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3330B -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3330B
CN110463330B CN201780088318.1A CN201780088318A CN110463330B CN 110463330 B CN110463330 B CN 110463330B CN 201780088318 A CN201780088318 A CN 201780088318A CN 110463330 B CN110463330 B CN 110463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signal
signaling
time
identifier
bit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3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3330A (zh
Inventor
张晓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Lang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Lang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Lang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038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96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3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3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3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3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首先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然后接收第二无线信号。其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本申请降低了用户设备传输小包数据时的功率消耗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案,特别是涉及通过随机接入过程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Rel-13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窄带无线接入系统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在NB-IoT系统之外,3GPP同时也在对eMTC(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的特性进行标准化。NB-IoT和eMTC分别面向不同的目标市场需求。
在3GPP Rel-14中对Rel-13的NB-IoT系统和Rel-13的eMTC系统进行了增强。对于NB-IoT,很重要的一个增强方面就是赋予非锚物理资源块更多的功能,比如支持寻呼信道的传输,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传输等,同时引入了定位与组播的功能。对于eMTC,Rel-14也引入了定位与组播的功能,同时提高了峰值速率来满足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LTE系统,或者NB-IoT和eMTC系统中,在随机接入冲突解决未完成之前无法进行上行的数据传输。这种限制对于主要传输大数据包业务的宽带系统的影响有限,但是对于NB-IoT和eMTC,很多时候面对的是只有很小的终端用户发起的上行数据包传输需求,这种限制会带来大量不必要的信令开销和功率消耗,因而在3GPP RAN#75次全会上决定在Rel-15版本中对NB-IoT和eMTC系统继续进行增强,其中就包括支持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下行的数据传输。
在Rel-15版本的NB-IoT和eMTC中,第一个通过调度的上行数据包很有可能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步骤(即传统的Msg3的传输步骤)实现。这个时候由于随机接入的冲突还没有解决,因而这个上行数据需要和发送该数据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同时封装在一个上行共享信道中(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
发明内容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基站中,反之亦然。进一步的,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发送第一无线信号;
-步骤B.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作为一个实施例,使用所述方法,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通过携带高层的或核心网的数据时不需要传输任何用于RRC连接的控制信息,从而不需要建立RRC连接即可以实现空闲态用户设备发送上行小数据包,避免了传统Msg3传输中的用于RRC连接的信令开销,简化设计同时提高了空闲态用户设备,尤其是NB-IoT或eMTC用户设备,在发送上行小数据包时的频谱效率。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是一个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或者所述第一比特块是一个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生成。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依次经过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添加,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加扰(Scrambling),调制映射器(ModulationMapper),层映射器(Layer Mapper),预编码(Precoding),资源粒子映射器(ResourceElement Mapper),OFDM信号发生(Generation)之后得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Msg3(随机接入消息3)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Msg3中用于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消息之外的消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中的establishmentCause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quest-NB消息中的establishmentCause-r13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消息中的reestablishmentCause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NB消息中的reestablishmentCause-r13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sumeRequest消息中的resumeCause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sumeRequest-NB消息中的resumeCause-r13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被用于随机接入过程。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通过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通过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通过MPUSCH(Machine-type 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机器类型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通过NPUSCH(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是第一个经过调度的上行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块是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或者所述第一数据块是MAC(Media 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块来自于核心网。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块由MAC层以上传递到MAC层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是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是S-TMSI(SAE(System ArchitectureEvolution,系统结构演进)-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身份)。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是由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生成的一个X比特的随机数,所述X是正整数。作为一个子实施例,所述X等于40。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作为一个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被包含在所述第一比特块中。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作为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的一部分被包含在所述第一比特块中。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标识是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标识是S-TMSI(SAE(System ArchitectureEvolution,系统结构演进)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身份)。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标识是由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者生成的一个Y比特的随机数,所述Y是正整数。作为一个子实施例,所述Y等于40。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被用于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冲突解决。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通过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通过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通过MPDSCH(Maehine-type 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机器类型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通过NPDSCH(Narrow-band 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携带Msg4(消息4)。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携带Msg4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携带Msg4中用于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消息之外的消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接收第四信令;
其中,所述第四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频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频域资源中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步骤C.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二比特块携带{所述第一子信息,所述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可以快速地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确认和重传调度,所述用户设备较少了对调度传输的长时间的等待,使得用户设备在没有数据传输之后可以快速进入低功耗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所述用户设备的功率消耗并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信令开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是一个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或者所述第二比特块是一个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生成。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依次经过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添加,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加扰(Scrambling),调制映射器(ModulationMapper),层映射器(Layer Mapper),预编码(Precoding),资源粒子映射器(ResourceElement Mapper),OFDM信号发生(Generation)之后得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Msg4(随机接入消息4)。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Msg4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Msg4中用于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消息之外的消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中包括表示所述第二标识的比特。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标识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比特块的扰码。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C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O.接收第五信令;
