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9335B -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19335B CN110519335B CN201910704649.4A CN201910704649A CN110519335B CN 110519335 B CN110519335 B CN 110519335B CN 201910704649 A CN201910704649 A CN 201910704649A CN 110519335 B CN110519335 B CN 1105193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node
- data sink
- border router
- control ser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包括,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数据源节点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数据链路的拆除,本发明中,自治服务器接收到结束业务指令之后,根据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确定数据链路,并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对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从而在结束相关业务之后,将该业务对应的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使得该数据链路不再占用自治云的资源,从而提高了视联网自治网络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通信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等,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互联网的更高级形态,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目前互联网无法实现的全网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互联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
在视联网的自治网络中,自治云是构成视联网的基本结构单元,每个视联网自治云包括主控服务器、分控服务器、边界路由器和终端等节点。各个业务的数据包在进行传输前,需要通过各个视联网自治云的主控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并根据视联网自治云中的各个节点,配置出一条数据传输链路,各个业务的数据包根据数据传输链路,从数据源节点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数据汇节点。
由于视联网节点设备的数据接口资源是有限的,当视联网自治云中数据源停止发送数据或数据汇停止接收数据时,则该条数据传输链路则会继续占用视联网自治云的资源,从而降低视联网自治网络的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和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结束业务指令,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所述数据源节点经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
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系统,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所述系统包括:
结束业务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结束业务指令,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
数据链路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所述数据源节点经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拆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包括: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根据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数据源节点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数据链路的拆除,本发明中,自治服务器接收到结束业务指令之后,根据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确定数据链路,并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对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从而在结束相关业务之后,将该业务对应的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使得该数据链路不再占用视联网自治云的资源,从而提高了视联网自治网络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视联网的组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节点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接入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1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互联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
视联网采用实时高清视频交换技术,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将所需的服务,如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控分析、应急指挥、数字广播电视、延时电视、网络教学、现场直播、VOD点播、电视邮件、个性录制(PVR)、内网(自办)频道、智能化视频播控、信息发布等数十种视频、语音、图片、文字、通讯、数据等服务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通过电视或电脑实现高清品质视频播放。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对视联网进行介绍:
视联网所应用的部分技术如下所述:
网络技术(Network Technology)
视联网的网络技术创新改良了传统以太网(Ethernet),以面对网络上潜在的巨大视频流量。不同于单纯的网络分组包交换(Packet Switching)或网络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视联网技术采用Packet Switching满足 Streaming需求。视联网技术具备分组交换的灵活、简单和低价,同时具备电路交换的品质和安全保证,实现了全网交换式虚拟电路,以及数据格式的无缝连接。
交换技术(Switching Technology)
视联网采用以太网的异步和包交换两个优点,在全兼容的前提下消除了以太网缺陷,具备全网端到端无缝连接,直通用户终端,直接承载IP数据包。用户数据在全网范围内不需任何格式转换。视联网是以太网的更高级形态,是一个实时交换平台,能够实现目前互联网无法实现的全网大规模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网络视频应用推向高清化、统一化。
服务器技术(Server Technology)
视联网和统一视频平台上的服务器技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器,它的流媒体传输是建立在面向连接的基础上,其数据处理能力与流量、通讯时间无关,单个网络层就能够包含信令及数据传输。对于语音和视频业务来说,视联网和统一视频平台流媒体处理的复杂度比数据处理简单许多,效率比传统服务器大大提高了百倍以上。
储存器技术(Storage Technology)
统一视频平台的超高速储存器技术为了适应超大容量和超大流量的媒体内容而采用了最先进的实时操作系统,将服务器指令中的节目信息映射到具体的硬盘空间,媒体内容不再经过服务器,瞬间直接送达到用户终端,用户等待一般时间小于0.2秒。最优化的扇区分布大大减少了硬盘磁头寻道的机械运动,资源消耗仅占同等级IP互联网的20%,但产生大于传统硬盘阵列3倍的并发流量,综合效率提升10倍以上。
网络安全技术(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视联网的结构性设计通过每次服务单独许可制、设备与用户数据完全隔离等方式从结构上彻底根除了困扰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一般不需要杀毒程序、防火墙,杜绝了黑客与病毒的攻击,为用户提供结构性的无忧安全网络。
服务创新技术(Service Innovation Technology)
统一视频平台将业务与传输融合在一起,不论是单个用户、私网用户还是一个网络的总合,都不过是一次自动连接。用户终端、机顶盒或PC直接连到统一视频平台,获得丰富多彩的各种形态的多媒体视频服务。统一视频平台采用“菜谱式”配表模式来替代传统的复杂应用编程,可以使用非常少的代码即可实现复杂的应用,实现“无限量”的新业务创新。
视联网的组网如下所述:
视联网是一种集中控制的网络结构,该网络可以是树型网、星型网、环状网等等类型,但在此基础上网络中需要有集中控制节点来控制整个网络。
如图1所示,视联网分为接入网和城域网两部分。
接入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节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节点服务器与接入交换机相连,接入交换机可以与多个终端相连,并可以连接以太网。
其中,节点服务器是接入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可控制接入交换机和终端。节点服务器可直接与接入交换机相连,也可以直接与终端相连。
类似的,城域网部分的设备也可以分为3类:城域服务器,节点交换机,节点服务器。城域服务器与节点交换机相连,节点交换机可以与多个节点服务器相连。
其中,节点服务器即为接入网部分的节点服务器,即节点服务器既属于接入网部分,又属于城域网部分。
城域服务器是城域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可控制节点交换机和节点服务器。城域服务器可直接连接节点交换机,也可直接连接节点服务器。
由此可见,整个视联网络是一种分层集中控制的网络结构,而节点服务器和城域服务器下控制的网络可以是树型、星型、环状等各种结构。
形象地称,接入网部分可以组成统一视频平台(虚线圈中部分),多个统一视频平台可以组成视联网;每个统一视频平台可以通过城域以及广域视联网互联互通。
视联网设备分类
1.1本发明实施例的视联网中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服务器,交换机(包括以太网网关),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视联网整体上可以分为城域网(或者国家网、全球网等)和接入网。
1.2其中接入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节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包括以太网网关),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
各接入网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为:
节点服务器:
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201、交换引擎模块202、CPU 模块203、磁盘阵列模块204;
