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9117A - 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 - Google Patents

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9117A
CN110509117A CN201910833152.2A CN201910833152A CN110509117A CN 110509117 A CN110509117 A CN 110509117A CN 201910833152 A CN201910833152 A CN 201910833152A CN 110509117 A CN110509117 A CN 110509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ubstrate
bistrique
resistance
connect
eye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31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aisi Health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8331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9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9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9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3/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r presence of liquid or steam
    • B08B3/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or sp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00Processes of grinding or polishing;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13/0031Machines having several working posts; Feeding and manipulating devices
    • B24B13/0037Machines having several working posts; Feeding and manipulating devices the lenses being worked by different tools, e.g. for rough-grinding, fine-grinding, poli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13/01Specific tools, e.g. bowl-like; Production, dressing or fastening of thes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1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 B24B47/12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by mechanical gearing or electric pow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方法包括:选取一定折射率的透明屈光介质作为镜片基材;选用若干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一磨头,按曲率半径从小到大依次磨制镜片基材,使用第一磨头的凸面对准镜片基材的几何中心来旋转磨制镜片基材后表面,在镜片基材的后表面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负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选用若干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二磨头,按曲率半径从小到大依次磨制镜片基材,使用第二磨头的凹面旋转磨制镜片基材前表面下方,在镜片基材的前表面下方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镜片基材的前表面下方和后表面的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负屈光交叉重叠,得到新的屈光程度。本发明便于得到不同的功能和使用效果镜片。

Description

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
背景技术
眼睛折射光线的作用叫屈光,用光焦度来表示屈光的能力,叫做屈光度。 眼睛不使用调节时的屈光状态,称为静态屈光,标准眼静态屈光的光焦度 +58.64D。人眼在使用调节时的屈光状态,称为动态屈光,其光焦度强于静态 屈光的光焦度。由于眼睛屈光度不正确,造成不能准确在视网膜成像,就是视 力缺陷,一般情况需要佩带眼镜,通过镜片补充和矫正眼睛本身的屈光度,达 到视网膜正确成像的目的。目前眼镜镜片的磨制方法只能得到具有简单功能的 镜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用以解决现有眼镜镜片的磨制方法 只能得到具有简单功能的镜片。
一种镜片磨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一定折射率的透明屈光介质作为镜片基材;
S2:选用若干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一磨头,按曲率半径从小到大依次磨制镜 片基材,使用所述第一磨头的凸面对准镜片基材的几何中心来旋转磨制镜片基 材后表面,在镜片基材的后表面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负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 域;
S3:选用若干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二磨头,按曲率半径从小到大依次磨制镜 片基材,使用所述第二磨头的凹面旋转磨制镜片基材前表面下方,在镜片基材 的前表面下方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
S4:镜片基材的前表面下方和后表面的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负屈光交 叉重叠,得到新的屈光程度。
优选的,所述镜片基材为圆形透明块;
所述镜片基材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镜片基材的折射率为1.56、1.601、1.67、 1.70、1.74中任一种;或所述镜片基材的材料为PC,所述镜片基材的折射率为 1.59;
若干所述第一磨头直径相同,所述第一磨头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所 述第一磨头的旋转轴与镜片基材的轴线同轴;
所述第二磨头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若干所述第二磨头的旋转中心在 镜片基材的投影重叠、且位于参考线上,所述参考线为与镜片基材垂直中心线 夹角为9.5度或11.5度的穿中心线,所述垂直中心线为过镜片基材中心、且与 镜片基材轴线垂直的线,所述第二磨头的旋转轴线与参考线垂直相交,并与镜 片基材的镜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镜片基材为圆形透明块;
所述镜片基材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镜片基材的折射率为1.56、1.601、1.67、 1.70、1.74中任一种;或所述镜片基材的材料为PC,所述镜片基材的折射率为 1.59;
若干所述第一磨头直径不同,磨头所述第一磨头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 心,所述第一磨头的旋转轴与镜片基材的轴线同轴;
若干所述第二磨头直径不同,若干所述第二磨头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 影共线,所述第二磨头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所述共线为共参考线,所述 参考线为与镜片基材垂直中心线夹角为9.5度或11.5度的穿中心线,所述垂直 中心线为过镜片基材中心、且与镜片基材轴线垂直的线,所述第二磨头的旋转 轴线与参考线垂直相交,并与镜片基材的镜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S5:使用不同曲率半径的圆柱形磨头,所述圆柱形磨头的旋转轴线选择与 验光处方中负散光轴相同或与正散光轴为垂直的角度,所述圆柱形磨头的旋转 轴线与镜片基材所在平面平行,经过磨制,可在镜片基材上需要散光的位置得 到对应的散光屈光度和散光轴。
优选的,所述S1、S2使用磨制装置磨制,所述磨制装置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机架;
水平固定板,所述水平固定板下端与机架上端固定连接;
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固定连接在水平固定板下端,所述步进电机的输 出轴竖直朝下设置;
第一水平连接板,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上端与步进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二水平连接板、两个竖直连接杆,所述两个竖直连接杆上端分别固定连 接在第一水平连接板下端靠近左右两侧,所述两个竖直连接杆下端分别固定连 接在第二水平连接板上端靠近左右两侧;
主电机,所述主电机固定在第二水平连接板上端、且位于两个竖直连接杆 之间,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二水平连接板上下两端;
转轴,所述转轴竖直设置,所述转轴上端与主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连接在第二水平连接板下端,所述轴承座与所述 转轴配合;
转轮,所述转轮水平设置,所述转轮上端的轴心与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所 述转轮周向朝向转轮径向设置若干安装凹槽;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端、且位于转轮一侧;
