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7949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17949A CN110417949A CN201810400039.0A CN201810400039A CN110417949A CN 110417949 A CN110417949 A CN 110417949A CN 201810400039 A CN201810400039 A CN 201810400039A CN 110417949 A CN110417949 A CN 1104179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st side
- face
- display end
- mobile terminal
- communication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54—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compri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modules
- H04M1/0256—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compri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modules wherein the modules are operable in the detached state, e.g. one module for the user interface and one module for the trans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端和主机端;该显示端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组件,后端面上设有第一容置槽;主机端的连接面位置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容置槽,以使所述显示端的后端面与所述主机端的底面之间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进而达到所述主机端对所述显示端进行支撑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分体式的显示端和主机端结构,即可以实现大屏显示又方便携带;并且通过在显示端上设置容置槽,进而使得显示端与主机端能够形成支撑夹角,进而达到主机端与显示端相互支撑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终端的外观形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移动终端大显示屏和外观轻薄性的要求逐渐提高,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制约,使得传统的一体式移动终端设计遇到很大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端,包括前端面、后端面以及侧面,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相背设置且通过所述侧面连接,所述前端面、所述后端面以及所述侧面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有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以及第一电池,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组件,所述后端面上设有第一容置槽;
主机端,包括顶面、底面以及连接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相背设置且通过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顶面、所述底面以及所述连接面共同围设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设有第二电池、处理器以及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的连接面位置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容置槽,以使所述显示端的后端面与所述主机端的底面之间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进而达到所述主机端对所述显示端进行支撑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分体式的显示端和主机端结构,即可以实现大屏显示又方便携带;并且通过在显示端上设置容置槽,进而使得显示端与主机端能够形成支撑夹角,进而达到主机端与显示端相互支撑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一种配合状态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配合状态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配合状态的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中显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使用状态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显示端另一实施例后端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显示端又一实施例后端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实施例中显示端的轴测视图;
图11是图10中显示端上USB插头位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移动终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实施例中显示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实施例中主机端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15是显示端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移动终端。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一种配合状态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配合状态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配合状态的结构后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显示端100和主机端200两个部分;该显示端100和主机端200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参考图1-图3中移动终端的状态),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还可以分开独立使用,请参阅图4,图4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端100可以作为显示器使用,且可以为具有触控的显示屏结构,以能够实现对与之配合的主机端200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该显示端100包括前端面110、后端面120以及侧面130,前端面110和后端面120相背设置且通过侧面130连接,前端面110、后端面120以及侧面130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设有第一通信单元以及第一电池(图中未示)。第一电池用于提供显示端100的电能。该第一电池可以为可拆卸的结构形式,便于显示端100及时更换能量源。第一电池可以选用体积小,寿命长,不需要反复充放电的电池,也可以是能通过光能充电的新型电池。
进一步可选地,前端面110与后端面120平行或者大致平行设置,这里所指的大致平行可以是:显示端100的整体为长方体结构或者圆角长方体结构,相背设置的前端面110和后端面120呈平行设置;或者是相背设置的前端面110和后端面120之间呈小角度的夹角设置,一般应该不超过30度,且前端面110和后端面120不存在直接的交差或者接触,环周均通过侧面130进行连接的结构形式。其中,前端面110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组件111,而后端面120上则设有第一容置槽121;请参阅图5,图5是图1实施例中显示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主机端200包括顶面210、底面220以及连接面230,顶面210和底面220相背设置且通过连接面230连接,其中,该顶面210、底面220以及连接面230共同围设形成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内设有第二电池、处理器以及第二通信单元(图中未示),第二通信单元用于与显示端100的第一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处理器则用于处理数据,第二电池用于提供主机端200的电能。
