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5382A -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5382A
CN110475382A CN201810449589.1A CN201810449589A CN110475382A CN 110475382 A CN110475382 A CN 110475382A CN 201810449589 A CN201810449589 A CN 201810449589A CN 110475382 A CN110475382 A CN 110475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identifier
wireless backhaul
backhaul node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95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敏
汪颖
张大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048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6033A/zh
Priority to CN201810449589.1A priority patent/CN11047538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5102 priority patent/WO2019214497A1/zh
Priority to US17/055,098 priority patent/US11805521B2/en
Priority to EP19799923.8A priority patent/EP3793246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475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方法包括: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这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网络中存在无线回程节点时,可以在各跳无线回程节点上正确的进行承载映射以最大限度的复用现有过程,以满足后续为UE服务和数据传输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未来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极大提升网络容量和吞吐量,必将会引入更多的传输节点和更大的传输带宽。在第五代通信技术(fifth-generation,5G)网络中,接入站点数目极大提高,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接入站点均具有有线回程的条件,引入无线接入站点将无法避免。面对5G较高的传输速率和传输时延的需求,对无线回程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针对多跳多连接的5G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版本10(R10)中继(Relay)由于是层三(L3)设备且单跳连接,它的承载映射方法无法直接适用于5G无线回程节点路径,因此亟需新的承载映射方式,以满足为用户提供稳定数据传输服务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解决无线回程节点路径承载映射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应用于施主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或者,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配置多个无线接口的QoS参数,所述无线接口是指UE接入到施主基站中间会经过的无线接口,所述QoS参数满足所述UE端到端的需求。
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应用于无线回程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从施主基站接收承载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为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新建的承载或者为复用原有的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
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或者,
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
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或者,
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和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或者,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施主基站,包括:第一收发机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收发机用于: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或者,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配置多个无线接口的QoS参数,所述无线接口是指UE接入到施主基站中间会经过的无线接口,所述QoS参数满足所述UE端到端的需求。
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回程节点,包括:第二收发机和第二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二收发机用于:从施主基站接收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为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新建的承载或者为复用原有的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或者,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或者,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和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或者,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施主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回程节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网络中存在无线回程节点时,可以在各跳无线回程节点上正确的进行承载映射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标准工作的复杂度,满足后续为UE服务和数据传输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5G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控制面协议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两跳场景下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跳场景下的承载映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施主基站的结构图之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节点的结构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施主基站的结构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节点的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以及A和B都存在三种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介绍以下技术点:
(1)关于5G移动通信系统的介绍。
在5G系统中,网络侧的节点之间大多进行有线连接,即gNB之间通过有线链路连接,gNB(NR NodeB)和核心网节点,例如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等,二者之间也是采取有线链路连接,参见图1。
(2)关于5G无线协议架构的介绍。
