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5205B -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5205B
CN110495205B CN201780088962.9A CN201780088962A CN110495205B CN 110495205 B CN110495205 B CN 110495205B CN 201780088962 A CN201780088962 A CN 201780088962A CN 110495205 B CN110495205 B CN 110495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measurement method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band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9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5205A (zh
Inventor
佐藤哲郎
浅野弘明
新宫秀树
志水纪之
吉野正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95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5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5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5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94Definit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location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终端装置中适当地甄选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从而能够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基于与终端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等,来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和第二测定方式中的某一种测定方式。例如,在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当前所在小区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而且,在选择了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在选择了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以及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通信控制装置的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方式得到普及,在当前正在研究的5G(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添加利用了低SHF频带、高SHF频带的无线通信方式,来使终端中的连接目的地的选择项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终端中搜索最佳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目的地搜索(小区搜索)的处理中,测定连接目的地的通信质量,但如果连接目的地的选择项多,则通信质量的测定需要长时间。因此,为了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考虑对测定对象进行甄选。
作为这种与对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进行甄选相关联的技术,以往已知以下一种技术:在控制层的基站(宏小区基站)中,基于终端的位置信息等来提取作为连接目的地的候选的基站,另外,基于历史记录数据库中登记的每个射频的过去的使用实际状况,来决定对通信分配的射频的候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60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控制层的基站中,对连接目的地的候选进行甄选后通知给终端,因此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被限定,能够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然而,在这种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如果连接目的地的选择项变多并且终端数增大,则控制层的基站的负荷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在终端装置中适当地甄选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来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的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终端装置构成为,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在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二测定方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从通信控制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周边小区,在所述终端装置中,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系统构成为,所述终端装置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在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二测定方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是一种终端装置的通信质量测定方法,该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该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构成为:当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在所述终端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以及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将所述通信质量的测定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选择第二测定方式时,对对象进行甄选后测定通信质量,因此能够缩短测定时间。另外,根据情况在第一测定方式与第二测定方式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避免在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转移到适当的小区这一不良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示出终端1和宏小区的基站2的动作的概要的时序图。
图3是示出通信质量测定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通信质量测定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与测定方式相应的小区的转移状况以及吞吐量的变化状况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与测定方式相应的小区的转移状况以及吞吐量的变化状况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终端1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历史记录数据库的登记内容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由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由测定对象提取部23和通信质量测定部24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与测定方式相应的小区的转移状况以及吞吐量的变化状况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与测定方式相应的小区的转移状况以及吞吐量的变化状况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与测定方式相应的小区的转移状况以及吞吐量的变化状况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第一测定方式和第二测定方式的优劣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由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由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由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由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由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第1发明是一种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终端装置构成为,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在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二测定方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由此,当选择第二测定方式时,对对象进行甄选后测定通信质量,因此能够缩短测定时间。另外,根据状况来在第一测定方式与第二测定方式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避免在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转移到适当的小区这一不良状况。
