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7676A -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7676A
CN110427676A CN201910668471.2A CN201910668471A CN110427676A CN 110427676 A CN110427676 A CN 110427676A CN 201910668471 A CN201910668471 A CN 201910668471A CN 110427676 A CN110427676 A CN 110427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services
cloud service
code
target
service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84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郜春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84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27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27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7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2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between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front-end appl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系统中的云服务平台包括仿真服务模块和分析服务模块。仿真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一功能单元,每一第一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一微服务构成。分析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二功能单元,每一第二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二微服务构成。采用微服务的方式搭建云服务平台,由于各第一微服务和各第二微服务之间彼此独立,因而可以对各微服务进行单独开发,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各微服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进行开发,微服务之间的这种松耦合的连接关系,便于及时通过最适宜的开发语言对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和改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运行仿真和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的发展逐年增快,这给缩短轨道建设周期、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带来的新的挑战。线路开通前,轨道交通系统需要经过为期数月的室内及现场调试,方式开通试运营。当同期内存在多条即将开通的线路时,室内测试往往会由于资源不足而被耽搁,由此造成室内测试时间偏长。此外,运营公司以及系统集成商选择与高校开展研究,调整运行图、优化列车控制过程,以提高服务水平。
无论是室内测试还是技术研究,均需要对列车运行过程进行仿真,在项目密集、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将列车运行仿真平台迁移至云端,以实现全天候、不间断、高容错的列车运行仿真,对内为系统测试服务,对外为技术研究服务,将有效缩短室内测试时间,提高科研人员研究效率。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传统的对列车进行仿真的服务平台无法支持用户独立开发,不能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且整个服务平台的开发对开发语言具有严格要求,不便于对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对列车进行仿真的服务平台无法支持用户独立开发,不能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且整个服务平台的开发对开发语言具有严格要求,不便于对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和改进的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包括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包括仿真服务模块和分析服务模块;
所述仿真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一功能单元,每一第一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一微服务构成;
所述分析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二功能单元,每一第二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二微服务构成;
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对列车运行进行仿真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后,通过所述仿真服务模块进行仿真,得到仿真数据,并通过所述分析服务模块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可选地,每一第一微服务均包括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一输出接口,每一第二微服务均包括第二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
若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一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一代码的第一请求,则通过所述第一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一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代码对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出接口输出;
若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二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二代码的第二请求,则通过所述第二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二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代码对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出接口输出。
可选地,所述云服务平台还包括用户数据管理服务模块;
所述用户数据管理服务模块用于将使用所述云服务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操作记录对应地存储起来。
可选地,还包括交互终端,所述交互终端包括显示界面;
所述交互终端通过所述显示界面获取对列车运行进行仿真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后,将获取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根据接收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进行仿真后,将得到的仿真数据和分析结果发送到所述交互终端,以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显示仿真数据和分析结果。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目标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登录成功的信息后,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交互界面上传的第一代码和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一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一代码的第一请求,则将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第一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
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第一请求后,将所述第一代码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地存储起来,并在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云服务平面调用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时,通过所述第一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一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代码对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出接口输出。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目标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登录成功的信息后,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交互界面上传的第二代码和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二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二代码的第二请求,则将所述第二代码和所述第二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
