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3595A -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3595A
CN110513595A CN201910539178.6A CN201910539178A CN110513595A CN 110513595 A CN110513595 A CN 110513595A CN 201910539178 A CN201910539178 A CN 201910539178A CN 110513595 A CN110513595 A CN 110513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gas cylinder
component
interio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91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明
冯琦
姬广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jia Power Technology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jia Power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jia Power Technolog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jia Power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91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3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3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3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1/02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00Pressure vessels, e.g. gas cylinder, gas tank, replaceable cartridge
    • F17C1/12Pressure vessels, e.g. gas cylinder, gas tank, replaceable cartridge with provision for thermal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6Closures, e.g. cap, breakabl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21/00Handled fluid, in particular type of fluid
    • F17C2221/03Mixtures
    • F17C2221/032Hydrocarbons
    • F17C2221/033Methane, e.g. natural gas, CNG, LNG, GNL, GNC, PL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压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该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包括内容器组件、外容器组件和绝热夹层,所述外容器组件内设有内容器组件,外容器组件与内容器组件之间设有绝热夹层,所述外容器组件与内容器组件之间一端设有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另外一端设有内后封头组件,内容器组件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处设有内前封头组件,所述内部容器组件内设有预留缓冲罐、气瓶进液管、气瓶出液管和气瓶气相管,气瓶进液管、气瓶出液管和气瓶气相管分别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连通。其有益效果是:增加了车辆的续航里程;提高了往复式低温泵和气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压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内燃机车辆中,天然气在车辆上的携带方式分为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两种。 CNG汽车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发动机技术,其采用了HPDI缸内直喷技术。LNG汽车燃气系统至今也从低压进气道喷射技术发展到了缸内高压喷射技术。
天然气提纯后在-162℃变为LNG,储能密度大,体积为标态的1/625,是CNG存储的3倍。LNG存储系统比CNG存储压力低,存储装置轻,更安全且便于应用。LNG中的CH4含量≥95%,具有热值高、辛烷值高、低碳排放、低温特性、发动机充气效率高、冷能可利用等特点。
在目前的大部分LNG车辆中,当气瓶内压力在正常工作压力范围时,LNG通过水浴式气化器气化后流入缓冲罐,再通向内燃机进行燃烧做功的。当罐内压力低于正常工作压力时,增压阀打开,LNG流入增压器给气瓶增压。由于LNG流入增压器是由其罐内液位静压所提供的动力,当罐内液位较低时,LNG无法通过自身重力顺畅的流入增压器增压,只有及时补充足量的液化天然气后才能继续使用,这不仅影响了车辆的持续行驶能力,还造成了存储空间的浪费,为车辆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公告号为CN207906855U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LNG车用自增压供气系统”通过在空温式增压器前装了一个外置小型活塞泵,气瓶增压管线LNG流入该泵,通过泵给空温式增压器提供LNG,该方法克服了气瓶自增压过程中因液位过低导致自增压速率慢的问题。若空温式增压器长时间工作,增压器表面会结霜严重,甚至出现结冰导致增压器换热效果差,从而导致增压效果差。