另外,第2发明是一种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终端装置构成为,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与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与所述周边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存在于自装置的附近的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和第二测定方式中的某一种测定方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由此,当选择第二测定方式时,对对象进行甄选后测定通信质量,因此能够缩短测定时间。另外,根据状况来在第一测定方式与第二测定方式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避免在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转移到适当的小区这一不良状况。
另外,第3发明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获取与存在于所述自装置的附近的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
由此,能够获取与存在于自装置的附近的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
另外,第4发明构成为: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测定方式。
另外,第5发明构成为: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自装置的附近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自装置的附近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测定方式。
另外,第6发明构成为:在自装置的附近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自装置的附近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测定方式。
另外,第7发明构成为:在所述周边小区中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周边小区中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测定方式。
另外,第8发明构成为: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测定方式。
另外,第9发明构成为: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且在自装置的附近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且在自装置的附近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测定方式。
另外,第10发明是一种通信系统,从通信控制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周边小区,在所述终端装置中,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系统构成为,所述终端装置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在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二测定方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由此,与第1发明同样地,能够在终端装置中适当地甄选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从而能够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
另外,第11发明是一种通信系统,从通信控制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周边小区,在所述终端装置中,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系统构成为,所述终端装置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与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与所述周边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存在于自装置的附近的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和第二测定方式中的某一种测定方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由此,与第2发明同样地,能够在终端装置中适当地甄选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从而能够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
另外,第12发明是一种终端装置的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所述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构成为:当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在所述终端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以及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将所述通信质量的测定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由此,与第1发明同样地,能够在终端装置中适当地甄选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从而能够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
另外,第13发明是一种终端装置的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所述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构成为:当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基于与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与所述周边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存在于自装置的附近的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和第二测定方式中的某一种测定方式,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以及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将所述通信质量的测定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由此,与第2发明同样地,能够在终端装置中适当地甄选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从而能够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该通信系统具备终端1、宏小区(macro cell)的基站2(通信控制装置)、小小区(small cell)的基站3以及定点小区(spot cell)的基站4。小小区以叠加于宏小区的方式配置,定点小区以叠加于宏小区和小小区的方式配置。
终端1是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该终端1能够与宏小区的基站2、小小区的基站3及定点小区的基站4进行通信。
宏小区的基站2进行LTE(Long Term Evolution)等利用了UHF频带的无线通信。该宏小区的基站2成为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层(C-Plane)的基站。此外,宏小区的基站2还有时被作为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用户层(U-Plane)的基站来使用。
小小区的基站3用于进行利用了低SHF频带的无线通信。定点小区的基站4用于进行利用了高SHF频带的无线通信。小小区的基站3和定点小区的基站4是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用户层(U-Plane)的基站。
此外,定点小区的基站4也可以用于进行利用了EHF频带的无线通信。另外,小小区的基站3和定点小区的基站4也可以用于进行WiFi(注册商标)、WiGig(注册商标)等无线LAN通信。
接着,说明终端1和宏小区的基站2的动作。图2是示出终端1和宏小区的基站2的动作的概要的时序图。
在宏小区的基站2中,首先,将作为对象的终端1的周边小区、即能够与该终端1连接的小区作为连接目的地候选来进行列表。然后,将包含与该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的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发送到终端1。
在终端1中,当接收到从宏小区的基站2发送的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时,首先,基于当前所在小区(终端1当前所处的小区)等的信息,来选择通信质量的测定方式。接着,根据所选择的测定方式来提取作为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的小区。接着,以根据所选择的测定方式提取出的小区或者通过测定控制的消息通知的所有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实施通信质量(接收电力)的测定。然后,将包含与该通信质量的测定结果有关的报告信息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的消息发送到宏小区的基站2。
在宏小区的基站2中,当接收到从终端1发送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的消息时,基于该消息中包含的报告信息来决定成为作为对象的终端1的连接目的地的小区,并进行与切换(hand over)有关的控制。此时,当通过测定报告的消息从终端1仅通知一个小区的测定结果时,将该小区决定为连接目的地,当从终端1通知多个小区的测定结果时,将通信质量最佳的小区决定为连接目的地。