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所述第二代码和所述第二请求后,将所述第二代码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地存储起来,并在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云服务平面调用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时,通过所述第二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二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代码对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出接口输出。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查看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服务明细的第三请求后,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将所述服务明细发送到所述交互终端,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显示所述服务明细;
其中,所述服务明细包括每一第一功能单元的功能、每一第一微服务的功能、每一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一输出接口,每一第二功能单元的功能、每一第二微服务的功能、每一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查看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操作记录的第四请求后,将所述第四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将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存储的操作记录发送到所述交互终端,所述交互终端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显示接收到的操作记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系统中的云服务平台包括仿真服务模块和分析服务模块。仿真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一功能单元,每一第一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一微服务构成。分析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二功能单元,每一第二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二微服务构成。采用微服务的方式搭建云服务平台,由于各第一微服务和各第二微服务之间彼此独立,因而可以对各微服务进行单独开发,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各微服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进行开发,微服务之间的这种松耦合的连接关系,便于及时通过最适宜的开发语言对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和改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的功能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包括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包括仿真服务模块和分析服务模块;
所述仿真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一功能单元,每一第一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一微服务构成;
所述分析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二功能单元,每一第二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二微服务构成;
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对列车运行进行仿真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后,通过所述仿真服务模块进行仿真,得到仿真数据,并通过所述分析服务模块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如图1所示,仿真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第一功能单元,例如,用于实现“线路数据服务”的第一功能单元,用于实现“ATS(自动列车监控系统)服务”的第一功能单元、用于实现“列车服务”的第一功能单元和用于进行“数据记录服务”的第一功能单元等等。通过第一功能单元之间的协作完成对列车运行进行仿真的过程。每一第一功能单元均由第一微服务构成,各第一微服务通过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上一个第一微服务的输出作为下一个第一微服务的输入,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一微服务相互连接形成某一第一功能单元。每一第一微服务均包括至少一段代码和/或至少一个函数。
分析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二功能单元,例如,用于实现“单列车牵引能耗仿真计算服务”的第二功能单元、用于实现“单列车再生能仿真计算服务”的第二功能单元、用于实现“ATO停车精度分析服务”的第二功能单元、用于实现“ATO舒适度评价服务”的第二功能单元和用于实现“ATO准时性评价服务”的第二功能单元等等。每一第二功能单元均由第二微服务构成,各第二微服务通过第二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上一个第二微服务的输出作为下一个第二微服务的输入,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二微服务相互连接形成某一第二功能单元。每一第二微服务均包括至少一段代码和/或至少一个函数。
仿真服务模块和分析服务模块均由微服务搭建而成,各微服务之间相互独立,通过对外提供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连接。可以通过对某一微服务的升级和改进实现对整个功能单元的升级和改进,而不需要重新编写整个功能单元的代码,降低了对功能单元升级和改进的成本。在对各微服务升级和改进的过程中,开发者可以选用熟悉的开发语言,不需要严格按照某一开发语言进行开发,降低了对开发者的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系统中的云服务平台包括仿真服务模块和分析服务模块。仿真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一功能单元,每一第一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一微服务构成。分析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二功能单元,每一第二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二微服务构成。采用微服务的方式搭建云服务平台,由于各第一微服务和各第二微服务之间彼此独立,因而可以对各微服务进行单独开发,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各微服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进行开发,微服务之间的这种松耦合的连接关系,便于及时通过最适宜的开发语言对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和改进。
以下结合图1对仿真服务模块的几种常见的第一功能单元进行说明,(1)用于实现“线路数据服务”的第一功能单元,能够将用户输入的线路数据转换为仿真所使用的标准数据格式,同时为其他仿真服务提供数据获取接口。这些线路数据包括线路坡度、线路曲率、站间长度、道岔位置、信号机位置、线路限速等。
(2)用于实现“ATS(自动列车监控系统)服务”的第一功能单元,能够将用户输入的运行图数据转换为仿真所需的标准数据格式,同时向列车服务发送行车相关数据。行车相关数据包括列车车次号,目的地站,下一站,站间计划运行时分,停站时间等。
(3)用于实现“列车服务”的第一功能单元,进一步细分可以包括列车注册服务、列车数据管理服务、列车动力学服务、ATO服务、ATP服务等。
列车注册服务始终运行于后台,用于接收ATS服务发送的数据,根据线路运行列车数量启动相应数量其他列车服务(每一列车对应一组列车数据管理服务、列车动力学服务、ATO服务和ATP服务),向仿真环境注册列车,分配列车车次号。
列车数据管理服务根据用户输入配置列车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列车长度、列车重量、最大行驶速度以及电机牵引制动特性曲线数据等,此外还实时更新列车的位置、速度信息),为其他服务提供数据接口。
列车动力学服务用于接收行车控制指令(行车控制指令包括牵引制动状态、ATO期望加速度、ATO输出模拟量、ATP输出指令等数据),计算得到列车下一时刻的速度和位置。
ATO服务根据列车当前所处的位置、速度、坡度等其他配置数据,计算列车当前时刻的驾驶阶段(巡航阶段、精确停车阶段)、牵引制动状态、目标速度、期望加速度以及输出模拟量等。
ATP服务根据列车当前所处的位置、速度、坡度等其他配置数据计算列车当前的紧急制动速度,若列车处于超速运行工况,输出紧急制动指令。
(4)用于进行“数据记录服务”的第一功能单元,能够针对每个用户进行数据存储,记录其他仿真服务中的静态数据,对动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所有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进行保存。
此外,对于云服务平台的分析服务模块需要说明的是,分析服务是建立在某个仿真案例得到数据基础之上的,因此用户的一个仿真案例可以与多个不同类型的分析服务进行关联。分析服务支持用户在保持既有分析服务接口不变的条件下对所有既有服务进行重定义以及利用可获得的行车仿真数据自定义用户所需的其他分析服务。用户自定义的服务被系统自动封装成容器,部署在该用户的分析服务集群中。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一第一微服务均包括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一输出接口,每一第二微服务均包括第二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
