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4739B - 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4739B
CN110474739B CN201810451037.4A CN201810451037A CN110474739B CN 110474739 B CN110474739 B CN 110474739B CN 201810451037 A CN201810451037 A CN 201810451037A CN 110474739 B CN110474739 B CN 110474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s
state
modulation coding
signaling
cod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10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4739A (zh
Inventor
陈梦竹
李立广
边峦剑
徐俊
许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45103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473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6672 priority patent/WO2019214745A1/zh
Priority to US17/054,755 priority patent/US2021021849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0474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4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4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4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08Wavelet-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MCS表集合中分别增设了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小于120/1024*2的MCS表,并提供了MCS表选择规则,因此,相对现有协议中MCS表集合,可满足更高可靠性、覆盖率和更低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准确的满足当前的通信要求,尤其是需要更高可靠性、覆盖率和更低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

Description

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制编码及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ion,信道质量指示)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衰落信道时变的特点,而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调节其发射功率、调制编码方式以及数据的帧长来克服信道的时变特性从而获得最佳通信效果的技术,被称为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属于最典型的链路自适应技术。
对于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和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基站通过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发送MCS索引或调制编码方式域(MCS field)和资源分配信息。基站采用特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ty)加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并通过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以特定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DCIformat)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终端在CSS(Common Search Space,公共搜索空间)和USS(UE-specific Search Space,用户设备专有搜索空间)进行盲检索以获取下行控制信息。
如表1的一种MCS表,调制编码等级或调制编码方式域(MCS field)用0~31的整数值来表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MCS等级,其中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表示正交幅度调制,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表示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表中频谱效率(efficiency)=码率×调制阶数(modulation order),对于BPSK、QPSK、16QAM、64QAM调制方式其调制阶数分别为1、2、4、6。其中29≤IMCS≤31代表码块重传时的调制阶数。
表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021
目前协议中,共支持三个MCS表,分别为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表MCS_6、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8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表MCS_8,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表MCS_6_BPSK。其中MCS表MCS_6_BPSK中支持的最小调制阶数可以为1或2是指,当UE上报不支持pi/2BPSK调制时,MCS_6_BPSK的最小调制阶数为2,否则MCS_6_BPSK中最小调制阶数为1。基站通过配置信令指示当前使用的MCS表。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终端需要更高可靠性、更高覆盖、更低传输速率,例如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场景之一: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可靠低延迟通信)。但目前NR中三个MCS表的调制方案中,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0.2344,这并不能满足更高可靠性、覆盖率和更低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协议支持的MCS表和CQI表不能满足高可靠性、覆盖率和更低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制编码方法,包括:
根据预定义规则从调制编码策略MCS表MCS表集合中选择一个MCS表;
根据选择的MCS表和下行控制信令中调制编码方式域,确定调制阶数和目标码率;
MCS表集合中包括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小于120/1024*2的MCS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三个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6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8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8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不超过772/1024*6,最小频谱效率大于等于30/1024*2且小于等于50/1024*2的MCS_U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三个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6_BPSK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8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8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最大频谱效率不超过772/1024*6,最小频谱效率大于等于30/1024*2且小于等于50/1024*2的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预定义规则至少与以下之一有关:
链路方向;
高层配置信令;
用户类型或用户能力;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表;
预定义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预定义的时域资源映射方式;
预定义的频域资源集合;
预定义的天线端口集合;
预定义的传输层数集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预定义规则至少与以下有关
链路方向;
高层配置信令;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一指示信令和第一MCS表指示信令;
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一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
足第二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一指示信令未设置为状态1-2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1-1为10-1,状态1-2为10-5,状态1-3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二指示信令和第二MCS表指示信令;
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正交幅度调制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二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2-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2-2为10-5,或,状态2-1为10-1,状态2-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二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2-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2-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第二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指示信令,状态2-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状态2-1为状态2-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2-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2-1为状态2-2之外的其他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三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2时,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三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三MCS表指示信令状态mcs-3-1指示MCS_6_x表,状态mcs-3-2指示MCS_8表,状态mcs-3-3指示MCS_U_x或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四指示信令和/或第四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若第四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若第四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四指示信令和/或第四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四指示信令不为状态4-2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若同时获取到第四指示信令和第四MCS表指示信令时,以第四指示信令和第四MCS表指示信令中优先级高的一个所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四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4-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4-2为10-5,或,状态4-1为10-1,状态4-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四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4-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4-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第四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指示信令,状态4-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状态4-1为状态4-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4-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4-1为状态4-2之外的其他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五指示信令和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1时,若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1时,若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2,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五指示信令和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2,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五指示信令指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或第五MCS-2指示信令,状态5-1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absent)状态或为默认状态,状态5-2为第五MCS-2指示信令有效;
或,第五指示信令指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或第五MCS-2指示信令,状态5-1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有效,状态5-2为第五MCS-2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absent)状态或为默认状态;
或者,所述第五MCS-2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mcs-5-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mcs-5-1为10-5;或,所述状态mcs-5-1为10-1,mcs-5-1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五MCS-2指示信令指示MCS_U_x表或MCS_6_x表有效,状态mcs-5-1为MCS_6_x表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absent)状态或为默认状态,状态mcs-5-2为MCS_U_x表指示信令有效;
或者,第五MCS-2指示信令指示MCS_U_x表或MCS_6_x表有效,状态mcs-5-1为MCS_6_x表指示信令有效,状态mcs-5-2为MCS_U_x表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absent)状态或为默认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五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5-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5-2为10-5,或,状态5-1为10-1,状态5-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五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5-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5-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六指示信令和第六MCS表指示信令;
