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3423A -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3423A
CN110413423A CN201910667144.5A CN201910667144A CN110413423A CN 110413423 A CN110413423 A CN 110413423A CN 201910667144 A CN201910667144 A CN 201910667144A CN 110413423 A CN110413423 A CN 110413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mentioned
parameter
call request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71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71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34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3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3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基于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确定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基于入参配置文件将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并基于目标请求参数生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将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第二应用,并获取第二应用响应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将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应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简化数据调用流程,提升数据调用效率,适用性高。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设备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应用间的数据交互也越来越频繁。例如,用户可通过应用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在第三方挂号平台进行预约挂号,也可基于应用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在线咨询等。
然而现有的应用间的数据交互主要多是在应用代码里定义每个应用的接口处理模板,通过硬编码来路由到需要调用哪个模板来处理数据调用请求,或者基于一些固定的出入参对应关系映射配置完成数据调用,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简化数据调用流程,提升数据调用效率,适用性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基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用于向上述第二应用请求获取目标数据;
确定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并基于上述目标请求参数生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上述目标请求参数;
将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上述第二应用,并获取上述第二应用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
将上述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基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获取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将上述应用标识所指示的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包括:
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各个请求参数中确定出第一请求参数,上述第一请求参数的参数字段与上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字段不一致,其中,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一个请求参数对应于上述第二应用中参数名称相同的一个预设入参;
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一请求参数配置为上述第一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以得到目标请求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包括:
基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各个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确定出第二请求参数,上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与上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不一致;
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配置为上述第二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以得到上述目标请求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将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上述第二应用包括:
获取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身份标识,并将上述身份标识添加至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上述身份标识用于触发上述第二应用识别并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
将添加上述身份标识后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上述第二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将上述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应用包括:
确定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
基于上述出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目标数据中携带的返回参数配置为目标返回参数;
将携带上述目标返回参数的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应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基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用于向上述第二应用请求获取目标数据;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确定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并基于上述目标请求参数生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上述目标请求参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上述第二应用,并获取上述第二应用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上述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应用。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获取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将上述应用标识所指示的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参数配置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各个请求参数中确定出第一请求参数,上述第一请求参数的参数字段与上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字段不一致,其中,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一个请求参数对应于上述第二应用中参数名称相同的一个预设入参;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一请求参数配置为上述第一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以得到目标请求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参数配置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上述各个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确定出第二请求参数,上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与上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不一致;
第二配置单元,还用于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配置为上述第二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以得到上述目标请求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身份标识,并将上述身份标识添加至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上述身份标识用于触发上述第二应用识别并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添加上述身份标识后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上述第二应用。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
