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5058B - 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5058B
CN110505058B CN201910768793.4A CN201910768793A CN110505058B CN 110505058 B CN110505058 B CN 110505058B CN 201910768793 A CN201910768793 A CN 201910768793A CN 110505058 B CN110505058 B CN 110505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ode
cross
key
chain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87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5058A (zh
Inventor
刘景伟
梁天宇
任爱莲
孙蓉
葛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7687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5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5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5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38Key agreement,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 in which a shared key is derived by parties as a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contributed by, or associated with, each of the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14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a plurality of keys or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0Public key, i.e. encryption algorithm being computationally infeasible to invert or user's encryption keys not requiring secrecy
    • H04L9/3066Public key, i.e. encryption algorithm being computationally infeasible to invert or user's encryption keys not requiring secrecy involving algebraic varieties, e.g. elliptic or hyper-elliptic curves
    • H04L9/3073Public key, i.e. encryption algorithm being computationally infeasible to invert or user's encryption keys not requiring secrecy involving algebraic varieties, e.g. elliptic or hyper-elliptic curves involving pairings, e.g. identity based encryption [IBE], bilinear mappings or bilinear pairings, e.g. Weil or Tate pa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其步骤为:1)PKI区块链系统用户节点A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2)CLC区块链系统用户节点B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3)PKI区块链系统的用户节点A进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4)CLC区块链系统用户节点B进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5)PKI区块链系统的用户节点A验证密钥。本发明实现了跨链场景下,架构中采用不同公钥密码体制的区块链系统间的身份认证,继而异构区块链系统双方可以安全地通信,具有流程高效、计算复杂度低和通信开销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网络通信网络安全技术领域中的一种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本发明可用于公钥密码基础设施PKI(Public KeyInfrastructure)区块链系统与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CLC(Certificateless Public KeyCryptography)区块链系统的用户双方,在跨链通信时进行相互之间的身份认证。
背景技术
区块链系统的架构可分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层涉及到了区块数据的链式结构、公钥加密体制和数字签名等技术,而其中的公钥加密体制和签名等技术的相关服务可以由公钥密码基础设施PKI或者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CLC来提供,也就是说不同区块链系统的架构是不相同的,称为区块链的异构性。异构区块链系统在架构上的不同导致系统之间无法进行身份认证,进而无法“跨链”通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其申请的专利文献“一种区块链认证系统间无缝对接的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申请号201810213783.X,公开号CN 108566274A)中提出了一种区块链认证系统间无缝对接的方法。该方法实现让无中心的区块链认证系统和有中心区块链认证系统通过联结服务器进行身份和信息的相互认证,其中有无中心的区块链认证系统使用的是公钥密码基础设施PKI,有中心的区块链认证系统使用的是身份密码体制IBC,联结服务器验证无中心区块链认证系统(发送方)的身份、消息和消息签名信息,然后再转发给有中心区块链认证系统(认证方)让其验证联结服务器的身份、消息和消息签名信息,无中心区块链认证系统作为认证方认证有中心区块链认证系统时同理,从而实现异构区块链之间的相互认证。该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方法中两种不同架构的区块链系统之间的认证实际上是一种区块链系统发送身份、消息和消息签名给联结服务器让其认证,认证通过后,联结服务器再将信息进行签名,再将身份、消息和消息签名转发给另一种区块链系统让其认证,来实现区块链系统之间的对接的,过程繁琐、效率低。