目前通过自身重力从低温罐中流出的LNG,经过气化器气化后的天然气的压力较小,无法提供高压天然气。而LNG高压直喷技术需要低温泵对LNG进性增压,高压LNG通过水浴式汽化器气化后通过稳压模块直喷发动机气缸。
如公告号为CN102927435B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容器内增压泵、潜液泵真空夹套的隔绝系统”,该技术方案通过泵在气瓶内的相对位置来出发阀门的开关,使得泵在拆、装时阀自动打开或关闭。但是,该技术方案并没有解决阀门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LNG的泄露,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公告号为CN203404050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低温绝热气瓶用绝热泵壳装置”,包括泵壳外法兰、泵壳加强法兰、泵壳内法兰、泵壳内管、泵壳外管。该技术方案通过在泵壳内管和泵壳外管之间设置保温材料,对低温潜液泵起到绝热保温的作用,但是,该技术方案是通过泵壳外法兰与泵壳加强法兰与低温气瓶的外容器和内容器焊接连接,形成角焊缝,会产生传力不均、应力集中严重、搭接时费料等问题。此外,在该技术方案中,内容器与泵壳加强法兰固定连接,泵壳加强法兰套设置在泵壳内管上,泵壳内管与泵壳外法兰固定连接,仍然存在漏热,保冷措施不够完善。
如公告号为CN208416851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低温潜液泵的绝热泵壳结构和低温潜液泵和低温容器”,包括:上法兰盖、下法兰盖、第一支撑径管、外容器、内容器、第二支撑径管、第三支撑径管。该技术方案中仅仅靠上法兰盖与外容器、第三支撑管径与内容器的焊接连接,若泵安装在该结构中,此结构处于悬臂梁状态,会对焊接处造成较大的应力,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会使得该悬臂支撑连接处和泵的失效,从而造成泄露等问题。同时,该专利中的内置泵结构气瓶在低温潜液泵维修时,需要将气瓶中的介质排空后才能将泵取出维修,介质排空的经济损失较大。
综上所述,需要开发一种完善的新结构外置泵气瓶,既能保证低温泵和气瓶安全可靠的工作,又能满足泵维修拆装过程中不将气瓶内介质排空,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介质排空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包括内容器组件、外容器组件和绝热夹层,所述外容器组件内设有内容器组件,外容器组件与内容器组件之间设有绝热夹层,所述外容器组件与内容器组件之间一端设有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另外一端设有内后封头组件,内容器组件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处设有内前封头组件,所述内部容器组件内设有预留缓冲罐、气瓶进液管、气瓶出液管和气瓶气相管,气瓶进液管、气瓶出液管和气瓶气相管分别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连通,所述外部容器组件一侧设有外副筒体,所述外副筒体内设有充液腔和增压腔,充液腔与内容器组件之间通过连通管路机构连通,增压腔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上的分配头系统通过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连通。
进一步,所述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包括分配头系统、前颈内支撑管、玻璃钢挡圈、前颈外支撑管和前颈法兰,前颈法兰上设有前颈外支撑管,前颈外支撑管内设有前颈内支撑管,前颈内支撑管一端延伸至前颈外支撑管外的一端设有分配头系统,前颈外支撑管与前颈内支撑管之间设有玻璃钢挡圈,内前封头组件上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处设有内前补强圈,分配头系统与气瓶进液管、气瓶出液管和气瓶气相管连通,气瓶进液管通过管线固定件固定在内筒体上壁上。
进一步,所述内容器组件包括内筒体、内前封头组件和内后封头组件,内前封头组件和内后封头组件位于内筒体两端,内前封头组件的内前封头上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处设有分子包筒体,分子包筒体上设有分子包管帽,气瓶前端支撑组件位于分子包筒体内,内后封头组件的内后封头上设有支撑棒,支撑棒贯穿内后封头,位于内筒体的一端设有管帽,另外一端贯穿处位于内后封头上设有内后补强圈。
进一步,所述外容器组件包括外筒体,外筒体一端设有外前封头,另外一端设有外后封头组件,外后封头组件包括外后封头、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支撑圈,外后封头上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对应内后封头上的支撑棒设有支撑圈,第一支撑板上位于支撑圈处设有第二支撑板。
进一步,所述外副筒体内设有内副筒体,外副筒体一端设有外副封头,另外一端设有驱动端法兰,内副筒体位于副支撑圈的一端设有热端法兰,内副筒体与外副筒体之间设有固定圈和环形支撑件,内副筒体内设有低温增压泵,低温增压泵与内副筒体之间设有充液腔和增压腔,充液腔位于内副封头的一端,低温增压泵位于驱动端法兰的一端设有绝热材料,绝热材料位于增压腔处设有盖板,盖板与低温增压泵之间设有密封件,盖板与内副筒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低温增压泵连通有泵出液管,泵出液管延伸至驱动端法兰外。
进一步,所述外副筒体与内副筒体之间位于外副封头之间设有副第一支撑板,内副筒体的内副封头一端与副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副支撑棒,副支撑棒贯穿副第一支撑板和内副封头,内副封头上位于副支撑板处设有副垫板,副第一支撑板上位于副支撑板处设有副支撑圈。
