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3321A - 无线电信装置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信装置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3321A
CN110463321A CN201880020503.1A CN201880020503A CN110463321A CN 110463321 A CN110463321 A CN 110463321A CN 201880020503 A CN201880020503 A CN 201880020503A CN 110463321 A CN110463321 A CN 110463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cell
network
access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05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3321B (zh
Inventor
申·霍恩格·翁
马丁·沃里克·贝亚勒
维韦克·夏尔马
布赖恩·亚历山大·马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63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3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3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3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第一通信小区中的无线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无线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方法包括: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确定上行链路数据已变得可用于发送;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并且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内并且不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Description

无线电信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电信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本文提供的“背景”描述是为了总体上呈现本公开的上下文之目的。在该背景部分中描述的范围内,目前命名的发明人的作品以及提交之时不可另行具备现有技术资格的本描述的各方面既未明确、亦未默示地承认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电信系统,例如基于3GPP定义的UMTS和长期演进(LTE)架构的系统,能够支持比由前几代移动电信系统提供的简单语音和消息服务更为完善的服务。例如,利用由LTE系统提供的改善无线电接口和增强数据速率,用户能够享用之前只能经由固定线路数据连接可使用的高数据速率应用,例如移动视频流和移动视频会议等。因此,对部署该网络的需求强大,并且可以预期这些网络的覆盖区域(即,可以访问网络的地理位置)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与当前系统优化支持的相比,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将有望例行高效地支持与范围更广的设备通信,而这些设备所关联的数据流量配置文件和类型的范围将比当前系统最优化支持的范围更宽。例如,预期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期望有效地支持与包括降低复杂性的设备、机器型通信设备、高分辨率视频显示器、虚拟现实耳机等的设备的通信。可以大量地部署这些不同类型的设备中的一些设备,例如,用于支持“万物网”的低复杂性设备,并且这些设备通常与具有相对高延迟容差的相对少的数据量的传输相关联。其他类型的设备,例如支持高清视频流的设备,可以与具有相对低延迟容差的相对大的数据量的传输相关联。另外其他类型的设备,例如用于自主车辆通信的设备,特征在于应当以非常低的延迟和非常高的可靠性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根据其正在运行的应用,单一设备类型也可能与不同的数据流量配置文件/特征相关联。例如,与运行互联网浏览应用(零星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数据)或用于紧急情景下的紧急应答器的语音通信时相比较,当运行视频流应用(高速下行链路数据)时,有效地支持与智能手机的数据交换可能适用不同的考虑因素。
鉴于此,预期希望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例如,被称为5G或新的无线电(NR)系统/新的无线电访问技术(RAT)系统、以及现有系统的未来迭代/版本,例如,就延迟和/或可靠性目标方面而言,有效地支持与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特征数据流量配置文件及数据传输需求相关联的各种各样的设备的连接性。
目前认为新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所感兴趣的一个示例性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谓的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例如,参见3GPP文献RP-160671,“New SID Proposal:Study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TT DOCOMO,RAN#71[1]。
URLLC服务通常可能表征为低延迟服务,例如,旨在以高可靠性(例如,99.999%的可靠性目标)、在1ms的分组切换时间内通过无线电网络发送相对少量的数据(即,使得需要在短于1ms的时间内通过物理层调度并且发送每条URLLC数据)。例如,URLLC服务可适用于与安全相关的通信,例如,与自主车辆(无人驾驶汽车)应用有关的通信。
发明人已经意识到,对可靠地支持无线电信系统中日益降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的渴望引起了待解决的新挑战,以帮助优化无线电信系统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公开能够帮助解决或缓解上面讨论的至少一些问题。
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本公开的相应方面和特征。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整体描述与下列细节描述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本技术。通过结合所附附图参考下列细节描述能够很好地理解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以及进一步的优点。
附图说明
当结合所附附图考虑时,由于通过参考下列细节描述而变得更易于理解,将易于获得对本公开及许多所附优点的更为完整的认识,其中,贯穿若干幅图,类似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并且其中:
图1示意性地表示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操作的LTE型无线电信网络的一些方面;
图2示意性地表示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操作的新的无线电访问技术(RAT)无线电信网络的一些方面;
图3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的无线电信系统的一些方面;
图4示意性地表示配置用于从终端设备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以及第一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资源的时间和频率布置;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将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切换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时通过终端设备测量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变化的图表;以及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的无线电信系统中的一些操作方面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提供示出了总体上根据LTE原理操作的移动电信网络/系统100的一些基本功能的示意图,但是,移动电信网络/系统100也可以支持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且可以实现此处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图1中的各个元件及其相应操作模式的某些方面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由3GPP(RTM)机构管理的相关标准中进行了限定、并且还在关于主题的许多书籍(例如,Holma H.和Toskala A[2])中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根据任意已知的技术,例如,根据相关标准及相关标准的已知提出改造和添加,可以实现未具体描述的、此处讨论的电信网络的操作方面(例如,关于用于在不同元件之间通信的具体通信协议和物理信道)。
网络100包括连接至核心网络102的多个基站101。每个基站提供覆盖区域103(即,小区),在覆盖区域103内,可以将数据通信至终端设备104和从终端设备104通信数据。在其相应的覆盖区域103内,经由无线电下行链路将数据从基站101发送至终端设备104。经由无线电上行链路将数据从终端设备104发送至基站101。核心网络102经由相应的基站101将数据路由至终端设备104和从终端设备104路由数据,并且提供诸如认证、移动性管理、收费等功能。终端设备也可以被称为移动台、用户装备(UE)、用户终端、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等。基站,即,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网络接入节点的实施例,也可以被称为收发站/nodeB/e-nodeB、g-nodeB等。在这方面,对于提供广泛可比功能的元件,通常将不同的术语与不同代的无线电信系统相关联。然而,在不同代的无线电信系统中同样可以实现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并且为简便起见,无论基层网络架构如何,都可以使用特定的术语。即,与特定示例性实现方式有关的具体术语的使用并不旨在表示这些实现方式被局限于与该特定术语最为相关的某一代网络。