接着,说明在终端1中进行的通信质量测定。图3和图4是示出通信质量测定的状况的说明图。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小区A(例如宏小区)中叠加有频带比小区A的频带宽的小区B(例如小小区、定点小区)。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小区A(例如宏小区)中叠加有频带比小区A的频带宽的小区B、C(例如小小区、定点小区)。在该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中,设为终端1从位于小区A的通信区域的状态向小区B的通信区域移动。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小区A、B这两个小区为周边小区,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小区A、B、C这三个小区为周边小区。在此,关于周边小区中的当前所在小区(终端1当前所处的小区),由于其通信质量(电波强度)是已知的,因此不成为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因而,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以一个小区(一个频率)为对象来进行通信质量测定,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以两个小区(两个频率)为对象来进行通信质量测定。
在终端1处于小区A的状态(初始位置)下,接收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来开始进行通信质量测定。在此,在终端1位于小区B的通信区域外的状态下,不满足小区检测的条件、即不满足电波强度高到能够进行通信质量测定的程度的状态(接收电力>-125dB/15KHz),但当终端1进入小区B的通信区域内时,成为满足小区检测的条件的状态,当连续规定次数(例如8次)满足小区检测的条件时,判定为检测到小区,并发送包含小区的测定结果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的消息。然后,根据从基站发送的切换的消息,U-Plane连接目的地从小区A切换到小区B,开始进行经由小区B的用户数据的通信。
在此,通信质量测定与用户数据的通信等中心处理并行地在后台(Background)实施,例如480msec中的60msec被分配给通信质量测定。另外,在该60msec的测定中接收电力超过规定的阈值的状态持续了8次的情况下,判定为检测到小区,因此为了检测一个小区需要480msec×8=3.84sec的时间。
因而,如图3所示,在以一个小区(一个频率)为对象来进行通信质量测定的情况下,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为3.84sec。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以两个小区(两个频率)为对象来进行通信质量测定的情况下,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为7.68sec(3.84sec×2)。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存在四个周边小区且将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三个小区作为对象来进行通信质量测定的情况下,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为15.36sec(3.84sec×3)。
此外,如图4所示,在以多个小区为对象来进行通信质量测定的情况下,一边变更作为对象的小区(频率)一边按顺序进行60msec的测定,且该一次的测定被重复进行8次。
像这样,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越少,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越短。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将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甄选为一个的控制。由此,能够缩短测定时间,因此能够使切换在短时间内完成,从而能够尽早提高吞吐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积各位置处的连接小区(终端1所连接的小区)来作为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基于该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和终端1的位置信息,来将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处过去进行通信时的连接小区提取为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并仅以该小区为对象来进行通信质量测定。
接着,说明与测定方式相应的小区的转移状况。图5和图6是示出与测定方式相应的小区的转移状况以及吞吐量的变化状况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那样进行将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甄选为一个的控制,但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该甄选测定对象的方式有时比以通过从宏小区的基站2发送来的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通知的所有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进行通信质量测定的标准方式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被通知的所有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进行通信质量测定的标准的方式设为第一测定方式,将在将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甄选为一个之后进行通信质量测定的方式设为第二测定方式。
图5所示的例子是连接目的地从窄频带的小区向宽频带的小区依次转移的情况,具体地说,是连接目的地按宏小区、小小区、定点小区的顺序转移的情况。
图5的(A-1)、(A-2)所示的例子是以下情况:从基站向终端通知了两个小区、具体地说是一个小小区和一个定点小区来作为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连接目的地候选)。
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测定方式下,在从宏小区向小小区转移时,通知了小小区和定点小区这两个小区来作为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因此以这两个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测定需要7.68sec的时间。接着,在从小小区向定点小区转移时,通知了一个小区(定点小区)来作为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因此以这一个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测定需要3.84sec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第二测定方式下,在从宏小区向小小区转移时,仅选择一个小小区来作为测定对象,并以这一个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因此测定时间为3.84sec,相比于第一测定方式而言,能够缩短测定时间。接着,在从小小区向定点小区转移时,仅选择一个定点小区来作为测定对象,并以这一个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因此与第一测定方式同样地,测定时间为3.84sec。
图5的(B-1)、(B-2)所示的例子是以下情况:从基站向终端通知了四个小区、具体地说是两个小小区和两个定点小区来作为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连接目的地候选)。
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测定方式下,在从宏小区向小小区转移时,通知了四个小区(两个小小区和两个定点小区)来作为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因此以这四个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测定时间为15.36sec。接着,在从小小区向定点小区转移时,通知了三个小区(一个小小区和两个定点小区)来作为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因此以这三个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测定时间为11.52sec。
另一方面,在第二测定方式下,在从宏小区向小小区转移时,仅选择一个小小区来作为测定对象,并以这一个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因此测定时间为3.84sec,相比于第一测定方式而言,能够缩短测定时间。接着,在从小小区向定点小区转移时,仅选择一个定点小区来作为测定对象,并以这一个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因此测定时间为3.84sec,相比于第一测定方式而言,能够缩短测定时间。
像这样,在连接目的地从窄频带的小区向宽频带的小区转移的情况下,通过采用第二测定方式,能够缩短测定时间,能够迅速地提高吞吐量。另外,当从宏小区的基站2通知的周边小区的数量增加时,缩短测定时间的效果变大。
图6所示的例子是连接目的地从宽频带的小区向窄频带的小区依次转移的情况,具体地说,是连接目的地按定点小区、小小区、宏小区的顺序转移的情况。
图6的(A-1)、(A-2)所示的例子是以下情况:通知了一个小区、具体地说是一个小小区来作为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连接目的地候选)。
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测定方式下,在处于定点小区时,通知了小小区来作为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并以该小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因此,在为定点小区的服务区外的时刻,连接目的地向小小区转移。接着,在处于小小区时,由于不存在除作为当前所在小区的小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因此不进行测定,在为小小区的服务区外的时刻,连接目的地向宏小区转移。
另一方面,在第二测定方式下,在处于定点小区时,不进行作为当前所在小区的定点小区的测定,另外,也不进行小小区的测定,因此在为定点小区的服务区外的时刻,连接目的地向宏小区转移。然后,在处于宏小区时,选择小小区来作为测定对象,以该小小区为对象来进行测定(测定时间:3.84sec),之后向小小区转移。接着,与第一测定方式同样地,在为小小区的服务区外的时刻,连接目的地向宏小区转移。
图6的(B-1)、(B-2)所示的例子是以下情况:通知了三个小区、具体地说是两个小小区和一个定点小区来作为除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连接目的地候选)。
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测定方式下,被通知的周边小区的数量与图6的(A)所示的例子不同,但小区的转移状况以及吞吐量的变化状况与图6的(A)所示的例子相同。另外,在第二测定方式下也与图6的(A)所示的例子相同。