其中,所述第五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所述配置信息。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五信令通过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所述第二标识被用作所述DCI的CRC的扰码。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数据块,所述第二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块;或者所述第二数据块和所述第一数据块是相同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无线信号通过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无线信号通过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无线信号通过MPUSCH(Machine-type 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机器类型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无线信号通过NPUSCH(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携带Msg3的重传。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和所述第二子信息都是高层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和所述第二子信息都是MAC(Media 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包括ACK/NACK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包括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控制))层ACK/NACK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包括NDI(New Data Indicator,新数据指示)。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被所述用户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子信息是上行授予(UL grant)。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MCS(Modulation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包括的调制方式为{QPSK,16QAM,64QAM,256QAM,1024QAM}中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子载波间隔等于{15kHz,3.75kHz}中之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AO.接收第一信令;
-步骤BO.发送第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物理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高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包括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包括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通过PDS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通过NPDS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通过MPDS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广播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用户设备特有的(UE-Specific)。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被包含在所述第二子信息中。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被包含在所述第二子信息中,所述用户设备不能假设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重传可以在物理层合并。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是物理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通过PUS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通过NPUS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通过MPUS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通过NPUSCH format 2(格式2)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通过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通过MPUCCH(Machine-type 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机器类型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携带ACK/NACK。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被所述用户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指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被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者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正整数个子帧(Subframe)。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正整数个PP(PDCCH Period,PDCCH时长)。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C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O.接收第五信令;
其中,所述第五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所述配置信息。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不小于第一子长度,第二子长度和第三子长度的和,所述第一信令指示所述第一子长度,所述第五信令指示所述第三子长度,所述第一子长度等于所述第五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到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二子长度等于所述所述第五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五信令的接收结束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三子长度等于所述所述第五信令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B1.接收第三信令;
其中,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正整数个子帧(Subframe)。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正整数个PP(PDCCH Period,PDCCH时长)。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是物理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PDC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NPDC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MPDC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C-RNTI加扰的NPDCCH传输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C-RNTI加扰的MPDCCH传输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TC-RNTI(Temporary 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NPDCCH传输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TC-RNTI(Temporary 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MPDCCH传输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被所述第三信令的接收者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时间长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指示所述第二时间长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报告包括BSR(Buffer Status Report,缓存状态报告)。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报告通过高层信息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报告通过RRC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报告通过MAC CE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报告被所述第一报告的接收者用于确定{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报告指示{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基站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接收第一无线信号;
-步骤B.发送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C.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AO.发送第一信令;
-步骤BO.接收第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者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B1.发送第三信令;
其中,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发送第一无线信号;
-第二处理模块,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用户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用户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用户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接收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用户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接收第一无线信号;
-第四处理模块,发送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模块还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四处理模块还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者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处理模块还发送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信号传输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信号传输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比特块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比特块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时间长度和第二时间长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UE)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实施例1示例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信号传输流程图,如附图1所示。附图1中,基站N1是UE U2的服务小区的维持基站。
对于基站N1,在步骤S11中发送第一信令,在步骤S12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在步骤S13中发送第三信令,在步骤S14中发送第二无线信号,在步骤S15中接收第二信令,在步骤S16中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对于UE U2,在步骤S21中接收第一信令,在步骤S22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在步骤S23中接收第三信令,在步骤S24中接收第二无线信号,在步骤S25中发送第二信令,在步骤S26中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在实施例1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高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包括S1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广播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用户设备特有的(UE-Specific)。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被包含在所述第二子信息中。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被包含在所述第二子信息中,所述用户设备不能假设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重传可以在物理层合并。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是物理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通过NPUSCH format 2(格式2)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通过MPUCCH(Machine-type 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机器类型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携带ACK/NACK。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是物理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NPDC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MPDC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C-RNTI加扰的NPDCCH传输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C-RNTI加扰的MPDCCH传输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TC-RNTI(Temporary 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NPDCCH传输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令通过TC-RNTI(Temporary 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MPDCCH传输的。