其中,网络接口模块201,CPU模块203、磁盘阵列模块204进来的包均进入交换引擎模块202;交换引擎模块202对进来的包进行查地址表 205的操作,从而获得包的导向信息;并根据包的导向信息把该包存入对应的包缓存器206的队列;如果包缓存器206的队列接近满,则丢弃;交换引擎模202轮询所有包缓存器队列,如果满足以下条件进行转发:1) 该端口发送缓存未满;2)该队列包计数器大于零。磁盘阵列模块204主要实现对硬盘的控制,包括对硬盘的初始化、读写等操作;CPU模块203 主要负责与接入交换机、终端(图中未示出)之间的协议处理,对地址表205(包括下行协议包地址表、上行协议包地址表、数据包地址表)的配置,以及,对磁盘阵列模块204的配置。
接入交换机:
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下行网络接口模块301、上行网络接口模块302)、交换引擎模块303和CPU模块304;
其中,下行网络接口模块301进来的包(上行数据)进入包检测模块305;包检测模块305检测包的目地地址(DA)、源地址(SA)、数据包类型及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 (stream-id),并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否则丢弃;上行网络接口模块 302进来的包(下行数据)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CPU模块204进来的数据包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交换引擎模块303对进来的包进行查地址表306的操作,从而获得包的导向信息;如果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的包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结合流标识符(stream-id)把该包存入对应的包缓存器307的队列;如果该包缓存器307的队列接近满,则丢弃;如果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的包不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根据包的导向信息,把该数据包存入对应的包缓存器 307的队列;如果该包缓存器307的队列接近满,则丢弃。
交换引擎模块303轮询所有包缓存器队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两种情形:
如果该队列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满足以下条件进行转发:1)该端口发送缓存未满;2)该队列包计数器大于零;3)获得码率控制模块产生的令牌;
如果该队列不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满足以下条件进行转发:1)该端口发送缓存未满;2)该队列包计数器大于零。
码率控制模块308是由CPU模块304来配置的,在可编程的间隔内对所有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包缓存器队列产生令牌,用以控制上行转发的码率。
CPU模块304主要负责与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协议处理,对地址表306 的配置,以及,对码率控制模块308的配置。
以太网协转网关:
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下行网络接口模块401、上行网络接口模块402)、交换引擎模块403、CPU模块404、包检测模块405、码率控制模块408、地址表406、包缓存器407和MAC添加模块409、 MAC删除模块410。
其中,下行网络接口模块401进来的数据包进入包检测模块405;包检测模块405检测数据包的以太网MAC DA、以太网MAC SA、以太网 length or frame type、视联网目地地址DA、视联网源地址SA、视联网数据包类型及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 (stream-id);然后,由MAC删除模块410减去MAC DA、MAC SA、length or frametype(2byte),并进入相应的接收缓存,否则丢弃;
下行网络接口模块401检测该端口的发送缓存,如果有包则根据包的视联网目地地址DA获知对应的终端的以太网MAC DA,添加终端的以太网MAC DA、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SA、以太网length or frame type,并发送。
以太网协转网关中其他模块的功能与接入交换机类似。
终端:
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CPU模块;例如,机顶盒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视音频编解码引擎模块、CPU模块;编码板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视音频编码引擎模块、CPU模块;存储器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CPU模块和磁盘阵列模块。
1.3城域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2类:节点服务器,节点交换机,城域服务器。其中,节点交换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和CPU模块;城域服务器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和CPU 模块构成。
2、视联网数据包定义
2.1接入网数据包定义
接入网的数据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目的地址(DA)、源地址(SA)、保留字节、payload(PDU)、CRC。
如下表所示,接入网的数据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DA | SA | Reserved | Payload | CRC |
其中:
目的地址(DA)由8个字节(byte)组成,第一个字节表示数据包的类型(例如各种协议包、组播数据包、单播数据包等),最多有256种可能,第二字节到第六字节为城域网地址,第七、第八字节为接入网地址;
源地址(SA)也是由8个字节(byte)组成,定义与目的地址(DA) 相同;
保留字节由2个字节组成;
payload部分根据不同的数据报的类型有不同的长度,如果是各种协议包的话是64个字节,如果是单组播数据包话是32+1024=1056个字节,当然并不仅仅限于以上2种;
CRC有4个字节组成,其计算方法遵循标准的以太网CRC算法。
2.2城域网数据包定义
城域网的拓扑是图型,两个设备之间可能有2种、甚至2种以上的连接,即节点交换机和节点服务器、节点交换机和节点交换机、节点交换机和节点服务器之间都可能超过2种连接。但是,城域网设备的城域网地址却是唯一的,为了精确描述城域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引入参数:标签,来唯一描述一个城域网设备。
本说明书中标签的定义和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标签的定义类似,假设设备A和设备B之间有两个连接,那么数据包从设备A到设备B就有2个标签,数据包从设备B到设备A 也有2个标签。标签分入标签、出标签,假设数据包进入设备A的标签(入标签)是0x0000,这个数据包离开设备A时的标签(出标签)可能就变成了0x0001。城域网的入网流程是集中控制下的入网过程,也就意味着城域网的地址分配、标签分配都是由城域服务器主导的,节点交换机、节点服务器都是被动的执行而已,这一点与MPLS的标签分配是不同的,MPLS的标签分配是交换机、服务器互相协商的结果。
如下表所示,城域网的数据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DA | SA | Reserved | 标签 | Payload | CRC |
即目的地址(DA)、源地址(SA)、保留字节(Reserved)、标签、payload (PDU)、CRC。其中,标签的格式可以参考如下定义:标签是32bit,其中高16bit保留,只用低16bit,它的位置是在数据包的保留字节和payload 之间。
基于视联网的上述特性,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之一,视联网自治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源节点或数据汇节点发送的结束业务指令后,通过结束业务指令中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所述数据源节点经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进而可以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数据汇节点开始,进行数据链路的拆除,直至完成数据链路的拆除。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
其中,自治服务器是自治云的集中控制节点,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对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设备进行管理、实现视联网自治云内部以及跨视联网自治云之间的业务、视联网自治网络的管理通信以实现更高层的管理。
视联网自治云是构成视联网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使视联网可以正常运行的最小单元,多个按层分布的视联网自治云构成视联网自治网络。
进一步的,根据数据在视联网自治云中的传输路径,可以确定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
其中,数据源节点是视联网自治云中数据的发送设备,数据汇节点是视联网自治云中数据的接收设备,数据转发节点是视联网自治云中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转发设备。
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501,接收结束业务指令,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
在该步骤中,数据源节点或数据汇节点结束相关业务之后,可以向自治服务器发送结束业务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束业务指令可以是数据源节点在需要结束某业务时,向自治服务器发送的结束发送数据的结束业务指令,也可以是数据汇节点在需要结束某业务时,向自治服务器发送的结束接收数据的结束业务指令。
其中,结束业务指令中包括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用于自治服务器根据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在视联网自治网络中定位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所处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数据源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数据汇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
所述全局设备号码是连接到视联网自治网络的设备在设备入网时分配到的一个全网唯一的设备号码,全局设备号码是一个20位的10进制数字,分为4段,每段是一个5位的10进制数字,比如12345-67890-33333-88888。
步骤502,根据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所述数据源节点经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结束业务指令中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在视联网自治网络中定位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所处的位置,并计算出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数据源节点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
具体的,在视联网自治网络中各设备入网后,就可以确定视联网自治网络中包含的设备以及各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进而可以根据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出对应的数据链路。
