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9351A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9351A
CN110519351A CN201910755983.2A CN201910755983A CN110519351A CN 110519351 A CN110519351 A CN 110519351A CN 201910755983 A CN201910755983 A CN 201910755983A CN 110519351 A CN110519351 A CN 110519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system
access request
proportionality coefficient
access
sp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59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思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59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93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9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G06F9/5088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involving task mig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12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compliance of requirements or conditions with available serv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目标访问请求时,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获取当前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在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前端系统基于发送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主后端系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对访问请求进行处理,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时,将部分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险等行业的管理系统功能越来越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前端系统以及后端系统,管理系统接收到的访问请求通过前端系统转发至后端系统,由于出单线上化越来越多,使得前端系统与后端系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但是,在某一条功能线上的一个后端系统重启,或者,由于前端系统转发至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较多,后端系统无法及时处理所有的访问请求时,对于最新的访问请求,后端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可用,造成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用,甚至导致管理系统无法访问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由于后端系统重启或者访问请求较多而导致管理系统无法访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访问主后端系统的目标访问请求时,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除以访问请求总数量,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与所述主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之和;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之差。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二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三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三比例系数对应第三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四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差。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四比例系数;
在所述第四比例系数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三系数阈值降低所述第四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五比例系数;
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五比例系数对应第五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六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六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五数量之差。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确定所述第一比例系数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值;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大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系统确定所述第一比例系数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计算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对应的不可用次数;
在所述不可用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系统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的步骤包括:
所述前端系统发送所述目标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
若发送目标访问请求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前端系统接收到所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判定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
若发送目标访问请求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前端系统未接收到所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判定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之后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继续执行所述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访问主后端系统的目标访问请求时,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获取模块,用于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除以访问请求总数量,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与所述主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之和;
增大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之差。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处理程序,所述数据处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处理程序,所述数据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在检测到访问主后端系统的目标访问请求时,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接着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而后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然后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最后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能够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时,将部分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避免由于主后端系统重启或者访问请求较多而导致管理系统无法访问,进而确保不会因为主后端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可用导致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用。同时,在主后端系统重启时,由于可通过备用后端系统处理访问请求,使得主后端系统的重启将不再严格受时间限制;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较多而造成主后端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可用时,由于可通过备用后端系统处理访问请求,能够避免主后端系统的负载过大导致的系统崩溃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数据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数据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设备可以是PC,如图1所示,该数据处理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数据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当然,数据处理设备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数据处理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数据处理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数据处理程序。
在图1所示的数据处理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数据处理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1005、处理器1001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05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数据处理程序,其中,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数据处理程序,并执行以下数据处理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中的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110,在检测到访问主后端系统的目标访问请求时,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本实施例中,管理系统包括前端系统、主后端系统以及备用后端系统,前端系统接收各个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访问请求,并将目标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或者备用后端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访问主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时,前端系统确定当前检测到目标访问请求,此时,前端系统判断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具体地,前端系统发送该目标访问请求至主后端系统,一般情况下,主后端系统在接收到该目标访问请求时,反馈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至前端系统,因此,若在发目标访问请求之后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该前端系统仍未接收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前端系统判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前端系统接收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前端系统判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进行合理设置。
