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5166A - 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5166A
CN110505166A CN201810470147.5A CN201810470147A CN110505166A CN 110505166 A CN110505166 A CN 110505166A CN 201810470147 A CN201810470147 A CN 201810470147A CN 110505166 A CN110505166 A CN 110505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witching equipment
opposite equip
target switching
broadcast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01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5166B (zh
Inventor
宋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701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51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5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5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multipoin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0Support for services
    • H04L49/201Multicast operation; Broadcast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级联配置信息执行级联操作;执行跨片聚合操作,以使各级联成员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加入同一聚合组;当从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聚合组的其它成员端口转发该广播包。该方法可以提高组网可靠性。

Description

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包括多个交换芯片相互连接的复杂网络设备(或包括多个交换机相互连接的组网中),如果一个交换芯片(或交换机)的一个端口通过非网关设备最后又连入到同一台交换芯片(或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且该交换芯片(或交换机)无STP(Spanning TreeProtocol,生成树协议)协议时,广播包就会在这个交换芯片(或交换机)中无限广播,形成网络风暴,使交换芯片(或交换机)性能全部被消耗完毕,不能再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广播包转发方法,应用于目标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级联配置信息执行级联操作;
执行跨片聚合操作,以使各级联成员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加入同一聚合组;
当从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聚合组的其它成员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可选的,所述根据级联配置信息进行级联操作之前,还包括:
接收工作模式设置指令;
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均衡模式设置指令时,确定执行所述根据级联配置信息进行级联操作的步骤;
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热备模式设置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或备用状态;
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
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则拒绝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
可选的,当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存在多个端口配置了端口聚合时,所述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包括:
将该多个配置了端口聚合的端口加入同一聚合组;
当从该多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可选的,所述接收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独立模式设置指令时,对于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的任一端口,获取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该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设备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是否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
若是,则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可选的,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机,且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多个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则在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之前,还包括:
确定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动态聚合;
若是,则确定执行所述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确定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端口聚合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将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并将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应用于目标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级联单元,用于根据级联配置信息执行级联操作;
聚合单元,用于执行跨片聚合操作,以使各级联成员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加入同一聚合组;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广播包;
转发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从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聚合组的其它成员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工作模式设置指令;
所述级联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均衡模式设置指令时,根据级联配置信息进行级联操作;
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热备模式设置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或备用状态;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进行广播包的接收;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则拒绝进行广播包的接收;
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进行广播包的转发;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则拒绝进行广播包的转发。
可选的,当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存在多个端口配置了端口聚合时,
所述聚合单元,还用于将该多个配置了端口聚合的端口加入同一聚合组;
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当从该多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独立模式设置指令时,对于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的任一端口,获取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该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设备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是否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
所述聚合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则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机,且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多个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则确定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动态聚合;