像这样,在连接目的地从宽频带的小区向窄频带的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在第二测定方式下,在处于宽频带的小区的状态下,优先选择宽频带的小区来作为测定对象,不进行窄频带的小区的测定,因此在从定点小区向小小区转移时,不能直接转移到小小区,而是暂时转移到宏小区之后再向小小区转移。因此,产生吞吐量暂时下降的问题。即使周边小区的数量增加,该问题也不会改变。
如上所述,在连接目的地从窄频带的小区向宽频带的小区转移的情况下,第二测定方式更加能够使吞吐量迅速地上升,因此优于第一测定方式,但是在连接目的地从宽频带的小区向窄频带的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在第二测定方式下产生吞吐量暂时下降的问题,因此第一测定方式优于第二测定方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当前所在小区(终端1当前所处的小区)来区分情况,在第二测定方式占优势的状况下,以尽可能选择第二测定方式的方式来选择测定方式。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终端1是否处于定点小区、即频带最宽的小区,来选择测定方式。具体地说,在终端1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终端1不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下,即在终端1处于宏小区或小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
接着,说明终端1的概要结构。图7是示出终端1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终端1包括通信部11、位置信息获取部12、控制部13以及信息保存部14。
通信部11与宏小区的基站2、小小区的基站3及定点小区的基站4之间进行通信。
位置信息获取部12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来获取终端1的位置信息。
信息保存部14用于保存与由控制部13管理的历史记录数据库有关的信息、由构成控制部13的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等。在历史记录数据库中登记有与通信区域的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
控制部13具备通信控制部21、测定方式选择部22、测定对象提取部23、通信质量测定部24以及历史记录登记部25。该控制部13由处理器构成,控制部13的各部是通过使处理器执行信息保存部14中保存的规定的程序来实现的。
通信控制部21控制由通信部11进行的与宏小区的基站2、小小区的基站3及定点小区的基站4之间的通信。
测定方式选择部22从通信控制部21获取与当前所在小区(终端1当前所处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基于该当前所在小区来选择通信质量的测定方式(第一测定方式和第二测定方式)。
在由测定方式选择部22选择了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测定对象提取部23从信息保存部14的历史记录数据库中获取从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到的终端1的当前位置处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基于该终端1的当前位置处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作为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的小区。
在由测定方式选择器22选择了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通信质量测定部24以通过从宏小区的基站2发送来的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通知的所有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接收电力等)。另外,在由测定方式选择部22选择了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由测定对象提取部23提取出的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接收电力等)。
历史记录登记部25获取与当前的通信状况有关的信息(连接目的地信息和通信质量信息),将该信息作为由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到的终端1的当前位置处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登记到历史记录数据库中。通过周期性地进行该历史记录登记处理,能够将终端1所经过的所有位置处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登记到历史记录数据库中。
接着,说明历史记录数据库。图8是示出历史记录数据库的登记内容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历史记录数据库中,作为各位置处的连接目的地信息,登记有连接目的地识别符、频率以及通信方式,另外,作为通信质量信息,登记有接收电力、吞吐量以及通信数据量。在此,连接目的地识别符是连接目的地的小区(基站2~4)的识别信息(小区ID等)。
此外,通信质量信息不限定于接收电力、吞吐量以及通信数据量,也可以登记干扰量、切断率、错误率、连接率等。
另外,也可以按每个时间段将历史记录信息登记到历史记录数据库中。由此,在最佳的连接目的地根据时间段不同而不同的情况下,能够连接于最佳的连接目的地。
另外,由于在终端1过去不曾经过的区域中不存在通信的实际状况,因此针对这样的区域没有登记历史记录信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没有被登记历史记录信息的区域的周边的历史记录信息来进行历史记录信息的插值。
另外,也可以与其它终端1共享历史记录数据库。例如,将各终端1的历史记录信息上传到服务器,在服务器中对各终端1的历史记录信息进行整合,并将被进行该整合后的历史记录信息分发到各终端1。由此,能够利用终端1过去不曾经过的区域的历史记录信息。
另外,也可以设为用纬度、经度以及高度或单独的坐标来规定位置,但也可以以包括宏小区、小小区以及定点小区的所有通信区域的区域为对象,来设定规定形状(例如正方形、圆、椭圆)的大小均匀的网格,并以该网格为单位登记历史记录信息。
接着,说明由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图9是示出由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测定方式选择部22中,首先,判定终端1是否处于定点小区(ST101)。在此,在终端1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下(在ST101中为“是”),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另一方面,在终端1不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下(在ST101中为“否”),即在终端1处于宏小区或小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ST103)。
接着,说明由测定对象提取部23和通信质量测定部24进行的处理。图10是示出由测定对象提取部23和通信质量测定部24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0的(A)所示,在第一测定方式下,在通信质量测定部24中,以通过从宏小区的基站2发送来的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通知的所有周边小区为对象,来实施通信质量测定(ST201)。
另外,如图10的(B)所示,在第二测定方式下,首先,在测定对象提取部23中,从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ST211)。接着,从信息保存部14的历史记录数据库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处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具体地说,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处的过去的连接小区(终端1过去连接的小区)以及与该连接小区有关的过去的通信质量信息(ST222)。
接着,在过去的连接小区中,提取满足所要求的通信质量且处于通过测定控制的消息通知的周边小区中的小区,来作为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ST223)。然后,在通信质量测定部24中,以由测定对象提取部23提取出的小区为对象来实施通信质量测定(ST224)。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此外,在此没有特别提及的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图11、图12以及图13是示出与测定方式相应的小区的转移状况以及吞吐量的变化状况的说明图。图14是示出第一测定方式和第二测定方式的优劣的说明图。图15是示出由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终端1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如图11的(A-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定点小区向其它定点小区转移的情况、如图11的(B-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定点小区向小小区转移的情况、以及如图11的(C-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定点小区向宏小区转移的情况。
在如图11的(A-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定点小区向其它定点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如图11的(A-2)所示,不论在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还是在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连接目的地都从定点小区直接向其它定点小区转移。因此,在第一测定方式下与在第二测定方式下一样。
在如图11的(B-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定点小区向小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如图11的(B-2)所示,在第一测定方式下,连接目的地从定点小区直接向小小区转移。另一方面,在第二测定方式下,连接目的地从定点小区暂时转移到宏小区之后向小小区转移。因此,第一测定方式优于第二测定方式。
