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6675A - 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6675A
CN110386675A CN201910665398.3A CN201910665398A CN110386675A CN 110386675 A CN110386675 A CN 110386675A CN 201910665398 A CN201910665398 A CN 201910665398A CN 110386675 A CN110386675 A CN 110386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loading plate
solidification equipment
repaired
microorg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53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庆磊
徐剑波
焦玉俊
姜平
范锐
冯鄂
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53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66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6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66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8Aerobic processes using moving contact 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8Mobile apparatus and plants, e.g. mounted on a veh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该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箱体,箱体内设有上下布置的限位网和承载板,箱体的内壁、限位网和承载板之间形成载体容纳腔,箱体内壁和承载板之间形成曝气腔,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载体容纳腔和曝气腔的曝气孔,箱体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载体容纳腔和箱体外的进水孔及至少一根曝气管,曝气管的一端连通曝气腔,另一端延伸至箱体外;箱体的外壁连接有至少一个浮筒,所述箱体和所述承载板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箱体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旋转的驱动组件。本申请提供的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利用曝气装置与微生物载体固定装置接合,可能够有效的提高微生物修复河道污水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微生物清理技术是利用培育期短、繁殖速度快、适应性强和转化效率高的微生物群对河道中的黑臭水体进行处理的技术,由于河道微生物清理技术能够有效的清理水中的有机物、氮素、磷素和并抑制藻类生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河道微生物清理技术需要将选取的微生物固定于载体上并投放至河道中进行水体处理,而目前现有的河道微生物载体固定化装置处理污水的效率较低,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以改善微生物处理污水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上下布置的限位网和承载板,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限位网和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载体容纳腔,所述箱体内壁和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曝气腔,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载体容纳腔和所述曝气腔的曝气孔,所述箱体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载体容纳腔和所述箱体外的进水孔及至少一根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曝气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所述箱体的外壁连接有至少一个浮筒,所述箱体和所述承载板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承载板可旋转的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旋转的驱动组件。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可旋转的转轴及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齿轮,所述承载板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的齿圈,所述齿轮和所述齿圈啮合,所述转轴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件。
进一步,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凸起形成至少一块翻料板。
进一步,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或设于所述箱体外的转筒。
进一步,所述转筒连接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多块推板。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还设有位于限位网上方的十字形的导流板。
进一步,所述曝气管伸出所述箱体外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曝气泵或压缩气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驱动组件驱动承载板相对于箱体旋转,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承载板上的载体容纳腔内设置的固定有微生物的载体相对于箱体旋转,从而有效的提高微生物和河水之间的流动性,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2.在承载板上表面凸起形成翻料板,能够在驱动组件驱动承载板旋转时带动翻料板旋转,从而进一步的利用翻料板翻动位于载体容纳腔内的固化有微生物的载体旋转,以提高载体和河水之间的相对流动性,促进微生物降解河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河水处理效率。