旋转摆臂,所述旋转摆臂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端,所述旋转摆臂的旋转端 连接所述镜片基材,所述旋转摆臂的旋转端朝向所述转轮;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固定块沿着转轮径 向设有径向螺纹孔,所述径向螺纹孔贯穿固定块朝向镜片基材的一侧,所述径 向螺纹孔用于安装第一磨头装置或第二磨头装置;
喷头、水箱,所述喷头设置在第二水平连接板下端、且位于镜片基材正上 方,所述水箱设置在工作台上端,所述喷头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水箱出水口连通, 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电磁阀;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工作台上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步进电机、 所述主电机、所述电磁阀、所述第一磨头装置、所述第二磨头装置、电源电连 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磨头装置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一端用于安装到 所述径向螺纹孔内,所述第一丝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 装板远离第一丝杆一侧设有第一磨头电机,所述第一磨头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磨头电机输出轴、第一电动伸缩杆均沿着转轮径 向设置,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远离第一磨头电机输出轴一端连接有第一磨头;
所述第二磨头装置包括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一端用于安装到所述径向 螺纹孔内,所述第二丝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 第二丝杆一侧设有第二磨头电机,所述第二磨头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 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磨头电机输出轴、第二电动伸缩杆均沿着转轮径向设置, 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远离第二磨头电机输出轴一端连接有第二磨头;
所述第一磨头电机、第二磨头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镜片,其使用上述的方法磨制。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 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 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 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 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1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1种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第2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2种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第3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3种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第4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4种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5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5种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磨制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第一磨制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第二磨制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设置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收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信号处理电路和电源连接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镜片基材;2、第一磨头;3、第二磨头;4、磨制装置;41、工 作台;42、水平固定板;43、步进电机;44、转轴;45、主电机;46、第一水 平连接板;47、第二水平连接板;48、竖直连接杆;49、水箱;410、连接管; 411、轴承座;412、转轮;413、固定架;414、旋转摆臂;415、固定块;416、 第一磨头装置;4161、第一丝杆;4162、第一安装板;4163、第一磨头电机;4164、第一电动伸缩杆;417、第二磨头装置;4171、第二丝杆;4172、第二 安装板;4173、第二磨头电机;4174、第二电动伸缩杆;418、机架;419、喷 头;20、收集装置;201、安装台;2011、圆形安装腔;2012、空腔;202、固 定环;203、凸台;204、收集槽;205、重量检测传感器;206、收集板;207、 连接环;5、第一运算放大器;6、第二运算放大器;7、可变电阻器;8、晶体 三极管;9、集成电路;10、可变电阻;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 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 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 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5、第十五电阻;C1、第 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 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片磨制方法,用于磨制眼镜镜片,如图1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一定折射率的透明屈光介质作为镜片基材1;
S2:选用若干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一磨头2,按曲率半径从小到大依次磨制 镜片基材1,使用所述第一磨头2的凸面对准镜片基材1的几何中心来旋转磨 制镜片基材1后表面,在镜片基材1的后表面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负屈光呈环 形分布的区域(为透光区域);
S3:选用若干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二磨头3,按曲率半径从小到大依次磨制 镜片基材1,使用所述第二磨头3的凹面旋转磨制镜片基材1前表面下方,在 镜片基材1的前表面下方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为透 光区域);
S4:镜片基材1的前表面下方和后表面的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负屈光 交叉重叠,得到新的屈光程度(重叠区正屈光和负屈光相互叠加得到新的屈光 程度)。若干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一磨头、第二磨头磨制可使得镜片基材形成复 曲面,且可形成多焦点。
根据已有知识:在折射率固定的材料上,要获得不同的屈光度,需要不同 的曲率半径,比如1.56折射率的镜片,获得300度,与获得600度近视做比较, 300度的曲率小,曲率半径大(曲率的倒数就是曲率半径),镜片边缘薄一些, 镜片凹陷相对小,但600度的曲率大,曲率半径小,镜片边缘厚一些,镜片凹 陷明显一些;用同一种折射率的透明介质做镜片,要获得不同屈光,只能做不 同曲面;
屈光度=焦距的倒数
比如需要-1.00D(为屈光度,-表示近视,+表示远视,-1.00D表示近视100 度)的近视镜片,那么它的焦距是-1米;
根据现有参考文献:郑世旺,陈梅.测定薄透镜曲率半径和折射率的简单方 法.河南科学.2004.22(6):749-750;对于给定的折射率的镜片基材,以及需 要的定焦距,根据其中公式(8)-(10)可计算出镜片的曲率半径,镜片的曲 率半径就是磨头的曲率半径。也可采用其他现有方法计算镜片的曲率半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磨头2、第二磨头3均为球面磨头(结构可如图2、5、7、 9所示);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S5:使用不同曲率半径的圆柱形磨头,所述圆柱形磨头的旋转轴线选择与 验光处方中负散光轴相同或与正散光轴为垂直的角度,所述圆柱形磨头的旋转 轴线与镜片基材1所在平面平行,经过磨制,可在镜片基材上需要散光的位置 得到对应的散光屈光度和散光轴。
上述技术方案镜片的后表面,不同区域的不同屈光力(包含负屈光,正屈 光,球面及柱面屈光)可以矫正使用者的远用屈光不正;其中,所述正屈光为 交叉重叠区域叠加所得。
镜片的前表面的下方,不同区域的不同屈光力(正屈光,球面及柱面屈光) 可以矫正使用者的近用屈光不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所述第一 磨头2的凸面对准镜片基材1的几何中心来旋转磨制镜片基材1后表面,在镜 片基材1的后表面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负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使用所述第 二磨头3的凹面旋转磨制镜片基材1前表面下方,在镜片基材1的前表面下方 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使得镜片基材1的前表面下方 和后表面的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负屈光交叉重叠,得到新的屈光程度,可 根据需要设置第一磨头2、第二磨头3的曲率半径、直径,以及第一磨头2、 第二磨头3的旋转轴来得到使得交叉重叠后得到不同的所述新的屈光程度,来 使得镜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效果;综上,与目前眼镜镜片的磨制装置只能 得到具有简单功能的镜片相比,本发明能够得到具有不同功能和使用效果的镜 片,具体可参见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所述镜片基材1为圆形透明块;