若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一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一代码的第一请求,则通过所述第一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一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代码对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出接口输出;
若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二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二代码的第二请求,则通过所述第二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二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代码对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出接口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各第一微服务中的代码和函数均可以被替换,只要替换后从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出接口输出的数据符合设定的数据格式,能够作为与其连接的下一第一微服务的输入数据即可。同理,各第二微服务中的代码和函数也均可以被替换,只要替换后从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出接口输出的数据符合设定的数据格式,能够作为与其连接的下一第二微服务的输入数据即可。
由于能够方便地对微服务进行单独开发,因此,在基于微服务搭建的云服务系统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编码微服务,定制功能单元,方便用户开发服务自身需求的云服务平台,也方便用户随时通过微服务对整个云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和改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仿真服务被设计为可替换的形式。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编码实现不同的服务,只要保证各服务间的接口不变即可。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云服务平台还包括用户数据管理服务模块;
所述用户数据管理服务模块用于将使用所述云服务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操作记录对应地存储起来。
进一步地,用户数据管理服务模块将用户信息和对应的操作记录存储在静态数据服务器集群中。
进一步地,每一第一功能单元均设置有用于存储与该第一功能单元有关数据的数据库,每一第二功能单元均设置有用于存储与该第二功能单元有关数据的数据库。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通过数据管理服务模块实现了对用户信息和用户的操作记录的存储,方便随时查询与某一用户有关的操作记录,以及对用户身份的检验。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交互终端,所述交互终端包括显示界面;
所述交互终端通过所述显示界面获取对列车运行进行仿真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后,将获取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根据接收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进行仿真后,将得到的仿真数据和分析结果发送到所述交互终端,以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显示仿真数据和分析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界面为通过浏览器或手机应用程序APP打开的界面。以此,交互终端为电脑或手机。
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操作,该系统中还包括交互终端,用户通过交互终端可以远程实现仿真和对仿真数据的分析。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目标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登录成功的信息后,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交互界面上传的第一代码和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一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一代码的第一请求,则将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第一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
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第一请求后,将所述第一代码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地存储起来,并在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云服务平面调用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时,通过所述第一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一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代码对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出接口输出。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目标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登录成功的信息后,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交互界面上传的第二代码和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二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二代码的第二请求,则将所述第二代码和所述第二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
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所述第二代码和所述第二请求后,将所述第二代码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地存储起来,并在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云服务平面调用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时,通过所述第二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二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代码对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出接口输出。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中,用户通过交互终端远程实现了对某一微服务代码或函数的替换,使得远程进行云服务平台的升级和改进成为可能。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查看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服务明细的第三请求后,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将所述服务明细发送到所述交互终端,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显示所述服务明细;
其中,所述服务明细包括每一第一功能单元的功能、每一第一微服务的功能、每一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一输出接口,每一第二功能单元的功能、每一第二微服务的功能、每一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交互终端下载服务明细,得到每一功能单元的介绍,每一功能单元中的微服务的介绍和微服务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进而方便用户根据各微服务对外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对微服务进行开发。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查看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操作记录的第四请求后,将所述第四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将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存储的操作记录发送到所述交互终端,所述交互终端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显示接收到的操作记录。
云服务平台存储了各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记录,通过交互终端能够从云服务平台查看用户的所有操作记录。
还包括,通过交互终端,由云服务平台的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模块来处理用户由显示界面做出的对个人资料的添加、删除、更新和查询等操作。
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模块将执行的添加、删除和更新操作用户信息的数据与用户信息进行同步。
