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4174B - 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4174B
CN110414174B CN201910724262.5A CN201910724262A CN110414174B CN 110414174 B CN110414174 B CN 110414174B CN 201910724262 A CN201910724262 A CN 201910724262A CN 110414174 B CN110414174 B CN 110414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tural circulation
dimensionless
circulation loop
data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42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4174A (zh
Inventor
刘光旭
黄彦平
刘生晖
昝元锋
王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7242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4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4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4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4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4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通过引入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获得与压力和超临界流体类别无关的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简单的数学关系式,突破了拟临界区超临界流体物性畸变给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建模带来的障碍,首次建立了解析形式的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为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系统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流体热工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循环工质,充分利用拟临界点附近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积膨胀率大,流体密度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物性特征,可在自然循环系统内形成可观的驱动力,同时拟临界点附近超临界二氧化碳比热高,密度大等特性也保证了工质具有很强的载热能力,因此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自然循环实现先进核能系统的高效非能动安全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应用方向。建立适用于超临界流体的自然循环稳态理论分析方法对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系统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拟临界点附近超临界二氧化碳物性发生畸变的特性使得已有的亚临界单相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建模方法无法直接推广到超临界工况,也为建立解析形式的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模型带来了巨大障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亚临界单向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建模方法无法适用超临界工况,导致为超临界流体热工研究受阻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获得拟临界区超临界流体物性畸变作用下的解析形式的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模型。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自然循环回路的相关测量数据;
步骤二,基于上述测量数据,对流体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
步骤三,利用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关系对步骤二获得的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
步骤2.1,对获取的相关测量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参数;
步骤2.2,采用无量纲参数对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步骤2.3,沿自然循环回路对无量纲化的动量方程进行积分,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和自然循环流动阻力。
优选的,步骤三具体包括:
步骤3.1,利用线性拟合,获得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
步骤3.2,对无量纲化的能量方程进行积分,利用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和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对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3.1获得的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为:
ρ*=c1-c2h*
其中,ρ*表示无量纲密度,h*表示无量纲焓值,c1和c2为常数。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获取的数据包括: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量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加热功率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各控制节点在一维坐标中的坐标值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热源和冷源高差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数据以及自然循环回路中的焓值数据。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对步骤一获得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21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22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23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24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25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26
其中,ω*表示无量纲流量;w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实时流量(kg/s);W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稳态流量(kg/s);Q*表示无量纲功率;Q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实时加热功率(W);Q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稳态加热功率(W);s*表示无量纲坐标;s表示实时坐标(m);L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总长(m);z*表示无量纲高差;z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热冷源实时高差(m);Z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冷热源中心高差(m);ρ*表示无量纲密度,ρ表示实时密度(kg/m3),ρpc表示临界点密度(kg/m3);h*表示无量纲焓值,h表示实时焓值(J/kg/K),hpc表示临界点焓值(J/kg/K),βpc表示临界点体积膨胀率(1/K),cp,pc表示临界点比热(W/kg/K)。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无量纲化处理模块和模型构建模块;其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自然循环回路相关测量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无量纲化处理模块;所述无量纲化处理模块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对流体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且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并输出给模型构建模块;所述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关系对无量纲化处理模块获得的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优选的,所述无量纲化处理模块还包括无量纲参数获取单元和积分单元;其中,所述无量纲参数获取单元用于对获取的相关测量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参数并将其发送给积分单元;所述积分单元基于获取的无量纲参数对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沿自然循环回路对无量纲化的动量方程进行积分,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和自然循环流动阻力。
优选的,所述模型构建模块包括拟合单元和解析单元;其中,所述拟合单元用于获取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并利用线性拟合,得到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所述解析单元用于对无量纲化的能量方程进行积分,利用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和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对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优选的,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数据包括: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量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加热功率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各控制节点在一维坐标中的坐标值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热源和冷源高差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数据以及自然循环回路中的焓值数据。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引入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获得与压力和超临界流体类别无关的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简单的数学关系式,突破了拟临界区超临界流体物性畸变给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建模带来的障碍,首次建立了解析形式的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为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系统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如图1所示。
