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7511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7511A
CN110417511A CN201910625286.5A CN201910625286A CN110417511A CN 110417511 A CN110417511 A CN 110417511A CN 201910625286 A CN201910625286 A CN 201910625286A CN 110417511 A CN110417511 A CN 110417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al
connection
data transmission
adjacent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52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7511B (zh
Inventor
罗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oudminds Robo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oudmind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oudminds Inc filed Critical Cloudminds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6252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7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7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7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蓝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通过动态调整连接间隔,在功耗和传输速率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在保持整体的低功耗运行的同时,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又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蓝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功耗,低功耗蓝牙设备大部分时间会处于睡眠模式。当活动发生时,设备会自动被唤醒并且向网关、智能手机或个人电脑发送一则短讯。最大/峰值功耗不超过15毫安。使用时的功耗被降低到传统蓝牙的十分之一。在应用中,一粒纽扣电池就能维持数年的稳定运行。
连接间隔决定了主设备与从设备的交互间隔,也就是说两个连续的连接事件开始处的时间距离。连接事件被一个个的连接间隔分开。连接间隔缩短,主设备与从设备通信更加频繁,提高了数据吞吐速度,缩短了数据发送时间,但也提高了功耗。连接间隔加长,通信频率降低,数据吞吐速度降低,数据发送等待的时间更长,但这种设置降低了功耗。蓝牙低能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在降低功耗和提供传输速率之间是一个矛盾体。当减小连接间隔的时候,可以提高传输速率,但增加了功耗;当增大连接间隔的时候,可以减小功耗,但降低了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之前,包括:预设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预设时间内是否有数据传输;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有数据传输,则保持所述第二连接间隔;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则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之后,包括: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并返回所述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还包括: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增加至第三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还包括: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减小至第四连接间隔,其中所述第四连接间隔小于所述第三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间隔、所述第二连接间隔在7.5ms~4s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间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第二调整单元,用于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能够通过动态调整连接间隔,在功耗和传输速率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在保持整体的低功耗运行的同时,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又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1: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是否有数据传输。其中,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
在步骤S11之前,预设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一个连接事件是指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相互发送数据包的过程。在连接当中,主设备会在每个连接事件里向从设备发送数据包。从主设备发送数据包开始,每个连接事件可以持续进行,直至主设备或从设备停止响应。不过,连接事件的进行始终要位于一个频率,因为每个数据包在上个数据包发完之后会再发送。在连接事件之外,主从设备之间不发送任何数据包。
步骤S12: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
该第一连接间隔较大,通过在无数据传输时,保持较大的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能够减小功耗。
步骤S13: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
该第二连接间隔较小,具体地,通过在有数据传输时,保持较小的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能够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3中,判断预设时间内是否有数据传输;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有数据传输,则保持所述第二连接间隔;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则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其中,预设时间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置,优选地,预设时间设置为10秒。每隔预设时间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并在有数据传输时保持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第二连接间隔,在无数据传输时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第一连接间隔,如此可以在减小功耗的同时,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调整为第一连接间隔之后,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并返回步骤S11,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一旦判断到有数据要传输,则对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进行调整,如此循环,使得在有数据传输时,减小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在无数据传输时增大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从而实现在减小功耗的同时,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更详细地,参见图2,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21:开始。
步骤S22: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默认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第一连接间隔。
步骤S23: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4;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2。
判断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是否有数据传输,以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
步骤S24: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
在有数据传输时,减小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步骤S25:传输数据。以第二连接间隔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传输数据,通过保持较小的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来传输数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步骤S26:判断预设时间内是否有数据传输。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7;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5。
每隔预设时间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进而可以实时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
步骤S27: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第一连接间隔。然后返回至执行步骤S22,实现循环。
当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完成,两者之间不再有数据传输时,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第一连接间隔,之后手返回步骤S22,如此循环,可以实现在减小功耗的同时,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事件中,数据是通过一个个数据包进行传输的,相邻数据包之间也存在一个间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数据传输时,在步骤S12中,还同时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增加至第三连接间隔,进一步减小功耗。同样地,有数据传输时,即在步骤S13中,还同时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减小至第四连接间隔,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第四连接间隔小于所述第三连接间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间隔、第二连接间隔在7.5ms~4s的范围内,且第一连接间隔大于第二连接间隔。第三连接间隔和第四连接间隔也在7.5ms~4s的范围内,且小于第二连接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能够通过动态调整连接间隔,在功耗和传输速率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在保持整体的低功耗运行的同时,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又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判断单元31、第一调整单元32以及第二调整单元33。
判断单元31用于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第一调整单元32用于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第二调整单元33用于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调整单元32用于:预设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调整单元33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之后,判断单元31判断预设时间内是否有数据传输;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有数据传输,则第二调整单元33保持所述第二连接间隔;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则第一调整单元32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调整单元32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之后,判断单元31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调整单元32用于: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增加至第三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调整单元33用于: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减小至第四连接间隔,其中所述第四连接间隔小于所述第三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间隔、所述第二连接间隔在7.5ms~4s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能够通过动态调整连接间隔,在功耗和传输速率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在保持整体的低功耗运行的同时,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又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可执行指令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
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
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预设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预设时间内是否有数据传输;
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有数据传输,则保持所述第二连接间隔;
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则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之后,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并返回所述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增加至第三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减小至第四连接间隔,其中所述第四连接间隔小于所述第三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间隔、所述第二连接间隔在7.5ms~4s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能够通过动态调整连接间隔,在功耗和传输速率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在保持整体的低功耗运行的同时,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又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图4示出了本发明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设备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4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4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404、存储器(memory)406、以及通信总线408。
其中:处理器402、通信接口404、以及存储器406通过通信总线4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404,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处理器402,用于执行程序410,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410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4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406,用于存放程序410。存储器406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4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402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
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
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410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预设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410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预设时间内是否有数据传输;
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有数据传输,则保持所述第二连接间隔;
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则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410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之后,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并返回所述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410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增加至第三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410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减小至第四连接间隔,其中所述第四连接间隔小于所述第三连接间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间隔、所述第二连接间隔在7.5ms~4s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能够通过动态调整连接间隔,在功耗和传输速率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在保持整体的低功耗运行的同时,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又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在此提供的算法或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
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
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之前,包括:
预设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预设时间内是否有数据传输;
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有数据传输,则保持所述第二连接间隔;
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则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连接间隔之后,包括:
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并返回所述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还包括:
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增加至第三连接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还包括:
将连接事件中相邻数据包传输的间隔减小至第四连接间隔,其中所述第四连接间隔小于所述第三连接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间隔、所述第二连接间隔在7.5ms~4s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间隔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间隔。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有数据传输;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无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保持第一连接间隔;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有数据传输时,将相邻连接事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为第二连接间隔。
9.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25286.5A 2019-07-11 2019-07-1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417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5286.5A CN110417511B (zh) 2019-07-11 2019-07-1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5286.5A CN110417511B (zh) 2019-07-11 2019-07-1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511A true CN110417511A (zh) 2019-11-05
CN110417511B CN110417511B (zh) 2023-03-31