进一步,所述连通管路机构包括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和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包括泵进液外管、第二泵进液内管和放散管,泵进液外管一端通过第一泵进液内管与内筒体连通,另外一端通过第二泵进液内管与充液腔连通,泵进液外管上设有泵进液阀和第一放散管,第一放散管上设有第一安全阀和第一手动放散阀,泵进液外管上设有保冷材料,第一泵进液内管位于内筒体内的端部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所述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包括气相管、第二放散管和回气阀,气相管一端与分配头系统连通,另外一端与增压腔连通,气相管与分配头系统连通处设有回气阀,气相管上连通有第二放散管,第二放散管上设有第二安全阀和第二手动放散阀。
进一步,所述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位于外副封头,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包括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低温长轴阀、阀套和第二低温增压泵进液管,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与第二低温增压泵进液管之间连通有低温长轴阀,低温长轴阀上设有阀套,阀套外套有圆筒,圆筒位于外副封头上,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位于内筒体内的端部设有过滤器,内筒体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延伸至外副封头外设有排气安全阀和排气阀。
进一步,所述外副筒体与内副筒体之间设有副内颈管,副内颈管位于外副封头的一端设有副盖板,另外一端贯穿内副筒体并设有副外颈管和颈管法兰,贯穿处位于内副封头设有支撑法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通过增压泵将低温罐中的液化天然气全部泵出,增加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2)本发明涉及到的往复式低温泵气瓶结构,通过法兰、支撑管、防波支撑板等多点支撑增加了内置泵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往复式低温泵和气瓶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涉及到的往复式低温泵气瓶结构,通过防波板、防波支撑板的组合降低了气瓶运行工况下气瓶内介质过度晃动对泵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增加了泵吸入口液体的稳定性。
(4)本发明涉及到的往复式低温泵气瓶结构,取消了自增压管线和空温式增压器,通过泵后高压天然气分流到气瓶可以实现气瓶增压功能;
(5)本发明涉及到的往复式低温泵气瓶结构,将往复式低温泵内置气瓶中,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泵外置时吸收热量导致深冷介质温度升高所引起泵内气蚀、气堵对泵性能及零件寿命降低的影响。同时,内置泵气瓶结构减少了外置泵安装空间大的问题;
(6)本发明涉及到的往复式低温泵气瓶结构,低温泵支撑件可以有效避免过多热量传入到深冷介质中;
(7)本发明涉及到的往复式低温泵气瓶结构,低温泵泵头深冷端与热端的压力差较小,泵所受轴向力小,减少了往复式低温泵的失效概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前端支撑组件示意图;
附图3为内前封头组件示意图;
附图4为内后封头组件示意图;
附图5为内容器组件示意图;
附图6为外后封头组件示意图;
附图7为外容器组件示意图;
附图8为泵支撑组件示意图;
附图9为低温泵在外前封头的开孔方位示意图;
附图10为往复式低温增压泵支撑安装示意图;
附图11为往复式低温增压泵支撑安装变形示意图;
附图12为外副封头与内副筒体通过副支撑棒连接支撑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外副封头与内副筒体通过副内颈管连接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外副筒体内装配有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5为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6为排气管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01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2内前封头组件,003内后封头组件,004外后封头组件,005内容器组件,006外容器组件,007 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08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009泵池组件, 010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11排气管线组件,012泵池支撑组件,1分配头系统,2前颈内支撑管,3玻璃钢挡圈,4前颈外支撑管,5前颈法兰,6内前封头,7分子包筒体,8内后封头,9管帽, 10内后补强圈,11支撑棒,12外后封头,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支撑圈,16内筒体,17预留缓冲罐,18内前补强圈, 19外前封头,20外筒体,21外副封头,22外副筒体,23内副封头,24内副筒体,25热端法兰,26气瓶进液管,27气瓶出液管,28气瓶气相管,29第一泵进液内管,30过滤器,31第二泵进液内管,32保冷材料,33第一放散管,34第一安全阀,35第一手动放散阀,36泵进液阀,37回气阀,38第二放散管,39第二安全阀, 40第二手动放散阀,41气相管,42固定圈,43环形支撑件,44盖板,45密封件,46绝热材料,47低温增压泵,48泵进液外管, 49密封圈,50驱动端法兰,51泵出液管,52分子包管帽,53管线固定件,54密封环,55副第一支撑板、56副支撑圈、57副支撑棒、58副垫板,59副盖板,60副内颈管,61支撑法兰,62副外颈管,63颈管法兰,64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65圆筒,66阀套, 67低温长轴阀,68排气管,69排气安全阀,70排气阀,71第二低温增压泵进液管,72圆筒盖板,73增压腔,74充液腔,75副管帽,76外前补强圈。