图2是示出基于先前提出方法的用于新RAT无线移动电信网络/系统300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该方法也可以适于提供根据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功能方法。图2中表示的新RAT网络300包括第一通信小区301和第二通信小区302。每个通信小区301、302都包括通过相应的有线或无线链路351、352与核心网络组件310通信的控制节点(中心单元)321、322。相应的控制节点321、322各自还与其相应小区中的多个分布式单元(无线电接入节点/远程传输和接收点(TRP))311、312通信。再次,这些通信可以经由相应的有线或无线链路。分布式单元311、312负责为连接至网络的终端设备提供无线电接入接口。每个分布式单元311、312都具有覆盖区域(无线电访问覆盖区)341、342,其共同限定相应通信小区301、302的覆盖范围。
就广义的顶层功能而言,图2中表示的新RAT电信系统的核心网络组件310可以被广义地视为与图1中表示的核心网络102对应,并且相应的控制节点321、322及其相关联的分布式单元/TRP 311、312可以被广义地视为提供与图1中的基站对应的功能。术语“网络基础设施设备/接入节点”可以用于涵盖无线电信系统中的这些元件及更为常规的基站型元件。根据所探讨的应用,控制节点/集中式单元和/或分布式单元/TRP负责调度在相应分布式单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电接口上进行调度的传输。
终端设备400在图2中位于第一通信小区301的覆盖区域内。由此,该终端设备400可以经由与第一通信小区301相关联的一个分布式单元311与第一通信小区中的第一控制节点321交换信令。在一些情况下,仅通过一个分布式单元对给定终端设备的通信进行路由,但是,应当理解,在一些其他实现方式中,例如,在软切换情景和其他情景中,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分布式单元对与给定终端设备相关联的通信进行路由。当前通过其将终端设备连接至相关联的控制节点的特定分布式单元可被称为终端设备的活动分布式单元。由此,终端设备的分布式单元的活动子集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布式单元(TRP)。控制节点321负责确定跨第一通信小区301的哪个分布式单元311负责在任意给定的时间与终端设备400进行无线电通信(即,哪些分布式单元当前是终端设备的活动分布式单元)。通常,这基于终端设备400与相应的一些分布式单元311之间的无线电信道条件的测量。在这方面,应当理解,小区中当前为终端设备的活动分布式单元的子集将至少部分取决于终端设备在小区内的位置(因为这显著地有助于终端设备和相应的一些分布式单元之间存在的无线电信道条件)。
为简便起见,在图2的实例中,示出了两个通信小区301、302及一个终端设备400,但是,当然,应当理解,实际上,该系统可以包括服务于更大量终端设备的更大数量的通信小区(由相应的控制节点和多个分布式单元支持每个通信小区)。
应进一步认识到,图2仅表示可以采用新RAT电信系统的已提出架构的一个实例,其中,可以采用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方法,并且本文所公开的功能还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架构的无线电信系统。
由此,在根据诸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架构等各个不同的架构的无线电信系统/网络中可以实现本文讨论的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由此,应当理解,任意给定实现方式中的具体无线电信架构对于本文描述的原理不是最为重要的。在这方面,可以在网络基础设施设备/接入节点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的上下文中大体上描述本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其中,网络基础设施设备/接入节点与终端设备的具体性质将取决于所探讨的实现方式的网络基础设施。例如,在一些情景中,网络基础设施设备/接入节点可以包括基站,诸如,如图1中所示的适于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提供功能的LTE型基站101等,并且在其他实例中,网络基础设施设备可以包括图2中所示的控制单元/控制节点321、322和/或TRP 311、312,其适于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提供功能。
如上面讨论的,诸如图1中所示的网络100和图2中所示的网络300的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支持某些服务,其中,低延迟与高可靠性是主要关心的问题(例如,URLLC)。为了术语方便,这种服务有时在本文中通常被称为URLLC服务,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原理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当前提出的具体URLLC服务,方法而且通常适用于(具体、但非排他地)在对低延迟的期望方面具有与URLLC服务相同特征的服务。
已经提出了,在某些情形中,可以使用无授权(未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来进行诸如URLLC数据等具有相对严格的延迟需求的上行链路传输。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自身可以从被配置为支持该无授权传输的可用无线电资源的预定义池中自主地选择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块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例如,在物理时间和频率资源方面。这与较为常见的分配/授权资源方法相反,其中,终端设备从网络基础设施设备接收资源分配信令(资源授权),以向终端设备指示无线电资源应用于上行链路数据至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的传输。由于在开始发送变为上行链路可用的数据之前,终端设备不需要等待接收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分配即可使用,免授权资源方法的优点在于延迟更低。使用非授权资源的潜在缺点在于传输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这是因为未非授权访问预留了资源池,但不总是需要使用资源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配置相对较小的上行链路资源池以进行无授权访问来缓解此问题,但是,因为两个终端设备可以自主地选择相同的资源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以这可能导致抵触/冲突的机会增加。授权资源方法的优点在于总体效率得到提高,因为负责分配资源的实体能够根据需要分配资源,并且不需要为可能而并非总是需要的某些类型的数据保留资源池。对于诸如URLLC数据等某些类型的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一些实现方式可能支持无授权和授权资源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分配的资源进行常规的可预测URLLC传输,而可以使用无授权资源进行不正常的、不可预测的URLLC传输。
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当终端设备位于两个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的附近时,例如,在负责与两个小区中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无线电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潜在切换的情形中,上行链路传输使用无授权资源可能产生问题。在这方面,应当理解,切换可能是由于在与不同的无线电接入节点相关联的覆盖区域之间物理地移动设备或改变与固定设备的不同小区相关联的无线电条件,并且在有关的两种情景中,可以使用术语“移动性管理”。
在切换程序中,终端设备从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例如,LTE基站或5G控制单元)通信移至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例如,另一LTE基站或5G控制单元)通信。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可以被称为切换源并且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可以被称为切换目标。终端设备通常将被从源网络接入节点切换至目标网络接入节点,因为改变无线电信道条件意味着目标网络接入节点能够比源网络接入节点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终端设备,例如,因为终端设备正在移动。然而,出于其他原因,例如,出于负载平衡的考虑,也可能会启动切换。
许多无线电信系统采用“先断后通”方法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在使用连接程序连接至目标网络接入节点之前,终端设备从源网络接入节点断开。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在某些方面,这可能不利于延迟敏感型数据(例如,URLLC数据)的传输。这是因为,在终端设备从源网络接入节点断开连接到终端设备完成与目标网络接入节点的连接过程之间存在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内终端设备无法发送上行链路数据。这意味着如果用于上行链路的数据在该时间窗口内可用,则可能无法在目标延迟域内发送数据。已经提出了采用“先通后断”方法进行切换以支持URLLC服务和具有相对严格的延迟需求的其他服务。提议包括条件性的切换方法(例如,参见“Conditional Handover”,3GPP TSG RAN WG2 Meeting#97,R2-1700864,Athens,Greece 13–17Feb 2017[3])和自主(网络驱动)切换方法(例如,参见“NWcontrolled autonomous handover in single connectivity”,3GPP TSG RAN WG2Meeting#97,R2-1701711,Athens,Greece 13–17Feb 2017[4]和“Introduction of UEautonomous mobility”,3GPP TSG RAN WG2 Meeting#97,R2-1701360,Athens,Greece 13–17Feb 2017[5])。在所提出的条件性切换方法中,如果服务(源)小区的信号质量在预定阈值以下并且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在预定的阈值以上,则终端设备可能被切换至目标小区。有条件的切换能够有助于防止终端被过早或过晚地切换至目标小区,这将导致目标小区与服务小区之间出现乒乓式或无线电链接失败。
