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3148B - 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3148B
CN110503148B CN201910788627.0A CN201910788627A CN110503148B CN 110503148 B CN110503148 B CN 110503148B CN 201910788627 A CN201910788627 A CN 201910788627A CN 110503148 B CN110503148 B CN 110503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cloud
convolution
layer
neural network
sc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86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3148A (zh
Inventor
高跃
黄正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7886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3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3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3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3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3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模型样本中的第一点云数据,逐层提取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中心点,并根据卷积中心点的特征,计算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中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尺度不变特征,并生成点云识别神经网络;步骤2,根据训练样本中的第二点云数据,利用分类损失函数,训练点云识别神经网络;步骤3,利用训练好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识别任意尺度的待识别立体点云对象,并输出识别分类结果。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降低了点云数据缩放对点云对象识别网络输出的影响,提高了点云对象识别网络对立体对象的学习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视觉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点云是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众多立体环境传感设备能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结构,因其表示立体对象的准确性和精度较高而备受瞩目。近年来随着这些采集设备的普及,点云被广泛用于自动驾驶、建筑设计、游戏建模等领域。在学术研究领域,伴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计算能力的飞速提高,信息量庞大的点云数据逐渐成为3D物体识别领域中最流行的数据表示之一。
在真实应用当中,由于采集装置和被采集对象的相对位置不确定、远近距离不相同,我们采集到的点云数据在尺度上有很大的变化,同样的对象在不同的远近距离表现出不同的尺度。
但由于深度神经网络大多不具有对尺度的不变性,对输入数值的整体大小敏感,现有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点云对象识别技术,不能很好地适应真实环境中被采集对象的尺度变化。
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常采用数据增强、特征增强等方法对被采集对象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近似达到对尺度的适应,但这样的解决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会带来诸多问题,例如:降低网络训练的效率、带来额外的开销等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对输入点云结构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神经网络,从本质上解决神经网络对尺度的敏感性问题,高效地应对真实环境中立体对象尺度变化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适用于多层卷积神经网络,该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模型样本中的第一点云数据,逐层提取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中心点,并根据卷积中心点的特征,计算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中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尺度不变特征,并生成点云识别神经网络;步骤2,根据训练样本中的第二点云数据,利用分类损失函数,训练点云识别神经网络;步骤3,利用训练好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识别任意尺度的待识别立体点云对象,并输出识别分类结果。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卷积神经网络包含分类器和多层卷积层,步骤1中,具体包括:步骤11,将第一点云数据输入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中,采用随机采样方式,逐层确定卷积层中的卷积中心点采样点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1
步骤12,采用迭代算法,根据卷积层的卷积中心点采样点、卷积中心点坐标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2
和对应的局部点特征,逐层计算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的等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3
记作卷积中心点的特征;步骤13,根据最后一层卷积层特征,计算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尺度不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4
步骤14,将尺度不变特征接入分类器中,得到完整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等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5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6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7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8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9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10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11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12
式中,c为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索引,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213
l为卷积层的层数,sF为局部特征的最大尺度,Φ(·)为输入向量与卷积核的内积操作,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1
为中间计算变量,表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未归一化的特征向量组合,sP为局部点的最大尺度,MLPδ(·)为多层感知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2
局部点的相对坐标构成的矩阵,⊕表征向量拼接操作,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3
为局部点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k为局部点的个数,i用作局部点的索引,i=1,…,k,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4
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kNN局部中所有点相对坐标的组合,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5
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坐标。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尺度不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6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7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8
式中,L为最后一层卷积层的编号,pooling(·)为平均池化运算。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步骤2中,分类损失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9
式中,Dj(xi)为第i个样本xi在第j个样本分类上的分类输出值,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310
为第i个样本xi属于标签yi的分类输出值,B为样本分类的总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逐层计算的方法,确定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中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尺度不变特征,得到一种对点云数据尺度,具有不变性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实现了对于同一个点云数据,不论如何缩放,都不会影响点云识别神经网络、对该点云数据的识别结果的输出,大大提高了点云识别神经网络对立体对象的学习效率,使得点云识别神经网络,在没有额外数据增强的情况下,得到比现有方法使用数据增强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在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卷积层运算过程示意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仿真试验数据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适用于多层卷积神经网络,该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模型样本中的第一点云数据,逐层提取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中心点,并根据卷积中心点的特征,计算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中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尺度不变特征,并生成点云识别神经网络;
进一步地,卷积神经网络包含分类器和多层卷积层,步骤1中,具体包括:
步骤11,将第一点云数据输入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中,采用随机采样方式,逐层确定卷积层中的卷积中心点采样点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41
具体地,设第l层的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的索引集合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42
