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0700B -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0700B
CN110460700B CN201910697395.8A CN201910697395A CN110460700B CN 110460700 B CN110460700 B CN 110460700B CN 201910697395 A CN201910697395 A CN 201910697395A CN 110460700 B CN110460700 B CN 110460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content
trigger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73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0700A (zh
Inventor
杜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73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0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0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0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0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0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包括: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屏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提高了电子设备对于隐私内容的安全保护。

Description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终端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智能终端的功能也愈加丰富。目前,用户不仅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通信,而且使用电子设备记录照片、文字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用户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但是,存储了大量信息的电子设备也容易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高了电子设备对于隐私内容的安全保护。
一种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被所述第一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或全部透明;
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
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
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一种显示屏的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被所述第一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或全部透明;
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
调用模块,用于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被所述第一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或全部透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
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
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
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
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本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响应触发操作,获取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确定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当触发内容为隐私内容时,调用第二显示屏显示触发内容,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隐私内容,使得显示的隐私内容位于第一显示屏下,提高了电子设备对于隐私内容的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6A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的示意图;
图6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的示意图;
图6C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的示意图;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的验证界面;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的验证界面;
图10为又一个实施例中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的验证界面;
图11为再一个实施例中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的验证界面;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为智能手机、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计算机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该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存储隐私内容,并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隐私内容,提高了电子设备对于隐私内容的安全保护。
图1为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1,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141和第二显示屏142,第二显示屏142被第一显示屏141覆盖,第一显示屏141为部分透明或全部透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141为液晶显示屏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第二显示屏142为电子墨水显示屏。玻璃盖板覆盖第一显示屏141,玻璃盖板用于保护第一显示屏141和第二显示屏142。在玻璃盖板和第一显示屏141之间设置有触控面板131,触控面板131用于检测输入的触发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屏142背离第一显示屏141的方向上设置有背光源,背光源用于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为第二显示屏142提供光源。可选地,在电子设备上设置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当检测到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小于预设的光线强度时,控制开启背光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背光源背离第二显示屏142的方向上设置有遮光部件,所述遮光部件用于防止背光源漏光,同时,遮光部件还具有缓冲、绝缘、防水等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屏142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41的尺寸;当所述第一显示屏141为部分透明时,所述第一显示屏141的透明区域覆盖于所述第二显示屏142。所述第一显示屏141的透明区域的形状和位置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141的透明区域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所述第二显示屏142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屏141的周边排列。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
图1为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1,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输入单元130、显示单元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处理器18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RF电路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80处理;也可以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的应用程序、图像播放功能的应用程序等)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通讯录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30可包括触控面板1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32。触控面板131,也可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31上或在触控面板1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80,并能接收处理器1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31。除了触控面板131,输入单元1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40可包括第一显示屏141和第二显示屏142。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31可覆盖第一显示屏141和第二显示屏142,当触控面板1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第一显示屏141和第二显示屏14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中,触控面板131与第一显示屏141和第二显示屏142是作为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31与第一显示屏141和第二显示屏142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1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可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 此外,手机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等。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和传声器1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180处理后,经RF电路110可以发送给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后续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1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示出了WiFi模块1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100的必须构成,可以根据需要而省略。
处理器1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
手机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所示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包括:
步骤202,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
其中,触发操作是指第一显示屏或者第二显示屏上的显示元素被选定,选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手动触摸选定或者终端遥控选定。比如,用户手动触摸选定第一显示屏上的备忘录图标,即为一个触发操作。