在如图11的(C-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定点小区向宏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如图11的(C-2)所示,在第一测定方式下与在第二测定方式下同样地,连接目的地从定点小区向宏小区转移。因此,在第一方式下与在第二方式下一样。
图12是终端1处于小小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如图12的(A-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小小区向其它小小区转移的情况、如图12的(B-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小小区向定点小区转移的情况、以及如图12的(C-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小小区向宏小区转移的情况。
在如图12的(A-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小小区向其它小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如图12的(A-2)所示,无论在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还是在第二方式的情况下,连接目的地都从小小区直接向其它小小区转移。因此,在第一测定方式下与在第二测定方式下一样。
在如图12的(B-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小小区向定点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如图12的(B-2)所示那样,在第一测定方式下与在第二测定方式下同样地,连接目的地从小小区向定点小区转移,但在第一测定方式下,成为测定对象的小区为两个(与定点小区不同的小小区),因此测定时间变长。另一方面,在第二测定方式下,成为测定对象的单元为一个(定点小区),因此测定时间变短。因此,第二测定方式优于第一测定方式。
在如图12的(C-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小小区向宏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如图12的(C-2)所示,在第一测定方式下与在第二测定方式下同样地,连接目的地从小小区向宏小区转移。因此,在第一方式下与在第二方式下一样。
图13是终端1处于宏小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如图13的(A-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宏小区向其它宏小区转移的情况、如图13的(B-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宏小区向定点小区转移的情况、以及如图13的(C-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宏小区向小小区转移的情况。
在如图13的(A-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宏小区向其它宏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如图13的(A-2)所示,在第一测定方式下与在第二测定方式下同样地,连接目的地从宏小区向其它宏小区转移。因此,在第一方式下与在第二方式下一样。
在如图13的(B-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宏小区向定点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如图13的(B-2)所示,在第一测定方式下,成为测定对象的小区为两个,因此测定时间变长。另一方面,在第二测定方式下,成为测定对象的小区为一个,因此测定时间变短。因此,第二测定方式优于第一测定方式。
在如图13的(C-1)所示那样连接目的地从宏小区向小小区转移的情况下,如图13的(C-2)所示,在第一测定方式下,成为测定对象的小区为两个,因此测定时间变长。另一方面,在第二测定方式下,成为测定对象的小区为一个,因此测定时间变短。因此,第二测定方式优于第一测定方式。
如上所述,根据当前所在小区与转移目的地的小区的组合而存在第一测定方式占优势的情况和第二测定方式占优势的情况,当对此进行总结时,如图14所示。
在终端1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下,第一测定方式占优势或者两种方式等同。另外,在终端1处于小小区或宏小区的情况下,第二测定方式占优势或者两种方式等同。
另外,当将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与转移目的地的小区的频带进行比较时,在连接目的地向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转移的情况下,第二测定方式优异。另一方面,在连接目的地向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窄的小区转移的情况下,第一测定方式优异或者两种方式等同。在连接目的地的频带与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测定方式等同。
因而,在连接目的地向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转移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最好选择第二测定方式,在连接目的地向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转移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最好选择第一测定方式。
另外,向宽频带的小区转移的可能性能够根据在终端1的附近是否存在宽频带的小区来进行判断。因而,在终端1的附近存在宽频带的小区的情况下,最好选择第二测定方式,在终端1的附近不存在宽频带的小区的情况下,最好选择第一测定方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终端1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终端1处于宏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另一方面,在终端1处于小小区的情况下,判定在终端1的附近是否存在定点小区,在终端1的附近存在定点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在终端1的附近不存在定点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
在此,使用历史记录数据库中登记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进行关于在终端1的附近是否存在宽频带的小区的判定。在历史记录数据库中登记有各位置处的过去的连接小区(终端1过去连接的小区)和该连接小区的无线通信方式,能够基于该信息来判定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是否存在宽频带的小区。
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在测定方式选择部22中,首先,判定终端1处于宏小区、小小区以及定点小区中的哪一个小区(ST111)。
在此,在终端1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1中为“定点小区”),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另外,在终端1处于宏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1中为“宏小区”),选择第二测定方式(ST103)。
另一方面,在终端1处于小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1中为“小小区”),从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ST112)。接着,从信息保存部14的历史记录数据库中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具体地说,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的过去的连接小区(终端1过去连接的小区)和该连接小区的无线通信方式(ST113)。然后,判定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即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终端1当前所处的小区)的频带宽的定点小区(ST114)。
在此,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不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4中为“否”),即在只存在宏小区或小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另一方面,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4中为“是”),选择第二测定方式(ST103)。
此外,即使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与终端1的移动方向大不相同的方向上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连接目的地向宽频带小区转移的可能性也低,因此也可以还考虑终端1的移动方向来选择测定方式。即,在终端1的移动方向的附近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在终端1的移动方向的附近不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此外,在此没有特别提及的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图16是示出由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15)中的基于当前所在小区的种类(频带)的分情况的判定,仅通过基于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来选择测定方式。
具体地说,如图16所示,首先,在测定方式选择部22中,从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ST112)。接着,从信息保存部14的历史记录数据库中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具体地说,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的过去的连接小区和该连接小区的无线通信方式(ST113)。然后,判定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即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ST114)。