步骤503,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可以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从数据汇节点开始,进行数据链路的拆除,直至完成数据链路的拆除。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503具体可以包括:
子步骤5031,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链路中的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根据计算得到的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可以确定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的接收设备,即为该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汇节点。
子步骤5032,在所述数据链路中,从所述数据汇节点开始进行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从数据汇节点开始进行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自治服务器接收到的结束业务指令为数据源节点发送的结束发送数据的结束业务指令,则拆除从数据源节点到所有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若自治服务器接收到的结束业务指令为数据汇节点发送的结束接收数据的结束业务指令,则仅拆除从数据源节点到该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且与数据源节点到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不重合的部分数据链路。
例如,所述业务为某公司总部发起的视频会议,各分公司均为视频会议的参会方,则公司总部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为数据源节点,各分公司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为数据汇节点,若视联网自治服务器接收到公司总部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结束会议的指令,则应拆除总部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到各分公司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之间的所有数据链路。若视联网自治服务器接收到某一个分公司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结束会议的指令,则拆除总部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到该分公司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部分数据链路,并且拆除的部分数据链路部分不能影响总部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到其他分公司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避免影响公司总部与其他分公司之间的视频会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包括: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根据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数据源节点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数据链路的拆除,本发明中,自治服务器接收到结束业务指令之后,根据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确定数据链路,并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对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从而在结束相关业务之后,将该业务对应的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使得该数据链路不再占用视联网自治云的资源,从而提高了视联网自治网络的运行效率。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601,接收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
在该步骤中,数据汇节点结束相关业务之后,向自治服务器发送结束接收数据的结束业务指令。
其中,结束业务指令中包括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用于自治服务器根据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在视联网自治网络中定位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所处的位置。
数据源节点是视联网自治云中数据的发送设备,数据汇节点是视联网自治云中数据的接收设备。
具体的,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数据源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数据汇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
所述全局设备号码是连接到自治网络的设备在设备入网时分配到的一个全网唯一的设备号码,全局设备号码是一个20位的10进制数字,分为4 段,每段是一个5位的10进制数字,比如12345-67890-33333-88888。
步骤602,据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所述数据源节点经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
该步骤具体可以参照上述步骤50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03,判断所述数据源节点是否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源节点可以是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或者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参照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的结构示意图,视联网自治云是视联网自治网络中的基本子结构,也是视联网自治网络可以正常运行的结构单位。每个视联网自治云包括自治服务器、分控服务器、上边界路由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和交换网络。
其中,自治服务器是视联网自治云的集中控制节点,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对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设备进行管理、实现视联网自治云内部以及跨视联网自治云之间的业务、视联网自治网络的管理通信以实现更高层的管理。
分控服务器是视联网自治云的数据转发节点,分控服务器还是视联网自治云的辅助控制节点,可以对分控微云中的其他设备进行简单的管理,分担自治服务器的部分功能,具有一个上行接口和一个下行接口。
边界路由器是网络边界的边缘或末点的路由器,提供了对外界网络的基本的安全保护,或者从缺乏网络控制的区域进入到专用网络区域。边界路由器也是视联网自治云的数据转发节点,可以同时连接到两层视联网自治云中,能够实现跨视联网自治云的数据转发,边界路由器有一个上行接口和一个下行接口。包括上边界路由器和下边界路由器,与上层视联网自治云连接的为上边界路由器,与下层视联网自治云连接的为下边界路由器。
终端是向视联网自治网络中的用户提供服务的设备,例如,机顶盒、流媒体网关、编码板、存储器、媒体合成器等。
交换网络用于向视联网自治网络提供底层的网络通信能力,使得连接到同一个交换网络中的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
在每个视联网自治云中,自治服务器与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接入交换网络,这个交换网络以及和它连接的设备共同组成了视联网自治云的主控微云,视联网自治云中的主控微云的数量为一个,主控微云中的设备可以以星型、全交换等各种拓扑类型进行连接。分控服务器的下行接口与终端、下边界路由器通过一个交换网络进行连接,这个交换网络以及和它连接的设备共同组成了视联网自治云的一个分控微云。
当数据源节点是终端时,称其为物理数据源;当数据源节点是分控服务器时,称其为虚拟数据源;当数据源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或下边界路由器时,称其为中继数据源。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结束业务指令中的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确定数据源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还是终端。
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源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则执行步骤604;
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源节点是分控服务器,则执行步骤608;
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源节点是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则执行步骤 612。
步骤604,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在数据源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自治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结束业务指令中的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确定数据汇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还是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汇节点可以是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或者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当数据汇节点是终端时,称其为物理数据汇;当数据汇节点是分控服务器时,称其为虚拟数据汇;当数据汇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或下边界路由器时,称其为中继数据汇。
进一步的,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则执行步骤605;
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分控服务器,则执行步骤606;
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源节点是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则执行步骤 607。
步骤605,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确定了数据源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数据汇节点也为上边界路由器。具体参见图8,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在视联网自治云中,主控微云只能和一个上层视联网自治云连接,因此,在一个视联网自治云中,只有一个上边界路由器。
具体的,若判断出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均为上边界路由器,则可以确定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为同一个设备,因此不需要进行数据链路拆除,完成所述数据链路拆除。
