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5378A - 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5378A
CN110485378A CN201910666521.3A CN201910666521A CN110485378A CN 110485378 A CN110485378 A CN 110485378A CN 201910666521 A CN201910666521 A CN 201910666521A CN 110485378 A CN110485378 A CN 110485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lock
stage type
river water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65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85378B (zh
Inventor
柯凡
刁飞
韩超
李文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06665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5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5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5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85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5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20Movable barrages;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20Movable barrages;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7/26Vertical-lift g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2Sediment base gates; Sand sluices; Structures for retaining arresting waterborn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包括河道,所述拦蓄系统包括拦截闸、活动坝和紊流堰,所述拦截闸位于河道上游,所述活动坝位于河道下游,所述紊流堰设置在活动坝、拦截闸之间;所述拦蓄系统还包括蓄泥池,所述蓄泥池位于河道一侧,当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进入蓄泥池;所述拦截闸包括若干个安装架、闸门、钢索和绕轴,所述两个安装架分别位于河道两侧;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不仅通过设计导流板、紊流堰,有效实现了拦截闸前的污泥清理,提高河道安全性,避免洪涝的威胁,同时对导流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降低河水流动中的冲击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在湿地管理运行系统中,一般我们需要通过提升河道水位,使河水进入湿地进行利用,保证湿地的正常运行,而在此基础上,闸、坝是实现该过程需要的工程建筑。
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我们需要将河水提升进入湿地时,拦截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拦截闸前方的水位逐渐平缓,河水中的污泥会逐渐沉积在拦截闸前方,由于该过程会在闸前沉降大量污泥,在洪水来临时往往会出现淤泥淤积而无法及时开启拦截闸闸门,极易出现洪水漫堤现象,而堤坝一旦发生漫堤,将会携带泥沙形成极大的冲击能量冲击堤身而决口,危及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给对国家重要设施造成破坏。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需要在用于湿地运行的闸坝工程工作时,将闸前的污泥清理干净,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包括河道,所述拦蓄系统包括拦截闸、活动坝和紊流堰,所述拦截闸位于河道上游,所述活动坝位于河道下游,所述紊流堰设置在活动坝、拦截闸之间;所述拦蓄系统还包括蓄泥池,所述蓄泥池位于河道一侧,当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进入蓄泥池。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现如今我们一般通过提升河道水位,使河水进入湿地进行利用,在这过程中,拦截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拦截闸前方的水位逐渐平缓,河水中的污泥会逐渐沉积在拦截闸前方,因此为了清理掉拦截闸前沉积的污泥,本专利设计了拦截闸、活动坝和紊流堰,拦截闸一般设置在河道上游,活动坝位于河道下游,当操作人员需要清理拦截闸前方的污泥时,将拦截闸提升较低的高度,河水会从拦截闸下方通过,而紊流堰的设计可以起到紊流作用,让通过拦截闸的河水变成紊流状态,使得河水和拦截闸前方的污泥可以相互混合,这样便于河水将污泥冲刷掉;接着河水带着污泥一同进入河道一侧的蓄泥池,河水自然沉降后排出,污泥存储在蓄泥池内,便于后续进行处理利用。
较优化地,所述拦截闸包括若干个安装架、闸门、钢索和绕轴,所述两个安装架分别位于河道两侧,所述绕轴两端均与安装架固定,所述闸门位于绕轴下方,所述钢索一端固定连接在闸门顶端,另一端均绕过绕轴固定连接;所述河道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架,且与绕轴连接。