广东工业大学在其申请的专利文献“基于PKI-CLC异构聚合签密算法的区块链加密方法”(申请号201710128952.5,公开号CN 106897879 A)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KI-CLC异构聚合签密算法的区块链加密方法。在该方法中获取到发送方用户ID和发送方用户公钥后,通过设置于公钥基础设施PKI中的认证中心CA,根据发送方用户ID和发送方用户公钥生成发送方用户私钥;获取到接收方用户ID、预置主密钥、预置秘密值和预置参数后,通过设置于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CLC中的密钥生成中心KGC,根据接收方用户ID、预置主密钥、预置秘密值和预置参数生成接收方用户私钥;然后获取到交易记录明文,对发送方用户私钥、交易记录明文和预置参数进行签密,得到密文;最后对接收方用户私钥、密文和预置参数进行解签密,得到交易记录明文;最后对明文进行聚合得到新密文,再对新密文进行聚合验证。但是,该方法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在两个异构系统中,每次发送信息都要对明文进行聚合形成新密文,再对新密文进行聚合验证,方法流程复杂;且在签密过程中用了双线性映射操作,在解签密过程中用了双线性映射操作及求逆操作,计算复杂度高,通信开销大,在通信量较大时,会给系统造成相当重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解决了跨链场景下,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和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CLC的区块链系统的用户之间的身份认证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思路是:让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和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CLC的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分别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然后让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执行签密算法,让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执行解签密算法,来完成会话密钥的协商过程,继而实现异构区块链系统之间的身份认证。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
跨链平台从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21
中随机选择主密钥s,计算跨链平台公钥Pp=sP,其中,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22
表示集合{1,...,q-1};
PKI区块链系统选取用户节点A,利用公钥密码基础设施密钥生成算法,得到用户节点A的私钥xp和公钥PKp
用户节点A将{IDp,PKp}消息发送给跨链平台,跨链平台利用接收到的{IDp,PKp}消息,分别计算账号信息Acd、参数δ、签名信息σ1,其中,IDp表示用户节点A的身份;
跨链平台向用户节点A发送身份账号管理信息{Acd,σ1,δ};
用户节点A验证Acd=σ1P-Ppδ是否成立;如果成立,注册成功,用户节点A保存身份账号管理信息{Acd,σ1,δ},并将Acd作为自己的标识;否则,注册失败;
步骤2,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
CLC的区块链系统选取用户节点B,户节点B将自己的身份IDc发送给跨链平台;
利用部分私钥生成算法,跨链平台计算中间参数T、哈希值γ、部分私钥d,并将消息{T,d,γ}发送给用户节点B;
用户节点B验证e(d×P,P)=e(T,P)×e(Pp,γ×P)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得到用户节点B的完整私钥skc={xc,d};否则,注册失败;其中,e(·)表示双线性映射操作,xc表示从集合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31
中随机选取的整数;
计算用户节点B的部分公钥PKc1=xcP;
用户节点B将从跨链平台接收到的中间参数T、哈希值γ和部分公钥PKc1,组合成完整公钥PKc={T,PKc1,γ};
跨链平台将用户节点A的身份账号管理信息{Acd,σ1,δ}和公钥PKp发送给用户节点B;
用户节点B验证Acd=σ1P-Ppδ是否成立;若成立,用户节点B保存消息{Acd,σ1,PKp,δ},并将Acd认作用户节点A的合法身份标识;否则,注册失败;
步骤3,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进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
用户节点A计算中间参数r、c、R1、r1、r2、U后将中间参数c、R1、r1、r2、U组合成密文σ={c,R1,r1,r2,U};
计算账号保护信息R2=R1+Acd;
用户节点A将服务请求消息{R2,σ,tc}发送给用户节点B,其中,tc表示服务请求时间;
步骤4,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进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
用户节点B接收到消息{R2,σ,tc}后,验证|tc-t1|≤Δt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认定接收到的消息合法,否则,认证失败;其中,t1表示当前的时间戳,Δt表示传输消息{R2,σ,tc}过程中允许的时延;
用户节点B计算中间参数R1、k和明文m,并验证R1=c×P-H4(m)×PKp是否成立;若成立,用户节点B接受密文σ;否则,拒绝密文σ;
用户节点B验证Acd=R2-R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用户节点B计算消息摘要h1=H1(IDc||tc,Acd||c);否则,认证失败;其中,||表示级联操作;
用户节点B计算会话密钥key=H2(h1,R1),并计算消息验证码M1=MAC(h1,key),将消息验证码发送给用户节点A;其中,MAC(·)表示计算消息验证码操作;
步骤5,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验证密钥:
用户节点A计算消息摘要h1=H1(IDc||tc,Acd||c),计算会话密钥key=H2(h1,R1);