步骤606,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确定了数据源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数据汇节点为分控服务器。具体参见图9,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数据汇节点(分控服务器)和数据源节点(上边界路由器)通过同一个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可以直接拆除分控服务器与上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拆除。
步骤607,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确定了数据源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数据汇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具体参见图10,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607具体可以包括:
子步骤6071,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
所述数据汇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与分控服务器通过同一个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可以直接拆除下边界路由器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
子步骤6072,确认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视联网自治云中,分控服务器,具有一个上行接口和一个下行接口,上行接口用于连接到视联网自治云的主控微云,下行接口可以与终端或者下边界路由器通过同一个交换网络进行连接。
在该步骤中,判断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073;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074。
子步骤6073,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数据汇节点(下边界路由器),因此,可以拆除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子步骤6074,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所述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参见图10,在分控服务器的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终端),具体的,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终端),则说明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终端) 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上边界路由器)与其他数据汇节点(终端)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上边界路由器)与其他数据汇节点(终端)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步骤608,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分控服务器,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上边界路由器、所述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在数据源节点为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自治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结束业务指令中的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确定数据汇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还是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汇节点可以是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或者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当数据汇节点是终端时,称其为物理数据汇;当数据汇节点是分控服务器时,称其为虚拟数据汇;当数据汇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或下边界路由器时,称其为中继数据汇。
进一步的,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则执行步骤609;
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分控服务器,则执行步骤610;
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源节点是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则执行步骤 611。
步骤609,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确定了数据源节点为分控服务器,数据汇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具体参见图11,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数据汇节点(上边界路由器)与数据源节点(分控服务器)通过同一个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可以直接拆除上边界路由器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拆除。
步骤610,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确定了数据源节点为分控服务器,数据汇节点为分控服务器。具体参见图12,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若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为同一个设备(分控服务器),则不需要进行数据链路拆除,完成所述数据链路拆除。
若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为不同的分控服务器,则数据源为虚拟数据源,数据汇为虚拟数据汇,数据源和数据汇不能同时为虚拟数据,因此自治服务器报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拆除。
步骤611,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确定了数据源节点为分控服务器,数据汇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
具体的,首先判断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是否与所述分控服务器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
若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与所述分控服务器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则拆除所述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与所述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拆除。参见图13,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数据汇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与数据源节点(分控服务器)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可以直接拆除下边界路由器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拆除。
若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与所述分控服务器没有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具体参见图1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数据源节点(分控服务器)没有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而是与汇分控服务器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源节点连接的分控服务器为源分控服务器,数据汇节点连接的分控服务器为汇分控服务器。
进一步的,拆除数据源节点与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子步骤6111,拆除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汇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
在该步骤中,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汇分控服务器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可以直接拆除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汇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
子步骤6112,判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
微云的拓扑结构用于表示同一个微云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微云的拓扑结构和设备在交换网络中实际的连接方式无关,是一种逻辑上的拓扑关系,会影响数据在微云中的传输路径。
具体的,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可以为星型拓扑和全交换拓扑。
星型拓扑微云中包含一个中心设备,其它设备之间的数据都需要通过此中心设备进行转发。
全交换拓扑微云中,设备之间的数据可以点对点直接发送。
由于终端不具备数据转发功能,所以终端分控微云的拓扑结构是星型拓扑,且中心设备是对应的分控服务器。
在该步骤中,若判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则执行子步骤 6113,若判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则执行子步骤6119。
子步骤6113,若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则确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说明汇分控服务器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需要通过中心设备进行转发。
进一步的,需要确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14;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15。
