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5117A -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5117A
CN110445117A CN201910744931.5A CN201910744931A CN110445117A CN 110445117 A CN110445117 A CN 110445117A CN 201910744931 A CN201910744931 A CN 201910744931A CN 110445117 A CN110445117 A CN 110445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input terminal
power supply
circuit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49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领
陆卫丽
肖庆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eyua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eyua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eyua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eyua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449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5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5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5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1/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 H02H11/00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in case of inverted polarity or connection; with switching for obtaining correct connection
    • H02H11/00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in case of inverted polarity or connection; with switching for obtaining correct connection using a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s protecting element in one of the supply lin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源、DC‑DC功率变换电路、辅助电源、MOS管,所述电源的正端连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第十六电阻与所述MOS管的第三端相连,所述MOS管的第二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MOS管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十七电阻与所述MOS管的第三端相连,所述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端相连。本发明使用辅助电源去控制MOS管的开启,而辅助电源是来源于DC‑DC功率变换电路,其输出值是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在更宽的电压范围内可靠的驱动MOS管,而且还能高效率地工作。

Description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流输入类型的开关电源类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采用直流输入供电。一般情况下直流供电设备其内置的直流开关电源、驱动器、变频器等需要保证输入电源极性的正确性,如果一旦接错极性轻则损坏设备重则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这些直流供电设备一般都需要做防反接保护。
请参见图1所示,一种现有的防反接保护电路的方案,其采用串联二极管做防反接保护,主要优点是电路简单成本低,但主要的缺点是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大,在大电流时其功耗太大,效率和散热都是大问题,因此,该方案一般主要应用在小电流、小功率的场合,不适合大电流、大功率的应用场合。
请参见图2所示,另一种现有的防反接保护电路的方案,其采用串联MOS管做防反接保护。该方案相对于图1串联二极管做防反接保护的方案,优点是MOS管导通阻抗可以做到很低,目前的技术可以做到几个毫欧甚至更低,串联在电路中的功耗很低,在一定的应用场合中其效率和散热都不是问题。不过,其MOS管栅极的驱动电路简单的由电阻R1'、R2'、稳压二极管D2'三个器件对电源输入电压进行分压、稳压而组成,是其最大的问题。具体来说,为了降低MOS管的导通功耗,一般都会使其饱和导通。MOS管栅极的驱动电压正常在12V-15V,那么输入电压DC就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输入电压太低将使MOS管的栅极无法获得足够高的驱动电压,MOS管无法饱和导通损耗太大;输入电压太高稳压管D2'将导通,分压电阻R1'上的功率损耗将增大。假设D2'是一个12V的稳压管,若输入电压是24V,则R1'的功耗至少为(24-12)2/R1'(忽略MOS管驱动电流在其上的损耗),若输入电压变为48V,则R1'的功耗至少为(48-12)2/R1',由此可见输入电压增加一倍其功耗会将会增加8倍,因此,这种方案的功率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成几何倍数的增大。
发明内容
针对此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稳定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本发明的目的由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所述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源、DC-DC功率变换电路、辅助电源、MOS管,所述电源的正端连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第十六电阻与所述MOS管的第三端相连,所述MOS管的第二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MOS管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十七电阻与所述MOS管的第三端相连,所述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MOS管是NMOS,所述MOS管的第一端是漏极端,所述MOS管的第二端是源极端,所述MOS管的第三端是栅极端。
进一步,所述MOS管是PMOS,所述MOS管的第一端是源极端,所述MOS管的第二端是漏极端,所述MOS管的第三端是栅极端。
进一步,所述辅助电源包括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绕组、第五二极管、第七电容,所述辅助电源通过所述变压器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端相连,第五二极管的负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也与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绕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二极管与所述第七电容的连接点作为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包括PWM控制芯片,所述PWM控制芯片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构成开关回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一端为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正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五电容、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五电容并联后,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端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电压输出电路,所述电压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端作为所述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工作电压提供电路,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包括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十五电阻,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作为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负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端还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四电容并联后,一端与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PWM控制芯片还包括第四输入端,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四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PWM震荡信号电路,所述PWM震荡信号电路包括第六电阻,所述PWM控制芯片还包括第五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五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稳压反馈网络,所述稳压反馈网络包括光耦、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第六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阳极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阳极还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阴极也与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也与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WM控制芯片还包括第六输入端和第七输入端,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六输入端相连,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七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PWM控制芯片还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短接,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接地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并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点也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PWM控制芯片是MPS公司的MP6002,具有8个引脚,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是第7引脚VIN,第二输入端是第1引脚GND,第三输入端是第2引脚LINE,第四输入端是第6引脚VCC,第五输入端是第5引脚RT,第六输入端是第3引脚FB,第七输入端是第4引脚COMP,输出端是第8引脚SW。
进一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本发明使用辅助电源去控制MOS管的开启,而辅助电源是是来源于DC-DC功率变换电路,其输出值是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所以电路的功耗不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相应的,就可以在更宽的电压范围内可靠的驱动MOS管,而且还能高效率地工作。而且,本发明利用MOS管的单向导通性做防反接保护,充分利用了MOS管饱和导通阻抗低的特点,电路整体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所述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源J1、DC-DC功率变换电路(未标号)、辅助电源(未标号)、MOS管Q1,所述电源J1的正端DC+连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所述MOS管Q1的第三端相连,所述MOS管Q1的第二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MOS管Q1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十七电阻R17与所述MOS管Q1的第三端相连,所述MOS管Q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J1的负端DC-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MOS管Q1是NMOS,所述MOS管Q1的第一端是漏极端D,所述MOS管Q1的第二端是源极端S,所述MOS管Q1的第三端是栅极端G。