其中,该显示端100的第一通信单元和主机端200的第二通信单元均为近程通信单元;近程通信单元包括蓝牙通信单元、WIFI通信单元、ZigBee通信单元或者NFC通信单元中的任意一种。近程通信单元用于显示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的近场通信,实现显示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主机端200还包括第三通信单元;第三通信单元设于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三通信单元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外部设备包括基站、云端服务器或者其他主机端或者终端设备等。主机端200的第三通信单元为远程通信单元,主机端200的第三通信单元为主天线,实现正常通信和网络功能;远程通信单元则可以为2G\3G\4G\5G\6G、CDMA等蜂窝通信单元,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通信单元,用于数据远程的通信与传输,关于远程通信单元的种类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端100也可以包括远程蜂窝通信单元。
其中,主机端200顶面210与底面220平行或者大致平行设置,这里所指的大致平行可以是:主机端200的整体为长方体结构或者圆角长方体结构,相背设置的顶面210和底面220呈平行设置;或者是相背设置的顶面210和底面220之间呈小角度的夹角设置,同样一般也应该不超过30度,且顶面210和底面220不存在直接的交差或者接触,环周均通过连接面230进行连接的结构形式。
可选地,显示端100后端面120上的第一容置槽121可以为长条状,且第一容置槽121与前端面110的一侧边平行,由于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均为长方体或者圆角长方体结构,第一容置槽121的该种设置方向可以保证主机端200和显示端100的支撑面(侧边)为平行结构,进而实现主机端200与显示端100之间的相互稳定支撑。
主机端200的连接面230位置能够插入第一容置槽121,以使显示端100的后端面120(或者前端面110)与主机端的底面(或者顶面)之间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进而达到主机端200与显示端100相互支撑的目的。具体请参阅图6,图6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使用状态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中移动终端的主机端200与显示端100之间的支撑夹角b为90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端200与显示端100之间的支撑夹角b还可以为其他的角度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连接面230位置是指连接面230以及连接附近(或者弯折位置)的前端面110或者后端面120的边沿。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主机端200的顶面210上还设有第二显示屏组件211;其中,第二显示屏组件211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小于显示端100的第一显示屏组件111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即主机端200上可以设置有小的显示屏,其显示面积可以为小于显示端100上显示屏的显示面积,使主机端200整体体积可以做的很小,小的显示屏便于主机端200在独立使用时可以进行显示以及触控操作,当需要大屏显示时,再与显示端100配合,通过显示端100实现大屏显示。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显示端另一实施例后端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在该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21的底部进一步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定位斜槽1211,以使主机端200的连接面位置能够与定位斜槽1211配合,进而实现改变主机端200对显示端100的支撑角度。使主机端200与显示端100之间具有更多的支撑角度选择,满足客户不同使用状态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分为显示端100和主机端200两部分,二者可以进行无线数据交换;其中,显示端100主体为显示屏,还可以包括近距离天线(第一通信单元,实现和主机端200之间的信号传输)、高能电池(第一电池,用于给显示端供电,比如氚电池)、显示屏的FPC、接口电路(图中未示)以及无线数据转换IC等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然可以根据需求,显示端100也可以设置摄像头组件、音乐播放模块等。而主机端200则主要包括基带、射频、存储、主天线(第三通信单元,用于外部通信天线)、近场天线(第二通信单元,用于与显示端100进行近场数据通信)、电池(第二电池,用于给主机端200供电)、摄像头组件等模块和接口器件以及其他附件。
显示端100主要起大屏显示、触控操作等人机交互功能,数据处理则主要通过主机端200实现,主机端200通过近场无线信号将数据传输给显示端100,显示端100接收主机端200的无线信号后,通过专用IC进行转换成显示、触控、影像等数据。显示端100可用于显示画面以及操控。
进一步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通过主机端200实现,也可以通过云操作进行远程操作。显示端100和主机端200的分工一般为:显示端100主要用于显示、TP操控,还可以包括影像或其他功能;而主机端200则用于运算、存储、通讯、能量存储影像及其他附加功能(譬如音频输出、外部接口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端100也可以为具有独立的运算、处理以及远程通信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分体式的显示端和主机端结构,即可以实现大屏显示又方便携带;并且通过在显示端上设置容置槽,进而使得显示端与主机端能够形成支撑夹角,进而达到主机端与显示端相互支撑的目的,另外,通过在显示端的第一容置槽底部设置多个定位斜槽,以使主机端与显示端之间具有更多的支撑角度选择,满足客户不同使用状态的需求。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显示端又一实施例后端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实施例中显示端的轴测视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21内还设有第一连接机构150,主机端200的连接面230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结构(图中未示),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150为USB插头,而第二连接结构为USB插孔,USB插头150与USB插孔插接配合实现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的通信连接。主机端200与显示端100通过物理连接的结构形式具有连接可靠,信号传输速率高的特点,且成本会比较低。