子步骤6114,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汇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15,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汇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数据汇节点 (终端),因此,可以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子步骤6116,确认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17;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18。
子步骤6117,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中心设备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中心设备与数据源节点(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18,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中心设备与数据源节点(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中心设备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汇分控服务器,因此,可以拆除所述中心设备与数据源节点(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子步骤6119,若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确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说明汇分控服务器与分控服务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发送。
进一步的,需要确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子步骤61110,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汇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111,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汇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数据汇节点 (终端),因此,可以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分控服务器) 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步骤612,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所述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在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情况下,自治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结束业务指令中的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确定数据汇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还是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汇节点可以是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或者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当数据汇节点是终端时,称其为物理数据汇;当数据汇节点是分控服务器时,称其为虚拟数据汇;当数据汇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或下边界路由器时,称其为中继数据汇。
进一步的,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上边界路由器,则执行步骤613;
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分控服务器,则执行步骤614;
若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源节点是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则执行步骤 615。
步骤613,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确定了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数据汇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具体参见图15,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拆除数据源节点与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子步骤6131,拆除数据汇节点(上边界路由器)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数据汇节点(上边界路由器)与源分控服务器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可以直接拆除上边界路由器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源节点连接的分控服务器为源分控服务器,数据汇节点连接的分控服务器为汇分控服务器。
子步骤6132,确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33;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34。
子步骤6133,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34,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数据汇节点 (上边界路由器),因此,可以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步骤614,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确定了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数据汇节点为分控服务器。拆除数据源节点与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子步骤6141,判断所述分控服务器是否为源分控服务器。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分控服务器)是否为源分控服务器,若所述数据汇节点(分控服务器)是源分控服务器,则执行子步骤6142,若所述数据汇节点(分控服务器)不是源分控服务器,则执行子步骤6143。
子步骤6142,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为源分控服务器,则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与数据源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参见图16,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数据汇节点为源分控服务器。直接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源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子步骤6143,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不是源分控服务器,则判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
具体参见图17,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数据汇节点为分控服务器。
拆除数据源节点与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首先,判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若所述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则执行子步骤6144,若所述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则执行子步骤6149。
子步骤6144,若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则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分控服务器)与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再确认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说明源分控服务器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需要通过中心设备进行转发。
因此,先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分控服务器)与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
进一步的,需要确认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45;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46。
子步骤6145,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中心设备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中心设备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46,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中心设备与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判断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中心设备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分控服务器,因此,可以拆除所述中心设备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判断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47;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48。
子步骤6147,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48,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中心设备,因此,可以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子步骤6149,若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则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判断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说明分控服务器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发送。
因此,首先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410;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411。
