所述调整指令,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一种无线传屏方法的步骤。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一种无线传屏方法的步骤。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无线传屏方法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无线传屏的接收端,通过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并根据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从而实现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的动态调整;该方法使得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可根据接收端的解码能力实现自适应的变化和调整,进而保证接收端最终呈现出的图像品质较高,减低或避免无线传屏后的图像出现失真或卡顿的情形,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屏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屏系统的应用环境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屏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屏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屏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交互平板的内部结构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的无线传屏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图1中示出的无线传屏系统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发送端,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发送端与同一个接收端无线传屏连接;所说发送端既可以是包含多台终端设备的一个发送端群组,也可以是单台终端设备;其中,发送端可以但不限于是一种具有图像编码和数据发送能力的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可以是能够集中显示发送端上的传屏图像的智能交互设备,具体可为显示器、电子白板、智能交互平板、幕布、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其中,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通信连接的方式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蓝牙、Wi-Fi或紫峰协议(ZigBee)等通信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出的无线传屏方法同样适用于有线式图像传屏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系统进行调整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发送端与接收端通信连接之后,发送端可将输入的传屏图像发送至编码器进行编码,编码器将图像编码数据发送至无线发射模块,该无线发射模块将图像数据发射至接收端,并记录传屏图像的发射帧率。当接收端连接单个发送端时,该发送端的发射帧率即图2中的“输入帧率”;当接收端连接多个发送端时,多个发送端的发射帧率之和即图2中的“输入帧率”。接收端的无线接收模块在收到传屏图像数据后,记录上述“输入帧率”,并将传屏图像数据送入解码器,解码器处理之后将传屏图像输出到显示处理模块,同时记录传屏图像的解码帧率,即图2中的“解码帧率”;最后显示输出传屏图像。此外,接收端还包括帧率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端解码器的解码能力,调整发送端的编码器的图像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以接收端为例,包括以下步骤:S110,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S120,比对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S130,根据比对结果,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具体地,上述步骤S110~S130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接收端的帧率反馈单元,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执行主体。帧率反馈单元可分别从接收端的无线接收模块获取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从接收端的解码器获取传屏图像的解码帧率;当然,也可从接收端的其它模块元件处获取上述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帧率反馈单元比对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大小,根据比对结果可反馈调整发送端的编码器上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以发送端为例,包括以下步骤:S210,在无线传屏状态下,接收接收端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根据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生成;S220,根据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帧率反馈单元可位于接收端,根据实际情况,帧率反馈单元还可以位于发送端。即该帧率反馈单元可以预先安装在上述发送端和/或接收端中;当然,该帧率反馈单元也可以是在发送端和/或接收端启动解码帧率反馈功能时实时调用的第三方设备或服务器,其中,第三方设备在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将以智能交互平板为例进行说明。
基于上述应用环境的描述,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0,发送端向智能交互平板发送传屏图像。
其中,发送端可以是包含多台终端设备的一个发送端群组,也可以是单台终端设备;传屏图像指的是用户指定的需要同步到智能交互平板上进行显示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向智能交互平板发送传屏图像之前,可预先将发送端与智能交互平板进行无线传屏连接,具体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蓝牙、Wi-Fi或紫峰协议(ZigBee)等通信方式实现。
S320,智能交互平板获取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比对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根据比对结果生成调整指令,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
根据比对结果生成的调整指令类型包括三种,分别为上调指令,用于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下调指令,用于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以及不作调整指令,用于不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同时,调整指令可根据设定的数据处理格式进行封装,以便于调整指令的接收、识别、处理及信息提取,该调整方式效率及准确度高,加快了智能交互平板传屏图像帧率变化速度,实时显示的图像品质较高,用户体验佳。
当发送端为单个时,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即为向单个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此时,当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时,生成上调指令;当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时,生成下调指令;当输入帧率等于解码帧率时,生成不作调整指令。
当发送端为多个时,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可为向一个或多个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向多个发送端发送的调整指令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当向多个发送端发送的调整指令类型相同时,例如均为上调指令,此时各调整指令指示多个发送端上调的幅度可均等或不等。
另外,上述的输入帧率可为智能交互平板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解码帧率为智能交互平板在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此处的设定时间段的时长可以为200ms~1s,优选为300ms,以此缩短反馈和调整周期,有利于提高帧率反馈的灵敏度,使得智能交互平板显示的传屏图像帧率变化更为平滑。
S330,发送端接收调整指令,根据调整指令调整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若发送端接收到的调整指令为上调指令,则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若发送端接收到的调整指令为下调指令,则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此处的下调帧率操作可通过跳帧处理,将帧率动态降低为目标帧率值;上调帧率操作可通过减少跳帧处理,将帧率动态增加为目标帧率值。
当发送端的数量为一个时,智能交互平板与发送端一对一进行交互,发送端直接接收智能交互平板发送的调整指令即可。
当发送端的数量为多个时,调整指令中可携带有发送端标识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交互平板可根据调整指令中发送端标识信息,将调整指令发送到对应的发送端上;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智能交互平板向全部发送端广播调整指令,发送端需要识别调整指令中携带的发送端标识信息,从而在智能交互平板发送的诸多调整指令中接收到与之对应的调整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送端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发送端调整后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可相同也可不同;为了避免智能交互平板解码器过载运行,可将多个发送端调整后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之和限定在智能交互平板解码器的解码帧率以下;为了保证智能交互平板传屏图像的显示质量,可进一步限定多个发送端调整后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之和等于智能交互平板解码帧率。
