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4246A -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4246A
CN110464246A CN201910899249.3A CN201910899249A CN110464246A CN 110464246 A CN110464246 A CN 110464246A CN 201910899249 A CN201910899249 A CN 201910899249A CN 110464246 A CN110464246 A CN 110464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atcher
handle
air
electric machine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92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冲
徐龙
闻丹丹
秦阳
邵琦峰
马云
孙书进
谢中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92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4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4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4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081Means for exhaust-air diffusion; Means for sound or vibration damp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 A47L9/322Handles for 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体经过排气孔时的流速过快、噪音大的问题。本申请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包括上壳体、手柄、底座和电机组件,手柄位于上壳体与底座之间;上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电机组件的电机容腔,电机组件设于电机容腔中;手柄内形成有排气道,底座开设排气孔,电机容腔通过排气道与排气孔连通。本申请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可用于清洁工作面。

Description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吸尘器中,由于排气孔与电机的位置很近,电机排出的气体经过的路径较短,电机排出的气体能够快速由排气孔中被排出至吸尘器的外侧。然而,这样会导致气体经过排气孔时的流速过快,排气孔处的噪音很大,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体经过排气孔时的流速过快、噪音大的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包括上壳体、手柄、底座和电机组件,手柄位于上壳体与底座之间;上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电机组件的电机容腔,电机组件设于电机容腔中;手柄内形成有排气道,底座开设排气孔,电机容腔通过排气道与排气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机组件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设于电机壳体内的电机本体以及包裹电机本体的缓震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机壳体包括进风端壳体以及与进风端壳体扣合的出风端壳体;进风端壳体和出风端壳体的内部构成容纳电机本体和缓冲组件的腔室;进风端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出风端壳体开设有出风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缓震组件包括进风端缓震件和出风端缓震件;进风端缓震件设于进风端壳体与电机本体之间,出风端缓震件设于出风端壳体与电机本体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机组件还包括设于进风端壳体底部的进风端支脚以及设于出风端壳体底部的出风端支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设于电机壳体的出风口与上壳体之间的辅排气道以及设于上壳体后端的辅排气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设于电机壳体的出风口与上壳体之间的第一导风件,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一导风件导入排气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设于第一导风件下方的第二导风件,第二导风件位于排气道与辅排气道连接处的迎风面上,第二导风件的出风方向指向辅排气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设于上壳体顶部的按键以及用于显示吸尘器剩余电量和当前转速档位的显示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的轴线与电机组件的轴线和/或吸尘器吸入管的轴线的夹角为75°~9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上设有手柄挡片;手柄挡片用于与使用者的手部顶端