子步骤61410,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411,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其他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分控服务器,因此,可以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 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步骤615,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确定了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数据汇节点也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拆除数据源节点与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子步骤6151,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与所述数据源节点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
在该步骤中,自治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与所述数据源节点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
具体的,若所述数据汇节点与所述数据源节点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则执行子步骤6152,若所述数据汇节点与所述数据源节点没有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则执行子步骤6157。
子步骤6152,若所述数据汇节点与所述数据源节点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与所述数据源节点所在的分控微云的拓扑结构。
具体参见图18,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所在的分控微云的拓扑结构。
具体的,若所述分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则执行子步骤6153,若所述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则执行子步骤6156。
子步骤6153,若所述分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则拆除数据汇节点(终端)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确认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分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由于终端设备不具备数据转发功能,所以终端所在的分控微云的拓扑类型为星型拓扑时,中心设备为对应的分控服务器。即说明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需要通过分控服务器进行转发。
因此,先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终端)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
进一步的,需要确认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4;若所述其他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5。
子步骤6154,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 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55,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数据汇节点(终端),因此,可以拆除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 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子步骤6156,若所述分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型拓扑,则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分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说明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发送。
因此,可直接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子步骤6157,若所述数据汇节点与所述数据源节点没有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则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与汇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判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
具体参见图19,本发明的另一种视联网自治云结构示意图,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没有通过同一交换网络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可以直接拆除所述数据汇节点(终端)与汇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判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
具体的,若所述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则执行子步骤6158,若所述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则执行子步骤61515。
子步骤6158,若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则确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拓扑,说明汇分控服务器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需要通过中心设备进行转发。
进一步的,确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9;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10。
子步骤6159,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汇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510,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再确认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汇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数据汇节点 (终端),因此,可以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再判断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11;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12。
子步骤61511,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中心设备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中心设备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512,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中心设备与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确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中心设备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中心设备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汇分控服务器,因此,可以拆除所述中心设备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判断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13;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14。
子步骤61513,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514,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 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中心设备,因此,可以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子步骤61515,若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型拓扑,则确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主控微云的拓扑结构为全交换拓扑,说明汇分控服务器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发送。
进一步的,确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16;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17。
子步骤61516,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汇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517,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确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汇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汇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数据汇节点 (终端),因此,可以拆除所述汇分控服务器与源分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再判断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是否还有其他数据汇节点。
具体的,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18;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执行子步骤61519。
子步骤61518,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具体的,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还起到将业务数据转发给其他数据汇节点的作用,而自治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拆除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因此,不能再继续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否则将会影响数据源节点与其他数据汇节点之间的数业务数据的传输。