实施例2
实施例2示例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信号传输流程图,如附图2所示。在附图2中,基站N3是UE U4的服务小区的维持基站。
对于基站N3,在步骤S31中发送第一信令,在步骤S32中发送第四信令,在步骤S33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在步骤S34中发送第三信令,在步骤S35中发送第二无线信号,在步骤S36中接收第二信令,在步骤S37中发送第五信令,在步骤S38中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对于UE U4,在步骤S41中接收第一信令,在步骤S42中接收第四信令,在步骤S43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在步骤S44中接收第三信令,在步骤S45中接收第二无线信号,在步骤S46中发送第二信令,在步骤S47中接收第五信令,在步骤S48中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在实施例2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所述第四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第五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所述配置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信令是MAC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信令是被包括在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随机接入响应)中的UL grant。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信令是物理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信令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信令通过NPDC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信令通过MPDCCH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信令通过C-RNTI加扰的NPDCCH传输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信令通过C-RNTI加扰的MPDCCH传输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信令通过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所述第二标识被用作所述DCI的CRC的扰码。
实施例3
实施例3示例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比特块示意图,如附图3所示。在附图3中,斜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一标识所占用的比特,横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一数据块所占用的比特,交叉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一报告所占用的比特,十字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一比特块中所包括的包头,每一个粗线框无填充的矩形代表一个第一比特块生成第一无线信号时所经过的基带处理功能。
在实施例3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是一个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或者所述第一比特块是一个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生成。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依次经过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添加,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加扰(Scrambling),调制映射器(ModulationMapper),层映射器(Layer Mapper),预编码(Precoding),资源粒子映射器(ResourceElement Mapper),OFDM信号发生(Generation)之后得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Msg3(随机接入消息3)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Msg3中用于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消息之外的消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中的establishmentCause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quest-NB消息中的establishmentCause-r13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消息中的reestablishmentCause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NB消息中的reestablishmentCause-r13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sumeRequest消息中的resumeCause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通过RRCConnectionResumeRequest-NB消息中的resumeCause-r13携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被用于随机接入过程。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通过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是第一个经过调度的上行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块是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或者所述第一数据块是MAC(Media 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块来自于核心网。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块由MAC层以上传递到MAC层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是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是S-TMSI(SAE(System ArchitectureEvolution,系统结构演进)一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身份)。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是由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生成的一个X比特的随机数,所述X是正整数。作为一个子实施例,所述X等于40。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作为一个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被包含在所述第一比特块中。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标识作为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的一部分被包含在所述第一比特块中。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报告包括BSR(Buffer Status Report,缓存状态报告)。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报告通过MAC CE传输。
实施例4
实施例4示例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比特块示意图,如附图4所示。附图4中,斜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二标识所占用的比特,交叉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一子信息所占用的比特,圆点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二子信息所占用的比特,十字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二比特块中所包括的包头,每一个粗线框无填充的矩形代表一个第二比特块生成第二无线信号时所经过的基带处理功能。
在实施例4中,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标识是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标识是S-TMSI(SAE(System ArchitectureEvolution,系统结构演进)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身份)。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标识是由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者生成的一个Y比特的随机数,所述Y是正整数。作为一个子实施例,所述Y等于40。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被用于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冲突解决。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通过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共享信道)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携带Msg4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是一个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或者所述第二比特块是一个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生成。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依次经过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添加,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加扰(Scrambling),调制映射器(ModulationMapper),层映射器(Layer Mapper),预编码(Precoding),资源粒子映射器(ResourceElement Mapper),OFDM信号发生(Generation)之后得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比特块中包括表示所述第二标识的比特。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标识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比特块的扰码。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和所述第二子信息都是MAC(Media 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包括ACK/NACK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包括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控制))层ACK/NACK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信息包括NDI(New Data Indicator,新数据指示)。
实施例5
实施例5示例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时间长度和第二时间长度的关系示意图,如附图5所示。在附图5中,横轴代表时间,十字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的时间资源,交叉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三无线信号所占用的时间资源,斜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二信令所占用的时间资源,竖线填充的矩形代表第五信令所占用的时间资源。
在实施例5中,用户设备假定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第二时间长度为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第五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正整数个子帧(Subframe)。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正整数个PP(PDCCH Period,PDCCH时长)。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不小于第一子长度,第二子长度和第三子长度的和,第一信令指示所述第一子长度,所述第五信令指示所述第三子长度,所述第一子长度等于所述第五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到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二子长度等于所述所述第五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五信令的接收结束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三子长度等于所述所述第五信令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正整数个子帧(Subframe)。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正整数个PP(PDCCH Period,PDCCH时长)。