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1时,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2时,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六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2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六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6-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6-2为10-5,或,状态6-1为10-1,状态6-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六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6-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6-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第六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配置参数,状态6-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状态6-1为状态6-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6-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6-1为状态6-2之外的其他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七指示信令和第七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七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第七指示信令不为状态7-2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七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7-1为10-1,状态7-2为10-5,状态7-3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当传输链路方向为下行时,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1_1,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第二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1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除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加扰的其他加扰方式,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MCS表MCS_6_x为MCS_6表;
MCS表MCS_U_x为MCS_U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当传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换预编码不使能;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当传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第二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换预编码不使能;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不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和/或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MCS表MCS_6_x为MCS_6表;
MCS表MCS_U_x为MCS_U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当传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换预编码使能;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当传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第二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换预编码使能;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不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和/或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MCS表MCS_6_x为MCS_6_BPSK表;
MCS表MCS_U_x为MCS_U_BPSK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DCI format 1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还包括:
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或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DCI format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或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若变换预编码不使能,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还包括: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或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若变换预编码使能,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还包括:
选择MCS表MCS_6_BPSK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_BPSK或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预定条件至少与以下之一相关:
UE能力;
UE类型;
高层配置信令。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至少包括目标误块率指示信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上报方法,包括:
选择CQI索引在上行信道上传输;
CQI索引满足根据CQI索引在CQI表中指示的调制编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后在下行信道上传输,传输块的误块率不超过预定值;
CQI表是根据预定义方式从CQI表集合中选择得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调制编码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定义规则从调制编码策略MCS表MCS表集合中选择一个MCS表;
第一处理模块,根据选择的MCS表和下行控制信令中的的调制编码方式域,确定调制阶数和目标码率;
MCS表集合中包括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小于120/1024*2的MCS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上报装置,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选择CQI索引在上行信道上传输;
CQI索引满足根据CQI索引在CQI表中指示的调制编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后在下行信道上传输,传输块的误块率不超过预定值;
CQI表是根据预定义方式从CQI表集合中选择得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以及第一通信总线;
第一通信总线用于实现第一处理器与第一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存第一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如上的调制编码方法的步骤;
或,
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上的CQI上报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以及第二通信总线;
第二通信总线用于实现第二处理器与第二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存第二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上的调制编码方法的步骤;
或,
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上的CQI上报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的调制编码方法的步骤;
或,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的CQI上报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制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MCS表集合中分别增设了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小于120/1024*2的MCS表,并提供了MCS表选择规则,因此,相对现有协议中MCS表集合,可满足更高可靠性、覆盖率和更低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准确的满足当前的通信要求,尤其是需要更高可靠性、覆盖率和更低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小于120/1024*2的MCS_U表可包括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的MCS_U_BPSK表,和最小调制阶数为2的MCS_U表,以更好的满足各种通信场景的需求。
进一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CS_U表和MCS_U_BPSK表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大于等于30/1024*2并小于等于50/1024*2,以满足URLLC等业务的通信要求。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调制编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调制编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CQI上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满足更高可靠性、覆盖率和更低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本实施例提供的调制编码方法,在MCS表集合中增设了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都小于120/1024*2的MCS表,也即比现有协议支持的MSC表中的各MSC表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更小,从而可以确定合适的调制编码方式以更好的满足更高可靠性、覆盖率和更低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
可选地,本实施例在MSC表结合中增设MCS_U表和MCS_U_BPSK表,且增设的MCS_U表和MCS_U_BPSK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都小于120/1024*2。
可选地,为实现下行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上行可传输包括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控制信令,其中包括CQI。基站结合终端上报的CQI进行调度,并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式。可选地,为实现上行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基站也可以通过参考信号(例如包括但不限于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测量参考信号),以供基站确定上行调制编码方式。
可选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CQI上报方法,可选地,在CQI表中增设最小频谱效率小于等于50/1024*2的CQI_U表,并提供了CQI表选择方式,从而更利于满足当前的通信要求,尤其是需要更高可靠性、覆盖率和更低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
实施例一:
为了便于理解,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MCS表获取方法包括:
S101:根据预定义规则从调制编码策略MCS表集合中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
S102:根据选择的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和下行控制信令中的调制编码方式域,确定调制阶数和目标码率。
其中,MCS表集合中包括支持的最小频谱效率小于120/1024*2的MCS表;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三个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6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8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8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不超过772/1024*6,最小频谱效率大于等于30/1024*2且小于等于50/1024*2的MCS_U表;
在一种实施例中,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三个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6_BPSK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8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8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最大频谱效率不超过772/1024*6,最小频谱效率大于等于30/1024*2且小于等于50/1024*2的MCS_U_BPSK表;
在一实施例中,MCS_6_BPSK表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是指对于上报不支持变换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或者上报不支持pi/2BPSK调制的UE,MCS_6_BPSK表最小调制阶数为2;否则MCS_6_BPSK表最小调制阶数为1。
在一实施例中,MCS_U_BPSK表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是指对于上报不支持变换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或者上报不支持pi/2BPSK调制的UE,MCS_U_BPSK表最小调制阶数为2;否则MCS_U_BPSK表最小调制阶数为1。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示例的MCS_6表如表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示例的MCS_8表如表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示例的MCS_6_BPSK表如表4所示。
应当理解的是,表2、表3、表4所示仅仅是本实施例中MCS_6表、MCS_8表和MCS_6_BPSK表的一种示例,并不限于表2、表3、表4所示。且本实施例中MCS_U的最大频谱效率和最小频谱效率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具体通信场景/需求灵活设定。
表2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21
表3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31
表4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32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41
在本实施例中,预定义规则至少与以下(但不限于以下)之一有关:
链路方向,包括上行和下行中的至少一种;
高层配置信令;
用户类型或用户能力;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DCI format 1_0、DCI format 1_1、DCI format 0_0、DCI 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其中加扰方包括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CS-RNTI、INT-RNTI、SFI-RNTI、SP-CSI-RNTI、TPC-CS-RNTI、TPC-SRS-RNTI等加扰;
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表;
预定义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集合,至少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之一;
预定义的时域资源映射方式,至少包括符号数为2,4,7,14;
预定义的频域资源集合,包括频谱资源中可能受高干扰(High interference)以外的资源,和频谱资源中可能受高干扰(High interference)的资源;
预定义的天线端口集合;
预定义的传输层数集合,为传输层数{1,2,...,8}的子集;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预定义规则可设置为与以下有关:
链路方向、高层配置信令;下行控制信令格式,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下面结合几种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示例一:
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1)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2)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3)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4)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5)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6)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可以由(1.1)~(1.6)根据第一指示信令状态任意组合得到。表1.1~表1.4即为通过上述组合方式得到的在第一指示信令和第一MCS表指示信令不同状态下,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
