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5281A - 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5281A
CN110495281A CN201910801793.XA CN201910801793A CN110495281A CN 110495281 A CN110495281 A CN 110495281A CN 201910801793 A CN201910801793 A CN 201910801793A CN 110495281 A CN110495281 A CN 110495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nutrient
building object
earth
earth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17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霁昌
张露
胡雅
魏静
孟婷婷
程杰
孔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L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L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L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017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5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5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5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8Wrecking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地整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人工剥离建筑物和附件的内外表土,对剥离的表土进行破碎后保存,即为养分土;步骤2,拆除建筑物整体,对拆除建筑物整体后得到的土体进行状态重构,采用压实的方法构建上部容重小于下部容重的土体构型;步骤3,进行养分重构,向步骤2中所述土体构型的上部中混合养分土,混合比例根据待种植作物和种植面积确定。上述方法仅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废弃窑洞整治,主要解决生土建筑物废弃后,建筑物和附件的内外表土材料性能发生变化,释放出大量的养分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但却没有好的方法有效处理和利用这些废弃生土建筑材料,使现有材料资源化利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地整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黄土高原一些地区修建的窑洞一般年代久远,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迁移,许多古老的以生土建筑为主的宅基地已被废弃。废弃的宅基地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土地的极大浪费,甚至对地质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急需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整治。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不同于其它的石窑和砖窑,它没有成土成壤的障碍性物质需要清除或改良,相反,窑洞内墙面经长期烘烤和烟熏,窑洞表面黄土长期暴露经风吹雨淋,窑洞内土炕、炉灶和烟囱等经过焙烧,这些土体的晶格结构已发生变化,使矿物态的养分变成离子态,释放出大量的养分元素,中微量元素也随之增多。所以窑洞内外墙面和建筑物院落,以及建筑物中的炉灶、火炕和烟囱等都是构建耕作土层的理想材料。然而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生土建筑物废弃后,建筑物内外墙面和建筑物院落,以及建筑物中的炉灶、火炕和烟囱等材料性能发生变化,释放出大量的养分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但却没有较好的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和利用这些废弃生土建筑物,使现有材料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若有炉灶、土炕和烟囱,人工剥离炉灶、土炕和烟囱的表土,再人工剥离建筑物内外表土;否则,直接人工剥离建筑物内外表土;对剥离的所有表土进行破碎后保存,即为养分土;
步骤2,拆除建筑物整体,对拆除建筑物整体后得到的土体进行状态重构,采用压实的方法构建上部容重小于下部容重的土体构型;
步骤3,进行养分重构,向步骤2中所述土体构型的上部中混合养分土,混合比例根据待种植作物和种植面积确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4,添加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进一步保证土壤化后的土壤更适合用作耕地。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保存的方式为堆放,堆放高度小于等于2m,安全角小于50°,堆放时间小于等于6个月。对于高度和安全角是出于施工安全性的考虑,而堆放时间不宜过长,是避免养分元素的流失。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表土为表面3-8cm的土。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上部容重小于下部容重的土体构型具体为,上部0-30cm的土体容重为1.2-1.3g/cm3,下部30cm以下的土体容重为1.3-1.6g/cm3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压实为机械压实,或经三季降雨自然沉实。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压实具体为,若土壤含水量小于当地土壤下塑限,进行机械碾压;否则,先对土壤进行翻松晾晒再机械碾压。是为了耕种作物的根系更容易下扎。
进一步地,机械压实后,还需对土壤表面进行打毛处理,减小对土地整治后土体上下层整合的影响。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向步骤2所述土体构型的上部中混合养分土,具体是采用斗容小于1.2m3的挖掘机进行混合,使用斗容较小的挖掘机施工其混合均匀性更好。