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镜片基材1的折射率为1.56、1.601、 1.67、1.70、1.74中任一种;或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PC,所述镜片基材1 的折射率为1.59;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磨头2的数量为7个,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 心为其几何中心,7个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轴(如图2,第一磨头的旋转轴 与第一磨头的轴线同轴)与镜片基材1的轴线同轴(镜片基材1的轴线如图2 中A);7个第一磨头2的直径相同,优选的,第一磨头2与镜片基材1同直 径;
所述第二磨头3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 材的投影重叠、且位于参考线上,所述参考线为与镜片基材2垂直中心线(所 述垂直中心线为过镜片基材中心、且与镜片基材轴线垂直的线,如图2中C) 夹角(图2中α)为9.5度或11.5度的穿中心线(图2中B),所述第二磨头 3的旋转轴线与参考线垂直相交,并与镜片基材的镜面垂直(如磨制右眼镜时, 第二磨头旋转轴线与参考线相交点落在右下象限的参考线上,如磨制左眼镜片 时,第二磨头旋转轴线与参考线相交点落在左下象限的参考线上);3个第二 磨头3的直径相同,优选的,第二磨头3直径根据镜片基材1的总直径作相应 调整(优选的,第二磨头直径小于镜片基材1的总直径);第二磨头3的旋转 中心位于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下方,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距第一磨头2的 旋转中心竖直方向的垂直距离(如图3中h);当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距第 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竖直方向的垂直距离为a时,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 在镜片基材的投影位于与镜片基材1垂直中心线夹角为11.5度的线上;当第二 磨头3的旋转中心距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竖直方向的垂直距离为b时,所述 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影位于与镜片基材1垂直中心线夹角为 9.5度的线上。b大于a,a与b的值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下述α均为为9.5度 或11.5度,以满足第二磨具打磨时角度条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图3为图2对应的原理图,展示的是远用环焦+近用环焦局部重叠设计, 上方7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为7个第一磨头2在镜片基材1的后表面磨制 得到的不同屈光程度的负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每个环形的屈光程度均不 同,该区域为使用者远用区,该设计的优点是使用者远用区为中心向周边屈光 力递减型设计(如图2所示,远用区为中心向周边屈光力分别为-3.75、-3.50、 -3.25、-3.00、-2.75、-2.5、-2.25,呈递减型设计),优点与现有单纯环焦(或 称周边离焦镜片)相同,能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
下方3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为3个第二磨头3磨制,在镜片基材1的 前表面下方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每个环形区域的屈 光程度不同,上方7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与下方下方3个同心圆构成的环 形区域的重叠区域(也是近用区域,该区域屈光程度叠加)能有效减轻看近处 的用眼负荷,起到近用抗疲劳的作用。
实施例2:
所述镜片基材1为圆形透明块;
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镜片基材1的折射率为1.56、1.601、 1.67、1.70、1.74中任一种;或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PC,所述镜片基材1 的折射率为1.59;
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磨头2的数量为7个,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 心为其几何中心,7个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轴(如图4,第一磨头的旋转轴 与第一磨头的轴线同轴)与镜片基材1的轴线同轴;7个第一磨头2的直径相 同,优选的,第一磨头2与镜片基材1同直径;
所述第二磨头3的数量为5个,5个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 材的投影重叠、且位于参考线上,所述参考线为与镜片基材2垂直中心线夹角 为9.5度或11.5度的穿中心线(同实施例1),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轴线与 参考线垂直相交,并与镜片基材的镜面垂直(如磨制右眼镜片时,第二磨头旋 转轴线与参考线相交点落在右下象限的参考线上,如磨制左眼镜片时,第二磨 头旋转轴线与参考线相交点落在左下象限的参考线上)。3个第二磨头3的直 径相同,优选的,第二磨头3根据镜片基材1的总直径作相应调整(优选的, 第二磨头直径小于镜片基材1的总直径);
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位于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下方,当第二磨头3的 旋转中心距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竖直方向的垂直距离(对应图3中h)为a 时,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影位于与镜片基材1垂直中心 线夹角为11.5度的线上;当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距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竖 直方向的垂直距离为b时,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影位于 与镜片基材1垂直中心线夹角为9.5度的线上。b大于a,a与b的值根据实际 对重叠区域的需要选择。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图5为图4对应的原理图,展示的是远用环焦+近用环焦局部重叠设计, 上方7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为7个第一磨头2在镜片基材1的后表面磨制 得到的不同屈光程度的负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每个环形的屈光程度均不 同,该区域为使用者远用区,该设计的优点是使用者远用区为中心向周边屈光 力递减型设计(如图5所示,远用区为中心向周边屈光力分别为-3.75、-3.50、 -3.25、-3.00、-2.75、-2.5、-2.25,呈递减型设计),优点与现有单纯环焦(或 称周边离焦镜片)相同,能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
下方5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为5个第二磨头3磨制,在镜片基材1的 前表面下方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每个环形区域的屈 光程度不同,上方7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与下方5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 域的重叠区域(也是近用区域,该区域屈光程度叠加)能有效弥补看近处的用 眼调节力不足,起到辅助看近处的作用。
实施例3:
所述镜片基材1为圆形透明块;
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镜片基材1的折射率为1.56、1.601、 1.67、1.70、1.74中任一种;或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PC,所述镜片基材1 的折射率为1.59;
如图6-7所示,所述第一磨头2的数量为4个,4个第一磨头2的直径均 不同,可如图6所示设置(曲率半径小的直径小),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 心为其几何中心,4个所述第一磨头的旋转轴与镜片基材的轴线同轴(由此可 知第一磨头旋转中心与镜片基材几何中心重叠);优选的,直径最大的第一磨 头2与镜片基材1直径相同;
所述第二磨头3的数量为5个,5个第二磨头3的直径均不同,可如图6 所示设置(曲率半径大的直径大),5个所述第二磨头3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 的投影共线,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所述共线为共参考线, 所述参考线为与镜片基材1垂直中心线夹角为9.5度或11.5度的穿中心线,所 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轴线与参考线垂直相交,并与镜片基材的镜面垂直(如磨 制右眼镜片时,第二磨头旋转轴线与参考线相交点落在右下象限的参考线上, 如磨制左眼镜片时,第二磨头旋转轴线与参考线相交点落在左下象限的参考线 上)。优选的,直径最大的第二磨头3的直径根据镜片基材1总直径做相应调 整(优选的,直径最大的第二磨头3的直径小于镜片基材1总直径);