5G基本用户平面协议层包括:服务发现应用规范(Service DiscoveryApplication Profile,SDA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和物理层(PHY)。控制平面协议层包括: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DCP、RLC、MAC和PHY。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
参见图4,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施主基站,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施主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信令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承载配置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承载和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例如:UE和它的接入节点IAB1之间的一个承载,可以被分流到两个上游承载中去,这两个上游承载分别是IAB1和IAB2之间的承载,IAB1和IAB3之间的上游承载,即UE的数据可以进行多路径路由,以增加灵活性和传输成功概率,并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流和负荷均衡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方法还包括: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或者,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方法还包括:配置多个无线接口的QoS参数,所述无线接口是指UE接入到施主基站中间会经过的无线接口,所述QoS参数满足所述UE端到端的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网络中存在无线回程节点时,可以在各跳无线回程节点上正确的进行承载映射以最大限度的复用现有过程,以满足后续为UE服务和数据传输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管理效率。
参见图5,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无线回程节点,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从施主基站接收承载配置信息;
步骤502: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可以为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新建的承载或者为复用原有的承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无线回程节点从施主基站接收RRC信令,RRC信令中包括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和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或者,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得网络中存在无线回程节点时,可以在各跳无线节点上正确的进行承载映射以最大限度的复用现有过程,以满足后续为UE服务和数据传输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管理效率。
示例1
参见图6,图中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两跳场景下的信令流程,多跳的场景与此类似,在此不再敷述。具体流程如下:
UE有业务需要传输时,向核心网发起业务建立请求(主叫一般通过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过程进行请求,被叫的话核心网先对UE进行寻呼,之后UE发起servicerequest过程);
核心网节点在获知UE有业务需要传输时,需要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节点(一般是基站(gNB),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UE位于IAB(IntegratedAccess and Backhaul)节点之下,核心网看到的UE是驻留或者连接在施主基站(Donor)下面的一个小区),请求给UE建立合适的传输通道,这个过程一般是通过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节点向gNB发送PDU会话资源建立或修改请求(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modify request)来进行;
RAN侧节点,例如:Donor在接收到核心网的请求之后,按照请求中携带的业务QoS需求,为UE建立或者寻找合适的承载来传输UE数据:
一般来说,Donor通过发送给UE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来携带新的承载建立或者承载修改信息,由于UE的网络侧RRC层就是位于Donor,因此这个过程是Donor和UE之间的一次L3信令过程。配置的承载是用于UE和它的第一跳或者说接入IAB节点之间的承载,在本示例中,也就是说Donor配置给UE的承载信息是用于建立或者修改UE和IAB节点1(IAB node1)之间的承载。
在完成了UE的承载修改之后或者也可以并行进行,Donor对该UE数据经过的各跳节点,例如IAB node1和IAB node2的承载进行检查,查询其中是否有能够承载该UE新到达业务的专用无线承载,如果没有则需要为UE新业务新建立一条承载,如果已经有QoS需求相同或者相近的承载,则Donor可以对该承载进行重配置,以满足新业务的加入,例如:做一些映射的更新或者参数的改变。
举例说明,如果UE新发起了一个QoS等级为3的业务,该业务的时延要求150ms,误块率要求10-6,没有保障比特速率的要求,调度优先级为5,那么这是一个典型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业务。
在UE和IAB node1之间没有相应的承载,则Donor会通知UE和IAB Dode1为该业务建立一个RLC AM的承载,并且根据QoS需求配置相应的传输参数,例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最大重传4次,RLC ARQ最大重传3次等。如果在IAB node1和IAB node2之间已经有了一个类似的承载,则Donor不需要在IAB node1和IABnode2之间再建立一个新的承载,只需要通知IAB node1和IAB node2,该UE的这个新的业务以后也在已有的这条承载上进行传输即可,相应的可能需要重新配置一下IAB node1和IABnode2之间已有这条承载的参数,例如:增加了一个UE数据流,则优先比特率(PrioritizedBit Rate,PBR)需要相应增加。如果在IAB node2和Donor之间,没有找到对应的承载可以用于传输UE的该新业务,Donor需要通知IAB node2为此建立一条新的承载,承载的参数以匹配新业务的QoS需求。
在上述流程中,Donor节点是作为IAB node1和IAB node2的用户面功能(UserPlane Functions,UPF)节点,向核心网发起的PDU session建立或者请求,以使核心网AMF能够发起后续的PDU session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IAB node1和IAB node2自身向其核心网节点来发起PDU session过程。这两种方式在触发节点有一些差别,但最终的效果是一致,均是核心网节点为IAB node1和IAB node2更新了PDU session信息,以承载UE的新业务。在不同的网络架构中,还有可能IAB node1和IAB node2的承载管理并不经过核心网节点,完全由RAN侧节点(例如:Donor)来控制。
示例2:显示信令配置映射关系
对于一个IAB节点来说,由于它需要服务很多个UE,而对于这些UE来说,每个UE均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业务。服务IAB节点对这些UE的业务数据有两种承载方式:
一种是按照每个UE每个承载(per UE per bearer)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映射承载,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映射关系简单,每一级IAB node都可以区分到UE bearer的粒度,调度粒度更精确,但坏处是随着服务UE数目的增多,IAB node的承载数目急剧上升,给管理和调度等带来了很大的复杂度和开销,并且由于现有的UE空口支持的bearer数目是有限的,最大数目为16-29个中的一个数字,目前标准并未最终确定,但不会无限制。而这种方式下IAB node的承载数目随着服务UE数目增加而上升,因此现有空口的大部分过程都没有办法重复使用,需要重新设计新的过程,标准工作量非常巨大。
另一种是将UE相同或者相近QoS需求的bearer进行聚合,映射到同一个IAB node的承载中去。