第三配置单元,用于基于上述出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目标数据中携带的返回参数配置为目标返回参数;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携带上述目标返回参数的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应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连接。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该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上述程序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可确定接收并响应数据调用请求的第二应用,可提升数据调用请求的路由速度。其次,通过确定出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可对数据调用请求中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以得到第二应用可接收并响应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从而基于接收数据调用请求的不同应用,灵活采用不同的配置文件对数据调用请求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从而避免对应用代码的反复修改,提升数据调用速度。此外,还可基于发送至第一应用的目标返回数据的不同应用采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对目标数据中返回参数进行配置以得到第一应用可接收的目标返回数据,进一步提升数据调用的灵活性,适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数据调用请求的一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数据调用请求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入参配置文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为方便描述,可简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或者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等终端设备,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为方便描述,下面可以终端设备(或简称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于任一应用的数据调用场景中,如基于第三方应用挂号,基于第三方应用辅助登陆等,在此不做限制。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的架构示意图。在图1中,应用100、应用200和应用300可为终端设备内置的(出厂设置的,或者下载安装的)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应用,并可为用户提供用户界面从而可支持用户基于上述终端设备所显示的各个应用的用户界面使用各个应用所提供的功能,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可通过其内置的应用100、应用200和应用300中任一应用来获取与上述任一应用具有数据关联的任一应用中相关的数据,如应用400、应用500和应用600中任一应用中的相关数据。以应用100和与应用100具有数据关联的应用400为例,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通过应用100基于TCP/IP通信协议发送的用于向应用400请求获取目标数据的数据调用请求时,基于配置文件库中包括的应用400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可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修改为应用400可接收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并将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应用400。当终端设备中的应用400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之后,可根据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向上述第一应用输出目标数据,从而完成用户通过应用100触发的数据调用过程。其中,当终端设备获取到上述应用400输出的目标数据之后,可从上述配置文件库中确定出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以基于上述出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目标数据配置为应用100可接收的目标数据。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S105。
S101、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并基于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当用户基于任一终端设备(或简称设备)访问第一应用时,若第一应用检测到用户基于第一应用触发的获取非第一应用中的目标数据,第一应用可基于用户的触发的数据调用操作来生成相应的数据调用请求。其中,在生成上述数据调用请求时,可基于用户触发的数据调用操作来确定出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请求参数,进而基于上述一个或多个请求参数来组装成用于调用上述目标数据的数据调用请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用于组装数据调用请求的一个或多个请求参数的个数和具体表现形式可基于用户的数据调用操作、第一应用的应用类型以及第一应用的请求发送接口的参数标准来确定,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其中,上述数据调用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数据调用请求的一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应用可基于终端设备向用户显示应用A、应用B以及应用C等应用,此时用户可通过点击应用A、应用B以及应用C中的任一应用对其进行访问,从而在基于第一应用访问应用A、应用B以及应用C中的任一应用的过程中,触发对应用A、应用B以及应用C中的任一应用的数据调用操作。可选地,在用户基于第一应用触发对应用A、应用B以及应用C中的任一应用中任一应用的数据调用操作过程中,可将用户试图获取的应用A、应用B以及应用C中的任一应用中指定数据作为上述目标数据。具体可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数据调用请求的另一场景示意图。在图4中,若应用A为挂号类应用,且用户基于第一应用访问应用A后(也可以为任一与应用A相关联的用户界面(或简称界面),具体可根据应用A和第一应用的实际应用关联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可在应用A的界面选择需要获取的数据。如用户在挂号过程中需要获取人民医院的医生数据,可通过点击“查看医生”模块完成数据调用操作,从而使第一应用在检测到用户触发的数据调用操作之后,生成用于向应用A请求获取目标数据(医生数据)的数据调用请求。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应用基于用户触发的数据调用操作生成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之后,由于不同应用的用于接收数据调用请求的接口的参数标准不一致,此时终端设备可对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中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以使接收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的应用能够顺利接收上述数据调用请求。具体的,终端设备可获取上述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并确定出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并根据上述应用标识确定上述数据调用请求所请求调用的数据所属的应用,进而可将上述应用标识所指示的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其中,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可用于指示接收上述数据调用请求所请求调用的数据所属的应用,即第二应用。也就是说,第一应用发送的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用于向第二应用请求获取目标数据。
S102、确定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之后,在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的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之前,可先从配置文件库中确定出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具体的,可从配置文件库中确定出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具有相同的应用标识的入参配置文件,并将该入参配置文件确定为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可选地,也可在基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出第二应用之后,基于上述配置文件库中各个配置文件与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上述配置文件库中确定出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配置文件库中的配置文件可以是用于参数配置的脚本文件,也可以是具有参数配置功能的工具以及程序等,在此不做限制。此外,上述脚本文件可基于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页面)、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超文本预处理器)以及JSP(Java Server Pages,java服务器页面)等编写得到,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也不做限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配置文件库可以是用于运行上述脚本文件的运行环境,(如Node.js中VM2的沙箱环境),也可以是上述具有参数配置功能的工具以及程序的载体,在此不做限制。