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挡片与手柄顶端的距离不大于34mm;手柄挡片相对于手柄表面的高度不小于2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上设有静电消除件,电机组件和手柄产生的静电通过静电消除件导入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上设有用于为电机组件供电的充电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上设有与吸尘器挂架相互配合的挂架装配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吸尘器的后端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a)本申请提供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中,将排气道设于手柄中,电机容腔中电机组件的排风口通过手柄中的排气道与底座上的排气孔连通,由于手柄的长度较长,从电机组件排出的气流在排气道中流动时,受到流动阻力影响,其流速会逐渐减小,流动路径和流动时间越长,减小幅度越大,使得在气流在流经排气孔处时流速降低,从而能够达到降噪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b)本申请提供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中,采用分体结构的缓震组件,仅在震动较为强烈的电机壳体进风端和出风端以及电机本体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设置进风端缓震件和出风端缓震件,而无需包裹电机整体,从而能够在对电机本体进行有效缓震的基础上,提高电机本体裸露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电机本体的散热性能。此外,由于采用分体结构的缓震组件,能够有效减少缓震组件的耗材使用量,从而降低上述电机组件以及吸尘器的加工成本。
c)本申请提供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中,排气通道为双通道设计,电机组件排出的气体主要从排气道排出吸尘器外,辅排气道能够适当减少排气道的排气量和气流速度,从而降低吸尘器其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需要说明的是,将设于手柄中的排气道作为排气道,这是因为,排气孔设于手柄的底部,向下设置,距离使用者鼻孔较远,且排出的气体向下流动,因此,能够减少未完全过滤的灰尘对使用者附近气体的污染;同时,向下流动的气体会对吸尘器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使用者手感重量减小,方便手持。将设于电机壳体的出风口与上壳体之间的排气道作为辅排气道,能够在避免未完全过滤的灰尘对使用者附近气体的污染的基础上,适当分担排气孔的气流,减少排气孔处的震动。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器后端单元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器后端单元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器后端单元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器后端单元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中吸尘器挂架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中吸尘器挂架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前端单元的主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前端单元的局部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前端单元的另一局部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前端单元中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前端单元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前端单元中外壳体与外壳体的位置示意立体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前端单元中外壳体与外壳体的位置示意俯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前端单元中旋风过滤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进风端缓震件;2-出风端缓震件;3-电机本体;4-进风端壳体;5-出风端壳体;6-充电孔;7-挂架装配槽;8-进风口;9-出风口;10-手柄;11-排气道;12-排气孔;13-静电消除件;14-辅排气孔;15-上壳体;16-第一导风件;17-第二导风件;18-底座;19-按键;20-显示器;21-手柄挡片;22-连接部;23-挂设部;24-中间板;25-端板;26-挡板;27-边板;28-定位板;29-定位槽;30-穿线槽;31-加强板;32-安装孔;33-吸口组件;34-二次过滤组件;35-供电组件;36-集尘杯;37-过滤网罩;38-过滤框架;39-锥体部;40-支架;41-支架顶沿;42-装配件;43-挡尘管体;44-挡尘环;45-挡尘板;46-外壳体;47-内壳体;48-螺旋环;49-本体;50-凸台部;51-装配环;52-装配部;53-导风件;A-A-电机组件的轴线;B-B-吸入管的轴线;C-C-手柄的轴线;D-D-二次过滤组件的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申请的原理。