请参见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MOS管Q1是PMOS,所述MOS管Q1的第一端是源极端S,所述MOS管的第二端是漏极端D,所述MOS管的第三端是栅极端G。
图3所示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当电源J1上正极端DC+、负极端DC-正确接入电路以后,输入直流电荷从正极端DC+经过辅助电源内部电路、MOS管Q1的寄生二极管后流回到负极端DC-,从而形成回路,上电瞬时MOS管Q1的压降为寄生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电压;
(2)在电源J1正极端DC+到负极端DC-之间形成回路以后,辅助电源得电开始工作并给相关控制电路供电,辅助电源的输出端为MOS管Q1栅极端G供电,驱动MOS管Q1饱和导通,此时MOS管Q1的压降为流过漏极端D和源极端S之间的电流I与MOS管Q1饱和导通时的电阻RDSon之积,此压降远远小于寄生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
(3)当电源J1上正极端DC+、负极端接反接入电路以后,此时MOS管Q1寄生二极管反向偏置截止,电荷无法从正极端DC+经过MOS管Q1流回到负极端DC-形成回路给辅助电源供电,辅助电源无法得电工作,相关控制电路也无法得电工作,整个电路都无法工作。
请参见图5所示,所述辅助电源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三次级绕组T1-C、第五二极管D5、第七电容C7,所述辅助电源通过所述变压器T1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相连,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三次级绕组T1-C的一端与所述电源J1的负端DC-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端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负端与所述第七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也与变压器T1的第三次级绕组T1-C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与所述第七电容C7的连接点作为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
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包括PWM控制芯片U1,所述PWM控制芯片U1与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T1-A构成开关回路,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T1-A的一端为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J1的正端DC+相连,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T1-A的另一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电容C5、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五电阻R5与所述第五电容C5并联后,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端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T1-A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电压输出电路,所述电压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T1-B、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T1-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端相连,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T1-B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端作为所述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VOUT,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工作电压提供电路,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T1-D、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十五电阻R15,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T1-B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端相连,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T1-B的另一端作为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J1的负端DC-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端还与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VCC,所述第三二极管D3与所述第四电容C4并联后,一端与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VCC相连,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PWM控制芯片U1还包括第四输入端,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VCC与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四输入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D3为稳压二极管或齐纳二极管。
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PWM震荡信号电路,所述PWM震荡信号电路包括第六电阻R6,所述PWM控制芯片U1还包括第五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五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稳压反馈网络,所述稳压反馈网络包括光耦U4、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U3、第六电容C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所述光耦U4的发光二极管阳极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VOUT相连,所述光耦U4的发光二极管阳极还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U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U3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光耦U4的发光二极管阴极也与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U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光耦U4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VCC相连,所述光耦U4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光耦U4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U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也与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U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U3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VOUT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U3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WM控制芯片U1还包括第六输入端和第七输入端,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六输入端相连,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七输入端相连。
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所述PWM控制芯片U1还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U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U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U2的输入端短接,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U2的接地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并与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U2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也与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PWM控制芯片U1是MPS公司的MP6002,具有8个引脚,所述PWM控制芯片U1的第一输入端是第7引脚VIN,第二输入端是第1引脚GND,第三输入端是第2引脚LINE,第四输入端是第6引脚VCC,第五输入端是第5引脚RT,第六输入端是第3引脚FB,第七输入端是第4引脚COMP,输出端是第8引脚SW。
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连接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本发明使用辅助电源去控制MOS管的开启,而辅助电源是是来源于DC-DC功率变换电路,其输出值是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所以电路的功耗不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相应的,就可以在更宽的电压范围内可靠的驱动MOS管,而且还能高效率地工作。而且,本发明利用MOS管的单向导通性做防反接保护,充分利用了MOS管饱和导通阻抗低的特点,电路整体效率较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源、DC-DC功率变换电路、辅助电源、MOS管,所述电源的正端连接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第十六电阻与所述MOS管的第三端相连,所述MOS管的第二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MOS管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十七电阻与所述MOS管的第三端相连,所述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是NMOS,所述MOS管的第一端是漏极端,所述MOS管的第二端是源极端,所述MOS管的第三端是栅极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是PMOS,所述MOS管的第一端是源极端,所述MOS管的第二端是漏极端,所述MOS管的第三端是栅极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包括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绕组、第五二极管、第七电容,所述辅助电源通过所述变压器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端相连,第五二极管的负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也与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绕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二极管与所述第七电容的连接点作为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包括PWM控制芯片,所述PWM控制芯片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构成开关回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一端为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正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