S103、基于入参配置文件将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并基于目标请求参数生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出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后,为了能使上述第二应用能够接收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终端设备可基于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具体的,可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各个请求参数中确定出参数字段与第二应用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字段不一致的请求参数(为方便描述,以下简称第一请求参数),从而基于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一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一个请求参数对应于第二应用中参数名称相同的一个预设入参,也就是说,上述数据调用请求和上述数第二应用中的预设入参的各个参数的参数名称相同,且同一个参数名称对应一个请求参数和一个预设参数。
举例来说,当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为用于向第二应用请求调用医生数据的数据调用请求,且基于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分别为HospitalId、DepartmentId、DoctorId以及BranchHospitalId时,每个请求参数的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其中,表1为数据调用请求的请求参数信息表。
表1
当第二应用接收用于获取医生数据的预设入参分别为HospId、DepId、DoctorId以及BranchHospitalId时,第二应用的每个预设入参的相关信息如表2所示。其中,表2为第二应用的预设入参信息表。
表2
由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一个请求参数对应于第二应用中参数名称相同的一个预设入参,因此可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的请求参数与第二应用的预设入参按照参数名称进行比对。由此不难得到,参数名称为“医院ID”的请求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入参不一致,参数名称为“科室ID”的请求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入参不一致。因此可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的HospitalId以及DepartmentId确定为第一请求参数,并执行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将HospitalId修改为HospId,将DepartmentId修改为DepId。可选的,在将上述第一请求参数配置为上述第一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之后,可将各个请求参数(包含已进行参数配置得到的目标请求参数)组装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其中,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的组装方式可基于第二应用用于接收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的接收数据标准进行,具体接收数据标准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基于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的过程中,若上述第二应用的预设入参只对每一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有固定要求,此时需要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确定出参数类型与上述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不一致的请求参数(为方便描述,以下简称第二请求参数)。在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的请求参数中确定出第二请求参数之后,可基于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配置为上述第二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以上述表1和表2为例,上述DepartmentId的参数类型为string,而上述DepartmentId对应的预设入参DepId的参数类型为char,因此需要将DepartmentId的参数类型由string修改为char之后,再将各个请求参数(包含已进行参数配置得到的目标请求参数)组装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可选的,若上述第二应用的预设入参同时对每一请求参数的参数字段和参数类型有固定要求,此时不仅需要将HospitalId修改为HospId,将DepartmentId修改为DepId,还需要将DepartmentId的参数类型由string修改为char。其中,基于上述第二应用的入参配置文件对上述请求参数的参数字段和参数类型进行配置的先后顺序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S104、将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第二应用,并获取第二应用响应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得到携带有上述目标请求参数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后,终端设备可通过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将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第二应用。在当第二应用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后,第二应用可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以提取并发送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请求的目标数据。此时,若第二应用输出上述目标数据,则可获取第二应用发送的目标数据并将上述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一应用,从而完成基于第一应用发送数据调用请求以向第二应用请求获取目标数据的数据处理过程。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将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第二应用的过程中,若第二应用对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具有身份验证,即只有当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具备第二应用可识别的身份标识时,第二应用才会接收并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具体可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入参配置文件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若第二应用仍为挂号类应用,第一应用在检测到用户触发的“查看医生”的数据调用操作后,可生成HospitalId、DepartmentId、DoctorId以及BranchHospitalId等参数字段以组装成数据调用请求。获取到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后,可基于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的HospitalId配置为HospId,将DepartmentId配置为DepId,从而得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同时在对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得到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的过程中,可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身份标识,并将上述第二应用的身份标识添加至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因此,在将添加上述身份标识后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第二应用时,该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可基于其中的第二应用的身份标识触发第二应用识别并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可选的,为了确保在将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第二应用的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可设置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中身份标识的过期时间,以在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在发送超过一定时间后,使得第二应用不能识别并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其中,上述身份标识可以是第二应用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身份令牌token,也可以是其他用于表示第二应用身份并可被第二应用识别的标识,具体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为不同的应用,且不同应用的出入参标准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可能导致第二应用发送的目标数据并不能被第一应用接收。因此,在获取到其二应用响应上述目标调用请求发送的目标数据之后,可对上述目标数据中的返回参数进行配置以得到可以使第一应用接收的目标数据。具体的,可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S201至S207:
S201、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并基于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
S202、确定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
S203、基于入参配置文件将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并基于目标请求参数生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