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参见图1至图4,包括上壳体15、手柄10、底座18和电机组件,手柄10位于上壳体15与底座18之间,上壳体15通过手柄10与底座18连接,也就是说,手柄10的一端与上壳体15连接,手柄10的另一端与底座18连接。其中,上壳体15内设有用于容纳电机组件的电机容腔,电机组件设于电机容腔中,手柄10内形成有排气道11,底座18开设排气孔12,电机容腔通过排气道11与排气孔连通,也就是说,排气道11的一端与电机容腔连通,排气道11的另一端与排气孔连通,使得电机组件排出的气体能够经过排气道11由排气孔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中,将排气道11设于手柄10中,电机容腔中电机组件的排风口通过手柄10中的排气道11与底座18上的排气孔12连通,由于手柄10的长度较长,从电机组件排出的气流在排气道11中流动时,受到流动阻力影响,其流速会逐渐减小,流动路径和流动时间越长,减小幅度越大,使得在气流在流经排气孔12处时流速降低,从而能够达到降噪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方便电机组件的安装,上述电机组件的轴线A-A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这样能够优化吸尘器整体力的分布,提高用户手持吸尘器时的舒适度。
对于电机组件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可以包括电机壳体以及设于电机壳体内的电机本体3和缓震组件。为了便于电机壳体内的电机本体3和缓冲组件的安装,上述电机壳体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具体来说,电机壳体可以包括进风端壳体4以及与进风端壳体4扣合的出风端壳体5,进风端壳体4和出风端壳体5的内部构成容纳电机本体3和缓冲组件的腔室,进风端壳体4开设有进风口8,出风端壳体5开设有出风口9,进风口8、腔室和出风口9构成气流通道,出风口9与排气道11相对应。这样,在安装或更换电机本体3和/或缓冲组件时,可以将进风端壳体4与出风端壳体5分离,进而进行电机本体3和/或缓冲组件的安装或更换,操作简单方便。
为了提高上述电机组件的安装稳定性,其还可以包括设于进风端壳体4底部的进风端支脚以及设于出风端壳体5底部的出风端支脚,进风端支脚和出风端支脚向手柄10的方向延伸,通过进风端支脚和出风端支脚可以将电机组件整体架设于电机容腔中。
考虑到电机产生震动和噪音的主要部位是在两端,因此,上述缓震组件为分体结构,包括进风端缓震件1和出风端缓震件2。其中,进风端缓震件1设于进风端壳体4与电机本体3进风端之间,进风端缓震件1套设于电机本体3进风端的外壁,进风端缓震件1的进风面和侧面分别于电机壳体的内壁接触,出风端缓震件2设于出风端壳体5与电机本体3出风端之间,出风端缓震件2套设于电机本体3的出风端的外壁,电机本体3的出风端卡设于出风端缓冲件的凹槽中,出风端缓震件2的进风面和侧面分别于电机壳体的内壁接触,从而使得电机本体3架设在进风端缓震件1和出风端缓震件2之间。这样,采用分体结构的缓震组件,仅在震动较为强烈的电机壳体进风端和出风端以及电机本体3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设置进风端缓震件1和出风端缓震件2,而无需包裹电机整体,从而能够在对电机本体3进行有效缓震的基础上,提高电机本体3裸露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电机本体3的散热性能。此外,由于采用分体结构的缓震组件,能够有效减少缓震组件的耗材使用量,从而减低上述电机组件以及吸尘器的加工成本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机本体3架设在进风端缓冲件和出风端缓冲件之间,也就是说,电机本体3的中部悬空设置,电机本体3不会直接与电机壳体接触,因此,电机本体3中部的震动也不会传递至电机壳体。
示例性地,上述进风端缓震件1和出风端缓震件2均可以采用弹性材料(例如,软性橡胶)制成弹性缓震件。
为了降低吸尘器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上述后端单元还可以包括设于电机壳体的出风口9与上壳体15之间的辅排气道以及设于上壳体15后端的辅排气孔14。辅排气道一端与电机壳体的出风口9连通,另一端与辅排气孔14连通。相比于现有仅有单一排气通道的吸尘器,排气通道为双通道设计,电机组件排出的气体主要从排气道11排出吸尘器外,辅排气道能够适当减少排气道11的排气量和气流速度,从而降低吸尘器其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需要说明的是,将设于手柄10中的排气道11作为排气道,这是因为,排气孔12设于手柄10的底部,向下设置,距离使用者鼻孔较远,且排出的气体向下流动,因此,能够减少未完全过滤的灰尘对使用者附近气体的污染;同时,向下流动的气体会对吸尘器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使用者手感重量减小,方便手持。将设于电机壳体的出风口与上壳体15之间的排气道作为辅排气道,能够在避免未完全过滤的灰尘对使用者附近气体的污染的基础上,适当分担排气孔12的气流,减少排气孔12处的震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排气道11的排气量大于辅排气道的排气量,排气道11的排气量可以占总排气量(即总排气体积)的60%~80%,辅排气道的排气量可以占总排气量的20%~40%。示例性地,排气道11的排气量可以占总排气量(即总排气体积)的70%,辅排气道的排气量可以占总排气量的30%,两者的排气量比例可以控制在7:3。
为了使从出风口9排出的大部分气体进入排气道11,上述后端单元还可以包括设于出风口9与上壳体15之间的第一导风件16,从出风口9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一导风件16导入手柄10内的排气道11中。此外,第一导风件16阻隔了电机壳体出风口9与辅排气孔14之间的直接连通,能够防止电机壳体排出的气流在不经过排气道11的情况下直接从辅排气道流出。
