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5117A - 无需跨域会话的lsp粘连 - Google Patents

无需跨域会话的lsp粘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5117A
CN110495117A CN201880024105.7A CN201880024105A CN110495117A CN 110495117 A CN110495117 A CN 110495117A CN 201880024105 A CN201880024105 A CN 201880024105A CN 110495117 A CN110495117 A CN 110495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bni
node
domain
ls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41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5117B (zh
Inventor
陈怀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95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5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5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5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粘连和/或嵌套标签交换路径(label‑switched path,LSP)分段,从而创建端到端(end‑to‑end,E2E)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针对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会话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域,包括但不限于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域和区域域。所公开实施例的优点包括:提供用于创建E2E LSP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简化网络运行;降低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 Maintenance,OAM)的成本。

Description

无需跨域会话的LSP粘连
相关申请案交叉申请
本发明要求2018年4月19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无需跨域会话的LSP粘连”的第15/957,661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又要求2017年4月27日由Huaimo Chen递交的发明名称为“无需跨域会话的LSP粘连”的第62/490,854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这两个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关于由联邦政府赞助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不适用。
参考缩微胶片附录
不适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提供无需运行跨域会话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粘连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互联网等大型互连网络由域组成。域是网络设备的集合,这些网络设备作为一个单元按共同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管理。通常,来自源设备的数据必须遍历网络的各个域来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为此,建立了各种通信协议以使数据能够从一个域传递到另一个域。本发明描述了用于改进各域之间的数据通信的若干实施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粘连跨由跨域链路连接的多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域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分段以形成端到端(end-to-end,E2E)LSP而无需在所述跨域链路上运行针对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会话的方法。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包含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显式路由对象(Explicit RouteObject,ERO);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在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获取从上游出口节点BNo(n–1)到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的入接口(if2n);以及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SLn作为入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第一方面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所述PCE发送所述入标签(SLn)和所述入接口(if2n),以使所述上游出口节点BNo(n-1)能够在所述上游出口节点BNo(n-1)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将域(n-1)中的上游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在下游入口边界节点BNi(n+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与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相关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及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和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粘连跨由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Router,ABR)连接的多个区域域的LSP分段以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所述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包含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ERO;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以及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第二方面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与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相关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和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作为出标签并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作为出接口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用于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以及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PCE发送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嵌套跨多个AS域的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包含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ERO、上游出口节点BNo(n–1)信息、在BNi(n+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下游粘连接口(if2k)、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以及用作与所述嵌套标签(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嵌套接口(if2e);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在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获取从上游出口节点BNo(n–1)到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的入接口(if2n);以及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SLn作为顶级入标签、使用SLk作为所述顶级标签下的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第三方面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和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作为二级标签和出标签并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作为出接口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用于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以及向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的所述入标签(SLn)和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的所述入接口(if2n)。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嵌套跨多个区域域的LSP而无需在ABR的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包含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ERO、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以及用作与所述嵌套标签(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嵌套接口(if2e);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嵌套标签(Le)和所述嵌套接口(if2e),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使用所述嵌套标签(Le)作为二级标签并使用所述嵌套接口(if2e)作为出接口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用于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