在此,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不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4中为“否”),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另一方面,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4中为“是”),选择第二测定方式(ST103)。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此外,在此没有特别提及的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图17是示出由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通过从宏小区的基站2发送来的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通知信息),来向终端1通知周边小区(成为终端1的连接目的地的候选的小区),在该周边小区中存在宽频带小区、即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终端1当前所处的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存在与该小区连接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周边小区来判定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从而选择测定方式。
具体地说,如图17所示,在测定方式选择部22中,首先,判定在通过从宏小区的基站2发送来的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通知的周边小区中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即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ST121)。
在此,在周边小区中不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21中为“否”),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另一方面,在周边小区中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21中为“是”),选择第二测定方式(ST103)。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五实施方式。此外,在此没有特别提及的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图18是示出由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于当前所在小区的种类(频带)进行的分情况的判定与基于从宏小区的基站通知的周边小区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进行组合,来选择测定方式。
具体地说,如图18所示,在测定方式选择部22中,首先,判定终端1处于宏小区、小小区以及定点小区中的哪一个(ST111)。
在此,在终端1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1中为“定点小区”),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另外,在终端1处于宏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1中为“宏小区”),选择第二测定方式(ST103)。
另一方面,在终端1处于小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1中为“小小区”),接下来,判定在通过从宏小区的基站2发送来的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通知的周边小区中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即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ST121)。
在此,在周边小区中不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21中为“否”),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另一方面,在周边小区中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21中为“是”),选择第二测定方式(ST103)。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六实施方式。此外,在此没有特别提及的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图19是示出由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方式选择部22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于当前所在小区的种类(频带)进行的分情况的判定、基于从宏小区的基站2通知的周边小区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以及基于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进行组合,来选择测定方式。
在此,在从宏小区的基站2通知的周边小区中还包含由于离终端1远而无法进行小区检测的小区,即使这种小区是宽频带小区,也不适合于终端1的连接目的地。因此,将基于周边小区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与基于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进行组合来选择测定方式是有意义的。
另外,基于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相比于基于周边小区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而言复杂,因此在基于周边小区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之后,进行基于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的与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有关的判定。
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在测定方式选择部22中,首先,判定终端1处于宏小区、小小区以及定点小区中的哪一个小区(ST111)。
在此,在终端1处于定点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1中为“定点小区”),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另外,在终端1处于宏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1中为“宏小区”),选择第二测定方式(ST103)。
另一方面,在终端1处于小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1中为“小小区”),接下来,判定在通过从宏小区的基站2发送来的测定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的消息通知的周边小区中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即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ST121)。
在此,在周边小区中不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21中为“否”),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
另一方面,在周边小区中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21中为“是”),接下来,从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ST112)。接下来,从信息保存部14的历史记录数据库中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具体地说,获取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的过去的连接小区和该连接小区的无线通信方式(ST113)。然后,判定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是否存在宽频带小区、即频带比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定点小区(ST114)。
在此,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不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4中为“否”),即在只存在宏小区或小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ST102)。另一方面,在终端1的当前位置的附近存在宽频带小区的情况下(在ST114中为“是”),选择第二测定方式(ST103)。
如上所述,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中的技术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进行了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而得到的实施方式。另外,还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来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从控制层的基站通知的周边小区的频带以及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和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求出的终端的附近存在的小区的频带作为判定基准,将这三个判定基准适当地进行组合,来选择通信质量的测定方式,但也可以通过没有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的判定基准的组合来选择通信质量的测定方式。例如,也可以基于从控制层的基站通知的周边小区的频带以及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和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求出的终端的附近存在的小区的频带这两个判定基准,来选择通信质量的测定方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测定方式下,将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甄选为一个,但也可以将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甄选为多个。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甄选为个数比从控制层的基站通知的周边小区的个数少的小区,来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存在宏小区、小小区以及定点小区这三种小区、即存在频带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小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存在频带分为四个以上不同等级的小区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控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具有能够在终端装置中适当地甄选通信质量的测定对象来缩短通信质量测定所需的时间这一效果,作为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通信控制装置的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终端;2:宏小区的基站(通信控制装置);3:小小区的基站;4:定点小区的基站;11:通信部;12:位置信息获取部;13:控制部;14:信息保存部;21:通信控制部;22:测定方式选择部;23:测定对象提取部;24:通信质量测定部;25:历史记录登记部。