从缓震的角度考虑,上述第一导风件16的迎风面可以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结构。这是因为,相比于其他结构,内凹的弧形结构不存在拐角,气体通过内凹的弧形结构可以被直接、流畅地导入排气道11中,不会在拐角处产生紊乱,从而减少气体与第一导风件16相互作用时第一导风件16产生的震动,进而起到缓震的效果。
为了使从出风口9排出的小部分气体进入辅排气道,上述后端单元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一导风件16下方的第二导风件17,第二导风件17位于排气道11与辅排气道连接处的迎风面上,第二导风件17的出风方向指向辅排气道。在第一导风件16的作用下气流被导向排气道11的方向,然后,在经过排气道11和辅排气道连接处时,气流会与第二导风件17接触,在第二导风件17的作用下,气流产生一定量的折射,从而能够有小部分被导向辅排气道。同样地,从缓震的角度考虑,上述第二导风件17的迎风面也可以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结构。
为了进一步减少排气孔12处的震动,还可以将排气道11倾斜设置,这样能够增加气流在排气道11中的流动路径长度和流动时间,气流在排气道11中流动时,受到流动阻力影响,其流速会逐渐减小,流动路径和流动时间越长,减小幅度越大,因此,倾斜设置的排气道11能够进一步减小气流流经排气孔12的流速,从而减少排气孔12处的震动。
为了方便使用者实时操控吸尘器、了解吸尘器的运行状态,上述后端单元还可以包括设于上壳体15顶部的按键19(例如,电源按键和转速调节按键)以及用于显示吸尘器剩余电量和当前转速档位的显示器20。
示例性地,上述手柄10可以为细长状结构,该手柄的轴线C-C与电机组件的轴线A-A和/或吸尘器吸入管的轴线B-B的夹角为75°~90°,示例性地,上述夹角可以为78°~85°。将手柄的轴线C-C与电机组件轴线A-A和/或吸尘器吸入管轴线B-B的夹角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使得手柄10更符合人体工学,增加握持手柄10时的舒适感。
值得注意的是,手柄10的长度需要大于使用者手部的宽度,使用者想握持手柄10的中部区域,需要施加较大的力,为了方便使用者握持,手柄10上可以设置手柄挡片21。手柄挡片21的设置相当于减少了手柄10握持区域的长度,使用者握持手柄10时,其手部顶端可以抵在手柄挡片21上,避免手部继续向上滑动,从而能够减少使用者握持手柄所施加的力,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具体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手柄挡片与手柄10顶端的距离可以不大于34mm,例如,15mm~32mm,手柄挡片相对于手柄10表面的高度可以不小于2mm,例如,5mm~15mm。
在实际应用中,电机组件和手柄10在与气体的摩擦过程中会产生静电,为了消除静电,手柄10上还可以设置静电消除件13,该静电消除件13嵌入在手柄10表面的凹槽中,外壁面与手柄10的外壁面同平面设置。电机组件和手柄10易产生静电的部位通过静电消除件13与使用者手部连接,从而能够将所产生的静电通过静电消除件13将静电导入人体,以消除静电。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为电机组件供电,手柄1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为电机组件供电的充电孔6。
考虑到吸尘器处于未工作状态时,需要挂设于挂架上,因此,上述底座18上可以设置与挂架相互配合的挂架装配槽7,通过挂架装配槽7将吸尘器挂设于挂架上。
示例性地,上述排气孔12可以设于挂架装配槽的槽底,也就是说,可以将挂架装配槽的槽底设为孔板,作为排气孔12。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底座18的底部空间,实现挂架装配和排气两种功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沿吸尘器的进气方向,其依次包括前端单元以及实施例一提供吸尘器的后端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的有益效果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后端单元的有益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吸尘器还可以包括吸尘器挂架,参见图5至图6,吸尘器挂架包括本体和连接件,连接件设于本体上,且凸出于本体形成挂设结构,吸尘器主机的底座挂设于连接件上,可以理解的是,底座上需要开设相应的连接槽通过将连接件置于连接槽中,实现底座与吸尘器挂架的连接。是上述吸尘器挂架通过连接件形成挂设结构,将底座挂设于吸尘器挂架上,能够有效降低吸尘器挂架的体积,减少吸尘器挂架本身的重量和成本,进而简化吸尘器的整体结构。
示例性地,上述吸尘器挂架的长度可以为135~145mm(例如,140.5mm),吸尘器挂架的宽度可以为60mm~65mm(例如,62.5mm)。
具体来说,上述连接件可以包括连接部22和挂设部23,挂设部23通过连接部22与本体连接,也就是说,连接部22的底端与本体连接,连接部22的顶端与挂设部23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形成挂设结构,上述挂设部23的边缘(例如,挂设部23的上侧、左侧和/或右侧)需要凸出于连接部22的外侧,当主机底板上的连接槽挂设于挂设件上时,挂设部23的边缘可以卡设在连接槽中,对主机底板进行更好地限位,保证其不会脱出连接槽。
对于本体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可以包括中间板24以及设于中间板24两端的端板25,中间板24位于两块端板25之间,连接件设于中间板24上。
