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7473A - 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7473A
CN110517473A CN201910684673.6A CN201910684673A CN110517473A CN 110517473 A CN110517473 A CN 110517473A CN 201910684673 A CN201910684673 A CN 201910684673A CN 110517473 A CN110517473 A CN 110517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dule
input terminal
conducting wi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46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晓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a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a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a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46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74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7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7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9/00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中央处理器、信息接收模块和信息传输模块,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信息接收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发明涉及智能通讯技术领域。该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若在两台设备传输信息的过程中网络中断,则发送设备会自动打开蓝牙,接收设备判断接受信息种类后,自动打开蓝牙接受信息,能够有效防止网络中断导致的信息传送中断,节省时间,提高了信息传送效率,每台设备通过原始信息录入模块使设备具有专属性,不同身份的人无法对信息进行访问及传输,防止暴露个人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智能通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通讯方面的应用,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利用电讯设备传送消息或音讯,有时指来回地传送,便携式通讯设备包括手机、智能手表等。
不同的通讯设备间在信息共享时,若在信息传送过程中网络中断,则会导致全部信息传送中断,再次连接传输时,所有信息需要重新传送,浪费大量的时间,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且对于设备内存储的信息未进行加密访问,所有使用者均能够将信息发送到另一个设备并备份,很容易暴露个人隐私,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解决了若网络中断,所有信息需要重新传输,降低信息传输效率,及所有设备持有者均能进行信息的访问及传输,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信息接收模块和信息传输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信息接收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传输模块包括无线局域网信息传送模块和蓝牙信息传送模块,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包括信号判断模块,并且信号判断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号对接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收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中央处理器通过导线与信息加密模块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对接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信息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发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对接模块包括无线局域网对接模块和蓝牙对接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网络连接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分类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信息分类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存储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息加密模块包括原始信息录入模块和后续访问模块,所述后续访问模块包括输入模块。
优选的,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对比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网络连接模块将便携通讯设备接入网络,然后通过原始信息录入模块录入个人身份信息,当需要将A设备中的信息传输到B设备中时,需要通过A设备中的输入模块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对比模块将输入的信息与原始信息进行对比,然后通过反馈模块将信息传递到中央处理器,当信息符合时,即可进行信息传输;
S2、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使用者调取A设备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到B设备的信息接收模块,信号判断模块对传输信息进行判断,若传输过来的为无线局域网信息,则将B设备的无线局域网对接模块与A设备的无线局域网信息传送模块连接,B设备中的信息转换模块将信息转换成可以存储的格式,并通过信息发送模块发送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控制信息收集模块收集信息,并通过信息分类模块对信息进行分类,最后存储到B设备中的信息存储模块中,完成信息的传输;
S3、当信息传输过程中发生网络中断时,A设备中的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会将信号传递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会控制蓝牙信息传送模块打开,B设备中的信号判断模块判断出传输的信息为蓝牙信息,则将蓝牙对接模块与A设备的蓝牙信息传送模块连接,进行信息的传输。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通过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传输模块包括无线局域网信息传送模块和蓝牙信息传送模块,信息接收模块包括信号判断模块,并且信号判断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号对接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号对接模块包括无线局域网对接模块和蓝牙对接模块,若在两台设备传输信息的过程中网络中断,则发送设备会自动打开蓝牙,接收设备判断接受信息种类后,自动打开蓝牙接受信息,能够有效防止网络中断导致的信息传送中断,节省时间,提高了信息传送效率。
(2)、该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通过中央处理器通过导线与信息加密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信息加密模块包括原始信息录入模块和后续访问模块,后续访问模块包括输入模块,输入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对比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每台设备通过原始信息录入模块使设备具有专属性,不同身份的人无法对信息进行访问及传输,防止暴露个人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