举例说明,UE1的beare1,UE2的bearer4,UE3的bearer2都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QoS需求,那么可以把他们都映射到IAB node的Bearer1上进行聚合传输。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控制IAB承载的数量,现有承载的最大数目限制基本可以满足IAB承载的数量要求,因此现有空口的各种过程和包结构完全可以直接复用,各种管理和调度的复杂度和开销也比较低。在本示例中,主要是基于第二种方式来进行承载映射的配置和管理。
参见图7,图中示出多跳场景下的承载映射的示意图,其中相同字母的线条代表相同或者相近QoS需求的承载(bearer)。那么Donor作为一个集中控制的节点,将配置下列信息给各个UE和IAB node:
对于UE来说,获得的是自己的每个承载的配置;
对于IAB node来说,需要知道自己向下游和向上游的每个承载,以及他们之间的详细映射关系;
以图中示意为例来说明如下:
UE1:RB1(a),RB2(b);
UE2:RB1(a),RB2(c);
UE3:RB1(d),RB2(b);
UE4:RB1(b),RB2(c);
UE5:RB1(d),RB2(a);
IAB1:需要配置其下游的UE1和UE2的所有的RB配置,还需要知道其上游,即IAB1和其父节点IAB3之间的三个承载,RB1(b),RB2(a),RB3(c),以及下游承载和上游承载的映射关系:
-IAB1RB1(b)与UE1RB2(b)之间一一映射;
-IAB1RB2(a)与UE1RB1(a)、UE2RB1(a)之间一对多映射;
-IAB1RB3(c)与UE2RB2(c)之间一一映射;
IAB2:需要配置其下游的UE3和UE4的所有的RB配置,还需要配置其上游,即IAB2和其父节点IAB3之间的三个承载,RB1(d),RB2(b),RB3(c),以及下游承载和上游承载的映射关系:
-IAB2RB1(d)与UE3RB1(d)之间一一映射;
-IAB2RB2(b)与UE3RB2(b)、UE4RB1(b)之间一对多映射;
-IAB2RB3(c)与UE4RB2(c)之间一一映射;
IAB3:需要配置其下游的UE5的所有RB配置,以及下游的IAB1相关的三个承载:IAB1RB1(b),IAB1RB2(a),IAB1RB3(c),以及下游的IAB2相关的三个承载:IAB2RB1(d),IAB2RB2(b),IAB2RB3(c),还需要配置其上游,即IAB3和其父节点Donor之间的4个承载:IAB3RB1(a),IAB3RB2(b),IAB3RB3(d),IAB3RB4(c),以及下游承载和上游承载的映射关系:
-IAB3RB1(a)与UE5的RB2(a)、IAB1的RB2(a)之间一对多映射;
-IAB3RB2(b)与IAB1的RB1(b)、IAB2的RB2(b)之间一对多映射;
-IAB3RB3(d)与UE5的RB1(d)、IAB2的RB1(d)之间一对多映射;
-IAB3RB4(c)与IAB1的RB3(c)、IAB2的RB3(c)之间一对多映射。
以上给出了Donor需要配置给各个节点的承载信息和承载映射关系,其中为了详细标识每个节点的承载名称,至少需要节点标识和承载ID两个信息,其中节点标识是在一个Donor中唯一的标识,可以IAB节点和UE共用相同的标识空间,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标识空间,例如:UE可以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CRNTI)或者其它标识唯一的识别一个Donor下的一个连接态UE,相应的IAB节点可以复用相同的标识空间,也可以采取单独的标识,只要节点能够唯一确定即可。
当各个节点接收到Donor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和承载映射关系之后,按照配置信息建立起相应的承载,并将承载映射关系进行存储,上游或者下游数据到达之后,按照承载映射关系就可以找到每个数据对应的下一跳的传输管道。
这里,承载映射关系仅仅是对承载的映射,当往上游传输时,由于一般都是多对一的映射,因此一般比较清晰,从哪个下游承载来的数据,具有惟一的上游承载路径。而当下游传输时,由于下游一般是一对多的映射关系,因此除了承载映射,还需要有目标地址来判断究竟去往哪个承载,例如:IAB donor的RB3(d)上下发的数据,先需要判断目标地址是UE5还是IAB2,如果是UE5则映射到UE5RB1进行传输,如果是IAB2则映射到IAB2的RB1进行传输。
有了清晰的映射关系的配置,再加上目标地址的辅助,在这种多跳复杂网络中,承载映射和传输可以无误的按照网络的配置进行。
示例3:显示信令配置全局QoS ID以及QoS ID与数据无线承载(Data RB,DRB)映射关系。
继续参见图7,对每个UE或者IAB节点的承载所对应的QoS需求可以进行分类,每个QoS分类给一个ID标识,举例如下:
图中的a承载分配为QoS ID=1,b承载分配为QoS ID=2,d承载分配为QoS ID=3,c承载分配为QoS ID=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QoS ID是在整个Donor下面有效,所有的节点具有相同QoS ID的承载一定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QoS需求。对于Donor节点来说,相当于在业务初始建立的时候,就根据核心网给的QoS参数,对业务进行重新的分类并分配相应的RAN侧有效的QoS ID。
在5G系统中,核心网发送给RAN节点的有两个QoS相关的标识,一个是5QI,另一个QoS流标识(QoS flow ID,QFI)。前者5QI是用于标识一组确定的QoS参数,在核心网的协议中,定义了一些标准化的5QI,例如79种标准化的5QI的表格,当核心网配置给RAN侧一个新业务,并告知其QoS参数为标准化的5QI=3,则RAN侧可以很容易的由标准化的5QI表格中查找到3所对应的详细的QoS参数,从而对业务进行承载配置和传输,满足QoS需求。超过标准化的5QI之外的部分,允许定义特定的一些per UE的5QI参数,例如:UE1的5QI=100对应一组QoS参数,另一个UE2的5QI=100可以对应另一组QoS参数,这两组QoS参数可以完全独立。QFI参数是核心网用于标识不同的QoS flow ID的,这个标识也是每个UE每个PDU会话(PerUE per PDU)session独立的,也就是说不同UE或者同一个UE的不同PDU session中,相同的QFI可以对应不同QoS需求的业务,完全独立。
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核心网发下来的5QI和QFI标识,都不足以唯一的确定QoS需求,因此需要定义新的RAN侧可用的Donor下唯一的QoS ID。因为RAN侧保障QoS的粒度是以RB为最小粒度的,因此QoS ID可以每个RB(Per RB)来定义。在每个RB建立时,Donor给它分配一个对应的QoS ID,用于之后的映射使用。然后在每一级节点中,也会定义QoS ID和RB之间的映射关系。
以示例2的图7举例说明如下:
图中的a承载分配为QoS ID=1,b承载分配为QoS ID=2,d承载分配为QoS ID=3,c承载分配为QoS ID=4。
那么对于UE1的承载,还需要配置QoS ID=1的业务都映射到RB1上,QoS ID=2的业务都映射到RB2上。
对于UE2,需要配置QoS ID=1的业务都映射到RB1上,QoS ID=4的业务都映射到RB2上。
其它UE类似。
对于IAB1,需要配置QoS ID=2的业务都映射到RB1上,QoS ID=1的业务都映射到RB2上,QoS ID=4的业务都映射到RB3上。
对于IAB2,需要配置QoS ID=3的业务都映射到RB1上,QoS ID=2的业务都映射到RB2上,QoS ID=4的业务都映射到RB3上。
对于IAB3,需要配置QoS ID=1的业务都映射到RB1上,QoS ID=2的业务都映射到RB2上,QoS ID=3的业务都映射到RB3上,QoS ID=4的业务都映射到RB4上。
每个数据包在传输的时候,都携带有自己的目的节点标识和QoS ID参数,这样每一级节点在拿到数据包之后,可以根据目的节点标识和QoS ID参数,寻找到正确的承载进行映射。例如:IAB1在接到UE1的QoS ID=1的数据包,根据配置好的映射关系,可以很明确的在它的RB2上传输给其父节点。对于向下游传输的数据包来说,先根据目的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再根据与该目标节点相关映射关系,找到相应的RB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找不到或者没有配置某个QoS ID的对应RB,此时可以采取默认的方式,以默认RB来进行映射。默认RB也是Donor配置的。
在示例3中,只列举了QoS ID和RB之间一对一的映射方式,事实上,是可以进行多对一映射的,以及多个QoS ID映射到同一个RB上。当然这些QoS ID所对应的QoS需求一定是相近的。当RB数目充足的时候,可以执行QoS ID和RB的一对一映射,而当RB数目不够时,就可以采取多对一映射,将多个相近的QoS ID映射到相同的RB上去。
示例4:QoS参数的处理
现有系统中,UE直接与gNB相连,只有一个空中接口,因此QoS参数比较容易处理,扣除有线网络的开销,剩余部分为空口需要满足的QoS需求,例如一般假设有线网络的误块率为0,时延为固定20ms,因此这些值可以扣除之后,剩下的为空口的QoS需求。
但对于多跳网络来说,一个UE接入到Donor中间会经过多个无线接口,核心网下发的QoS参数是UE的端到端需求,那么此时如何在各段无线口上进行分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种可行的方式,是Donor进行大致的分配,为每一段无线接口分配合适的参数,以使最终端到端QoS得到满足。