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位于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下方,5个第二磨头3 形成的5个非同心圆构成环形区域;当5个非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中,最外 边的圆的旋转中心距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竖直方向的垂直距离为a时,所述 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影位于与镜片基材1垂直中心线夹角为 11.5度的线上;当最外边的圆的旋转中心距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竖直方向的 垂直距离为b时,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影位于与镜片基 材1垂直中心线夹角为9.5度的线上。b大于a,a与b的值根据实际对重叠区域的需要选择。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图7为图6对应的原理图,展示 的是远用环焦+近用环焦局部重叠设计,上方4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为4 个第一磨头2在镜片基材1的后表面磨制得到的不同屈光程度的负屈光呈环形 分布的区域,每个环形的屈光程度均不同,该区域为使用者远用区,该设计的 优点是使用者远用区为中心向周边屈光力递减型设计(如图7所示,远用区为 中心向周边屈光力分别为-3.75、-3.5、-3.25、-3.00,呈递减型设计),优点与 现有单纯环焦(或称周边离焦镜片)相同,能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
下方5个非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为5个第二磨头3磨制,在镜片基材1 的前表面下方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每个环形区域的 屈光程度不同,上方4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与下方5个非同心圆构成的环 形区域的重叠区域(也是近用区域,该区域屈光程度叠加),能辅助看近有老 花眼的使用者,起到矫正远视力异常同时能辅助老花眼看近的作用。
实施例4:
所述镜片基材1为圆形透明块;
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镜片基材1的折射率为1.56、1.601、 1.67、1.70、1.74中任一种;或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PC,所述镜片基材1 的折射率为1.59;
如图8-9所示,所述第一磨头2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一磨头2直径不同, 可如图8所示设置(曲率半径小的直径小),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 中心,2个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轴(如图8,第一磨头的旋转轴与第一磨头 的轴线同轴)与镜片基材1的轴线同轴;
所述第二磨头3的数量为5个,5个第二磨头3的直径均不同,可如图6 所示设置(曲率半径大的直径大),5个所述第二磨头3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 的投影共线,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所述共线为共参考线, 所述参考线为与镜片基材1垂直中心线夹角为9.5度或11.5度的穿中心线,所 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轴线与参考线垂直相交,并与镜片基材的镜面垂直(如磨 制右眼镜片时,第二磨头旋转轴线与参考线相交点落在右下象限的参考线上, 如磨制左眼镜片时,第二磨头旋转轴线与参考线相交点落在左下象限的参考线 上)。优选的,直径最大的第二磨头3的直径根据镜片基材1总直径做相应调 整;
如图9所示,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位于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下方,5 个第二磨头3形成的5个非同心圆构成环形区域;当5个非同心圆构成的环形 区域中,最外边的圆的旋转中心距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竖直方向的垂直距离 为a时,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影位于与镜片基材1垂直 中心线夹角为11.5度的线上;当最外边的圆的旋转中心距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 心竖直方向的垂直距离为b时,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影 位于与镜片基材1垂直中心线夹角为9.5度的线上。b大于a,a与b的值根据实际对重叠区域的需要选择。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图9为图8对应的原理图,展示的是远用环焦+近用多焦点局部重叠设计, 上方2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为2个第一磨头2在镜片基材1的后表面磨制 得到的不同屈光程度的负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每个环形的屈光程度均不 同,该区域为使用者远用区,该设计的优点是使用者远用区为中心向周边屈光 力递减型设计(如图9所示,远用区为中心向周边屈光力分别为-3.75、-3.50, 呈递减型设计),优点是远用侧方视力不受影响,(现有渐进多焦点镜片的两 侧多有盲区,导致某些行为需要用眼侧方余光如开车等,不能获得正常视力);
下方5个非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为5个第二磨头3磨制,在镜片基材1 的前表面下方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每个环形区域的 屈光程度不同,上方2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与下方5个非同心圆构成的环 形区域的重叠区域(也是近用区域,该区域屈光程度叠加),能辅助看近有老 花眼的使用者,起到矫正远视力异常,保留远用侧方视力,同时能辅助老花眼 看近的作用。
实施例5:
所述镜片基材1为圆形透明块;
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镜片基材1的折射率为1.56、1.601、 1.67、1.70、1.74中任一种;或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PC,所述镜片基材1 的折射率为1.59;
如图10-11所示,所述第一磨头2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 中心为其几何中心,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位于镜片基材1的轴线上(如 图10,第一磨头的旋转轴与第一磨头的轴线同轴)与镜片基材1的轴线同轴); 第一磨头2直径与镜片基材1直径相同;
所述第二磨头3的数量为6个,6个第二磨头3的直径均不同,可如图10 所示设置(曲率半径大的直径大),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 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位于镜片基材1的轴线上(如图10,第二磨头的旋 转轴与第二磨头的轴线同轴)。优选的,直径最大的第二磨头3的等于镜片基 材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图11为图10对应的原理图,展示的是单纯的远用环焦设计,该设计是远 用区(如图11,6个同心圆构成的环形区域为第二磨头3磨制,在镜片基材1 的前表面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每个环形区域的屈 光程度不同,为中心向周边屈光力递减型设计(如图11所示,远用区中心区 域为+4.00,环形区域由中心向周边屈光力分别为+3.75、+3.5、+3.25、+3.00、 +2.75,呈递减型设计),对于远视眼的使用者,中心成像落在视网膜上而周边 成像落在视网膜后,造成睫状肌周边调节负荷增加,可刺激眼轴增长,从而促 进加速远视眼眼轴的发育,眼轴长度增加,远视度数减低。
上述实施例1-5为五种不同设计,目前市面上存在单光镜片,双光镜片, 渐进多焦点镜片,抗疲劳减负镜片,单纯近视环焦镜片(又称周边离焦镜片), 镜片的功能和使用效果均无上述设计全面及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14所示,所述S1、S2使用磨制装置4磨制, 所述磨制装置4包括:
工作台41,所述工作台41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机架418;
水平固定板42,所述水平固定板42下端与机架418上端固定连接;
步进电机43,所述步进电机43固定连接在水平固定板42下端,所述步进 电机43的输出轴竖直朝下设置;
第一水平连接板46,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46上端与步进电机43输出轴固 定连接;
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两个竖直连接杆48,所述两个竖直连接杆48上端分 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水平连接板46下端靠近左右两侧,所述两个竖直连接杆48 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上端靠近左右两侧;
主电机45,所述主电机45固定在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上端、且位于两个竖 直连接杆48之间,所述主电机45的输出轴贯穿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上下两端;
转轴44,所述转轴44竖直设置,所述转轴44上端与主电机45输出轴固 定连接
轴承座411,所述轴承座411固定连接在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下端,所述轴 承座411与所述转轴44配合;