在本发明所述第四方面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BNo(1)的下一跳节点(NHo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及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所述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作为顶级标签、使用SLk作为所述顶级标签下的二级标签、使用Le作为三级标签、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粘连跨由跨域链路连接的多个AS域的LSP分段以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所述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中n是整数变量,表示所述E2E LSP当前所连接的域的编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包括:网络通信接口,用于使能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可执行指令;以及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接收包含从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ERO;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在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获取从上游出口节点BNo(n–1)到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的入接口(if2n);以及使用SLn作为入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第五方面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可以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以下指令中的一个或多个:向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向所述PCE发送所述入标签(SLn)和所述入接口(if2n),以使所述上游出口节点BNo(n-1)能够在所述上游出口节点BNo(n-1)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将域(n-1)中的上游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接收在下游入口边界节点BNi(n+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与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相关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及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和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粘连跨由ABR连接的多个区域域的LSP分段以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所述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中n是整数变量,表示所述E2E LSP当前所连接的域的编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包括:网络通信接口,用于使能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可执行指令;以及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接收包含从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ERO;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以及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第六方面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可以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以下指令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下一跳节点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与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相关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和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作为出标签并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作为出接口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用于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以及向PCE发送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嵌套跨多个AS域的LSP分段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中n是整数变量,表示E2E LSP当前所连接的域的编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包括:网络通信接口,用于使能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可执行指令;以及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接收包含从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ERO、上游出口节点BNo(n-1)信息、在BNi(n+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下游粘连接口(if2k)、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以及用作与所述嵌套标签(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嵌套接口(if2e);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在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获取从上游出口节点BNo(n-1)到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的入接口(if2n);以及使用SLn作为顶级入标签、使用SLk作为所述顶级标签下的所述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第七方面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可以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以下指令中的一个或多个: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和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作为二级标签和出标签并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作为出接口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用于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以及向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的所述入标签(SLn)和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的所述入接口(if2n)。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能嵌套跨多个区域域的LSP分段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中n是整数变量,表示E2ELSP当前所连接的域的编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包括:网络通信接口,用于使能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可执行指令;以及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接收包含从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ERO、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以及用作与所述嵌套标签(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嵌套接口(if2e);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嵌套标签(Le)和所述嵌套接口(if2e),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使用所述嵌套标签(Le)作为二级标签并使用所述嵌套接口(if2e)作为出接口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用于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
在本发明所述第八方面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可以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以下指令中的一个或多个:向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接收在BNo(1)的下一跳节点(NHo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及使用所述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作为顶级标签、使用SLk作为所述顶级标签下的二级标签、使用Le作为三级标签、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上述方面的各种组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现参阅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而描述的以下简要说明,其中的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跨由跨域链路连接的多个AS域的E2E LSP的网络的示意图。
图2A至2C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粘连跨AS域的LSP隧道分段以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跨由ABR连接的多个区域域的E2E LSP的网络的示意图。
图4A至4C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粘连跨区域域的LSP隧道分段以形成E2ELSP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A至5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嵌套跨多个AS域的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
图6A和6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嵌套跨区域域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图。