其中,触发内容是指触发操作选定的显示元素对应的内容,比如,用户选定第一显示屏上的备忘录图标,备忘录中记录的内容即为触发内容。
具体地,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第二显示屏被第一显示屏覆盖。
如图4所示,玻璃盖板覆盖第一显示屏,所述玻璃盖板用于保护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在玻璃盖板和第一显示屏之间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用于检测输入的触发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第二显示屏背离第一显示屏的方向上设置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用于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为第二显示屏提供光源。可选地,在电子设备上设置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当检测到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小于预设的光线强度时,控制开启背光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背光源背离第二显示屏的方向上设置有遮光部件,所述遮光部件用于防止背光源漏光,同时,遮光部件还具有缓冲、绝缘、防水等功能。
具体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或者全部透明,当第一显示屏部分透明时,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覆盖于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的形状和位置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如图6A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可为四边形,如图6B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可为椭圆形,如图6C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可为三角形。或者,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显示屏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周边排列。
在第一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时,第二显示屏可输出预设信息进行显示,预设信息包括时钟信息、通话信息、系统通知信息、社交信息、天气信息、日程提醒信息等。通话信息包括未接来电。系统通知信息可包括未读短信等。社交信息包括即时通信应用会话信息、微博信息等。
具体地,第一显示屏可为液晶显示屏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 OLED),第二显示屏可为电子墨水显示屏。电子墨水显示屏的基板上面涂有由无数微小透明颗粒组成的电子墨水,颗粒由带正、负电的许多黑色和白色粒子密封于内部液态微胶囊内形成,不同颜色的带电粒子会因施加电场的不同而朝不同的方向运动。由此,电子墨水显示屏表面可呈现出黑白分明的可视化效果,且在阳光下没有液晶显示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反光现象;同时电子墨水具有双稳态效应,关闭电源后画面仍可保留,只有在画面发生变化时才耗电,因此电子墨水显示屏具有省电的优势。
具体地,结合第一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墨水显示屏),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实现较佳的显示效果,并节省电子设备的电量。比如,在色彩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观看视频、浏览图片等),使用第一显示屏,在色彩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阅读电子书等),使用第二显示屏;比如,在光线过强的应用场景,用户通过第一显示屏很难看清显示内容,可切换至第二显示屏进行观看;比如,在电子设备的电量充足时,使用第一显示屏,在电子设备的电量较低时,使用第二显示屏。
可选地,可检测当前的应用场景,根据预先设定的应用场景与显示屏之间的映射关系,自动选择第一显示屏或者第二显示屏。
可选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也可基于用户输入的指令进行切换。用户输入指令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输入预设的手势、输入预设的文字或者语音、触发第一显示屏或者第二显示屏上的预设的区域。
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可同时开启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也可开启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中的任意一个。
步骤204,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
其中,隐私内容是指预先设置的需要隐私保护的内容。不同的用户可根据个人的要求进行配置。隐私内容可为电子设备中存储的文件(备忘录、聊天记录等)、个人信息(身份证扫描图片、人像照片、账号信息等)等。
可选地,可将隐私度高于或等于隐私度阈值的内容作为隐私内容,将隐私度低于隐私度阈值的内容作为普通内容。具体地,第二显示屏可用于显示隐私内容,第一显示屏可用于显示普通内容。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分别设置不同的存储区域,将隐私内容存储至第二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将普通内容存储至第一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从而实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分别显示。
具体地,电子设备中各个内容的隐私度可由用户自主界定。接收针对内容的隐私度,若隐私度高于或等于隐私度阈值,则将该内容存储至第二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若该隐私度低于隐私度阈值,则将该内容存储至第一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或者,接收针对隐私内容的指定,将指定的隐私内容存储至第二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
具体地,电子设备中各个内容的隐私度也可由系统智能检测、判定。比如,预先设定人像照片为隐私内容,风景照片为普通内容,响应于检测到的人像照片,将人像照片存储至第二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响应于检测到的风景照片,将风景照片存储至第一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
步骤206,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具体地,当触发内容为隐私内容时,调用第二显示屏显示触发内容;或者,输出验证提示信息,获取根据验证提示信息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当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与预存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相匹配时,调用第二显示屏显示触发内容。其中,隐私内容验证信息是用于验证是否能显示触发内容的验证信息,验证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隐私内容验证信息,预存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用于验证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是否正确。
具体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可分别设置解屏密码。比如,设置第一显示屏的解屏密码为“1、2”,设置第二显示屏的解屏密码为“3、4”,针对各个显示屏输入正确的解屏密码才能实现屏幕解锁。需要说明的是,解屏密码可以是数字、文字、语音、手势、指纹信息、人脸信息等。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响应触发操作,获取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确定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当触发内容为隐私内容时,调用第二显示屏显示触发内容,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隐私内容,使得显示的隐私内容位于第一显示屏下,提高了电子设备对于隐私内容的安全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输出验证提示信息;获取根据所述验证提示信息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当输入的所述隐私内容验证信息与预存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相匹配时,执行所述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的步骤。
其中,隐私内容验证信息是用于验证是否能显示触发内容的验证信息,验证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隐私内容验证信息,预存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用于验证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是否正确。具体地,隐私内容验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文字、语音、手势、指纹信息、人脸信息等。
具体地,当触发内容为隐私内容时,输出验证提示信息,同时输出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的接收入口,接收基于所述接收入口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并对隐私内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调用第二显示屏显示触发内容。比如,如图8所示,当隐私内容验证信息为数字时,验证提示信息为“请输入密码”,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的接收入口为验证提示信息下方的输入区。
需要说明的是,可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隐私内容的触发入口,响应于隐私内容的触发入口被触发,输出验证提示信息,同时输出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的接收入口,接收基于所述接收入口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并对隐私内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调用第二显示屏显示隐私信息。
隐私内容的触发入口的位置和形状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如图9所示,在第一显示屏的边缘处设置隐私内容的触发入口,响应于隐私内容的触发入口被触发,输出验证提示信息“请输入密码”,同时输出验证提示信息下方的输入区。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当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验证通过时,调用第二显示屏显示触发内容,进一步加强了电子设备对于隐私内容的安全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根据所述验证提示信息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包括:获取根据所述验证提示信息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输入的第一验证信息和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输入的第二验证信息;将所述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合并成所述隐私内容验证信息。
其中,第一验证信息是在第一显示屏上输入的验证信息,第二验证信息是在第二显示屏上输入的验证信息,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结合作为隐私内容验证信息。
