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1133A -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1133A
CN110501133A CN201910931663.8A CN201910931663A CN110501133A CN 110501133 A CN110501133 A CN 110501133A CN 201910931663 A CN201910931663 A CN 201910931663A CN 110501133 A CN110501133 A CN 110501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ontology
diameter
loading device
bu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16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波
杨荷
程祥利
叶海福
焦敏
韩萌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AEP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AE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AEP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AEP
Priority to CN2019109316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1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1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11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8Shock-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4Chu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3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a single impulsive force, e.g. by falling weight
    • G01N3/307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a single impulsive force, e.g. by falling weight generated by a compressed or tensile-stressed spring; generated by pneumatic or hydraul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测试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入射子弹包括圆柱形的本体和回转体形的凸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接受加载装置输出的动力,凸台设置于第一端,入射子弹用于撞击加载装置的输入杆的端面位于凸台,端面的面积小于本体的截面面积。通过于本体的第一端设置凸台,能够增加脉冲持续时间,能够明显地改良加载应力波上升沿,上升时间比采用平头子弹长很多,峰值平台变窄,冲击加载波形变成近似版正弦波,加载冲击波形基本上消除了由波形弥散所带来的波形振荡,改善加载波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试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组件冲击考核依赖于冲击台、空气炮等,虽然这些实验装置可以实现对试样冲击加载,但是现有技术中加载装置加载于试样的冲击波比较杂乱。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其旨在改善现有的加载装置加载于试样的冲击波比较杂乱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入射子弹包括圆柱形的本体和回转体形的凸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接受加载装置输出的动力,凸台设置于第一端,入射子弹用于撞击加载装置的输入杆的端面位于凸台,端面的面积小于本体的截面面积。
通过于本体的第一端设置凸台,能够增加脉冲持续时间,能够明显地改良加载应力波上升沿,上升时间比采用平头子弹长很多,峰值平台变窄,冲击加载波形变成近似版正弦波,加载冲击波形基本上消除了由波形弥散所带来的波形振荡,改善加载波的质量。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的长度为460-520mm,本体的直径为46-53mm。
可选地,本体的长度为470-515mm,本体的直径为47-52mm。
可选地,本体的长度为485-508mm,本体的直径为48-51mm。
可选地,本体的长度为500mm,本体的直径为50mm。
本体长度为460-520mm以保证波形既不发生粘连,又能保证足够长的冲击持续时间,得到较好的加载冲击波。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为圆台形,且凸台的直径沿远离第一端的方向线性减小。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沿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0-3.0mm。
可选地,凸台沿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2-2.8mm。
可选地,凸台沿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4-2.7mm。
可选地,凸台沿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5mm。
凸台沿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在2.0-3.0mm范围内,可以保证波形的质量,同时,凸台沿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没有过长,过长会存在凸台自由端受损的情况。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自由端的直径为7-14mm。
可选地,凸台自由端的直径为8-13mm。
可选地,凸台自由端的直径为9-12mm。
可选地,凸台自由端的直径为10mm。
凸台自由端的直径在7-14mm范围内,加载装置使用时,能对试样输出近似半正弦波的应力波,同时也可以避免凸台与输入杆撞击的过程中凸台自由端发生形变。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靠近第一端的直径为25-36mm;
可选地,凸台靠近第一端的直径为26-34mm。
可选地,凸台靠近第一端的直径为28-32mm。
可选地,凸台靠近第一端的直径为29-31mm。
可选地,凸台靠近第一端的直径为30mm。
凸台靠近第一端的直径在25-36mm内,并且凸台自由端的直径在7-14mm范围内,凸台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0-3.0mm。同时入射子弹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460-520mm,入射子弹的直径为46-53mm。加载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增加对试样加载的冲击波的脉冲时间,可以对试样长时间加载,此外,解决应力波在输入杆内传播的弥散问题,让对试样加载的冲击波形满足近似半正弦波的要求,并且圆台形的凸台在使用过程中自由端不易受损。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的端面为圆形面。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与凸台同轴设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载装置,加载装置包括输入杆、动力装置、脉冲整形垫以及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凸台的自由端用于撞击脉冲整形垫;动力装置对入射子弹输出动力使入射子弹具有预设速度。
脉冲整形垫与输入杆的一端连接。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与脉冲整形垫匹配,用于撞击脉冲整形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本体的第一端和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未设置凸台的平头子弹的加载组件施加于被测试件的三个过载曲线;