生成新的消息验证码M1*=MAC(h1,key),检查M1与M1*是否相等;若相等,用户节点A和和用户节点B之间身份认证成功,双方拥有相同的会话密钥,继而可以进行异构区块链之间的跨链通信;否则,身份认证失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由于本发明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和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分别向跨链平台注册,然后用户节点A执行签密算法,用户节点B执行解签密算法,共同完成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过程,协商出相同的会话密钥,继而可以进行安全通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区块链系统需要发送身份、消息和消息签名给联结服务器让其认证,认证通过后,联结服务器再将信息进行签名,再将身份、消息和消息签名转发给另一种区块链系统让其认证,每次进行通信都需要对身份和消息进行认证的过程繁琐的问题,使得本发明只需要进行一次密钥协商,提高了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效率。
第二,由于本发明在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和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先后进行与跨链平台注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的过程中,就实现了验证,克服了现有技术在签密和解签密后,还需要对明文进行聚合得到新密文,再对新密文进行聚合验证的问题,使得本发明的身份认证的过程在保证安全、匿名、不可抵赖的前提下更加简洁高效。
第三,由于本发明在整个过程中,除了验证时用到了一次双线性映射操作之外只使用了普通四则运算、哈希操作、模2加法操作等运算效率高的操作,克服了现有技术在签密、解签密、聚合验证过程中用到了双线性映射操作,且在解签密过程中用到了取逆操作而造成的计算量大的问题,使得本发明的身份认证过程计算复杂度低,通信开销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进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验证密钥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附图1,对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做进一步的描述。
步骤1,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
参照附图2,对本发明的步骤1做进一步的描述。
跨链平台从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51
中随机选择主密钥s,计算跨链平台公钥Pp=sP,其中,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52
表示有限域Zq={0,1,...,q-1}去掉元素零后的集合。
PKI的区块链系统选取用户节点A,利用公钥密码基础设施密钥生成算法,得到用户节点A的私钥xp和公钥PKp
公钥密码基础设施密钥生成算法步骤如下:
第1步,从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61
中随机选择一个数,作为用户节点A的私钥xp,其中,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62
表示集合{1,...,q-1};
第2步,按照PKp=xpP公式,计算用户节点A的公钥PKp;其中,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
用户节点A将{IDp,PKp}消息发送给跨链平台,跨链平台利用接收到的{IDp,PKp}消息,分别计算账号信息Acd、参数δ、签名信息σ1,其中,IDp表示用户节点A的身份;
账号信息Acd、参数δ、签名信息σ1是由下式计算得到的: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63
其中,w1表示从集合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64
中随机选取的一个数,H0(·)表示哈希操作,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H1(·)表示哈希操作,IDp表示用户节点A的身份,PKp表示用户节点A的公钥,s表示主密钥。
跨链平台向用户节点A发送身份账号管理信息{Acd,σ1,δ};
用户节点A验证Acd=σ1P-Ppδ是否成立;如果成立,注册成功,用户节点A保存身份账号管理信息{Acd,σ1,δ},并将Acd作为自己的标识;否则,注册失败;
步骤2,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
参照附图3,对本发明的步骤2做进一步的描述。
CLC的区块链系统选取用户节点B,户节点B将自己的身份IDc发送给跨链平台;
利用部分私钥生成算法,跨链平台计算中间参数T、哈希值γ、部分私钥d,并将消息{T,d,γ}发送给用户节点B;
部分私钥生成算法计算部分私钥d的步骤如下: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65
其中,T表示中间参数,t表示从集合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71
中随机选取的一个整数,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γ表示哈希值,IDc表示用户节点B的身份,s表示主密钥,d表示计算出的部分私钥。
用户节点B验证e(d×P,P)=e(T,P)×e(Pp,γ×P)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得到用户节点B的完整私钥skc={xc,d};否则,注册失败;其中,e(·)表示双线性映射操作,xc表示从集合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72
中随机选取的整数;
计算用户节点B的部分公钥PKc1=xcP;
用户节点B将从跨链平台接收到的中间参数T、哈希值γ和部分公钥PKc1,组合成完整公钥PKc={T,PKc1,γ};
跨链平台将用户节点A的身份账号管理信息{Acd,σ1,δ}和公钥PKp发送给用户节点B;
用户节点B验证Acd=σ1P-Ppδ是否成立;若成立,用户节点B保存消息{Acd,σ1,PKp,δ},并将Acd认作合法节点的身份标识;否则,注册失败;
步骤3,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进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
用户节点A计算中间参数r、c、R1、r1、r2、U后将中间参数c、R1、r1、r2、U组合成密文σ={c,R1,r1,r2,U};
中间参数r、R1、r1、r2、U、c是由下式计算得到的: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73
其中,H2(·)表示哈希操作,k表示随机选择的n位二进制整数,m表示拟发送给用户节点B的明文,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74