由此,利用“先通后断”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期间不丢失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能力,而是可以在切换程序期间同时连接至两个网络接入节点。由此,在切换程序期间,可以经由两个网络接入节点将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从核心网络路由至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由此可以经由一个或另一个、或两个网络接入节点接收数据。如果终端设备从两个网络接入节点成功地接收数据,则其可以简单地丢弃数据的一个副本。类似地,在切换程序期间,可以经由两个网络接入节点将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至核心网络,从而能够帮助增加宏分集。然后,核心网络可以丢弃数据的一个版本,或者通过两个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适当互通信,如果其自身继续此操作,一个网络接入节点可以指示另一个网络接入节点不将从终端设备接收的数据转发至核心网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一个以上的网络接入节点接收的上行链路分组与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内部通信进行合并(例如,经由选择性合并程序),或者在比支持宽带和MAC处理的网络接入节点更高的层次等级处对一个以上的网络接入节点接收的上行链路分组进行合并。然后,合并的分组可以由两个网络接入节点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两者发送至核心网络。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针对用于经由两个无线电接入节点以提高的效率(例如,不要求将数据从终端设备单独传输至相应网络接入节点)来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同时,还有助于保持不同无线电接入节点可以在其所支持的相应通信小区内如何配置无线电资源的灵活性。
图3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的无线电信系统200的一些方面,该线电信系统200被配置为操作以支持终端设备208实现从源网络接入节点204至目标网络接入节点206的切换。可以根据之前任意提出的技术,例如,根据用于操作无线电信系统/网络的当前3GPP标准及其他提议,来实现本文中未具体描述的电信系统200的架构和操作的各方面。为了方便起见,网络接入节点204、208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基站204、208,应当理解的是,出于简便而使用该术语并且该术语并不旨在默示网络接入节点应与任意具体的网络架构一致,而是相反,这些元件可以与可以被配置为提供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任意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网络接入节点对应。就该意义而言,应当理解,可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网络架构对于本文描述的原理不是最重要的。
电信系统200包括耦合至无线电网络部分的核心网络部分(演化的分组核心)202。无线电网络部分包括源网络接入节点204、目标网络接入节点206、以及终端设备208。在本实例中,为了简便器件,示出了两个网络基础设施元件204、206及一个终端设备208,但是,当然,应当理解,实际上,无线电网络部分可以包括服务于跨各个通信小区的更大量的终端设备的更大量的基站。
如同常规移动无线电网络,终端设备208被布置成将数据通信至网络接入节点(基站/收发站)204、206并且从网络接入节点(基站/收发站)204、206通信数据。通常,终端设备一次将连接至(即,能够交换用户平面数据)一个网络基础设施元素。然而,如上所述,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至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特别是当终端设备在有可能发生切换的区域中操作时,即,当终端设备处于与相应网络节点的无线电覆盖区(小区)相关联的地理覆盖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网络接入节点204、206通信地连接至核心网络部分202中的服务网关S-GW230,该服务网关S-GW230被布置成经由网络接入节点204、206执行电信系统200中的终端设备的移动通信服务的路由和管理。为了保持移动性管理和连接,核心网络部分202还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220,其基于存储在家庭用户服务器HSS中的用户信息来管理与在通信系统中操作的终端设备208的增强分组服务EPS的连接。在该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络中的其他网络部件(为了简便起见未示出)包括策略计费和资源功能PCRF、及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GW,该网关核心网络部分202至外部分组数据网络(例如,互联网)的连接。如上所述,除被改造成提供根据本文讨论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功能之外,图3中所示的通信系统200的各个元件的操作大致是常规的。
源网络基础设施元件204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收发器电路204a(也可以被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单元)和被配置为控制源网络基础设施元件204以根据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操作的处理器电路204b(也可以被称为处理器/处理器单元)。处理器电路204b可以包括根据本问进一步说明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功能的各个子单元。这些子单元可以被实现为处理器电路的分立的硬件元件或适当配置的功能。由此,处理器电路204b可以包括被合适地配置/编程为使用常规的编程/配置技术为无线电信系统中的装备提供本文描述的期望功能的电路。为易于表示,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收发器电路204a和处理器电路204b作为单独的元件。然而,应当理解,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提供这些电路元件的功能,例如,使用一个或多个合适编程的可编程计算机、或者一个或多个合适配置的专用集成电路/电路/芯片/芯片集。应当理解,通常,源网络基础设施元件204将包括诸如调度器等与其操作功能相关联的各个其他元件。例如,尽管为了简化未在图3中示出,然而,处理器电路204b可以包括调度电路,即,处理器电路204b可以被配置/编程为向源网络基础设施元件204提供调度功能。
目标网络基础设施元件206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收发器电路206a(也可以被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单元)和被配置为控制目标网络基础设施元件206以根据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操作的处理器电路206b(也可以被称为处理器/处理器单元)。处理器电路206b可以包括根据本文进一步说明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功能的各个子单元。这些子单元可以实现为处理器电路的分立硬件元件或适当配置的功能。由此,处理器电路206b可以包括被合适地配置/编程为使用常规的编程/配置技术为无线电信系统中的装备提供本文描述的所需功能的电路。为易于表示,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收发器电路206a和处理器电路206b作为单独的元件。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提供这些电路元件的功能,例如,使用一个或多个合适编程的可编程计算机、或者一个或多个合适配置的专用集成电路/电路/芯片/芯片集。例如,尽管为简便起见图3中未示出,然而,处理器电路206b可以包括调度电路,即,处理器电路206b可以被配置/编程为向目标网络基础设施元件206提供调度功能。
如本文进一步讨论的,终端设备208被适于在与网络接入节点204、206通信时,特别是在在它们之间有可能被切换的区域中操作时,支持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操作。终端设备208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收发器电路208a(也可以被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单元)与被配置为控制终端设备208的处理器电路208b(也可以被称为处理器/处理器单元)。处理器电路208b可以包括提供根据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各个子单元/子电路。这些子单元可以实现为处理器电路的分立硬件元件或适当配置的功能。由此,处理器电路208b可以包括被合适地配置/编程为使用常规的编程/配置技术为无线电信系统中的装备提供本文描述的所需功能的电路。为易于表示,图3中将收发器电路208a和处理器电路208b示意性地示为单独的元件。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提供这些电路元件的功能,例如,使用一个或多个合适编程的可编程计算机、或者一个或多个合适配置的专用集成电路/电路/芯片/芯片集。应当理解,通常,终端设备208将包括与其操作功能相关联的各个其他元件,例如,电源、用户接口等,但是,为简便起见,图3中未示出这些元件。
由此,对于图3中表示的示例性的实现方式的情景,假设终端设备208已经通过无线电路径212与源网络接入节点204通信(连接)并且例如由于移动性而已经移至可能被切换至目标网络接入节点206的位置,因此,其可以通过无线电路径214与目标网络接入节点进行通信。用于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实际上应该被切换的具体过程可以基于常规的技术,例如,考虑与相应的无线电路径212、214相关联的无线电信道条件和/或负载平衡。提供网络接入节点204、206之间的通信链路210,使得它们可以交换信息,例如,以支持切换过程。如图3中示意性表示的,在一些网络架构中,网络节点可以彼此直接通信,而在其他网络架构中,其可以经由核心网络部分202彼此间接地通信。
为了广义地概括根据本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的方法,在预期可能发生从第一(源)网络接入节点至第二(目标)网络接入节点的切换的区域中操作的终端设备(即,当终端设备处于两个相邻的无线电接入节点的无线电覆盖范围中时),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从可用的无授权资源池中选择的无授权资源来传输至少某些类型的上行链路数据(例如,诸如URLLC数据等延迟无容差数据),其中,可用的无授权资源池被配置为供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使用(即,两个网络接入节点都在监测并且能够接收使用无授权资源共享池进行的上行链路传输)。由此,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从两个网络接入节点所共享该保留的无授权资源集合中选择的资源进行数据块的单次传输,并且该传输可以通过任意或两个网络接入节点接收。