所示出的附图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旨在声明或暗示有关可以实施不同实施例的环境、架构、设计或过程的任何限制。在所示附图中使用虚线来指示任何可选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理解,尽管下文提供一项或多项实施例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但所公开的系统和/或方法可使用任何数目的技术来实施,无论该技术是当前已知还是现有的。本发明决不应限于下文所说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附图和技术,包括本文所说明并描述的示例性设计和实施方式,而是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以及其等效物的完整范围内修改。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粘连和/或嵌套LSP分段以创建E2E 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当前所需RSVP-TE会话的各实施例。作为示例,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公开RSVP-TE的扩展来实现跨域LSP粘连和/或嵌套而无需运行任何跨域RSVP-TE会话。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域,包括但不限于AS域和区域域。所公开实施例的优点包括:提供用于创建E2E LSP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简化网络运行;降低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OAM)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跨域链路是连接两个域的连接线路。域是网络设备的集合,这些网络设备作为一个单元按共同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管理。一种域为AS,AS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设备的集合,例如,路由字冠和路由策略处于公共管理控制之下的路由器等。AS分配了全局唯一编号,有时称为自治系统号(Autonomous SystemNumber,ASN)。AS有时也被称为路由域。自治系统内的网络设备使用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等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互相传递路由信息(AS内路由)。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EGP)是用于分发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之间的路由信息的跨AS路由协议。例如,自治系统可以使用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与其它自治系统共享路由信息。BGP是标准化的EGP,专用于在互联网上的AS之间交换路由和可达性信息。AS通过称为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utonomous System Border Router,ASBR)的路由器互连。
在OSPF下,单个AS可以划分为更小的域,称为区域。这减少了在网络上发送的链路状态公告(link-state advertisement,LSA)的数量和其它OSPF开销流量。还减小了每个路由器必须维护的拓扑数据库的大小。区域通过分配的唯一编号进行标识,一个AS必须定义至少一个区域。因此,区域是具有相同区域标识的OSPF网络、路由器和链路的逻辑集合。当AS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时,这些区域通过称为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ABR)的路由器互连。
要沿指定路径进行网络路由,网络运营商可以建立LSP,LSP是穿过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网络的单向路径或隧道。LSP的建立可能有各种其它原因,例如但不限于,创建基于网络的IP虚拟专用网络。LSP的创建可以使用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RSVP-TE、BGP或基于受限路由的标签分发协议(Constraint-based Routing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CR-LDP)等信令协议。RSVP是用于预留网络资源的传输层协议。例如,RSVP可用于沿特定信源到信宿的路径预留带宽。当存在流量工程要求时,使用RSVP-TE来建立MPLS传输LSP。其主要用于在网络核心提供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和负载平衡。
MPLS是一种用于高性能电信网络的数据承载技术。MPLS基于短路径标签而不是长网络地址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指引到下一个网络节点,从而避免路由表中的复杂查询。MPLS通过在报文前面添加包含一个或多个标签的MPLS报头来实现。标签标识远程节点而不是端点之间的虚拟链路(路径)。MPLS可以封装各种网络协议的报文,因此其名称包含“多协议”。MPLS-TE用于避免由于可用带宽的低效使用而导致的报文丢弃,同时提供更佳性能。TE用于将旨在遵循最佳路径的一些业务引导到次优路径,以在一对路由器之间实现更好的带宽管理和利用。因此,TE减轻了在网络核心中主要或最佳成本链路上的暂时拥塞。
可以使用LSP粘连基于多个不同的LSP分段创建MPLS-TE LSP。LSP粘连是在数据面中将LSP分段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从而在数据面中实现单个端到端LSP。另外,为了提高MPLS的可扩展性,也可以通过使用LSP嵌套创建此类LSP的层级来聚合LSP。LSP嵌套是在一个MPLS-TE LSP中携带另一个MPLS-TE LSP(即,在单个RSVP LSP上嵌入多个RSVP LSP)。
如上所述,目前,对于能够在两个相邻域中粘连或嵌套两个LSP分段的跨多个域的E2E LSP,例如在使用现有MPLS-TE通过跨AS链路连接的AS中,必须在跨AS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RSVP-TE会话是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邻接,该会话交换RSVP报文以建立LSP。在跨AS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会增加网络操作的复杂性和成本。因此,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粘连和/或嵌套LSP分段以创建E2E 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各实施例。
现参考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100,其中描绘了E2E LSP 110。网络100包括五个域:域101、域102、域103、域104和域105。在所示实施例中,域101、域102和域103为AS,并且分别标记为AS1、AS2和AS3。域104和域105分别标记为区域0和区域5。域102还包括标记为区域2的区域。包含源节点的域称为源域。包含目标节点的域称为目标域。另外,如本文所引用的,术语“下游”是指离开源节点并朝向目标节点的方向;术语“上游”是指离开目标节点并朝向源节点的方向。为了简化起见,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域101中的源节点(节点A)与域103中的目标节点(节点Z)的E2E LSP 110仅跨三个AS(域101、域102和域103)。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实施例适用于任何数量的域(例如,AS1、AS2、......、ASn)。
如图1所示,沿E2E LSP 110在每个AS中存在两个边界节点。一个节点是入站/入口ASBR,LSP从该ASBR进入AS(标记为入口边界节点的BNi(n),其中n是整数变量,表示E2E LSP110当前所连接的域的编号,源域从1开始编号,位于沿E2E LSP 110的源域下游的下一个域编号为2,以此类推)。AS中的另一个节点是出站/出口ASBR(标记为BNo(n)),E2E LSP 110从该ASBR离开AS。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E2E LSP 110在第一域(BNi(1))中的入口边界节点为源节点。AS1中的BNo(1)为节点F。AS2中的BNi(2)为节点G,AS2中的BNo(2)为节点N。AS3中的BNi(3)为节点T,AS3中的BNo(3)为目标节点Z。E2E LSP110在目标节点Z处结束。
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域还可以包括PCE 112。PCE 112是能够基于网络图计算网络路径或路由并应用计算约束的实体(组件、应用或网络节点)。PCE 112可以用于与在AS或其它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上运行的路径计算客户端(Path Computation Client,PCC)和/或与其它域中的PCE 112传送路径或路由信息。
根据各实施例,引入了两个新位(或标志)。第一个是粘连位/标志(S),第二个是嵌套位/标志(N)。这两个位可以在PATH消息的SESSION_ATTRIBUTE OBJECT中定义(如RSVP-TE所定义的),用于启用LSP分段的粘连和/或嵌套,从而创建E2E LSP 110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PATH消息由前端路由器发送,该消息请求沿从前端路由器到尾端路由器的路径保留资源。PATH消息从前端路由器穿过网络转发到尾端路由器。SESSION_ATTRIBUTE OBJECT包含会话的属性,例如隧道目标IP地址(Tunnel Destination IPaddress)、隧道ID(Tunnel ID)和隧道源IP地址(Tunnel Source IP address)。作为示例,将粘连位S设置为1(S=1)可以用于指示E2E LSP执行无需运行跨域会话的LSP粘连。类似地,将嵌套位N设置为1(例如,N=1)可以用于指示E2E LSP执行无需运行跨域会话的LSP嵌套。
在一实施例中,当LSP分段的入口边界节点设置S=1时,该节点将粘连标签(stitching label,SL)和粘连接口(stitching interface,SI)添加到发送给E2E LSP 110的PATH消息中,该消息被逐跳发送到E2E LSP 110分段的目标节点。类似地,当E2E LSP 110分段的入口边界节点设置N=1时,该节点将嵌套标签(nesting label,NL)和嵌套接口(nesting interface,NI)添加到发送给E2E LSP 110的PATH消息中,该消息被逐跳发送到E2E LSP 110分段的目标节点。
另外,根据一实施例,可以定义两个新的C-Type的记录路由对象(Record-Routeobject,RRO),一个用于粘连标签和粘连接口SL和SI,另一个用于嵌套标签和嵌套接口NL和NI。作为示例,可以为SL和SI定义第一RRO的Class=21,C-Type=3。可以为NL和NI定义第二RRO的Class=21,C-Type=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RRO包含SL和SI子对象,分别包括粘连标签和粘连接口的IP地址。在一实施例中,粘连标签和粘连接口的IP地址具有与MPLS标签和IP地址子对象相同的格式。第二RRO包含NL和NI子对象,分别包括嵌套标签和嵌套接口的IP地址。
根据各实施例,如将进一步描述的,对于E2E LSP 110,在每个BNi(n)上为每个AS(不包括源节点)分配粘连标签SL(n)。粘连标签SL(n)和与SL(n)相关联的粘连接口SI(n)可以从AS(n)的BNi(n)发送到上游入口边界节点BNi(n-1),上游入口边界节点BNi(n-1)位于沿E2E LSP 110的相邻上游域AS(n-1)中。BNi(n-1)将SL(n)和SI(n)发送到AS(n-1)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1)。在一实施例中,这可以使用RSVP-TE来完成。BNo(n-1)使用粘连标签SL(n)和粘连接口SI(n)将AS(n-1)中的LSP分段粘连到AS(n)中的LSP分段。在各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用于创建E2E LSP 110的粘连或嵌套过程从目标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例如,BNi(3))开始,并且通过中间域(例如,AS2)连续向后推进并最终返回源域AS1中的源节点(BNi(1))以完成E2E LSP 110。
例如,在图1中,对于从A到Z并跨AS1、AS2和AS3的E2E LSP 110,在节点T(即,BNi(3))上分配粘连标签SL(3)。SI(3)是从节点N(BNo(2))到节点T(BNi(3))的接口,并且是与粘连标签SL(3)相关联的粘连接口。可以使用运行在BNi(3)上的PCC将SL(3)和SI(3)发送到节点G(BNi(2)),该PCC经由AS3的PCE 112与AS2的PCE 112通信。然后,节点G(BNi(2))可以将SL(3)和SI(3)发送到节点N(BNo(2))。节点N(BNo(2))使用SL(3)和SI(3)将AS2中的LSP分段粘连到AS3中的LSP分段。
图2A至2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粘连AS域的LSP隧道分段以形成E2E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200的流程图。如下所述,方法200的各部分由E2E LSP的每个AS域的入口边界节点BNi执行,始于目标AS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例如,图2A描述了在用于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跨AS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200中由包含E2E LSP的目标节点或末端节点的目标AS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执行的部分。图2B描述了在用于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跨AS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200中由位于目标域和包含E2E LSP的源节点或起始节点的源域之间的中间AS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执行的部分。图2C描述了在用于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跨AS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200中由源AS域中的源节点执行的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执行图2A至图2C中所示方法的源节点、入口边界节点BNi和目标节点可以使用如图7中所述装置来实现。