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16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发明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包括内容器组件005、外容器组件006和绝热夹层,所述外容器组件006内设有内容器组件005,外容器组件006与内容器组件005之间设有绝热夹层,所述外容器组件006与内容器组件 005之间一端设有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另外一端设有内后封头组件003,内容器组件005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处设有内前封头组件002,所述内部容器组件内设有预留缓冲罐17、气瓶进液管26、气瓶出液管27和气瓶气相管28,气瓶进液管26、气瓶出液管27和气瓶气相管28分别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连通,所述外部容器组件一侧设有外副筒体22,所述外副筒体22内设有充液腔74和增压腔73,充液腔74与内容器组件005之间通过连通管路机构连通,增压腔73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上的分配头系统1通过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008连通。
进一步,所述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包括分配头系统1、前颈内支撑管2、玻璃钢挡圈3、前颈外支撑管4和前颈法兰5,前颈法兰5 上设有前颈外支撑管4,前颈外支撑管4内设有前颈内支撑管2,前颈内支撑管2一端延伸至前颈外支撑管4外的一端设有分配头系统1,前颈外支撑管4与前颈内支撑管2之间设有玻璃钢挡圈3,内前封头组件002上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处设有内前补强圈18,分配头系统1与气瓶进液管26、气瓶出液管27和气瓶气相管28连通,气瓶进液管26通过管线固定件53固定在内筒体16上壁上。
进一步,所述内容器组件005包括内筒体16、内前封头组件002 和内后封头组件003,内前封头组件002和内后封头组件003位于内筒体16两端,内前封头组件002的内前封头6上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处设有分子包筒体7,分子包筒体7上设有分子包管帽52,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位于分子包筒体7内,内后封头组件003的内后封头8上设有支撑棒11,支撑棒11贯穿内后封头8,位于内筒体 16的一端设有管帽9,另外一端贯穿处位于内后封头8上设有内后补强圈10。
进一步,所述外容器组件006包括外筒体20,外筒体20一端设有外前封头19,另外一端设有外后封头组件004,外后封头组件004 包括外后封头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和支撑圈15,外后封头12上设有第一支撑板13,第一支撑板13上对应内后封头8 上的支撑棒11设有支撑圈15,第一支撑板13上位于支撑圈15处设有第二支撑板14。
进一步,所述外副筒体22内设有内副筒体24,外副筒体22一端设有外副封头21,另外一端设有驱动端法兰50,内副筒体24位于副支撑圈56的一端设有热端法兰25,内副筒体24与外副筒体22之间设有固定圈42和环形支撑件43,内副筒体24内设有低温增压泵 47,低温增压泵47与内副筒体24之间设有充液腔74和增压腔73,充液腔74位于内副封头23的一端,低温增压泵47位于驱动端法兰 50的一端设有绝热材料46,绝热材料46位于增压腔73处设有盖板 44,盖板44与低温增压泵47之间设有密封件45,盖板44与内副筒体24之间设有密封圈49,低温增压泵47连通有泵出液管51,泵出液管51延伸至驱动端法兰50外。
进一步,所述外副筒体22与内副筒体24之间位于外副封头21 之间设有副第一支撑板55,内副筒体24的内副封头23一端与副第一支撑板55之间设有副支撑棒57,副支撑棒57贯穿副第一支撑板 55和内副封头23,内副封头23上位于副支撑板处设有副垫板58,副第一支撑板55上位于副支撑板处设有副支撑圈56。
进一步,所述连通管路机构包括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07和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10,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07包括泵进液外管48、第二泵进液内管31和放散管,泵进液外管48一端通过第一泵进液内管29与内筒体16连通,另外一端通过第二泵进液内管31与充液腔74连通,泵进液外管48上设有泵进液阀36和第一放散管33,第一放散管33上设有第一安全阀34和第一手动放散阀35,泵进液外管48上设有保冷材料32,第一泵进液内管29位于内筒体 16内的端部设有过滤器30。
进一步,所述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008包括气相管41、第二放散管38和回气阀37,气相管41一端与分配头系统1连通,另外一端与增压腔73连通,气相管41与分配头系统1连通处设有回气阀 37,气相管41上连通有第二放散管38,第二放散管38上设有第二安全阀39和第二手动放散阀40。
进一步,所述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10位于外副封头21,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10包括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64、低温长轴阀67、阀套66和第二低温增压泵进液管71,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64与第二低温增压泵进液管71之间连通有低温长轴阀67,低温长轴阀67上设有阀套66,阀套66外套有圆筒65,圆筒65位于外副封头21上,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64位于内筒体16内的端部设有过滤器30,内筒体16连通有排气管68,排气管68延伸至外副封头21外设有排气安全阀69和排气阀70。