以传输时延为例,当UE的端到端传输时延为150ms时,首先扣除20ms的有线网时延,剩余的130ms是多段空口的时延。一般来说,如果将130ms直接分配到多个接口上面,使其和满足130ms最大时延,并不是特别合理。例如两段空口,各自65ms最大时延。但其实第一跳如果是用了10ms时延,理论上第二是可以有120ms时延,不必要达到65ms就删除。在实际处理时,可以使每跳的最大传输时延小于UE的QoS空口时延,但是大于考虑每一段分配,即最大传输时延在65ms到130ms之间。
误块率指标,如果端到端为10-6,那么经过多跳,每一跳的误块率应该比10-6略好,以满足端到端的误块率要求。
速率指标,在每一段空口,都需要严格保障调度时的速率要求。举例说明,当是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业务时,每一段空口都需要保障该GBR要求,即在调度时将PBR设置成GBR,在调度时保证。如果一个承载是由多个GBR业务复用在一起时,那么该RB的GBR是每个业务的GBR之和。如果是非GBR(Non-GBR)业务,也有一个保障速率PBR,当由多个业务复用时,RB的PBR是每个业务的PBR之和。例如一个UE bearer PBR为X,那么聚合N个UE的RB其PBR为N×X。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施主基站,由于施主基站的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相似,因此该施主基站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8,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施主基站的结构,施主基站800包括:第一收发机801和第一处理器802,其中,
所述第一收发机801用于: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801还用于: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801还用于: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或者,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802用于:配置多个无线接口的QoS参数,所述无线接口是指UE接入到施主基站中间会经过的无线接口,所述QoS参数满足所述UE端到端的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施主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回程节点,由于无线回程节点的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相似,因此该无线回程节点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9,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节点的结构,无线回程节点900包括:第二收发机901和第二处理器902,其中,
所述第二收发机901用于:从施主基站接收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用于: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为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新建的承载或者为复用原有的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和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回程节点,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施主基站1000,包括:处理器1001、收发机1002、存储器1003、用户接口1004和总线接口。
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3可以存储处理器10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003上并可在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参见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无线回程节点1100,包括:处理器1101、收发机1102、存储器1103、用户接口1104和总线接口。
其中,处理器1101可以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03可以存储处理器11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103上并可在处理器11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01执行时实现:从施主基站接收承载配置信息;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1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1)

1.一种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应用于施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
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
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或者,
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配置多个无线接口的QoS参数,所述无线接口是指UE接入到施主基站中间会经过的无线接口,所述QoS参数满足所述UE端到端的需求。
7.一种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应用于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施主基站接收承载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为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新建的承载或者为复用原有的承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
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或者,
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
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或者,
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和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或者,
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15.一种施主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发机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收发机用于: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施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施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施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施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或者,向无线回程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无线回程节点根据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施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配置多个无线接口的QoS参数,所述无线接口是指UE接入到施主基站中间会经过的无线接口,所述QoS参数满足所述UE端到端的需求。
21.一种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收发机和第二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二收发机用于:从施主基站接收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配置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之间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