在图2A中,方法200从步骤202开始,目标AS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与相邻上游AS域中的出口边界节点(即,BNo(n–1))相关联的信息,包括:从BNo(n–1)到BNi(n)的入接口。入口边界节点BNi(n)还接收包含从BNi(n)到目标节点D的路径信息的显式路由对象(Explicit Route Object,ERO)。在一实施例中,在BNi(n)上运行的PCC可以从PCE接收上述信息。
在步骤208处,BNi(n)在BNi(n)上分配(绑定)入标签SLn,并获取从BNo(n-1)到BNi(n)的入接口if2n(即,上游入接口)。在步骤210处,BNi(n)使用SLn作为入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步骤212处,目标AS中的BNi(n)发送在目标AS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SLn和if2n。在一实施例中,BNi(n)通过运行其上的PCC将该信息发送到PCE。然后,在步骤214处,方法200沿E2ELSP从当前AS前进到相邻的上游AS域。方法200将n的值递减1(例如,n=n-1)以使n与相邻的上游AS域保持一致。
在中间域中,如图2B所示,在步骤222处,中间域(n)的BNi(n)接收与中间域(n)相邻的上游AS域中的出口边界节点(即,BNo(n-1))相关联的信息,包括从BNo(n-1)到BNi(n)的入接口。BNo(n-1)是上游AS中LSP隧道分段的出口边界节点,通过跨AS链路连接到BNi(n)。中间域(n)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还接收包含从BNi(n)到BNo(n)的路径的ERO。BNo(n)是当前中间AS中LSP隧道分段的出口边界节点。中间域(n)中的BNi(n)还接收下游粘连标签SLk和相应的接口if2k。SLk是在BNi(n+1)上分配的粘连标签,BNi(n+1)是沿E2E LSP的相邻下游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If2k为BNo(n)到BNi(n+1)的接口。在一实施例中,在中间域(n)中的BNi(n)上运行的PCC从中间域(n)中的PCE接收上述信息。
在步骤224处,BNi(n)使用ERO中的信息沿路径创建从BNi(n)到BNo(n)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通过沿路径向BNo(n)发送具有SLk和if2k的PATH消息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接收到LSP隧道分段的PATH消息之后,在步骤234处,BNo(n)(即,中间AS中的出口边界节点)在BNo(n)上分配与入接口(ifo)相关联的入标签(Llo)。BNo(n)使用标签Llo作为入标签、使用接口ifo作为入接口、使用SLk作为出标签、使用if2k作为出接口在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该步骤将中间AS中的LSP隧道分段连接/粘连到相邻下游AS中的LSP隧道分段。
在步骤226处,BNi(n)从BNi(n)的下一跳节点获取标签(nhnL)和从BNi(n)到下一跳节点的接口(nhnIf)。在一实施例中,BNi(n)从下一跳节点的Resv消息中获取该信息。
在步骤228处,BNi(n)在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并获取从BNo(n-1)到BNi(n)的入接口if2n。在步骤230处,BNi(n)使用SLn作为入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在步骤236处,中间AS中的BNi(n)发送在中间AS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SLn和if2n。在一实施例中,BNi(n)通过运行其上的PCC将该信息发送到PCE。
在步骤238处,该方法包括:确定沿E2E LSP的相邻上游AS域(n-1)是否也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中间域。如果沿E2E LSP的相邻上游AS域(n-1)也是AS中间域,则在步骤240处,该方法前进到沿E2E LSP的相邻上游AS域(n-1),递减变量n的值并针对源AS域与目标AS域之间的每个中间AS域重复图2B的过程。如果沿E2E LSP的相邻上游AS域(n-1)不是中间AS域,则在步骤242处,方法200递减变量n的值,并前进到图2C中所示的针对源域的过程。
在源域中,如图2C所示,在步骤252处,源节点(即,源域中的BNi(n))接收包含从源节点到BNo(1)的路径的ERO。源节点还接收在BNi(n+1)(即,BNi(2))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相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从运行在源节点上的PCC接收上述信息,该PCC从PCE接收包含该输入信息的消息。
在步骤254处,源节点沿路径创建从源节点到BNo(1)的LSP隧道。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RSVP-TE来建立LSP隧道。在步骤256处,源节点向BNo(1)发送具有下游粘连标签(SLk)和对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的PATH消息。
在接收到LSP隧道分段的PATH消息之后,在步骤260处,BNo(1)分配与入接口(ifo)相关联的入标签(Llo)。BNo(1)使用标签Llo作为入标签、使用接口ifo作为入接口、使用下游粘连标签(SLk)作为出标签、使用相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作为出接口在BNo(1)上写入交叉连接。此步骤将源域中的LSP隧道分段连接/粘连到相邻下游域中的LSP隧道分段,从而完成跨AS域的E2E LSP,而不必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在步骤258处,源节点发送在源AS域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以及跨AS域创建E2E LSP的状态。在一实施例中,源节点通过运行其上的PCC将状态信息发送到PCE,此后方法200终止。因此,上述过程描述了用于创建跨AS域的E2E 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一实施例。可以应用类似的过程来创建跨区域域的E2E LSP,而不必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如下所述。
图3示出了从源节点H到目标节点D1的E2E LSP 310,E2E LSP 310跨越网络100中的三个区域(域102的区域2、域104的区域0和域105的区域5),但是所公开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任意数量的区域/域。这三个区域通过ABR 312和ABR 314进行通信耦合。ABR 312和ABR314各自具有不同的OSPF接口,这些OSPF接口附着到不同的OSPF区域,使得ABR 312和ABR314可以在不止一个区域中操作。ABR 312和ABR 314各自维护每个附着区域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副本。与AS域类似,沿E2E LSP 310在每个区域域(n)中存在两个节点。一个节点是E2E LSP 310进入该区域的入口边界节点,另一节点是E2E LSP 310离开该区域的出口边界节点。入口边界节点标记为BNi(n),出口边界节点标记为BNo(n),其中n是整数变量,表示由E2E LSP 310连接的区域的编号,源区域从1开始编号,位于沿E2E LSP 310的源区域下游的下一个区域编号为2,依此类推。如图3所示,对于区域,上游区域域的出口边界节点或ABR(即,BNo(n))与下游节点的入口边界节点(即,BNi(n+1))是同一节点,因为该同一ABR将上游区域连接到相邻的下游区域。例如,对于图3中跨区域2、区域0和区域5的E2E LSP 310,E2E LSP 310在BNi(1)处开始,BNi(1)为源节点H,并且在BNo(1)处离开区域2,BNo(1)为节点L,也标记为ABR 312。ABR 312同时也是在中间区域(区域0)中的入口边界节点BNi(2)。E2E LSP 310在BNo(2)处离开区域0,BNo(2)为节点R,也标记为ABR 314。ABR 314同时也是区域5中的入口边界节点BNi(3),区域5为所述示例中的目标区域。E2E LSP 310将区域5中的ABR 314连接到目标节点D1。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跨区域域的E2E LSP,除了源节点之外,在每个BNi(n)的下一跳节点上均分配有粘连标签SL(n)。与SL(n)相关联的粘连接口SI(n)是从BNi(n)到下一跳节点的接口。粘连标签SL(n)和粘连接口SI(n)可能会被发送到上游入口边界节点BNi(n-1),然后可由上游入口边界节点将其发送到对应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1)。在一实施例中,粘连标签SL(n)和粘连接口SI(n)可以通过RSVP-TE发送。如上所述,上游区域中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1)与下游区域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是同一节点。BNo(n-1)使用粘连标签SL(n)和粘连接口SI(n)将其区域(n-1)中的LSP分段粘连到区域(n)中的LSP分段。
作为示例,在图3中,对于从源节点H到目标节点D1的E2E LSP 310,从目标域开始,可以在BNi(3)的下一跳节点B1上分配粘连标签SL(3)=31。从BNo(2)/ABR 314到节点B1的接口SI(3)是与粘连标签SL(3)相关联的粘连接口。可以将粘连标签SL(3)和接口SI(3)发送到BNi(2)/ABR 312。然后,BNi(2)将粘连标签SL(3)和接口SI(3)发送到BNo(2)/ABR 314。BNo(2)/ABR 314使用SL(3)=31和从BNo(2)/ABR 314到节点B1的SI(3)将区域0中的LSP分段粘连到区域5中的LSP分段。在所示实施例中,假设针对LSP分段在BNo(2)/ABR 314(也标记为节点R)上分配的入标签是22,并且其关联的接口P-R是从节点P到节点R的接口,那么节点R针对来自接口P-R的标签为22的报文为粘连创建转发项,节点R将标签22替换为粘连标签SL(3)=31并将该报文发送到接口SI(3)。
图4A至图4C所示流程图更详细地说明了根据一实施例的用于粘连跨区域域的LSP隧道分段以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400。类似于在AS中粘连LSP隧道分段的过程,用于粘连区域中的LSP隧道分段的方法400从目标区域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ABR开始,并且通过中间区域域连续向后推进并最终返回到源区域域中的源节点以完成E2E LSP。如下所述,方法400的一部分由E2E LSP的每个区域域的入口边界节点/ABR执行。例如,图4A描述了用于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400中由包含E2E LSP的目标节点或末端节点的目标区域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ABR执行的部分。图4B描述了用于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400中由位于目标区域域与包含E2E LSP的源节点或起始节点的源区域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ABR执行的部分。图4C描述了用于形成E2E LSP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400中由源区域域中的源节点执行的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执行图4A至4C中所示的方法的源节点、入口边界节点/ABR和目标节点可以使用如图7所示的装置来实现。
从图4A开始,在步骤402处,目标区域域中的BNi(n)接收包含从BNi(n)到目标节点D的路径信息的ERO。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从运行在BNi(n)上的PCC接收ERO,PCC从PCE接收包含该信息的消息。如上述图3所述,域(n)中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与上游域(n-1)中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1)是同一ABR。