具体例如,当发送端的数量为三个,对应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分别为30帧/300ms、20帧/300ms、20帧/300ms,此时发送至智能交互平板处的输入帧率则为三者之和,即70帧/300ms;若智能交互平板解码器的解码帧率为50帧/300ms,此时智能交互平板需将三个发送端下个时刻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之和调整为不超过50帧/300ms,以缓解智能交互平板的解码器的压力,从而有效改善图像显示卡顿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的无线传屏方法中,发送端向智能交互平板发送传屏图像,智能交互平板通过获取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并根据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从而实现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的动态调整;该方法使得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可根据智能交互平板的解码能力实现自适应的变化和调整,进而保证智能交互平板最终呈现出的图像品质较高,缓解或避免了无线传屏后的图像出现失真或卡顿的现象,满足用户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比对结果生成调整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智能交互平板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即调整指令的生成过程可为:首先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目标输入帧率,该目标输入帧率与各发送端调整后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之和相关;由该目标输入帧率及发送端的数量即可确定发送到每个发送端编码器上的调整指令。
进一步地,上述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根据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即调整指令的生成过程进一步可为:首先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目标输入帧率,该目标输入帧率与各发送端调整后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之和相关;由该目标输入帧率及发送端的数量,即可确定每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此处的目标编码帧率指的是发送端调整后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进而根据每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生成对应的发送端的调整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各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之和可以略小于目标输入帧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上述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若发送端为单一发送端,将目标输入帧率作为单一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
即当发送端的数量为一个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的目标输入帧率即为该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无需通过任何计算处理;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单一发送端情况下无线传屏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和调整指令反馈效率,降低了对硬件设备数据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的需求,进而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上述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若发送端为多个发送端,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与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之和等于目标输入帧率。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的数量为多个时,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均等,且均为目标输入帧率与发送端的数量的比值;该确定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的方法便于发送端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的调整,可控性高,反馈响应快,效率高。
进一步地,上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智能交互平板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若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智能交互平板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进一步地,上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智能交互平板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具体还包括:若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智能交互平板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二预设值的和值。
具体地,上述的第一预设值的数值为2,第二预设值的数值为1,且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的单位可为帧/300ms,其中,该单位的单位时长数值可根据实际设定改变,可选范围为200ms~1s。
例如,当发送端的数量为三个,为了便于发送端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的调整和控制,将三个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设定为相同,假设均为20帧/300ms,发送至智能交互平板的输入帧率则为三者之和,即60帧/300ms;若智能交互平板解码器的解码帧率为50帧/300ms,此时,根据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确定每个发送端均将接收到下调指令;智能交互平板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即(50-2)帧/300ms;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均等,且均为目标输入帧率与发送端的数量的比值,即(50-2)/3帧/300ms,进一步为16帧/300ms;进而根据每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生成对应的发送端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中可携带有目标编码帧率的具体数值(16帧/300ms);这样,每个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均由20帧/300ms降至16帧/300ms,智能交互平板接收到的下一时刻的输入帧率即为三个发送端调整后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之和,即为48帧/300ms,小于解码帧率50帧/300ms,从而有效缓解智能交互平板的解码器的压力,改善了图像显示卡顿的问题。
在其他场景下,若上述的智能交互平板解码器的解码帧率为49帧/300ms,此时,根据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确定每个发送端仍均接收到下调指令;智能交互平板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即目标输入帧率为47帧/300ms;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为47/3帧/300ms,约为15.7帧/300ms;由于该目标编码帧率为非整数,此时,调整指令中可直接携带该非整数帧率并发送至各个发送端;若发送端编码器在调帧时只能增加或减少整数帧,则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可为目标编码帧率15.7帧/300ms取整后的数值,例如15帧/300ms,或者16帧/300ms。在本实施例中,将取整操作分别交由各个发送端处理,而非智能交互平板取整后分别生成调整指令;这样,可避免智能交互平板的帧率反馈单元进行大量数据的取整操作,有效提高了多个发送端情况下无线传屏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和调整指令反馈效率,降低了对硬件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
当然,若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为非整数值时,为了简化发送端一侧数据处理过程,调整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编码帧率也可直接为智能交互平板作取整处理之后的帧率值,这样发送端可直接获取调整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编码帧率,并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目标编码帧率;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发送端数据转换速度,降低了发送端的设计难度和成本。
在其他场景下,若上述的智能交互平板解码器的解码帧率为70帧/300ms,由于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此时可以确定智能交互平板的目标输入帧率为(70+1)帧/300ms;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均等,且均为目标输入帧率与发送端的数量的比值,即(70+1)/3帧/300ms,进一步约为23.7帧/300ms;进而根据每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生成对应的发送端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中可携带有目标编码帧率取整后的近似数值(可为23帧/300ms);这样,每个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均由20帧/300ms升至23帧/300ms,智能交互平板接收到的下一时刻的输入帧率即为三个发送端调整后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之和,即为69帧/300ms,小于解码帧率70帧/300ms,从而有效缓解智能交互平板的解码器的压力,改善了图像显示卡顿的问题。
上述正负反馈调节机制一方面使得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时,输入帧率能够缓慢地减小至解码帧率附近,另一方面使得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时,输入帧率能够缓慢地增加至解码帧率附近;通过上述反馈调节方法,使得智能交互平板图像帧率的动态变化过程较为平缓,保证了智能交互平板显示的传屏图像的质量和品质,优化了无线传屏的用户体验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目标编码帧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确定目标编码帧率未超出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具体地,若确定出目标编码帧率大于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若确定出目标编码帧率小于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
其中,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代表发送端编码器的编码能力,该方法避免了发送端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过程发生异常,防止传屏图像编码帧数发生丢失,进一步保证了无线传屏过程的正常进行,故障率低,实用性强。
发送端采用调整后的编码帧率向智能交互平板发送传屏图像;保证了无线传屏过程中图像传输的连续性,实现了发送端与智能交互平板之间闭环式的反馈调节机制,优化了无线传屏系统和用户体验度。