转轮412,所述转轮412水平设置,所述转轮412上端的轴心与转轴44 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轮412周向朝向转轮径向设置若干安装凹槽;优选的, 所述安装凹槽的数量为8个,形成8个卡位。
固定架413,所述固定架413固定连接在工作台41上端、且位于转轮412 一侧;
旋转摆臂414,所述旋转摆臂414固定连接在固定架413上端,所述旋转 摆臂414的旋转端连接所述镜片基材1,所述旋转摆臂414的旋转端朝向所述 转轮412;旋转摆臂用于调整镜片基材的角度,用于调整得到上述角度α。
固定块415,所述固定块415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固定块415 沿着转轮412径向设有径向螺纹孔,所述径向螺纹孔贯穿固定块415朝向镜片 基材1的一侧,所述径向螺纹孔用于安装第一磨具装置或第二磨具装置;由于 第二磨具用于磨制镜片基材前面下方,因此用于安装第二磨具装置的螺纹孔位 于用于安装第一磨具装置的螺纹孔的下方。8个固定块根据需要安装第一磨具 装置或第二磨具装置,如其中6个固定块安装6个第一磨具装置,2个固定块 安装2个第二磨具装置;
若干第一磨头装置416,所述第一磨头装置416包括第一丝杆4161,所述 第一丝杆4161一端用于安装到所述径向螺纹孔内,所述第一丝杆4161另一端 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4162,所述第一安装板4162远离第一丝杆4161一侧设 有第一磨头电机4163,所述第一磨头电机4163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 缩杆4164,所述第一磨头电机4163输出轴、第一电动伸缩杆4164均沿着转轮 412径向设置,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4164远离第一磨头电机4163输出轴一端 连接有第一磨头2;所述若干第一磨头装置互不相同、所述若干第一磨头装置 由在所述第一磨头电机输出轴一端连接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一磨头形成,即若干 第一磨头装置中不同的第一磨头装置仅连接的第一磨头不同;
若干第二磨头装置417,所述第二磨头装置417包括第二丝杆4171,所述 第二丝杆一端用于安装到所述径向螺纹孔内,所述第二丝杆4171另一端固定 连接有第二安装板4172,所述第二安装板4172远离第二丝杆4171一侧设有第 二磨头电机4173,所述第二磨头电机4173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 4174,所述第二磨头电机4173输出轴、第二电动伸缩杆4174均沿着转轮412 径向设置,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4174远离第二磨头电机4173输出轴一端连接 有第二磨头3;所述若干第二磨头装置互不相同、由在所述第二磨头电机输出 轴一端连接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二磨头形成,即若干第二磨头装置中不同的第二 磨头装置仅连接的第二磨头不同;
喷头419,所述喷头419设置在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下端且位于镜片基材1 正上方,所述喷头419通过连接管421与工作台41上端的水箱420出水口连 通,所述连接管421上连接有电磁阀。喷头喷水用于打磨过程中冷却。根据现 有知识水箱内设置水泵,用于输出水,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工作台上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步进电机、 所述主电机、所述电磁阀、所述第一磨头电机、所述第二磨头电机、电源电连 接。其中,控制器设有磨头电机接口,磨头电机(第一磨头电机或第二磨头电 机)的控制线与所述磨头电机接口匹配、可插拔连接,电机的控制线与控制器 可插拔的连接为现有技术。优选的,第一磨头电机、第二磨头电机可为同种电 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设置径向螺纹孔的固定块用于安 装第一磨具或第二磨具,使用时,将第一磨具装置、第二磨具装置对应安装, 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工作,进而带动转轮上下移动靠近镜片基材;主电机带动 转轮旋转,可实现更换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一磨具、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二磨具对 镜片基材打磨,打磨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或第二电动伸缩杆伸缩,控 制第一磨头电机工作或第二磨头电机工作进行旋转打磨,控制器控制,控制方 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所述磨制装置4还包括:
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水平固定板42下端,所述位移传感 器用于测定水平固定板42下表面到工作台41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警示灯,所述警示灯设置在水平固定板42上表面,所述警示灯与控制器 电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三电阻 R3第二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
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所述第四电阻R4第一端、第五电阻R5第一 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第二端连接;
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另一端 接地;
可变电阻器7、第七电阻R7,所述可变电阻器7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 分别与第四电阻R4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器7另一端、第七电阻R7另 一端分别接地;
第二运算放大器6,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6同相输入端与第四电阻R4第 二端连接;
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6同相输入 端和输出端连接;
第一运算放大器5,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5反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第 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5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所述第 一运算放大器5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
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同相输入端连接, 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
第十电阻R10,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反相输入端连 接,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输出端连接;
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反相输入端连接, 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源连接电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电路包括:
第四电容C4,所述第四电容C4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第 二端接地;
集成电路9,所述集成电路9的第十二引脚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 连接,所述集成电路9的第七引脚接地;优选的,集成电路9可采用uA723 型号。
第五电容C5、第十四电阻R14,所述第五电容C5第一端、第十四电阻 R14第一端分别与集成电路9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第二端、第 十四电阻R14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十三电阻R13一端与第五电容C5第一端连接, 另一端与集成电路9的第六引脚连接;
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一端与集成电路9第十三引脚连接,第 二端与集成电路9第四引脚连接;
第十五电阻R15,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第二端连接;
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第二端连接,另一 端接地;
可变电阻10,所述可变电阻10第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第二端连接,第 二端与集成电路9第三引脚连接;
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一端与集成电路9的第十二引脚连 接,另一端与集成电路9的第十一引脚连接;
晶体三极管8,所述晶体三极管8的基极与集成电路9的第十一引脚连接, 所述晶体三极管8的发射极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8 的集电极分别与集成电路9的第二引脚、第十一引脚连接;
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端与晶体三极管8的集电极连 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分别与可变电阻10的第二端、控制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控制器可同时控制步进电机、位 移传感器工作,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测定水平固定板42下表面到工作台41上 表面的垂直距离值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设有第二距离标准值,当 位移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信息超过预设的距离标准值时,控制器控制警示灯报 警,避免磨头(如第二磨头)下移距离过低,影响加工质量。