进一步可选地,USB插头150与第一容置槽121的底面铰接,且邻近第一容置槽121的位置还设置有USB容置槽122,USB插头150能够收容于USB容置槽122内。请一并参阅图11,图11是图10中显示端上USB插头位置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11中虚线的USB插头表示收容于USB容置槽122的状态;图中实线的USB插头表示旋转伸出于USB容置槽122的状态。USB插头150收容在USB容置槽122时,可以对USB插头15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USB插头150与第一容置槽121的底面铰接的连接结构,还有一个是为了适应在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相互支撑的一起的结构中,显示端100的后端面120与主机端200的底面220之间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的目的。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单独的USB容置槽结构,可以将USB插头150旋转隐藏于第一容置槽121。在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通过USB插头150与USB插孔配合连接的状态时,主机端200的第二电池与显示端100的第一电池之间能够进行电能传输,主机端200的第二电池与显示端100的第一电池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充电或者相互供电。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150、第二连接结构可以为只有只具有连接作用的两个相互配合的机械结构(譬如定位柱与定位孔、卡合部与配合部等,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并详述),可以为不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只是起到物理上的固定连接作用,用以加强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主机端200对显示端100还可以是无线的充电形式,譬如主机端200设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图中未示),与之对应的显示端100设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具体可以为利用Qi无线充电标准),在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靠近或者接触时,实现主机端200对显示端100的无线充电,可选地,主机端200与显示端100之间的无线充电的方式还可以为利用WIFI充电等。而主机端200以及显示端的充电过程还均可以为通过充电线连接插座进行充电。
另外,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的结构,USB插孔与USB插头的位置可以对调,即第一容置槽内设有USB插孔,而主机端的连接面上设有USB插头,USB插头与USB插孔插接配合实现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的物理通信连接以及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将显示端与主机端组合使用,设计上避免了产品的同质化,两个部分的设计有了更多选择,显示端和主机端的产品均可以做到十分轻薄;在便携性和大屏幕显示上可以找到合理的平衡点;解决了移动终端产品轻薄和大显示屏不可兼得的问题,还通过设置容置槽,使显示端与主机端可以相互支撑,具有良好的用户使用体验。
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4,图12是本申请移动终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实施例中显示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实施例中主机端的结构侧视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同样包括显示端100以及主机端200。
该显示端100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组件(图中未示),后端面120上设有第一连接机构150;主机端200的连接面230上设有第二连接机构250,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50与第一连接机构150配合,以使显示端100的后端面120与主机端200的底面(或者顶面)之间能够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进而达到主机端200与显示端100相互支撑的目的;其中,主机端200能够与显示端100通信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150为USB插头,而第二连接结构250为USB插孔,USB插头150与USB插孔250插接配合一方面实现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之间的物理固定连接,另一方面实现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之间的通信连接。主机端200与显示端100通过物理连接的结构形式具有连接可靠,信号传输速率高,且成本会比较低的特点。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150、第二连接结构250同样可以为只有只具有连接作用的两个相互配合的机械结构(譬如定位柱与定位孔、卡合部与配合部等,可以不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只是起到物理上的固定连接作用,用以加强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的支撑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5,图15是显示端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USB插头150与显示端100的后端面120铰接,且在后端面120设置USB容置槽122,USB插头150能够收容于USB容置槽122内。其中,图15中USB插头的状态即为收容于USB容置槽122的状态;USB插头150收容在USB容置槽122时,可以对USB插头15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USB插头150与显示端100的后端面120铰接的连接结构,在显示端100与主机端200配合支撑时,可以调节显示端100的后端面120与主机端的底面220(或者顶面210)之间的支撑角度,进而使显示端100的后端面120与主机端200的底面220之间可以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支撑角度的目的。
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很显然,该实施例中显示端与主机端之间可以不设置用于定位的容置槽(图3中121)结构,只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连接机构,即可实现主机端与显示端相互支撑的目的;其中,第一、第二连接机构可以设计为USB插头与USB插孔的配合形式,同时满足固定连接以及信号传输的需求。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端,包括前端面、后端面以及侧面,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相背设置且通过所述侧面连接,所述前端面、所述后端面以及所述侧面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有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以及第一电池,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组件,所述后端面上设有第一容置槽;
主机端,包括顶面、底面以及连接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相背设置且通过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顶面、所述底面以及所述连接面共同围设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设有第二电池、处理器以及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的连接面位置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容置槽,以使所述显示端的后端面与所述主机端的底面之间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进而达到所述主机端对所述显示端进行支撑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端和所述主机端均为长方体或者圆角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前端面的一侧边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部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定位斜槽,以使所述主机端的连接面位置能够与所述定位斜槽配合,进而实现改变所述主机端对所述显示端的支撑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的顶面上设有第二显示屏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