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5444B -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5444B
CN110515444B CN201910791137.6A CN201910791137A CN110515444B CN 110515444 B CN110515444 B CN 110515444B CN 201910791137 A CN201910791137 A CN 201910791137A CN 110515444 B CN110515444 B CN 1105154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battery
preset condition
power supply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11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5444A (zh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11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54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5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5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5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54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3Arrangements for using multiple switchable power supplies, e.g. battery and A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218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of display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移动终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控制第一电池作为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二电池作为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其中,第一电池的散热性能高于第二电池的散热性能。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电池的供电效率,降低移动终端的充电频率。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移动终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电脑、ipad、手机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现有的移动终端产品大多采用单电池为产品内部的系统电路供电。随着移动终端所支持的功能日渐增多,其系统电路的耗电量也随之增大,而单电池的供电效率差,随着产品充电后的续航时间逐渐缩短,充电变得越来越频繁,给人们的日常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能够提高电池的供电效率,降低移动终端的充电频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移动终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控制第一电池作为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二电池作为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其中,第一电池的散热性能高于第二电池的散热性能。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控制第一电池作为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二电池作为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其中,第一电池的散热性能高于第二电池的散热性能。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其中,电路板安置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和存储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用于为终端设备的各个器件供电,第一电池的散热性能高于第二电池的散热性能;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执行如前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装置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第一电池的散热性能高于第二电池的散热性能。该控制方法是通过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移动终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控制第一电池作为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二电池作为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不同工作状态,动态调节移动终端的电池供电方案,在选用散热性能更好的第一电池作为主供电设备时,能够更快速地将第一电池在供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去,使第一电池的温度维持在正常工作温度,进而能够抑制电池性能下降,提高电池的供电效率,降低移动终端的充电频率,并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图1中步骤S10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图1中步骤S10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申请人发现,由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常常会伴随有热量产生,随着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开启多个应用程序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耗能增加,因电池耗电快而导致的发热现象也越来越多,进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可能会出现漏液、放气、冒烟等现象,严重时电池会发生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影响使用性能。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能够提高电池的供电效率,降低移动终端的充电频率。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中移动终端10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该移动终端10包括第一电池101以及第二电池102。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检测移动终端1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具体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移动终端10的处理器耗电量过大引起电池严重发热,例如,处理器资源占比过大、显示器进行刷新的频率过快、下载数据的速度过快、下载量过大、内存占比过大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限定第一预设条件为应用程序对于处理器的资源占比达到预设参数范围的上限、应用程序控制显示器进行刷新的频率超过预设参数范围的上限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若是,则进入S20。
S20:判断移动终端1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S30:控制第一电池101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二电池102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
其中,第一电池101的散热性能高于第二电池102的散热性能。
具体地,移动终端1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由于移动终端10的处理器耗电量过大,容易引起电池严重发热,因此,本申请将散热性能高的第一电池101作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而将散热性能低的第二电池102作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其中,主供电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10提供70%及以上(例如70%、80%、90%或100%)的电能,从供电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10提供30%及以下(例如30%、20%、10%或0%)的电能。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10包括第一电池101以及第二电池102,第一电池101的散热性能高于第二电池102的散热性能。该控制方法是通过检测移动终端1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移动终端1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控制第一电池101作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二电池102作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的不同工作状态,动态调节移动终端10的电池供电方案,在选用散热性能更好的第一电池101作为主供电设备时,能够更快速地将第一电池101在供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去,使第一电池101的温度维持在正常工作温度,进而能够抑制电池性能下降,提高电池的供电效率,降低移动终端10的充电频率,并提升移动终端10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图1中步骤S10的流程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以下步骤:
S11:检测移动终端10是否正在播放视频。
具体地,检测在移动终端10中是否正在通过视频播放器播放视频文件。这里,作为示例,视频播放器可以是移动终端10系统自带的视频播放器,或者,视频播放器可以是移动终端10通过外部网络(例如,无线局域网或移动数据网络)安装的视频播放器。
若是,则进入步骤S12。可以理解的是,若否,即当未检测到正在通过视频播放器播放视频文件时,返回执行步骤S11,继续检测在移动终端10中是否正在通过视频播放器播放视频文件。
S12:获取当前视频的清晰度和/或播放模式。
具体地,当前视频有清晰度等级不同的若干个版本,其中,可以预先设置清晰度等级B对应的分辨率低于清晰度等级A对应的分辨率,清晰度等级C对应的分辨率低于清晰度等级B对应的分辨率。例如,清晰度等级A为蓝光,清晰度等级B为超清,清晰度等级C为高清。
若当前视频的清晰度等级为蓝光,则在播放当前视频时,需要解码器对该蓝光视频进行视频解码,该解码器可以包括MPEG-2、MPEG-4AVC、VC1以及其它解码器之一。
其中,获取当前视频的清晰度的方法可以为:实时获取当前视频流,在对视频流中图像的清晰度进行分析,来确定图像的当前清晰度时,可通过提取图像中每个像素的边界信息。并将图像的对应每个像素的边界信息进行求和运算。从而根据运算结果来确定图像的当前清晰度,其中,在本例中,通过将视频流中整体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边界信息的求和运算,那么运算结果的数值越大则表明当前视频越清晰。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在播放视频之前,选择不同的视频播放模式,实现选择性的播放或屏蔽待播放视频中的部分视频,播放模式可以包括2D播放模式、3D播放模式或VR播放模式。
其中,3D播放模式是对3D模式的待播放视频进行解析,以输出左路视频、右路预测视频及音频文件,再通过对右路预测视频解码,将解码内容进行编码得到右路视频,然后再将左路视频、音频及右路视频进行合并,根据不同立体显示终端将左路视频和右路视频排列成3D图像拼接方式,最后调用音视频编码库对合并的内容进行编码,直到编码结束,得到3D视频播放文件。
而VR播放模式则是将2D展示界面通过openGL纹理映射技术投射到预先画出的立体空间的表面上,该立体空间的中心为视点,以实现VR播放模式。
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读取包含当前播放模式的配置信息,以识别当前播放模式。
S13:判断清晰度是否为蓝光和/或播放模式是否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在移动终端10中,GPU用以处理图形信息,并承担显示图形的任务。而蓝光画质的视频播放、VR视频模式、3D视频模式对于GPU的也必然是有高要求的,并且需要GPU高负荷的运行,以达到视频播放应用对于蓝光画质的要求。而GPU高负荷运行在性能参数上的体现为GPU的高占用率。并且一般情况下使得GPU高负荷运行的应用基本为视频播放应用。所以当检测到GPU占用率大于预设的GPU占用率上限值时,判定清晰度为蓝光等级、播放模式为VR视频模式、播放模式为3D视频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判断清晰度是否为蓝光等级、播放模式是否为VR视频模式、播放模式是否为3D视频模式中的至少一种,以确定移动终端1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是,即清晰度为蓝光和/或播放模式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则进入步骤S20。
S20:判断移动终端1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具体地,若当前视频的清晰度为蓝光等级、播放模式为VR视频模式、或者播放模式为3D视频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则可以判断移动终端1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图1中步骤S10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3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若否,即清晰度不为蓝光且播放模式不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则进入S15。
S15:判断移动终端10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控制第二电池102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一电池101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
具体地,若当前视频的清晰度不为蓝光等级、播放模式不为VR视频模式且播放模式不为3D视频模式,则可以判断移动终端10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此时,由于移动终端10的处理器耗电量较小,电池发热情况不明显,因此,本申请将散热性能低的第二电池102作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而将散热性能高的第一电池101作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其中,主供电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10提供70%及以上(例如70%、80%、90%或100%)的电能,从供电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10提供30%及以下(例如30%、20%、10%或0%)的电能。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的不同工作状态,动态调节移动终端10的电池供电方案,并节省第一电池101的电量。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包括3D显示模组103,在步骤S11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若否,即移动终端10并未播放视频,则进入步骤S16。
S16:检测移动终端10是否开启游戏应用程序。
具体地,可以检测移动终端10的系统性能使用数据,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占用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占用率,是否为全屏幕状态等。而根据上述的系统性能使用数据可判断当前移动终端10是否开启游戏应用程序,例如通过GPU占用率、CPU占用率、摄像头调用情况、屏幕功耗占比以及是否为全屏状态使用等性能参数可以判断移动终端10是否处于游戏应用场景。
可以理解的是,部分游戏应用对于画面质量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具体体现为当前应用场景有中度的图形处理需求,因此无需GPU高负荷运行也可达到游戏应用的画面显示需求,但是GPU的占用率仍然会比日常使用的状态要高,因此GPU占用率会大于预设的GPU占用率下限值,但是不大于预设的GPU占用率上限值。而游戏应用在运行时,除了画面显示的需求大于日常使用,对于计算能力也是有一定的需求,而计算能力的需求增加会时CPU的运行负荷随之增加,而CPU占用率为移动终端10CPU负荷的直观体现。当CPU占用率大于预设CPU占用率上限值时,表明CPU处于高负荷运行,此时的情况与游戏应用高度符合,因此判定移动终端10处于游戏应用场景。
若是,即在检测到移动终端10开启游戏应用程序时,表明用户当前正在进行游戏操作,此时,则进入S17。
S17:检测移动终端10的当前游戏画面是否为3D显示模式。
具体地,3D显示模式是对游戏画面进行解析,以输出左路游戏画面、右路预测游戏画面及音频文件,再通过对右路预测游戏画面解码,将解码内容进行编码得到右路游戏画面,然后再将左路游戏画面、音频及右路游戏画面进行合并,根据不同立体显示终端将左路游戏画面和右路游戏画面排列成3D游戏画面拼接方式,最后调用音视频编码库对合并的内容进行编码,直到编码结束,得到3D游戏画面。因此,当前游戏画面为3D显示模式时,会占用更多的移动终端10处理器资源占比。
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读取包含当前游戏画面的配置信息,以识别当前游戏画面是否为3D显示模式。
若是,即移动终端10的当前游戏画面为3D显示模式,则进入步骤S20。若否,即若移动终端10的当前游戏画面为2D显示模式,则进入步骤S15。
S20:判断移动终端1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S15:判断移动终端10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控制第二电池102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一电池101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若否,即移动终端10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进入步骤S40。
S40:收集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
具体地,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移动终端10的当前第一电池101温度、当前第二电池102温度、当前主板单元的温度、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率和耗电量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的,当应用程序A在运行过程中,确定出其CPU使用率超过45%(或内存占用率超过50%、预设时长如20分钟耗电量超过15%),则将应用程序A的前台运行状态确定为预设事件,当检测到该预设事件被触发即应用程序A的运行状态处于前台运行时,则后续相应的对终端设备的充电电流进行控制。
S50:检测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是,即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进入步骤S20。
S30:控制第一电池101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二电池102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检测移动终端10的CPU使用率,判断CPU使用率大于等于CPU使用率阈值。或者检测移动终端10的内存占用比率,判断内存占用比率大于等于内存占用比率阈值。或者检测移动终端10的主板单元的工作温度,判断工作温度大于等于温度阈值。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池101为石墨烯电池,第二电池102为锂电池。
