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0984B -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0984B
CN110400984B CN201910642838.3A CN201910642838A CN110400984B CN 110400984 B CN110400984 B CN 110400984B CN 201910642838 A CN201910642838 A CN 201910642838A CN 110400984 B CN110400984 B CN 110400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quare metal
supporting plate
fir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428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0984A (zh
Inventor
姜学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Energy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Ener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Ener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Ener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9106428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00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00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0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0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0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该系统包括测试架部件、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上方的传送带及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底部的底部升降电机;底部升降电机顶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测试架部件包括外方形金属环和设置在所述外方形金属环底部的四个桌腿部,所述下支撑板的侧端面上设有主升降滑块,所述主升降滑块套设在所述桌腿部件的外部,所述传送带顶部设有油盘部件;通过设置测试架部件、油盘部件、传送带、下支撑板、主升降滑块及底部升降电机,可以将电池放置在测试架部件的顶部并利用传送带移动油盘部件的位置,从而使电池外部火烧实验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同时也方便实验的进行。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气变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进 一步推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产业规模迅速提高,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水平以及产业化技术水平提升迅速。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系统而言,其测试评价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只有动力电池系统经过更严苛的测试,才可以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电池 测试评价过程中,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外部火烧安全性的评价,得到了越来越多检测机构及新能源汽车检测厂商的重视。锂离子电池系统进行外部火烧依据标准《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进行,在此标准中电池系统外部火烧试验对于电池系统安全性的考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电池系统在外部火烧试验的准 确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电动车电池系统在外部火烧的试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基本上都是简易的临时搭建的装置,并没有一个合理高效的机械性装置,容易在试验过程中产生很多异常情况,产品的测试效率也比较低;所以急需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要求,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包括测试架部件、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上方的传送带及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底部的底部升降电机;底部升降电机顶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测试架部件包括外方形金属环和设置在所述外方形金属环底部的四个桌腿部,所述下支撑板的侧端面上设有主升降滑块,所述主升降滑块套设在所述桌腿部件的外部,所述传送带顶部设有油盘部件;油盘部件包括方形金属槽、设置在所述方形金属槽顶部请倾斜四十五度角设置的倾斜支撑板及放置在所述倾斜支撑板上的挡火板,所述倾斜支撑板上端面设有滚珠,所述倾斜支撑板两侧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限位板,所述倾斜支撑板底部设有挡火板限位部件,所述挡火板限位部件顶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倾斜支撑板并挡在所述挡火板的底部,所述方形金属槽的顶部设有侧出气孔,所述方形金属槽的四个侧端面内部均设置有一个调风气泵,所述调风气泵的入气端与设置在所述方形金属槽外侧端面上的入气口连通,所述调风气泵的出气端通过设置在所述方形金属槽侧壁内部的通气管与所述侧出气孔连通;四个所述桌腿部件内部分别设有一个二氧化碳存储腔体和一个灭火气泵部件,所述灭火气泵部件的入气端与所述二氧化碳存储腔体连通,所述灭火气泵部件的出气端通过设置在所述桌腿部件内部的内导管与设置在所述外方形金属环上端面顶角处的灭火喷嘴连通,所述外方形金属环四个内侧端面分别提供一个水平设置的上金属滑轨部件与内方形金属环的外侧端面连接,四个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沿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滑动的上调节滑块,所述上调节滑块顶部均设置有一个竖直的上电池限位挡板。