本发明中拦截闸包括安装架、闸门、钢索、绕轴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用于提供动力源,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绕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钢索,实现闸门的快速提升和下落,保证整个拦蓄装置的顺利进行。
本技术方案中闸门的提升高度可通过第一电机进行调控,当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污泥清理操作时,通过第一电机、钢索、绕轴相互进行配合,将闸门提升30-50cm;同时,当操作人员需要提升拦截闸泄洪时,闸门完全提升,紊流堰和导流装置的设计不会对整个河水流动造成影响,实际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实用。
较优化地,所述活动坝包括底座、液压缸、活塞杆、连接件和坝面,所述底座安装在河道内,所述坝面底端与底座铰接;所述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坝面远离拦截闸的一侧,所述液压缸安装在底座一侧上,所述活塞杆一端插接在液压缸内,另一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坝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连接件铰接。
本发明活动坝包括底座、液压缸、活塞杆、连接件、第一支撑轴和坝面,通过液压缸带动活塞杆伸缩,从而调整坝面与河道之间的倾斜角度,当坝面与河道之间相互垂直时,可起到关闭作用,阻挡河水流通;当坝面与河道紧贴时,可起到开启作用,河水能够顺利通过活动坝。
较优化地,所述活动坝与底座之间形成倾斜角a,所述倾斜角a为0-90°。
较优化地,所述倾斜角a为0-60°,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通过活动坝进入蓄泥池。
较优化地,所述拦截系统还包括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活动坝、紊流堰之间,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通过导流装置进入蓄泥池。
较优化地,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固定架、导流板、第二电机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固定架内,所述第二电机一侧设置有锥形齿一,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锥形齿一连接;所述导流板位于固定架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轴一端与固定架底端连接,另一端贯穿固定架,且与导流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上固定套有锥形齿二,所述锥形齿一、锥形齿二配合工作。
本发明中设计了导流装置,可起到导流作用,污泥与河水通过紊流堰后呈紊流状态,随后可顺利通过导流装置进入蓄泥池,其中导流装置包括定架、导流板、第二电机、锥形齿一、锥形齿二和第二支撑轴,第二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第二电机可带动锥形齿一转动,锥形齿一与锥形齿二相互配合工作,可有效调节导流板与河道两侧安装架之间形成的角度,即调整倾斜角c的大小,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根据通过紊流堰的河水的量来调节导流板,保证河水在顺利进入蓄泥池的同时也避免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提高导流板的使用寿命。
较优化地,所述导流板与河道之间形成倾斜角b,所述倾斜角b为0-60°。
较优化地,所述导流板、底面与河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导流板为弧形导流板。
本技术方案在进行导流时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为将活动坝与河道的倾斜角a控制在0-60°,使得活动坝的坝面起到导流作用,保证这个系统顺利工作,该方案无需设计导流装置,节约成本;第二种为设置导流装置,导流板与河道之间形成倾斜角b,所述倾斜角b为0-60°,通过导流板实现河水的导流;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多种工况,实际操作更加便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当操作人员需要提升水位,使河道内的水顺利进入湿地时,关闭拦截闸,此时拦截闸前会沉积污泥,当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污泥清理操作时,首先提升拦截闸,拦截闸的提升高度位30-50cm,此时拦截闸前的水流会从拦截闸下方通过,并以较快的流速带走拦截闸前沉积的污泥,同时污泥和河水一同通过紊流堰,此时河水出液紊流状态,可与泥沙混合,使得泥沙不会发生沉降,随后河水带着污泥通过导流装置进行导流,进入蓄泥池;河水进入蓄泥池后可通过自然沉降,使河水中的污泥沉积在蓄泥池内,河水顺利排出,沉积的污泥可由操作人员后续进行统一处理利用。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不仅通过设计导流板、紊流堰,有效实现了拦截闸前的污泥清理,提高河道安全性,避免洪涝的威胁,同时对导流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降低河水流动中的冲击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的拦截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的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拦截闸、11-安装架、12-闸门、13-钢索、14-绕轴、15-第一电机、2-活动坝、21-底座、22-液压缸、23-活塞杆、24-连接件、25-坝面、26-第一支撑轴、3-紊流堰、4-导流装置、41-固定架、42-导流板、43-第二电机、44-第二支撑轴、45-锥形齿一、46-锥形齿二、5-蓄泥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包括河道,所述拦蓄系统包括拦截闸1、活动坝2和紊流堰3,所述拦截闸1位于河道上游,所述活动坝2位于河道下游,所述紊流堰3设置在活动坝2、拦截闸1之间;所述拦蓄系统还包括蓄泥池5,所述蓄泥池5位于河道一侧,当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进入蓄泥池5。