上述信号处理电路中:第一运算放大器5利用差模输入放大的原理对位移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精确放大,并联的第十电阻R10、第一电容C1在第一 运放器5的反馈端起到放大补偿的作用,保证第一运算放大器5输出信号的连 续性,有效地提高了位移传感器的输出变化量的稳定性,可变电阻器7的阻值 改变控制器接收到的信号变化量值,调节精度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上述电源电路中:集成电路9的第5引脚对输入电压进行采集,同时集成 电路9的第4引脚对输出电压进行采集反馈,从而能够实现电源电压的稳定输 出;而且,经过晶体三极管8能够对输出电流进行扩流,提高了工作电源电路 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了控制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16所示,还包括收集装置20,所述收集装置 20包括;
安装台201,所述安装台201固定连接在工作台41上端,且位于镜片基材 1正下方,所述安装台201内部设有空腔2012,所述空腔2012一侧贯通安装 台201一侧,所述安装台201台面上端设有凸台203,所述凸台203上端设有 圆形安装腔2011;
所述圆形安装腔2011下端贯穿所述空腔2012上端,所述圆形安装腔2011 靠近上端处周侧内壁朝向中心水平延伸,形成固定环202,所述镜片基材1下 端安装在所述固定环202上端;
收集槽204,所述收集槽204安装在所述空腔2012内,所述收集槽204 下端放置所述空腔2012内壁下端,所述收集槽204的外壁形状与所述空腔2012 下部内壁形状尺寸匹配;
把手205,所述收集槽204朝向所述空腔2012贯通安装台201的一侧设有 把手205;
收集板206、连接环207,所述收集板206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锥形结构, 所述中空锥形结构锥底朝上设置,所述收集板206锥底端与连接环207下端固 定连接,所述连接环207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环202内壁设有与所述外 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收集板206远离锥底端伸入收集槽204内;
防护罩,所述安装台201贯通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 有安装孔;
排水管,所述收集槽一侧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从所述安装孔穿出;优 选的,可在排水管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便于智能控制排水。
重量检测传感器208,所述重量检测传感器208设置在收集槽204底部, 所述安装台201底部内壁设有用于供重量检测传感器208进出安装台201的滑 槽;
所述控制盒外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重量检测传感器208分别与所述 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使用时,第一磨头或第二磨头打 磨产生的废屑以及喷头喷射的水落入安装台,通过圆形安装腔进入收集板内, 再流入收集槽内;收集板49为中空锥形结构,且收集板49锥底端与连接环491 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491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环453内壁设有与 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收集板49远离锥底端伸入收集槽内,便于收 集废屑进入收集槽47,以及便于打磨完毕后拆卸收集板49来清理收集板49;
收集槽47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用于采集收集槽47的重量值信息并将其 传输给控制器,每次打磨完并且排完水后,控制器控制重量传感器工作,控制 器预设有重量标准值,当重量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达到重量标准值时,控制器 控制报警器报警,根据报警信息,使用者打开防护罩清理收集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镜片,其使用上述的方法磨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 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 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且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 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镜片磨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一定折射率的透明屈光介质作为镜片基材(1);
S2:选用若干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一磨头(2),按曲率半径从小到大依次磨制镜片基材(1),使用所述第一磨头(2)的凸面对准镜片基材(1)的几何中心来旋转磨制镜片基材(1)后表面,在镜片基材(1)的后表面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负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
S3:选用若干不同曲率半径的第二磨头(3),按曲率半径从小到大依次磨制镜片基材(1),使用所述第二磨头(3)的凹面旋转磨制镜片基材(1)前表面下方,在镜片基材(1)的前表面下方得到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呈环形分布的区域;
S4:镜片基材(1)的前表面下方和后表面的不同屈光程度的正屈光、负屈光交叉重叠,得到新的屈光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磨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片基材(1)为圆形透明块;
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镜片基材(1)的折射率为1.56、1.601、1.67、1.70、1.74中任一种;或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PC,所述镜片基材(1)的折射率为1.59;
若干所述第一磨头(2)直径相同,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轴与镜片基材(1)的轴线同轴;
若干所述第二磨头(3)直径相同,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若干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影重叠、且位于参考线上,所述参考线为与镜片基材(2)垂直中心线夹角为9.5度或11.5度的穿中心线,所述垂直中心线为过镜片基材中心、且与镜片基材轴线垂直的线,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轴线与参考线垂直相交,并与镜片基材(1)的镜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磨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片基材(1)为圆形透明块;
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镜片基材(1)的折射率为1.56、1.601、1.67、1.70、1.74中任一种;或所述镜片基材(1)的材料为PC,所述镜片基材(1)的折射率为1.59;
若干所述第一磨头(2)直径不同,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所述第一磨头(2)的旋转轴与镜片基材(1)的轴线同轴;
若干所述第二磨头(3)直径不同,若干所述第二磨头(3)旋转中心在镜片基材的投影共线,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中心为其几何中心,所述共线为共参考线,所述参考线为与镜片基材(1)垂直中心线夹角为9.5度或11.5度的穿中心线,所述垂直中心线为过镜片基材中心、且与镜片基材轴线垂直的线,所述第二磨头(3)的旋转轴线与参考线垂直相交,并与镜片基材(1)的镜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磨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5:使用不同曲率半径的圆柱形磨头,所述圆柱形磨头的旋转轴线选择与验光处方中负散光轴相同或与正散光轴为垂直的角度,所述圆柱形磨头的旋转轴线与镜片基材(1)所在平面平行,经过磨制,可在镜片基材上需要散光的位置得到对应的散光屈光度和散光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磨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S2使用磨制装置(4)磨制,所述磨制装置(4)包括:
工作台(41),所述工作台(41)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机架(418);
水平固定板(42),所述水平固定板(42)下端与机架(418)上端固定连接;
步进电机(43),所述步进电机(43)固定连接在水平固定板(42)下端,所述步进电机(43)的输出轴竖直朝下设置;
第一水平连接板(46),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46)上端与步进电机(43)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两个竖直连接杆(48),所述两个竖直连接杆(48)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水平连接板(46)下端靠近左右两侧,所述两个竖直连接杆(48)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上端靠近左右两侧;
主电机(45),所述主电机(45)固定在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上端、且位于两个竖直连接杆(48)之间,所述主电机(45)的输出轴贯穿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上下两端;