所述无线回程节点与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或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为根据所述承载配置信息新建的承载或者为复用原有的承载。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之间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和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或者,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对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或者,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目的节点标识和承载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新建、修改或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或第二承载的承载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QoS标识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的对应;
所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与一个或多个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的对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一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一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或者,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下游无线回程节点或UE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根据所述承载映射关系、目的节点标识和UE标识与QoS流标识组合,确定对应的第二承载;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通过确定的第二承载发送所述数据包。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和新增的QoS标识、新增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新增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新建或修改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或者,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从施主基站或上游无线回程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释放的QoS标识、释放的UE标识和承载标识组合或者释放的UE标识和QoS流标识组合,释放对应的承载映射关系。
29.一种施主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步骤。
30.一种无线回程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步骤。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的步骤。
CN201810449589.1A 2018-05-11 2018-05-11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Pending CN1104753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4876.6A CN116406033A (zh) 2018-05-11 2018-05-11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CN201810449589.1A CN110475382A (zh) 2018-05-11 2018-05-11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PCT/CN2019/085102 WO2019214497A1 (zh) 2018-05-11 2019-04-30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US17/055,098 US11805521B2 (en) 2018-05-11 2019-04-30 Bearer mapping method for wireless backhaul node, wireless backhaul node and donor base station
EP19799923.8A EP3793246A4 (en) 2018-05-11 2019-04-30 METHOD OF CARRIER IMAGING FOR WIRELESS BACKHAUL NODES, WIRELESS BACKHAUL NODES AND DONOR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9589.1A CN110475382A (zh) 2018-05-11 2018-05-11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4876.6A Division CN116406033A (zh) 2018-05-11 2018-05-11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382A true CN110475382A (zh) 2019-11-19

Family

ID=684673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4876.6A Pending CN116406033A (zh) 2018-05-11 2018-05-11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CN201810449589.1A Pending CN110475382A (zh) 2018-05-11 2018-05-11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4876.6A Pending CN116406033A (zh) 2018-05-11 2018-05-11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5521B2 (zh)
EP (1) EP3793246A4 (zh)
CN (2) CN116406033A (zh)
WO (1) WO201921449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0074A (zh) * 2020-07-16 2022-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延时指示的方法、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2160108A1 (zh) * 2021-01-26 2022-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64020A1 (en) * 2019-05-02 2022-03-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rer mapping in iab nodes
US11438068B2 (en) * 2019-06-26 2022-09-0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data on a backhaul network
CN114258731B (zh) * 2019-08-15 2024-04-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集成接入回程网络中的集中式单元及其操作方法
CN111819512B (zh) * 2019-12-26 2022-01-2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器和芯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102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映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1998303A (zh) * 2009-08-18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施主基站、中继设备和演进分组核心网节点
CN102439871A (zh) * 2009-04-21 2012-05-02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无线承载的设备和方法