实施例6
实施例6示例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用户设备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附图6所示。附图6中,用户设备处理装置100主要由第一处理模块101,第二处理模块102和第一发送模块103组成。
在实施例6中,第一处理模块101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第二处理模块102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第一发送模块103发送第三无线信号,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处理模块101还接收第一信令,第二处理模块102还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处理模块102还接收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实施例7
实施例7示例了一个基站设备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附图7所示。在附图7中,基站处理装置200主要由第三处理模块201,第四处理模块202和第一接收模块203组成。
在实施例7中,第三处理模块201接收第一无线信号,第四处理模块202发送第二无线信号,第一接收模块203接收第三无线信号,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三处理模块201还发送第一信令,第四处理模块202还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者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四处理模块202还发送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硬盘或者光盘等。可选的,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形式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于任何特定形式的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本申请中的UE或者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上网卡,低功耗设备,eMTC设备,NB-IoT设备,无人机,遥控飞机,车载通信设备等无线通信设备。本申请中的基站或者网络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家庭基站,中继基站,eNB,gNB,传输接收节点TRP等无线通信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发送第一无线信号;
-步骤B.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C.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A0.接收第一信令;
-步骤B0.发送第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B1.接收第三信令;
其中,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6.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基站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接收第一无线信号;
-步骤B.发送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C.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A0.发送第一信令;
-步骤B0.接收第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者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B1.发送第三信令;
其中,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11.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发送第一无线信号;
-第二处理模块,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发送第二信令;
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接收第三信令;
-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16.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接收第一无线信号;
-第四处理模块,发送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第一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比特块包括正整数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块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一数据块,和Msg3相比所述第一比特块中缺少了用于指示RRC连接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原因信息的域、用于指示RRC连接恢复请求原因信息的域,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正整数个高层比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正整数,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等。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第二比特块被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比特块中携带第一子信息、第二子信息中至少前者,所述第一子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否被正确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所采用的MCS、所占用的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中至少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处理模块还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四处理模块还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
-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者假定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二信令的发送结束时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还发送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到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结束时刻不晚于所述第二信令的接收起始时刻。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比特块中还携带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缓存状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的后续传输的数据量中至少之一。
CN201780088318.1A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463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0380.XA CN115589640A (zh)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82204 WO2018195860A1 (zh)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0380.XA Division CN115589640A (zh)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3330A CN110463330A (zh) 2019-11-15
CN110463330B true CN110463330B (zh) 2022-10-18

Family

ID=639179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318.1A Active CN110463330B (zh)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202211140380.XA Pending CN115589640A (zh)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0380.XA Pending CN115589640A (zh)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510248B2 (zh)
CN (2) CN110463330B (zh)
WO (1) WO2018195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1353B2 (en) * 2018-03-19 2021-06-29 Apple Inc. PUCCH and PUSCH default beam consider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9722B1 (ko) * 2008-08-11 2010-0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사용자 기기
KR102154605B1 (ko) * 2013-05-01 2020-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기 간 직접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382169B2 (en) * 2016-04-01 2019-08-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RQ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17042198A (zh) * 2016-10-07 2023-11-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基于增强竞争的随机接入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US11647543B2 (en) * 2017-03-23 2023-05-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ower control for random ac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20715A1 (en) 2020-04-16
CN115589640A (zh) 2023-01-10
CN110463330A (zh) 2019-11-15
US11510248B2 (en) 2022-11-22
WO2018195860A1 (zh) 2018-11-01
US20230037264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5991B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allocated resources for a HARQ message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a low-complexity, narrowband terminal
US1187731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032778B2 (en) Uplink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9008668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CN111182632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8521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
CN114938260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92084A (zh) 集群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12118081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6511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节点
CN115767583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8695398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0372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supporting random access
CN115066026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85695A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39551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47729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56247A1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5190637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48127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4201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24023701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8317404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6418461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6193615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7

Address after: 518040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300 266 Century Avenue, Nantong hi tech Zone, Nanto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LANG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