所述聚合单元,具体用于若该对端设备支持动态聚合,则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广播包转发方法,通过将多个目标交换设备进行级联,并在级联完成后对各级联成员设备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进行跨片聚合,当目标交换设备从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聚合组的其它成员端口转发该广播包,从而,可以避免广播包在组网中产生环路导致的广播风暴,提高组网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广播包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广播包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广播包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4A~图4C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应用场景的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播包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目标交换设备的复杂网络设备或组网中的任一目标交换设备,如图1所示,该广播包转发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交换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多个交换芯片相互连接的复杂网络设备中的目标交换芯片,或者,包括多个交换机相互连接的组网中的目标交换机。
其中,该目标交换芯片或目标交换机特指只有二层协议、为扩大网络端口数功能、做数据交换和传输的交换芯片或交换机。
步骤S100、根据级联配置信息进行级联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存在多个目标交换设备的复杂网络设备或组网,当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上均存在至少一个端口通过非网关设备连接到该目标交换设备的另一个端口,且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均需要参与数据转发的组网,为了避免广播包转发引发的网络风暴,可以通过配置命令使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进行级联,将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虚拟为一个交换设备。
相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确定需要进行级联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根据级联配置信息执行级联操作。
其中,该级联配置信息可以预先保存在目标交换设备中,也可以在向目标交换设备下发配置命令时下发给目标交换设备;该级联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其它参与级联的目标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上设置有专用级联口时,该级联配置信息中可以不需要包括级联口信息,此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直接通过该专用级联口与级联配置信息中包括的其它参与级联的目标交换设备进行级联;或者,该级联配置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级联口信息,该级联口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目标交换设备上的专用级联口或其它被指示用于级联的端口,此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根据级联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级联口信息确定级联口,并通过该级联口与级联配置信息中包括的其它参与级联的目标交换设备进行级联。
步骤S110、执行跨片聚合操作,以使各级联成员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加入同一聚合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各级联成员设备均能参与数据转发,并避免广播包转发引发的网络风暴,可以对各级联成员设备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多个端口进行跨片聚合,将该多个端口均加入同一聚合组。
相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交换设备完成级联操作之后,可以执行跨片聚合操作,以使各级联成员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加入同一聚合组(可以称为跨片聚合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能够进行跨片聚合,可以预先对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连接的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上的相应端口(即连接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的端口)进行端口聚合配置,其具体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目标交换设备可以根据非级联成员设备的标识信息确定跨片聚合组的ID,并将各级联成员设备上与该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加入该跨片聚合组。
例如,当该非级联成员设备为交换芯片时,可以根据该非级联成员设备的槽位号确定跨片聚合组的ID;当该非级联成员设备为交换机时,可以根据该非级联成员设备的设备ID等信息确定跨片聚合组的ID。
步骤S120、当从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聚合组的其它成员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交换设备按照上述方式完成级联和跨片聚合之后,当目标交换设备从聚合组(跨片聚合组)的任一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目标交换设备需要通过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之外的其它端口转发该广播包,从而可以避免广播包转发引发的网络风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从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之外的其它端口(如其它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该目标交换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负载均衡策略,从该聚合组的各成员端口中选择一个成员端口用于转发该广播包。
可见,在图1所示方法流程中,通过将多个只有二层协议、为扩大网络端口数功能、做数据交换和传输的目标交换设备进行级联,并对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即级联成员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进行跨片聚合,既保证了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能参与广播包转发,实现负载均衡,提高数据转发性能,又能避免广播包转发引发的网络风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目标交换设备连接的对端设备(如上述非级联成员设备)不支持端口聚合或无法进行端口聚合配置的场景,或者,对目标交换设备的转发性能要求较低的场景(即不需要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均参与数据转发),此时,可以通过将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设置为热备模式,使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中仅有一个处于工作状态,其余处于备用状态,以避免广播包转发引发的网络风暴。
相应地,请参见图2,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级联配置信息进行级联操作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接收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当该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均衡模式设置指令时,转至步骤S100;当该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热备模式设置指令时,转至步骤S210。
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均衡模式或热备模式。
其中,均衡模式适用于对数据转发性能要求较高(即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均需要参与数据转发),且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均连接到同一个支持端口聚合的对端设备的场景;
热备模式适用于对数据转发性能较低,且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均连接到同一个对端设备;或,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均连接到同一个不支持端口聚合的对端设备的场景。
相应地,在该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确定目标交换设备需要的工作模式,并通过向目标交换设备下发工作模式设置指令的方式设置该目标交换设备的工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接收到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均衡模式设置指令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图1所示方法流程中描述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将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均衡模式或热备模式时,需要保证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均具有相同的对端设备。