进一步,所述外副筒体22与内副筒体24之间设有副内颈管60,副内颈管60位于外副封头21的一端设有副盖板59,另外一端贯穿内副筒体24并设有副外颈管62和颈管法兰63,贯穿处位于内副封头23设有支撑法兰61。
本发明中,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由前颈外支撑管4、前颈内支撑管2、前颈法兰5、玻璃钢挡圈3、分配头系统1组成,见附图2。通过前颈法兰5将前颈外支撑管4和前颈内支撑2管焊接连接;分配头系统1与前颈内支撑管2焊接连接;玻璃钢挡圈3安装在前颈内支撑管2和前颈外支撑管4之间。
本发明中,内前封头组件002由内前封头6、分子包筒体7、分子包管帽52组成,见附图3。分子包筒体7与分子包管帽52焊接组成分子包组件。分子包筒体7与内前封头6焊接连接。
本发明中,内后封头组件003由内后封头8、内后补强圈10、支撑棒11、管帽9焊接连接组成,见附图4。
本发明中,内容器组件005由内前封头组件002、内后封头组件 003、预留缓冲罐17、内筒体16焊接组成,见附图5。
本发明中,外后封头组件004由外后封头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支撑圈15焊接组成,见附图6。
本发明中,外容器组件006由外前封头19、外后封头组件004、外筒体20焊接组成,见附图7。
本发明中,内容器组件005和外容器组件006的后端滑动支撑是通过将内后封头组件003中的支撑棒11穿过外后封头组件004中的支撑圈15,从而实现滑动支撑。
本发明中,内容器组件005和外容器组件006的前端固定支撑是通过内前补强圈18将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7中的前颈外支撑圈4与内前封头组件中002的内前封头6焊接连接以及通过外前补强圈76 将气瓶前端支撑组件001中的分配头系统1和外前封头19焊接连接,从而实现固定支撑。
本发明中,泵池组件009由外副封头21,外副筒体22,内副封头23,内副筒体24,热端法兰25焊接连接,见附图8.
本发明中,外容器组件006和泵池组件009的安装方式为:外容器组件006的外筒体20和泵池组件009中的外副筒体2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且有个通孔可以贯穿外筒体20和外副筒体22。泵池组件 009中的热端法兰25可以与外容器组件006中的外后封头12同侧,也可以不同侧,此方案为泵池组件009中的热端法兰25与外容器组件006中的外后封头12同侧。泵池组件009可以在外容器组件006 的正下方,也可以为侧面。泵池组件009中轴线与外容器组件006中轴线可以是平行也可以是有一定夹角。
本发明中,存在一种外容器组件006和泵池组件009的变形安装方式。泵池组件009中轴线垂直于外容器组件00中轴线,安装在外前封头19或外后封头12一侧,泵池组件009的热端法兰25位于上方,泵池组件009的外副封头21位于下方,此结构的好处是能够降低泵池组件009卧置安装对低温增压泵47摩擦副之间的摩擦,提高低温增压泵47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中,泵池支撑组件由固定圈42,环形支撑件43组成,见附图9。将环形支撑件43两侧为固定圈42,固定圈42与外副筒体 22焊接连接,通过固定圈42将环形支撑件43固定在外副筒体22上,使环形支撑件43不能轴向窜动,环形支撑件43与内副筒体24之间为滑动接触支撑。
本发明中,内容器组件005、外容器组件006、泵池组件009的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焊接连接,被包围的密封空间为绝热夹层,绝热夹层可以是高真空、绝热纸、玻璃纤维的多种组合,既保证了气密性,又保证了良好的绝热性。
本发明中,管线组件由第一泵进液内管29、气瓶气相管28、气瓶进液管26、气瓶出液管27组成。采用管线固定件53将气瓶气相管28、气瓶进液管26与内筒体16顶部固定。
本发明中,低温增压泵47的泵头有开槽,开槽装有密封环54。当低温增压泵47穿过泵池组件009的内副筒体24时,低温增压泵47的驱动端法兰50与泵池组件009中的热端法兰25通过螺栓形成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低温增压泵47泵头开槽中的密封环54将封闭的空间分为增压腔73和充液腔74。其中,靠近热端法兰25的腔体为增压腔73,靠近内副封头23的腔体为充液腔74。
本发明中,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07由第二泵进液内管31、保冷材料32、第一放散管33、第一安全阀34、第一手动放散阀35、泵进液阀36、泵进液外管48组成,见附图10。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07靠近泵进液阀36的泵进液外管48与管线组件中的第一泵进液内管29焊接连接,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07中的泵内进液内管(2)31与泵池组件009靠近充液腔74的内副筒体24焊接连接。
本发明中,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008由回气阀37、第二放散管38、第二安全阀39、第二手动放散阀40、气相管41组成,见附图 11。靠近回气阀37的气相管41一端与分配头系统1中的气瓶气相管 28连接。远离回气阀37的气相管41一端与泵池组件009中靠近增压腔73的内副筒体24焊接连接。
本发明中,增压腔73与充液腔74的压力差为气瓶内液体的静液压力,压力差较小。增压腔73内气体吸收低温增压泵47驱动端法兰 50传入的热量,可以给气瓶增压。