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需试验的电池放置在测试架部件上,在方形金属槽内部注入汽油只有点燃;
S2:保持方形金属槽与测试架部件的水平距离在三米持续六十秒后将方形金属槽向测试架部件方向移动,并移动至电池下方保持七十秒;
S3:通过底部升降电机调节底部升降电机的高度,并通过调风气泵进行吹气以调节火焰的方向;
S4:将倾斜支撑板上挡火板限位部件的输出端缩回,使挡火板沿倾斜支撑板向下滑动并盖在方形金属槽上方持续六十秒;以及
S5:通过传送带将油盘部件移开,后观察两小时。
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方法具有的优点如下:
通过设置测试架部件、油盘部件、传送带、下支撑板、主升降滑块及底部升降电机,可以将电池放置在测试架部件的顶部并利用传送带移动油盘部件的位置,从而使电池外部火烧实验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同时也方便实验的进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油盘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测试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测试架部件;2、油盘部件;3、传送带;4、下支撑板;5、主升降滑块;6、底部升降电机;7、侧防护部件;8、第一转动连接部件;9、第一防护板;10、第二转动连接部件;11、第二防护板;12、第三转动连接部件;13、伸缩杆部件;14、方形金属槽;15、倾斜支撑板;16、挡火板;17、辅助推动部件;18、侧限位板;19、挡火板限位部件;20、滚珠;21、侧支撑杆;22、通气管;23、调风气泵;24、入气口;25、点火部件;26、刻度尺;27、侧出气孔;28、外方形金属环;29、桌腿部件;30、二氧化碳存储腔体;31、灭火气泵部件;32、内导管;33、灭火喷嘴;34、上金属滑轨部件;35、内方形金属环;36、上调节滑块;37、上电池限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如图1-4所示,包括测试架部件1、下支撑板4、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4上方的传送带3及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4底部的底部升降电机6;底部升降电机6顶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支撑板4的底部连接,所述测试架部件1包括外方形金属环28和设置在所述外方形金属环28底部的四个桌腿部件29,所述下支撑板4的侧端面上设有主升降滑块5,所述主升降滑块5套设在所述桌腿部件29的外部,所述传送带3顶部设有油盘部件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主升降滑块5的外侧端面通过第一转动连接部件8与第一防护板9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连接部件10与第二防护板11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连接部件12与伸缩杆部件13的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杆部件13的另一端接有固定盘部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油盘部件2包括方形金属槽14、设置在所述方形金属槽14顶部请倾斜四十五度角设置的倾斜支撑板15及放置在所述倾斜支撑板15上的挡火板16,所述倾斜支撑板15上端面设有滚珠20,所述倾斜支撑板15两侧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限位板18,所述倾斜支撑板15底部设有挡火板限位部件19,所述挡火板限位部件19顶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倾斜支撑板15并挡在所述挡火板16的底部,所述方形金属槽14的顶部设有侧出气孔27,所述方形金属槽14的四个侧端面内部均设置有一个调风气泵23,所述调风气泵23的入气端与设置在所述方形金属槽14外侧端面上的入气口24连通,所述调风气泵23的出气端通过设置在所述方形金属槽14侧壁内部的通气管22与所述侧出气孔27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四个所述桌腿部件29内部分别设有一个二氧化碳存储腔体30和一个灭火气泵部件31,所述灭火气泵部件31的入气端与所述二氧化碳存储腔体30连通,所述灭火气泵部件31的出气端通过设置在所述桌腿部件29内部的内导管32与设置在所述外方形金属环28上端面顶角处的灭火喷嘴33连通,所述外方形金属环28四个内侧端面分别提供一个水平设置的上金属滑轨部件34与内方形金属环35的外侧端面连接,四个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3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沿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34滑动的上调节滑块36,所述上调节滑块36顶部均设置有一个竖直的上电池限位挡板3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底部升降电机6顶部的输出端的顶部与所述下支撑板4的底部 