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5542A - 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5542A
CN110505542A CN201910882761.7A CN201910882761A CN110505542A CN 110505542 A CN110505542 A CN 110505542A CN 201910882761 A CN201910882761 A CN 201910882761A CN 110505542 A CN110505542 A CN 110505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network
weak electricity
fiber
electricit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27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8827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55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5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5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22Adaptations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包括中心机房、光网络、光路终端设备、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弱电系统、多个虚拟局域网、信息传输网络,中心机房内设有光网络、光路终端设备、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弱电系统接入至中心机房的光网络中,并通过解码设备将信号还原传输;通过光路终端设备在光网络中设置多个虚拟局域网。在同一个实体光纤线路内,通过光纤管理设备OLT,将一个实体光纤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VLAN,供应多个弱电系统使用。这样既可以使各系统充分利用光纤网络的高宽带,高可靠性等等优点,又可以独立运行在自己的虚拟VLAN网络中,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运行。整个小区的所有弱电系统集成到一个光网络中。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技术的进步,光纤价格的降低,光通讯已经成为主流。
目前电视、电话、网络已经在中国实现了三网合一,并由光纤网络取代了传统的同轴电缆及电话线,实现了光通讯。
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停车场系统、公共广播系统、门禁系统等等建筑工程的弱电系统,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部分还是各系统单独组网,采用传统的网络布线方式,低效,高费用,高故障率,运行维护费用高。
尽管有些项目采用了部分光纤组网,但仍然属于简单取代部分线路,并没有将这些系统做到多合一深度整合。
目前,现有的技术中存在有以下缺点:
1、各系统独立布线及组网,整个项目的弱电系统线路复杂,建造成本及运维成本十分高昂。
2、大部分线材采用网络线,数据线等,信号传输距离近,信号衰减大。
3、传输线路中需要放大器,中继器等信号加强或放大设备。
4、线路复杂,线材规格型号多,系统升级困难,扩展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包括中心机房、光网络、光路终端设备、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弱电系统、多个虚拟局域网、信息传输网络,中心机房内设有光网络、光路终端设备、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弱电系统接入至中心机房的光网络中,并通过解码设备将信号还原传输;通过光路终端设备在光网络中设置多个虚拟局域网,每个弱电系统使用一个虚拟局域网;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处安装光路终端节点设备,通过光路终端设备与光路终端节点设备的通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弱电系统包括对讲系统、停车系统、门禁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各个弱电系统受控于光路终端设备或者光路终端节点设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心机房内铺设有光纤,并通过光纤配线架、光路分光器、弱电井将光纤铺设至弱电箱及需要安装弱电终端设备的位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信息传输网络为无源光纤网络或者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或者千兆/10千兆无源光网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节约材料及人工,后期维护成本低:
现有技术的弱电系统,每个系统需要独立布线及组网,项目有多少系统,就需要铺设多少张网路,耗费大量人工及材料;本发明通过PON、EPON及G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将所有系统集成到一张光网路中,节约大量人工及材料,后期维护成本低廉。
2、提高各系统运行效率,增加各系统稳定性:
现有技术的弱电系统,由于节点多,路线复杂,线材型号繁多,导致各系统运行效率较低,稳定性较差;本发明通过一张光纤网取代传统的公共线路,所有系统设备通过ONT、ONU、OLT等光网终端设备,接入到全光网弱电系统中运行,线路简单清晰,各系统运行效率及稳定性均有大幅提升。
3、方便系统升级:
现有技术的弱电系统,大部分采用信号电缆,网线等传输信号,由于传输的信号为电信号,衰减大,信号传输速率低,以CCTV监控系统为例,由于目前百万高清摄像头已经成为主流,采用传统的网线铺设网络,则对后期系统升级造成困难;而本发明采用光纤网络,则可以轻易升级系统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使用布局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包括中心机房、光网络、光路终端设备、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弱电系统、多个虚拟局域网、信息传输网络,中心机房内设有光网络、光路终端设备、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弱电系统接入至中心机房的光网络中,并通过解码设备将信号还原传输;通过光路终端设备在光网络中设置多个虚拟局域网,每个弱电系统使用一个虚拟局域网;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处安装光路终端节点设备,通过光路终端设备与光路终端节点设备的通讯。
其中,本发明中以华为OLT 5801为例,华为OLT 5801可以自动发现新接入的ONT(ONU)设备,并与其建立通讯联系。
其中,弱电系统包括对讲系统、停车系统、门禁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监控系统、楼宇自控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网络系统等,还包括有公共WiFi系统等多种系统;各个弱电系统受控于光路终端设备或者光路终端节点设备。
其中,中心机房内铺设有光纤,并通过光纤配线架、光路分光器、弱电井将光纤铺设至弱电箱及需要安装弱电终端设备的位置。
其中,信息传输网络为无源光纤网络或者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或者千兆无源光网络。
工作原理:
1、光纤铺设:
从机房铺设光纤,通过等,将光纤铺设到每家每户的弱电箱及需要安装弱电终端设备的位置。
2、光网络管理设备安装调试:
光纤铺设完成后,即在管理机房安装光网络管理设备OLT,在光网终端节点处安装ONT(或ONU)。通过OLT与ONT(ONU)的通讯,实现信号在光网中的传输。
光网络管理设备安装调试是保证多网合一的关键步骤,是各系统的信号在同一光网中传输的基础。
以华为OLT 5801为例,华为OLT5801可以自动发现新接入的ONT(ONU)设备,并与建立通讯联系。
3、设置虚拟局域网VLAN:
通过OLT在光网络中设置多个虚拟局域网VLAN,每个弱电系统使用一个VLAN,这样尽管在同一个实体网络中,但各系统却有独立的VLAN运行自己的数据。
本发明的最大优点,是在同一个实体光纤线路内,通过光纤管理设备OLT,将一个实体光纤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VLAN,供应多个弱电系统使用,每个系统使用一个VLAN。这样既可以使各系统充分利用光纤网络的高宽带,高可靠性等等优点,又可以独立运行在自己的虚拟VLAN网络中,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运行。整个小区的所有弱电系统集成到一个光网络中,取代了传统的弱电系统重复铺设公共线路及传统电缆的种种缺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机房、光网络、光路终端设备、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弱电系统、多个虚拟局域网、信息传输网络,中心机房内设有光网络、光路终端设备、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弱电系统接入至中心机房的光网络中,并通过解码设备将信号还原传输;通过光路终端设备在光网络中设置多个虚拟局域网,每个弱电系统使用一个虚拟局域网;光路终端节点设备处安装光路终端节点设备,通过光路终端设备与光路终端节点设备的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其特征在于:弱电系统包括对讲系统、停车系统、门禁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各个弱电系统受控于光路终端设备或者光路终端节点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心机房内铺设有光纤,并通过光纤配线架、光路分光器、弱电井将光纤铺设至弱电箱及需要安装弱电终端设备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其特征在于:信息传输网络为无源光纤网络或者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或者千兆无源光网络。
CN201910882761.7A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Pending CN1105055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2761.7A CN110505542A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2761.7A CN110505542A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542A true CN110505542A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2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2761.7A Pending CN110505542A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554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583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支持虚拟局域网服务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相应方法
CN101414955A (zh) * 2007-10-16 2009-04-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上虚拟局域网中数据流的控制方法
CN202004779U (zh) * 2010-11-29 2011-10-05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基于epon技术构建的办公大楼网络架构
CN103428012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业务的配置方法及网元管理系统
CN106161162A (zh) * 2016-08-31 2016-11-23 上海地面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楼宇光纤网络宽带接入系统
CN209313854U (zh) * 2018-11-22 2019-08-27 青岛图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企业pol网络运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583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支持虚拟局域网服务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相应方法
CN101414955A (zh) * 2007-10-16 2009-04-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上虚拟局域网中数据流的控制方法
CN202004779U (zh) * 2010-11-29 2011-10-05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基于epon技术构建的办公大楼网络架构
CN103428012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业务的配置方法及网元管理系统
CN106161162A (zh) * 2016-08-31 2016-11-23 上海地面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楼宇光纤网络宽带接入系统
CN209313854U (zh) * 2018-11-22 2019-08-27 青岛图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企业pol网络运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1077B (zh) 接入汇聚装置和认证注册方法
CN102100038B (zh) 从伙伴管理域收集状态信息
US10356496B2 (en) Converged passive optical LAN
CN104244117B (zh) 光网络单元的级联方法及系统
WO2014183721A1 (zh) 一种光电混合接入设备初始化方法和装置
CN107889282A (zh) 智能型路灯
CN105978633A (zh) Pon远端系统的以太网反向馈电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05123869U (zh) 一种pon接口网络视频摄像机
CN110505542A (zh) 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弱电系统多网合一方法
CN209088970U (zh) 一种基于oass的新型光通道保护系统
CN101931831B (zh) 光网络单元和光网络单元的ip管理方法
CN207939754U (zh) 智能型路灯
CN216673008U (zh) 一种带高带宽电力载波通讯方式的数据汇聚系统
CN209593440U (zh) 一种光纤到桌面的通信系统
CN210405508U (zh) 一种基于epon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WO2016101422A1 (zh) 光纤监测方法、装置及光纤适配器
CN109743111A (zh) 一种用于光纤到楼接入网络改造的施工方法
CN206596006U (zh) 用于光纤到户的集成性虚拟分前端
CN206135949U (zh) 一种楼宇光纤网络宽带接入系统
CN207968512U (zh) 用于集成式通信传输平台的智能网管卡
CN205404923U (zh) 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
CN109922382A (zh) 一种跨平台跨协议的集成中控设备
CN100499809C (zh) 千兆比特以太网epon中对catv业务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和装置
CN109951231B (zh) 一种光纤到桌面的通信系统
CN104506399A (zh) 基于pon与vdsl实现宽带网络互联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