图6示出了未设置凸台的平头子弹的加载组件施加于被测试件的首个过载曲线。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的加载装置施加于试样的三个过载曲线;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的加载装置施加于试样的首个过载曲线。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本体的第一端和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入射子弹;101-第一方向;110-本体;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0-凸台;200-加载装置;201-试样;210-脉冲整形垫;220-输入杆;230-透射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100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载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入射子弹100,入射子弹100主要用于加载装置200。
以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100的一种使用场景,请参阅图2,加载装置200包括入射子弹100、脉冲整形垫210、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输入杆220以及透射杆230。
脉冲整形垫210与输入杆220连接,并且设置于输入杆220靠近入射子弹100的一端。输入杆220和透射杆230同轴设置。
加载装置200主要用于测试试样201的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试样201为电子组件,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试样201也可以为非电子组件等。图2中的箭头表示入射子弹100的撞击方向。
检测过程中,试样201夹持于输入杆220和透射杆230之间。动力装置对入射子弹100输出动力使入射子弹100具有预设速度。例如,动力装置可以为高压气枪。入射子弹100在气枪中由高压气体的推动作用被加速到一定的撞击速度,以此速度撞击输入杆220的端部脉冲整形垫210,产生弹性脉冲;输入杆220中将产生入射应力波,当输入杆220中的入射应力波到达试样201时,一部分由于杆和试样201横截面积不等和波阻抗不匹配而反射回输入杆220形成反射应力波,另一部分则穿过试样201到达透射杆230形成透射应力波,最后由能量捕收器吸收。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100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与图3。入射子弹100包括圆柱形的本体110和回转体形的凸台120。本体110和凸台1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0与凸台120一体设置,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本体110与凸台120也可以分别设置然后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本体110为圆柱型,本体110沿第一方向101延伸,本体110具有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相对设置,并且沿分别位于沿第一方向101的两端。第一端111用于接受加载装置200输出的动力,例如高压气枪输出的动力。
回转体形的凸台120与本体110的第一端111连接,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延伸。
入射子弹100用于撞击加载装置200的输入杆220的端面位于凸台120,端面的面积小于本体110的截面面积。换言之,凸台120用于撞击输入杆220的端面面积较小。
在不考虑相关材料的粘性的条件下,应力波在输入杆220中传播的近似解如下:
CP≈C0[1-π2ν2(R/λ)2]
上式中:ν为输入杆220的泊松比;
R为输入杆220的泊松比;
λ为组成应力波某个谐波的波长;
CP为该谐波的传播速度(相速);
C0为不考虑泊松效应时的一维应力波速。
由上式可知,影响输入杆220中应力波弥散的因素有:入射子弹100、输入杆220的尺寸与泊松比以及入射波的特征等。为了减小弥散效应对试样201加载波形的影响,则应降低影响输入杆220弥散的因素。例如减小输入杆220的直径;二是选用低泊松比的材料来做输入杆220;或者改变入射子弹100的形状和尺寸;或者在输入杆220端面上附上一层软介质,经过软介质的入射波形的高频振荡会大大减弱。
对于一般的金属材料,其泊松比为0.3左右,因此选用低泊松比的材料来做输入杆220的方式不可行。输入杆220的直径受限于加载组件的外围尺寸,所以减小输入杆220的直径这一方法不可行。
现有技术中采用平头子弹撞击进行加载,不仅脉冲持续时间短,更重要的时入射应力波由于在输入杆220中的弥散进而引起传递至被测产品处的应力波形严重振荡,不能符合实验要求。
在本申请中,通过于本体110的第一端111设置凸台120,能够增加脉冲持续时间,能够明显地改良加载应力波上升沿,上升时间比采用平头子弹长很多,峰值平台变窄,冲击加载波形变成近似版正弦波,加载冲击波形基本上消除了由波形弥散所带来的波形振荡,改善加载波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入射子弹10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460-520mm,入射子弹100的直径为46-53mm。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470-515mm,本体110的直径为47-52mm。进一步地,本体11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485-508mm,本体110的直径为48-51mm。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500mm,本体110的直径为50mm。
请参阅图3,在图3中,入射子弹10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a;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入射子弹10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可以为460mm、465mm、470mm、474mm、480mm、482mm、489mm、500mm、507mm、508mm、515mm或者520mm等。
入射子弹100的直径是指本体110的直径,如图3中尺寸b;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入射子弹100的直径可以为46mm、47mm、48mm、49mm、50mm、51mm、52mm或者53mm等。
对于入射子弹10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考虑应力波在输入杆220中发生粘连的情况,入射子弹100不能过长,设计入射子弹100长度为460-520mm以保证波形既不发生粘连,又能保证足够长的冲击持续时间,得到较好的加载冲击波。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本体110的第一端111和凸台12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0为圆台形,且凸台120的直径沿远离第一端111的方向线性减小。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0为圆台,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直径大于凸台120远离第一端111的直径。沿远离第一端111的方向,凸台120的直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0与本体110同轴设置,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凸台120与本体110之间的轴线可以相互平行。
作为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0沿本体110轴线方向(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2.0-3.0mm。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2.2-2.8mm。可选地,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2.4-2.7mm。进一步,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2.5mm。