焊接在一起,所述四个桌腿部件29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外方形金属环28的各顶角的底部,所述下支撑板4的两侧端面分别设有两个主升降滑块5,每个所述主升降滑块5均套设在一个所述桌腿部件29上,所述主升降滑块5为金属环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所述固定盘部件为橡胶圆盘结构,所述第一防护板9和所述第二防护板11均为透明玻璃制成,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件8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件10均为合页,所述第三转动连接部件12为转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倾斜支撑板15为凹型金属板结构,所述滚珠20嵌在所述倾斜支撑板15的上端面上,所述滚珠20伸出所述倾斜支撑板15的高度为两毫米至四毫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倾斜支撑板15顶部设置有辅助推动部件17,所述辅助推动部件17为推拉电机,所述辅助推动部件17的输出端伸向所述方形金属槽14且与所述倾斜支撑板15平行,两个所述侧限位板18为两块相互平行的条状金属板结构,所述方形金属槽14的侧端面上接有一根与所述倾斜支撑板底部连接的侧支撑杆21,所述侧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方形金属槽14和倾斜支撑板15上,所述方形金属槽14的内侧端面设有点火部件25,所述点火部件25为双分炉脉冲点火器,所述方形金属槽14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刻度尺2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方形金属槽14的四个侧端面的顶部均设有向所述方形金属槽14内部方向倾斜四十五度角的斜坡,所述侧出气孔27均匀设置在所述斜坡上,每个所述且坡上至少设置有二十个所述出气孔2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灭火喷嘴33为向所述外方形金属环28内部方向倾斜三十度角的圆管结构,所述上调节滑块36为底部设有条形开口的金属块结构,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34为穿过所述条形开口的长方型金属板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上调节滑块36的上端面设有穿过所述上调节滑块36的竖直的螺孔,所述螺孔中由上至下插有螺丝,所述螺丝底部与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34的上端面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辅助推动部件17与第一开关部件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挡火板限位部件19与第二开关部件及供电部件串联,四个所述调风气泵分别与一个调风开关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点火部件25与第四开关部件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底部升降电机6与第五开关部件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灭火气泵部件31与第六开关部件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供电部件为蓄电池或市电,各个部件与电源及开关连接时均可以通过cenfeng品牌的FF46-2型号阻燃导线进行电连接,且阻燃导线做现实可以贴在测试架部件1或油盘部件2的外侧端面上并利用隔热材料包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使用时可以将方形金属槽14内部加入汽油,并将需要测试的电池放置在内方形金属环35上方,推动四个上电池限位挡板37从而实现对电池的固定,之后将上调节滑块36上的螺丝向下拧并使螺丝底部压在上金属滑轨部件34的上段面上,这样就可以对上调节滑块36和上电池限位挡板37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点火部件25点燃方形金属槽14中的汽油先将油盘部件2置于传送带3的一端远离测试架部件1的位置,之后使油盘部件2在传送带3的带动下向测试架部件1的方向运动,之后通过第二开关部件控制挡火板限位部件19,挡火板限位部件19可以为输出端向上的推拉电机,当挡火板限位部件19的输出端向下缩回后挡火板16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倾斜支撑板15向下滑动并盖在方形金属槽14顶部,挡火板16与方形金属槽14的长和宽相同,且挡火板16底部设有向内倾斜四十五度角的的盖板斜坡,盖板斜坡与方形金属槽14顶部的切坡相互契合。当挡火板限位部件19的输出端缩回后挡火16不向下运动时可以通过第一开关部件控制辅助推动部件17将辅助推动部件17的输出端向外伸出并将挡火板16向下推动;传送带3和下支撑板4的长度可以为六至十米,下支撑板4两端底部均可以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柱。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可以通过底部升降电机6向上推动下支撑板4,从而改变油盘部件2和传送带3的高度,从而改变火焰与电池的竖直距离,现有的电池检测装置均不具有调节火源与电池竖直高度差的功能,同时越来越多的电池厂商及新能源汽车厂商对电池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如果没有配套的可以实现高标准检测的系统将很难对电池的性能进行准确的判断,而升降油盘部件2就可以实现目前不具有进一步的检测功能,检测电池与火源在不同竖直距离时的安全性能。同时方形金属槽14四个侧端面内部的调风气泵23可以从入气口24进行吸气并通过侧出气孔27吹出,这样就可以模拟在不同风向下电池与外界火源接触时的安全性(现有的检测装置不具有该功能,导致电池检测时火焰位置基本固定不变因而导致电池外壳很多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未被检测到,实际使用中如果在有风的环境火焰在不通风向的风的吹动下不断改变方向导致电池外边面发生破裂甚至爆炸),该设计十分真实地模拟了真实环境因此得出的检测结论更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可信性(《GB/T 31467.3-2015》为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因而很多厂商都会制定比该标准更为苛刻的自身标准,而目前并不具有满足更为苛刻检测要求的装置);同时四个调风气泵分别与一个调风开关及供电部件串联,这样就可以保证模拟不同方向的风。