五电容、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五电容并联后,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端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电压输出电路,所述电压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端作为所述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工作电压提供电路,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包括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十五电阻,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作为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负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端还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四电容并联后,一端与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PWM控制芯片还包括第四输入端,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四输入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PWM震荡信号电路,所述PWM震荡信号电路包括第六电阻,所述PWM控制芯片还包括第五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五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稳压反馈网络,所述稳压反馈网络包括光耦、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第六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阳极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阳极还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阴极也与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也与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WM控制芯片还包括第六输入端和第七输入端,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六输入端相连,所述稳压反馈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七输入端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PWM控制芯片还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短接,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接地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并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式稳压电源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点也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芯片是MPS公司的MP6002,具有8个引脚,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是第7引脚VIN,第二输入端是第1引脚GND,第三输入端是第2引脚LINE,第四输入端是第6引脚VCC,第五输入端是第5引脚RT,第六输入端是第3引脚FB,第七输入端是第4引脚COMP,输出端是第8引脚SW。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DC-DC功率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CN201910744931.5A 2019-08-13 2019-08-13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Pending CN110445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4931.5A CN110445117A (zh) 2019-08-13 2019-08-13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4931.5A CN110445117A (zh) 2019-08-13 2019-08-13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5117A true CN110445117A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3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4931.5A Pending CN110445117A (zh) 2019-08-13 2019-08-13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51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3115A (zh) * 2020-12-18 2021-04-13 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
CN113676064A (zh) * 2021-08-25 2021-11-19 天水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模块电源开机启动限流电路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121A (zh) * 2010-07-15 2010-12-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有源钳位同步整流正激变换器
CN102833912A (zh) * 2012-07-30 2012-12-1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Led电源电路、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3814007U (zh) * 2014-03-26 2014-09-03 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隔离led 驱动电路
CN205248774U (zh) * 2015-12-04 2016-05-18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CN106655824A (zh) * 2016-11-07 2017-05-10 深圳欧陆通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6498327U (zh) * 2017-02-13 2017-09-15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消防二总线供电的低压直流电源
CN207720022U (zh) * 2017-12-08 2018-08-10 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启动控制电路及电源
CN209233728U (zh) * 2018-10-23 2019-08-09 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dpa425的反激式多路输出稳压电源
CN210404738U (zh) * 2019-08-13 2020-04-24 苏州格远电气有限公司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121A (zh) * 2010-07-15 2010-12-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有源钳位同步整流正激变换器
CN102833912A (zh) * 2012-07-30 2012-12-1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Led电源电路、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3814007U (zh) * 2014-03-26 2014-09-03 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隔离led 驱动电路
CN205248774U (zh) * 2015-12-04 2016-05-18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CN106655824A (zh) * 2016-11-07 2017-05-10 深圳欧陆通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6498327U (zh) * 2017-02-13 2017-09-15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消防二总线供电的低压直流电源
CN207720022U (zh) * 2017-12-08 2018-08-10 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启动控制电路及电源
CN209233728U (zh) * 2018-10-23 2019-08-09 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dpa425的反激式多路输出稳压电源
CN210404738U (zh) * 2019-08-13 2020-04-24 苏州格远电气有限公司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3115A (zh) * 2020-12-18 2021-04-13 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
CN112653115B (zh) * 2020-12-18 2023-05-02 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
CN113676064A (zh) * 2021-08-25 2021-11-19 天水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模块电源开机启动限流电路
CN113676064B (zh) * 2021-08-25 2023-07-07 天水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模块电源开机启动限流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70244U (zh) 可逆转换器
KR101759808B1 (ko) 저 입력전압으로 작동하기 위한 플라이백 컨버터
CN105515418A (zh) 用于轻负载的pfc停机电路
CN201001217Y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
CN203301611U (zh) 直流开关电路和开关电源
KR20120084687A (ko) 예컨대 광원들을 위한 전원 디바이스
CN106257815A (zh) 带有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的转换器
CN108336815A (zh) 供电装置和车用控制器备用电源
CN102474190A (zh) 用于对蓄电池组充电的充电装置
TW202414982A (zh) 一種基於輔助繞組為開關電源控制電路供電的電路
CN108365765A (zh) 一种多路输出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10445117A (zh)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RU2761179C2 (ru) Инвертор с прямым мостом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тока и улучшенной топологие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в переменный
CN105490548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210404738U (zh)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CN203691365U (zh) 功率半导体开关驱动电路的自供电电路
CN115395794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
CN210405097U (zh) 宽电压范围直流输入开关电源
CN112350594B (zh) 开关电路、供电设备和电器设备
CN210724225U (zh) 一种储能充放电控制模块
CN208226868U (zh) 一种反激电路
CN210780186U (zh) 一种高压电池充电器
CN212752138U (zh) 一种dc-dc变换器防开环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CN109302052A (zh) 一种高压启动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0601323B (zh) 充电装置及驱动电源产生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