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现如今我们一般通过提升河道水位,使河水进入湿地进行利用,在这过程中,拦截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拦截闸1前方的水位逐渐平缓,河水中的污泥会逐渐沉积在拦截闸1前方,因此为了清理掉拦截闸1前沉积的污泥,本专利设计了拦截闸1、活动坝2和紊流堰3,拦截闸1一般设置在河道上游,活动坝2位于河道下游,当操作人员需要清理拦截闸1前方的污泥时,将拦截闸1提升较低的高度,河水会从拦截闸1下方通过,而紊流堰3的设计可以起到紊流作用,让通过拦截闸1的河水变成紊流状态,使得河水和拦截闸1前方的污泥可以相互混合,这样便于河水将污泥冲刷掉;接着河水带着污泥一同进入河道一侧的蓄泥池5,河水自然沉降后排出,污泥存储在蓄泥池5内,便于后续进行处理利用。
较优化地,所述拦截闸1包括若干个安装架11、闸门12、钢索13和绕轴14,所述两个安装架11分别位于河道两侧,所述绕轴14两端均与安装架11固定,所述闸门12位于绕轴14下方,所述钢索13一端固定连接在闸门12顶端,另一端均绕过绕轴14固定连接;所述河道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架11,且与绕轴14连接。
本发明中拦截闸1包括安装架11、闸门12、钢索13、绕轴14和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用于提供动力源,通过第一电机15驱动绕轴1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钢索13,实现闸门12的快速提升和下落,保证整个拦蓄装置的顺利进行。
本技术方案中闸门12的提升高度可通过第一电机15进行调控,当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污泥清理操作时,通过第一电机15、钢索13、绕轴14相互进行配合,将闸门12提升30-50cm;同时,当操作人员需要提升拦截闸1泄洪时,闸门12完全提升,紊流堰3和导流装置4的设计不会对整个河水流动造成影响,实际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实用。
较优化地,所述活动坝2包括底座21、液压缸22、活塞杆23、连接件24和坝面25,所述底座21安装在河道内,所述坝面25底端与底座21铰接;所述连接件24固定安装在坝面25远离拦截闸1的一侧,所述液压缸22安装在底座21一侧上,所述活塞杆23一端插接在液压缸22内,另一端与连接件24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22、坝面25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轴26,所述第一支撑轴26一端与底座21铰接,另一端与连接件24铰接。
本发明活动坝2包括底座21、液压缸22、活塞杆23、连接件24、第一支撑轴26和坝面25,通过液压缸22带动活塞杆23伸缩,从而调整坝面25与河道之间的倾斜角度,当坝面25与河道之间相互垂直时,可起到关闭作用,阻挡河水流通;当坝面25与河道紧贴时,可起到开启作用,河水能够顺利通过活动坝2。
较优化地,所述活动坝2与底座之间形成倾斜角a,所述倾斜角a为0-90°。
较优化地,所述倾斜角a为0-60°,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通过活动坝2进入蓄泥池5。
较优化地,所述拦截系统还包括导流装置4,所述导流装置4安装在活动坝2、紊流堰3之间,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通过导流装置4进入蓄泥池5。
较优化地,所述导流装置4包括固定架41、导流板42、第二电机43和第二支撑轴44,所述第二电机43安装在固定架41内,所述第二电机43一侧设置有锥形齿一45,所述第二电机43的输出端与锥形齿一45连接;所述导流板42位于固定架41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轴44一端与固定架41底端连接,另一端贯穿固定架41,且与导流板4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44上固定套有锥形齿二46,所述锥形齿一45、锥形齿二46配合工作。
本发明中设计了导流装置4,可起到导流作用,污泥与河水通过紊流堰3后呈紊流状态,随后可顺利通过导流装置4进入蓄泥池5,其中导流装置4包括定架、导流板42、第二电机43、锥形齿一45、锥形齿二46和第二支撑轴44,第二电机43作为动力源,通过第二电机43可带动锥形齿一45转动,锥形齿一45与锥形齿二46相互配合工作,可有效调节导流板42与河道两侧安装架11之间形成的角度,即调整倾斜角c的大小,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根据通过紊流堰3的河水的量来调节导流板42,保证河水在顺利进入蓄泥池5的同时也避免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提高导流板42的使用寿命。
较优化地,所述导流板42与河道之间形成倾斜角b,所述倾斜角b为0-60°。
较优化地,所述导流板42底面与河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导流板42为弧形导流板42。