例如,假设目标交换设备包括交换机2和交换机3,则当交换机2与交换机1和交换机4连接时,交换机3也需要与交换机1和交换机4连接。
步骤S210、确定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或备用状态。若处于工作状态,则转至步骤S220;若处于备用状态,则转至步骤S230。
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接收到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热备模式设置指令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自身处于工作状态或备用状态。
其中,当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处于热备模式下时,各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或备用状态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现有相关技术中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S220、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
步骤S230、拒绝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
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确定自身处于工作状态(热备模式下,下同)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当目标交换设备确定自身处于备用状态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拒绝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从而,可以避免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中任一目标交换设备转发的广播包经过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中的其它目标交换设备转发后再次回到该目标交换设备,形成广播风暴。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考虑到当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处于热备模式下时,若处于工作状态的目标交换设备存在多个端口与同一对端设备连接,则广播包在该目标交换设备与该对端设备之间仍可能出现环路,进而形成广播风暴。
相应地,在该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目标交换设备上存在多个端口配置了端口聚合时,上述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步骤S220)可以包括:
将该多个配置了端口聚合的端口加入同一聚合组;
当从该多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多个端口的其它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该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在目标交换设备上存在多个端口与同一对端设备连接的情况下由广播包转发导致的广播风暴,可以预先对目标交换设备上连接同一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端口聚合配置。
相应地,当目标交换设备确定自身处于工作状态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将该多个配置了端口聚合的端口加入同一聚合组,进而,当目标交换设备从该多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通过该多个端口之外的其它端口转发该广播包,以避免广播包在该目标交换设备与该对端设备之间出现环路,进而形成广播风暴。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目标交换设备需要进行端口聚合,因此,要求目标交换设备进行端口聚合的多个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支持端口聚合,且可以预先对该目标交换设备进行端口聚合的多个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上的相应端口(即连接该目标交换设备的端口)进行端口聚合配置,其具体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多个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不支持端口聚合或无法进行端口聚合配置时,该目标交换设备需要将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的一个设置为转发状态,其它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即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且存在多个端口连接同一个对端设备,但该多个端口未配置端口聚合,此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将该多个端口中的一个设置为转发状态,其它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避免广播包在该目标交换设备与该对端设备之间产生环路,进而形成广播风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连接的对端设备中存在热插拔设备时,则该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中各目标交换设备连接的对端设备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此时,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无法工作在均衡模式或热备模式,而需要相互独立的进行数据转发。
相应地,请参见图3,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接收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0、当工作模式设置执行为独立模式设置指令时,对于目标交换设备上的任一端口,获取目标交换设备通过该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设备,则转至步骤S310;否则,结束当前流程。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多个目标交换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独立模式。
当目标交换设备接收到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独立模式设置指令时,对于目标交换设备上的任一端口,目标交换设备可以获取该目标交换设备通过该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该实施例中,需要为目标交换设备中新增获取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的功能,例如,在目标交换设备的产品设计过程中,预留获取接入设备的类型选择的机制。
步骤S310、确定目标交换设备是否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若是,则转至步骤S320;否则,结束当前流程。
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确定某一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为交换设备(如交换机或交换芯片)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该目标交换设备是否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即确定该目标交换设备上是否存在多个连接该对端设备(交换设备)的端口。
步骤S320、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确定存在多个端口连接同一对端设备(交换设备)时,目标交换设备需要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以避免广播包在目标交换设备与该对端设备之间产生环路,进而形成广播风暴。
其中,目标交换设备对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现有相关技术中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多个端口连接的同一交换设备可能不支持动态聚合,此时,需要通过其它策略防止环路产生。
相应地,在该实施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机,且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多个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则在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之前,还可以包括:
确定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动态聚合;
若是,则确定执行上述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的步骤;
否则,将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并将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目标交换设备确定存在多个端口连接同一对端设备(交换设备)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动态聚合。