《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中具有如下规定:盛放汽油的平盘尺寸超过测试对象水平尺寸20cm,不超过50cm。平盘高度不高于汽油表面8cm。测试对象应居中放置。汽油液面与测试对象底部的距离设定为50cm;预热。在离测试对象至少3m远的地方点燃汽油,经过60秒的预热后,将油盘置于被测设备下方。如果油盘尺寸太大无法移动,可以采用移动测试对象和支架的方式;测试对象直接暴露在火焰下70秒;将耐火隔板盖在油盘上。测试对象在该状态下测试60秒。或经双方协商同意,继续直接暴露在火焰中60s;离开火源。将油盘或者测试对象移开,观察2h或测试对象外表温度降至45℃以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的方形金属槽14均可以安装规定的尺寸设置,同时平盘高度不高于汽油表面8cm这一点现有的装置使用时都需要认为拿个尺子测量,很不方便,但本装置可以直接观察刻度尺26就可以知道油表面与方形金属槽14顶部的距离,同时该系统的底部升降电机6、辅助推动部件17、挡火板限位部件19、点火部件25、调风气泵23均可以与单片机电连接,并通过单片机实现定时操作功能;同时可以在电池检测发生爆炸或燃烧时利用灭火气泵部件31将二氧化碳存储腔体30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灭火喷嘴33喷出进行灭火。同时在检测时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如图2所示,可以将第一防护板9和第二防护板11向外拉动并将伸缩杆部件13竖直立在地面上对第二防护板11的顶部进行支撑,伸缩杆部件13可以为一根细管和套设在其外部的一根粗管组成,粗管和细管的侧端面上均设有圆孔,并可以在拉出细管之后再改圆孔内部插入一根金属圆杆进行限位(伸缩杆部件13的结构与伸缩鱼竿结构类似,只是加入了起到限位作用的圆孔和金属圆杆),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一防护板9和第二防护板11等部件缩回在测试架部件1的侧端;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中所使用的辅助推动部件17、挡火板限位部件19均可以为典旭品牌542237058649型号的推拉电机,调风气泵23和灭火气泵部件31均可以为Steel Mate品牌P05型号气泵或其他小型工业气泵,传送带3可以为佰特品牌的传送系统,且在传送带外部可以包裹有隔热材料,挡火板16可以为为耐火砖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挡火板16上可以设置有通孔,测试架部件1上的各个部件外部均可以包裹有隔热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通过设置测试架部件1、油盘部件2、传送带3、下支撑板4、主升降滑块5及底部升降电机6,可以将电池放置在测试架部件1的顶部并利用传送带3移动油盘部件2的位置,从而使电池外部火烧实验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同时也方便实验的进行。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需试验的电池放置在测试架部件1上,在方形金属槽14内部注入汽油只有点燃;
S2:保持方形金属槽14与测试架部件1的水平距离在三米持续六十秒后将方形金属槽14向测试架部件1方向移动,并移动至电池下方保持七十秒;
S3:通过底部升降电机6调节底部升降电机4的高度,并通过调风气泵23进行吹气以调节火焰的方向;
S4:将倾斜支撑板15上挡火板限位部件19的输出端缩回,使挡火板16沿倾斜支撑板15向下滑动并盖在方形金属槽14上方持续六十秒;以及
S5:通过传送带3将油盘部件2移开,后观察两小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所述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架部件、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上方的传送带及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底部的底部升降电机;所述底部升降电机顶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测试架部件包括外 方形金属环和设置在所述外方形金属环底部的四个桌腿部件,所述下支撑板的侧端面上设有 主升降滑块,所述主升降滑块套设在所述桌腿部件的外部,所述传送带顶部设有油盘部件;所述油盘部件包括方形金属槽、设置在所述方形金属槽顶部倾斜四十五度角设置的 倾斜支撑板及放置在所述倾斜支撑板上的挡火板,所述倾斜支撑板上端面设有滚珠,所述 倾斜支撑板两侧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限位板,所述倾斜支撑板底部设有挡火板限位 部件,所述挡火板限位部件顶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倾斜支撑板并挡在所述挡火板的底部, 所述方形金属槽的顶部设有侧出气孔,所述方形金属槽的四个侧端面内部均设置有一个调 风气泵,所述调风气泵的入气端与设置在所述方形金属槽外侧端面上的入气口连通,所述 调风气泵的出气端通过设置在所述方形金属槽侧壁内部的通气管与所述侧出气孔连通;四个所述桌腿部件内部分别设有一个二氧化碳存储腔体和一个灭火气泵部件,所述灭 火气泵部件的入气端与所述二氧化碳存储腔体连通,所述灭火气泵部件的出气端通过设置 在所述桌腿部件内部的内导管与设置在所述外方形金属环上端面顶角处的灭火喷嘴连通, 所述外方形金属环四个内侧端面分别提供一个水平设置的上金属滑轨部件与内方形金属 环的外侧端面连接,四个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沿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滑 动的上调节滑块,所述上调节滑块顶部均设置有一个竖直的上电池限位挡板;
所述倾斜支撑板顶部设置有辅助推动部件,所述辅助推动部件为推拉电机,所述辅助推动部件的输出 端伸向所述方形金属槽且与所述倾斜支撑板平行,两个所述侧限位板为两块相互平行的条 状金属板结构,所述方形金属槽的侧端面上接有一根与所述倾斜支撑板底部连接的侧支撑杆,所述侧支撑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方形金属和倾斜支撑板上,所述方形金属槽的内侧端面设有点火部件,所述点火部件为双分炉脉冲点火器,所述方形金属槽的内侧端面上 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刻度尺;所述方形金 属槽的四个侧端面的顶部均设有向所述方形金属槽内部方向倾斜四十五度角的斜坡,所述侧出气孔均匀设置在所述斜坡上,每个所述斜坡上至少设置有二十个所述出气孔;所述辅助推动部件与第一开关部件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挡火板限位部件与第二开关部件及供电部件 