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6172A -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6172A
CN110446172A CN201910754532.7A CN201910754532A CN110446172A CN 110446172 A CN110446172 A CN 110446172A CN 201910754532 A CN201910754532 A CN 201910754532A CN 110446172 A CN110446172 A CN 110446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card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card
terminal
telephone expen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45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45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61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6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61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4Accounting 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属于通信领域。方法包括: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时,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为当前的数据卡;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本申请可以提高数据业务的连续性,避免数据业务发生中断。

Description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无线终端的依赖越来越高,为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方便,目前双卡双通手机的市场比例在不断增大。
双卡双通手机中可安装两个独立的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SIM)、用户识别模块(user identity module,简称为:UIM)或全球用户识别模块(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双卡双通手机一般可以包含两套基带处理器,两套基带处理器能支持两张SIM卡或UIM卡或USIM卡同时工作,即能支持两张SIM或UIM卡或USIM卡同时通话,并且在两张卡进行通话切换时不需要重新开关机。
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将双卡中的一个SIM卡作为语音卡,另一个SIM卡进行数据卡,在数据卡发生欠费停机时,用户如果在使用数据卡进行数据连接时,用户当前基于数据连接的业务就会中断。例如:用户使用SIM卡1进行视频通话,视频通话消耗的数据流量较大,在视频通话过程中如果SIM卡1发生欠费停机,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的视频通话会被迫中断,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使用当前的SIM卡执行数据业务时由于欠费发生业务中断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为当前使用的数据卡,在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终端中安装的除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在所述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以及当前使用的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装置,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时,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为当前的数据卡;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切换单元,用于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包括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中,终端获取当前用于数据卡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在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的情况下,在终端包括的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选择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然后将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前用于数据业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欠费时造成数据业务中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发生欠费停机之前切换到话费充足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上继续执行数据业务,避免数据业务发生中断,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系统和用户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安卓操作系统的架构图;
图4是图1中IOS操作系统的架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数据卡和语音卡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本申请中的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输入装置130、输出装置140和总线150。处理器110、存储器120、输入装置130和输出装置140之间可以通过总线150连接。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该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Android)系统(包括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包括基于IOS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或其它系统。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参见图2所示,存储器120可分为操作系统空间和用户空间,操作系统即运行于操作系统空间,原生及第三方应用程序即运行于用户空间。为了保证不同第三方应用程序均能够达到较好的运行效果,操作系统针对不同第三方应用程序为其分配相应的系统资源。然而,同一第三方应用程序中不同应用场景对系统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比如,在本地资源加载场景下,第三方应用程序对磁盘读取速度的要求较高;在动画渲染场景下,第三方应用程序则对GPU性能的要求较高。而操作系统与第三方应用程序之间相互独立,操作系统往往不能及时感知第三方应用程序当前的应用场景,导致操作系统无法根据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的系统资源适配。
为了使操作系统能够区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具体应用场景,需要打通第三方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使得操作系统能够随时获取第三方应用程序当前的场景信息,进而基于当前场景进行针对性的系统资源适配。
以操作系统为Android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3所示,存储器120中可存储有Linux内核层320、系统运行时库层340、应用框架层360和应用层380,其中,Linux内核层320、系统运行库层340和应用框架层360属于操作系统空间,应用层380属于用户空间。Linux内核层320为终端的各种硬件提供了底层的驱动,如显示驱动、音频驱动、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电源管理等。系统运行库层340通过一些C/C++库来为Android系统提供了主要的特性支持。如SQLite库提供了数据库的支持,OpenGL/ES库提供了3D绘图的支持,Webkit库提供了浏览器内核的支持等。在系统运行时库层340中还提供有安卓运行时库(Android runtime),它主要提供了一些核心库,能够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语言来编写Android应用。应用框架层360提供了构建应用程序时可能用到的各种API,开发者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API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比如活动管理、窗口管理、视图管理、通知管理、内容提供者、包管理、通话管理、资源管理、定位管理。应用层380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原生应用程序,比如联系人程序、短信程序、时钟程序、相机应用等;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所开发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比如游戏类应用程序、即时通信程序、相片美化程序、购物程序等。
以操作系统为IOS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4所示,IOS系统包括:核心操作系统层420(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440(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460(Media layer)、可触摸层480(Cocoa Touch Layer)。核心操作系统层420包括了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以及底层程序框架,这些底层程序框架提供更接近硬件的功能,以供位于核心服务层440的程序框架所使用。核心服务层440提供给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系统服务和/或程序框架,比如基础(Foundation)框架、账户框架、广告框架、数据存储框架、网络连接框架、地理位置框架、运动框架等等。媒体层460为应用程序提供有关视听方面的接口,如图形图像相关的接口、音频技术相关的接口、视频技术相关的接口、音视频传输技术的无线播放(AirPlay)接口等。可触摸层480为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各种常用的界面相关的框架,可触摸层480负责用户在终端上的触摸交互操作。比如本地通知服务、远程推送服务、广告框架、游戏工具框架、消息用户界面接口(User Interface,UI)框架、用户界面UIKit框架、地图框架等等。
