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5544B - 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5544B
CN110515544B CN201910721091.0A CN201910721091A CN110515544B CN 110515544 B CN110515544 B CN 110515544B CN 201910721091 A CN201910721091 A CN 201910721091A CN 110515544 B CN110515544 B CN 110515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orage device
sector
area
y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10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5544A (zh
Inventor
徐晓翔
洪金追
张远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10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5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5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5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5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5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2Erasing, e.g. deleting, data cleaning, moving of data to a wastebask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06F3/0665Virtualisation aspects at area level, e.g. provisioning of virtual or logical volum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将实时数据以覆盖在前数据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一区域;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获取所述待转入扇区中原始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待写入数据以及第一校验码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的第二区域;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且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第一存储设备存储数据成本高,采用第二存储设备存储实时统计的数据擦写次数有限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数据存储通常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FLASH、FRAM。FLASH按数据接口形式可分并行口FLASH与串行口FLASH,两者区别在于数据接口数及读写速度,另外串行口FLASH成本低于并行口FLASH。SPI FLASH属串行口FLASH,它的字节读速度在3us左右,字节写速度在30us左右,可重复擦写10万次,并且成本低。FRAM为铁电存储器,其使用铁电晶体薄膜技术,故在读写速度及擦写次数上有绝对优势,单字节读写速度均为100ns左右,可重复擦写100亿次,并且当超过擦写次数后仅失去掉电存储功能而仍可作为RAM使用。但FRAM成本较高,2K大小的FRAM与8M的SPI FLASH售价相当。
由于光伏并网逆变器要求可对发电量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并进行掉电存储,且保证至少20年的数据存储量。为实现数据的实时存储,一般采用写入速度快、擦写次数不受限制的FRAM进行数据存储。但FRAM成本高,当需要存储的数据量较大时,将大大抬高系统成本。若采用SPI FLASH进行数据存储,虽然其成本低,但其擦写次数有限,在每次写入数据之前必须擦除扇区,当数据需要实时存储、频繁擦写时将受到使用寿命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FRAM存储发电量数据成本高,采用SPI FLASH存储实时统计的发电量数据擦写次数有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的方法,包括:
将实时数据以覆盖在前数据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一区域;
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
获取所述待转入扇区中原始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待写入数据以及第一校验码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的第二区域,所述待写入数据为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实时数据,所述第一校验码用于校验所述待写入数据成功存储到所述第二区域中;
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且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擦写次数高于第二存储设备,且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低于第二存储设备,所述第一区域的存储空间低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存储空间不低于待转入扇区,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包括N个存储空间相同的扇区,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储数据更新日期和所述实时数据;
所述第二区域中存储所述待转入扇区的首地址、所述原始数据、所述待写入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校验码;
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任一扇区均存储年份和该年份的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包括:
分别获取RTC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区域的数据更新日期;
检测所述RTC时间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
当所述RTC时间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擦除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RTC时间至所述数据更新日期的时间段内存储的数据;
检测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否为新年份;
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不是新年份时,将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对应的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
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新年份时,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并将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写入该扇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RTC时间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RTC时间等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检测预设时间是否到达;
当所述预设时间到达时,将实时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RTC时间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RTC时间大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检测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否为新年份;
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新年份时,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并将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写入该扇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是否全部存满;
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未全部存满时,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未存储的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或者,
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全部存满时,确定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年份中最早的扇区,擦除该扇区并将该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之后,还包括:
a.读取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储的所述实时数据;
b.对所述实时数据进行校验;
c.当校验成功时,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
d.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