Claims (12)

1.一种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
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在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一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二测定方式,
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2.一种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
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在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一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二测定方式,
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获取与存在于所述自装置的附近的小区的频带有关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自装置的附近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自装置的附近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自装置的附近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
在自装置的附近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边小区中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
在所述周边小区中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且在自装置的附近不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一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既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也不是频带最窄的小区、且在所述周边小区中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且在自装置的附近存在频带比所述当前所在小区的频带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第二测定方式。
9.一种通信系统,从通信控制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周边小区,在所述终端装置中,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
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在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一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二测定方式,
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10.一种通信系统,从通信控制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周边小区,在所述终端装置中,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通信部,其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自装置的位置信息;
信息保存部,其蓄积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以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在自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一测定方式,
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选择第二测定方式,
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和所述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11.一种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是终端装置的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所述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质量测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在所述终端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窄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以及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将所述通信质量的测定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12.一种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是终端装置的通信质量测定方法,所述终端装置以被通信控制装置通知的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并将该测定的结果报告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质量测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到与所述周边小区有关的信息时,在所述终端装置当前所处的当前所在小区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测定方式,在所述当前所在小区不是频带最宽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测定方式,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测定方式的情况下,以所有的所述周边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测定方式的情况下,获取自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以及与各位置处的过去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通信历史记录信息来提取所述周边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并以该小区为对象来测定通信质量,
将所述通信质量的测定结果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CN201780088962.9A 2017-04-07 2017-12-13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 Active CN110495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6923A JP6397955B1 (ja) 2017-04-07 2017-04-07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品質測定方法
JP2017-076923 2017-04-07
PCT/JP2017/044698 WO2018185975A1 (ja) 2017-04-07 2017-12-13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品質測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5205A CN110495205A (zh) 2019-11-22
CN110495205B true CN110495205B (zh) 2023-02-17

Family

ID=63668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962.9A Active CN110495205B (zh) 2017-04-07 2017-12-13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2419B1 (zh)
JP (1) JP6397955B1 (zh)
CN (1) CN110495205B (zh)
WO (1) WO2018185975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2089A (zh) * 2007-10-11 2010-09-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2598742A (zh) * 2009-10-29 2012-07-18 京瓷株式会社 大小区基站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3190190A (zh) * 2010-12-03 2013-07-03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终端、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它们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以及记录了该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