在图4所示出的框架中,与大部分应用程序有关的框架包括但不限于:核心服务层440中的基础框架和可触摸层480中的UIKit框架。基础框架提供许多基本的对象类和数据类型,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和UI无关。而UIKit框架提供的类是基础的UI类库,用于创建基于触摸的用户界面,iOS应用程序可以基于UIKit框架来提供UI,所以它提供了应用程序的基础架构,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绘图、处理和用户交互事件,响应手势等等。
其中,在IOS系统中实现第三方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数据通信的方式以及原理可参考Android系统,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输入装置130用于接收输入的指令或数据,输入装置130包括但不限于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或触控设备。输出装置140用于输出指令或数据,输出装置140包括但不限于显示设备和扬声器等。在一个示例中,输入装置130和输出装置140可以合设,输入装置130和输出装置140为触摸显示屏,该触摸显示屏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以及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触摸显示屏通常设置在终端的前面板。触摸显示屏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或异型屏。触摸显示屏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中还包括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上文介绍的终端。可选地,各步骤的执行主体为终端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系统,也可以是IOS系统,或者其它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其上还可以安装有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可以是各种能实现显示功能的设备,例如: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display,简称CR)、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简称LED)、电子墨水屏、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简称PDP)等。用户可以利用终端101上的显示设备,来查看显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所述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汽车、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诸如电子手表、电子眼镜、电子头盔、电子手链、电子项链、电子衣物等设备。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处理器110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20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包括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中,终端获取当前用于数据卡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在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的情况下,在终端包括的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选择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然后将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前用于数据业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欠费时造成数据业务中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发生欠费停机之前切换到话费充足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上继续执行数据业务,避免数据业务发生中断,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在下述方法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仅以各步骤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进行介绍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5-附图11,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装置可以是图5-图11所示的终端。
请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1、在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
其中,话费阈值的大小可以是运营商服务器预配置的固定值,也可以是用户通过终端在运营商服务器上进行自定义配置的,话费阈值的大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为终端包括的所有的用户身份识别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是终端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其他用户身份识别卡,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S501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类型可是实体SIM卡或虚拟SIM卡;实体SIM卡表示设置在终端的卡槽中的,可拔插的SIM卡;虚拟SIM卡是利用终端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生成的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存在的SIM卡。另外,实体SIM卡根据尺寸的大小分为:标准卡、micro SIM卡和nano SIM卡。终端可以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卡执行语音电话和数据连接功能,在终端包括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时,用户可以可以通过终端提供的设置界面在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设置语音卡和数据卡,语音卡是用于执行语音通话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终端通过语音卡执行播放操作;数据卡是用于执行数据连接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终端通过数据卡与部署在数据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在包括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语音卡和数据库可以是相同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也可以是不同的用户身份识别卡。
例如:参见图6~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语音卡和数据卡的用户界面图,终端包括SIM卡1和SIM卡2,SIM卡1的运营商为中国联通,SIM卡2的运营商为中国移动。图6中,终端显示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包括SIM卡管理选项,用户点击SIM卡管理选项后,终端显示图7的用户界面,图7的用户界面包括语音电话选项和数据连接选项,用户点击图7中的语音电话选项后,终端显示图8的用户界面,用户通过图8的用户界面将SIM卡1设置为语音卡;用户点击图7中的数据连接选项之后,终端显示图9的用户界面,用户通过图9的用户界面将SIM卡2设置为数据卡。
其中,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是当前的数据卡,终端当前使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进行数据连接,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当前可能承载有数据业务,也可能未承载数据业务。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各自具有不同的标识,例如:利用数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终端可以主动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上查询话费余额,也可以被动接收运营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获取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包括:
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话费查询请求,终端设备接收运营商服务器响应于话费查询请求返回的话费查询响应,解析话费查询响应获取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话费查询请求的的消息类型可以是短消息或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请求。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预先在运营商服务器上设置用于充值提醒的话费阈值,运营商服务器检测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该话费阈值时,向终端发送指定格式的短消息,该指定格式的短消息用于表示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该话费阈值,终端接收该指定格式的短消息,获取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
S502、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其中,终端根据预设策略从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是待切换的作为数据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大于或等于话费阈值。
一般的,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不存在话费余额大于话费阈值的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时,终端不执行数据卡的切换,继续将当前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然后在用户界面上显示充值提示消息,充值提示消息包括充值链接地址,用户点击该充值链接地址后终端请求充值界面,充值界面上显示充值金额,用户可以通过充值界面对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执行充值操作。