换言之,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无线电信系统可以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两个网络接入节点所共用的共享无授权资源池,特别是对于切换情景而言,共享无授权资源池至少为源网络接入节点/小区和目标网络接入节点/小区所共用。由此,两个网络接入节点都可以接收使用终端设备从共享资源池(共享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的资源的上行链路传输。
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与切换过程相关联的、共享无授权资源池内的资源。例如,在采用先通后断方法进行切换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连接至两个网络接入节点的时间期间(即,在连接至目标网络接入节点之后,但在从源网络接入节点断开之前)使用从共享免授权资源池内选择的资源。在采用先通后断方法进行切换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例如基于和终端设备与源网络接入节点和目标网络接入节点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两个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路径相关联的变化的无线电信道条件而在判断即将切换时开始使用从共享无授权资源池内选择的资源。更一般地,无论切换的方法如何(即,无论先通后断还是先断后通),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关于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由源接入节点和目标接入节点支持的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的判断使用从共享无授权资源池内选择的资源。
在这方面,应当理解,边界区域不需要是固定和预定义的地理区域(尽管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是),而是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的物理位置可以根据相对的无线电信道条件而改变。例如,与和源网络节点的通信的无线电信道条件相比较,如果与目标网络节点的通信的无线电信道条件恶化,则由这些节点支持的两个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实际上将朝向目标网络节点移动。在某些方面,并且对于一些示例性的实现方式,关于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两个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的判断大致基于用于判断何时在无线电信系统发起切换过程/切换评估过程的常规技术。当终端设备不处于边界区域中时,其可以代之以从相邻的网络接入节点之间不共享的无授权无线电资源的相应池中选择无线电资源,但是,不共享的无授权无线电资源被免费/独立地配置用于各个网络接入节点。
由此,根据本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无线电资源的不同集合可以被配置为供终端设备在不同的情形中发送免授权的上行链路资源所使用(即,可用)。当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即,在由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支持的通信小区内操作)并且不处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之间(或更具体地,由相应的网络接入节点支持的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可以被配置为供终端设备将免授权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当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即,在由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支持的通信小区内操作)并且不处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无线电资源的第二集合可以被配置为供终端设备将免授权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当终端设备处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即,两个网络节点监测这些共享资源上的上行链路传输),无线电资源的第三共享集合可以被配置为供终端设备将免授权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和第二无线电资源的集合可以由相应的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根据用于识别要为无线电信系统中的特定用途而保留的资源的建立原则来独立地配置。在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交换信令之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可以被配置为同意共享资源集合。例如,如果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希望配置或修改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则其可以将提议的无线电资源的集合通信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以用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然后,例如,基于已提出的无线电资源的集合是否可供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出于此目的而使用或是否是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出于另一目的而需要,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可以答复同意或不同意的指示。如果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不想接受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提议,其则可以答复反对的提议、或许等待第一网络节点提出另一提议。更一般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共享约定资源集合的特定方式对于本文描述的原理不是最重要的。在一些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无线电信系统的操作标准建立无线电资源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集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其部署或后续更新之时,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无线电资源集合可以被配置用于各个网络接入节点。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接入节点接收的信令建立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无授权无线电资源集合,例如,根据用于指示资源可用性的常规技术,例如,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建立过程期间,可以将相关资源的指示传递至在无线电信网络中操作的终端设备。如其他地方所述,在另一实例中,与每个潜在的目标网络接入节点相关联的共享资源可以作为使用系统信息广播的相邻小区信息的一部分而用信号发送。
图4表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性的实现方式如何在时间(水平轴)和频率(垂直轴)上布置第一、第二和第三无线电资源集合的示意性实例。图4中表示的无线电资源网格的阴影区域(在时间和频率上)示意性地示出了终端设备可用于无授权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希望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从相关的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资源可以实现此操作。可以根据从预定义资源池内选择用于无授权的上行链路传输的适当资源的常规技术,可以从相关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资源。
在图4的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并且位于由相应的接入节点支持的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之外时,以黑色的、非阴影线的阴影示出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通信的第一无授权无线电资源集合。该无线电资源集合在f5与f6之间的频率上是周期性的。
当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并且位于由相应的接入节点支持的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之外时,以浅色的、非阴影线的阴影示出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通信的第二无授权无线电资源集合。该无线电资源集合在f1与f2之间的频率时间上是周期性的。
当终端设备在由相应的接入节点支持的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内时,图4中以阴影线式的阴影示出了同时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通信的第三共享无授权无线电资源集合。该无线电资源集合在f3与f4之间的频率时间上是周期性的。当判断其被视为处于边界区域中时,并且无论其是否连接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或第一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就与相应的节点具有无线电资源RRC连接的意义而言),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该无线电资源集合。