在步骤404处,BNi(n)使用来自ERO的信息创建从BNi(n)到D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使用RSVP-TE建立从BNi(n)到D的LSP隧道分段。在步骤406处,BNi(n)从BNi(n)的下一跳节点获取标签nhnL和从BNi(n)到下一跳节点的接口nhnIf。在一实施例中,标签nhnL和接口nhnIf从下一跳节点所发的LSP分段的Resv消息中获取。在步骤408处,BNi(n)发送在目标区域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SLk的标签nhnL以及用作if2k的接口nhnIf。在一实施例中,BNi(n)通过运行其上的PCC将上述信息发送到PCE。在步骤410处,方法400前进到沿E2E LSP的下一个上游域。该过程通过递减n的值(例如,n=n–1)前进到该上游域。
在中间域中,如图4B中所示,在步骤420处,BNi(n)接收包含从BNi(n)到BNo(n)的路径的ERO、在BNo(n)的下一跳节点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相关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BNi(n)是中间域的入口边界节点,BNo(n)是中间区域中LSP隧道分段的出口边界节点。BNi(n)也是上游区域中LSP隧道分段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也是下游区域中LSP隧道分段的入口边界节点。SLk是在BNo(n)的下一跳节点NHoi上分配的粘连标签。If2k是BNo(n)到NHoi的接口。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BNi(n)上的PCC从来自PCE的消息中接收上述信息。
在步骤422处,BNi(n)使用来自ERO的信息创建从BNi(n)到BNo(n)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使用RSVP-TE建立LSP隧道分段。在步骤424处,BNi(n)从BNi(n)的下一跳节点NHi获取标签nhnL和从BNi(n)到NHi的接口nhnIf。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从NHi所发送的LSP分段的Resv消息中获取nhnL和nhnIf。在步骤426处,BNi(n)向BNo(n)发送具有SLk和if2k的PATH消息。
在接收到LSP隧道分段的PATH消息之后,在步骤428处,BNo(n)分配与入接口(ifo)相关联的入标签(Llo)。BNo(n)使用标签Llo作为入标签、使用接口ifo作为入接口、使用SLk作为出标签、使用if2k作为出接口在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
在步骤430处,BNi(n)发送在中间区域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SLk的标签nhnL以及用作if2k的接口nhnIf。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BNi(n)上的PCC将上述信息发送到PCE。
在步骤432处,方法400包括:确定沿E2E LSP的相邻上游区域域(n-1)是否也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中间域。如果沿E2E LSP的相邻上游区域域(n-1)是中间域,则在步骤434处,方法400前进到沿E2E LSP的相邻上游区域域(n-1),递减变量n的值并针对相邻上游中间区域域重复图4B的过程。如果沿E2E LSP的相邻上游区域域(n-1)不是中间域,则在步骤436处,方法400递减变量n的值,并前进到图4C中所示的针对源域的过程。
在图4C中,方法400进行到源区域之后,在步骤440处,源节点接收包含从源节点到BNo(1)的路径的ERO、在BNo(n)的下一跳节点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相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BNo(1)是源区域域中的LSP隧道分段的出口边界节点/ABR。BNo(1)还连接到沿E2E LSP的下游区域中的LSP隧道分段。SLk是在BNo(1)的下一跳节点NHo1上分配的粘连标签。If2k是从BNo(1)到NHo1的接口。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源节点上的PCC从来自PCE的消息中接收上述信息。
在步骤442处,源节点使用ERO创建从源节点(SN)到BNo(1)的LSP隧道分段。在一实施例中,使用RSVP-TE建立从源节点到BNo(1)的LSP隧道分段。在步骤444处,BNi(n)向BNo(1)发送具有SLk和if2k的PATH消息。
在步骤446处,在接收到LSP隧道分段的PATH消息之后,BNo(n)分配与入接口相关联的入标签。BNo(n)使用该标签作为入标签、使用该接口作为入接口、使用SLk作为出标签、使用if2k作为出接口在BNo(1)上写入交叉连接。这样就完成了跨多个区域域的E2E LSP的粘连,而无需跨区域域运行RSVP-TE会话。
在步骤448处,源节点发送在源区域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以及跨区域创建E2E LSP的状态,此后该过程终止。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源节点上的PCC将上述信息发送到PCE。
除了粘连标签之外,在图1和图3中,可以在附着到LSP的目标节点的节点上分配嵌套标签(简称NL)。与NL相关联的嵌套接口(简称NI)是从目标节点到附着节点的接口。可以将NL和NI发送到LSP的源节点,由源节点通过RSVP-TE将其发送到目标节点。LSP的源节点可配置为在报文中的LSP标签下推送NL。目标节点可配置为弹出报文中的LSP标签并使用NL转发报文。
作为示例,图5A至5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嵌套跨多个AS域的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500。如下所述,方法500的各部分由E2E LSP的每个AS域的入口边界节点BNi执行,始于目标AS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例如,图5A描述了用于嵌套跨多个AS域的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500中由包含E2E LSP的目标节点或末端节点的目标AS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执行的部分。图5B描述了用于嵌套跨多个AS域的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500中由位于E2E LSP的目标AS域与包含源节点或起始节点的源AS域之间的中间AS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执行的部分。图5C描述了用于嵌套跨多个AS域的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500中由源AS域中的源节点执行的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执行图5A至5C中所示的方法的源节点、入口边界节点和目标节点可以使用如图7所示的装置来实现。
在图5A中,方法从目标AS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开始,在步骤502处,BNi(n)接收关于相邻上游AS域中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1)的信息、包含从BNi(n)到目标节点D的路径信息的ERO、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以及用作与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嵌套接口(if2e)。在一些实施例中,Le和if2e可以是可选的。在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BNi(n)上的PCC从来自PCE的消息中接收上述信息。
在步骤504处,BNi(n)沿路径创建从BNi(n)到D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RSVP-TE创建从BNi(n)到D的LSP隧道分段。当使用Le和if2e请求E2E LSP嵌套时,BNi(n)向D发送具有Le和if2e的PATH消息以请求E2E LSP嵌套。在步骤514处,在接收到LSP分段的PATH消息之后,目标节点D分配与入接口if2d相关联的入标签Ld。目标节点D使用Ld作为顶级标签、使用if2d作为入接口、使用Le作为Ld下的标签、使用if2e作为出接口来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来自接口if2d的具有顶级标签Ld的报文,交叉连接弹出顶级标签Ld并使用Ld下的标签作为出标签将报文发送到出接口if2e。
在步骤506处,BNi(n)从BNi(n)的下一跳节点获取下一跳标签nhnL和从BNi(n)到下一跳节点的接口nhnIf。在一实施例中,从来自下一跳节点的LSP分段的Resv消息中获取nhnL和nhnIf。
在步骤508处,BNi(n)在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并获取从BNo(n-1)到BNi(n)的入接口if2n。在步骤510处,BNi(n)使用SLn作为入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来自接口if2n的具有顶级标签SLn的报文,交叉连接在报文中使用下一跳标签nhnL替换标签SLn,并将报文发送到接口nhnIf。
在步骤516处,BNi(n)发送在目标AS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SLk的入标签SLn和用作if2k的对应接口if2n。在一些实施例中,BNi(n)可以选择性发送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和相应的接口if2e。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BNi(n)上的PCC将上述信息发送到PCE。在步骤518处,方法500前进到相邻的上游AS域。
如果相邻的上游AS域是中间域,则如图5B所示,在步骤522处,BNi(n)接收包含从BNi(n)到BNo(n)的路径信息的ERO、相邻上游AS域中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1)的相关信息、在BNi(n+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下游粘连接口(if2k)、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以及用作与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接口if2e。在一些实施例中,Le和if2e可以是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BNi(n)上的PCC从来自PCE的消息中接收上述信息。
在步骤524处,BNi(n)使用ERO沿路径创建从BNi(n)到BNo(n)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RSVP-TE创建从BNi(n)到BNo(n)的LSP隧道分段。当使用SLk和if2k请求LSP嵌套时,BNi(n)向BNo(n)发送具有SLk和if2k的PATH消息以请求LSP嵌套。在接收到LSP隧道分段的PATH消息之后,在步骤534处,BNo(n)分配与入接口if2on相关联的入标签Lon。BNo(n)使用入标签Lon作为顶级标签、使用标签SLk作为二级标签、使用接口if2on作为入接口、使用SLk作为出标签、使用if2k作为出接口在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来自接口if2on的具有顶级标签Lon和二级标签SLk的报文,交叉连接弹出顶级标签Lon,并使用SLk作为顶级标签将报文发送到接口if2k。
在步骤526处,BNi(n)从BNi(n)的下一跳节点NHi获取标签nhnL和从BNi(n)到NHi的接口nhnIf。在一实施例中,标签nhnL和相应的接口nhnIf可以从来自NHi的Resv消息中获取。
在步骤528处,BNi(n)在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并获取从BNo(n-1)到BNi(n)的入接口if2n。在步骤530处,BNi(n)使用SLn作为顶级入标签、使用SLk作为顶级标签下的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来自接口if2n的具有顶级标签SLn的报文,交叉连接弹出顶级标签SLn,推送标签SLk,使用nhnL替换标签SLn,并将报文发送到接口nhnIf。
在步骤536处,BNi(n)发送在中间AS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SLn和If2n以及Le和if2e。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信息可以通过运行在BNi(n)上的PCC发送到PCE。在步骤538处,方法500包括:确定是否存在其它中间域。如果存在其它中间域,则在步骤540处,方法前进到E2E LSP的下一个上游中间域,在该步骤中递减变量n的值(例如,n=n-1)并重复图5B中的步骤。如果不存在其它中间域,则在步骤542处,方法500通过递减变量n的值前进到源域。