该发明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通过气瓶前端支撑组件 001将内容器组件005和外容器组件006固定支撑,通过内后封头组件003中的支撑棒11将内容器组件005和外容器组件006滑动支撑。内容器组件005、外容器组件006、泵池组件009的之间的焊接连接,形成绝热夹层,减少热量传递。低温增压泵47的驱动端法兰50与泵池组件009中的热端法兰25通过螺栓密封连接,低温增压泵47与泵池组件009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低温增压泵47泵头开槽中的密封环54将这个封闭的腔体分成增压腔73和充液腔74。充液过程中,低温液体从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07流入充液腔74,低温增压泵47吸入流入的低温液体,增压后从泵出液管51流出,增压腔73 内的气体吸收从低温增压泵47热端法兰25传入的热量给气体加热增压,通过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008回气到气瓶气相管28中给气瓶增压。当低温增压泵47维修拆卸时,将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07 与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008中的泵进液阀36和回气阀37关闭,打开第一手动放散阀35和第二手动放散阀40,将泵池组件009中充液腔74和增压腔73内的介质排空后,可将低温增压泵47拆卸完毕。此结构的好处是低温增压泵47维修拆卸时,不需要将气瓶内介质全部排空。
本发明中,见附图14,该方案中,将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 007和第一泵进液内管29改为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10和低温增压泵47排气管线组件011。降低了从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07 传入低温增压泵47的热量。
本发明中,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10由过滤器30、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64、第二低温增压泵进液管71、低温长轴阀67、圆筒65、圆筒盖板72,阀套66组成,见附图15,其中,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64与过滤器30和低温长轴阀67的进口焊接连接,第二低温增压泵进液管71与低温长轴阀67的出口和内副筒体24焊接连接,低温长轴阀67的阀套66与圆筒盖板72焊接连接,圆筒盖板72 与圆筒65焊接连接,圆筒65与外副封头21焊接连接,此结构的好处是热量仅从低温长轴阀67传入到低温增压泵47,大大降低了传热量。
本发明中,低温增压泵47排气管线组件011由排气管68、排气阀70、排气安全阀69组成,见附图16,此结构的好处是防止泵池组件009内压力过高。
参照附图15所示,当低温增压泵47维修拆卸时,不需要将气瓶内的介质全部排空,只需要将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010和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008中的低温长轴阀67、回气阀37关闭,将第二手动放散阀40和排气阀70打开,泵池组件009中的增压腔73和充液腔 74中的介质排放完毕后就可将低温增压泵47拆卸完毕。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包括内容器组件、外容器组件和绝热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容器组件内设有内容器组件,外容器组件与内容器组件之间设有绝热夹层,所述外容器组件与内容器组件之间一端设有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另外一端设有内后封头组件,内容器组件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处设有内前封头组件,所述内部容器组件内设有预留缓冲罐、气瓶进液管、气瓶出液管和气瓶气相管,气瓶进液管、气瓶出液管和气瓶气相管分别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连通,所述外部容器组件一侧设有外副筒体,所述外副筒体内设有充液腔和增压腔,充液腔与内容器组件之间通过连通管路机构连通,增压腔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上的分配头系统通过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包括分配头系统、前颈内支撑管、玻璃钢挡圈、前颈外支撑管和前颈法兰,前颈法兰上设有前颈外支撑管,前颈外支撑管内设有前颈内支撑管,前颈内支撑管一端延伸至前颈外支撑管外的一端设有分配头系统,前颈外支撑管与前颈内支撑管之间设有玻璃钢挡圈,内前封头组件上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处设有内前补强圈,分配头系统与气瓶进液管、气瓶出液管和气瓶气相管连通,气瓶进液管通过管线固定件固定在内筒体上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器组件包括内筒体、内前封头组件和内后封头组件,内前封头组件和内后封头组件位于内筒体两端,内前封头组件的内前封头上位于气瓶前端支撑组件处设有分子包筒体,分子包筒体上设有分子包管帽,气瓶前端支撑组件位于分子包筒体内,内后封头组件的内后封头上设有支撑棒,支撑棒贯穿内后封头,位于内筒体的一端设有管帽,另外一端贯穿处位于内后封头上设有内后补强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容器组件包括外筒体,外筒体一端设有外前封头,另外一端设有外后封头组件,外后封头组件包括外后封头、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支撑圈,外后封头上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对应内后封头上的支撑棒设有支撑圈,第一支撑板上位于支撑圈处设有第二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副筒体内设有内副筒体,外副筒体一端设有外副封头,另外一端设有驱动端法兰,内副筒体位于副支撑圈的一端设有热端法兰,内副筒体与外副筒体之间设有固定圈和环形支撑件,内副筒体内设有低温增压泵,低温增压泵与内副筒体之间设有充液腔和增压腔,充液腔位于内副封头的一端,低温增压泵位于驱动端法兰的一端设有绝热材料,绝热材料位于增压腔处设有盖板,盖板与低温增压泵之间设有密封件,盖板与内副筒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低温增压泵连通有泵出液管,泵出液管延伸至驱动端法兰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副筒体与内副筒体之间位于外副封头之间设有副第一支撑