本技术方案在进行导流时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为将活动坝2与河道的倾斜角a控制在0-60°,使得活动坝2的坝面25起到导流作用,保证这个系统顺利工作,该方案无需设计导流装置4,节约成本;第二种为设置导流装置4,导流板42与河道之间形成倾斜角b,所述倾斜角b为0-60°,通过导流板42实现河水的导流;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多种工况,实际操作更加便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当操作人员需要提升水位,使河道内的水顺利进入湿地时,关闭拦截闸1,此时拦截闸1前会沉积污泥,当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污泥清理操作时,首先提升拦截闸1,拦截闸1的提升高度位30-50cm,此时拦截闸1前的水流会从拦截闸1下方通过,并以较快的流速带走拦截闸1前沉积的污泥,同时污泥和河水一同通过紊流堰3,此时河水出液紊流状态,可与泥沙混合,使得泥沙不会发生沉降,随后河水带着污泥通过导流装置4进行导流,进入蓄泥池5;河水进入蓄泥池5后可通过自然沉降,使河水中的污泥沉积在蓄泥池5内,河水顺利排出,沉积的污泥可由操作人员后续进行统一处理利用。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不仅通过设计导流板42、紊流堰3,有效实现了拦截闸1前的污泥清理,提高河道安全性,避免洪涝的威胁,同时对导流装置4的结构进行改进,降低河水流动中的冲击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包括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拦蓄系统包括拦截闸(1)、活动坝(2)和紊流堰(3),所述拦截闸(1)位于河道上游,所述活动坝(2)位于河道下游,所述紊流堰(3)设置在活动坝(2)、拦截闸(1)之间;所述拦蓄系统还包括蓄泥池(5),所述蓄泥池(5)位于河道一侧,当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进入蓄泥池(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闸(1)包括若干个安装架(11)、闸门(12)、钢索(13)和绕轴(14),所述两个安装架(11)分别位于河道两侧,所述绕轴(14)两端均与安装架(11)固定,所述闸门(12)位于绕轴(14)下方,所述钢索(13)一端固定连接在闸门(12)顶端,另一端均绕过绕轴(14)固定连接;所述河道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架(11),且与绕轴(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坝(2)包括底座(21)、液压缸(22)、活塞杆(23)、连接件(24)和坝面(25),所述底座(21)安装在河道内,所述坝面(25)底端与底座(21)铰接;所述连接件(24)固定安装在坝面(25)远离拦截闸(1)的一侧,所述液压缸(22)安装在底座(21)一侧上,所述活塞杆(23)一端插接在液压缸(22)内,另一端与连接件(24)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22)、坝面(25)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轴(26),所述第一支撑轴(26)一端与底座(21)铰接,另一端与连接件(24)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坝(2)与底座(21)之间形成倾斜角a,所述倾斜角a为0-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a为0-60°,当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通过活动坝(2)进入蓄泥池(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系统还包括导流装置(4),所述导流装置(4)安装在活动坝(2)、紊流堰(3)之间,当拦蓄系统工作时,水流可通过导流装置(4)进入蓄泥池(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4)包括固定架(41)、导流板(42)、第二电机(43)和第二支撑轴(44),所述第二电机(43)安装在固定架(41)内,所述第二电机(43)一侧设置有锥形齿一(45),所述第二电机(43)的输出端与锥形齿一(45)连接;所述导流板(42)位于固定架(41)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轴(44)一端与固定架(41)底端连接,另一端贯穿固定架(41),且与导流板(4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44)上固定套有锥形齿二(46),所述锥形齿一(45)、锥形齿二(46)配合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2)与河道之间形成倾斜角b,所述倾斜角b为0-6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2)底面与河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导流板(42)为弧形导流板。
CN201910666521.3A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 Active CN110485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6521.3A CN110485378B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6521.3A CN110485378B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5378A true CN110485378A (zh) 2019-11-22
CN110485378B CN110485378B (zh) 2020-07-31

Family

ID=6854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6521.3A Active CN110485378B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53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7120A (zh) * 2022-06-10 2022-08-02 河海大学 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2491A (zh) * 2013-02-06 2013-06-05 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 整体式合页活动坝