步骤S120,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在本实施例中,若前端系统判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前端系统判断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其中,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的判断方式,与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的判断方式类似,即前端系统发送该目标访问请求至备用后端系统,若在该第一预设时长内前端系统接收到响应信息,则前端系统判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
步骤S130,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除以访问请求总数量,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与所述主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之和;
本实施例中,前端系统获取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即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且未处理完成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以及主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即主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且未处理完成的访问请求的数量,并根据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与所述主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计算访问请求总数量;或者,前端系统获取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以及前端系统所转发的访问请求总数量。
而后,将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除以访问请求总数量得到第一比例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比例系数大于零时,前端系统将当前未处理完成的访问请求的访问数量中,第一比例系数*访问数量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并将访问数量*(1-第一比例系数)的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例如,当前未处理完成的访问请求的访问数量为100,前端系统将其中的90条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将其中的10条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则第一比例系数为10%。
步骤S140,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其中,第一预设值以及第一系数阈值均可进行合理设置,且第一预设值与第一系数阈值之和小于或等于100%,第一预设值可设置为95%,第一系数阈值可设置为5%。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比例系数时,前端系统判断第一比例系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若是,则前端系统基于第一预设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该第二比例系数可以为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比例系数之和,以增大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的数量,并降低发送至主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的数量。
例如,第一预设值为95%,第一系数阈值为5%,若该第一比例系数为0,则第二比例系数为5%。
步骤S150,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之差。
具体地,前端系统将所有的访问请求中第二比例系数所对应的数量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将剩余的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即第一数量为访问请求总数量*第二比例系数,第二数量为访问请求总数量*(1-第二比例系数)。
例如,第一比例系数为0时,第二比例系数为5%,前端系统将当前访问请求中5%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并将当前访问请求中95%的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第一比例系数为5%时,第二比例系数为10%,则前端系统将当前访问请求中10%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并将当前访问请求中90%的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前端系统可以根据当前访问请求中各个访问请求的接收时刻对访问请求进行排序,将接收时刻最晚的第二比例系数为5%*总数量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即将最新接收到的一定数量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以避免主后端系统在处理其中的访问请求时,将正在处理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进行处理,提高访问请求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50之后,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在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之后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继续执行所述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后,定时执行上述步骤,无论是否接收到新的访问请求,均能够执行上述步骤,以确保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时,大多数访问请求的顺利执行。
进一步地,又一实施例中,步骤S140之后,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前端系统发送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比例系数增大的预警信息至预设终端。
可以理解的时,通过发送预警信息至预设终端(管理人员的终端),以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主后端系统当前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便于管理人员执行后续的维护操作。
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在检测到访问主后端系统的目标访问请求时,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接着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而后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然后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最后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能够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时,将部分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避免由于主后端系统重启或者访问请求较多而导致管理系统无法访问,进而确保不会因为主后端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可用导致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用。同时,在主后端系统重启时,由于可通过备用后端系统处理访问请求,使得主后端系统的重启将不再严格受时间限制;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较多而造成主后端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可用时,由于可通过备用后端系统处理访问请求,能够避免主后端系统的负载过大导致的系统崩溃现象。
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30之后,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160,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二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三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步骤S170,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三比例系数对应第三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四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时,为便于判断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恢复,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访问请求始终访问主后端系统,因此,合理设置该第二系数阈值,以使第二系数阈值与第一预设值之和小于100%。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当前前端系统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较多,此时,前端系统基于第二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三比例系数,即第三比例系数为第二系数阈值+第一比例系数,由于第二系数阈值与第一预设值之和小于100%,因此,第三比例系数小于100%。
而后,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三比例系数对应第三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四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之差,具体地,前端系统将所有的访问请求中第三比例系数所对应的数量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将剩余的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即第三数量为访问请求总数量*第三比例系数,第四数量为访问请求总数量*(1-第三比例系数),进而能够确保一定数量的访问请求始终访问主后端系统。
例如,第一预设值为95%,第二比例系数为95%,第二系数阈值4%,则第三比例系数为99%,前端系统将当前访问请求中99%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并将当前访问请求中1%的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以保留1%的访问请求始终访问主后端系统,以便于判断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恢复。
可以理解的是,当前访问请求中1%的访问请求都是先调用主后端系统,再调用备用后端系统,保证访问功能始终是成功返回的,即,若第一预设值为95%,第二比例系数为99%,第二系数阈值4%,则第三比例系数仍然为99%,前端系统根据当前访问请求中各个访问请求的接收时刻对访问请求进行排序,将当前访问请求中接收时刻最晚的1%的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并将剩余99%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以将之前发送至主后端系统的1%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进行处理,以保证访问功能始终是成功返回的。
进一步地,又一实施例中,步骤S160之后,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前端系统发送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比例系数增大的预警信息至预设终端。
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二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三比例系数,接着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三比例系数对应第三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四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能够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时,将部分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避免由于主后端系统重启或者访问请求较多而导致管理系统无法访问,进而确保不会因为主后端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可用导致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用。同时,能够确保一定数量的访问请求始终访问主后端系统,以便于判断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恢复。