例如,表1.1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例如,表1.2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例如,表1.3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例如,表1.4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1.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71
表1.2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72
表1.3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73
表1.4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74
示例二:
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2.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者,
(2.2)在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第一指示信令未设置为状态1-2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2.1)表示只要下行数据满足第二条件均根据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而不需要考虑第一指示信令和第一MCS表指示信令的状态;
(2.2)中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如表2.1所示。
在表2.1中,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2.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81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一和示例二可以任意组合,确定下行数据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示信令为目标块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1-1为10-1,状态1-2为10-5,状态1-3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示例三:
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3.1)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3.2)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3.3)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3.4)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可以由(3.1)与(3.3)或(3.4)任意组合得到,或者由(3.2)与(3.3)或(3.4)任意组合得到。表3.1、表3.2和表3.3即为通过上述组合方式得到的在第二指示信令和第二MCS表指示信令不同状态下,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
例如,表3.1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例如,表3.2中,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例如,表3.3中,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3.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91
表3.2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292
表3.3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301
示例四:
在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4.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或者,
(4.2)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4.1)表示,只要数据满足第二条件均根据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而不考虑第二指示信令和第二MCS表指示信令的状态;
(4.2)中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如表4.1所示。
在表4.1中,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4.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302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一和示例二可以任意组合,确定下行数据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2-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2-2为10-5,或,状态2-1为10-1,状态2-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二指示信令状态2-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2-2为10-5,或,状态2-1为10-1,状态2-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二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2-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2-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第二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指示信令,状态2-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状态2-1为状态2-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2-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2-1为状态2-2之外的其他状态。
示例五:
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为:
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2时,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示例六:
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6.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者,
(6.2)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第三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6.1)表示,只要下行数据满足第二条件均根据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而不需要考虑第三MCS表指示信令状态;
(6.2)中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如表6.1所示。
在表6.1中,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不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6.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321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五和示例六可以任意组合,确定下行数据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五和示例六中,第三MCS表指示信令状态mcs-3-1指示MCS_6_X表,其中状态mcs-3-1可以表示为为64QAM,状态mcs-3-2指示MCS_8表,其中状态mcs-3-2可以表示为256QAM,状态mcs-3-3指示MCS_U_X或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示例七:
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7.1)在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7.2)若第四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四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七中,当下行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若高层信令配置了第四指示信令和第四MCS表指示信令两个参数或UE可以同时获取第四指示信令和第四MCS表指示信令两个参数,则会出现MCS表选择模糊问题。
为此,当高层信令配置了第四指示信令和第四MCS表指示信令两个参数,或UE可以同时获取第四指示信令和第四MCS表指示信令两个参数时,只认为其中的一个指示信令,例如第四指示信令,有效或者有更高的优先级;
例如,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为,
若在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若在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否则,若第四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四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或者,规定高层只能配置/传输第四指示信令和第四MCS表指示信令中一个参数;或者,规定UE最多只期望获取/接收第四指示信令和第四MCS表指示信令中一个参数。
示例八:
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8.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者,
(8.2)在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第四指示信令不为状态4-2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8.1)表示,只要下行数据满足第二条件均根据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而不需要考虑第四指示信令和第四MCS表指示信令的状态;;
(8.2)中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如表8.1所示。
在表8.1中,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8.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331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七和示例八可以任意组合,确定下行数据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4-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4-2为10-5,或,状态4-1为10-1,状态4-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四指示信令状态4-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4-2为10-5,或,状态4-1为10-1,状态4-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四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4-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4-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第四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指示信令,状态4-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状态4-1为状态4-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4-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4-1为状态4-2之外的其他状态。
示例九:
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9.1)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1时,若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9.3)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2,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示例十:
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0.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者,
(10.2)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2,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10.1)表示,只要下行数据满足第二条件均根据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而不需要考虑第五指示信令、第五MCS-1表和第五MCS-2的状态;
(10.2)中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如表10.1所示。
在表10.1中,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10.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351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九和示例十可以任意组合,确定下行数据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九和示例十中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和第五MCS-2指示信令可以是同一信令,或者不同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九和示例十中第五指示信令指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或第五MCS-2指示信令,状态5-1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absent)状态或为默认状态,状态5-2为第五MCS-2指示信令有效;
或,
第五指示信令指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或第五MCS-2指示信令,状态5-1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有效,状态5-2为第五MCS-2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absent)状态或为默认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九和示例十中第五MCS-2指示信令指示MCS_U_X表或MCS_6_X表有效,状态mcs-5-1为MCS_6_X表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absent)状态或为默认状态,状态mcs-5-2为MCS_U_X表指示信令有效;
或者,
第五MCS-2指示信令指示MCS_U_X表或MCS_6_X表有效,状态mcs-5-1为MCS_6_X表指示信令有效,状态mcs-5-2为MCS_U_X表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absent)状态或为默认状态;
或者,所述第五MCS-2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mcs-5-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mcs-5-1为10-5;或,所述状态mcs-5-1为10-1,mcs-5-1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九和示例十中,第五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5-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5-2为10-5,或,状态5-1为10-1,状态5-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五指示信令状态5-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5-2为10-5,或,状态5-1为10-1,状态5-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五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5-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5-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第四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指示信令,状态5-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状态5-1为状态5-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5-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5-1为状态5-2之外的其他状态。
示例十一:
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1.1)在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1时,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1.2)在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2时,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示例十二:
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12.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2.2)在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2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12.1)表示,只要数据满足第二条件均根据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在该情形下,而不需要考虑第六指示信令和第六MCS表指示信令的状态;
(12.2)中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如表12.1所示。
在表12.1中,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12.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371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十一和示例十二可以任意组合,确定下行数据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6-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6-2为10-5,或,状态6-1为10-1,状态6-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第六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6-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6-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第六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指示信令,状态6-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状态6-1为状态6-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6-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6-1为状态6-2之外的其他状态。
示例十三:
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3.1)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3.2)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3.3)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3.4)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3.5)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3.6)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3.7)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3.8)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可以由(13.1)~(13.8)任意组合得到。表13.1~表13.4即为通过上述组合方式得到的在第七指示信令和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不同状态下,确定下行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
例如,表13.1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例如,表13.2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例如,表13.3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例如,表13.4中,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13.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411
表13.2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412
表13.3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413
表13.3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414
示例十四:
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14.1)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4.2)在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14.3)在第七指示信令不为状态7-2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14.1)表示,只要下数据满足第二条件均根据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而不需要考虑第七表指示信令和第七MCS表指示信令的状态;
(14.2)中确定调制编码方法策略MCS表的方式如表14.1所示。
在表14.1中,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表14.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421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十三和示例十四可以任意组合,确定数据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7-1为10-1,状态7-2为10-5,状态7-3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或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指示信令状态7-1为10-1,状态7-2为10-5,状态7-3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示例十五
调制编码方式根据CQI表所能支持的调制阶数和/或最低频谱效率决定。
在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根据CQI表所能支持的调制阶数和/或最低频谱效率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5.1)若上报的CQI索引所属的CQI表中的最低频谱效率为78/1024*2,且调制阶数最大为6,则根据MCS表MCS_6_X决定调制阶编码方式;
(15.2)若上报的CQI索引所属的CQI表中的调制阶数最大为8,则根据MCS表MCS_8决定调制阶编码方式;
(15.3)若上报的CQI索引所属的CQI表中的最低频谱效率在30/1024*2~50/1024*2范围,且调制阶数最大为6,则根据MCS表MCS_U_X决定调制阶数和编码方式;
示例十六:
调制编码方式根据CQI表所能支持的调制阶数和/或最低频谱效率决定。
在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根据CQI表所能支持的调制阶数和/或最低频谱效率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6.1)根据MCS表MCS_6_X决定调制阶数和编码方式;
(16.2)若上报的CQI索引所属的CQI表中的最低频谱效率为78/1024*2,则根据MCS表MCS_6_X决定调制阶数和编码方式;若上报的CQI索引所属的CQI表中的最低频谱效率在30/1024*2~50/1024*2范围,则根据MCS表MCS_U_X决定调制阶数和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MCS表MCS_6_x为MCS_6或MCS_6_BPSK,MCS表MCS_U_x为MCS_U或MCS_U_BPSK。
需要说明的是,当链路方向为下行时,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MCS表MCS_6_x为MCS_6,MCS表MCS_U_x为MCS_U,示例一到示例十四中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1_1,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例如,第一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1_1,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或者,第一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1_1,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链路方向为下行时,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MCS表MCS_6_x为MCS_6,MCS表MCS_U_x为MCS_U,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第二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format 1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不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和/或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例如,第二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format 1_0;或者第二条件为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不包括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链路方向为上行,若变换预编码不使能,示例一到示例十四中MCS表MCS_6_x为MCS_6,MCS表MCS_U_x为MCS_U,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不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和/或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例如,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不使能,第一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或者,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不使能,第一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或者,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不使能,第一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不使能,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MCS表MCS_6_x为MCS_6,MCS表MCS_U_x为MCS_U,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第二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不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和/或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例如,对于上行数据,若变换预编码不使能,第二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format 0_0;或者,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CS-RNTI、SP-CSI-RNTI以外方式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使能,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MCS表MCS_6_x为MCS_6_BPSK,MCS表MCS_U_x为MCS_U_BPSK,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不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和/或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例如,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使能,第一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或者,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使能,第一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或者,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使能,第一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使能,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MCS表MCS_6_x为MCS_6_BPSK,MCS表MCS_U_x为MCS_U_BPSK,示例一到示例十六中第二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不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和/或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例如,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若变换预编码使能,第二条件为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0;或者,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CS-RNTI、SP-CSI-RNTI以外方式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包括C-RNTI(Cell RNTI)、CS-RNTI(Configured Scheduling RNTI)、INT-RNTI(InterruptionRNTI)、SFI-RNTI(Slot Format Indication RNTI)、SP-CSI-RNTI(Semi-Persistent CSIRNTI)、TPC-CS-RNTI(Transmit Power Control-Configured Scheduling-RNTI)、TPC-SRS-RNTI(Transmit Power Control-Sounding Reference Symbols-RNTI)等。不同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用途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471
示例十七: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下行调制编码方法,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DCIformat 1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参见图2所示,还包括:
S201: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S202: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或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预定条件至少与以下之一相关:
UE能力(UE capability);UE类型(UE category);高层配置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至少包括目标误块率指示信令bler_Target。
在一实施例中,下行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1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时,此时,只要DCI format为1_0,即(1)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此时不需要考虑高层配置信令状态,包括MCS表指示信令和BLER target指示信令;
(2)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1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3)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1_0,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i1,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j1,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1至少包含1,j1为≥2的正整数;
例如,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1_0,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1,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2,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UE能力UE capability代表UE处理时间(processing time);
(4)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1_0,若UE类型为UE category i2,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类型为UE category j2,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1至少包含1,j2为≥2的正整数;
(5)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1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i1,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j1,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1至少包含1,j1为≥2的正整数;