若该对端设备支持动态聚合,则目标交换设备可以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若该对端设备不支持动态聚合,则目标交换设备可以将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并将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以避免广播包在目标交换设备与该对端设备之间产生环路,进而形成广播风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目标交换设备确定某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不是交换设备,或某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是交换设备,但目标交换设备上不存在多个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时,目标交换设备可以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而可以直接按照现有相关技术中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可,其具体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目标交换设备包括交换机2和交换机3,交换机2分别通过端口P4和P5与交换机1的端口P0和P1连接,并分别通过端口P6和P7与交换机4的端口P12和P13连接;交换机3分别通过端口P8和P9与交换机1的端口P2和P3连接,并分别通过端口P10和P11与交换机4的端口P14和P15连接。交换机1~4均支持端口聚合配置。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如网络管理员)可以向交换机2和交换3下发均衡模式设置指令,并分别对交换机1的端口P0~P3以及交换机4的端口P12~P15配置端口聚合。
交换机2(或交换机3)接收到均衡模式设置指令时,通过预设专用级联口与交换机3(或交换机2)进行级联,将交换机2和交换机3虚拟为一台交换机(在该实施例中称为交换机5)。
当完成级联操作后,交换机5可以对端口P4、P5、P8和P9进行跨片聚合(假设对应的聚合组为聚合组11),并对端口P6、P7、P10和P11进行跨片聚合(假设对应的聚合组为聚合组12)。
其中,交换机1和交换机4也会分别对端口P0~P3以及P12~P15进行端口聚合(假设对应的聚合组分别为聚合组13和聚合组14)。
当广播包在该组网中传输时,以交换机1从非聚合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为例,交换机1可以通过预设策略从聚合组13中选择一个成员端口(端口P0~P3中的一个)转发该广播包。
交换机2(从端口P4或P5)或交换机3(从端口P8或P9)接收到该广播包时,可以通过预设策略从聚合组12中选择一个成员端口(端口P6、P7、P10或P11)转发该广播包,并拒绝通过聚合组11中的成员端口(端口P4、P5、P8和P9)转发该广播包。
交换机4(从端口P12~P15中的一个)接收到该广播包时,可以从聚合组14包括的各成员端口(端口P12~P15)之外的其它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可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避免广播包在交换机1~交换机4之间产生环路,进而形成广播风暴,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体应用场景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B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目标交换设备包括交换机2和交换机3,交换机2分别通过端口P4和P5与交换机1的端口P0和P1连接,并分别通过端口P6和P7与交换机4的端口P12和P13连接;交换机3分别通过端口P8和P9与交换机1的端口P2和P3连接,并分别通过端口P10和P11与交换机4的端口P14和P15连接。交换机1支持端口聚合配置,交换机4不支持端口聚合配置。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如网络管理员)可以向交换机2和交换机3下发热备模式设置领,并分别对交换机1的端口P0和P1、P2和P3,交换机2的端口P4和P5以及交换机3的端口P8和P9配合端口聚合。
交换机2和交换机3接收到热备模式设置指令时,进行工作状态协商。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假设交换机2处于工作状态,交换机3处理备用状态。
交换机2对端口P4和P5进行端口聚合(假设对应的聚合组为聚合组21),并将端口P6和P7中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另一个设置为阻塞状态(假设交换机2将端口P6设置为转发状态,P7设置为阻塞状态)。
交换机3将端口P8、P9、P10和P11均设置为阻塞状态。
交换机1对端口P0和P1进行端口聚合(假设对应的聚合组为聚合组22),并将端口P2和P3设置为阻塞状态;交换机4将端口P12设置为转发状态,并将端口P13~P15设置为阻塞状态。
当广播包在该组网中传输时,以交换机1从非聚合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为例,交换机1可以通过预设策略从聚合组22中选择一个成员端口(端口P0或P1)转发该广播包。
交换机2(从端口P4或P5)接收到该广播包时,可以通过端口P6转发该广播包,并拒绝通过聚合组21中的成员端口(端口P4和P5)转发该广播包。
交换机4从端口P12接收到该广播包时,可以从其它转发状态的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可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避免广播包在交换机1~交换机4之间产生环路,进而形成广播风暴,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体应用场景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目标交换设备包括交换机2和交换机3,交换机2分别通过端口P4和P5与热插拔设备,交换机3分别通过端口P7和P8与交换机1的端口P2和P3连接,交换机2通过端口P6与交换机3的端口P9连接。交换机1~交换机3均支持端口聚合配置;交换机2和交换机3预留获取接入设备的类型选择的机制;设备1和设备2为非交换机。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如网络管理员)可以向交换机2和交换机3下发独立模式设置指令。
交换机2和交换机3接收到独立模式设置指令时,分别获取各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交换机2获取到端口P4和P5连接的均为非交换机,此时,交换机2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对报文进行正常转发。
交换机3获取到端口P7和P8连接的为同一交换机,此时,交换机3对端口P7和P8进行动态聚合(假设对应的聚合组为聚合组31)。
其中,交换机1也对端口P2和P3进行动态聚合(假设对应的聚合组为聚合组32)。
当广播包在该组网中传输时,以交换机从非聚合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报文为例,交换机1可以通过预设策略从聚合组32中选择一个成员端口(端口P2或P3)转发该广播包。
交换机3(从端口P7或P8)接收到该广播包时,可以通过端口P9转发该广播包,并拒绝通过聚合组31中的成员端口(端口P7和P8)转发该广播包。
交换机2(从端口P6)接收到该广播包时,可以分别从端口P4和P5转发该广播包。
设备1和设备2接收到该广播包时,按照正常流程进行转发。
可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避免广播包在交换机1和交换3之间产生环路,进而形成广播风暴,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目标交换设备进行级联,并在级联完成后对各级联成员设备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进行跨片聚合,当目标交换设备从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聚合组的其它成员端口转发该广播包,从而,可以避免广播包在组网中产生环路导致的广播风暴,提高组网的可靠性。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广播包转发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目标交换设备,如图5所示,该广播包转发装置可以包括:
级联单元510,用于根据级联配置信息执行级联操作;
聚合单元520,用于执行跨片聚合操作,以使各级联成员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加入同一聚合组;
接收单元530,用于接收广播包;
转发单元540,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530从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聚合组的其它成员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530,还用于接收工作模式设置指令;
所述级联单元510,具体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均衡模式设置指令时,根据级联配置信息进行级联操作;
请一并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图5所示广播包转发装置的基础上,图6所示广播包转发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550,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热备模式设置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或备用状态;
所述接收单元530,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进行广播包的接收;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则拒绝进行广播包的接收;
所述转发单元540,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进行广播包的转发;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则拒绝进行广播包的转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存在多个端口配置了端口聚合时,
所述聚合单元520,还用于将该多个配置了端口聚合的端口加入同一聚合组;