请再次参阅图4,图4中尺寸c表示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c可以为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或者3.0mm。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c为2.5mm。
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在2.0-3.0mm范围内,可以保证波形的质量,同时,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没有过长,过长会存在凸台120自由端受损的情况。
作为示例性地,凸台120自由端的直径为7-14mm。凸台120的自由端是指凸台120远离本体110的一端。
承上所述,凸台120为圆台,因此,凸台120的自由端为圆形面;凸台120自由端的直径指该圆形面的直径。进一步地,凸台120自由端的直径为8-13mm。可选地,凸台120自由端的直径为9-12mm。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0自由端的直径为10mm。
请再次参阅图4,图4中尺寸d表示凸台120自由端的直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120自由端的直径d可以为7mm、8mm、8.5mm、9mm、9.5mm、9.8mm、10.0mm、10.2mm、11mm、12mm或者14mm等。
凸台120自由端的直径在7-14mm范围内,加载装置200使用时,能对试样201输出近似半正弦波的应力波,同时也可以避免凸台120与输入杆220撞击的过程中凸台120自由端发生形变。
作为示例性地,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直径为25-36mm;承上所述,凸台120为圆台形,因此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一端为圆形,该圆形的直径为25-36mm。进一步地,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直径为26-34mm。进一步地,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直径为28-32mm。进一步地,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直径为29-31mm。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直径为30mm。
请再次参阅图4,图4中尺寸e表示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直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直径e可以为25mm、26mm、28mm、29mm、29.5mm、30mm、30.5mm、31mm、32mm、34mm或者36mm等。
凸台120靠近第一端111的直径在25-36mm内,并且凸台120自由端的直径在7-14mm范围内,凸台12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2.0-3.0mm。同时入射子弹100沿第一方向101的长度为460-520mm,入射子弹100的直径为46-53mm。加载装置200在使用时,能够增加对试样201加载的冲击波的脉冲时间,可以对试样201长时间加载,此外,解决应力波在输入杆220内传播的弥散问题,让对试样201加载的冲击波形满足近似半正弦波的要求,并且圆台形的凸台120在使用过程中自由端不易受损。
图5示出了未设置凸台120的平头子弹的加载组件施加于被测试件的三个过载曲线,图6示出了未设置凸台120的平头子弹的加载组件施加于被测试件的首个过载曲线。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100的加载装置200施加于试样201的三个过载曲线,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100的加载装置200施加于试样201的首个过载曲线。
请参阅图5、图6、图7以及图8。图5以及图6所示的波形质量差,比较杂乱,图7与图8所示的波形质量好,更接近半正弦波。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0的第一端111的端面为圆形面;换言之,本体110的一端为圆形面,凸台120设置于该圆形面。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本体110的第一端111的端面也可以不为圆形面,例如可以为弧形面等。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本体110的第一端111和凸台120的结构示意图又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9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凸台120并非为圆台形,凸台120的自由端(远离第一端111的一端)并非为圆形面,而是平滑过渡的弧形面。
承上所述,对于需要输出的力较小的加载装置200而言,凸台120与输入杆220撞击时,自由端为圆弧面的凸台120也不容易破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入射子弹100,一方面既可以实现对试样201的长持续时间冲击加载,另一方面又可以能够明显地改良加载应力波上升沿,上升时间比采用平头子弹长很多,峰值平台变窄,冲击加载波形变成近似版正弦波,加载冲击波形基本上消除了由波形弥散所带来的波形振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载装置200,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子弹100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加载装置200包括入射子弹100、脉冲整形垫210、动力装置、输入杆220以及透射杆230。动力装置用于为入射子弹100输出动力。脉冲整形垫210与输入杆220连接,并且设置于输入杆220靠近入射子弹100的一端。输入杆220和透射杆230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脉冲整形垫210的材料为紫铜。一方面对入射脉冲进行整形,另一方面保护子弹端部形状。
表1示出了不同入射子弹100形状和不同入射子弹100的形状和长度对应的加载间隔和脉冲宽度。
表1试样201加载的过载历程
表1中所述的入射子弹形状的“尖头”是指入射子弹100的端部设置有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的凸台120。
从表1可以看出,设置有凸台120的入射子弹100的单个加载冲击脉宽更长,输入杆220的长度越长增加冲击加载间隔。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长度的输入杆22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载装置200的主要使用原理请参照Hopkinson压杆原理,本实施例将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载装置200具有实施例1提供的入射子弹100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子弹包括圆柱形的本体和回转体形的凸台,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接受加载装置输出的动力,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入射子弹用于撞击所述加载装置的输入杆的端面位于所述凸台,所述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本体的截面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长度为460-520mm,所述本体的直径为46-53mm;
可选地,所述本体的长度为470-515mm,所述本体的直径为47-52mm;
可选地,所述本体的长度为485-508mm,所述本体的直径为48-51mm;
可选地,所述本体的长度为500mm,所述本体的直径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圆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沿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0-3.0mm;