例如,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1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1,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2,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6)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1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类型为UE capabilityi2,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j2,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至少包含1,j2为≥2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信令con1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s-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2为10-5,或,状态s-1为10-1,状态s-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配置信令con1状态s-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2为10-5,或,状态s-1为10-1,状态s-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配置信令con1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2-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2-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配置信令con1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的配置参数,状态s-2为支持URLLC的MCS_U,状态s-1为状态1-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s-2为支持MCS_U,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1为状态1-2之外的其他状态。
示例十八: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行调制编码方法,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DCI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还包括:
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或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预定条件至少与以下之一相关:
UE能力(UE capability);UE类型(UE category);高层配置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变换预编码不使能。
在一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至少包括目标误块率指示信令bler_Target。
在一实施例中,下行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时,此时,只要DCI format为0_0,即(1)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此时不需要考虑高层配置信令状态,包括MCS表指示信令和BLER target指示信令;
(2)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3)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i1,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j1,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1至少包含1,j1为≥2的正整数;
例如,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1,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2,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UE能力UE capability代表UE处理时间(processing time);
(4)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UE类型为UE category i2,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类型为UE category j2,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1至少包含1,j2为≥2的正整数;
(5)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i1,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j1,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1至少包含1,j1为≥2的正整数;
例如,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1,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2,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6)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类型为UE capabilityi2,选择MCS_6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j2,选择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至少包含1,j2为≥2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信令con1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s-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2为10-5,或,状态s-1为10-1,状态s-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配置信令con1状态s-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2为10-5,或,状态s-1为10-1,状态s-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配置信令con1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2-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2-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配置信令con1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的配置参数,状态s-2为支持URLLC的MCS_U,状态s-1为状态1-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s-2为支持MCS_U,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1为状态1-2之外的其他状态。
示例十九: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行调制编码方法,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DCI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还包括:
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_BPSK或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预定条件至少与以下之一相关:
UE能力(UE capability);UE类型(UE category);高层配置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变换预编码使能。
在一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至少包括目标误块率指示信令bler_Target。在一实施例中,下行选择调制编码策略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选择MCS表MCS_6_BPSK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时,此时,只要DCI format为0_0,即(1)选择MCS表MCS_6_BPSK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此时不需要考虑高层配置信令状态,包括MCS表指示信令和BLER target指示信令;
(2)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选择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3)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i1,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j1,选择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1至少包含1,j1为≥2的正整数;
例如,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1,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2,选择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UE能力UE capability代表UE处理时间(processing time);
(4)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UE类型为UE category i2,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类型为UE category j2,选择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1至少包含1,j2为≥2的正整数;
(5)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能力为UEcapability i1,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j1,选择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1至少包含1,j1为≥2的正整数;
例如,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能力为UEcapability 1,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2,选择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6)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format 0_0,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类型为UEcapability i2,选择MCS_6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j2,选择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i至少包含1,j2为≥2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信令con1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s-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2为10-5,或,状态s-1为10-1,状态s-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配置信令con1状态s-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2为10-5,或,状态s-1为10-1,状态s-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配置信令con1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2-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2-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配置信令con1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的配置参数,状态s-2为支持URLLC的MCS_U,状态s-1为状态1-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s-2为支持MCS_U,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1为状态1-2之外的其他状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上报方法,包括:
选择CQI索引在上行信道上传输;
CQI索引满足根据CQI索引在CQI表中指示的调制编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后在下行信道上传输,传输块的误块率不超过预定值;
CQI表是根据预定义方式从CQI表集合中选择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CQI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频谱效率为78/1024*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的CQI_6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频谱效率为78/1024*2,最大频谱效率为
948/1024*8的CQI_8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频谱效率为大于等于30/1024*2,小于等于50/1024*2,最大频谱效率不大于772/1024*6的CQI_U表。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CQI_6表可如表6所示。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CQI_8表可如表7所示。
应当理解的是,表6、表7所示仅仅是本实施例中CQI_6表、CQI_8表的一种示例,并不限于表6、表7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551
表7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561
在一实施例中,CQI上报方法,预定义方式至少与以下之一有关:
高层配置信令;
预定义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预定义的时域资源映射方式;
预定义的频域资源集合;
预定义的天线端口集合;
预定义的传输层数集合。
示例二十:
从CQI表集合中选择CQI表包括:
在第八指示信令为状态8-1时,选择CQI_6表;
在第八指示信令为状态8-2时,选择MCS_U表;
在第八指示信令为状态8-3时,若第一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8表,若第一CQI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U。
本示例中,第八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8-1为10-1、状态8-2为10-5,状态8-3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示例二十一:
在第九指示信令为状态9-1时,若第二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8表;若第二CQI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6表;
在第九指示信令为状态9-1时,选择CQI_6表;
在第九指示信令为状态9-2时,若第二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8表;若第二CQI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U表;
在第九指示信令为状态9-2时,选择CQI_U表。
本示例中,第九指示信令可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9-1为10-1、状态9-2为10-5
示例二十二
本示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十指示信令和第三CQI表指示信令;根据预定义方式从CQI表集合中选择CQI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十指示信令为状态10-1时,选择CQI_6表;
在第十指示信令为状态10-2时,选择CQI_U表;
第三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8表;
若第三CQI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6表。
本示例中,第十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10-1为10-1、状态10-2为10-5
在本示例中,若同时获取到第八指示信令和第三CQI表指示信令时,以第八指示信令和第三CQI表指示信令中优先级高的一个所决定CQI表。
或者在其他示例中,设置第八指示信令和第三CQI表指示信令不能同时配置。
示例二十三:
本示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十一指示信令;根据预定义方式从CQI表集合中选择CQI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十一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8表;
在第十一指示信令设置为64QAM时,选择CQI_6表;