为了方便底座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相对于吸尘器挂架的安装面,中间板24的高度高于端板25的高度,具体来说,当中间板24和端板25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时,中间板24的顶面高于端板25的顶面,中间板24的厚度大于端板25的厚度。这样设置是因为,端板25的高度低于中间板24的高度,端板25与连接部22的间隙大于中间板24与连接部22的间隙,底座与中间板24连接时,底座能够更方便地挂设于连接件上。同时,当本体需要通过螺钉与安装面固定连接时,螺钉可以设于端板25上,螺钉穿过端板25与安装面连接,适当减少端板25的厚度,能够减少所需螺钉的尺。此外,位于下端的端板25能够让出一定的距离,使得底座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中间板24平面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进而使得连接槽能够与连接件紧密接触。
为了减少底座装配后的晃动,上述中间板24的两侧还可以设置用于对底座进行限位的挡板26,当底座挂设于连接件上时,底座的两侧与两块挡板26配合连接,挡板26对底座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减少底座的晃动。
为了实现电源适配器的电源线的收纳,上述吸尘器挂架还可以包括围绕本体的边缘设置的边板27,边板27与本体构成用于容纳电源适配器电源线的容腔,该容腔位于本体朝向安装面一侧。
考虑到边板27与本体构成的容腔体积较大,无法对电源线的走向进行限定,导致电源线的收纳杂乱,因此,上述本体朝向安装面一侧还可以设置多个平行布置的定位板28,定位板28上开设用于对限定电源线走向的定位槽29,边板27的两端设有穿线槽30,多个定位槽29的位置相对应,位于同一直线上,电源线卡设于穿线槽30和定位槽29中。实施时,电源线穿过一端的穿线槽30进入容腔内,然后,依次卡设于多个定位槽29中,最后从另一端的穿线槽30穿出,从而完成电源线的收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吸尘器挂架需要长期承受吸尘器主机的重量,为了提高上述吸尘器挂架的结构强度,其还可以包括设于朝向安装面一侧的加强板31,通过加强板31提高上述吸尘器挂架的结构强度。
为了避免加强板31与定位板28相互干涉,影响电源线的收纳,加强板31可以与定位板28相互垂直,定位槽29设于相邻两个加强板31之间的定位板28上。这样,电源线在穿线过程中,不会穿过加强板31,从而能够加强板31与定位板28相互干涉。
对于上述吸尘器挂架与安装面的连接,两者可以通过粘胶层或螺钉实现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上述本体(例如,端板25上)需要开设有贯穿本体的安装孔32。
对于前端单元的结构,参见图7至图14,包括吸口组件33、与吸口组件33连通的集尘组件以及位于集尘组件上方的二次过滤组件34和供电组件35,供电组件35套设于二次过滤组件34的外周面,供电组件35围绕二次过滤组件34。将供电组件35套设于二次过滤组件34的外周面,也就是说,利用集尘组件的上方区域同时装配二次过滤组件34和供电组件35,无需另外设置供电组件35的装配区域,从而能够有效利用集尘组件的上方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小吸尘器的整体体积。
示例性地,上述集尘组件包括集尘杯36以及设于集尘杯36内的旋风过滤组件,集尘杯36与旋风过滤组件之间的区域为第一集尘区,旋风过滤组件内为第二集尘区。
为了提高上述前端单元的重力分配合理性,上述集尘杯36、旋风过滤组件、二次过滤组件34和供电组件35同轴(二次过滤组件的轴线D-D)设置,采用同轴设置,前端单元的重力分配较为合理,使用者手持吸尘器时,手部感觉较为舒适,提高用户体验。
对于旋风过滤组件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过滤网罩37、过滤框架38、锥体部39与支架40,支架40的一端与二次过滤组件34固定连接,支架40的另一端分别与过滤框架38和锥体部固定连接,锥体部位于过滤框架38内,过滤框架38套设于锥体部的外周面,过滤网罩37套设于过滤框架38的外周面。
为了实现支架40与二次过滤组件3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上述旋风过滤组件还包括支架顶沿41以及设于支架顶沿41内壁的装配件42,支架顶沿41的一端与二次过滤组件34可拆卸连接,支架顶沿41的另一端与支架40固定连接,支架40通过支架顶沿41和装配件42与二次过滤组件34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手动拆装旋风过滤组件,便于对其进行清理。示例性地,支架40与支架顶沿41一体成型,二次过滤组件34连接一端的向上、向支架40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支架顶沿41,装配件4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对于锥体部39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多个锥体,示例性地,锥体的数量为5~12个(例如,7个),多个锥体绕锥体部的轴线均匀布置。
为了提高上述旋风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过滤网罩37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过滤孔的孔径为0.1mm~0.5mm,例如,0.3mm。将过滤孔的孔径限定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更好的过滤气体中的微尘,从而提高上述旋风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