可选地,所述凸台沿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2-2.8mm;
可选地,所述凸台沿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4-2.7mm;
可选地,所述凸台沿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自由端的直径为7-14mm;
可选地,所述凸台自由端的直径为8-13mm;
可选地,所述凸台自由端的直径为9-12mm;
可选地,所述凸台自由端的直径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为25-36mm;
可选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为26-34mm;
可选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为28-32mm;
可选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为29-31mm;
可选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为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直径沿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线性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凸台同轴设置。
9.一种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包括:
输入杆;
脉冲整形垫,所述脉冲整形垫与所述输入杆的一端连接;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所述凸台的自由端用于撞击所述脉冲整形垫;以及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对所述入射子弹输出动力使所述入射子弹具有预设速度。
CN201910931663.8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Pending CN110501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1663.8A CN110501133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1663.8A CN110501133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1133A true CN110501133A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1663.8A Pending CN110501133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113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45186U (zh) * 2011-07-07 2012-02-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用于主动围压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的入射波整形机构
CN108225709A (zh) * 2018-03-07 2018-06-2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冲击试验加载装置及系统
CN210269104U (zh) * 2019-09-27 2020-04-0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45186U (zh) * 2011-07-07 2012-02-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用于主动围压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的入射波整形机构
CN108225709A (zh) * 2018-03-07 2018-06-2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冲击试验加载装置及系统
CN210269104U (zh) * 2019-09-27 2020-04-0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U PENG: "Effect of frojectile head style on high g acceleration waveform of Hopkinson bar calibration system",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vol. 6, no. 1, 31 March 2015 (2015-03-31), pages 1 - 6 *
方新宇;许金余;刘石;陈腾飞;王鹏;: "岩石SHPB试验中子弹形状对加载波形的数值模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no. 05, 15 October 2013 (2013-10-15), pages 1000 - 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58401A1 (zh) 一种基于液电脉冲激波的管道清垢与岩层压裂装置
Vasile et al. Excitation of horizontally polarized shear elastic waves by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s with periodic permanent magnets
CN203616216U (zh) 一种利用空心霍普金森压杆测量混凝土层裂强度的实验装置
US4232557A (en) Periodic magnet unidirectional transducer
CN212483222U (zh) 一种用于霍普金森拉杆的动能吸收装置
US7560855B2 (en) Ferroelectric energy generator, system, and method
CN110715865A (zh) 脆性材料动态断裂的力学和电磁响应同步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0501133A (zh)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CN203616217U (zh) 一种测量混凝土层裂强度的实验装置
CN210269104U (zh) 一种加载装置的入射子弹及加载装置
CN202928994U (zh) 一种电磁超声传感器
CN101782378B (zh) 微型超声波传感器
CN108225709A (zh) 一种冲击试验加载装置及系统
Ozdemir A remote tone burst pulser design for automated ultrasonic scanning systems
CN110261252B (zh) 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用透射杆及霍普金森压杆实验装置
Tzontchev et al. Coulomb interaction does not spread instantaneously
Jiang et al. An electromagnetic driven torsional split hopkinson bar
CN108182935A (zh) 声波、电磁波设备的探测或通信能力的增强装置及方法
Zakharov et al.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 attenuation in the waveguides used in underwater AE testing
Ono et al. Rods and tubes as AE waveguides
CN202353805U (zh) 超声波换能器锥体形超波导振动子
Dequan et al. Defects detection system for steel tubes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echnology
Chandarana et al. Damag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in composite pipes using piezoelectric sensors
JP6310090B2 (ja) 防振装置
CN114440717B (zh) 一种能够消减冲击波强度的推送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