转轴(44),所述转轴(44)竖直设置,所述转轴(44)上端与主电机(45)输出轴固定连接;
轴承座(411),所述轴承座(411)固定连接在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下端,所述轴承座(411)与所述转轴(44)配合;
转轮(412),所述转轮(412)水平设置,所述转轮(412)上端的轴心与转轴(4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轮(412)周向朝向转轮(412)径向设置若干安装凹槽;
固定架(413),所述固定架(413)固定连接在工作台(41)上端、且位于转轮(412)一侧;
旋转摆臂(414),所述旋转摆臂(414)固定连接在固定架(413)上端,所述旋转摆臂(414)的旋转端连接所述镜片基材(1),所述旋转摆臂(414)的旋转端朝向所述转轮(412);
固定块(415),所述固定块(415)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固定块(415)沿着转轮(412)径向设有径向螺纹孔,所述径向螺纹孔贯穿固定块(415)朝向镜片基材(1)的一侧,所述径向螺纹孔用于安装第一磨头装置或第二磨头装置;
喷头(419)、水箱(410),所述喷头(419)设置在第二水平连接板(47)下端、且位于镜片基材(1)正上方,所述水箱(410)设置在工作台(41)上端,所述喷头(419)通过连接管(49)与所述水箱(410)出水口连通,所述连接管(49)上连接有电磁阀;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工作台(41)上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步进电机、所述主电机、所述电磁阀、所述第一磨头装置、所述第二磨头装置、电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片磨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磨头装置(416)包括第一丝杆(4161),所述第一丝杆(4161)一端用于安装到所述径向螺纹孔内,所述第一丝杆(416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4162),所述第一安装板(4162)远离第一丝杆(4161)一侧设有第一磨头电机(4163),所述第一磨头电机(4163)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4164),所述第一磨头电机(4163)输出轴、第一电动伸缩杆(4164)均沿着转轮(412)径向设置,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4164)远离第一磨头电机(4163)输出轴一端连接有第一磨头(2);
所述第二磨头装置(417)包括第二丝杆(4171),所述第二丝杆(4171)一端用于安装到所述径向螺纹孔内,所述第二丝杆(417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4172),所述第二安装板(4172)远离第二丝杆(4171)一侧设有第二磨头电机(4173),所述第二磨头电机(4173)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4174),所述第二磨头电机(4173)输出轴、第二电动伸缩杆(4174)均沿着转轮(412)径向设置,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4174)远离第二磨头电机(4173)输出轴一端连接有第二磨头(3);
所述第一磨头电机(4163)、第二磨头电机(4173)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片磨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制装置(4)还包括:
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水平固定板(42)下端,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测定水平固定板(42)下表面到工作台(45)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警示灯,所述警示灯设置在水平固定板(42)上表面,所述警示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第二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
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所述第四电阻(R4)第一端、第五电阻(R5)第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第二端连接;
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可变电阻器(7)、第七电阻(R7),所述可变电阻器(7)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器(7)另一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分别接地;
第二运算放大器(6),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6)同相输入端与第四电阻(R4)第二端连接;
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6)同相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
第一运算放大器(5),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5)反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5)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5)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
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同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
第十电阻(R10),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输出端连接;
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源连接电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电路包括:
第四电容(C4),所述第四电容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第二端接地;
集成电路(9),所述集成电路(9)的第十二引脚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9)的第七引脚接地;
第五电容(C5)、第十四电阻(R14),所述第五电容(C5)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第一端分别与集成电路(9)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第二端、第十四电阻(R14)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十三电阻(R13)一端与第五电容(C5)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集成电路(9)的第六引脚连接;
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一端与集成电路(9)第十三引脚连接,第二端与集成电路(9)第四引脚连接;
第十五电阻(R15),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第二端连接;
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第二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可变电阻(10),所述可变电阻(10)第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集成电路(9)第三引脚连接;
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一端与集成电路(9)的第十二引脚连接,另一端与集成电路(9)的第十一引脚连接;
晶体三极管(8),所述晶体三极管(8)的基极与集成电路(9)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8)的发射极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8)的集电极分别与集成电路(9)的第二引脚、第十一引脚连接;
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端与晶体三极管(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分别与可变电阻(10)的第二端、控制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片磨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收集装置(20),所述收集装置(20)包括;
安装台(201),所述安装台(201)固定连接在工作台(41)上端、且位于镜片基材(1)正下方,所述安装台(201)内部设有空腔(2012),所述空腔(2012)一侧贯通安装台(201)一侧,所述安装台(201)台面上端设有凸台(203),所述凸台(203)上端设有圆形安装腔(2011);
所述圆形安装腔(2011)下端贯穿所述空腔(2012)上端,所述圆形安装腔(2011)靠近上端处周侧内壁朝向中心水平延伸,形成固定环(202);
收集槽(204),所述收集槽(204)安装在所述空腔(2012)内,所述收集槽(204)下端放置所述空腔(2012)内壁下端,所述收集槽(204)的外壁形状与所述空腔(2012)下部内壁形状尺寸匹配;
把手,所述收集槽(204)朝向所述空腔(2012)贯通安装台(201)的一侧设有把手;
收集板(206)、连接环(207),所述收集板(206)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锥形结构,所述中空锥形结构锥底朝上设置,所述收集板(206)锥底端与连接环(207)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207)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环(202)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收集板(206)远离锥底端伸入收集槽(204)内;