在源域中,如图5C所示,在步骤552处,源节点(即BNi(1))接收:包含从源节点(SN)到BNo(1)的路径的ERO、在BNi(n+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及可选地,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和用作与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接口if2e。SN是跨多个AS的E2E LSP的头部节点。BNo(1)是源AS中LSP隧道分段的出口边界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源节点上的PCC从来自PCE的消息中接收上述信息。
在步骤554处,SN沿路径创建从SN到BNo(1)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S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SN使用RSVP-TE来创建从SN到BNo(1)的LSP隧道分段。SN向BNo(1)发送具有SLk和if2k的PATH消息。在接收到LSP隧道分段的PATH消息之后,在步骤564处,BNo(1)分配与入接口if2o1相关联的入标签Lo1。然后,BNo(1)使用标签Lo1作为顶级入标签、使用标签SLk作为二级标签、使用接口if2o1作为入接口、使用SLk作为出标签、使用if2k作为出接口在BNo(1)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来自接口if2o1的具有顶级标签Lo1和二级标签SLk的报文,交叉连接弹出顶级标签Lo1,并将标签SLk作为顶级标签发送报文到接口if2k。
在步骤556处,BNi(n)从SN的下一跳节点NH1获取标签Lnh1和从SN到NH1的接口if2nh1。在一实施例中,标签Lnh1和接口if2nh1由BNi(n)从来自NH1的LSP分段的Resv消息中获取。
在步骤558处,BNi(n)使用Lnh1作为顶级标签、使用SLk作为顶级标签下的二级标签、使用Le作为三级标签、使用Lnh1作为出标签、使用if2nh1作为出接口在S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将由E2E LSP隧道传递的报文,交叉连接将标签Lnh1、标签SLk和标签Le推送到报文中,并使用标签Lnh1作为顶级标签将报文发送到接口if2nh1。在步骤560处,BNi(n)将LSP隧道分段的PATH消息发送到BNo(n)。
在步骤562处,SN发送在源AS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和跨AS创建E2E LSP的状态,此后方法500终止。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SN上的PCC将状态信息发送到PCE。
图6A至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嵌套跨区域域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600的流程图。如下所述,方法600的各部分由E2E LSP的每个区域域的入口边界节点BNi执行,始于目标区域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例如,图6A描述了用于嵌套跨区域域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600中由包含E2E LSP的目标节点或末端节点的目标区域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执行的部分。图6B描述了用于嵌套跨区域域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600中由位于E2E LSP的目标区域域与包含源节点或起始节点的源区域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执行的部分。图6C描述了用于嵌套跨区域域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RSVP-TE会话的方法600中由源区域中的源节点执行的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执行图6A至6C中所示的方法的源节点、入口边界节点和目标节点可以使用如图7所示的装置来实现。
在图6A中,方法从目标区域域中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开始,在步骤602处,BNi(n)接收包含从BNi(n)到目标节点D的路径的ERO、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以及用作与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接口if2e。在一些实施例中,Le和if2e可以是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从运行在BNi(n)上的PCC接收上述信息,该PCC从PCE接收包含该输入的消息。
在步骤604处,BNi(n)沿路径创建从BNi(n)到D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BNi(n)使用RSVP-TE创建从BNi(n)到D的LSP隧道分段。BNi(n)向BNo(n)发送具有Le和if2e的LSP分段的PATH消息。当使用Le和if2e请求E2E LSP嵌套时,在接收到包含Le和if2e的LSP分段的PATH消息之后,在步骤610处,D分配与入接口if2d相关联的入标签Ld。D使用Ld作为顶级标签、使用if2d作为入接口、使用Le作为Ld下的二级标签、使用if2e作为出接来在D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来自接口if2d的具有顶级标签Ld的报文,交叉连接弹出顶级标签Ld并使用标签Le作为出标签将报文发送到出接口if2e。
在步骤606处,BNi(n)从BNi(n)的下一跳节点获取标签nhnL和从BNi(n)到下一跳节点的接口nhnIf。在一实施例中,标签nhnL和接口nhnIf可以从接收自下一跳节点的LSP分段的Resv消息中获取。
在步骤612处,BNi(n)发送在目标区域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SLk的标签nhnL、用作if2k的接口nhnIf、以及可选的Le和if2e。在一实施例中,BNi(n)通过运行其上的PCC将状态发送到PCE。然后,在步骤614处,方法600通过递减变量n的值前进到相邻的上游区域域,并且针对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每个中间域重复该步骤。
在方法600前进到源域之后,在步骤622处,如图6B所示,SN接收包含从SN到BNo(1)的路径的ERO、BNo(1)的下一跳节点(NHo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从BNo(1)到NHo1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及可选的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和用作与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接口if2e。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从PCE发送到在SN上运行的PCC的消息中接收上述信息。
在步骤624处,SN沿路径创建从SN到BNo(1)的LSP隧道分段,而无需在S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SN使用RSVP-TE来创建从SN到BNo(1)的LSP隧道分段。SN向BNo(1)发送用于LSP分段的PATH消息。在接收到LSP隧道分段的PATH消息之后,在步骤632处,BNo(1)分配与入接口if2o1相关联的入标签Lo1。在步骤632处,BNo(1)还使用标签Lo1作为顶级入标签、使用标签SLk作为二级标签、使用接口if2o1作为入接口、使用SLk作为出标签、使用if2k作为出接口在BNo(1)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来自接口if2o1的具有顶级标签Lo1和二级标签SLk的报文,交叉连接弹出顶级标签Lo1,并使用标签SLk(即,Lnho1)作为顶级标签将报文发送到接口if2k(即,if2nho1)。
在步骤626处,SN从SN的下一跳节点NH1获取标签Lnh1和从SN到NH1的接口if2nh1。在一实施例中,SN从来自NH1的用于LSP分段的Resv消息中获取SN的下一跳节点NH1的标签Lnh1和从SN到NH1的接口if2nh1。
在步骤628处,SN使用Lnh1作为顶级标签、使用SLk作为顶级标签下的二级标签、使用Le作为三级标签、使用Lnh1作为出标签、使用if2nh1作为出接口在SN上写入交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将由E2E LSP隧道传递的报文,交叉连接将标签Lnh1、标签SLk和标签Le推送到报文中,并使用标签Lnh1作为顶级标签将报文发送到接口if2nh1。
在步骤634处,SN发送在源区域中创建LSP隧道分段的状态和跨区域创建E2E LSP的状态,此后用于LSP跨区域域的嵌套过程的方法600终止。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行在SN上的PCC将状态信息发送到PCE。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实现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法的示例装置700的示意图。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装置700可以是入口边界节点、出口边界节点、源节点、目标节点、ASBR和/或ABR。装置700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入端口710和接收器单元(receiver unit,Rx)720。装置700包括处理器、逻辑单元或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730,以处理数据并执行各种指令。装置700包括用于发送数据的发射器单元(transmitter unit,Tx)740和出端口750。装置700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760。装置700还可以包括耦合到入端口710、接收器单元720、发射器单元740和出端口750的光电(optical-to-electrical,OE)组件和电光(electrical-to-optical,EO)组件(未示出),用于控制光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
存储器76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磁盘、磁带驱动器和固态驱动器,并且可以用作溢出数据存储设备,以在选择程序用于执行时存储这些程序,并且存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所读取的指令和数据。存储器760可以是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的,且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三态内容寻址存储器(ternary content-addressable memory,TCAM)或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 memory,SRAM)。
处理器730可以由硬件、中间件、固件和软件的任何合适组合来实现。处理器730可实现为一个或多个CPU芯片、核(例如多核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处理器730与入端口710、接收器单元720、发射器单元740、出端口750和存储器760通信。在一实施例中,存储器760可以存储E2E LSP粘连/嵌套模块770。E2E LSP粘连/嵌套模块770包括用于实现本文所公开的各实施例的可执行指令。处理器730用于执行这些指令以及其它指令。在各实施例中,装置700可包括除图7所示的那些用于实现本文所公开的各实施例的组件之外的附加或替代组件。
虽然本发明提供了多个具体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也可通过其它多种具体形式体现,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本发明的示例应被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中所给出的细节。例如,各种元件或组件可以在另一系统中组合或整合,或者某些特征可以省略或不实施。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各实施例中描述和说明为离散或单独的技术、系统、子系统和方法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进行组合或合并。展示或论述为彼此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的其它项也可以采用电方式、机械方式或其它方式经由某一接口、设备或中间组件间接地耦合或通信。其它变更、替换、更替示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均不脱离此处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用于粘连跨由跨域链路连接的多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域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分段以形成端到端(end-to-end,E2E)LSP而无需在所述跨域链路上运行针对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域(n)中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nhnL)和下一跳节点接口(nhnIf),其中n是整数变量,表示所述E2E LSP当前所连接的域的编号;