在第十一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时,选择CQI_U表。
本示例中,第十一指示信令为指示CQI_U表的状态或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或除256QAM、64QAM以外的状态。
示例二十四:
本示例中,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十二指示信令和第四CQI表指示信令;根据预定义方式从CQI表集合中选择CQI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第十二指示信令为状态12-1时,若第四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8表;若第四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64QAM,选择CQI_6表;若第四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其他状态,选择CQI_U表;
在第十二指示信令为状态12-2时,若第四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CQI_8表;若第四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64QAM,选择CQI_6表;若第四CQI表指示信令设置为其他状态,选择CQI_U表;
本示例中,第十二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12-1为10-1、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12-2为10-5,或,所述状态12-1为10-1,所述状态12-2为10-5、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
或,
所述第十二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所述状态12-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12-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所述第十二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CQI_U的配置参数,所述状态12-2为支持URLLC的CQI_U,所述状态12-1为所述状态12-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所述状态12-2为支持CQI_U,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12-1为所述状态12-2之外的其他状态。
示例二十五:
根据预定义方式从CQI表集合中选择CQI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根据UE能力(UE capability);UE类型(UE category);高层配置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高层配置信令至少包括目标误块率指示信令bler_Target。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在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1_0的情况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令格式DCI format 1_0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其中调制编码方式参考上报的CQI得到。
具体地,根据预定义方式从CQI表集合中选择CQI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根据CQI_6表上报CQI;
需要说明的时,此时不需要考虑高层配置信令状态,包括CQI表指示信令和BLERtarget指示信令;
(2)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根据CQI_U表上报CQI;
(3)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i1,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UE能力为UEcapability j1,根据CQI_U表上报CQI;
其中,i1至少包含1,j1为≥2的正整数;
例如,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1,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UE能力为UEcapability 2,根据CQI_U表上报CQI;
需要说明的是,UE能力UE capability代表UE处理时间(processing time);
(4)若UE类型为UE category i2,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UE类型为UE categoryj2,根据CQI_U表上报CQI;;
其中,i1至少包含1,j2为≥2的正整数;
(5)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i1,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j1,根据CQI_U表上报CQI;
其中,i1至少包含1,j1为≥2的正整数;
例如,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 1,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2,根据CQI_U表上报CQI;
(6)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1时,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配置信令con1为状态s-2时,若UE类型为UE capability i2,根据CQI_6表上报CQI;若UE能力为UE capabilityj2,根据CQI_U表上报CQI;
其中,i至少包含1,j2为≥2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信令con1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状态s-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2为10-5,或,状态s-1为10-1,状态s-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配置信令con1状态s-1为10-1、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2为10-5,或,状态s-1为10-1,状态s-2为10-5、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
或,
配置信令con1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状态2-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2-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配置信令con1为指示是否支持CQI_U的配置参数,状态s-2为支持URLLC的MCS_U,状态s-1为状态1-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状态s-2为支持CQI_U,为缺损(absent)或为默认状态,状态s-1为状态1-2之外的其他状态。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指示信令con1、或指示信令一~指示信令十二可以为高层配置信令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CQI表指示信令可以为高层配置信令cqi-Table。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链路方向为下行时,MCS表指示信令可以为mcs-Table,或mcs-Table-PDSCH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链路方向为上行时,并且变换预编码不使能时,MCS表指示信令可以为mcs-Table,或mcs-Table-PUSCH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链路方向为上行时,并且变换预编码使能时,MCS表指示信令可以为mcs-TableTransformPrecoder;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制编码装置装置,该装置可设置于相应的通信设备上,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终端、基站,参见图3所示,该调制编码装置装置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301,用于根据预定义规则从调制编码策略MCS表MCS表集合中选择一个MCS表,具体选择方式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处理模块302,根据选择的MCS表和下行控制信令中的的调制编码方式域,确定调制阶数和目标码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获取模块301和第一处理模块302的上述功能可通过相应通信设备的处理器实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QI上报装置,该装置可设置于相应的通信设备上,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终端、基站,参见图4所示,该CQI上报装置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402,用于用于选择CQI索引在上行信道上传输;该CQI索引满足根据CQI索引在CQI表中指示的调制编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后在下行信道上传输,传输块的误块率不超过预定值;
其中CQI表是根据预定义方式从CQI表集合中选择得到,具体选择过程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402的上述功能可通过相应通信设备的处理器实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参见图5所示,包括第一处理器501、第一存储器502以及第一通信总线503;
第一通信总线503用于实现第一处理器501与第一存储器502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一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第一储器50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调制编码方法的步骤;
或,
第一处理器501用于执行第一存储器50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程序,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CQI上报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参见图6所示,包括第二处理器601、第二存储器602以及第二通信总线603;
第二通信总线603用于实现第二处理器601与第二存储器602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二处理器601用于执行第二存储器60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调制编码方法的步骤;
或,
第二处理器601用于执行第二存储器60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程序,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CQI上报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可设置于相应的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终端、基站),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调制编码方法的步骤;
或,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三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第三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CQI上报方法的步骤。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以一种具体设计的MCS_U表和MCS_U_BPSK为示例进行说明。其中MCS_U表可作为下行MCS_U表和/或上行MCS_U表,一种设计示例为:
1.1.MCS_U和MCS_U_BPSK频谱效率(SE,spectral efficiency)最低三项为SE1,SE2和SE3,其中30/1024×2≤SE1≤40/1024×2,50/1024×2≤SE3≤60/1024×2,SE2=(SE1+SE3)/2+δ2,-4/1024≤δ2≤4/1024。
1.2MCS表MCS_U中包含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为表1.1中的子集,其中30/1024*2≤SE1≤40/1024*2,50/1024*2≤SE3≤60/1024*2,SE2=(SE1+SE3)/2+δ2,SE4=(SE3+78/1024*2)/2+δ4,-4/1024≤δ2≤4/1024,-4/1024≤δ4≤4/1024。
78/1024*2<SE5<120/1024*2,120/1024*2<SE6<193/1024*2,
193/1024*2<SE7<308/1024*2,308/1024*2<SE8<449/1024*2,
449/1024*2<SE9<602/1024*2,602/1024*2<SE10<340/1024*4。
一种示例的MCS表参见下表15.1所示:
表15.1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641
1.2.1一种示例中,表15.1中SE5=99×2/1024,SE6=157×2/1024,SE7=251×2/1024,SE8=379×2/1024,SE9=526×2/1024,SE10=679×2/1024。
1.2.2一种示例中,MCS表MCS_U中包含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为表15.1中除去索引Index=29、30两项外的其他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
1.2.3一种示例中,MCS表MCS_U中包含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为表15.1中除去索引Index=27、29两项外的其他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
1.2.4一种示例中,MCS表MCS_U中包含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为表15.1中除去索引Index=16、23两项外的其他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
另一种示例的MCS表参见表15.2所示,其中:
2.1 MCS表MCS_U_BPSK中包含n项BPSK调制,其中4≤n≤7;
2.2 MCS表MCS_U_BPSK中包含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为表15.2中的子集,其中30/1024*2≤SE1≤40/1024*2,50/1024*2≤SE3≤60/1024*2,SE2=(SE1+SE3)/2+δ2,SE4=(SE3+78/1024*2)/2+δ4,-4/1024≤δ2≤4/1024,-4/1024≤δ4≤4/1024,78/1024*2<SE5<120/1024*2,120/1024*2<SE6<193/1024*2,193/1024*2<SE7<308/1024*2,308/1024*2<SE8<449/1024*2,449/1024*2<SE9<602/1024*2,602/1024*2<SE10<340/1024*4,Qm1、Qm2、Qm3、Qm4、Qm45、Qm5、Qm56的取值范围为{1,2}。
表15.2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661
2.2.1一种示例中,表15.2中SE5=99×2/1024,SE6=157×2/1024,SE7=251×2/1024,SE8=379×2/1024,SE9=526×2/1024,SE10=679×2/1024。
2.2.2一种示例中,MCS表MCS_U中包含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为表15.2中除去索引Index=29、30两项外的其他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
2.2.3一种示例中,MCS表MCS_U中包含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为表15.2中除去索引Index=27、29两项外的其他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
2.2.4一种示例中,MCS表MCS_U中包含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为表15.2中除去索引Index=16、23两项外的其他调制方式和码率的组合。
在一种示例中,CQI_U表可以如表15.3或表15.4所示。
表15.3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671
表15.4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681
在一种示例中,MCS_U表可以如表15.5所示。
表15.5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691
在一种示例中,MCS_U_BPSK表可以如表15.6所示。
表15.6
Figure BDA0001658463960000701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对于其他其他业务:
至少满足以下之一条件时,UE可认为PT-RS不存在:
若采用MCS表MCS_6,指示的MCS索引小于10;
若采用MCS表MCS_8,指示的MCS索引小于5;
若采用MCS表MCS_U,指示的MCS索引小于I_MCS,其14≤I_MCS≤18。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3)

1.一种调制编码方法,包括:
根据预定义规则从调制编码策略MCS表集合中选择一个MCS表;
根据所述选择的MCS表和下行控制信令中的调制编码方式域,确定调制阶数和目标码率;
所述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不超过772/1024*6,最小频谱效率大于等于30/1024*2且小于等于50/1024*2的MCS_U表;