e.检测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当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擦除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对应的扇区中存储的数据,执行i=i+1操作;或当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执行i=i+1操作,之后执行步骤f;
f.检测更新后的i是否大于N;当更新后的i大于N时,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并执行后续操作;
g.当更新后的i小于或等于N时,继续执行步骤d。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所述实时数据进行校验之后,还包括:
当校验失败时,擦除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有扇区中存储的数据;
将当前年份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任一扇区的首地址存储空间中;
将当前日期信息写入所述第一区域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的装置,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将实时数据以覆盖在前数据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一区域;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待转入扇区中原始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待写入数据以及第一校验码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的第二区域,所述待写入数据为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实时数据,所述第一校验码用于校验所述待写入数据成功存储到所述第二区域中;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
擦除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擦写次数高于第二存储设备,且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低于第二存储设备,所述第一区域的存储空间低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存储空间不低于待转入扇区,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包括N个存储空间相同的扇区,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数据存储的方法所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第一存储设备与第二存储设备配合存储数据的方式,满足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数据量大且需要实时存储的需求,另外第二存储设备与第一存储设备校验结合,分时存储,起到防掉电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待转入扇区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第二存储设备进行初始化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的装置的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存储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实时数据以覆盖在前数据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一区域。
可选的,第一存储设备可以为FRAM,FRAM为铁电存储器,其使用铁电晶体薄膜技术,故在速度及擦写次数上有绝对优势,单字节读写速度均为100ns左右,可重复擦写100亿次,且超过擦写次数后仅失去掉电存储功能而仍可作为RAM使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存储设备作为实时数据的暂存区,具体的实时数据可以采用1分钟存储一次,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存储周期进行更新存储。
例如,对发电量数据进行存储时,可分为日发电量、月发电量和总发电量三种类型进行存储。可选的,可以通过选择存储方式使得在第一存储设备中以覆盖在前数据的方式存储实时数据,例如选择日发电量存储方式,则存储当前数据时,将之前一天的数据覆盖,同理,当选择月发电量存储方式时,则存储当前月份数据时,将之前一月的数据覆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日发电量指的是当日的发电量的累计值,在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一区域存储实时数据仅需一个数据的存储空间即可,采用覆盖的方式进行日发电量的更新存储。当然,也可以规划多个数据的存储空间,分别用于存储最新的多个实时数据。上述的月发电量和总发电量同理,在此不赘述。
以系统RTC时钟作为转存条件,日发电量按天转存,月发电量按月转存,总发电量无需转存。即在本实施例中,一天或者一月的发电量数据可转存至重复擦写次数相对较低的SPI Flash即第二存储设备中。
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储数据更新日期、实时数据以及校验码,其中的数据更新日期与实时时钟(Real-Time Clock,RTC)时钟结合,作为数据转存判断依据。
步骤102,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
可选的,第二存储设备可以为SPI Flash。SPI Flash存在擦写次数限制,且擦除速度慢,本实施例中使用第一存储设备与第二存储设备结合的方式存储数据,利用第一存储设备可重复读写次数多、写入速度快的特点,实现数据的高速可靠存储。
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擦写次数高于第二存储设备,且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低于第二存储设备,所述第一区域的存储空间低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存储空间不低于待转入扇区。
可选的,如下表所示,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数据结构可以为包括N个存储空间相同的扇区,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任一扇区均存储年份和该年份的数据。可选的,可以将每个扇区划分为M个存储空间,所述N、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可以包括N个存储空间相同的扇区,每个扇区包括用于存储年份的首地址存储空间和用于存储每月数据的A个相同的第一存储空间,每个第一存储空间包括B个存储位,每个存储位占C个字节,所述首地址存储空间占D个字节,可选的,每个扇区中还可以预留存储空间,所述预留存储空间占E个字节;所述N、所述A、所述B、所述C、所述D以及所述E均大于等于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N、所述A、所述B、所述C、所述D以及所述E可以为其它的值,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可选的,所述A可以为12,所述B可以为31,所述C可以为2,所述D可以为1,所述E可以为9,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A为12,所述B为31,所述C为2,所述D为1,所述E为9为例进行描述。
Figure BDA0002157214180000081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N可以为20,即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20年的发电量数据。当20个扇区全部写满后,则覆盖最早年份扇区。
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201,分别获取RTC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区域的数据更新日期。
步骤202,检测所述RTC时间是否大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存在RTC自然跨天、人为往后修改时间、人为往前修改时间、机器跨日期上电等多种工况,因此需要根据这多种工况,以时间为基准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填充、剪切、删除操作,否则将出现异常数据显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各种时间改变的工况抽象为:不跨天、往后跨天、往前跨天三种时间变化方式,存储过程基于这三种假设实现。
可选的,当所述RTC时间不大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执行步骤203,当当所述RTC时间大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执行步骤209。
步骤203,当所述RTC时间不大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检测所述RTC时间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
可选的,当所述RTC时间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执行步骤204,当所述RTC时间等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执行步骤207。
步骤204,当所述RTC时间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擦除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RTC时间至所述数据更新日期的时间段内存储的数据。
当所述RTC时间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说明RTC时间往前跨天,需要将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擦除部分,保证第二存储设备中的数据正常。