板,内副筒体的内副封头一端与副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副支撑棒,副支撑棒贯穿副第一支撑板和内副封头,内副封头上位于副支撑板处设有副垫板,副第一支撑板上位于副支撑板处设有副支撑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路机构包括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和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外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包括泵进液外管、第二泵进液内管和放散管,泵进液外管一端通过第一泵进液内管与内筒体连通,另外一端通过第二泵进液内管与充液腔连通,泵进液外管上设有泵进液阀和第一放散管,第一放散管上设有第一安全阀和第一手动放散阀,泵进液外管上设有保冷材料,第一泵进液内管位于内筒体内的端部设有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气相管线组件包括气相管、第二放散管和回气阀,气相管一端与分配头系统连通,另外一端与增压腔连通,气相管与分配头系统连通处设有回气阀,气相管上连通有第二放散管,第二放散管上设有第二安全阀和第二手动放散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位于外副封头,内置增压泵进液管线组件包括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低温长轴阀、阀套和第二低温增压泵进液管,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与第二低温增压泵进液管之间连通有低温长轴阀,低温长轴阀上设有阀套,阀套外套有圆筒,圆筒位于外副封头上,第一低温增压泵进液管位于内筒体内的端部设有过滤器,内筒体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延伸至外副封头外设有排气安全阀和排气阀。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副筒体与内副筒体之间设有副内颈管,副内颈管位于外副封头的一端设有副盖板,另外一端贯穿内副筒体并设有副外颈管和颈管法兰,贯穿处位于内副封头设有支撑法兰。
CN201910539178.6A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Pending CN110513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9178.6A CN110513595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9178.6A CN110513595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3595A true CN110513595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2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9178.6A Pending CN110513595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359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5880A (zh) * 2019-12-23 2020-04-10 芜湖市海格瑞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化气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06125A (zh) * 2019-12-17 2020-04-14 常州市旭如安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lng车载气瓶增压装置
CN116464904A (zh) * 2023-06-12 2023-07-21 浙江大学 一种车载液氢绝热储存容器及其液氢加注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1374A (en) * 1993-03-30 1995-05-02 Process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 Cryogenic fluid pump system and method of pumping cryogenic fluid
US20020085921A1 (en) * 1997-11-07 2002-07-04 Anker Gram High pressure pump system for supplying a cryogenic fluid from a storage tank
CN1683816A (zh) * 2004-04-15 2005-10-1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真空绝热低温液化气体储罐
CN201159393Y (zh) * 2007-12-28 2008-12-03 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低温绝热气瓶
CN105443972A (zh) * 2014-08-21 2016-03-30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及该重型卡车
CN205592642U (zh) * 2015-12-10 2016-09-21 浙江普阳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液化天然气气瓶的进出管结构
CN106338003A (zh) * 2015-07-10 2017-01-18 江苏深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卧式低温绝热气瓶及其增降压实现方法
CN106402646A (zh) * 2016-11-25 2017-02-15 项光清 一种高度集成的lng液化天然气加气站泵撬
CN206398352U (zh) * 2016-12-17 2017-08-11 浙江普阳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绝热气瓶的外置增压结构