表示逐位异或操作,H3(·)表示哈希操作,PKc1表示用户节点B的部分公钥,T表示中间参数,γ表示哈希值,Pp表示跨链平台公钥,xp表示用户节点A的私钥,H4(·)表示哈希操作,mod表示取模操作,n表示模。
计算账号保护信息R2=R1+Acd;
用户节点A将服务请求消息{R2,σ,tc}发送给用户节点B,其中,tc表示服务请求时间;
步骤4,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进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
参照附图4,对本发明的步骤4做进一步的描述。
用户节点B接收到消息{R2,σ,tc}后,验证|tc-t1|≤Δt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认定接收到的消息合法,否则,认证失败;其中,t1表示当前的时间戳,Δt表示传输消息{R2,σ,tc}过程中允许的时延;
用户节点B计算中间参数R1、k和明文m,并验证R1=c×P-H4(m)×PKp是否成立;若成立,用户节点B接受密文σ;否则,拒绝密文σ;
所述的中间参数R1、k和明文m是由下式计算得到的: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81
其中,xc表示从集合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82
中随机选取的整数,U表示步骤3计算出的中间参数,d表示用户节点B的部分私钥,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r2表示步骤3计算出的中间参数,
Figure BDA0002172872730000083
表示逐位异或操作,H3(·)表示哈希操作,r1表示步骤3计算出的中间参数,H2(·)表示哈希操作。
用户节点B验证Acd=R2-R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用户节点B计算消息摘要h1=H1(IDc||tc,Acd||c);否则,认证失败;其中,||表示级联操作;
用户节点B计算会话密钥key=H2(h1,R1),并计算消息验证码M1=MAC(h1,key),将消息验证码发送给用户节点A;其中,MAC(·)表示计算消息验证码操作;
步骤5,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验证密钥。
参照附图5,对本发明的步骤5做进一步的描述。
用户节点A计算消息摘要h1=H1(IDc||tc,Acd||c),计算会话密钥key=H2(h1,R1);
生成新的消息验证码M1*=MAC(h1,key),检查M1与M1*是否相等;若相等,用户节点A和和用户节点B之间身份认证成功,双方拥有相同的会话密钥,继而可以进行异构区块链之间的跨链通信;否则,身份认证失败。

Claims (6)

1.一种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公钥密码基础设施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和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分别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用户节点A执行签密算法,用户节点B执行解签密算法,双方共同完成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过程,双方只进行一次协商就得到相同的会话密钥,且过程中只使用了运算量小的操作,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
跨链平台从集合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11
中随机选择一个主密钥s,计算跨链平台公钥Pp=sP,其中,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12
表示集合{1,...,q-1};
PKI的区块链系统选取用户节点A,利用公钥密码基础设施密钥生成算法,得到用户节点A的私钥xp和公钥PKp
用户节点A将{IDp,PKp}消息发送给跨链平台,跨链平台利用接收到的{IDp,PKp}消息,分别计算账号信息Acd、参数δ、签名信息σ1,其中,IDp表示用户节点A的身份;
跨链平台向用户节点A发送身份账号管理信息{Acd,σ1,δ};
用户节点A验证Acd=σ1P-Ppδ是否成立,如果成立,注册成功,用户节点A保存身份账号管理信息{Acd,σ1,δ},并将Acd作为自己的标识,否则,注册失败;
步骤2,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
CLC的区块链系统选取用户节点B,户节点B将自己的身份IDc发送给跨链平台;
利用部分私钥生成算法,跨链平台计算中间参数T、哈希值γ、部分私钥d,并将消息{T,d,γ}发送给用户节点B;
用户节点B验证e(d×P,P)=e(T,P)×e(Pp,γ×P)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得到用户节点B的完整私钥skc={xc,d},否则,注册失败;其中,e(·)表示双线性映射操作,xc表示从集合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21
中随机选取的整数;
计算用户节点B的部分公钥PKc1=xcP;
用户节点B将从跨链平台接收到的中间参数T、哈希值γ和部分公钥PKc1,组合成完整公钥PKc={T,PKc1,γ};
跨链平台将用户节点A的身份账号管理信息{Acd,σ1,δ}和公钥PKp发送给用户节点B;
用户节点B验证Acd=σ1P-Ppδ是否成立,若成立,用户节点B保存消息{Acd,σ1,PKp,δ},并将Acd认作用户节点A的合法身份标识,否则,注册失败;
步骤3,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进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
用户节点A计算中间参数r、c、R1、r1、r2、U后将中间参数c、R1、r1、r2、U组合成密文σ={c,R1,r1,r2,U};
计算账号保护信息R2=R1+Acd;
用户节点A将服务请求消息{R2,σ,tc}发送给用户节点B,其中,tc表示服务请求时间;
步骤4,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进行系统认证和密钥协商:
用户节点B接收到消息{R2,σ,tc}后,验证|tc-t1|≤Δt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认定接收到的消息合法,否则,认证失败;其中,t1表示当前的时间戳,Δt表示传输消息{R2,σ,tc}过程中允许的时延;
用户节点B计算中间参数R1、k和明文m,并验证R1=c×P-H4(m)×PKp是否成立,若成立,用户节点B接受密文σ,否则,拒绝密文σ;其中,H4(·)表示哈希操作;
用户节点B验证Acd=R2-R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用户节点B计算消息摘要h1=H1(IDc||tc,Acd||c),否则,认证失败;其中,H1(·)表示哈希操作,||表示级联操作;
用户节点B计算会话密钥key=H2(h1,R1),并计算消息验证码M1=MAC(h1,key),将消息验证码发送给用户节点A;其中,H2(·)表示哈希操作,MAC(·)表示计算消息验证码操作;