子步骤61519,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 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该步骤中,若所述源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没有其他数据汇节点,则说明该源分控服务器的作用只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汇分控服务器,因此,可以拆除所述源分控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源节点(下边界路由器) 之间的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包括: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根据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数据源节点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数据链路的拆除,本发明中,自治服务器接收到结束业务指令之后,根据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确定数据链路,并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对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从而在结束相关业务之后,将该业务对应的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使得该数据链路不再占用视联网自治云的资源,从而提高了视联网自治网络的运行效率。
参照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方法包括:
步骤701,接收所述数据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
在该步骤中,数据源节点结束相关业务之后,向自治服务器发送的结束发送数据的结束业务指令。
其中,结束业务指令中包括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用于自治服务器根据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在视联网自治网络中定位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所处的位置。
数据源节点是视联网自治云中数据的发送设备,数据汇节点是视联网自治云中数据的接收设备。
具体的,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数据源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数据汇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
所述全局设备号码是连接到视联网自治网络的设备在设备入网时分配到的一个全网唯一的设备号码,全局设备号码是一个20位的10进制数字,分为4段,每段是一个5位的10进制数字,比如12345-67890-33333-88888。
步骤702,根据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所述数据源节点经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
该步骤具体可以参照上述步骤50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03,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拆除所述数据源节点与所述数据汇节点之间的全部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结束业务指令是数据源节点在需要结束某业务时,向自治服务器发送的结束发送数据的结束业务指令,因此,需要拆除数据源节点与所有数据汇节点之间的全部数据链路,以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包括: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根据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数据源节点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数据链路的拆除,本发明中,自治服务器接收到结束业务指令之后,根据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确定数据链路,并根据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对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从而在结束相关业务之后,将该业务对应的数据链路进行拆除,使得该数据链路不再占用视联网自治云的资源,从而提高了视联网自治网络的运行效率。
参照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
结束业务指令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结束业务指令,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
数据链路计算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所述数据源节点经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拆除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可选的,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接收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803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二拆除子模块,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三拆除子模块,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可选的,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803还包括: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分控服务器,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所述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第四拆除子模块,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五拆除子模块,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六拆除子模块,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可选的,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803还包括:
第三判断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所述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第七拆除子模块,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八拆除子模块,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九拆除子模块,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可选的,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接收所述数据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803包括:
第十拆除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拆除所述数据源节点与所述数据汇节点之间的全部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可选的,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803还包括:
数据汇节点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链路中的数据汇节点;
第十一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链路中,从所述数据汇节点开始进行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结束业务指令,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结束业务指令和所述数据源节点发送的结束业务指令;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包括数据源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包括数据汇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
根据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所述数据源节点经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
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均为上边界路由器,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
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
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分控服务器,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上边界路由器、所述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
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均为分控服务器,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
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所述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
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
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均为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拆除所述数据源节点与所述数据汇节点之间的全部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链路中的数据汇节点;
在所述数据链路中,从所述数据汇节点开始进行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7.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系统,应用于视联网自治云中的自治服务器,所述视联网自治云还包括数据源节点、数据转发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结束业务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结束业务指令,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包括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结束业务指令和所述数据源节点发送的结束业务指令;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包括数据源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包括数据汇节点的全局设备号码;