CN207298367U (zh) * 2017-09-04 2018-05-01 连云港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带低温离心泵和增压气化器的lng卸车撬装置
CN210800698U (zh) * 2019-06-20 2020-06-19 英嘉动力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1374A (en) * 1993-03-30 1995-05-02 Process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 Cryogenic fluid pump system and method of pumping cryogenic fluid
US20020085921A1 (en) * 1997-11-07 2002-07-04 Anker Gram High pressure pump system for supplying a cryogenic fluid from a storage tank
CN1683816A (zh) * 2004-04-15 2005-10-1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真空绝热低温液化气体储罐
CN201159393Y (zh) * 2007-12-28 2008-12-03 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低温绝热气瓶
CN105443972A (zh) * 2014-08-21 2016-03-30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及该重型卡车
CN106338003A (zh) * 2015-07-10 2017-01-18 江苏深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卧式低温绝热气瓶及其增降压实现方法
CN205592642U (zh) * 2015-12-10 2016-09-21 浙江普阳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液化天然气气瓶的进出管结构
CN106402646A (zh) * 2016-11-25 2017-02-15 项光清 一种高度集成的lng液化天然气加气站泵撬
CN206398352U (zh) * 2016-12-17 2017-08-11 浙江普阳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绝热气瓶的外置增压结构
CN207298367U (zh) * 2017-09-04 2018-05-01 连云港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带低温离心泵和增压气化器的lng卸车撬装置
CN210800698U (zh) * 2019-06-20 2020-06-19 英嘉动力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6125A (zh) * 2019-12-17 2020-04-14 常州市旭如安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lng车载气瓶增压装置
CN110985880A (zh) * 2019-12-23 2020-04-10 芜湖市海格瑞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化气瓶及其制造方法
CN116464904A (zh) * 2023-06-12 2023-07-21 浙江大学 一种车载液氢绝热储存容器及其液氢加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3595A (zh)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CN104265512B (zh) 一种船舶动力装置的高压/低压燃气供应系统
CN102007287B (zh) 用于直接双燃料喷射的内燃发动机的装置和方法
CN104728594A (zh) 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
CN210800698U (zh) 一种新型增压泵外置的气瓶结构
CN110553138B (zh) 一种新型低温增压泵气瓶结构
CN208365193U (zh) 一种lng储罐
CN209470015U (zh) 基于高压储氢的加氢站
CN203404050U (zh) 液化天然气低温绝热气瓶用绝热泵壳装置
CN210511036U (zh) 一种新型lng汽化器
CN215722474U (zh) 大容量无缝不锈钢内胆碳纤维全缠绕瓶式容器
CN212456248U (zh) 能直接充装lng并杜绝散放气bog的低温高压气瓶
CN205606171U (zh) 一种车用lng主动增压系统
CN110735744B (zh) 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船舶燃料油供应系统
CN111623230A (zh) 能直接充装lng并杜绝散放气bog的低温高压气瓶
CN209604893U (zh) 燃料存储装置的阀箱
CN114087522A (zh) 一种零损耗液氢储运及加氢系统、设备和运输车辆
CN207830982U (zh) 一种高压储氢瓶用副板式固定装置
CN215292717U (zh) 与车载低温贮液瓶配套的高压气化器
CN217273513U (zh) 车载供气系统及汽车
CN110131573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气瓶快速加注系统
CN216342486U (zh) 用于燃气发动机的带泵双瓶供气系统
RU2781731C1 (ru) Адсорб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обратимого аккумулирования паров сжиженного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CN210069471U (zh) 新型绝热气瓶
CN219530538U (zh) 一种高压储氢气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