具体地,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导热系数远超过铜、铝、铁等金属导体,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其本质原因是在石墨烯分子中,碳原子构成六角形蜂窝状结构,且都是单键,这样每个碳原子都有一个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的运动实现了高效能的传热。石墨烯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壳体以及设置在电池壳体外部的石墨烯散热管,通过将电池本体的热量传递到石墨烯散热管内部,进而将热量排除锂电池的内部,因此,第一电池101自身的热传导和热扩散性能增强,减少因热失控导致第一电池101的失效,可提高移动终端10的安全系数和第一电池10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石墨烯电池中,石墨烯材料用作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烯的电化学储能性能优于石墨,而且其充电速度比石墨快十倍,从而能够实现快速充电,此外,石墨烯电池的负载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图8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公开有一种移动终端10,移动终端10包括第一电池101以及第二电池102、检测模块105以及控制模块104。
其中,检测模块105,用于检测移动终端1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控制模块104,用于当移动终端1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控制第一电池101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二电池102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
其中,第一电池101的散热性能高于第二电池102的散热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05,还用于:检测移动终端10是否正在播放视频,当移动终端10正在播放视频时,则获取当前视频的清晰度和/或播放模式,并根据清晰度是否为蓝光和/或播放模式是否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确定移动终端1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其中,检测模块105,还用于:在清晰度为蓝光和/或播放模式为VR视频模式时,判断移动终端1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05,还用于:在清晰度不为蓝光且播放模式不为VR视频模式时,则判断移动终端10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控制模块104,还用于:在判断移动终端10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二电池102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一电池101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包括3D显示模组103。
检测模块105,还用于:在移动终端10并未播放视频时,检测移动终端10是否开启游戏应用程序。当移动终端10开启游戏应用程序时,则检测移动终端10的当前游戏画面是否为3D显示模式。
检测模块105,还用于:在移动终端10的当前游戏画面为3D显示模式时,判断移动终端1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移动终端10的当前游戏画面为2D显示模式时,判断移动终端10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控制模块104还用于:在判断移动终端10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二电池102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一电池101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包括收集模块106。
收集模块106,用于:在移动终端10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收集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
检测模块105,还用于:检测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控制模块104,还用于:在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一电池101为移动终端10的主供电设备,控制第二电池102为移动终端10的从供电设备。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检测移动终端10的CPU使用率,判断CPU使用率大于等于CPU使用率阈值。或者检测移动终端10的内存占用比率,判断内存占用比率大于等于内存占用比率阈值。或者检测移动终端10的主板单元的工作温度,判断工作温度大于等于温度阈值。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池101为石墨烯电池,第二电池102为锂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上述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叙。
本申请还公开有一种移动终端10,移动终端10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第一电池101以及第二电池102,其中,电路板安置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和存储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第一电池101以及第二电池102用于为终端设备的各个器件供电,第一电池101的散热性能高于第二电池102的散热性能。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的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上述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叙。
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90存储有程序数据901,程序数据901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终端设置的方法中的步骤,其中,详细的终端设置的方法可参见上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9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U盘、SD卡、PD光驱、移动硬盘、大容量软驱、闪存、多媒体记忆卡或服务器等。
总而言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可以终端的不同工作状态,动态调节移动终端10的电池供电方案,在选用散热性能更好的第一电池101作为主供电设备时,能够更快速地将第一电池101在供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去,使第一电池101的温度维持在正常工作温度,进而能够抑制电池性能下降,提高电池的供电效率,降低移动终端10的充电频率,并提升移动终端10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的散热性能高于所述第二电池的散热性能;
所述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播放视频;
若是,则获取当前视频的清晰度和/或播放模式;
判断所述清晰度是否为蓝光和/或所述播放模式是否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
若所述清晰度为蓝光和/或所述播放模式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清晰度是否为蓝光和/或所述播放模式是否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清晰度不为蓝光且所述播放模式不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3D显示模组,所述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播放视频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移动终端并未播放视频,则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开启游戏应用程序;
若是,则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游戏画面是否为3D显示模式;
若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游戏画面为3D显示模式,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若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游戏画面为2D显示模式,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收集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CPU使用率,判断所述CPU使用率大于等于CPU使用率阈值;或者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内存占用比率,判断所述内存占用比率大于等于内存占用比率阈值;或者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单元的工作温度,判断所述工作温度大于等于温度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为石墨烯电池,所述第二电池为锂电池。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的散热性能高于所述第二电池的散热性能;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播放视频,当所述移动终端正在播放视频时,则获取当前视频的清晰度和/或播放模式,并根据所述清晰度是否为蓝光和/或所述播放模式是否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清晰度为蓝光和/或所述播放模式为VR视频模式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清晰度不为蓝光且所述播放模式不为VR视频模式或3D播放模式时,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3D显示模组;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并未播放视频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开启游戏应用程序;当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游戏应用程序时,则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游戏画面是否为3D显示模式;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游戏画面为3D显示模式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游戏画面为2D显示模式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收集模块;