应当理解,图4旨在根据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某些原理提供配置用于上行链路通信的相应无线电资源集合时所采用的一些原理的指示,但是,此处表示的具体布置仅是一个实例。其他实施例可以基于不同的布置。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一个或多个无线电资源集合在时间上可以是连续的,而非是周期性的(特别是可以认为在时间上连续的资源可能特别适用于满足最为严格的延迟需求的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不同无线电资源集合可以在相同的频率上,但是被时间上多路复用,或者可以在相同时间但被频率多路复用。在一些情况下,不同无线电资源集合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叠,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与不同集合相关联的无线电资源在频率(和/或时间)上可以接近,而非如图4中示意性地指示地间隔开。在这方面,重要的不是特定的布置,而是根据终端设备是否连接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而存在供上行链路传输所使用的单独无线电资源集合,并且进一步地,当判断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相关联的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操作时,存在供上行链路传输选择性使用的另一单独无线电资源集合。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开始使用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所共享的无授权资源作为切换过程的一部分。例如,在先通后断的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可能被配置为将共享无授权上行链路资源用于在切换过程期间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同样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由终端设备建立无授权接入可用/所配置的共享资源集合。例如,资源集合可以通过参考网络的操作标准来限定,或可以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和/或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接收的信令中限定。
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初始连接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时,在终端设备判断其处于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相关联的通信小区的边界区域中时,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要使用的共享资源。
在其他实例中,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共享无授权资源池的配置可以与指示终端设备发起切换过程的信令(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相关联地传送至终端设备。对于相对频繁地重新配置共享无授权资源池的实现方式这可能是合适的方法。在其他实例中,确定其被分类为处于边界区域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发送请求当前配置的共享资源池的指示的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与相应的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特征指示的测量确定其处于两个网络接入节点支持的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例如,来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的测量、或来自无线电信道条件的其他测量(可能基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参考信令)。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例如,就具有到第一网络节点的RRC连接的意义而言)并且确定第一网络节点的RSRP已经降至预定阈值以下(例如,关于所探讨的网络部署的小区边缘的预期RSRP,可以选择),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其处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边界区域中(即,小区边缘附近),并且开始使用上行链路数据的共享资源,而不是专门为第一网络接入节点配置的资源。
类似地,如果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并且确定相邻的网络节点的RSRP已经上升至预定阈值以上(例如,关于所探讨的网络部署的小区边缘处的相邻小区的预期RSRP,可以选择),终端设备则可以确定其处于边界区域(即,接近相邻小区的覆盖范围)中,并且开始使用上行链路数据的共享资源,而不是专门为第一网络接入节点配置的资源。
进一步地,并非依赖于来自相邻小区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的特征质量测量,终端设备可以依赖于与两个小区相关联的无线电信道质量的测量之间的差异。例如,如果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并且确定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相邻的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RSRP的差异已经降至预定阈值以下(例如,关于所探讨的网络部署的其边界处的相邻小区的RSRP的预期相似性,可以选择),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其处于边界区域中,并且开始使用上行链路数据的共享资源,而不是专门为第一网络接入节点配置的资源。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对小区的测量应用偏移量来计算小区的发送功率或传播特征的差异。例如,如果一个小区具有比另一小区更小的半径和更小的发送功率,则能够对更小小区的RSRP应用正的偏移量。实际上,该偏移量使得终端设备朝向使上行链路传输转向较小的小区偏移(存在更小的路径损失)。还应注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配置特定于小区的资源池和共享资源池以解决上述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的不同传播特征和发送功率水平。
图5中示意性地表示了基于无线电信道质量特征的测量的方法的实例。这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终端设备从第一通信小区内的中心区域移动、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并且移向第二通信小区内的中心区域的时间而针对与第一通信小区相关联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实线)和与第二通信小区相关联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测量的RSRP的值的绘制图。
如图5中表示的,与第一通信小区相关联的RSRP测量开始相对较高,但是,随着终端设备进一步远离第一通信小区的中心区域而下降(即,远离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相反,与第二通信小区相关联的RSRP测量开始相对较低,但是,随着终端设备向第二通信小区的中心区域(即,移向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靠近而增加。
根据一种示例性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检测相邻通信小区的RSRP何时上升至第一阈值水平T1以上,在图5中,在时间t1出现第一阈值水平T1。终端设备可以使用此水平作为终端设备已经移至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的指示。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检测RSRP何时上升至第二阈值水平T2以上,在图5中,在时间t2出现第二阈值水平T2,并且可以使用此水平作为终端设备已经移至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之外并且移至第二通信小区的中心区域中的指示。相应地,在时间t1之前,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从配置用于无授权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具体用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第一无线电集合内选择的资源。在时间t1与t2之间,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从配置用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无授权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的资源。在时间t2之后,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从配置用于无授权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具体用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第二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的资源。
应当理解,图5仅提供了一种示例性的方法,并且如上所述,在其他方法中,用于在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不同无线电资源集合之间切换的时间(即,关于终端设备是否处于边界区域中的判断)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小区相关联的RSRP、或与第一通信小区和第二通信小区相关联的RSRP之间的差异。例如,参考图5,在另一种方法中,t1可以与第一通信小区的RSRP下降至T2(或其他阈)以下的时间对应,并且t2可以与第一通信小区的RSRP下降至T1(或其他阈值)以下的时间对应。可替换地,再次参考图5,在另一种方法中,t1可以与两个通信小区的RSRP的差异下降至阈值T3(例如,可以与T2-T1对应的量对应)的时间对应,并且t2可以与RSRP的这种差异增加至阈T3以上的时间对应。“差异”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自动处理终端设备可能从一个通信小区进入边界区域,然后因返回至同一通信小区而离开边界区域的情形。然而,应当理解,在不基于RSRP的差异的方法中,例如,当任意通信小区的RSRP增加至T2以上时,通过从使用共享资源池切换,能够轻松解决这种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个RSRP上升至T2以上,都向网络接入节点指示终端设备已经移向边界区域,并且因此,指示此时间之后,应使用哪个小区特定的无授权传输的上行链路资源池。尽管图5中的实例的焦点在于使用RSRP,然而,应当理解,在信道质量条件的任意其他指示方面,能够采用类似的原理。