一般的,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中仅包含一个用户身份识别卡时,且该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大于或等于话费阈值时,则该用户身份识别卡即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S503、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其中,终端将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后的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终端在向数据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发起数据连接请求时,通过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发起数据连接请求。或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承载有数据业务时,将数据业务迁移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上继续执行。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将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时,若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上承载有数据业务,终端获取数据业务对应的应用服务器的网络地址和业务进度信息,将应用服务器的网络地址和业务进度信息通知给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以便终端通过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继续执行该数据业务,避免重新执行启动该数据业务,增加数据业务的连续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将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时,若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上未承载数据业务时,终端获取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建立数据连接使用的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列表,将APN列表通知给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以便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根据APN列表快速与数据网络建立数据连接,减少连接上数据网络的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在执行时,在包括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中,终端获取当前用于数据卡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在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的情况下,在终端包括的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选择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然后将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前用于数据业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欠费时造成数据业务中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发生欠费停机之前切换到话费充足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上继续执行数据业务,避免数据业务发生中断,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01、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话费查询请求。
其中,运营商服务器可以是核心网中用于计费控制的网元,例如:在LTE通信系统中,运营商服务器可以是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EF)。话费查询请求的消息类型可以是短消息、多媒体消息或IP消息,话费查询请求用于查询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话费查询请求中携带话费查询指令和被叫号码,例如:终端打开短消息编辑界面,在短消息编辑界面中输入被叫号码“10086”,以及在短消息编辑框中输入“YE”,终端接收到用户的点击操作,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向被叫号码为“10086”的运营商服务器发送的话费查询请求“YE”,“10086”为被叫号码,“YE”为话费查询指令。其中,终端可以周期性的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话费查询指令,终端发送话费查询请求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其中,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为当前使用的数据卡,即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进行数据连接,
S1002、接收来自运营商服务器的话费查询响应。
其中,话费查询响应是运营商服务器基于话费查询请求生成的,话费查询响应的消息类型可以是短消息、IP消息或多媒体消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例如:话费查询请求为短消息,段消息的文本内容为“截止2019年8月12日8:00,您的话费余额为100元”。
S1003、解析话费查询响应得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
其中,终端解析话费查询响应中的文本内容得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
S1004、判断话费余额是否小于话费阈值。
其中,终端预存储或预配置有话费阈值,终端判断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是否小于话费阈值,若为是,执行S606;若为否,执行S605。
S1005、继续将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
其中,终端不执行继续将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进行数据连接。
S1006、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
其中,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包括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其他用户身份识别卡,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例如:终端包括SIM卡1、SIM卡2和SIM卡3,终端当前的数据卡设置为SIM卡1,终端确定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包含SIM卡2和SIM卡3。
S1007、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确定话费余额大于或等于话费阈值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
其中,终端根据采用主动查询或被动接收的方式获取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各个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确定话费余额大于或等于话费阈值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和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包括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例如: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包含SIM卡2和SIM卡3,终端获取SIM卡2的话费余额为100元,SIM卡2的话费余额为80元,话费阈值为10元,则SIM卡2和SIM卡3的话费余额都大于话费阈值。终端确定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包含SIM卡2和SIM卡3。
S1008、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话费余额最大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例如:根据S1107的例子,终端确定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SIM卡2的话费余额最大,将SIM卡2作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S1009、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其中,关闭第一目标用户识别卡的数据连接功能,打开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数据连接功能,实现将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在安卓操作系统中,终端以广播消息的形式向设置APP发送切换指令,切换指令用于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指令可以携带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
例如:根据S1008的例子,当前的数据卡为SIM卡1,终端将当前的数据卡由SIM卡1切换为SIM卡2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在执行时,在包括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中,终端获取当前用于数据卡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在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的情况下,在终端包括的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选择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然后将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前用于数据业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欠费时造成数据业务中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发生欠费停机之前切换到话费充足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上继续执行数据业务,避免数据业务发生中断,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请参见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1、终端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充值提醒设置请求。