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文字、语音、手势、指纹信息、人脸信息等。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为相同的形式,比如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均为数字;或者,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为不同的形式,比如第一验证信息为文字,第二验证信息为数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假设隐私内容验证信息为“1、2、3、4”,那么需要先在第一显示屏上输入第一验证信息“1、2”,再在第二显示屏上输入第二验证信息“3、4”,才能对隐私内容验证信息验证通过。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分别在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输入验证信息,提高了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的输入复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动态密钥,所述动态密钥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验证信息。
其中,动态秘钥是指实时或者定时更新的数字、文字、语音、视频等,其用于启示用户来确定第二验证信息,以增加第二验证信息的随机性。
具体地,由于电子墨水屏耗电较少,因此可实时或者定时刷新动态密钥。比如,初始的第二验证信息为 “3、4”,动态密钥为“在初始的第二验证信息的基础上,每个数字增加1”,那么第二验证信息为“4、5”;或者,初始的第二验证信息为 “3、4”,动态密钥为“1”,而用户知晓推算规则为“在初始的第二验证信息的基础上,每个数字增加动态秘钥”,那么第二验证信息为“4、5”。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利用动态密钥提高了第二显示屏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的随机性,提高了隐私内容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包括: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屏是否开启;若所述第一显示屏开启,关闭所述第一显示屏;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具体地,当第二显示屏显示时,可关闭第一显示屏。
在关闭第一显示屏之前,可输出提示信息,以询问用户是否关闭第一显示屏。当接收到针对该提示信息的确认信息时,执行关闭第一显示屏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保证了第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显示屏开启,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是否有空闲区域;若所述第一显示屏开启,且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有空闲区域,获取与所述空闲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中与所述空闲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其中,空闲区域是指该区域没有显示内容;与空闲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是指,位于第一显示屏的空闲区域的正下方的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
若所述第一显示屏开启,且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有空闲区域,获取与所述空闲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并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触发内容;若所述第一显示屏开启,但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没有空闲区域,关闭第一显示屏。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当第二显示屏显示时,利用第一显示屏的空闲区域进行显示,避免了第一显示屏的频繁开启和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尺寸,当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时,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覆盖于所述第二显示屏;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电子设备待机时,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输出预设信息。
其中,预设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时间、未接来电、未读短信、备忘录、天气等。
具体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或者全部透明,当第一显示屏部分透明时,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覆盖于第二显示屏。这样,在第一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时,第二显示屏可输出预设信息进行显示。预设信息包括时钟信息、通话信息、系统通知信息、社交信息、天气信息、日程提醒信息等,通话信息包括未接来电,系统通知信息可包括未读短信等,社交信息包括即时通信应用会话信息、微博信息等。
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的形状和位置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如图6A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可为四边形,如图6B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可为椭圆形,如图6C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可为三角形。或者,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显示屏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周边排列。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节省了电子设备的电量。
如图12所示,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步骤1202,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
步骤1204,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
步骤1206,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输出验证提示信息;
步骤1208,获取根据所述验证提示信息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
步骤1210,当输入的所述隐私内容验证信息与预存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相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屏是否开启;
步骤1212,若所述第一显示屏开启,关闭所述第一显示屏;
步骤1214,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隐私内容,使得显示的隐私内容位于第一显示屏下,提高了电子设备对于隐私内容的安全保护。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和图1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和图1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控制装置1300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一种显示屏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302、确定模块1304和调用模块1306。其中:
获取模块1302,用于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
确定模块1304,用于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
调用模块1306,用于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本实施中的显示屏的控制装置1300,响应触发操作,获取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确定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当触发内容为隐私内容时,调用第二显示屏显示触发内容,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隐私内容,使得显示的隐私内容位于第一显示屏下,提高了电子设备对于隐私内容的安全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显示屏的控制装置1300还包括提示模块1308和匹配模块1310,其中:所述提示模块1308,用于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输出验证提示信息;所述获取模块1302 ,还用于获取根据所述验证提示信息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所述匹配模块1310,用于当输入的所述隐私内容验证信息与预存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相匹配时,执行所述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302 ,还用于获取根据所述验证提示信息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输入的第一验证信息和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输入的第二验证信息;将所述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合并成所述隐私内容验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302 ,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动态密钥,所述动态密钥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验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用模块1306,还用于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屏是否开启;若所述第一显示屏开启,关闭所述第一显示屏;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用模块1306,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显示屏开启,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是否有空闲区域;若所述第一显示屏开启,且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有空闲区域,获取与所述空闲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中与所述空闲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显示屏的控制装置1300还包括输出模块1312,其中:所述输出模块1312,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待机时,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输出预设信息。
上述显示屏的控制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显示屏的控制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显示屏的控制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显示屏的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显示屏的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被所述第一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或全部透明。如图1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上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屏的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终端或服务器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 (SRAM)、动态 RAM (DRAM)、同步 DRAM (SDRAM)、双数据率 SDRAM (DDR SDRAM)、增强型 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为电子墨水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被所述第一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或全部透明,当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时,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覆盖于所述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分别对应不同的存储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用于存储通用内容,所述第二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用于存储隐私内容;