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在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
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获取从上游出口节点BNo(n-1)到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的入接口(if2n);以及
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中,使用SLn作为入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nhnL作为出标签、使用nhnIf作为出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一个显式路由对象(Explicit Route Object,ERO),该显示路由对象包含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一条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所述PCE发送所述入标签(SLn)和所述入接口(if2n),以使所述上游出口节点BNo(n-1)能够在所述上游出口节点BNo(n-1)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将域(n-1)中的上游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在下游入口边界节点BNi(n+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与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相关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和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
8.一种用于嵌套跨多个区域域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而无需在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ABR)的交叉连接上运行针对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包含从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显式路由对象(Explicit Route Object,ERO)、用于E2E 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以及用作与所述嵌套标签(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嵌套接口(if2e);
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
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Lnhn)和下一跳节点接口(if2nhn);以及
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嵌套标签(Le)和所述嵌套接口(if2e),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使用所述嵌套标签(Le)作为二级标签并使用所述嵌套接口(if2e)作为出接口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用于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向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标签(Lnhn)和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的所述下一跳节点接口(if2nh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接收在BNo(1)的下一跳节点(NHo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及
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使用所述下一跳节点标签(Lnhn)作为顶级标签、使用SLk作为所述顶级标签下的二级标签、使用Le作为三级标签、使用Lnhn作为出标签、使用if2nhn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11.一种用于粘连跨由跨域链路连接的多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域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分段以形成端到端(end-to-end,E2E)LSP而无需在所述跨域链路上运行针对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会话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包括:
网络通信接口,用于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可执行指令;以及
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
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Lnhn)和下一跳节点接口(if2nhn);
在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
获取从上游出口节点BNo(n–1)到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的入接口(if2n);以及
使用SLn作为入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Lnhn作为出标签、使用if2nhn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接收包含从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显式路由对象(Explicit Route Object,ERO)。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向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向所述PCE发送所述入标签(SLn)和所述入接口(if2n),以使所述上游出口节点BNo(n-1)能够在所述上游出口节点BNo(n-1)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将域(n-1)中的上游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接收在下游入口边界节点BNi(n+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与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相关联的下游粘连接口(if2k)。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和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
18.一种用于使能嵌套跨多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域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而无需在跨域链路上运行针对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会话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包括:
网络通信接口,用于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可执行指令;以及
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
接收包含从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域(n)的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路径的显式路由对象(Explicit Route Object,ERO)、上游出口节点BNo(n-1)信息、在BNi(n+1)上分配的下游粘连标签(SLk)和下游粘连接口(if2k)、用于端到端(end-to-end,E2E)LSP嵌套的嵌套标签(Le)以及用作与所述嵌套标签(Le)相关联的出接口的嵌套接口(if2e);
使用所述ERO创建从所述域(n)的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到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的LSP隧道分段;
获取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沿所述LSP隧道分段的下一跳节点(nhn)的下一跳节点标签(Lnhn)和下一跳节点接口(if2nhn);
在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上分配入标签(SLn);
获取从上游出口节点BNo(n–1)到所述入口边界节点BNi(n)的入接口(if2n);以及
使用SLn作为顶级入标签、使用SLk作为所述顶级标签下的标签、使用if2n作为入接口、使用Lnhn作为出标签、使用if2nhn作为出接口在BNi(n)上写入交叉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向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和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以使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能够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作为二级标签和出标签并使用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作为出接口在所述出口边界节点BNo(n)上写入交叉连接,所述交叉连接用于将域(n)中的所述LSP隧道分段粘连到域(n+1)中的下游LSP隧道分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入口边界节点BNi(n),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向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发送在所述域(n)中创建所述LSP隧道分段的状态、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标签(SLk)的所述入标签(SLn)和用作所述下游粘连接口(if2k)的所述入接口(if2n)。
CN201880024105.7A 2017-04-27 2018-04-24 无需跨域会话的lsp粘连 Active CN110495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90854P 2017-04-27 2017-04-27
US62/490,854 2017-04-27
US15/957,661 US10812369B2 (en) 2017-04-27 2018-04-19 Label switched path (LSP) stitching without session crossing domains
US15/957,661 2018-04-19
PCT/CN2018/084139 WO2018196720A1 (en) 2017-04-27 2018-04-24 Label switched path (lsp) stitching without session crossing domai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5117A true CN110495117A (zh) 2019-11-22
CN110495117B CN110495117B (zh) 2020-12-08

Family