JP2015159585A (ja) * 2009-06-19 2015-09-03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マルチキャリア動作において測定プロシージャを容易に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538010A (zh) * 2014-07-14 2017-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8399B2 (ja) * 2000-12-01 2012-11-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通信端末
WO2006096036A1 (en) * 2005-03-10 2006-09-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ping-po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70042799A1 (en) * 2005-06-03 2007-0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uto adaptive technique to provide adequate coverage and mitigate RF interference
ATE385387T1 (de) * 2005-11-04 2008-02-15 Alcatel Lucent Zuweisung von frequenzen mit begrenzter leistung zur verbesserung von interzellinterferenzen
US20090252113A1 (en) * 2005-11-21 2009-10-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Device, and Handover Control Server
EP2140692A4 (en) * 2007-03-13 2010-12-01 Seeker Wireless Pty Ltd BETTER ZONE DETERMINATION
US20090046641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Long term evolution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cedures
US8774133B2 (en) * 2008-05-02 2014-07-08 Mediatek Inc. Method of cell measurement based on cell reselection and measured report in UMTS cellular system
WO2009157600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home 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32022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小区无线配置参数的方法、基站及系统
KR101637587B1 (ko) * 2010-04-07 2016-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펨토 기지국에서 연결 설정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단말에서 연결을 설정하는 방법
JP6455757B2 (ja) 2014-12-15 2019-01-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割当方法
JP6238371B2 (ja) * 2015-06-30 2017-11-29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回線切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2089A (zh) * 2007-10-11 2010-09-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JP2015159585A (ja) * 2009-06-19 2015-09-03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マルチキャリア動作において測定プロシージャを容易に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598742A (zh) * 2009-10-29 2012-07-18 京瓷株式会社 大小区基站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3190190A (zh) * 2010-12-03 2013-07-03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终端、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它们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以及记录了该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6538010A (zh) * 2014-07-14 2017-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157100 "Introduction of Application specific Congestion control for Data Communication in LTE";LG Electronics Inc.;《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2 R2-157100》;2015112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02419B1 (en) 2020-03-24
US20200112904A1 (en) 2020-04-09
JP6397955B1 (ja) 2018-09-26
JP2018182461A (ja) 2018-11-15
CN110495205A (zh) 2019-11-22
WO2018185975A1 (ja)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8630B (zh) 一种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10603455B (zh) 使用兼容专用频率节点和非专用频率节点的移动装置位置确定
CN106797593B (zh) 移动性同步测量的方法、设备、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US20180234928A1 (en) User apparatus and signal synchronization method
CN102342150B (zh) 用于增强移动站的切换的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基站
US20180027545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ssignment method
JP6843895B2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EP322662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ell search
CN102256284A (zh) 邻区关系的发现方法、pci检测方法和演进基站
US20180041945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frequency assignment method
CN105578443A (zh) 邻区维护方法及装置
CN11108374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0027814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set of target cells suitable for handover from a source cell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2003843A (ja) 中継伝送路を含んだハンドオーバが実行され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09401A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5282725B2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セル識別子の特定方法
US20220014977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S2556612T3 (es) Método para optimizar gestión de movilidad en una red celular y en una terminal móvil de una red celular
US20060142016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obile radio telephone system, mobile radio telephone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sub-group of adjacent radio cells in a mobile radio telephone system
CN110495205B (zh)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质量测定方法
JP4876140B2 (ja)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セルリスト作成方法
CN104754765A (zh) 异构网络中的wlan连接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251337B1 (ja) 携帯端末、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357477B2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ell search
KR20150094019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망 간 셀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