防护罩,所述安装台(201)贯通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有安装孔;
排水管,所述收集槽一侧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从所述安装孔穿出;
重量检测传感器(208),所述重量检测传感器(208)设置在收集槽(204)底部,所述安装台(201)底部内壁设有用于供重量检测传感器(208)进出安装台(201)的滑槽;
所述控制盒外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重量检测传感器(208)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9.一种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磨制。
CN201910833152.2A 2019-09-04 2019-09-04 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 Pending CN110509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3152.2A CN110509117A (zh) 2019-09-04 2019-09-04 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3152.2A CN110509117A (zh) 2019-09-04 2019-09-04 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9117A true CN110509117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9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3152.2A Pending CN110509117A (zh) 2019-09-04 2019-09-04 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911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848A (ja) * 1984-06-27 1986-01-23 Tokyo Optical Co Ltd 眼鏡レンズの研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63313118A (ja) * 1987-06-16 1988-12-21 Yasuhisa Kojima 遠近視度の変化を自動的に為し得る眼鏡用レンズ
CN1070743A (zh) * 1991-07-10 1993-04-07 庄臣及庄臣视力产品有限公司 分段式多焦接触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US5493350A (en) * 1993-03-31 1996-02-20 Seidner; Leonard Multipocal contact len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JP2002283204A (ja) * 2000-02-16 2002-10-03 Seiko Epson Corp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KR20100092873A (ko) * 2009-02-13 2010-08-23 나카무라 토메 세이미쓰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렌즈의 가공방법 및 연삭장치
CN101896854A (zh) * 2007-12-10 2010-11-24 黑崎久宜 二重焦点透镜和远近两用眼镜
US20120194780A1 (en) * 2009-10-22 2012-08-02 Coopervision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mpany, Lp Contact Lens Sets And Methods To Prevent Or Slow Progression Of Myopia Or Hyperopia
CN104057381A (zh) * 2013-03-21 2014-09-24 鸥博科技有限公司 隐形眼镜内弧抛光装置与方法
CN210849566U (zh) * 2019-09-04 2020-06-26 刘光华 镜片磨制装置及镜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848A (ja) * 1984-06-27 1986-01-23 Tokyo Optical Co Ltd 眼鏡レンズの研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63313118A (ja) * 1987-06-16 1988-12-21 Yasuhisa Kojima 遠近視度の変化を自動的に為し得る眼鏡用レンズ
CN1070743A (zh) * 1991-07-10 1993-04-07 庄臣及庄臣视力产品有限公司 分段式多焦接触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US5493350A (en) * 1993-03-31 1996-02-20 Seidner; Leonard Multipocal contact len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JP2002283204A (ja) * 2000-02-16 2002-10-03 Seiko Epson Corp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01896854A (zh) * 2007-12-10 2010-11-24 黑崎久宜 二重焦点透镜和远近两用眼镜
KR20100092873A (ko) * 2009-02-13 2010-08-23 나카무라 토메 세이미쓰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렌즈의 가공방법 및 연삭장치
US20120194780A1 (en) * 2009-10-22 2012-08-02 Coopervision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mpany, Lp Contact Lens Sets And Methods To Prevent Or Slow Progression Of Myopia Or Hyperopia
CN104057381A (zh) * 2013-03-21 2014-09-24 鸥博科技有限公司 隐形眼镜内弧抛光装置与方法
CN210849566U (zh) * 2019-09-04 2020-06-26 刘光华 镜片磨制装置及镜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显固: "眼镜镜片的研磨加工",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72225B2 (ja) レンズ要素
CN103777368B (zh) 一种宽视场近视周边离焦眼镜片
AU2010216510B2 (en) Ophthalmic lens with optical sectors
US20060066808A1 (en) Ophthalmic lenses incorporat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US20070019157A1 (en) Vision modification with reflected image
CN101317120A (zh) 用于近视校正的镜片
JPH0947463A (ja) 中間光学的屈折力を備えた多焦点レンズ
CA2501217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ens, and a lens produced thereby
WO1995026518A1 (en) Ophthalmic lens having a progressive multifocal zo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EP292619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measurement of the eyes and delivering of sunglasses and eyeglasses
CN105765445B (zh) 屈光不正治疗眼镜
EP0939918A4 (en) MULTIFOCAL CORNEAL CONTACT LENS PAIR
CN201602753U (zh) 一种散光表组合验光灯箱
CN110509117A (zh) 镜片磨制方法及镜片
US7207674B2 (en) Ophthalmic lens
CN108294923B (zh) 一种台式视功能训练装置
CN210849566U (zh) 镜片磨制装置及镜片
CN212434065U (zh) 一种方便调节眼轴长度的视力科普模型
CN204883084U (zh) 隐形眼镜
JP2004121433A (ja) 眼内レンズ
CN204394744U (zh)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CN218960712U (zh) 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仪
CN210810963U (zh) 综合验光仪的散光度检测指示装置
CN219162501U (zh) 一种矫正内外隐斜近视的防疲劳眼镜
CN220557988U (zh) 提高综合验光仪精度的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20

Address after: 314000, 1st Floor, Building 3, No. 2699 Donghai Avenue, Wanghai Street, Haiy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Binaisi Health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503, Unit 2, 27th Floor, Qingcheng Mingyuan North, Huangcun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Applicant before: Liu Guanghua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