其中,运营商服务器可以是核心网中用于计费控制的网元,例如:在LTE通信系统中,运营商服务器可以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EF)网元。充值提醒设置请求用于设置话费阈值,运营商服务器检测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时,会向终端发送欠费提示消息,欠费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及时进行充值,避免停机造成无法正常使用数据连接和语音电话功能。欠费提示设置请求中携带需要设置的话费阈值,话费阈值的大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定。例如:话费阈值为10元。充值提醒设置请求可以是短消息、HTTP请求消息或其他类型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S1102、终端接收运营商服务器设置成功响应。
其中,运营商服务器接收充值提醒设置请求,设置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阈值,设置成功后,向终端返回设置成功响应,终端根据设置成功响应确定话费阈值已成功设置。然后,运营商服务器周期性的检测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在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的情况下,向终端发送欠费提示消息,欠费提醒消息的消息类型为短消息、HTTP请求消息或其他类型的消息。
S1103、解析设置成功响应确定话费阈值设置成功。
其中,设置成功响应中可携带指示信息,例如:通过比特位来表示设置话费阈值是否成功,在指示信息的值为“1”表示话费阈值设置成功,在指示信息的值为“0”时表示话费阈值设置失败。
S1104、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接收来自运营商服务器的短消息。
其中,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是当前的数据卡,数据卡表示终端进行数据连接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用户可以通过终端中基于图6~图9的用户界面来设置数据卡和语音卡。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接收来自运营商服务器的短消息时识别短消息的电话号码和文本内容,其中,终端可以在后台开启一个进程,通过该进程检测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接收到的短消息,例如:该进程可以是daemon进程。
S1105、判断短消息的电话号码为预设号码。
其中,短消息的电话号码即短消息的主叫号码,终端中预存储有预设号码,预设号码为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对应的运营商的用于提醒话费余额的电话号码,不同的运营商对应不同的预设号码,例如:中国移动对应的预设号码为“10086”,中国联通对应的预设号码为“10010”,中国电信对应的预设号码为“10000”。若判断结果为是,继续执行S1106,若判断结果为否,执行S1108。
S1109、检测短消息中是否存在预设关键词。
其中,终端预存储或预配置有预设关键词,终端检测到预设关键词和预设号码的短消息时,确定该短消息为提醒话费余额不足的短消息。例如:预设关键词可以为:“话费余额”、“账户余额”、“剩余金额”、“余额不足”等,预设关键词可以根据运营商发送的用户表示话费余额的短消息的格式来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语义识别模型对短消息的文本内容进行语义识别得到语义信息,该语义信息是否表示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语义识别模型为隐马尔可夫模型,
S1107、确定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
其中,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短消息的号码为预设号码,且短消息包括预设关键词即确定该段消息为欠费提示消息,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因为运营商服务器只有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时,才会向终端发送欠费提示消息,以便提示用户及时进行充值。
S307、判断话费余额是否大于话费阈值。
其中,终端预存储或预配置有话费阈值,终端设备判断话费余额大于话费阈值,将话费阈值
S1108、继续将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
S1108的具体过程可参照图10中的1105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1109、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
S1110、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确定话费余额大于或等于话费阈值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
S1111、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话费余额最大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S1112、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S1110~S1112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照图10中S1007~S1009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在包括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中,终端获取当前用于数据卡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在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的情况下,在终端包括的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选择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然后将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前用于数据业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欠费时造成数据业务中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发生欠费停机之前切换到话费充足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上继续执行数据业务,避免数据业务发生中断,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见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课件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简称装置12,装置12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装置12包括确定单元1201、选择单元1202和切换单元1203。
确定单元1201,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时,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为当前的数据卡。
选择单元1202,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切换单元1203,用于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确定单元1201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接收短消息;
若所述短消息的号码为预设号码且所述短消息包括预设关键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装置12还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充值提醒设置请求;其中,所述充值提醒设置请求携带所述话费阈值;
接收来自所述运营商服务器响应于所述充值提醒设置请求返回的设置成功响应;
解析所述设置成功响应确定成功设置所述话费阈值。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接收短消息,包括:
在后台启动守护进程,通过所述守护进程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码的短消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包括:
通过守护进程向设置应用程序发送广播消息;其中,所述广播消息携带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所述广播消息用于指示设置应用程序将当前的数据卡切换为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通过所述设置应用程序关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数据开关,以及打开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数据开关。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装置12还包括:
获取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话费查询请求;
接收来自运营商服务器响应于所述话费查询请求发送的话费查询响应;
解析所述话费查询响应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包括:
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确定话费余额大于或等于话费阈值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
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确定话费余额最大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12在执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包括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中,终端获取当前用于数据卡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在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的情况下,在终端包括的多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选择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然后将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数据卡,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前用于数据业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欠费时造成数据业务中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发生欠费停机之前切换到话费充足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上继续执行数据业务,避免数据业务发生中断,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5-图1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5-图11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10)