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自然循环回路的相关测量数据;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该步骤一中,通过测量仪器获得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量、自然循环回路中加热功率,自然循环回路中各控制节点在一维坐标中的值以及自然循环回路中热源和冷源高差等测量数据。
步骤二,基于上述测量数据,对流体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该步骤二还包括:
步骤2.1,对获取的相关测量数据(包括流量、加热功率、坐标值、热冷源高差、密度、焓值等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参数(包括无量纲流量、无量纲功率、无量纲坐标、无量纲高差、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具体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41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42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43
其中,ω*表示无量纲流量;w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实时流量(kg/s);W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稳态流量(kg/s);Q*表示无量纲功率;Q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实时加热功率(W);Q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稳态加热功率(W);s*表示无量纲坐标;s表示实时坐标(m);L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总长(m);z*表示无量纲高差;z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热冷源实时高差(m);Z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冷热源中心高差(m);ρ*表示无量纲密度,ρ表示实时密度(kg/m3),ρpc表示临界点密度(kg/m3);h*表示无量纲焓值,h表示实时焓值(J/kg/K),hpc表示临界点焓值(J/kg/K),βpc表示临界点体积膨胀率(1/K),cp,pc表示临界点比热(W/kg/K);c1和c2为常数。
步骤2.2,采用无量纲参数对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采用上述步骤2.3获得的无量纲流量、无量纲功率、无量纲坐标和无量纲高差等参数对流体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化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步骤2.3,沿自然循环回路对无量纲化的动量方程进行积分,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和自然循环流动阻力。
沿自然循环回路对步骤2.2获得的无量纲化的动量方程进行积分,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和自然循环流动阻力方程。
步骤三,利用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关系对步骤二获得的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该步骤三还包括:
步骤3.1,利用线性拟合,获得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该步骤3.1引用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并采用线性拟合,获得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如下式所示:
ρ*=c1-c2h*
其中,ρ*表示无量纲密度,h*表示无量纲焓值。
步骤3.2,对无量纲化的能量方程进行积分,利用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和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对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系统,如图2所示。
该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无量纲化处理模块和模型构建模块;其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自然循环回路相关测量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无量纲化处理模块;所述无量纲化处理模块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对流体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且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并输出给模型构建模块;所述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关系对无量纲化处理模块获得的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示数据获取模块采集得到自然循环回路的相关数据,包括: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量、自然循环回路中加热功率,自然循环回路中各控制节点在一维坐标中的值、自然循环回路中热源和冷源高差、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自然循环回路中的焓值等数据。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量纲化处理模块还包括无量纲参数获取单元和积分单元。
其中,所述无量纲参数获取单元用于对获取的相关测量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参数并将其发送给积分单元;所述无量纲参数获取单元对获取的相关测量数据(包括流量、加热功率、坐标值、热冷源高差、密度和焓值等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参数(包括无量纲流量、无量纲功率、无量纲坐标、无量纲高差、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等参数)。具体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61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62
Figure BDA0002158366500000063
其中,ω*表示无量纲流量;w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实时流量(kg/s);W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稳态流量(kg/s);Q*表示无量纲功率;Q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实时加热功率(W);Q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稳态加热功率(W);s*表示无量纲坐标;s表示实时坐标(m);L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总长(m);z*表示无量纲高差;z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热冷源实时高差(m);Z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冷热源中心高差(m);ρ*表示无量纲密度,ρ表示实时密度(kg/m3),ρpc表示临界点密度(kg/m3);h*表示无量纲焓值,h表示实时焓值(J/kg/K),hpc表示临界点焓值(J/kg/K),βpc表示临界点体积膨胀率(1/K),cp,pc表示临界点比热(W/kg/K);c1和c2为常数。
所述积分单元基于获取的无量纲参数对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沿自然循环回路对无量纲化的动量方程进行积分,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和自然循环流动阻力。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模型构建模块包括拟合单元和解析单元。
其中,所述拟合单元用于获取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并利用线性拟合,得到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如下式所示:
ρ*=c1-c2h*
其中,ρ*表示无量纲密度,h*表示无量纲焓值。
所述解析单元用于对无量纲化的能量方程进行积分,利用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和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对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自然循环回路的相关测量数据;
步骤二,基于上述测量数据,对流体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
步骤三,利用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关系对步骤二获得的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步骤三具体包括:
步骤3.1,利用线性拟合,获得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所述步骤3.1获得的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为:
ρ*=c1-c2h*
其中,ρ*表示无量纲密度,h*表示无量纲焓值,c1和c2为常数;
步骤3.2,对无量纲化的能量方程进行积分,利用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和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对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
步骤2.1,对获取的相关测量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参数;
步骤2.2,采用无量纲参数对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步骤2.3,沿自然循环回路对无量纲化的动量方程进行积分,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和自然循环流动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获取的数据包括: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量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加热功率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各控制节点在一维坐标中的坐标值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热源和冷源高差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数据以及自然循环回路中的焓值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对步骤一获得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如下式所示:
Figure FDA0003671201610000011
Figure FDA0003671201610000012
Figure FDA0003671201610000013
Figure FDA0003671201610000021
Figure FDA0003671201610000022
Figure FDA0003671201610000023