步骤5,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验证密钥:
用户节点A计算消息摘要h1=H1(IDc||tc,Acd||c),计算会话密钥key=H2(h1,R1);
生成新的消息验证码M1 *=MAC(h1,key),检查M1与M1 *是否相等,若相等,用户节点A和和用户节点B之间身份认证成功,双方拥有相同的会话密钥,继而可以进行异构区块链之间的跨链通信,否则,身份认证失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密钥生成算法如下:
第1步,从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31
中随机选择一个数,作为用户节点A的私钥xp,其中,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32
表示集合{1,...,q-1};
第2步,按照PKp=xpP公式,计算用户节点A的公钥PKp;其中,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账号信息Acd、参数δ、签名信息σ1是由下式计算得到的: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33
其中,w1表示从集合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34
中随机选取的一个数,H0(·)表示哈希操作,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IDp表示用户节点A的身份,PKp表示用户节点A的公钥,s表示主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部分私钥生成算法如下: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35
其中,T表示中间参数,t表示从集合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41
中随机选取的一个整数,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γ表示哈希值,IDc表示用户节点B的身份,s表示主密钥,d表示计算出的部分私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中间参数r、R1、r1、r2、U、c是由下式计算得到的: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42
其中,k表示随机选择的n位二进制整数,m表示拟发送给用户节点B的明文,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43
表示逐位异或操作,H3(·)表示哈希操作,PKc1表示用户节点B的部分公钥,T表示中间参数,γ表示哈希值,Pp表示跨链平台公钥,xp表示用户节点A的私钥,mod表示取模操作,n表示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中间参数R1、k和明文m是由下式计算得到的: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44
其中,xc表示从集合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45
中随机选取的整数,U表示步骤3计算出的中间参数,d表示用户节点B的部分私钥,P表示加法循环群G1中的一个生成元,r2表示步骤3计算出的中间参数,
Figure FDA0002995169900000046
表示逐位异或操作,H3(·)表示哈希操作,r1表示步骤3计算出的中间参数。
CN201910768793.4A 2019-08-20 2019-08-20 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 Active CN110505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8793.4A CN110505058B (zh) 2019-08-20 2019-08-20 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8793.4A CN110505058B (zh) 2019-08-20 2019-08-20 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058A CN110505058A (zh) 2019-11-26
CN110505058B true CN110505058B (zh) 2021-07-20

Family

ID=68588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8793.4A Active CN110505058B (zh) 2019-08-20 2019-08-20 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5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1171B (zh) * 2019-12-03 2021-05-11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节点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1539718B (zh) * 2020-01-19 2022-09-2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侧链的区块链跨链身份认证方法
CN111339509A (zh) * 2020-03-03 2020-06-26 李斌 一种基于侧链的区块链跨链身份认证方法
CN111461723B (zh) * 2020-04-17 2020-12-15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装置
CN111586049A (zh) * 2020-05-08 2020-08-25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轻量级密钥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1756736A (zh) * 2020-06-24 2020-10-09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区块链间的跨链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84245B (zh) * 2020-09-30 2024-04-26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区块链的交易身份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12235801A (zh) * 2020-09-30 2021-01-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无线广播系统中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度评估的认证方法