所述转发单元540,还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530从该多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请一并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图6所示广播包转发装置的基础上,图7所示广播包转发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560,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独立模式设置指令时,对于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的任一端口,获取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该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所述确定单元550,还用于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设备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是否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
所述聚合单元520,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则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550,还用于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机,且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多个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则确定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动态聚合;
所述聚合单元520,具体用于若该对端设备支持动态聚合,则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请一并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图7所示广播包转发装置的基础上,图8所示广播包转发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570,用于若该对端设备不支持动态聚合,则将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并将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请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和通信总线904。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以及存储器903通过通信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存储器903上存放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90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903上所存放的程序,执行上文描述的广播包转发方法。
本文中提到的存储器903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存储器902可以是:RAM(Ra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图9中的存储器903,所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图9所示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901执行以实现上文描述的广播包转发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广播包转发方法,应用于目标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级联配置信息执行级联操作;
执行跨片聚合操作,以使各级联成员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加入同一聚合组;
当从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聚合组的其它成员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级联配置信息进行级联操作之前,还包括:
接收工作模式设置指令;
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均衡模式设置指令时,确定执行所述根据级联配置信息进行级联操作的步骤;
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热备模式设置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或备用状态;
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
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则拒绝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存在多个端口配置了端口聚合时,所述进行广播包的接收和转发,包括:
将该多个配置了端口聚合的端口加入同一聚合组;
当从该多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独立模式设置指令时,对于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的任一端口,获取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该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设备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是否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
若是,则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机,且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多个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则在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之前,还包括:
确定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动态聚合;
若是,则确定执行所述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端口聚合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将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并将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7.一种广播包转发装置,应用于目标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级联单元,用于根据级联配置信息执行级联操作;
聚合单元,用于执行跨片聚合操作,以使各级联成员设备上与同一非级联成员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加入同一聚合组;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广播包;
转发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从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聚合组的其它成员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工作模式设置指令;
所述级联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均衡模式设置指令时,根据级联配置信息进行级联操作;
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热备模式设置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或备用状态;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进行广播包的接收;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则拒绝进行广播包的接收;
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进行广播包的转发;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则拒绝进行广播包的转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存在多个端口配置了端口聚合时,
所述聚合单元,还用于将该多个配置了端口聚合的端口加入同一聚合组;
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从该多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接收到广播包时,拒绝通过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转发该广播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为独立模式设置指令时,对于所述目标交换设备上的任一端口,获取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该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设备时,确定所述目标交换设备是否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
所述聚合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其它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则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该对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交换机,且所述目标交换设备通过多个端口连接该对端设备,则确定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动态聚合;