或者,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最大频谱效率不超过772/1024*6,最小频谱效率大于等于30/1024*2且小于等于50/1024*2的MCS_U_BPSK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6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8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8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6_BPSK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8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8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规则至少与以下之一有关:
链路方向;
高层配置信令;
用户类型或用户能力;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表;
预定义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预定义的时域资源映射方式;
预定义的频域资源集合;
预定义的天线端口集合;
预定义的传输层数集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规则至少与以下有关
所述链路方向;
所述高层配置信令;
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格式,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一指示信令和第一MCS表指示信令;
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时,若所述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1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若所述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所述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若所述第一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一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3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一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令为状态1-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令未设置为状态1-2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1-1为10-1,所述状态1-2为10-5,所述状态1-3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二指示信令和第二MCS表指示信令;
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若所述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正交幅度调制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若所述第二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二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选择所述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二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1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二指示信令为状态2-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2-1为10-1、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2-2为10-5,或,所述状态2-1为10-1,所述状态2-2为10-5、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
或,
所述第二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所述状态2-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2-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所述第二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指示信令,所述状态2-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所述状态2-1为所述状态2-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所述状态2-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2-1为所述状态2-2之外的其他状态。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三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2时,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三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三MCS表指示信令为状态mcs-3-3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三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状态mcs-3-3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MCS表指示信令状态mcs-3-1指示MCS_6_x表,状态mcs-3-2指示MCS_8表,状态mcs-3-3指示MCS_U_x或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四指示信令和/或第四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若所述第四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若所述第四MCS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四指示信令和/或第四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四指示信令为状态4-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四指示信令不为状态4-2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同时获取到所述第四指示信令和所述第四MCS表指示信令时,以第四指示信令和所述第四MCS表指示信令中优先级高的一个所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者UE最多只期望接收述第四指示信令和所述第四MCS表指示信令中的一个信令。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4-1为10-1、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4-2为10-5,或,所述状态4-1为10-1,所述状态4-2为10-5、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
或,
所述第四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所述状态4-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4-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所述第四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指示信令,所述状态4-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所述状态4-1为所述状态4-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所述状态4-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4-1为所述状态4-2之外的其他状态。
19.如权利要求4或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五指示信令和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1时,若所述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1时,若所述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未设置为256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1,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所述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2,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2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五指示信令和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1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1,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五指示信令为状态5-2时,若所述第五MCS-2指示信令设置为状态mcs-5-2,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指示信令指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或第五MCS-2指示信令,所述状态5-1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状态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5-2为第五MCS-2指示信令有效;
或,所述第五指示信令指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或第五MCS-2指示信令,所述状态5-1为第五MCS-1表指示信令有效,所述状态5-2为第五MCS-2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状态或为默认状态。
22.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MCS-2指示信令指示MCS_U_x表或MCS_6_x表有效,所述状态mcs-5-1为MCS_6_x表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状态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mcs-5-2为MCS_U_x表指示信令有效;
或者,所述第五MCS-2指示信令指示MCS_U_x表或MCS_6_x表有效,所述状态mcs-5-1为MCS_6_x表指示信令有效,所述状态mcs-5-2为MCS_U_x表指示信令有效,或为缺损状态或为默认状态;
或者,所述第五MCS-2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mcs-5-1为10-1、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mcs-5-1为10-5;或,所述状态mcs-5-1为10-1,mcs-5-1为10-5、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
23.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5-1为10-1、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5-2为10-5,或,所述状态5-1为10-1,所述状态5-2为10-5、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
或,
所述第五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所述状态5-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5-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2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六指示信令和第六MCS表指示信令;
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1时,若所述第六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2时,若所述第六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六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六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1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六指示信令为状态6-2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6-1为10-1、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6-2为10-5,或,所述状态6-1为10-1,所述状态6-2为10-5、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
或,
所述第六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URLLC指示信令,所述状态6-1为不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状态6-2为支持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或,
所述第六指示信令为指示是否支持MCS_U_x的配置参数,所述状态6-2为支持URLLC的MCS_U_x,所述状态6-1为所述状态6-2之外的其他状态,或,所述状态6-2为支持MCS_U_x,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所述状态6-1为所述状态6-2之外的其他状态。
2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七指示信令和第七MCS表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所述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3时,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1时,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设置为256QAM,选择所述MCS_8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64QAM,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若所述第七MCS表指示信令为其他状态,选择所述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2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包括第七指示信令;在传输数据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七指示信令为状态7-2时,选择MCS_U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七指示信令不为状态7-2时,选择所述MCS_6_x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MCS_6_x表为MCS_6表或MCS_6_BPSK,所述MCS_U_x表为MCS_U表或MCS_U_BPSK表。
29.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指示信令为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所述状态7-1为10-1,所述状态7-2为10-5,所述状态7-3为缺损或为默认状态。
30.如权利要求6-7、9-10、12-13、15-16、19-20、24-25、27-28任一项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传输链路方向为下行时,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1_1,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第二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1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除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加扰的其他加扰方式,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所述MCS表MCS_6_x为所述MCS_6表;
所述MCS表MCS_U_x为所述MCS_U表。
31.如权利要求6-7、9-10、12-13、15-16、19-20、24-25、27-28任一项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换预编码不使能;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第二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换预编码不使能;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不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和/或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所述MCS表MCS_6_x为所述MCS_6表;
所述MCS表MCS_U_x为所述MCS_U表。