步骤205,检测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否为新年份。
可选的,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不是新年份时,执行步骤206,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新年份时,执行步骤210至步骤213,即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并将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写入该扇区。
步骤206,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不是新年份时,将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对应的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
可选的,本步骤执行完成后,继续执行步骤103,将满足条件的第一区域中的数据转存到第二存储设备的待转入扇区。
步骤207,当所述RTC时间等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检测预设时间是否到达。
可选的,预设时间可以为1分钟,即第一存储设备作为实时数据的暂存区,1分钟存储一次数据。
步骤208,当所述预设时间到达时,将实时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
可选的,本步骤执行完成后,需要继续执行步骤201。
步骤209,当所述RTC时间大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检测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否为新年份。
可选的,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不是新年份时,执行步骤206,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新年份时,执行步骤210至步骤213,即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并将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写入该扇区。
步骤210,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新年份时,检测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是否全部存满。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未全部存满时,执行步骤211,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全部存满时,执行步骤212。
步骤211,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未全部存满时,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未存储的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
可选的,由于为存储数据的扇区需要对首地址进行设置,因此该步骤执行完成后需要执行步骤213。
步骤212,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全部存满时,确定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年份中最早的扇区,擦除该扇区并将该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
可选的,第二存储设备中采用滚存的方式存储数据,即当N个扇区全部存满时,则需要擦除最早年份对应的扇区内存储的数据。可选的,由于未存储扇区需要对首地址进行设置,因此该步骤执行完成后需要执行步骤213。
步骤213,将当前年份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的首地址中。
可选的,本步骤执行完成后,继续执行步骤103,将满足条件的第一区域中的数据转存到第二存储设备待转入扇区。
步骤103,获取所述待转入扇区中原始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待写入数据以及第一校验码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的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待写入数据为所述实时数据中满足转存条件时的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实时数据,所述第一校验码用于校验所述待写入数据成功存储到所述第二区域中。
可选的,在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光伏特性,机器在每天太阳光照较弱、参数较为临界时,会出现频繁掉电重启的工况,第二存储设备如果在擦写过程中掉电,可能导致正在操作的扇区数据发生不定量的错误。为规避该特性导致的数据错误风险,我们在第一存储设备开辟一个4KBytes的空间即第二区域作为数据中转区,实现在扇区掉电数据错误时可恢复。
所述第二区域中存储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首地址、所述原始数据、所述待写入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校验码。
第一存储设备开辟了第二区域,与第二存储设备扇区大小一致,作为防掉电数据中转区。当第二存储设备需要写入新数据时,先将第二存储设备中原始数据取出,加上待写入数据写入第一存储设备中转区,完成后写入第二存储设备中待转入扇区,再将第二区域中数据擦除。当在写第二区域过程中掉电,第二存储设备中待转入扇区数据仍为有效数据;若在写第二存储设备中待转入扇区过程中掉电,第二区域数据可保证有效;通过分时写入,达到互相备份的目的。
由于系统在同一时间内只可能对某一扇区进行擦除或写入操作,因此对于整片第二存储设备,只需配置一个第一存储设备数据中转区即可。
上电初始化时,对第二区域的数据进行CRC自校验,当校验成功说明第二区域中的数据与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一致,说明第二区域中的数据在擦写前掉电。根据第二区域中存储的第二存储设备的待转入扇区的首地址,将原始数据与待写入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的待转入扇区后,再将B区擦除,完成初始化数据恢复步骤。
所述待写入数据可以按照一天转存一次,一月转存一次的方式进行转存。
步骤104,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且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的,在将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掉电,则可能导致正在操作的扇区数据发生不定量的错误。例如,待转入扇区内未成功写入待写入数据,则说明在将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的过程中发生了掉电。因此在给电后,需要检测待转入扇区的内容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明待写入数据已经成功存储在待转入扇区内了,此时可以擦除第二区域内的数据;如果检测待转入扇区的内容不正确,则说明待写入数据未存储到待转入扇区,此时需要将第二区域内的待写入数据重新写入待转入扇区,并且检测待转入扇区的内容正确后,才可将第二区域内数据擦除。上述通过分时写入待写入数据,可以达到待转入扇区和第二区域互相备份的目的,保证了数据安全。
可选的,基于以上数据存储过程,在时间变动与存储过程中,假设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掉电,则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都有可能与实际不符,因此需要对第二存储设备进行初始化处理。初始化过程主要实现数据恢复和存储进程恢复功能,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数据存储方法,如图3所示,对第二存储设备进行初始化处理的方法如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读取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储的实时数据。
步骤302,对所述实时数据进行校验。
可选的,将第一区域中存储的实时数据与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当第一区域中存储的实时数据与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一致时,校验成功,说明第一区域中存储的实时数据已经转存至第二存储设备中对应扇区;当第一区域中存储的实时数据与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不一致时,校验失败,表明第二存储设备中没有存储第一区域中存储的实时数据,因此根据需要将第二存储设备中所有扇区进行初始化。
步骤303,当校验成功时,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
可选的,校验成功则可以将第一区域中存储的实时数据转存至第二存储设备中。
可选的,数据更新日期中包括年份数据、月份数据以及具体日期。
可选的,当校验失败时,则执行步310。
步骤304,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
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每个扇区的首地址中存储当前扇区数据所属的年份信息。
步骤305,检测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
可选的,当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执行步骤306,当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当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擦除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对应的扇区中存储的数据。
当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说明第二存储设备中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对应的扇区中存储的数据为多余的错误的数据,应该擦除,以保证跟第一存储设备中的数据一致。