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
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
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是否有空闲区域;
若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有空闲区域,获取与所述空闲区域相对应的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
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输出验证提示信息;
获取根据所述验证提示信息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
当输入的所述隐私内容验证信息与预存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相匹配时,执行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是否有空闲区域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根据所述验证提示信息输入的隐私内容验证信息,包括:
获取根据所述验证提示信息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输入的第一验证信息和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输入的第二验证信息;
将所述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合并成所述隐私内容验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动态密钥,所述动态密钥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验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关闭所述第一显示屏;
调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输入的切换指令;
根据所述切换指令,触发从所述第一显示屏到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尺寸;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待机时,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输出预设信息。
8.一种显示屏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为电子墨水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被所述第一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或全部透明,当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时,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覆盖于所述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分别对应不同的存储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用于存储通用内容,所述第二显示屏对应的存储区域用于存储隐私内容;
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内容;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触发内容是否为隐私内容;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触发内容为所述隐私内容时,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是否有空闲区域;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有空闲区域,获取与所述空闲区域相对应的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
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触发内容。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被所述第一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为部分透明或全部透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透明区域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或者,所述第二显示屏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周边排列。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97395.8A 2019-07-30 2019-07-30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460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7395.8A CN110460700B (zh) 2019-07-30 2019-07-30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7395.8A CN110460700B (zh) 2019-07-30 2019-07-30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0700A CN110460700A (zh) 2019-11-15
CN110460700B true CN110460700B (zh) 2021-09-14

Family

ID=68484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7395.8A Active CN110460700B (zh) 2019-07-30 2019-07-30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607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6351B (zh) * 2019-12-06 2021-09-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33809B (zh) * 2020-07-17 2022-06-1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905098B (zh) * 2021-03-26 2022-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5999B (zh) * 2012-11-19 2017-08-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4408385A (zh) * 2014-11-10 2015-03-11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终端中隐藏隐私内容的设备和方法
US10705358B2 (en) * 2016-02-02 2020-07-07 Apple, Inc.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angles-of-view comprising backlight structures having an electrically adjustable lens array that adjusts backlight illumination
CN108122499A (zh) * 2016-11-29 2018-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其切换方法
CN106601188A (zh) * 2017-01-04 2017-04-26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97448A (zh) * 2017-12-26 2018-06-2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显示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8650415A (zh) * 2018-04-27 2018-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63976B (zh) * 2018-05-04 2020-11-20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双屏的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0700A (zh) 2019-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5452B (zh) 一种灭屏显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536783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78175B (zh) 一种界面锁定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8616652B (zh) 数据保护方法和装置、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21494B (zh) 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10460700B (zh)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10552182B2 (en) Multip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7395880B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427143B (zh)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WO2019196693A1 (zh) 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WO2016197337A1 (zh) 短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88524B (zh) 信息加密方法、信息解密方法及终端
CN109062634B (zh) 一种应用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9196702A1 (zh) 隐私空间启动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8632454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WO2020199987A1 (zh) 信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105168B (zh) 一种呼叫转移的方法、终端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1125770A (zh) 一种隐私保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377486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56347A (zh) 一种项目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TW201826158A (zh) 顯示資料的方法、裝置和終端
CN108537025B (zh) 隐私保护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US11461509B2 (en) Scree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6686703A (zh) 一种终端和定时器唤醒方法
US1059986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and the mobi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