应该理解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虽然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无线传屏方法相同的思想,本文还提供无线传屏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无线传屏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1、比对模块402和第一调整模块403,其中: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
比对模块402,用于比对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
第一调整模块403,用于根据比对结果,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若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若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若输入帧率等于解码帧率,不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生成调整指令;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调整指令用于指示发送端调整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根据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若发送端为单一发送端,将目标输入帧率作为单一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若发送端为多个发送端,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与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之和等于目标输入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若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403,具体用于若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二预设值的和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的数值为2,第二预设值的数值为1。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基于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无线传屏方法相同的思想,本文还提供无线传屏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无线传屏装置,包括:接收模块501和第二调整模块502,其中:
接收模块501,用于在无线传屏状态下,接收接收端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根据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生成;
第二调整模块502,用于根据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指令包括上调指令和下调指令;上调指令是当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时生成的;下调指令是当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时生成的;第二调整模块502,具体用于若调整指令为上调指令,则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若调整指令为下调指令,则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指令中携带有目标编码帧率;第二调整模块502,具体用于获取调整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编码帧率;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目标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编码帧率根据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和接收端对应的发送端的数量确定,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整模块502,具体用于确定目标编码帧率未超出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整模块502,具体用于若确定出目标编码帧率大于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若确定出目标编码帧率小于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屏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采用调整后的编码帧率向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关于无线传屏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无线传屏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无线传屏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此外,上述示例的无线传屏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各程序模块的逻辑划分仅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例如出于相应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者软件的实现的便利考虑,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无线传屏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传屏系统,其结构图可如图1及图2所示。该无线传屏系统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发送端用于向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接收端用于获取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比对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根据比对结果生成调整指令,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发送端还用于接收调整指令,根据调整指令调整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该系统通过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设置反馈调节机制,使得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可根据接收端的解码能力实现自适应的变化和调整,进而保证接收端最终呈现出的图像品质较高,减低或避免无线传屏后的图像出现失真或卡顿的情形,满足用户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及图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无线传屏系统的限定,具体的无线传屏系统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该智能交互平板的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智能交互平板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显示屏。其中,该智能交互平板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智能交互平板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智能交互平板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无线传屏数据。该智能交互平板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无线传屏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智能交互平板的限定,具体的智能交互平板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
比对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
根据比对结果,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等于解码帧率,不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比对结果生成调整指令;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调整指令用于指示发送端调整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根据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发送端为单一发送端,将目标输入帧率作为单一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发送端为多个发送端,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与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之和等于目标输入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二预设值的和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的数值为2,第二预设值的数值为1。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无线传屏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无线传屏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无线传屏状态下,接收接收端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根据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生成;
根据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指令包括上调指令和下调指令;上调指令是当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时生成的;下调指令是当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时生成的;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调整指令为上调指令,则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若调整指令为下调指令,则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指令中携带有目标编码帧率;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调整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编码帧率;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目标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编码帧率根据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和接收端对应的发送端的数量确定,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确定目标编码帧率未超出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确定出目标编码帧率大于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若确定出目标编码帧率小于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采用调整后的编码帧率向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