S204、将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第二应用,并获取第二应用响应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4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4所示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205、确定入参配置文件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二应用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之后,可从配置文件库中确定出上述第二应用的入参配置文件所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以对第二应用发送的目标数据中的返回参数进行配置。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基于第二应用与配置文件库中各个配置文件与第二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上述配置文件库中直接确定出第二应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上述出参配置文件为用于将上述目标数据中的返回参数配置为符合第一应用的入参标准的配置文件,因此还可以基于第一应用直接确定出用于对上述目标数据中的返回参数进行配置的出参配置文件,具体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S206、基于出参配置文件将目标数据中携带的返回参数配置为目标返回参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出第二应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后,为了使上述第一应用能够接收第二应用发送的目标数据,可基于第二应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目标数据中携带的返回参数配置为目标返回参数。具体的,可从上述目标数据中携带的各个返回参数中确定出参数字段与第一应用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字段不一致的返回参数(为方便描述,以下简称第一返回参数),从而基于第二应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一返回参数配置为目标返回参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目标数据中一个返回参数对应于第一应用中参数名称相同的一个预设入参,也就是说,上述目标数据和上数第一应用中的各个预设入参的参数名称相同,且同一个参数名称对应一个返回参数和一个预设参数。举例来说,当将第二应用发送的目标数据向第一应用发送,且上述目标数据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分别为code、message、count以及rsp时,每个返回参数的相关信息如表3所示。其中,表3为目标数据的返回参数信息表。
表3
当第一应用接收上述第二应用返回的医生数据的预设入参分别为code、message、count以及rsp时,第一应用的每个预设入参的相关信息如表4所示。其中,表4为第一应用的预设入参信息表。
表4
由于上述目标数据中一个返回参数对应于第一应用中参数名称相同的一个预设入参,因此可将上述目标数据中的返回参数与第一应用的预设入参按照参数名称进行比对。由此不难得到,参数名称为“状态描述”的返回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入参不一致,因此可将上述目标数据中的message确定为第一返回参数,并执行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将message修改为msg。可选的,在将上述第一返回参数配置为上述第一返回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之后,可将各个返回参数(包含已进行参数配置得到的目标返回参数)重新组装成目标数据。其中,上述目标数据的组装方式可基于第一应用用于接收上述目标数据的接收数据标准进行,具体接收数据标准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基于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目标数据中携带的返回参数配置为目标返回参数的过程中,若上述第一应用的预设入参只对每一返回参数的参数类型有固定要求,此时需要从上述目标数据中确定出参数类型与上述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不一致的返回参数(为方便描述,以下简称第二返回参数)。在从上述目标数据中的返回参数中确定出第二返回参数之后,可基于第二应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二返回参数的参数类型配置为上述第二返回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以上述表3和表4为例,上述目标数据中code的参数类型为int,而上述目标数据中code对应的预设入参code的参数类型为float,因此需要将上述目标数据中code的参数类型由int修改为float之后,再将各个返回参数(包含已进行参数配置得到的目标返回参数)重新组装成目标返回数据。可选的,若上述第一应用的预设入参同时对每一返回参数的参数字段和参数类型有固定要求,此时不仅需要将message修改为msg,还需要将上述目标数据中code的参数类型由int修改为float。其中,基于上述第二应用的出参配置文件对上述返回参数的参数字段和参数类型进行配置的先后顺序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可选的,在重新对各个返回参数进行组装得到目标返回数据之后,可将上述目标返回数据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以在第一应用再次获取相同的数据时,直接从上述预设存储空间调用上述目标返回数据。其中,上述预设存储空间包括但不限于运行上述出参配置文件的工具、程序等的缓存空间,以及第一应用和第一应用所在的终端设备的存储空间,在此不做限制。
S207、将携带目标返回参数的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一应用。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得到携带有上述目标返回参数的目标返回数据后,可通过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将上述重新组成后的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一应用。从而在第一应用接收到上述携带目标返回参数的目标数据之后,完成基于第一应用发送数据调用请求以向第二应用请求获取目标数据的数据处理过程。可选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可确定接收并响应数据调用请求的第二应用,可提升数据调用请求的路由速度。其次,通过确定出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可对数据调用请求中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以得到第二应用可接收并响应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从而基于接收数据调用请求的不同应用,灵活采用不同的配置文件对数据调用请求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从而避免对应用代码的反复修改,提升数据调用速度。此外,还可基于发送至第一应用的目标返回数据的不同应用采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对目标数据中返回参数进行配置以得到第一应用可接收的目标返回数据,进一步提升数据调用的灵活性,适用性高。
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1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1,用于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基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用于向上述第二应用请求获取目标数据;
参数配置模块12,用于确定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并基于上述目标请求参数生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上述目标请求参数;
第一发送模块13,用于将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上述第二应用,并获取上述第二应用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14,用于将上述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应用。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1,用于:
获取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将上述应用标识所指示的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参数配置模块1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21,用于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各个请求参数中确定出第一请求参数,上述第一请求参数的参数字段与上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字段不一致,其中,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一个请求参数对应于上述第二应用中参数名称相同的一个预设入参;
第一配置单元122,用于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一请求参数配置为上述第一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以得到目标请求参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参数配置模块12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123,用于基于上述各个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确定出第二请求参数,上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与上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不一致;