上述土壤化方法仅适于在黄土高原地区废弃窑洞的土壤化中应用。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在起初修建时没有使用任何有碍于成土成壤的材料,加之又长期暴露于空气当中,经日晒雨淋,土体中矿物质的晶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营养元素从结晶态或矿物态变成离子态而释放出来,对其充分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由于建筑物中的炉灶、土炕和烟囱等经过焙烧,建筑物内外表面的表土经长期烘烤、烟熏和风吹雨淋,其土体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释放大量的养分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将这部分表土单独收集保存可作为养分土;修建窑洞或拆除建筑物后的土体会将原有整块土体打断,形成断层,对这部分土体进行状态重构形成“上虚下实”的土体构型,既满足土壤化后上部耕作层耕作的需求,又能够避免因拆除后土壤松动易造成塌陷的问题,再将养分土混入上部较松的土中完成土壤化,缩短了土壤肥力恢复的周期,最终将生土建筑物重塑为耕地。解决了废弃生土建筑物占用大量土地无法利用的问题,对生态系统整合,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本发明在养分重构后适当添加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进一步保证了重构土体的土壤化,使土壤的宜耕性增强。
3.本发明的养分土保存采用堆放的方式,减少了养分土存放时的占地面积;限制堆放高度和安全角,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堆放时间不超过6个月,避免养分土因存放时间过长造成养分的流失。
4.本发明中取自生土建筑物内外表面的养分土,仅剥离内、外墙面和附件表面3-8cm的表土,在施工量适当的情况下又满足了养分土的剥离量。
5.本发明选取适当的上下部土壤厚度和容重,最大化满足土壤化后的耕种需求。
6.本发明可根据土壤状况选择机械压实或自然沉实,同时适用于不同的施工条件。
7.本发明根据土壤的含水量与当地的土壤性状,可选择最合适的机械压实处理流程,达到更好的土壤化效果。
8.本发明对机械压实后的表面进行打毛处理,减小对土地整治后土体上下层整合的影响。
9.本发明混合养分土和上部土时,采用斗容较小的挖掘机,使混合更加均匀,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窑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养分土的堆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状态重构后的土体构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拱顶;2-窑背;3-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生土建筑物土壤化方法,基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在修建时基本不使用碍于成土成壤的材料,长期经风吹雨淋后,和建筑物内的炉灶、土炕和烟囱等,经长期火烧和烟熏,其土壤内部的结构会发生变化,释放大量的养分元素和中微量元素,进而形成良好的养分土。充分利用这部分养分土,将废弃的生土建筑物土壤化,使其能够满足于耕作需求。如图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若有炉灶、土炕和烟囱,人工剥离炉灶、土炕和烟囱的表土,再人工剥离建筑物内外表土;否则,直接人工剥离建筑物内外表土;对剥离的所有表土进行破碎后保存,即为养分土;
步骤2,拆除建筑物整体,对拆除建筑物整体后得到的土体进行状态重构,采用压实的方法构建上部容重小于下部容重的土体构型;
步骤3,进行养分重构,向步骤2中所述土体构型的上部中混合养分土,混合比例根据待种植物和种植面积确定。
对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土壤化过程中,在剥离建筑物及附件的内外表土时,表土剥离过多不仅施工量大,而且表土更深处的养分元素不会太多,而剥离太浅就会造成养分土的浪费,所以最好是剥离表面3-8cm的土,具体的剥离厚度,可以首先对待拆建筑物进行评估,如破旧程度评估和资源化利用性能评估等,然后清除垃圾等异物再进行人工剥离。
养分土在堆放时,为了工程安全,堆放高度小于等于2m,安全角要小于50°,另外,为了保证养分土中的养分元素尽量少流失,堆放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且应当堆放在无污染源,便于工程复配使用的地方,进行统一管理,必要时也可进行一定的养护,保证剥离土养分持续有效。
进行土体构型,要形成“上虚下实”的土体剖面构型,上部0-30cm的土体容重为1.2-1.3g/cm3,下部30cm以下的土体容重为1.3-1.6g/cm3,这种“上虚下实”的土体构型在土壤学上叫做“蒙金土”,是最好的土体构型之一,最利于实现土壤化,上部0-30cm用于构建耕地的耕作层,下部30cm以下为当地土。另外,建筑物刚拆完时,地面土较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塌陷,所以需要采用压实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机械压实,也可利用自然降雨,经三季降雨后自然沉实;如采用机械压实的方式,对土壤的含水量有一定的要求,含水量过大不宜进行机械压实作业,当土壤含水量小于当地土壤下塑限时,可以进行机械碾压,如含水量大于当地土壤下塑限,应翻松晾晒后再进行机械碾压,否则压实后的土层对作物而言,其根系难以下扎,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在采用机械压实后,还需对压实面的表面进行打毛处理,否则可能会影响土体上下层的整合。
土体构型完成后再进行养分重构,也就是重塑耕作土层,将养分土与上述土体构型中的上部0-30cm土混合,使土壤达到一定的肥力要求,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生长。混合时,采用斗容小于1.2m3的中小型挖掘机进行,能使混合度更加均匀,混合后构建上部深度30cm的耕作土层,耕作土层以下为本地土。混合时养分土的添加量依据种植作物类型和田块规划面积大小而定,实行有机无机配施,循序渐进,也可适当添加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使重构后的土体进一步土壤化。
在耕作土层重塑完成后,土壤化的过程即完成,此后便可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使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实施例一
对如图2所示的黄土高原地区居住型窑洞进行土壤化,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步骤1,人工剥离窑洞内炉灶、土炕和烟囱表面3cm的表土,再人工剥离窑洞内外墙面5cm的表土,对剥离下的表土进行破碎后按照图3所示堆放,作为养分土,其中堆放高度h为1.5m,安全角β为45°,堆放4个月;