CN112600707B (zh) * 2020-12-14 2023-06-27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认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72603B (zh) * 2021-07-21 2024-02-23 淮阴工学院 一种异构的用户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
CN114154125A (zh) * 2021-10-25 2022-03-08 福建师范大学 云计算环境下区块链无证书的身份认证方案
CN114615279B (zh) * 2022-03-18 2023-06-20 中央财经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多方数据协同方法及系统
CN114615095B (zh) * 2022-05-12 2022-09-09 北京邮电大学 区块链跨链数据处理方法、中继链、应用链及跨链网络
CN114978668B (zh) * 2022-05-19 2023-05-02 中国人民大学 一种跨链数据实体身份管理和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6074119A (zh) * 2023-03-07 2023-05-05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研究型审计双向认证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
CN116488800B (zh) * 2023-04-10 2024-03-29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应用于签名终端的异构聚合签名系统
CN116471023B (zh) * 2023-04-19 2024-02-20 三未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无证书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993A (zh) * 2015-05-15 2015-08-26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证书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方法及系统
CN106897879A (zh) * 2017-03-06 2017-06-27 广东工业大学 基于pki‑clc异构聚合签密算法的区块链加密方法
CN107659395A (zh) * 2017-10-30 2018-02-02 武汉大学 一种多服务器环境下基于身份的分布式认证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6618A (zh) * 2018-06-15 2018-11-23 浙江华信区块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区块链系统及相应的通用区块链互操作方法和网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993A (zh) * 2015-05-15 2015-08-26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证书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方法及系统
CN106897879A (zh) * 2017-03-06 2017-06-27 广东工业大学 基于pki‑clc异构聚合签密算法的区块链加密方法
CN107659395A (zh) * 2017-10-30 2018-02-02 武汉大学 一种多服务器环境下基于身份的分布式认证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域认证方案;马晓婷;《电子学报》;20181115;第46卷(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058A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5058B (zh) 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08667626B (zh) 安全的两方协作sm2签名方法
CN107634836B (zh) 一种sm2数字签名生成方法及系统
EP241652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transaction of data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erver
CN107248909B (zh) 一种基于sm2算法的无证书安全签名方法
CN107659395B (zh) 一种多服务器环境下基于身份的分布式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4157427B (zh) 基于sm2数字签名的门限签名方法
CN110120939B (zh) 一种基于异构系统的可否认认证的加密方法和系统
CN110167021B (zh) 一种车载虚拟钥匙实现及通信方法
CN107579819A (zh) 一种sm9数字签名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0113150B (zh) 基于无证书环境的可否认认证的加密方法和系统
CN111245847A (zh) 轻量级无证书认证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10650017A (zh) 无双线性配对多消息多接收者签密方法、物联网通信系统
CN108494559B (zh) 一种基于半可信第三方的电子合同签订方法
CN110336664B (zh) 基于sm2密码算法的信息服务实体跨域认证方法
CN111147245A (zh) 一种区块链中使用国家密码进行加密的算法
CN110601859A (zh) 一种基于25519椭圆曲线的无证书公钥密码签名方法
CN113572603A (zh) 一种异构的用户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
CN112118111A (zh) 一种适用于门限计算的sm2数字签名方法
CN111817846A (zh) 一种轻量级的密钥协商通信协议
CN113055394A (zh) 一种适用于v2g网络的多服务双因子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3179153B (zh) 一种基于无证书的用户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
CN111130758A (zh) 一种适用于资源受限设备的轻量级匿名认证方法
CN109064170B (zh) 无可信中心的群签名方法
CN111565108B (zh) 签名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