所述聚合单元,具体用于若该对端设备支持动态聚合,则对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进行动态聚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若该对端设备不支持动态聚合,则将连接该对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并将该多个端口中的其它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1810470147.5A 2018-05-16 2018-05-16 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051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0147.5A CN110505166B (zh) 2018-05-16 2018-05-16 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0147.5A CN110505166B (zh) 2018-05-16 2018-05-16 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166A true CN110505166A (zh) 2019-11-26
CN110505166B CN110505166B (zh) 2021-09-21

Family

ID=68583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0147.5A Active CN110505166B (zh) 2018-05-16 2018-05-16 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516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9052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级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1890A1 (en) * 2006-12-21 2008-06-26 Corrigent Systems Ltd. Forwarding multicast traffic over link aggregation ports
CN102307140A (zh) * 2011-08-17 2012-01-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端口聚合的报文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01707A (zh) * 2013-07-26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3780480A (zh) * 2012-10-17 2014-05-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4488238A (zh) * 2012-07-23 2015-04-01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网络环境中集群链路聚合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US9281953B1 (en) * 2013-09-23 2016-03-08 Qlogic,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uting multicast packets
CN105991445A (zh) * 2016-03-31 2016-10-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组的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6603441A (zh) * 2017-01-05 2017-04-26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分布式链路聚合网络中的组播报文处理方法及交换芯片
CN107547419A (zh) * 2016-06-28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网桥系统以及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34A (zh) * 2016-06-28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1890A1 (en) * 2006-12-21 2008-06-26 Corrigent Systems Ltd. Forwarding multicast traffic over link aggregation ports
CN102307140A (zh) * 2011-08-17 2012-01-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端口聚合的报文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4488238A (zh) * 2012-07-23 2015-04-01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网络环境中集群链路聚合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3780480A (zh) * 2012-10-17 2014-05-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3401707A (zh) * 2013-07-26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接入设备
US9281953B1 (en) * 2013-09-23 2016-03-08 Qlogic,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uting multicast packets
CN105991445A (zh) * 2016-03-31 2016-10-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组的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7547419A (zh) * 2016-06-28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网桥系统以及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34A (zh) * 2016-06-28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603441A (zh) * 2017-01-05 2017-04-26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分布式链路聚合网络中的组播报文处理方法及交换芯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9052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级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166B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8345B (zh) 跨链通信方法、装置、主链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4604299B (zh) 用于wlan和plmn选择的andsf策略
CN109417691B (zh) 一种蓝牙集群在线升级方法及装置
TWI242337B (en) Network system, spanning tree configuration method, spanning tree configuration node, and spanning tree configuration program
CN104639578B (zh) 多协议栈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5430113B (zh) Sdn网络arp报文处理方法、系统、控制器及交换机
CN109361606B (zh) 一种报文处理系统及网络设备
CN104660507B (zh) 数据流转发路由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ES2672745T3 (es) Método y sistema de intercambio para archivos multimedia
CN106209648B (zh) 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6209636B (zh) 从vlan至vxlan的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3379029B (zh) 一种内容网络的路由转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92502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8306824B (zh) 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6197654A1 (zh) 一种投影终端及其实现多终端同屏投影的方法
JP5624997B2 (ja) デバイスの複数のコンポーネント間でメモリ資源を共有するための通信プロトコル
CN105915383A (zh) 远程路由器配置方法
CN104468389B (zh) 消息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和服务器系统
CN110505166A (zh) 广播包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18752B (zh) 一种聚合组的创建方法和装置
CN105915384A (zh) 路由器主动配置方法
CN105144824B (zh) 信道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5915325B (zh) 载波聚合中载波参数的设置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08123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traffic path
CN102769844B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