(3)、该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通过信息收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分类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分类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存储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接收设备会将接收的信息进行收集分类,边传输边储存,即使两台设备之间无法继续进行信息传输,那么之前传输成功的信息依然会储存到接收设备中,再次传输时不必重新发送,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信息传输模块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信息接收模块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信息加密模块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中央处理器、2信息接收模块、21信号判断模块、22信号对接模块、221无线局域网对接模块、222蓝牙对接模块、23信息转换模块、24信息发送模块、3信息传输模块、31无线局域网信息传送模块、32蓝牙信息传送模块、4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5信息收集模块、6信息加密模块、61原始信息录入模块、62后续访问模块、621输入模块、622对比模块、623反馈模块、7网络连接模块、8信息分类模块、9信息存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1、信息接收模块2和信息传输模块3,中央处理器1的型号为ARM9,信息接收模块2用来接收信息,信息传输模块3用来发送信息,中央处理器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传输模块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信息接收模块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传输模块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4将网络中断的信息发送到中央处理器1,以便中央处理器1及时开启蓝牙传输,并且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传输模块3包括无线局域网信息传送模块31和蓝牙信息传送模块32,信息发送设备的无线局域网信息传送模块31通过与接收设备的无线局域网对接模块221连接,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传输,信息发送设备的蓝牙信息传送模块32通过与接受设备的蓝牙对接模块222连接,实现信息的传输,信息接收模块2包括信号判断模块21,并且信号判断模块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号对接模块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收集模块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中央处理器1通过导线与信息加密模块6实现双向连接。
本发明中,信号对接模块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转换模块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信息转换模块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发送模块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信号对接模块22包括无线局域网对接模块221和蓝牙对接模块222,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网络连接模块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网络连接模块7使设备连接外部局域网。
本发明中,信息收集模块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分类模块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分类模块8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如图片信息、语音信息、视频信息等,并且信息分类模块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存储模块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存储模块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信息加密模块6包括原始信息录入模块61和后续访问模块62,通过原始信息录入模块61能够录入使用者身份信息,使设备具有专属性,后续访问模块62包括输入模块621。
本发明中,输入模块6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对比模块6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对比模块6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反馈模块6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网络连接模块7将便携通讯设备接入网络,然后通过原始信息录入模块61录入个人身份信息,当需要将A设备中的信息传输到B设备中时,需要通过A设备中的输入模块621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对比模块622将输入的信息与原始信息进行对比,然后通过反馈模块623将信息传递到中央处理器1,当信息符合时,即可进行信息传输;
S2、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使用者调取A设备信息存储模块9中的信息,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到B设备的信息接收模块2,信号判断模块21对传输信息进行判断,若传输过来的为无线局域网信息,则将B设备的无线局域网对接模块221与A设备的无线局域网信息传送模块31连接,B设备中的信息转换模块23将信息转换成可以存储的格式,并通过信息发送模块24发送到中央处理器1,中央处理器1控制信息收集模块5收集信息,并通过信息分类模块8对信息进行分类,最后存储到B设备中的信息存储模块9中,完成信息的传输;
S3、当信息传输过程中发生网络中断时,A设备中的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4会将信号传递到中央处理器1,中央处理器1会控制蓝牙信息传送模块32打开,B设备中的信号判断模块21判断出传输的信息为蓝牙信息,则将蓝牙对接模块222与A设备的蓝牙信息传送模块32连接,进行信息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1)、信息接收模块(2)和信息传输模块(3),所述中央处理器(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传输模块(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信息接收模块(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输模块(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传输模块(3)包括无线局域网信息传送模块(31)和蓝牙信息传送模块(32),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包括信号判断模块(21),并且信号判断模块(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号对接模块(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收集模块(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中央处理器(1)通过导线与信息加密模块(6)实现双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对接模块(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转换模块(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信息转换模块(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发送模块(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对接模块(22)包括无线局域网对接模块(221)和蓝牙对接模块(222),所述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网络连接模块(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收集模块(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分类模块(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信息分类模块(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存储模块(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存储模块(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加密模块(6)包括原始信息录入模块(61)和后续访问模块(62),所述后续访问模块(62)包括输入模块(6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6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对比模块(6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对比模块(6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反馈模块(6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7.