ID=63916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4105.7A Active CN110495117B (zh) 2017-04-27 2018-04-24 无需跨域会话的lsp粘连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2369B2 (zh)
CN (1) CN110495117B (zh)
WO (1) WO20181967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74831B2 (en) * 2017-08-29 2019-08-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titching multi-domain LSPs in hierarchical SDN architecture
CN114070782B (zh) * 2018-06-30 2023-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路径故障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9695B1 (en) * 2004-10-12 2009-02-10 Juniper Networks, Inc. Automatic LSP stitching with protocol signaling
CN102340438A (zh) * 2010-07-19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pls网络中双向传输报文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07051A (zh) * 2012-07-16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记交换路径建立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US8571029B1 (en) * 2010-11-12 2013-10-29 Juniper Networks, Inc. Label switched path hierarchy for intra-area segments of inter-area point-to-multi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04365072A (zh) * 2012-04-05 2015-02-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计算通过包括多个网络域的网络的端到端路径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2160A9 (en) * 2001-01-10 2003-09-11 Widegren Ina 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media flows in a multimedia session
US7652983B1 (en) * 2001-06-25 2010-01-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Method for restoration and normalization in a mesh network
US7436855B2 (en) 2003-02-21 2008-10-14 Alcatel Lucent Prohibit or avoid route mechanism for path setup
US20060133265A1 (en) 2004-12-22 2006-06-22 Alcatel Virtual private networking methods and systems
US8125925B2 (en) * 2005-04-29 2012-02-28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disruptive call modification
US8199642B2 (en) 2006-09-14 2012-06-12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ally and efficiently forming hierarchical tunnels
US8116227B1 (en) * 2006-12-20 2012-02-14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mal automated exploration of hierarchical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label switch paths
US8885461B2 (en) * 2011-07-06 2014-11-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PLS fast re-route using LDP (LDP-FRR)
US9491686B2 (en) * 2011-07-28 2016-11-08 Pulse Secure, Llc Virtual private networking with mobile communication continuity
US9049233B2 (en) * 2012-10-05 2015-06-02 Cisco Technology, Inc. MPLS segment-routing
CN104104600B (zh) * 2013-04-01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sp建立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144122B (zh) * 2013-05-10 2019-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769068B2 (en) * 2013-09-30 2017-09-19 Cisco Technology, Inc. Virtual LDP session
US9450864B2 (en) * 2013-10-11 2016-09-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Using PCE as SDN controller
US9660897B1 (en) * 2013-12-04 2017-05-23 Juniper Networks, Inc. BGP link-state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KR20160035157A (ko) 2014-09-22 2016-03-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경로 계산 장치 및 사용자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경로 설정 방법
WO2017141078A1 (en) * 2016-02-15 2017-08-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spf extensions for flexible path stitching and selection for traffic transiting segment routing and mpls networks
CN112491565A (zh) * 2016-04-25 2021-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路径计算单元中央控制器的组播支持的方法及设备
WO2017190573A1 (en) * 2016-05-03 2017-1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abel database synchronization in a packet switch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9695B1 (en) * 2004-10-12 2009-02-10 Juniper Networks, Inc. Automatic LSP stitching with protocol signaling
CN102340438A (zh) * 2010-07-19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pls网络中双向传输报文的方法及系统
US8571029B1 (en) * 2010-11-12 2013-10-29 Juniper Networks, Inc. Label switched path hierarchy for intra-area segments of inter-area point-to-multi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04365072A (zh) * 2012-04-05 2015-02-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计算通过包括多个网络域的网络的端到端路径的装置和方法
CN102907051A (zh) * 2012-07-16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记交换路径建立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16596A1 (en) 2018-11-01
CN110495117B (zh) 2020-12-08
US10812369B2 (en) 2020-10-20
WO2018196720A1 (en)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7278B (zh) 用于非分段路由启用的路由器的分段路由标签交换路径方法
US10469370B2 (en) Segment routing techniques
US10305791B2 (en) Using PCE as SDN controller
CN111385206B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网络系统、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382321B1 (en) Aggregate link bundles in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05049350B (zh) 利用出口对等工程的分段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133408B (zh) 穿过一组自治系统的最短域间流量工程标签交换路径计算
US8310957B1 (en) Minimum-cost spanning trees of unicast tunnels for multicast distribution
CN101160914B (zh) 一种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的数据报文传输系统
US20160006614A1 (en) Source Routing Using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s
CN105594167B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控制器、转发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9309623A (zh) 用于多播保护的到冗余多播源节点的最大冗余树
US9992105B2 (en) Label switched path reporting
US95713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domain RSVP-TE LSP load balancing
CN105871722A (zh) 标签构造以及标签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US9178809B1 (en) End-to-end traffic engineering label switched paths in seamless MPLS
CN110620726B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网络装置
US8570871B2 (en) Signaling extension for a label switched path over a composite link
US10110479B1 (en) Computing paths with ordered abstract hops
CN114363249B (zh) 针对多路径分段路由的带宽约束
CN106027394A (zh) Rsvp先接后断标签重用
CN110495117A (zh) 无需跨域会话的lsp粘连
WO2006131666A2 (fr) Procede pour faire correspondre a une fec une etiquette d'entree et une etiquette de sortie, au niveau d'un routeur, et routeur associ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