第二配置单元124,用于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配置为上述第二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以得到上述目标请求参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发送模块13包括:
获取单元131,用于获取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身份标识,并将上述身份标识添加至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上述身份标识用于触发上述第二应用识别并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
第一发送单元132,用于将添加上述身份标识后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上述第二应用。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发送模块14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141,用于确定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
第三配置单元142,用于基于上述出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目标数据中携带的返回参数配置为目标返回参数;
第二发送单元143,用于将携带上述目标返回参数的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应用。
具体实现中,上述数据处理装置1可通过其内置的各个模块和/单元执行如上图1至图6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通过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可确定接收并响应数据调用请求的第二应用,可提升数据调用请求的路由速度。其次,数据处理装置1通过确定出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可对数据调用请求中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以得到第二应用可接收并响应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从而基于接收数据调用请求的不同应用,灵活采用不同的配置文件对数据调用请求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从而避免对应用代码的反复修改,提升数据调用速度。此外,数据处理装置1还可基于发送至第一应用的目标返回数据的不同应用采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对目标数据中返回参数进行配置以得到第一应用可接收的目标返回数据,进一步提升数据调用的灵活性,适用性高。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述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上述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8所示的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基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用于向上述第二应用请求获取目标数据;
确定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并基于上述目标请求参数生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上述目标请求参数;
将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上述第二应用,并获取上述第二应用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
将上述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应用。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用于:
上述基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获取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将上述应用标识所指示的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用于:
从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各个请求参数中确定出第一请求参数,上述第一请求参数的参数字段与上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字段不一致,其中,上述数据调用请求中一个请求参数对应于上述第二应用中参数名称相同的一个预设入参;
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一请求参数配置为上述第一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以得到目标请求参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用于:
基于上述各个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确定出第二请求参数,上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与上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不一致;
基于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配置为上述第二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以得到上述目标请求参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用于:
获取上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身份标识,并将上述身份标识添加至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上述身份标识用于触发上述第二应用识别并响应上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
将添加上述身份标识后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上述第二应用。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用于:
确定上述入参配置文件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
基于上述出参配置文件将上述目标数据中携带的返回参数配置为目标返回参数;
将携带上述目标返回参数的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应用。
应当理解,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具体实现中,上述设备可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上述图1至图6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可确定接收并响应数据调用请求的第二应用,可提升数据调用请求的路由速度。其次,通过确定出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可对数据调用请求中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以得到第二应用可接收并响应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从而基于接收数据调用请求的不同应用,灵活采用不同的配置文件对数据调用请求的请求参数进行配置,从而避免对应用代码的反复修改,提升数据调用速度。此外,还可基于发送至第一应用的目标返回数据的不同应用采用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对目标数据中返回参数进行配置以得到第一应用可接收的目标返回数据,进一步提升数据调用的灵活性,适用性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图1至图6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方法,具体可参见上述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处理装置或者上述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的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该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电子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等。进一步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该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该计算机程序以及该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展示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基于所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所述数据调用请求用于向所述第二应用请求获取目标数据;
确定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基于所述入参配置文件将所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并基于所述目标请求参数生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所述目标请求参数;
将所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并获取所述第二应用响应所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将所述应用标识所指示的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入参配置文件将所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包括:
从所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各个请求参数中确定出第一请求参数,所述第一请求参数的参数字段与所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字段不一致,其中,所述数据调用请求中一个请求参数对应于所述第二应用中参数名称相同的一个预设入参;