步骤307,执行i=i+1操作。
可选的,执行i=i+1操作表示获取下一个扇区标号。
步骤308,检测更新后的i是否大于N。
可选的,更新后的i表示获取的下一个扇区标号,所述N表示第二存储设备中划分的扇区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N可以表示20。
可选的,当更新后的i大于N时,执行步骤309,当更新后的i小于或等于N时,执行步骤304。
步骤309,当更新后的i大于N时,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并执行后续操作。
当更新后的i大于N时,则将第二区域中存储的实时数据转存入第二存储设备中第二年份数据对应的扇区中,即本步骤执行附图2中步骤201以及后续步骤,具体可参看步骤201及后续操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310,当校验失败时,擦除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有扇区中存储的数据。
当校验失败时,对第二存储设备中全部扇区初始化。
步骤311,将当前年份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任一扇区的首地址存储空间中。
步骤312,将当前日期信息写入所述第一区域中。
第一区域中存储数据更新日期,当后续有存储到第一区域中的实时数据需要转存时,再根据转存时间更新第一区域中的时间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的方法,采用第一存储设备与第二存储设备配合存储数据的方式,满足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数据量大且需要实时存储的需求,另外第二存储设备与第一存储设备校验结合,分时存储,起到防掉电作用;在第一存储设备暂存区中存储更新日期,数据转存成功后再更新,保证在任何时刻掉电都不丢失实时数据,实现数据精确存储。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的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存储模块401,检测模块402,处理模块403,擦除模块404。
存储模块401,用于将实时数据以覆盖在前数据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一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储数据更新日期和所述实时数据。
检测模块402,用于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
处理模块403,用于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
所述存储模块401,还用于获取所述待转入扇区中原始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待写入数据以及第一校验码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的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待写入数据为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实时数据,所述第一校验码用于校验所述待写入数据成功存储到所述第二区域中。
所述存储模块401,还用于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
擦除模块404,用于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擦写次数高于第二存储设备,且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低于第二存储设备,所述第一区域的存储空间低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存储空间不低于待转入扇区,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包括N个存储空间相同的扇区,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区域中存储所述待转入扇区的首地址、所述原始数据、所述待写入数据以及第一校验码。
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任一扇区均存储年份和该年份的数据。可选的,每个扇区包括用于存储年份的首地址存储空间、预留存储空间和用于存储每月数据的A个相同的第一存储空间,每个第一存储空间包括B个存储位,每个存储位占C个字节,所述首地址存储空间占D个字节,所述预留存储空间占E个字节;所述N、所述A、所述B、所述C、所述D以及所述E均大于等于1。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分别获取RTC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区域的数据更新日期,然后检测模块402检测所述RTC时间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当所述RTC时间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擦除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RTC时间至所述数据更新日期的时间段内存储的数据;
所述检测模块402用于检测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否为新年份;
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不是新年份时,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对应的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
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新年份时,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并将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写入该扇区。
进一步的,当所述RTC时间等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所述检测模块402,还用于检测预设时间是否到达;
当所述预设时间到达时,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将实时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
进一步的,当所述RTC时间大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所述检测模块402,还用于检测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否为新年份;
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新年份时,所述检测模块402,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是否全部存满;
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未全部存满时,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为存储的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或者,
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全部存满时,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年份中最早的扇区,擦除该扇区并将该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
可选的,基于以上数据存储过程,在时间变动与存储过程中,假设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掉电,则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都有可能与实际不符。因此采用下面装置完成初始化过程,其中初始化过程主要实现数据恢复和存储进程恢复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该装置还包括:读取模块405,用于读取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储的所述实时数据;
所述检测模块402,还用于对所述实时数据进行校验;
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当校验成功时,获取所述第一区域的年份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
所述检测模块402,还用于检测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当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所述擦除模块404,还用于擦除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对应的扇区中存储的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执行i=i+1操作,或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执行i=i+1操作;
所述检测模块402,还用于检测更新后的i是否大于N;当更新后的i大于N时,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并执行后续操作。