Family

ID=6836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5286.5A Active CN110417511B (zh) 2019-07-11 2019-07-1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75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7300A (zh) * 2021-05-19 2021-07-2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242539A (zh) * 2021-05-12 2021-08-10 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 链路控制方法、装置、透传装置及ble芯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5819A1 (en) * 2001-05-24 2002-1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cue requesting method in bluetoothTM system
CN106658365A (zh) * 2016-11-18 2017-05-1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协议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7222643A (zh) * 2017-07-25 2017-09-29 深圳市芯中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软件app技术的蓝牙设备固件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09039389A (zh) * 2018-09-03 2018-12-18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蓝牙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9104714A (zh) * 2018-09-12 2018-12-28 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心电测量仪中的蓝牙连接间隔动态调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5819A1 (en) * 2001-05-24 2002-1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cue requesting method in bluetoothTM system
CN106658365A (zh) * 2016-11-18 2017-05-1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协议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7222643A (zh) * 2017-07-25 2017-09-29 深圳市芯中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软件app技术的蓝牙设备固件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09039389A (zh) * 2018-09-03 2018-12-18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蓝牙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9104714A (zh) * 2018-09-12 2018-12-28 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心电测量仪中的蓝牙连接间隔动态调整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2539A (zh) * 2021-05-12 2021-08-10 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 链路控制方法、装置、透传装置及ble芯片
CN113242539B (zh) * 2021-05-12 2022-09-20 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 链路控制方法、装置、透传装置及ble芯片
CN113157300A (zh) * 2021-05-19 2021-07-2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511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5816A (zh) 应用程序更新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A2861608C (en) A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ly powering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503433B (zh) 一种区块链中背书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417511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546857B2 (e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pipeline fluid leakage measurement
US11785119B2 (en) Cloud-based microservices system
JP2017532631A (ja) モバイル決済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近距離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CN109314630B (zh) 链路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20096561A1 (en) Ic chi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oftware module control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6775491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设备
US2020011284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ly Coupling a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CN109661649A (zh) 用于支持优先系统事件的增强的功率管理
US20200053519A1 (en) Deleg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wearable device
CN108366129B (zh) Usb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usb从设备适配器
CN107577532B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EP315423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360544B2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CN10812159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11005759B2 (en) Deleg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wearable device
US8954720B2 (en) IC chi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oftware module control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00106853A1 (en) Efficient cloud-based data transfers with a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US2020011043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a limited-input device
US20200103934A1 (en) Wearable Device Cloud Authentication
CN104159316A (zh) 一种lte基站上层多用户的调度方法
CA3051219A1 (en) Deleg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wearabl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6

Address after: 200000 second floor, building 2, no.1508, Kuny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Dalu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LOUDMINDS (SHENZHEN) ROBOTICS SYSTEM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111 Building 8, No. 207, Zhongq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Dayu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second floor, building 2, no.1508, Kuny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Dalu Robo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