关于图5中如何可能应用切换程序而言,对于先通后断方法,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时间t1左右连接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并且在时间t2左右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断开。对于先断后通方法,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时间t1之后立即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断开,以使得其可以在t2之前连接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
应当理解,除信号质量的阈之外(例如,诸如图5中的T1和T2等),时间滞后现象也适用,因此,终端设备在采取动作之前需要满足至少特定时间的阈值标准,例如,使得所测量的RSRP的短暂瞬时/临时增加不一定会触发所使用的资源的变化。
在特定情形中,被视为相关的一个方面涉及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以彼此时间同步的无线电帧结构进行操作的范围。如果两个网络接入节点的时间同步,两者则都可以直接使用共享资源从终端设备接收数据传输。如果两个网络接入节点的时间不同步,则可以使用不依赖于发送实体与接收实体之间的时间同步的传输方法进行共享资源上的传输。例如,可以使用不依赖于信号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到达的码分多址CDMA或其他非正交多址方法。在两个网络接入节点的时间不同步的另一实施例中,共享无授权资源上的数据传输可以被配置为包括预定义前导码,后跟随待发送的高层数据。由此,前导码可以允许相应的网络接入节点基于对前导码的检测,例如使用相关子算法,来检测高层数据(例如,URLLC数据)。
根据某些的实施方式,在终端设备停止在共享资源上进行发送并且开始在小区指定的资源上进行发送之前,例如,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切换之后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小区指定资源,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由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接收的上行链路参考信令,以允许第二网络接入节点针对终端设备建立定时提前。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可以向终端设备(直接或经由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发送定时提前的指示。由此,当终端设备确实切换至在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小区指定资源上进行发送时,它可以使用适当的定时提前进行此操作,这能够帮助促进从使用无授权资源共享池至使用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指定的无授权资源池的平滑过渡。由终端设备发送的帮助建立定时提前的上行链路参考信令大致是常规的,例如,它可以包括在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物理随机访问信道上发送的预定义序列或在预定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链路声测参考信号SRS。应当理解,除定时提前之外或代替定时提前,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传输的其他特征/方面,并且可以附加地/可替代地,能够将这些特征的指示告知终端设备。示例性的其他特征包括终端设备的传输的功率电平和终端设备的传输所应用的频率校正因子。
由此,为了总结上述所述一些方法,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的无线电信系统中的操作的一些方面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终端设备建立可用于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支持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
在步骤S2中,终端设备建立可用于同时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
在步骤S3中,终端设备确定上行链路数据已变得可用于传输。
在步骤S4中,终端设备判断其是否被视为处于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
在步骤S5中,如果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边界区域中,终端设备则从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中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并且如果确定终端设备在边界区域内,终端设备则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在步骤S6中,终端设备使用所选择的无线电资源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相应的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监测用于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共享资源。
应当理解,上述所述实例聚焦于这样一种情景,即,其中,被确定为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操作的终端设备可以切换为使用针对由第一通信小区和第二通信小区共享的上行链路无授权接入进行保留的资源集合。在更为一般的情况下,每个通信小区将与多个其他通信小区相邻,也就是说,除第一通信小区和第二通信小区之外,还可以存在也与第一和/或第二通信小区具有边界的第三通信小区(及其他通信小区)。于不同小区之间的所有边界区域,能够采用与上面阐述的相似原理。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资源的同一共享集合可以为包含两个以上通信小区的网络区域中的所有边界区域所共用。例如,第一通信小区可以与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通信小区具有边界,并且同一共享资源集合可以被配置为在各个边界区域中使用。在其他实例中,不同的边界区域可以与不同的共享资源相关联。例如,第一通信小区可以与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通信小区具有边界,并且每个边界可以与不同的资源共享集合相关联。在不同边界与共享资源的不同集合相关联的情形中,当前与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接入节点可以向终端设备提供不同边界的不同共享资源配置的指示,例如,与由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的相邻小区信息相关联。由此,如果终端设备确定其处于两个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例如,因为其被指示进行切换过程或基于其无线电信道条件的测量),终端设备则能够确定其进行相关边界的无授权上行链路传输的适当共享资源。
应当理解,数据变得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原因及数据的信息内容对此处描述的原理而言不重要。进一步地,应当理解,当处于小区边界的附近时,用于在从相邻小区共享的无线电资源的集合中选择的无线电资源上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上述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希望进行上行链接的所有数据、或仅应用于特定类型的数据,例如,被分类为要求低延迟传输的数据。
应进一步认识到,存在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其被分类成处于边界区域中(并且因此开始使用共享资源)的各种不同方式。例如,并非依赖于无线电信道条件的测量或从网络节点接收的指示,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例如基于卫星导航接收器系统或从网络节点接收的常设信号判断其地理位置,并且然后,检查终端位置是否落在边界区域的预定地理范围内。
由此,已经描述了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支持第一通信小区中的无线通信;以及以及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无线通信;其中,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建立用于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终端设备建立用于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确定上行链路数据已经变得可用于发送;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以及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内但被视为不处于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应当理解,尽管本公开出于提供具体实施例之目的而在某些方面聚焦于基于LTE和/或5G网络的实现方式,然而,相同的原理能够应用于其他无线电信系统。由此,即使此处使用的术语通常与LTE和5G标准中的相同或相似,然而,教导并不局限于LTE和5G的目前版本并且同样能够应用于不基于LTE或5G和/或不与LTE、5G、或其他标准的任意其他未来版本兼容的任意适当布置。
应注意,此处讨论的各种示例性方法依赖于就基站和终端设备已知的意义而言为预定/预定义的信息。应当理解,通常,例如,通过关于无线电信系统的操作标准中的定义,或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之前交换信令中(例如,系统信息信令或与无线电资源控制设置信令相关),可以建立该预定/预定义的信息。即,其中在无线电信系统的各个元件之间建立并且共享相关预定义信息的具体方式对于此处描述的操作原理不重要。应进一步注意,此处讨论的各种示例性方法依赖于无线电信系统的各个元件之间所交换/通信的信息,并且应当理解,例如,就所使用的通信信道的具体信令协议和类型而言,通常可以根据常规技术进行该通信,除非上下文另有规定。即,其中无线电信系统的各个元件之间交换相关信息的具体方式对于此处描述的操作原理不重要。
由下列编号段落限定本公开的相应特征:
第1段.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方法包括: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确定上行链路数据已变得可用于发送;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以及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第2段.根据第1段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二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第二无线电资源集合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以及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在第二通信小区内并且不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第二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第3段.根据第1段所述的方法,其中,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由终端设备由通过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的信息建立。
第4段.根据第1段至第3段中任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的步骤与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切换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切换过程相关联地执行。
第5段.根据第4段所述的方法,其中,切换过程是在终端设备释放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无线电连接之前终端设备建立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无线电连接的先通后断切换过程。
第6段.根据第1段至第5段中任一段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终端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参考信令,以允许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建立从终端设备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后续发送所使用的传输特征;以及在被切换至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之前,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接收传输特征的指示。
第7段.根据第6段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特征包括定时提前量的指示、传输功率的指示、和/或频率校正的指示中的至少一项。
第8段.根据第1段至第7段中任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就其上行链路数据的相应无线电帧结构而言,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就它们各自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帧结构而言是时间同步的。
第9段.根据第1段至第8段中任一段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不要求终端设备与接收实体之间的时间同步的传输方案,利用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的无线电资源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以使得接收实体能够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第10段.根据第9段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方案包括码分多址CDMA方案。
第11段.根据第1段至第10段中任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特征的测量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在边界区域中。
第12段.根据第11段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i)当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中时,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特征的测量指示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无线电信道质量在第一预定的阈值水平以下;和/或(ii)当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小区中时,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特征的测量指示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无线电信道质量在第二预定的阈值水平以上;和/或(iii)其中,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特征的测量指示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之间及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无线电信道质量的差异在第三预定的阈值水平以下,终端设备则被视为处于边界区域中。
第13段.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终端设备包括被配置为一起操作的控制器电路和收发器电路,以使得终端设备可操作已: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判断上行链路数据已变得可用于发送;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以及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第14段.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的电路,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电路包括被配置为一起操作的控制器电路和收发器电路,以使得电路可操作以: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判断上行链路数据已变得可用于发送;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并且如果判断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第15段.一种操作支持无线电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方法,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方法包括: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无线电资源的不同集合;当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并且当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内并且不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从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第16段.一种支持无线电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包括被配置为一起操作的控制器电路和收发器电路,以使得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可操作已: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当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并且当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内并且不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从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第17段.一种用于支持无线电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电路,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电路包括被配置为一起操作的控制器电路和收发器电路,以使得电路可操作以: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建立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当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从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并且当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第一通信小区与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从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所附独立与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发明的进一步具体与优选方面。应当理解,除权利要求中明确阐述的组合之外,可以将从属权利要求中的特征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进行组合。
参考文献
[1]3GPP document RP-160671,“New SID Proposal:Study on 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NTT DOCOMO,RAN#71,Gothenburg,Sweden,7to 10.March,2016.
[2]Holma H.and Toskala A,“LTE for UMTS OFDMA and SC-FDMA based radioaccess”,John Wiley and Sons,2009.
[3]"Conditional Handover",3GPP TSG RAN WG2 Meeting#97,R2-1700864,Athens,Greece 13–17Feb 2017.
[4]"NW controlled autonomous handover in single connectivity",3GPPTSG RAN WG2 Meeting#97,R2-1701711,Athens,Greece 13–17Feb 2017.
[5]"Introduction of UE autonomous mobility",3GPP TSG RAN WG2 Meeting#97,R2-1701360,Athens,Greece 13–17Feb 2017.