进一步的,当校验失败时,所述擦除模块404,还用于擦除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有扇区中存储的数据;所述处理模块403,还用于将当前年份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第一个扇区的首地址存储空间中;以及将当前日期信息写入所述第一区域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的装置,通过存储模块,用于将实时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一区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处理模块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待转入扇区中原始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待写入数据以及第一校验码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的第二区域;以及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擦除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采用第一存储设备与第二存储设备配合存储数据的方式,满足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数据量大且需要实时存储的需求,另外第二存储设备与第一存储设备校验结合,分时存储,起到防掉电作用;在第一存储设备暂存区中存储更新日期,数据转存成功后再更新,保证在任何时刻掉电都不丢失实时数据,实现数据精确存储。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0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03,例如数据存储的程序。所述处理器6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03时实现上述数据存储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4,或者图2所示的步骤201至步骤212,或者图3所示的步骤301至步骤312,所述处理器6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模块401至404的功能,或者图5所示模块401至405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6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0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601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603在所述数据存储的装置或者终端设备6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603可以被分割成存储模块401,检测模块402,处理模块403,擦除模块404,各模块具体功能如图4所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终端设备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1、存储器6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终端设备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602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02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0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0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6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6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存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实时数据以覆盖在前数据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一区域;
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
获取所述待转入扇区中原始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待写入数据以及第一校验码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二区域,所述待写入数据为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实时数据,所述第一校验码用于校验所述待写入数据成功存储到所述第二区域中;
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且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擦写次数高于第二存储设备,且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低于第二存储设备,所述第一区域的存储空间低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存储空间不低于待转入扇区,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包括N个存储空间相同的扇区,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储数据更新日期和所述实时数据;
所述第二区域中存储所述待转入扇区的首地址、所述原始数据、所述待写入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校验码;
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任一扇区均存储年份和该年份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存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包括:
分别获取RTC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区域的数据更新日期;
检测所述RTC时间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
当所述RTC时间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擦除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RTC时间至所述数据更新日期的时间段内存储的数据;
检测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否为新年份;
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不是新年份时,将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对应的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
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新年份时,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并将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写入该扇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存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RTC时间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RTC时间等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检测预设时间是否到达;
当所述预设时间到达时,将实时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存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RTC时间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RTC时间大于所述数据更新日期时,检测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否为新年份;
当所述RTC时间的年份是新年份时,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并将所述RTC时间的年份写入该扇区。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数据存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是否全部存满;
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未全部存满时,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未存储的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或者,
当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N个扇区全部存满时,确定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年份中最早的扇区,擦除该扇区并将该扇区作为待转入扇区。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存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之后,还包括:
a.读取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储的所述实时数据;
b.对所述实时数据进行校验;
c.当校验成功时,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
d.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
e.检测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当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擦除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对应的扇区中存储的数据,执行i=i+1操作;或当所述第i扇区的年份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年份数据时执行i=i+1操作,之后执行步骤f;
f.检测更新后的i是否大于N;当更新后的i大于N时,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并执行后续操作;