式中,n(l)为第l层卷积层中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的个数,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43
为第l层卷积层中的第c个卷积中心点采样点。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随机采样的方式,也可以将随机采样方式替换为最远点采样、密度分布采样。
为了计算方便,规定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的初始值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1
式中,n表示输入的原始点云数据中点的个数,即表示全体输入点的索引集合。
步骤12,采用迭代算法,根据卷积层的卷积中心点采样点、卷积中心点坐标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2
和对应的局部点特征,逐层计算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的等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3
记作卷积中心点的特征;
具体地,如图2所示,卷积神经网络的多层卷积层之间采用迭代算法,即第l-1层卷积层的输出为第l层卷积层的输入,设定第l层卷积层的输入为特征和对应点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4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5
式中,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6
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坐标,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7
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特征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kNN临近算法进行特征计算,因此,将卷积中心点采样点作为局部点,每一个局部点都有局部点特征,即特征向量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8
进而根据kNN临近算法,可以确定该局部点一定范围内的局部特征(局部特征可能指局部很多点的特征)。对于第一层卷积层,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9
为空,此向量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10
参与后面计算中向量拼接操作时会产生歧义,这里规定任何一个向量拼接一个空向量,拼接后的结果保持不变。
进一步地,等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11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12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13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14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515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1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2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3
式中,c为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索引,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4
即由本层的采样方式决定,l为卷积层的层数,sF为局部特征的最大尺度,Φ(·)为输入向量与卷积核的内积操作,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5
为中间计算变量,表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未归一化的特征向量组合(表示为矩阵形式),sP为局部点的最大尺度,MLPδ(·)为多层感知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6
局部点的相对坐标构成的矩阵,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7
表征向量拼接操作,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8
为局部点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k为局部点的个数(即kNN邻近算法中k个最临近的样本的数量),i用作局部点的索引,i=1,…,k,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9
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kNN局部中所有点相对坐标的组合,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10
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局部特征的最大尺度sF和局部点的最大尺度sP,被定义为二范数的最大值,也可以被替换为其它能表征局部特征代表性长度,例如一范数最大值、二范数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变量在后续计算中,不参与后续梯度下降算法中的梯度计算,因为其表征的是第一点云数据的物理属性,不应该参与卷积神经网络迭代优化的过程。
对于向量拼接操作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11
若向量a=(a1,…,aθ),b=(b1,…,bβ),则有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12
可以证明,等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13
是一个对输入尺度等变的特征,即任意的尺度变化m∈R+,对输入的变换等价于对输出的变化。验证过程如下: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614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1
即: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2
由此可以证明这种操作,得到的是对输入尺度“等变”的等变特征,它保证输入尺度变化时,内积操作操作Φ的向量是保持不变的,同时保证输出特征f之间的相对尺度信息得以保持。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最后一层卷积层的输入集合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3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的索引集合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4
最后一层卷积层的运算过程非常类似前几层的卷积层运算,不同的是,不作局部特征的最大尺度sF的乘回。这样做的目的是得到一个对输入尺度“不变”的特征,而不是“等变”的特征。这是考虑到最后一层卷积层输出等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5
将直接池化后,通过分类器得到卷积神经网络输出结果,因而,等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6
之间的相对尺度信息已经不重要,而其不变性却对分类器的正确输出有重要意义。
步骤13,根据最后一层卷积层的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7
计算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尺度不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8
进一步地,尺度不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9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10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711
式中,L为最后一层卷积层的编号,pooling(·)为平均池化运算。
需要说明的是,pooling(·)也可以为最大池化运算。
步骤14,将尺度不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83
传入分类器中,得到完整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14得到具有不变性的尺度不变特征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84
(卷积特征)后,再传入卷积神经网络(点云卷积网络)的分类器中,就能得到一个可以分类和识别输入点云数据的神经网络,记作点云识别神经网络PointCNN-norm。
步骤2,根据训练样本中的第二点云数据,利用分类损失函数,训练点云识别神经网络;
进一步地,步骤2中,分类损失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81
式中,Dj(xi)为第i个样本xi在第j个样本分类上的分类输出值,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85
为第i个样本xi属于标签yi的分类输出值,B为样本分类总数。
具体地,将点云识别神经网络PointCNN-norm记作D,输入标记为x1…xN,标签记作y1…yN。设定第二点云数据的样本数量为N,对应的样本分类总数为B,第二点云数据中包括原始数据和分类的标签信息,将第二点云数据输入点云识别神经网络D,通过交叉熵的概念定义第i个样本的分类损失函数:
Figure BDA0002178867350000082
然后使用常规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SGD)优化这个损失函数,即根据梯度方向更新调整网络参数(如卷积核参数,全连接参数),降低损失函数的值。迭代这一过程直到分类准确率收敛,这样,就得到一个训练好参数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PointCNN-norm。
步骤3,利用训练好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识别任意尺度的待识别立体点云对象,并输出识别分类结果。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了验证本实施例提出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PointCNN-norm的准确性,利用PointCNN算法、PointNET算法、PointNET++算法、DGCNN算法和PointSIFT算法最为比较,对相同的任意尺度的立体点云对象进行识别,通过仿真比较,本实施例中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PointCNN-norm的分类准确率明显由于其他算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模型样本中的第一点云数据,逐层提取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中心点,并根据卷积中心点的特征,计算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中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尺度不变特征,并生成点云识别神经网络;步骤2,根据训练样本中的第二点云数据,利用分类损失函数,训练点云识别神经网络;步骤3,利用训练好的点云识别神经网络,识别任意尺度的待识别立体点云对象,并输出识别分类结果。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降低了点云数据缩放对点云对象识别网络输出的影响,提高了点云对象识别网络对立体对象的学习效率。
本申请中的步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装置中的单元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尽管参考附图详地公开了本申请,但应理解的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应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附加权利要求限定,并可包括在不脱离本申请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针对发明所作的各种变型、改型及等效方案。