为了避免集尘组件中的灰尘倒流至旋风过滤组件,上述旋风过滤组件还包括设于过滤框架38下方的挡尘组件,具体来说,上述挡尘组件包括挡尘管体43、挡尘环44(例如,采用软胶制成)和挡尘板45,其中,挡尘管体43设于过滤框架38远离支架40一端,挡尘板45设于挡尘管体43的外壁面,且其长度度小于或等于挡尘管体43的长度,挡尘环44套设于挡尘管体43与过滤框架38的连接处且位于挡尘板45的上方,挡尘环44的外缘向远离支架40的方向倾斜,也就是说,挡尘环44向下倾斜,可以理解的是,管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用于存储锥体所分离出灰尘颗粒。其中,挡尘管体43一方面可以用于隔离第一集尘区和第二集尘区,防止第一集尘区内的的大颗粒灰尘进入第二集尘区中,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从锥体部落下的小颗粒灰尘进行导向,使其能够集中落于第二集尘区中;对于挡尘环44,由于位于第一集尘区内的大颗粒灰尘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会围绕管体上旋,挡尘环44的设置能够避免此部分大颗粒灰尘再次进入过滤网罩37,向上旋转的大颗粒灰尘与挡尘环44接触后,会停止上旋,再次落入第一集尘区的底部;同样地,挡尘板45的设置也能够阻止大颗粒灰尘的上旋,从而使其再次落入第一集尘区的底部。
为了保证供电组件35和二次过滤组件34工作环境的稳定性,上述前端单元还包括外壳体46以及位于外壳体46内的内壳体47,二次过滤组件34位于内壳体47中,供电组件35位于内壳体47和外壳体46之间,内壳体47位于集尘组件的上方且与集尘组件连通,使得由集尘组件的出气端所排出的气体能够进入内壳体47的过滤组件中再次过滤;内壳体47内、集尘组件(旋风过滤组件)与二次过滤组件34之间的区域形成有中间风道。其中,外壳体46用于保证供电组件35和二次过滤组件34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内壳体47用于隔离供电组件35和二次过滤组件34,从而减少供电组件35发热对二次过滤组件34的影响以及二次过滤组件34振动对供电组件35的影响。
为了将灰尘导向集尘杯36的集尘区域,外壳体46靠近集尘组件一端的内周面设置螺旋环48,螺旋环48朝向集尘组件的一面为螺旋面,螺旋环48位于集尘组件的上方。进入集尘组件(集尘杯36)内的灰尘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与螺旋环48相接触,并沿螺旋端面进行离心旋转,从而能够有效将灰尘导向集尘组件的集尘区域,达到降尘的作用。
对于内壳体47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本体49、凸台部50、装配环51、装配部52、装配区域和排气通道,凸台部50设于本体49的外周面且位于本体49靠近集尘组件一端,供电组件35置于凸台部50上,装配环51设于本体49的内周面且位于本体49靠近集尘组件一端,装配部52设于装配环51上,装配环51和装配部52用于内壳体47与集尘组件(支架顶沿41)之间的连接。当旋风过滤组件与内壳体47进行装配时,将旋风过滤组件上的支架顶沿41置于装配环51的装配区域中,顺时针旋转旋风过滤组件,使得装配部52与装配件42相搭接,完成旋风过滤组件与内壳体47的装配。当旋风过滤组件与内壳体47进行拆卸时,将旋风过滤组件进行逆时针旋转,使得装配部52与装配件42相分离后,完成旋风过滤组件与内壳体47的拆卸。采用此种方式可以将旋风过滤组件由集尘杯36中取出,进行清理。
为了能够将从集尘组件中排出的气体集中向上导入二次过滤组件34内进行再次过滤,上述本体49的内周面还设置导风件53,该导风件53位于本体49靠近集尘组件一端,且导风件53的内缘向二次过滤组件34的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导风件53向上倾斜,形成类似喇叭状管体的环形圆台结构,这样,导风件53朝向集尘组件的一端(进气端)的开口较大,导风件53朝向二次过滤组件34的一端(出气端)的开口较小,从而能够将用于对集尘组件中排出的气体进行聚拢,提高二次过滤组件34内的气体流速,集中向上导入二次过滤组件34内进行再次过滤。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二次过滤组件34组件的安装,上述本体49的内周面还设置用于放置二次过滤组件34的安装件,该安装件为环形,沿内壳体47的内周面设置,二次过滤组件34的底端置于上端部上,此外,将二次过滤组件34放置于安装件的安装槽中,还可以对二次过滤组件34进行定位。
为了促进二次过滤组件34和内壳体47之间的气体流动,上述二次过滤组件34的外壁面与内壳体47的内壁面之间设有间隙,从而形成二次过滤组件34的环状的排气区域,示例性地,二次过滤组件34的外壁面与内壳体47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为6mm~15mm。由于上述排气区域靠近供电组件35,当过滤后的气流在排气区域流通时,可以为供电部件进行降温。
对于供电组件35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电池支架、设于电池支架上的电池组以及用于连接电池组与外部需供电单元的电路板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手柄、底座和电机组件,所述手柄位于上壳体与底座之间;
所述上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电机组件的电机容腔,所述电机组件设于电机容腔中;
所述手柄内形成有排气道,所述底座开设排气孔,电机容腔通过排气道与排气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设于电机壳体内的电机本体以及包裹电机本体的缓震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包括进风端壳体以及与进风端壳体扣合的出风端壳体;
所述进风端壳体和出风端壳体的内部构成容纳电机本体和缓冲组件的腔室;
所述进风端壳体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端壳体开设有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组件包括进风端缓震件和出风端缓震件;