比对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
根据比对结果,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等于解码帧率,不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比对结果生成调整指令;向发送端发送调整指令,调整指令用于指示发送端调整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根据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发送端为单一发送端,将目标输入帧率作为单一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发送端为多个发送端,根据目标输入帧率与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之和等于目标输入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解码帧率与第二预设值的和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的数值为2,第二预设值的数值为1。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无线传屏状态下,接收接收端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根据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生成;
根据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指令包括上调指令和下调指令;上调指令是当输入帧率小于解码帧率时生成的;下调指令是当输入帧率大于解码帧率时生成的;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调整指令为上调指令,则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若调整指令为下调指令,则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指令中携带有目标编码帧率;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调整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编码帧率;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目标编码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编码帧率根据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和接收端对应的发送端的数量确定,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确定目标编码帧率未超出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确定出目标编码帧率大于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若确定出目标编码帧率小于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采用调整后的编码帧率向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文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文中提及的“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无线传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
比对所述输入帧率与所述解码帧率;
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
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向发送端发送所述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用于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大于所述解码帧率,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小于所述输入帧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小于所述解码帧率,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大于所述输入帧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等于所述解码帧率,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等于所述输入帧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
根据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发送端为单一发送端,将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作为所述单一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发送端为多个发送端,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与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确定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所述各个发送端的目标编码帧率之和等于所述目标输入帧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大于所述解码帧率,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所述解码帧率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输入帧率小于所述解码帧率,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为所述解码帧率与第二预设值的和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数值为2,所述第二预设值的数值为1。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所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所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13.一种无线传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无线传屏状态下,接收接收端的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所述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生成;
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令包括上调指令和下调指令;所述上调指令是当所述输入帧率小于所述解码帧率时生成的;所述下调指令是当所述输入帧率大于所述解码帧率时生成的;
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调整指令为上调指令,则上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若所述调整指令为下调指令,则下调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令中携带有目标编码帧率;所述目标编码帧率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和所述接收端对应的发送端的数量确定;
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调整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编码帧率;
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所述目标编码帧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所述目标编码帧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编码帧率未超出所述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出所述目标编码帧率大于所述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将所述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所述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大值;
若确定出所述目标编码帧率小于所述发送端的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将所述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调整为所述编码帧率范围的最小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调整后的编码帧率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帧率为接收端在设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所述解码帧率为接收端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解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所述编码帧率为发送端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编码的传屏图像的帧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时间段的时长为200ms~1s。
21.一种无线传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
接收端获取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比对所述输入帧率与所述解码帧率;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调整指令;
发送端接收所述调整指令,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22.一种无线传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
比对模块,用于比对所述输入帧率与所述解码帧率;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向发送端发送所述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用于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23.一种无线传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无线传屏状态下,接收接收端的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以及发送端的数量生成,所述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与解码帧率的比对结果生成;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端的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24.一种无线传屏系统,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