屏组件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的显示区域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有USB插头,所述主机端的连接面上设有USB插孔,所述USB插头与所述USB插孔插接配合实现所述显示端与所述主机端的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头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面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有USB插孔,所述主机端的连接面上设有USB插头,所述USB插头与所述USB插孔插接配合实现所述显示端与所述主机端的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端和所述主机端之间在通过所述USB插头与所述USB插孔配合连接的状态时,所述主机端的第二电池与所述显示端的第一电池之间能够进行电能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均为蓝牙通信单元,或者均为WIFI通信单元,或者均为ZigBee通信单元,或者均为NFC通信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包括蜂窝通信单元,所述蜂窝通信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蜂窝通信单元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00039.0A CN110417949A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移动终端 |
PCT/CN2019/083010 WO2019205999A1 (zh) | 2018-04-28 | 2019-04-17 | 移动终端及手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00039.0A CN110417949A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17949A true CN110417949A (zh) | 2019-11-05 |
Family
ID=6829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00039.0A Pending CN110417949A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17949A (zh) |
WO (1) | WO2019205999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67340Y (zh) * | 2007-11-22 | 2008-12-17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外置大显示屏的手机 |
JP3161052U (ja) * | 2009-04-16 | 2010-07-22 | 宏達國際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CN102591422A (zh) * | 2011-01-11 | 2012-07-18 | 弗莱克斯电子Id有限责任公司 | 可定位于多个位置的便携式计算机 |
CN102999091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分离式电子设备 |
CN103874237A (zh) * | 2012-12-07 | 2014-06-18 | 华移联科(沈阳)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的多媒体终端 |
CN204990094U (zh) * | 2015-09-06 | 2016-01-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后壳及电子设备 |
CN205507739U (zh) * | 2016-02-04 | 2016-08-24 | 白思稼 | 一种智能手机扩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3006A (zh) * | 2014-02-17 | 2015-08-19 | 深圳市爱美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手机 |
CN208353375U (zh) * | 2018-04-28 | 2019-01-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
2018
- 2018-04-28 CN CN201810400039.0A patent/CN110417949A/zh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4-17 WO PCT/CN2019/083010 patent/WO201920599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67340Y (zh) * | 2007-11-22 | 2008-12-17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外置大显示屏的手机 |
JP3161052U (ja) * | 2009-04-16 | 2010-07-22 | 宏達國際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CN102591422A (zh) * | 2011-01-11 | 2012-07-18 | 弗莱克斯电子Id有限责任公司 | 可定位于多个位置的便携式计算机 |
CN102999091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分离式电子设备 |
CN103874237A (zh) * | 2012-12-07 | 2014-06-18 | 华移联科(沈阳)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的多媒体终端 |
CN204990094U (zh) * | 2015-09-06 | 2016-01-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后壳及电子设备 |
CN205507739U (zh) * | 2016-02-04 | 2016-08-24 | 白思稼 | 一种智能手机扩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205999A1 (zh) | 2019-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353375U (zh) | 移动终端 | |
CN105449343A (zh) | 显示模块、电子装置及应用于显示模块的方法 | |
CN203225555U (zh) | 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 |
US20210314425A1 (en) | Cell Phone and Host | |
CN110417953B (zh) | 移动终端 | |
CN208285348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8112687U (zh) | 手机 | |
CN208353328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8890847U (zh) | 移动终端 | |
CN110417949A (zh) | 移动终端 | |
CN209329217U (zh) | 连接器及其母座及公头、数据线、移动终端和电子装置 | |
CN208890846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5795220U (zh) | 背包 | |
CN202586515U (zh) | 可无线充电的转接器 | |
CN209105220U (zh) | 移动终端 | |
CN210075302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2534797B (zh) | 终端设备及主机端 | |
WO2017161211A1 (en) | Fusion pack charger dock | |
CN208956103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3386125U (zh) | 一种转接底座 | |
CN208523989U (zh) | 具可旋转屏幕的携带包 | |
CN207098061U (zh) | 移动终端 | |
CN219227260U (zh) | 一种移动电源 | |
CN209090157U (zh) | 可延长供电的携带包 | |
CN216959436U (zh) | 一种可抽拉式移动电源无线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