其中,ω*表示无量纲流量;w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实时流量;W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稳态流量;Q*表示无量纲功率;Q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实时加热功率;Q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稳态加热功率;s*表示无量纲坐标;s表示实时坐标;L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总长;z*表示无量纲高差;z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热冷源实时高差;Zs表示自然循环回路中冷热源中心高差;ρ*表示无量纲密度,ρ表示实时密度,ρpc表示临界点密度;h*表示无量纲焓值,h表示实时焓值,hpc表示临界点焓值,βpc表示临界点体积膨胀率,cp,pc表示临界点比热。
5.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无量纲化处理模块和模型构建模块;其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自然循环回路相关测量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无量纲化处理模块;所述无量纲化处理模块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对流体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且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并输出给模型构建模块;所述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关系对无量纲化处理模块获得的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所述模型构建模块包括拟合单元和解析单元;其中,所述拟合单元用于获取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并利用线性拟合,得到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
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表示为:
ρ*=c1-c2h*
其中,ρ*表示无量纲密度,h*表示无量纲焓值,c1和c2为常数;
所述解析单元用于对无量纲化的能量方程进行积分,利用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和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的关系式,对自然循环驱动力进行解析,获得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量纲化处理模块还包括无量纲参数获取单元和积分单元;其中,所述无量纲参数获取单元用于对获取的相关测量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参数并将其发送给积分单元;所述积分单元基于获取的无量纲参数对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沿自然循环回路对无量纲化的动量方程进行积分,获得积分形式的自然循环驱动力和自然循环流动阻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数据包括: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量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加热功率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各控制节点在一维坐标中的坐标值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热源和冷源高差数据、自然循环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数据以及自然循环回路中的焓值数据。
CN201910724262.5A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0414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262.5A CN110414174B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262.5A CN110414174B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4174A CN110414174A (zh) 2019-11-05
CN110414174B true CN110414174B (zh) 2022-07-15

Family

ID=6836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4262.5A Active CN110414174B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41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4619B (zh) * 2020-06-19 2022-06-0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研究自然循环系统动态自反馈特性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7521560B (zh) * 2024-01-03 2024-03-2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1404A (zh) * 2015-11-19 2016-01-2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的钠冷快堆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1404A (zh) * 2015-11-19 2016-01-2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的钠冷快堆发电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flow instability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natural circulation loop;Guangxu Liu等;《Applied Energy》;20171231;第813-821页 *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flow acceleration and buoyancy on heat transfer in a supercritical fluid flow in a circular tube;Dong Eok Kim等;《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101231;3336-3349页 *
加热通道内超临界流动的稳定性分析—频域分析;侯东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0430;第46卷(第4期);520页第2段 *
基于二级相变理论的超临界拟临界区划分方法;闫晓等;《核动力工程》;20130228(第01期);第1-3节 *
浮升力和流动加速效应对超临界CO_2传热影响研究;刘光旭等;《核动力工程》;20160415(第02期);第51-54页 *
矩形回路内超临界水稳态自然循环特性数值分析;吕发等;《核动力工程》;20120815(第04期);第1-3节 *
超临界压力下自然循环的稳定性研究;章明德等;《核科学与工程》;20171215(第06期);第1-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4174A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4174B (zh) 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
Youngren et al. On the shape of a gas bubble in a viscous extensional flow
Chu et al.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ed turbulent pipe flow at supercritical pressure
Prasad et al. Mixed convection in horizontal porous layers heated from below
CN107807140B (zh) 一种基于高压节流控温技术的水合物相变过程可视化ct装置
CN112360422B (zh) 一种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Xiong Thermally developing forced convection in a porous medium: parallel-plate channel or circular tube with walls at constant heat flux
Mosavati et al. A novel, noniterative inverse boundary design regularized solution technique using the backward Monte Carlo method
Li et al. Fractional convection
Makinde On the Chebyshev collocation spectral approach to stability of fluid flow in a porous medium
Hickox et al. Steady thermal convection from a concentrated source in a porous medium
Ghaffari et al. Extremum seeking for wind and solar energy applications
Matta et al. Double-diffusive Hadley–Prats flow in a horizontal porous layer with a concentration based internal heat source
von Backstro¨ m Calculation of pressure and density in solar power plant chimneys
CN104850706B (zh) 基于matlab的超临界流体对流传热可视化分析方法
Khidir et al. Application of successive linearisation method on the boundary layer flow problem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with radiation effect
CN106200415B (zh) 一种基于物理特性的建筑热环境控制建模方法
Knížat et al. CFD simulation of a natural circulation helium loop
Wakif et al. A Realistic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Effect of an Internal Heat Source on the Onset of Convection in a Newtonian Nanofluid Layer: rigid-rigid case
Zhao et al. A fast natural conv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ividing fluid development stages
Yurddaş et al. The effects of the use of hybrid and mono nanofluids on thermal performance in flat‐plate solar collectors
Zenklusen et al. Structural dissimilarity of large-scale structures in turbulent flows over wavy walls
Robillard et al. Free convection in a two-dimensional porous loop
Yue et al. Similarity solutions to nonlinear diffusion/Harry Dym fractional equations
Mokhtarzadeh Dynamic modeling of low thermal gradient evaporators and condens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