CN103118401A (zh) * 2009-06-19 2013-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映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6358241A (zh) * 2015-07-16 2017-01-25 思科技术公司 管理网络利用率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2805B2 (en) 2008-10-24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US8867428B2 (en) * 2009-04-13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lit-cell relay application protocol
WO2010118781A1 (en) 2009-04-17 2010-10-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CN106304242B (zh) 2015-05-21 2018-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跳通信系统及其节点
US10873479B2 (en) * 2017-08-03 2020-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warding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via multi-layer tunneling and centralized control
US11064417B2 (en) * 2018-05-10 2021-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QoS and hop-aware adaptation layer for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9871A (zh) * 2009-04-21 2012-05-02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无线承载的设备和方法
CN101932102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映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3118401A (zh) * 2009-06-19 2013-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映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1998303A (zh) * 2009-08-18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施主基站、中继设备和演进分组核心网节点
CN106358241A (zh) * 2015-07-16 2017-01-25 思科技术公司 管理网络利用率的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3GPP TS 38.331 V15.1.0》 *
CATT: "Considerations on bearer management for L2 IAB architecture", 《3GPP TSG-RAN WG3 #99BIS,R3-181757》 *
SAMSUNG: "Discussion on Bearer mapping between UE DRB and IAB DRB",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2,R2-1807550》 *
ZTE: "3GPP Discussion on QoS and bearer mapping for IAB",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2,R2-180739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0074A (zh) * 2020-07-16 2022-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延时指示的方法、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950074B (zh) * 2020-07-16 2024-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延时指示的方法、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2160108A1 (zh) * 2021-01-26 2022-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05521B2 (en) 2023-10-31
CN116406033A (zh) 2023-07-07
EP3793246A4 (en) 2021-07-07
EP3793246A1 (en) 2021-03-17
US20210127380A1 (en) 2021-04-29
WO2019214497A1 (zh) 2019-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042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uting data through IAB nodes in 5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220217575A1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159906A1 (zh)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7116193B2 (ja)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805521B2 (en) Bearer mapping method for wireless backhaul node, wireless backhaul node and donor base station
TWI587729B (zh)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6162930B (zh)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162744B (zh) 一种数据分流的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2640527B (zh) Iab系统中的准入控制
CN114430933B (zh) 在端对端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执行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06118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CUTING DOUBLE CONNECTIVITY LATERAL LINK COMMUNICATIONS
CN107005891B (zh)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4717714A (zh) 路由信息发送、接收的方法、装置及路由信息处理系统
CN102612096B (zh) 一种ip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787791B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7190662A1 (zh) 一种pc5接口上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9479267A (zh) 半静态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80124857A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ip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CN111385760B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438835A (zh) 用于施主间移动的方法和装置
CN115428555A (zh) 用于组播/广播会话的接入网信令和资源分配
CN115462100A (zh) 用于组播/广播会话的接入网信令和资源分配
CN115699816A (zh) 用于在双连接下进行侧行链路中继通信的方法
CN114390593A (zh) 一种iab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JP2022530743A (ja) 無線ベアラ確立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5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