Claims (17)

1.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所述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
确定上行链路数据已变得能够用于发送;
如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如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所述边界区域中,则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二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集合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以及
如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小区内并且不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所述边界区域中,则从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由所述终端设备由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的信息建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的步骤与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切换过程相关联地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过程是在所述终端设备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无线电连接之前所述终端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无线电连接的先通后断切换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参考信令,以允许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建立从所述终端设备至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的后续发送所使用的传输特征;以及在被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之前,从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接收所述传输特征的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特征包括定时提前量的指示、传输功率的指示、和/或频率校正的指示中的至少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就它们各自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帧结构而言是时间同步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不要求所述终端设备与接收实体之间的时间同步的传输方案,利用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的所述无线电资源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实体能够接收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方案包括码分多址CDMA方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特征的测量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在所述边界区域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i)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中时,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特征的测量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所述无线电信道质量在第一预定的阈值水平以下;和/或(ii)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中时,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特征的测量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所述无线电信道质量在第二预定的阈值水平以上;和/或(iii)其中,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特征的测量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之间及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无线电信道质量的差异在第三预定的阈值水平以下,所述终端设备则被视为处于所述边界区域中。
13.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所述无线电信系统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被配置为一起操作的控制器电路和收发器电路,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可操作以: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
确定上行链路数据已变得能够用于发送;
如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如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所述边界区域中,则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14.一种在无线电信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的电路,所述无线电信系统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所述电路包括被配置为一起操作的控制器电路和收发器电路,以使得所述电路可操作以: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
确定上行链路数据已变得能够用于发送;
如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则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如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所述边界区域中,则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选择用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15.一种操作支持无线电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方法,所述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
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所述边界区域中时,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16.一种支持无线电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述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包括被配置为一起操作的控制器电路和收发器电路,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可操作以: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
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所述边界区域中时,从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集合内监测用于由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17.一种用于支持无线电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的电路,所述无线电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以及支持第二通信小区中的通信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其中,所述电路包括被配置为一起操作的控制器电路和收发器电路,以使得所述电路可操作以: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
建立所述终端设备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入节点所使用的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集合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是不同的无线电资源集合;
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时,从所述共享无线电资源集合内监测用于由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内但不在所述第一通信小区与所述第二通信小区之间的所述边界区域中时,从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集合内监测用于由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
CN201880020503.1A 2017-03-22 2018-03-20 无线电信装置与方法 Active CN110463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62411.7 2017-03-22
EP17162411 2017-03-22
PCT/EP2018/057080 WO2018172383A1 (en) 2017-03-22 2018-03-20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3321A true CN110463321A (zh) 2019-11-15
CN110463321B CN110463321B (zh) 2023-10-31

Family

ID=5844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0503.1A Active CN110463321B (zh) 2017-03-22 2018-03-20 无线电信装置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6150B2 (zh)
EP (1) EP3603279B1 (zh)
CN (1) CN110463321B (zh)
TW (1) TW201836390A (zh)
WO (1) WO20181723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917A1 (zh) * 2020-12-03 2022-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03144A1 (en) 2017-03-30 2020-02-05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11819871A (zh) * 2018-01-25 2020-10-23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89884B (zh) * 2019-03-19 2023-10-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的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4436A (zh) * 2019-09-27 2021-03-30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oRa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23241835A1 (en) * 2022-06-14 2023-12-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duced up interruption for inter distributed unit lower layer mobility with ping-pong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4917B1 (en) * 1997-10-31 2002-07-02 Thomson Licensing, S.A. Device for read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having improved track error signal correction
CN101379855A (zh) * 2007-04-28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从源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的方法及系统
US20130157712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managing mobility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 communication
CN103501521A (zh) * 2003-12-05 2014-01-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支持先断后通切换的基于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90203A1 (zh) * 2012-12-14 2014-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322129A (zh) * 2012-05-21 2015-01-28 索尼公司 用于在多个子帧中分配资源的系统、方法和基站
CN105940754A (zh) * 2014-01-31 2016-09-14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48776B (en) * 1999-04-06 2003-07-09 Motorola Ltd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resource thefor
JP4021256B2 (ja) * 2002-06-24 2007-12-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チャネル設定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制御装置
US10749582B2 (en) * 2004-04-02 2020-08-1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DK3094123T3 (da) * 2006-03-21 2020-01-2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ålingsunderstøttet dynamisk frekvensgenanvendelse i cellulære telekommunikationsnetværk
US20120106472A1 (en) * 2009-03-31 2012-05-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Data Structure for Uplink Scheduling
US9191925B2 (en) * 2009-03-31 2015-11-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ling UE emissions for avoiding self-interference and for demanding coexistence situations
US8885507B2 (en) * 2009-12-11 2014-11-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431639A (zh) * 2013-06-06 2020-07-17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WO2015019045A1 (en) * 2013-08-05 2015-02-12 Sony Corporation User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data and method
WO2016010167A1 (ko) * 2014-07-15 2016-0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단말의 신호 처리 방법
CN105472745B (zh) * 2014-09-04 2020-09-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导频信号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设备
US20170188314A1 (en) * 2015-12-24 2017-06-29 Intel Corporation Up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shared spectrum networks
WO2018030855A1 (ko) * 2016-08-11 2018-02-15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참조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4917B1 (en) * 1997-10-31 2002-07-02 Thomson Licensing, S.A. Device for read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having improved track error signal correction
CN103501521A (zh) * 2003-12-05 2014-01-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支持先断后通切换的基于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79855A (zh) * 2007-04-28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从源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的方法及系统
US20130157712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managing mobility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 communication
CN104322129A (zh) * 2012-05-21 2015-01-28 索尼公司 用于在多个子帧中分配资源的系统、方法和基站
WO2014090203A1 (zh) * 2012-12-14 2014-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940754A (zh) * 2014-01-31 2016-09-14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917A1 (zh) * 2020-12-03 2022-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3321B (zh) 2023-10-31
US20210195557A1 (en) 2021-06-24
EP3603279A1 (en) 2020-02-05
US11096150B2 (en) 2021-08-17
TW201836390A (zh) 2018-10-01
WO2018172383A1 (en) 2018-09-27
EP3603279B1 (en) 2021-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3321A (zh) 无线电信装置与方法
JP5872711B2 (ja) 移動中継ノードトラッキングエリア設定及び位置更新方法並びに装置
EP3022971B1 (en) Method of supporting mobility of ue supporting/using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64507A1 (zh) Cag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cag小区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网元、终端、存储介质
RU2479152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ые для поддержки услуги csg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CN106664633B (zh) 用于执行基于协作的小区簇的协作通信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10463262A (zh) 早期切换准备和早期切换命令
CN10743904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中继终端选择方法和使用其方法的终端
CN107113689A (zh) 针对多跳基础网络的网络发起的发现和路径选择程序
CN1064653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装置对装置(d2d)操作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02291789A (zh) 获取相邻小区信息方法、用户设备的小区切换方法及网络
EP2716129B1 (en) Carrier aggregation support for home base stations
CN104581854A (zh)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和装置
US20100105384A1 (en) Location rout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090045200A (ko) 네트워크 선택
US6263203B1 (en) Method for the decentrally controlled, seamless handover of mobile terminal equipment between base stations
US20110060837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based on lte/sae system
CN10610535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装置对装置(d2d)操作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05075381A (zh) 用于建立直接通信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基站、网关和设备
CN101009931A (zh) 支持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的方法、基站和通信网络
US8355719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of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pplied therewith
CN102378313A (zh) 移动性管理实体的选择方法及中继节点
EP24483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subscriber access information by core network in switch process
CN102958094B (zh) 一种实现家庭基站无线接入网络共享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041023A1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接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8

Address after: American Delaware

Applicant after: CONVIDA WIRELESS, LL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Delaware

Applicant before: Interactive Digital VC Holding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8

Address after: American Delaware

Applicant after: Interactive Digital VC Holdings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2

Address after: Wilmington, Delaware, USA

Patentee after: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USA

Patentee before: CONVIDA WIRELESS, LL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U.S.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