Claims (2)

1.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识别方法适用于多层卷积神经网络,该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模型样本中的第一点云数据,逐层提取所述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中心点,并根据所述卷积中心点的特征,计算所述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中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尺度不变特征,并生成点云识别神经网络;
步骤2,根据训练样本中的第二点云数据,利用分类损失函数,训练所述点云识别神经网络;
步骤3,利用训练好的所述点云识别神经网络,识别任意尺度的待识别立体点云对象,并输出识别分类结果;
其中,所述卷积神经网络包含分类器和多层卷积层,所述步骤1中,具体包括:
步骤11,将所述第一点云数据输入所述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中,采用随机采样方式,逐层确定所述卷积层中的卷积中心点采样点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11
步骤12,采用迭代算法,根据所述卷积层的所述卷积中心点采样点、卷积中心点坐标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12
和对应的局部点特征,逐层计算所述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的等变特征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13
记作所述卷积中心点的特征;
步骤13,根据最后一层卷积层所述特征,计算最后一层所述卷积层的所述尺度不变特征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14
步骤14,将所述尺度不变特征接入所述分类器中,得到完整的所述点云识别神经网络;
其中,所述等变特征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15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16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17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18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19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1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2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3
式中,c为卷积中心点采样点索引,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4
l为卷积层的层数,sF为局部特征的最大尺度,Φ(·)为输入向量与卷积核的内积操作,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5
为中间计算变量,表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未归一化的特征向量组合,sP为局部点的最大尺度,MLPδ(·)为多层感知机,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15
局部点的相对坐标构成的矩阵,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6
表征向量拼接操作,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7
为局部点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k为局部点的个数,i用作局部点的索引,i=1,…,k,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8
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kNN局部中所有点相对坐标的组合,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9
为第c个卷积中心对应的坐标;
其中,所述尺度不变特征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10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11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12
式中,L为最后一层所述卷积层的编号,pooling(·)为平均池化运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分类损失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13
式中,Dj(xi)为第i个样本xi在第j个样本分类上的分类输出值,
Figure FDA00037480306300000214
为第i个样本xi属于标签yi的分类输出值,B为样本分类的总数。
CN201910788627.0A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 Active CN110503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8627.0A CN110503148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8627.0A CN110503148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3148A CN110503148A (zh) 2019-11-26
CN110503148B true CN110503148B (zh) 2022-10-11