对于查询操作,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模块将所查询的内容从用户信息相关数据数据库取出并返回至交互终端的显示界面。
具体来说,显示界面是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的窗口。用户通过显示界面进行业务操作,以满足自身的使用需求。参见图1,显示界面的布局中可以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明细和功能仿真等窗口。
其中,用户信息管理窗口为用户提供个人资料查看、个人资料修改、账户充值、账户已购服务查看等功能。
服务明细窗口向用户展示轨道交通公共服务平台能提供的服务清单,介绍各服务的功能,提供购买接口。
功能仿真窗口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列车运行仿真服务,包括线路数据制作、线路数据上传导入、列车参数设置、运行图数据导入、运行图参数设置、列车参数设置、列车动力学模型调用及导入、ATO模型导入调用及导入、ATP模型导入调用及导入、仿真数据导出等功能。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的功能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通过该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的过程包括:用户通过交互终端登录云服务平台,登录成功后,通过交互终端的显示界面选择建立的仿真环境,输入仿真参数,由交互终端将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进行仿真和分析,向交互终端返回仿真结果和分析结果,并将仿真的数据进行存储。通过交互终端的显示界面显示云服务平台返回的仿真结果和分析结果。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中作为前端的交互终端和作为后台的云服务平台的功能进行介绍:
(1)在前端,交互终端的显示界面与各服务间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思想,显示界面的静态数据直接从缓存服务器获取,显示界面与各服务间动态数据的通信方式采用基于Restful规范设计的API,不同请求之间为异步请求。
(2)在后台,从架构上,仿真服务和分析服务部署在后端云端服务器,每个服务都由Docker容器进行封装,部署在多个服务器节点上,使用Kubernetes架构对容器集群进行编排与管理,实现微服务的注册发现、负载均衡等功能。Kubernetes架构中有Master和Node资源对象,Master是集群控制节点,Node承载了具体的业务。在本发明中,线路数据服务、ATS服务、列车服务、数据记录服务部署于同一个Node中的不同Pod中,服务包含的多个子服务同时也部署于服务所在Pod。
从通信方式上,仿真服务与分析服务间的通信方式包括Restful和RPC两种方式。针对于被频繁调用的服务,如列车动力学服务、ATO服务、ATP服务等,默认采用延迟较低的RPC通信方式,但是预留Restful接口;针对于调用频率较低的服务,如分析服务,则采用Restful通信方式。当用户使用自定义服务替换平台服务时,为了简化用户的编码过程,用户自定义服务与平台既有服务的通信方式为Restful接口。后端服务为前端提供数据时采用的通信方式为Restful接口。
在自动部署功能上,在服务接口不变的前提下,用户可以对原有服务进行重定义。用户重定义的服务由系统自动将其打包成新的Docker镜像,更新Kubernetes配置文件中原有服务镜像为用户重定义的镜像。
在数据存储上,微服务架构下,各服务有属于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可以视各服务的数据类型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或非关系型数据库。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中,云服务平台为多用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具备高可用的特点。仿真服务采用微服务架构设计,不同服务之间采用松耦合的方式关联,各服务由容器进行封装,集群部署,采集基于restful规范设计的API进行通信。一方面,能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服务,能够基于系统原生服务或用户自定义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定制化需求,提高用户的仿真效率,降低软硬件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各服务开发不区分开发语言,便于采用最适宜的开发语言;各服务间为松耦合,便于对服务进行改进及升级;采用Kubernetes架构便于服务的集群化部署,能够应对较大访问流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包括仿真服务模块和分析服务模块;
所述仿真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一功能单元,每一第一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一微服务构成;
所述分析服务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第二功能单元,每一第二功能单元均由至少一个第二微服务构成;
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对列车运行进行仿真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后,通过所述仿真服务模块进行仿真,得到仿真数据,并通过所述分析服务模块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微服务均包括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一输出接口,每一第二微服务均包括第二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
若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一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一代码的第一请求,则通过所述第一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一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代码对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出接口输出;
若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二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二代码的第二请求,则通过所述第二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二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代码对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出接口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平台还包括用户数据管理服务模块;
所述用户数据管理服务模块用于将使用所述云服务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操作记录对应地存储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互终端,所述交互终端包括显示界面;
所述交互终端通过所述显示界面获取对列车运行进行仿真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后,将获取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根据接收的仿真环境数据集和仿真参数进行仿真后,将得到的仿真数据和分析结果发送到所述交互终端,以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显示仿真数据和分析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目标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登录成功的信息后,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交互界面上传的第一代码和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一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一代码的第一请求,则将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第一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
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第一请求后,将所述第一代码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地存储起来,并在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云服务平面调用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时,通过所述第一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一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代码对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出接口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目标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登录成功的信息后,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交互界面上传的第二代码和将实现某一目标第二微服务功能的代码替换为第二代码的第二请求,则将所述第二代码和所述第二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