所述进风端缓震件设于进风端壳体与电机本体之间,所述出风端缓震件设于出风端壳体与电机本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设于进风端壳体底部的进风端支脚以及设于出风端壳体底部的出风端支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电机壳体的出风口与上壳体之间的辅排气道以及设于上壳体后端的辅排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电机壳体的出风口与上壳体之间的第一导风件,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一导风件导入排气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第一导风件下方的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排气道与辅排气道连接处的迎风面上,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出风方向指向辅排气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上壳体顶部的按键以及用于显示吸尘器剩余电量和当前转速档位的显示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轴线与电机组件的轴线和/或吸尘器吸入管的轴线的夹角为75°~90°。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有手柄挡片,所述手柄挡片用于与使用者的手部顶端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挡片与手柄顶端的距离不大于34mm;
所述手柄挡片相对于手柄表面的高度不小于2mm。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有静电消除件,所述电机组件和手柄产生的静电通过静电消除件导入外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为电机组件供电的充电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吸尘器挂架相互配合的挂架装配槽。
17.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的后端单元。
CN201910899249.3A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Pending CN110464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9249.3A CN110464246A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9249.3A CN110464246A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4246A true CN110464246A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16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9249.3A Pending CN110464246A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64246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4645A (ja) * 2009-07-22 2011-02-10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気掃除機
JP2012010878A (ja) * 2010-06-30 2012-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CN104856611A (zh) * 2015-05-21 2015-08-26 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旋风结构的床用吸尘器
CN206651789U (zh) * 2016-12-28 2017-11-2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除螨吸尘器
CN206934033U (zh) * 2017-02-24 2018-01-30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吸尘器
CN107744366A (zh) * 2017-11-12 2018-03-02 炬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手持机组件
CN207520089U (zh) * 2017-05-26 2018-06-22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及吸尘机器人
CN108742297A (zh) * 2018-04-13 2018-11-06 浙江亿力清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降噪型的手持吸尘器
CN109567667A (zh) * 2019-01-30 2019-04-05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无线吸尘器
CN109589038A (zh) * 2019-01-30 2019-04-09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风电机倾斜设置的吸尘器