JP5420449B2 (ja) * 2010-02-26 2014-02-19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戸溝の堆積物排出方法
KR20140032469A (ko) * 2014-02-24 2014-03-14 한상관 자동 어도 겸용 퇴적오니 배출통로를 이용하여 전기를 생산함과 동시에 오염된 하천수를 정화시켜 주면서 자연생태계를 살려내는 자연 친화적인 수질정화 친환경 공법과 여기에 적용되는 권양기 수문
CN104452656A (zh) * 2014-11-26 2015-03-25 禹顺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分段清淤施工方法
CN207672512U (zh) * 2017-12-14 2018-07-31 河南沃德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河道清淤结构
CN108755617A (zh) * 2018-06-01 2018-11-06 四川旭昊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库排淤系统及其方法
CN109868798A (zh) * 2019-03-27 2019-06-11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一种基于伸缩式闸板的两用型水量控制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0449B2 (ja) * 2010-02-26 2014-02-19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戸溝の堆積物排出方法
CN103132491A (zh) * 2013-02-06 2013-06-05 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 整体式合页活动坝
KR20140032469A (ko) * 2014-02-24 2014-03-14 한상관 자동 어도 겸용 퇴적오니 배출통로를 이용하여 전기를 생산함과 동시에 오염된 하천수를 정화시켜 주면서 자연생태계를 살려내는 자연 친화적인 수질정화 친환경 공법과 여기에 적용되는 권양기 수문
CN104452656A (zh) * 2014-11-26 2015-03-25 禹顺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分段清淤施工方法
CN207672512U (zh) * 2017-12-14 2018-07-31 河南沃德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河道清淤结构
CN108755617A (zh) * 2018-06-01 2018-11-06 四川旭昊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库排淤系统及其方法
CN109868798A (zh) * 2019-03-27 2019-06-11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一种基于伸缩式闸板的两用型水量控制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7120A (zh) * 2022-06-10 2022-08-02 河海大学 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114837120B (zh) * 2022-06-10 2023-01-31 河海大学 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5378B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4574U (zh) 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挡排结构
CN211285506U (zh) 一种环境保护沟渠杂物阻挡装置
CN110258700A (zh) 一种利于水利河道工程治理用高效清淤装置
CN109898474B (zh) 一种多库区水库
CN104975648A (zh)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CN206706710U (zh) 水动力自净式拦污栅系统
CN110485378A (zh) 一种双级式河道水拦蓄系统
CN103882839A (zh) 一种低水头河床式枢纽电站进水口的排沙系统
CN109853492B (zh) 闸阀管道式过鱼方法
CN211395795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清淤装置
CN105735219B (zh) 一种小阻力多用型耙污物抓爪
CN204728261U (zh) 用于沟水处理及泥石流防护的拦挡组合结构
CN104099908B (zh) 重力式拦沙导沙结构
CN206157656U (zh) 一种泥石流逐级过滤系统
Auel et al. Sediment management in the Solis reservoir using a bypass tunnel
CN214738637U (zh) 一种发电厂排水口结构
CN213538900U (zh) 一种用于钢坝的清淤排沙装置
CN210562057U (zh) 用于水电站正向取水的河床取水口结构
CN208717869U (zh) 用于大坡降、高流速泄水的导流明渠
CN211285907U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排水结构
CN109914333B (zh) 一种水库的综合调度方法
CN211547640U (zh) 一种漏斗式漩涡流冲砂装置
CN210482244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
CN206986950U (zh) 多功能水利施工清淤疏通装置
CN110004890A (zh) 一种滚筒消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