串联,四个所述调风气泵分别与一个调风开关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点火部件与第四开关 部件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底部升降电机与第五开关部件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灭火气泵 部件与第六开关部件及供电部件串联,所述供电部件为蓄电池或市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升 降电机顶部的输出端的顶部与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部焊接在一起,所述四个桌腿部件分别竖 直设置在所述外方形金属环的各顶角的底部,所述下支撑板的两侧端面分别设有两个主升 降滑块,每个所述主升降滑块均套设在一个所述桌腿部件上,所述主升降滑块为金属环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升降 滑块的外侧端面通过第一转动连接部件与第一防护板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另一端通过 第二转动连接部件与第二防护板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连接部件与 伸缩杆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杆部件的另一端接有固定盘部件,所述固定盘部件为 橡胶圆盘结构,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均为透明玻璃制成,所述第一转动连接 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件均为合页,所述第三转动连接部件为转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支 撑板为凹型金属板结构,所述滚珠嵌在所述倾斜支撑板的上端面上,所述滚珠伸出所述倾 斜支撑板的高度为两毫米至四毫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喷 嘴为向所述外方形金属环内部方向倾斜三十度角的圆管结构,所述上调节滑块为底部设有 条形开口的金属块结构,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为穿过所述条形开口的长方型金属板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调节滑块的上端面设有穿过所述上调节滑块的竖直的螺孔,所述螺孔中由上至下插有螺丝,所述螺丝底部与所述上金属滑轨部件的上端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需试验的电池放置在测试架部件上,在方形金属槽内部注入汽油之后点燃;S2:保持方形金属槽与测试架部件的水平距离在三米持续六十秒后将方形金属槽向测试架部件方向移动,并移动至电池下方保持七十秒;S3:通过底部升降电机调节下支撑板的高度,并通过调风气泵进行吹气以调节火焰的方向;S4:将倾斜支撑板上挡火板限位部件的输出端缩回,使挡火板沿倾斜支撑板向下滑动并盖在方形金属槽上方持续六十秒;以及S5:通过传送带将油盘部件移开,后观察两小时。
CN201910642838.3A 2019-07-16 2019-07-16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Active CN110400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2838.3A CN110400984B (zh) 2019-07-16 2019-07-16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2838.3A CN110400984B (zh) 2019-07-16 2019-07-16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0984A CN110400984A (zh) 2019-11-01
CN110400984B true CN110400984B (zh) 2024-03-22

Family

ID=68324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42838.3A Active CN110400984B (zh) 2019-07-16 2019-07-16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009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5268B (zh) * 2020-07-01 2021-08-31 宋艳艳 一种建筑消防设施感温探测器的检测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0725A (en) * 1974-11-14 1977-03-08 White Cygnal G Self-contained engine warmer
CN103068716A (zh) * 2011-03-28 2013-04-24 小松Ntc株式会社 线锯升降器
CN204287134U (zh) * 2014-12-26 2015-04-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电池火烧试验装置
CN106596160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山东交通学院 公路配筋混凝土桥梁火灾损伤机理与承载力实验装置
CN207123516U (zh) * 2017-09-11 2018-03-20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火烧装置及火烧系统
CN208171936U (zh) * 2018-03-02 2018-11-30 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外部火烧试验装置
CN109407010A (zh) * 2018-09-06 2019-03-0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装置
CN208921397U (zh) * 2018-11-13 2019-05-3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模拟环境风作用下线火源诱发火旋风的装置
CN208999549U (zh) * 2018-09-06 2019-06-1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装置