CN109793457A (zh) * 2019-03-28 2019-05-24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110200543A (zh) * 2019-07-02 2019-09-06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除螨吸尘器
CN210989966U (zh) * 2019-09-23 2020-07-14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4645A (ja) * 2009-07-22 2011-02-10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気掃除機
JP2012010878A (ja) * 2010-06-30 2012-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CN104856611A (zh) * 2015-05-21 2015-08-26 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旋风结构的床用吸尘器
CN206651789U (zh) * 2016-12-28 2017-11-2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除螨吸尘器
CN206934033U (zh) * 2017-02-24 2018-01-30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吸尘器
CN207520089U (zh) * 2017-05-26 2018-06-22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及吸尘机器人
CN107744366A (zh) * 2017-11-12 2018-03-02 炬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手持机组件
CN108742297A (zh) * 2018-04-13 2018-11-06 浙江亿力清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降噪型的手持吸尘器
CN109567667A (zh) * 2019-01-30 2019-04-05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无线吸尘器
CN109589038A (zh) * 2019-01-30 2019-04-09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风电机倾斜设置的吸尘器
CN109793457A (zh) * 2019-03-28 2019-05-24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110200543A (zh) * 2019-07-02 2019-09-06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除螨吸尘器
CN210989966U (zh) * 2019-09-23 2020-07-14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5258B2 (en) Vacuum cleaner
US8657904B2 (en)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US8979960B2 (en) Motor, fan and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
CA2791720C (en) A hand-holdable vacuum cleaner
EP2581021B1 (en)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US9005325B2 (en)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US9144358B2 (en) Motor, fan and dirt separation means arrangement
EP2581010B1 (en) A battery - powered vacuum cleaner
US20130091656A1 (en) Vacuum cleaner
US10368705B2 (en)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US20130091813A1 (en) Motor, fan and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 for a vacuum cleaner
EP2581020A1 (en)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US20130091810A1 (en) Motor, fan and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
CN210989966U (zh)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CN110464246A (zh) 一种吸尘器的后端单元及吸尘器
CN110507240A (zh) 一种吸尘器的前端单元及吸尘器
CN210989965U (zh) 一种吸尘器的前端单元及吸尘器
CN110477798A (zh) 一种吸尘器的电机组件、排气组件、排气方法及吸尘器
CN210989960U (zh) 一种吸尘器的电机组件、排气组件及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dog vacuum clean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Applicant before: PUPPY ELECTRONIC APPLIANCES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