步骤2,对窑洞整体进行拆除,经实验得到当地黄土下塑限为15.14%,测得拆除窑洞整体后得到的土壤含水量为16%,所以需先对土壤进行翻松晾晒后,对拆除窑洞整体后得到的土体采用机械碾压的方式进行状态重构,得到如图4所示“上虚下实”的土体构型,其中上虚部分高度b为30cm,相应容重为1.25g/cm3,下部30cm以下容重为1.55g/cm3的土体构型;对压实面的表面进行打毛处理;
参照图2,对窑洞整体进行拆除时,为了施工安全和高效,可以先对窑洞做力学测试实,得到窑洞的窑腿3处最大应力、拱顶1的竖向位移、窑洞窑背2与侧墙交界处的水平位移、窑洞的自重和压力值等,并测量窑洞的跨度和窑腿3间的宽度L,对至少包括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后,遵循:先拆除附件,后拆除主体结构,先拆除简单部分,再拆除复杂部分,先拆除危险结构,后拆除安全部分的原则,依次施工拆除。对于强度薄弱危险的部分,要先进行人工自上而下,逐层分块拆除,不得垂直交叉作业,也不宜直接推到;然后对强度大的主体部分采用机械挖塌,最好采用斗容大于1.2m3的大型挖掘机进行,沿窑洞周围自上而下依次开挖,以便释放窑洞周围土体的应力。
步骤3,向经步骤2处理后得到的土体构型的上部0-30cm中混合养分土,混合时采用斗容为1m3的挖掘机作业;
步骤4,向经步骤3混合后的土壤中施入化肥,加入少许土壤微生物和蚯蚓等土壤动物。
实施例二
对黄土高原地区某处废弃的窑洞进行土壤化,该窑洞原用于村部办公,仅有炉灶和烟囱,没有土炕,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人工剥离窑洞内炉灶和烟囱表面5cm的表土,人工剥离窑洞内外表面3cm的表土,对剥离的表土进行破碎后堆放保存,作为养分土,其中堆放高度为2m,安全角为35°,堆放6个月;
步骤2,对上述窑洞的整体进行拆除,经实验得到当地土壤下塑限为14.5%,测得拆除窑洞整体后得到的土壤含水量为13%,通过机械碾压的方式对土壤进行状态重构,得到“上虚下实”的土体构型,其中上虚部分高度为30cm,相应容重为1.2g/cm3,下部30cm以下容重为1.3g/cm3的土体构型;其中,拆除窑洞应遵循的原则与顺序与实施例一相似,不再重复;
步骤3,向经步骤2处理后得到的土体构型的上部0-30cm中混合养分土,混合时采用斗容为1.1m3的挖掘机进行作业;
实施例三
对黄土高原地区某处废弃的窑洞进行土壤化,该窑洞内没有炉灶、烟囱和土炕,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剥离窑洞内外表面8cm的表土,对剥离下的表土进行破碎后堆放保存,作为养分土,其中堆放高度为1m,安全角为40°,堆放2个月;
步骤2,对上述窑洞的整体进行拆除,采用经过三季降雨自然沉实的方式对土壤进行状态重构,得到“上虚下实”的土体构型,其中上虚部分高度为30cm,相应容重为1.3g/cm3,下部30cm以下容重为1.6g/cm3的土体构型;其中,拆除窑洞需遵循的原则与顺序与实施例一相似,不再重复;
步骤3,向经步骤2处理后得到的土体构型的上部0-30cm中混合养分土,混合时采用斗容为1m3的挖掘机进行施工;
步骤4,向经步骤3混合后的土壤中施入化肥和有机肥,并加入少许土壤微生物和蚯蚓等土壤动物。
本发明的土壤化方法,仅适合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窑洞一类的生土建筑,因为在该地区修建窑洞时没有使用任何有碍于成土成壤的材料,加之又长期暴露于空气当中,经日晒雨淋,土体中矿物质的晶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营养元素从结晶态或矿物态变成离子态而释放出来,极为珍贵,作为生物性肥土,具有高肥力基础,可作为构建耕作表土层的理想材料,可大大缩短土壤肥力恢复的周期,使土地可持续高效利用。
本发明解决了废弃窑洞占用土地无法利用的问题,使物尽其用,对生态系统整合,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若有炉灶、土炕和烟囱,人工剥离炉灶、土炕和烟囱的表土,再人工剥离建筑物内外表土;否则,直接人工剥离建筑物内外表土;对剥离的所有表土进行破碎后保存,即为养分土;
步骤2,拆除建筑物整体,对拆除建筑物整体后得到的土体进行状态重构,采用压实的方法构建上部容重小于下部容重的土体构型;
步骤3,进行养分重构,向步骤2中所述土体构型的上部中混合养分土,混合比例根据待种植作物和种植面积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添加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保存的方式为堆放,堆放高度小于等于2m,安全角小于50°,堆放时间小于等于6个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表土为表面3-8cm的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上部容重小于下部容重的土体构型具体为,上部0-30cm的土体容重为1.2-1.3g/cm3,下部30cm以下的土体容重为1.3-1.6g/cm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压实为机械压实,或经三季降雨自然沉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压实具体为,若土壤含水量小于当地土壤下塑限,进行机械碾压;否则,先对土壤进行翻松晾晒再机械碾压。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压实后,还需对土壤表面进行打毛处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向步骤2所述土体构型的上部中混合养分土,具体是采用斗容小于1.2m3的挖掘机进行混合。
CN201910801793.XA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Pending CN110495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1793.XA CN110495281A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1793.XA CN110495281A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5281A true CN110495281A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89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1793.XA Pending CN110495281A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52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7036A (zh) * 2020-08-17 2020-11-27 盐城工学院 一种吹填淤泥堆场的生态排水与堆场综合利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5470A (zh) * 2016-07-26 2016-11-1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农村空废土地整治的健康土体营造方法