所述云服务平台接收到所述第二代码和所述第二请求后,将所述第二代码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地存储起来,并在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云服务平面调用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时,通过所述第二代码处理由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入接口输入的第二输入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代码对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从所述目标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出接口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查看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服务明细的第三请求后,将所述第三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将所述服务明细发送到所述交互终端,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显示所述服务明细;
其中,所述服务明细包括每一第一功能单元的功能、每一第一微服务的功能、每一第一微服务的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一输出接口,每一第二功能单元的功能、每一第二微服务的功能、每一第二微服务的第二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交互终端在接收到查看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操作记录的第四请求后,将所述第四请求发送到所述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将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存储的操作记录发送到所述交互终端,所述交互终端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显示接收到的操作记录。
CN201910668471.2A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 Pending CN110427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8471.2A CN110427676A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8471.2A CN110427676A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7676A true CN110427676A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1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8471.2A Pending CN110427676A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2767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9458A (zh) * 2019-11-27 2020-04-03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系统
CN111556039A (zh) * 2020-04-21 2020-08-18 南京行者易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微服务的web数据导出方法及装置
CN113645303A (zh) * 2021-08-11 2021-11-12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6982A (zh) * 2022-08-08 2022-09-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列车轨道模型的实时仿真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638A1 (zh) * 2014-12-23 2016-06-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云仿真平台的运营管理方法
CN106789339A (zh) * 2017-01-19 2017-05-31 北京仿真中心 一种基于轻量级虚拟化架构的分布式云仿真方法与系统
CN109703605A (zh) * 2018-12-25 2019-05-03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的ats系统
CN109741229A (zh) * 2018-11-16 2019-05-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轨道交通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638A1 (zh) * 2014-12-23 2016-06-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云仿真平台的运营管理方法
CN106789339A (zh) * 2017-01-19 2017-05-31 北京仿真中心 一种基于轻量级虚拟化架构的分布式云仿真方法与系统
CN109741229A (zh) * 2018-11-16 2019-05-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轨道交通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9703605A (zh) * 2018-12-25 2019-05-03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的ats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明钊等: "基于微服务的大平台系统架构演进探讨", 《软件》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9458A (zh) * 2019-11-27 2020-04-03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系统
CN111556039A (zh) * 2020-04-21 2020-08-18 南京行者易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微服务的web数据导出方法及装置
CN113645303A (zh) * 2021-08-11 2021-11-12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45303B (zh) * 2021-08-11 2024-04-23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6982A (zh) * 2022-08-08 2022-09-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列车轨道模型的实时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14996982B (zh) * 2022-08-08 2022-10-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列车轨道模型的实时仿真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7676A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轨道交通公共云服务系统
CN112560244B (zh) 一种基于Docker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5429780B (zh) 一种虚拟化网络服务业务自动生成和动态监控的方法
Flores-Fillol Congested hubs
CN108052744A (zh) 航空软件仿真综合测试验证平台
CN109272116A (zh) 一种深度学习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97862B (zh) 用于空间操控任务联试演练的天地回路联试系统及方法
CN102593750A (zh) 一种配电线路巡检系统
CN106598848A (zh) 一种关键字驱动的机载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9583002A (zh) 航空电子集成设计方法
CN107368583A (zh) 一种多集群信息查询的方法及系统
CN109523423A (zh) 一种应用系统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542106B (zh) 基于可变区域划分的分布式交通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
CN106127365A (zh) 定量遥感产品在线交互式自主生产方法
CN108701423A (zh) 具有事件差异的视觉预测指示符和模拟服务器
CN108701422A (zh) 能向计算设备发送表示模拟事件差异的视觉警报的模拟服务器
Scherr et al. Simba mobi: Microscopic mobility simulation for corporate planning
CN110239590A (zh) 闭塞分区长度符合性检算方法与平台
CN104680782B (zh) 一种交通控制云端系统
Amaya et al. A model and computational tool for crew scheduling in train transportation of mine materials by using a local search strategy
Zhang et al. Approximating actual flows in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the cas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CN107103133B (zh) 一种可视化的非全跑道运行方案仿真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02231132A (zh) 一种基于SystemC的AADL软构件模型仿真测试实例生成方法
CN116861676A (zh) 基于图谱架构的仿真集成系统及方法
CN115019595B (zh) 基于航电仿真i/o管理的训练模拟器实现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