基于所述入参配置文件将所述第一请求参数配置为所述第一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以得到目标请求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入参配置文件将所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各个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确定出第二请求参数,所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与所述第二应用中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不一致;
基于所述入参配置文件将所述第二请求参数的参数类型配置为所述第二请求参数对应的预设入参的参数类型,以得到所述目标请求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身份标识,并将所述身份标识添加至所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述身份标识用于触发所述第二应用识别并响应所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
将添加所述身份标识后的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应用包括:
确定所述入参配置文件对应的出参配置文件;
基于所述出参配置文件将所述目标数据中携带的返回参数配置为目标返回参数;
将携带所述目标返回参数的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应用。
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基于所述数据调用请求确定第二应用,所述数据调用请求用于向所述第二应用请求获取目标数据;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入参配置文件,基于所述入参配置文件将所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配置为目标请求参数,并基于所述目标请求参数生成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所述目标请求参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并获取所述第二应用响应所述目标数据调用请求所发送的目标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数据调用请求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将所述应用标识所指示的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667144.5A 2019-07-23 2019-07-23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4134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7144.5A CN110413423A (zh) 2019-07-23 2019-07-23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7144.5A CN110413423A (zh) 2019-07-23 2019-07-23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3423A true CN110413423A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6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7144.5A Pending CN110413423A (zh) 2019-07-23 2019-07-23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34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1494A (zh) * 2020-05-29 2020-09-1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67855A (zh) * 2021-06-24 2021-10-01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页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7854A1 (en) * 2012-10-29 2015-07-23 Google Inc. External application request
CN104866383A (zh) * 2015-05-29 2015-08-26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调用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255905A (zh) * 2017-05-04 2018-07-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接口调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068059A (zh) * 2018-08-27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用相机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857478A (zh) * 2019-01-31 2019-06-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7854A1 (en) * 2012-10-29 2015-07-23 Google Inc. External application request
CN104866383A (zh) * 2015-05-29 2015-08-26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调用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255905A (zh) * 2017-05-04 2018-07-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接口调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068059A (zh) * 2018-08-27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用相机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857478A (zh) * 2019-01-31 2019-06-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1494A (zh) * 2020-05-29 2020-09-1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51494B (zh) * 2020-05-29 2023-04-18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67855A (zh) * 2021-06-24 2021-10-01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页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67855B (zh) * 2021-06-24 2024-03-19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页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2511A (zh)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及接口测试设备
CN109150904A (zh) 接口服务调用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360261A (zh) 一种http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942225A (zh) 一种混合型应用客户端的资源调用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09962855A (zh) 一种web服务器的限流方法、限流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3168301A (zh) 向Web应用透露资源能力
US11895611B2 (en) Sim card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413423A (zh)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47857B (zh) 限流方法及装置
US20190333040A1 (en) Method of accessing payment terminal, terminal and non-volatil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503768A (zh) 一种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方法及设备
CN106506281B (zh) 车辆收费通信测试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07231398A (zh)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7426266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服务器
CN111367685A (zh) 接口调用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09194706A (zh) 网络资源拨测方法及终端
CN109032693A (zh) 一种加载展示信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92012A (zh) 轻量级机器到机器系统中重新引导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45508A (zh) 接口调用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8647139B (zh) 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7864038B (zh) 证书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63922A (zh) 一种自动化恶意代码仿真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347456A (zh) 一种应用程序下载方法及装置
AU2018373682B2 (en) Method for remote management of a device connected to a residential gateway
CN107347063B (zh) 会议系统中接入监控前端的方法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