所述发送端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传屏图像;
所述接收端用于获取传屏图像的输入帧率和解码帧率;比对所述输入帧率与所述解码帧率;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端的目标输入帧率;根据所述目标输入帧率以及所述发送端的数量,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调整指令;
所述发送端还用于接收所述调整指令,根据所述调整指令调整传屏图像的编码帧率。
25.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6.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712716.7A 2019-08-02 2019-08-02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Active CN110519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2716.7A CN110519633B (zh) 2019-08-02 2019-08-02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2716.7A CN110519633B (zh) 2019-08-02 2019-08-02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633A true CN110519633A (zh) 2019-11-29
CN110519633B CN110519633B (zh) 2021-10-15

Family

ID=6862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2716.7A Active CN110519633B (zh) 2019-08-02 2019-08-02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963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7006A (zh) * 2020-04-28 2020-07-14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投屏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432169A (zh) * 2019-12-25 2020-07-1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2584228A (zh) * 2020-11-25 2021-03-30 山东宁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eb的低延迟投屏方法及系统
CN113207016A (zh) * 2021-03-29 2021-08-03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图像帧率控制方法及网络设备、存储介质
WO2022077503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投屏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394332A1 (en) * 2021-06-03 2022-12-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asuring video quality of experience based on decoded frame rat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547A (zh) * 2004-09-09 2005-08-17 上海川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媒体传输系统中的速率控制方法
US20130293668A1 (en) * 2011-01-05 2013-11-07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modifying video encoding
CN105430532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南京创维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自适应调整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6155606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方法及装置
CN109144445A (zh) * 2018-07-24 2019-01-04 深圳市创易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传屏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547A (zh) * 2004-09-09 2005-08-17 上海川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媒体传输系统中的速率控制方法
US20130293668A1 (en) * 2011-01-05 2013-11-07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modifying video encoding
CN106155606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方法及装置
CN105430532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南京创维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自适应调整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9144445A (zh) * 2018-07-24 2019-01-04 深圳市创易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传屏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2169A (zh) * 2019-12-25 2020-07-1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WO2021129830A1 (zh) * 2019-12-25 2021-07-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1417006A (zh) * 2020-04-28 2020-07-14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投屏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077503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投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584228A (zh) * 2020-11-25 2021-03-30 山东宁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eb的低延迟投屏方法及系统
CN113207016A (zh) * 2021-03-29 2021-08-03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图像帧率控制方法及网络设备、存储介质
CN113207016B (zh) * 2021-03-29 2022-05-27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图像帧率控制方法及网络设备、存储介质
US20220394332A1 (en) * 2021-06-03 2022-12-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asuring video quality of experience based on decoded frame rate
US11558668B2 (en) * 2021-06-03 2023-01-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asuring video quality of experience based on decoded frame r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633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9633A (zh)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交互平板
CN106797283A (zh) 传输、获取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21885A (zh) 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084192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storage medium
US9350932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video streams
US1023731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image data thereof
CN106776826A (zh) 一种手表背景图片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221021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인터넷 프로토콜 기반의 네트워크에서 패킷을 처리하는 방법
US2017014268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196805B (zh) 传输重传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8167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EP4310663A1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screen projection display parameters
JP2020511093A (ja) 集約方法、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109413525A (zh) 编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30384A (zh) 视频通话方法、装置以及智能终端、存储介质
CN110546971A (zh)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33917A (zh) 一种视频回传方法及装置
CN107948724A (zh) 视频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10493879A (zh) 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20006855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09963106A (zh) 一种视频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US20150262332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5846863B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操作方法及设备
CN109121186A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7708A (zh) 信号处理方法和用户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