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10之后,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180,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四比例系数;
步骤S190,在所述第四比例系数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三系数阈值降低所述第四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五比例系数;
步骤S200,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五比例系数对应第五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六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六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五数量之差。
其中,第二预设值以及第三系数阈值可进行合理设置,例如第二预设值可设置为0、5%等,第三系数阈值可设置为5%。
本实施例中,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时,前端系统直接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四比例系数,其中,该第四比例系数的获取方式与第一比例系数的获取方式类似,在此不在赘述。
而后,判断第四比例系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在第四比例系数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前端系统基于第三系数阈值降低所述第四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五比例系数,该第五比例系数为第四比例系数减去第三系数阈值。
最后,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五比例系数对应第五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六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具体地,前端系统将所有的访问请求中第五比例系数所对应的数量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将剩余的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即第五数量为访问请求总数量*第五比例系数,第六数量为访问请求总数量*(1-第五比例系数),进而能够确保一定数量的访问请求始终访问主后端系统。
例如,第二预设值为0%,第三系数阈值为5%,若该第四比例系数为10%,则第五比例系数为5%,则前端系统将当前访问请求中5%(第五比例系数)的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并将当前访问请求中95%(1-第五比例系数)的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若该第四比例系数为5%,则第五比例系数为0%,则前端系统将将当前访问请求中100%(1-第五比例系数0%)的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即将全部的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四比例系数小于第二预设值时,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执行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四比例系数的步骤。以在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时,将访问请求发送至主后端系统,避免由于备用后端系统重启或者访问请求较多而导致管理系统无法访问,进而确保不会因为备用后端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可用导致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用。
进一步地,又一实施例中,步骤S190之后,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前端系统发送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比例系数降低的预警信息至预设终端。
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二比例系数,接着在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三系数阈值降低所述第二比例系数,以获得第四比例系数,而后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五比例系数对应第五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六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进而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恢复之后,增加发送至主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以尽量通过主后端系统处理访问请求。
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40包括:
步骤S141,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确定所述第一比例系数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值;
步骤S142,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大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其中,第三预设值大于0,例如,该第三预设值为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前端系统确定所述第一比例系数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值,并在第一比例系数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在当前存在发送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时,增大发送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的数量。
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确定所述第一比例系数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值;接着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大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以在当前存在发送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时,增大发送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以确保备用后端系统能够处理访问请求。
基于第四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五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41之后,还包括:
步骤S143,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计算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对应的不可用次数;
步骤S144,在所述不可用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其中,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次数均可进行合理设置,例如该预设时间间隔可设置为1分钟、2分钟等,预设次数为3、5、6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比例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前端系统计算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间隔内,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对应的不可用次数,并在不可用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进而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短时间内出现多次不可用时,将部分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
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计算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对应的不可用次数;接着在所述不可用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能够在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短时间内出现多次不可用时,将部分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避免因其他因素导致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暂时不可用时将部分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
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的第六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10包括,
步骤S111,所述前端系统发送所述目标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
步骤S112,若发送目标访问请求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前端系统接收到所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判定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
步骤S113,若发送目标访问请求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前端系统未接收到所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判定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
本实施例中,前端系统发送该目标访问请求至主后端系统,一般情况下,主后端系统在接收到该目标访问请求时,反馈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至前端系统,因此,若在发目标访问请求之后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该前端系统仍未接收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前端系统判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前端系统接收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前端系统判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进行合理设置。
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所述前端系统发送所述目标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接着若发送目标访问请求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前端系统接收到所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判定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否则判定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能够根据是否接收到响应信息准确判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提高了将访问请求发送至备用后端系统的准确性。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数据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第一确定模块10,用于在检测到访问主后端系统的目标访问请求时,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第二确定模块20,用于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获取模块30,用于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除以访问请求总数量,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与所述主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之和;