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网络连接模块(7)将便携通讯设备接入网络,然后通过原始信息录入模块(61)录入个人身份信息,当需要将A设备中的信息传输到B设备中时,需要通过A设备中的输入模块(621)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对比模块(622)将输入的信息与原始信息进行对比,然后通过反馈模块(623)将信息传递到中央处理器(1),当信息符合时,即可进行信息传输;
S2、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使用者调取A设备信息存储模块(9)中的信息,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到B设备的信息接收模块(2),信号判断模块(21)对传输信息进行判断,若传输过来的为无线局域网信息,则将B设备的无线局域网对接模块(221)与A设备的无线局域网信息传送模块(31)连接,B设备中的信息转换模块(23)将信息转换成可以存储的格式,并通过信息发送模块(24)发送到中央处理器(1),中央处理器(1)控制信息收集模块(5)收集信息,并通过信息分类模块(8)对信息进行分类,最后存储到B设备中的信息存储模块(9)中,完成信息的传输;
S3、当信息传输过程中发生网络中断时,A设备中的网络故障信息推送模块(4)会将信号传递到中央处理器(1),中央处理器(1)会控制蓝牙信息传送模块(32)打开,B设备中的信号判断模块(21)判断出传输的信息为蓝牙信息,则将蓝牙对接模块(222)与A设备的蓝牙信息传送模块(32)连接,进行信息的传输。
CN201910684673.6A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ending CN1105174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673.6A CN110517473A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673.6A CN110517473A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7473A true CN110517473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3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4673.6A Pending CN110517473A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74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2184A (zh) * 2022-06-02 2022-09-13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与程序产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32863A1 (en) * 2012-08-16 2017-05-11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Electronic lock system
CN107801222A (zh) * 2016-09-06 2018-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和WiFi切换的方法和系统及客户端和无线接入点设备
CN107969011A (zh) * 2017-11-27 2018-04-2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与WiFi协同实现语音数据无线传输的方法
CN109064267A (zh) * 2018-07-16 2018-12-21 武汉小安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单车的订单处理方法、系统、共享单车及存储介质
CN109257729A (zh) * 2018-09-19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32863A1 (en) * 2012-08-16 2017-05-11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Electronic lock system
CN107801222A (zh) * 2016-09-06 2018-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和WiFi切换的方法和系统及客户端和无线接入点设备
CN107969011A (zh) * 2017-11-27 2018-04-2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与WiFi协同实现语音数据无线传输的方法
CN109064267A (zh) * 2018-07-16 2018-12-21 武汉小安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单车的订单处理方法、系统、共享单车及存储介质
CN109257729A (zh) * 2018-09-19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2184A (zh) * 2022-06-02 2022-09-13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与程序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387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nb-iot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04317255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02143458A (zh) 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中gsm短消息传输的多协议转换器
CN205901798U (zh) 甚高频vhf电台工作站
CN201203797Y (zh) 水处理设备的gsm平台远程监控装置
CN108734421A (zh) 一种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
CN107249027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设备管理系统
CN110517473A (zh) 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4851188B (zh) 一种实时在线自助充值的智能卡充值系统及充值方法
CN203338436U (zh) 一种基于wifi的智能门禁系统
CN206075351U (zh) 一种实时学生管理系统
CN107929973A (zh) 一种架空线路高空作业防坠落智能报警系统
CN109686044A (zh) 一种通讯设备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CN201479374U (zh) 基于短信与gprs/cdma的基站动力与环境监控装置
CN106657023A (zh) 一种基于云主机的信息通信装置
CN106961582A (zh) 基于ZigBee的无线连续图像传输系统
CN206541385U (zh) 智慧校园储物柜控制系统
CN105376790B (zh) 户外通信设施维护数据采集协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503533U (zh) 基于wlan网络技术的网络监控装置
CN205619971U (zh) 基于分布式结构的双冗余主机烤房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
CN101232411A (zh) 一种应用于集群系统中故障报警短信管理的方法
CN20913293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燃气监控系统
CN208766733U (zh) 一种基于LoRa芯片的门禁控制系统
CN209731230U (zh) 一种声音加密无线传输设备
CN207096772U (zh) 自动化设备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