g.当更新后的i小于或等于N时,继续执行步骤d。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存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实时数据进行校验之后,还包括:
当校验失败时,擦除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有扇区中存储的数据;
将当前年份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任一扇区的首地址存储空间中;
将当前日期信息写入所述第一区域中。
9.一种数据存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将实时数据以覆盖在前数据的方式存储在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一区域;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实时时钟RTC时间是否满足转存条件;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从第二存储设备中确定待转入扇区;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待转入扇区中原始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待写入数据以及第一校验码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的第二区域,所述待写入数据为RTC时间满足转存条件时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实时数据,所述第一校验码用于校验所述待写入数据成功存储到所述第二区域中;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存储在所述待转入扇区;
擦除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所述待转入扇区后擦除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擦写次数高于第二存储设备,且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低于第二存储设备,所述第一区域的存储空间低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存储空间不低于待转入扇区,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包括N个存储空间相同的扇区,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10.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721091.0A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0515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1091.0A CN110515544B (zh)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1091.0A CN110515544B (zh)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5544A CN110515544A (zh) 2019-11-29
CN110515544B true CN110515544B (zh) 2022-10-21

Family

ID=68624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1091.0A Active CN110515544B (zh)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5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3240B (zh) * 2019-12-31 2022-07-05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存储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4168401B (zh) * 2021-10-26 2023-08-1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日志记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016805B (zh) * 2023-03-27 2023-06-20 四川弘和通讯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5449A (zh) * 2013-08-29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访问方法、数据更新方法及设备
CN104898989A (zh) * 2015-06-04 2015-09-09 宁波市江东精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数据存储设备、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3706C (zh) * 2006-05-25 2009-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flash芯片数据安全的方法
KR100960627B1 (ko) * 2008-02-22 2010-06-07 주식회사 셀픽 에프램을 캐시 메모리로 사용하는 플래시 메모리 장치
CN101251804A (zh) * 2008-03-27 2008-08-27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铁电存储器在risc架构下的应用方法
CN105182845B (zh) * 2015-08-10 2018-01-16 常州安控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信息采集与存储装置
CN106407050B (zh) * 2016-10-20 2020-11-10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5449A (zh) * 2013-08-29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访问方法、数据更新方法及设备
CN104898989A (zh) * 2015-06-04 2015-09-09 宁波市江东精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数据存储设备、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5544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5544B (zh) 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TWI645404B (zh) 資料儲存裝置以及非揮發式記憶體操作方法
CN102567146B (zh) 一种实现日志备份的方法及其装置、智能卡
US7725646B2 (en) Method of using a flash memory for a circular buffer
CN109582216B (zh) 数据储存装置与存储器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
TWI454913B (zh) 資料寫入方法、記憶體控制器與記憶體儲存裝置
CN102193869B (zh) 存储器管理与写入方法及其存储器控制器与储存系统
US9442834B2 (en) Data management method, memory controller and memory storage device
CN113391947B (zh) Ssd raid条带掉电快速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255953A (zh) 持久性数据存储体中的前向参考记录的方法和系统
CN106557143A (zh) 用于数据存储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CN109918024B (zh) 存储管理方法、装置、单片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14391B (zh) 数据读取方法、存储器控制器与存储器存储装置
CN104657678B (zh) 应答保护单调计数器、读取方法及计数方法
CN103593255A (zh) 数据管理方法、记忆存储存储器与记忆存储控制器
CN111143240B (zh) 图像存储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US2007027702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very from reprogramming failures in nonvolatile memory
US9424176B2 (en) Robust sector ID scheme for tracking dead sectors to automate search and copydown
CN115421657A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3172A (zh) 存储容量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0657040B2 (en) Storage device and data management method of storage device
KR100907550B1 (ko) 시리얼 eeprom의 손상된 데이터를 복구하기 위한장치 및 방법
CN110321073B (zh) 一种闪存的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以及设备
CN115698975A (zh) 设备、执行文件事务的方法和执行访问操作的方法
CN115712523A (zh) 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61101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Kehua Data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1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KEHUAHENGSHE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pplicant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