CN107439078A (zh) * 2017-06-26 2017-12-08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沙地土体重构方法
CN107624292A (zh) * 2016-07-18 2018-01-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排土场新构土体的构建方法及排土场复垦土壤
US20180054955A1 (en) * 2016-08-29 2018-03-01 Troy Oliver Agriculture System and Method
CN107795145A (zh) * 2017-09-29 2018-03-13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窑洞挖塌填实及土体有机重构方法
CN208387233U (zh) * 2018-06-12 2019-01-18 广东东图规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4292A (zh) * 2016-07-18 2018-01-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排土场新构土体的构建方法及排土场复垦土壤
CN106105470A (zh) * 2016-07-26 2016-11-1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农村空废土地整治的健康土体营造方法
US20180054955A1 (en) * 2016-08-29 2018-03-01 Troy Oliver Agriculture System and Method
CN107439078A (zh) * 2017-06-26 2017-12-08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沙地土体重构方法
CN107795145A (zh) * 2017-09-29 2018-03-13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窑洞挖塌填实及土体有机重构方法
CN208387233U (zh) * 2018-06-12 2019-01-18 广东东图规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立坚: "《高塑性土路基压实与压实标准》", 《公路》 *
张露: "《陕西地坑窑工程整治模式及推广应用》", 《农村经济与科技》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7036A (zh) * 2020-08-17 2020-11-27 盐城工学院 一种吹填淤泥堆场的生态排水与堆场综合利用方法
CN111997036B (zh) * 2020-08-17 2022-06-17 盐城工学院 一种吹填淤泥堆场的生态排水与堆场综合利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ffat et al. Reclaiming disturbed land for forestry
CN101746936B (zh) 一种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污泥的方法
CN203755318U (zh) 生态防护型边坡
Somasundaram et al. Cracks and potholes in vertisols: characteristics, occurrence, and management
CN105248141B (zh) 一种砾石滩的植物种植方法
Hamard Rediscovering of vernacular adaptativ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modern building: application to cob and rammed earth
CN106105470B (zh) 一种基于农村空废土地整治的健康土体营造方法
CN113875344A (zh) 一种煤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Reid The Nebo Hill phase: Late Archaic prehistory in the lower Missouri valley
CN104094692B (zh) 一种降低坡耕地面源污染的生物碳改良生态田埂的方法
CN108018845B (zh) 煤矿小型外排土场的治理方法
CN105544567B (zh) 一种岩质陡坡全坡面绿化工法的土建结构
CN103039406B (zh) 一种虫粪自动分离的粪便养虫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CN110495281A (zh) 一种生土建筑物的土壤化方法
Kadowaki et al. Renewed investigation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Paleolithic sites in the Jebel Qalkha area, southern Jordan
CN109005722B (zh) 一种铁矿废石场土地复垦综合整治方法
Blanco et al. Soil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Snelder Soil properties of Imperata grasslands and prospects for tree-based farming systems in Northeast Luzon, The Philippines
CN106193068A (zh)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绿化的可生物降解的拼装格构及使用方法
Shugalei et al. Soil formation in the technogenic forest-steppe landscapes of the Nazarovskaya Depression in western Siberia
CN207211070U (zh) 鱼鳞坑生物护坡结构
CN201362854Y (zh) 纵横网格混凝土浇铸生态护坡模板
RU2444628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нарушенных земель при открытой разработке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CN108252267A (zh) 硬质混凝土渠道生态化改造方法及其生态硬质混凝土渠道
Xie Early to Middle Holocene earth-working implements and Neolithic land-use strategies on the Ningshao Plain,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