CN210866408U (zh) * 2019-07-16 2020-06-26 广西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9007B2 (en) * 2009-05-28 2011-11-15 Tesla Motors, Inc. Battery thermal event detection system using a thermally interruptible electrical conductor
CN103507784B (zh) * 2012-06-24 2015-11-25 章武杰 一种新型的电动车电池组更换装置
US9818995B2 (en) * 2014-07-07 2017-11-14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Co., Ltd. Battery pack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0725A (en) * 1974-11-14 1977-03-08 White Cygnal G Self-contained engine warmer
CN103068716A (zh) * 2011-03-28 2013-04-24 小松Ntc株式会社 线锯升降器
CN204287134U (zh) * 2014-12-26 2015-04-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电池火烧试验装置
CN106596160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山东交通学院 公路配筋混凝土桥梁火灾损伤机理与承载力实验装置
CN207123516U (zh) * 2017-09-11 2018-03-20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火烧装置及火烧系统
CN208171936U (zh) * 2018-03-02 2018-11-30 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外部火烧试验装置
CN109407010A (zh) * 2018-09-06 2019-03-0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装置
CN208999549U (zh) * 2018-09-06 2019-06-1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装置
CN208921397U (zh) * 2018-11-13 2019-05-3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模拟环境风作用下线火源诱发火旋风的装置
CN210866408U (zh) * 2019-07-16 2020-06-26 广西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0984A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007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
CN20623635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
CN106199439B (zh) 电池测试安全防护机
CN105894936B (zh) 一种煤矿井下外因火灾小尺寸模拟实验台
CN202693544U (zh) 一种电池燃烧测试仪
CN110400984B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210834803U (zh) 高安全移动式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
CN109239549B (zh) 可解耦输电线路与山火相互作用的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0542860A (zh) 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试验装置
CN112034290A (zh) 一种电子产品再制造老化测试装置
CN111175436B (zh) 用于模拟沟槽火及灭火的实验装置
CN111276027A (zh) 一种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5424868A (zh) 电池火烧试验装置
CN210866408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
CN111766331B (zh) 一种便携式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10487952B (zh) 高安全移动式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火烧试验系统及方法
CN208188305U (zh) 热失控电池检测处理装置
CN207248805U (zh) 粉尘燃烧危险性的分级装置
CN21024361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硫化氢检测装置
CN115166132A (zh) 光伏组件可燃性测试仪
CN109856179B (zh) 一种回燃实验装置及其测试回燃临界条件与参数的方法
CN219346540U (zh) 一种炉膛火焰监测装置
CN214701795U (zh) 一种网带式热处理设备测试恒温装置
CN101846697B (zh) 一种测定点火能的气动杆式电极与开关的联动装置
CN216013213U (zh) 一种实验室用的开口闪点测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7

Address after: 402260 No.2 Fuxing Avenue, Shuangfu New District,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 QING ENERGY College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419 Xingyuan 10th Road, Zone A, Xinjin County Industrial Park,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14300

Applicant before: Jiang Xuequ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