32.如权利要求6-7、9-10、12-13、15-16、19-20、24-25、27-28任一项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传输链路方向为上行时,第一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换预编码使能;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1,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第二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换预编码使能;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为DCI format 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不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CS-RNTI和/或SP-CSI-RNTI加扰,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所述MCS表MCS_6_x为所述MCS_6_BPSK表;
所述MCS表MCS_U_x为所述MCS_U_BPSK表。
33.如权利要求4-7、9-10、12-13、15-16、19-20、24-25、27-28任一项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DCI format 1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还包括:
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或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34.如权利要求4-7、9-10、12-13、15-16、19-20、24-25、27-28任一项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下行控制信令格式至少包括DCI format0_0,其中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或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若变换预编码不使能,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还包括:选择MCS表MCS_6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或MCS_U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若变换预编码使能,所述选择MCS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还包括:
选择MCS表MCS_6_BPSK决定调制编码方式;或根据预定条件选择MCS表MCS_6_BPSK或MCS_U_BPSK表决定调制编码方式。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条件至少与以下之一相关:
UE能力;
UE类型;
高层配置信令。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配置信令至少包括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指示信令。
37.一种调制编码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定义规则从调制编码策略MCS表集合中选择一个MCS表;
第一处理模块,根据所述选择的MCS表和从下行控制信令中读取的调制编码方式域,确定调制阶数和目标码率;
所述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不超过772/1024*6,最小频谱效率大于等于30/1024*2且小于等于50/1024*2的MCS_U表;
或者,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最大频谱效率不超过772/1024*6,最小频谱效率大于等于30/1024*2且小于等于50/1024*2的MCS_U_BPSK表。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调制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6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8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8表。
39.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调制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S表集合至少包括以下MCS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6、最小调制阶数为1或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6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6_BPSK表;
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为8、最小调制阶数为2、最大频谱效率为948/1024*8且最小频谱效率为120/1024*2的MCS_8表。
40.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调制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规则至少与以下之一有关:
链路方向;
高层配置信令;
用户类型或用户能力;
下行控制信令格式,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下行控制信令对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加扰方式,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携带调制编码方式域;
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表;
预定义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预定义的时域资源映射方式;
预定义的频域资源集合;
预定义的天线端口集合;
预定义的传输层数集合。
41.一种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以及第一通信总线;
所述第一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存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6任一项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的步骤。
42.一种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以及第二通信总线;
所述第二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存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6任一项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的步骤。
4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6任一项所述的调制编码方法的步骤。
CN201810451037.4A 2018-05-11 2018-05-11 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474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1037.4A CN110474739B (zh) 2018-05-11 2018-05-11 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19/086672 WO2019214745A1 (zh) 2018-05-11 2019-05-13 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7/054,755 US20210218493A1 (en) 2018-05-11 2019-05-13 Modulation and coding and cqi reporting method, device,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1037.4A CN110474739B (zh) 2018-05-11 2018-05-11 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4739A CN110474739A (zh) 2019-11-19
CN110474739B true CN110474739B (zh) 2022-06-28

Family

ID=68466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1037.4A Active CN110474739B (zh) 2018-05-11 2018-05-11 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18493A1 (zh)
CN (1) CN110474739B (zh)
WO (1) WO2019214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7088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of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235434A (zh) * 2020-08-07 2023-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有限能力的设备的信道质量信息报告以及调制和编码方案确定的技术
CN114600412A (zh) * 2020-09-30 2022-06-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上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08511B (zh) * 2022-05-27 2024-04-26 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与编码策略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748A (zh) * 2008-09-23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续调度方式下压缩调制编码信令的方法
CN102196495A (zh) * 2010-03-03 2011-09-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255684A (zh) * 2010-05-17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60987A (zh) * 2015-04-2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71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qi信息接收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发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5580B (zh) * 2009-09-29 2013-10-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复用模式中退秩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13364556A (zh) * 2012-03-02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KR101791761B1 (ko) * 2013-01-11 2017-10-3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적응형 변조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5062194A1 (zh) * 2013-10-31 2015-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通知、上报以及数据接收方法、设备
CN104981022B (zh) * 2014-04-04 2020-07-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4202115B (zh) * 2014-05-09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阶编码的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US11419005B2 (en) * 2017-06-16 2022-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ode for decoding or encoding user data based on a joint TBS index and redundant version
CN107483156B (zh) * 2017-08-23 2020-09-18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61804B (zh) * 2018-01-19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mcs的接收、通知方法及设备
CN110247690B (zh) * 2018-03-09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知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JP2019198013A (ja) * 2018-05-10 2019-1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748A (zh) * 2008-09-23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续调度方式下压缩调制编码信令的方法
CN102196495A (zh) * 2010-03-03 2011-09-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255684A (zh) * 2010-05-17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60987A (zh) * 2015-04-2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71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qi信息接收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发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14745A1 (zh) 2019-11-14
US20210218493A1 (en) 2021-07-15
CN110474739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49974B2 (ja)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伝送方法
US1112264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ellation superposition
CN110474739B (zh) 调制编码及cqi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142278B1 (en) Modul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order coding,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5991263B (zh) 下行控制信息dci的配置、下行数据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JP7319360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A2944066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user downlink cellular system
CN10572110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2009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99172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WO2012130081A1 (zh) Pdcch的联合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KR20210048582A (ko) 진보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최대 전력 상향 링크 전송
KR20170049548A (ko) 준직교 다중 액세스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005943B (zh) 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024382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CN102907024A (zh) 在多载波系统中设置载波指示字段的方法
CN112511268A (zh) 策略配置、功率配置和质量上报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07979439A (zh) 一种支持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6063315A (zh) 终端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US11038625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20114065A1 (en) Cubic-metric based frequency selective precoding for uplink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548286A (zh)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功率分配的方法和基站
CN108023676B (zh) 一种调制方式控制方法、装置及基站
JPWO2015166861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AU201920971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mcs receiving method, mcs notif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