Family

ID=68589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8627.0A Active CN110503148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3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9689A (zh) * 2019-12-03 2020-04-07 上海眼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点云特征提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80542B (zh) * 2020-04-17 2022-11-15 东南大学 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和Pointnet神经网络的钢卷点云识别与分类方法
CN111860668B (zh) * 2020-07-27 2024-04-0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针对原始3d点云处理的深度卷积网络的点云识别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5254A (zh) * 2015-03-17 2015-06-1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2d和3d sift特征融合的一般物体识别方法
JP2019008571A (ja) * 2017-06-26 2019-0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アイティーラボラトリ 物体認識装置、物体認識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学習済みモデル
CN110111345A (zh) * 2019-05-14 2019-08-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注意力网络的3d点云分割方法
CN110110621A (zh) * 2019-04-23 2019-08-09 安徽大学 基于多特征整合深度学习模型的倾斜摄影点云分类方法
CN110163799A (zh) * 2019-05-05 2019-08-2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点云生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5254A (zh) * 2015-03-17 2015-06-1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2d和3d sift特征融合的一般物体识别方法
JP2019008571A (ja) * 2017-06-26 2019-0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アイティーラボラトリ 物体認識装置、物体認識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学習済みモデル
CN110110621A (zh) * 2019-04-23 2019-08-09 安徽大学 基于多特征整合深度学习模型的倾斜摄影点云分类方法
CN110163799A (zh) * 2019-05-05 2019-08-2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点云生成方法
CN110111345A (zh) * 2019-05-14 2019-08-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注意力网络的3d点云分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NN: Annular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on Point Clouds;Artem Komarichev等;《arXiv:1904.08017v1[cs.CV]》;20190416;第1-17页 *
DeepCCFV: Camera Constraint-Free Multi-View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3D Object Retrieval;Zhengyue Huang等;《Proceedings of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33(01)》;20190717;第8505-8512页 *
一种多尺度嵌套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连自锋等;《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61031(第05期);第1-5、3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3148A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0648B (zh) 基于人脸关键点校正的人脸检测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583263B (zh) 一种基于联合动态图卷积的点云分割方法
CN111695415B (zh) 图像识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709745B (zh) 一种基于增强型lpp算法和极限学习机快速轴承故障识别方法
CN110503148B (zh) 一种具有尺度不变性的点云对象识别方法
CN105488528B (zh)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方法
CN111368920B (zh) 基于量子孪生神经网络的二分类方法及其人脸识别方法
CN107578007A (zh) 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人脸识别方法
CN110941734B (zh) 基于稀疏图结构的深度无监督图像检索方法
CN110619059B (zh) 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建筑物标定方法
CN112633350A (zh) 一种基于图卷积的多尺度点云分类实现方法
CN109284779A (zh) 基于深度全卷积网络的物体检测方法
CN106844620B (zh) 一种基于视图的特征匹配三维模型检索方法
CN112287839A (zh) 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ssd红外图像行人检测方法
CN109190521B (zh) 一种基于知识提纯的人脸识别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CN110490915B (zh) 一种基于卷积受限玻尔兹曼机的点云配准方法
CN106250918B (zh) 一种基于改进的推土距离的混合高斯模型匹配方法
CN115311502A (zh) 基于多尺度双流架构的遥感图像小样本场景分类方法
CN112085837B (zh) 一种基于几何形状和lstm神经网络的三维模型分类方法
Bi et al. Critical direction projection networks for few-shot learning
CN110598737B (zh) 一种深度学习模型的在线学习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047418A (zh) 基于小样本的多模态雷达有源欺骗干扰识别方法
CN115393631A (zh) 基于贝叶斯层图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
CN113850304A (zh) 一种高准确率的点云数据分类分割改进算法
CN113627522A (zh) 基于关系网络的图像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1

Address after: 100084 Haidian District Tsinghua Yuan Beijing No. 1

Applicant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0084 Haidian District Tsinghua Yuan Beijing No. 1

Applicant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