所述收集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收集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供电设备,控制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从供电设备;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CPU使用率,判断所述CPU使用率大于等于CPU使用率阈值;或者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内存占用比率,判断所述内存占用比率大于等于内存占用比率阈值;或者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单元的工作温度,判断所述工作温度大于等于温度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为石墨烯电池,所述第二电池为锂电池。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其中,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池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各个器件供电,所述第一电池的散热性能高于所述第二电池的散热性能;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13.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所述装置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201910791137.6A 2019-08-26 2019-08-26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Active CN110515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1137.6A CN110515444B (zh) 2019-08-26 2019-08-26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1137.6A CN110515444B (zh) 2019-08-26 2019-08-26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5444A CN110515444A (zh) 2019-11-29
CN110515444B true CN110515444B (zh) 2021-02-26

Family

ID=68627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1137.6A Active CN110515444B (zh) 2019-08-26 2019-08-26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544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4311A (zh) * 2011-09-30 2013-04-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双电池供电的方法及双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
CN106532902A (zh) * 2016-10-14 2017-03-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7271918A (zh) * 2017-07-21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电池安全监控方法和监控系统
CN108241422A (zh) * 2016-12-23 2018-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基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池温度的热控制方法
CN109525720A (zh) * 2018-10-31 2019-03-26 南昌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电池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30031B2 (en) * 2013-07-29 2016-08-30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Power conservation based on cach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4311A (zh) * 2011-09-30 2013-04-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双电池供电的方法及双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
CN106532902A (zh) * 2016-10-14 2017-03-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8241422A (zh) * 2016-12-23 2018-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基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池温度的热控制方法
CN107271918A (zh) * 2017-07-21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电池安全监控方法和监控系统
CN109525720A (zh) * 2018-10-31 2019-03-26 南昌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电池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5444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08733B2 (en) Adaptive transfer function for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KR101187622B1 (ko) 멀티-미디어 디바이스에서의 전력 관리 기능 조정
US91645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multiprocessor environment
CN107209546A (zh) 抑制功率尖峰
EP306251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frame rate of video recording
CN106681833B (zh) 一种调节cpu频率的方法及装置
JP2012058837A (ja) 端末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依頼先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811055B (zh) 帧率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28429B (zh) 帧率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23203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power budget between heat sources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15688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ser experience with application on electronic device
CN110515444B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TWI602431B (zh)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08712556B (zh) 帧率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11056A (zh) 帧率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16231A (zh) 一种数据加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76521B (zh) 电池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138352B (zh) 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54285A (zh) 省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01292A (zh) 电池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845103A (zh) 基于肤色检测的视频编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626191A (zh) 一种资源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80484A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8035027A (zh) 图形处理器的供电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6917840A (zh) 用于平衡功率和性能的自适应负载感知系统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