1.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时,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为当前的数据卡;
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时,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接收短消息;
若所述短消息的号码为预设号码且所述短消息包括预设关键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接收短消息之前,还包括:
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充值提醒设置请求;其中,所述充值提醒设置请求携带所述话费阈值;
接收来自所述运营商服务器响应于所述充值提醒设置请求返回的设置成功响应;
解析所述设置成功响应确定成功设置所述话费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接收短消息,包括:
在后台启动守护进程,通过所述守护进程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码的短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包括:
通过守护进程向设置应用程序发送广播消息;其中,所述广播消息携带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所述广播消息用于指示设置应用程序将当前的数据卡切换为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通过所述设置应用程序关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数据开关,以及打开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数据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时,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之前,还包括:
通过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话费查询请求;
接收来自运营商服务器响应于所述话费查询请求发送的话费查询响应;
解析所述话费查询响应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包括:
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确定话费余额大于或等于话费阈值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
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确定话费余额最大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8.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话费余额小于话费阈值时,确定终端包括的N个用户身份识别卡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为当前的数据卡;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集合中选择一个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切换单元,用于将数据卡由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为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CN201910754532.7A 2019-08-15 2019-08-15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Pending CN1104461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4532.7A CN110446172A (zh) 2019-08-15 2019-08-15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4532.7A CN110446172A (zh) 2019-08-15 2019-08-15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6172A true CN110446172A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3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4532.7A Pending CN110446172A (zh) 2019-08-15 2019-08-15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617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483A (zh) * 2011-02-23 2011-07-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移动终端通信业务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954564A (zh) * 2015-06-12 2015-09-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Sim卡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208197A (zh) * 2015-08-17 2015-12-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识别卡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7295594A (zh) * 2017-08-07 2017-10-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483A (zh) * 2011-02-23 2011-07-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移动终端通信业务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954564A (zh) * 2015-06-12 2015-09-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Sim卡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208197A (zh) * 2015-08-17 2015-12-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识别卡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7295594A (zh) * 2017-08-07 2017-10-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2937B (zh) 配置信息发送方法、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889070B (zh) 图片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15964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data between terminals
CN111459586A (zh) 远程协助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653670A (zh) 业务逻辑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13268212A (zh) 投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391734A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3273463A1 (zh) 流量套餐获取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522131A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572815A (zh) 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218130A (zh) 互动视频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13419873A (zh) 聊天消息的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8353021A (zh) 即时通讯的信息处理方法、终端、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30300A (zh) 相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3286349B (zh) 个人热点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46172A (zh)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913384A (zh) 拨号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556482B (zh) 虚拟sim卡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3950043B (zh) 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13114849A (zh) 闹钟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13068252B (zh)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692026B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314588B (zh) 背景同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125048B (zh) 一种消息推送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778386B (zh) 组件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