增大模块40,用于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调节模块50,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之差。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处理装置的各个实施例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处理程序,所述数据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例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访问主后端系统的目标访问请求时,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除以访问请求总数量,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与所述主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之和;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之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二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三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三比例系数对应第三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四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所述前端系统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四比例系数;
在所述第四比例系数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三系数阈值降低所述第四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五比例系数;
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五比例系数对应第五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六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六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五数量之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确定所述第一比例系数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值;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大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系统确定所述第一比例系数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前端系统计算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对应的不可用次数;
在所述不可用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所述前端系统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系统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的步骤包括:
所述前端系统发送所述目标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
若发送目标访问请求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前端系统接收到所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判定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
若发送目标访问请求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前端系统未接收到所述主后端系统反馈的目标访问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则判定所述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系统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之后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继续执行所述前端系统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的步骤。
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访问主后端系统的目标访问请求时,确定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主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不可用,则确定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是否可用;
获取模块,用于若备用后端系统的访问服务功能可用,则获取当前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除以访问请求总数量,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为所述备用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与所述主后端系统所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量之和;
增大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第一系数阈值增大所述第一比例系数,以获得第二比例系数;
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发送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应第一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备用后端系统,并发送第二数量的访问请求至所述主后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访问请求总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之差。
9.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处理程序,所述数据处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处理程序,所述数据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910755983.2A 2019-08-15 2019-08-15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5193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5983.2A CN110519351A (zh) 2019-08-15 2019-08-15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5983.2A CN110519351A (zh) 2019-08-15 2019-08-15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351A true CN110519351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5983.2A Pending CN110519351A (zh) 2019-08-15 2019-08-15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935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892A (zh) * 2012-10-26 2013-01-16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dns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91299A (zh) * 2012-05-08 2013-11-13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和负载均衡系统
CN103731310A (zh) * 2013-12-31 201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682172A (zh) * 2017-07-25 2018-02-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控制中心装置、业务系统处理的方法及介质
CN110083485A (zh) * 2019-03-15 2019-08-02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分流方法、数据服务系统及其前端、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299A (zh) * 2012-05-08 2013-11-13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和负载均衡系统
CN102882892A (zh) * 2012-10-26 2013-01-16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dns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31310A (zh) * 2013-12-31 201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682172A (zh) * 2017-07-25 2018-02-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控制中心装置、业务系统处理的方法及介质
CN110083485A (zh) * 2019-03-15 2019-08-02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分流方法、数据服务系统及其前端、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45025B1 (ko) 메모리 반환 방법 및 장치
CN111373775B (zh) 外围计算设备
CN110147237B (zh) 一种冗余资源去除方法和装置
WO2015090248A1 (zh) 服务器的过载保护方法及装置
US20140082057A1 (en)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system
KR102496060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전송 제어 프로토콜(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제어 방법
CN107040610B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以及服务器
CN107329778B (zh) 系统更新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577879B (zh)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4000632A1 (zh) 一种获取移动终端安全状态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714298B (zh) 验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9588757B2 (en) Data update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data update system
WO2023236972A1 (zh) 一种通信环境安全预警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528335A (zh)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和终端
JP2013065207A (ja) 携帯通信システム、携帯通信端末およびサーバ
CN105227598A (zh) 一种基于云存储的资源分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165194B (zh) 一种数据转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826568B2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reducing data transmission delay
CN111314555B (zh) 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6610372B (zh) 一种中央处理器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051935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3820442B2 (ja) 無線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7122204B (zh) 应用的卸载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131482B (zh) 一种时效确定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7729028A (zh) 基于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启动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