数据链路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源节点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标识信息,计算所述结束业务指令对应的数据从所述数据源节点经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数据汇节点的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拆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上边界路由器,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均为上边界路由器,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第二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三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分控服务器,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上边界路由器、所述分控服务器、下边界路由器、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第四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五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均为分控服务器,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第六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汇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包括:
第三判断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源节点为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则判断所述数据汇节点是否为上边界路由器、分控服务器、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所述终端中的任意一种;
第七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上边界路由器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若所述上边界路由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八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分控服务器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是否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若所述分控服务器与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终端的接口间不存在其他数据汇节点,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第九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汇节点为所述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汇节点均为下边界路由器或所述终端,不进行数据链路拆除。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束业务指令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结束业务指令;
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包括:
第十拆除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拆除所述数据源节点与所述数据汇节点之间的全部数据链路,完成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链路拆除模块包括:
数据汇节点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链路的结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链路中的数据汇节点;
第十一拆除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链路中,从所述数据汇节点开始进行所述数据链路的拆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4649.4A CN110519335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4649.4A CN110519335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9335A CN110519335A (zh) | 2019-11-29 |
CN110519335B true CN110519335B (zh) | 2022-05-13 |
Family
ID=68624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04649.4A Active CN110519335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1933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83113A (zh) * | 2020-04-21 | 2020-09-18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清除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98566A2 (en) * | 2009-11-04 | 2012-09-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
CN102724114A (zh) * | 2012-06-01 | 2012-10-10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一种基于协同代理的跨域QoS信令控制方法 |
CN108809679A (zh) * | 2017-05-03 | 2018-11-1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对网络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监控设备 |
CN109428768A (zh) * | 2017-10-27 | 2019-03-05 | 上海乾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治网络的业务方法和自治网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71311B2 (en) * | 2010-09-23 | 2015-03-03 | Genband Us Llc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multiplexing enablement methods in a media gateway |
-
2019
- 2019-07-31 CN CN201910704649.4A patent/CN1105193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98566A2 (en) * | 2009-11-04 | 2012-09-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
CN102724114A (zh) * | 2012-06-01 | 2012-10-10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一种基于协同代理的跨域QoS信令控制方法 |
CN108809679A (zh) * | 2017-05-03 | 2018-11-1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对网络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监控设备 |
CN109428768A (zh) * | 2017-10-27 | 2019-03-05 | 上海乾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治网络的业务方法和自治网络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数据通信原理及网络协议;任保伟;《信息科学》;20080423;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9335A (zh) | 2019-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09806B (zh) | 一种视频会议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9120879B (zh) | 一种视频会议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9561072B (zh) | 一种链路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9040656B (zh) | 一种视频会议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10557319B (zh) |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9803178B (zh) | 一种终端升级方法和装置 | |
CN111669337A (zh) | 一种流量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005378B (zh) | 一种视频会议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9347930B (zh) |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1211982B (zh) | 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0493149B (zh) |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166363B (zh) | 一种组播链路监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9889516B (zh) | 一种会话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 |
CN109862439B (zh) |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0519335B (zh) |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链路拆除方法及系统 | |
CN110830817A (zh) | 视频转码容量调节方法及视频转码服务器 | |
CN110445701B (zh) | 一种业务对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0784683B (zh) | 一种监控资源的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0808896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099307B (zh) | 一种节点连接方法、视联网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636110B (zh) | 一种监控数据调流方法和装置 | |
CN110177244B (zh) | 一种轮询会议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0113553B (zh) | 一种可视电话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0324286B (zh) | 一种会议控制系统和方法 | |
CN111614921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