3.通过设置输出轴与转轴同轴连接的驱动电机能够稳定的带动承载板旋转,此外也可以设置位于箱体外并与转轴同轴连接的转筒,利用河水推动转筒旋转从而带动转轴旋转,以进一步的驱动承载板旋转,能够有效的利用河水的动力,降低了成本和设备的复杂程度,也避免了驱动电机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损坏问题。
4.通过将转筒连接沿其周向布置的多块推板,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河水冲击推板来促进转筒旋转,从而进一步的带动承载板旋转以促进载体和河水之间的相对流动性。
5.通过设置利用管道与曝气管连通的曝气泵或压缩气泵,能够将空气通入曝气腔中并进一步通入载体容纳腔内与载体混合,从而有效的提高微生物降解污水的效率,同时空气或水流进入到载体容纳腔中的冲击力也能够促进载体和河水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中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箱体;101-开口;102-进水孔;103-卡槽;104-固定钩;105-安装槽;106-固定座;107-支杆;110-限位网;120-承载板;121-曝气孔;122-齿圈;123-翻料板;130-载体容纳腔;140-曝气腔;150-曝气管;160-转轴;161-齿轮;170-驱动电机;180-转筒;181-推板;190-导流板;200-浮筒;300-压缩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101的圆筒形的箱体100及压缩气泵300,箱体100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十字形的导流板190、限位网110和承载板120,导流板190、限位网110均与箱体100的内壁可拆卸的连接,箱体100的内壁设有四个沿周向布置的卡槽103,导流板190的四角分别卡设于四个卡槽103内,箱体100的内壁设有沿周向布置的固定钩104,限位网110通过固定钩104与箱体100连接,承载板120与箱体100固定连接,箱体100内壁、限位网110和承载板120之间形成载体容纳腔130,箱体100内壁和承载板120之间形成曝气腔140,承载板120上开设有20个连通载体容纳腔130和曝气腔140的曝气孔121,箱体100的侧壁上开设有10个连通载体容纳腔130和箱体100外的进水孔102,进水孔102沿箱体100的周向布置,箱体100还连接有4根曝气管150,曝气管150的一端连通曝气腔140,另一端贯穿至箱体100外并通过软管与压缩气泵300连通;箱体100的外壁连接有2个浮筒200。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投入到受污染的河水中,利用箱体100外壁连接的浮筒200保持箱体100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并使河水通过进水孔102进入到载体容纳腔130内与固定有微生物的载体接触进行污染物降解作业,同时使用者可以利用气泵或曝气泵将空气通入到曝气腔140中,并通过承载板120上开设的曝气孔121进入载体容纳腔,不仅能够通过曝气作业提高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效率,同时也能够通过水流穿过曝气孔对载体容纳腔内的固定有微生物的载体进行冲击,使河水与载体之间具有高的流动性,提高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在箱体内设置位于纤维网上方的十字形的导流板,能够通过导流板和箱体内壁之间形成的缺口引导河水进入载体容纳腔内,促进河水与固化有微生物的载体混合进行污染物降解作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导流板190和限位网110分别与箱体100分离,将固化有微生物的载体放置于承载板120上,随后依次将限位网110和导流板190固定于箱体100内,将压缩气泵300利用软管与4根曝气管150伸出箱体100的一端连接,随后将箱体100投入到河道中,利用箱体100外壁连接的两个浮筒200使箱体100浮在河水中,并利用绳索固定箱体100避免河水冲走箱体100,最后开启压缩气泵300将空气从曝气管150中依次通过曝气腔140、曝气孔121通入到载体容纳腔130内,并利用载体上固定的微生物对通过开口101和进水孔102进入到载体容纳腔130内的河水进行处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板190、限位网110和承载板120还可以分别与箱体100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当限位网110与箱体100固定连接是,使用者可以通过限位网110的网孔向载体容纳腔130内投入固化有微生物的载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进水孔102的数量还可以为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20个以及20个以上;可选的,曝气孔121的数量还可以为5个、10个、15个、20个、25个、30个、35个、40个、45个、50个以及50个以上。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曝气管150的数量还可以为1根、2根、3根以及5根以上。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浮筒200的数量还可以为1个、3个、4个、5个以及5个以上,且浮筒200既可以为箱体100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固定连接于箱体100上。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曝气泵来代替压缩气泵300,以利用曝气泵将空气和水分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管道通入曝气腔140和载体容纳腔130内。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并未设置导流板190,箱体100只连接有1根曝气管150,图中未显示气泵,箱体100的侧壁上开设有8个进水孔102,且箱体100和承载板120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箱体100内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的安装槽105,承载板120可旋转的设于安装槽105内,承载板120的上部边缘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的齿圈122,箱体100外壁连接有固定座106,固定座106通过轴承连接有可旋转的转轴160,转轴160与箱体100的轴线平行且均竖直布置,转轴160上套设有齿轮161,齿轮161和齿圈122啮合,固定座106连接有两根支杆107,两根支杆107的顶部均与一驱动电机170的底部连接,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与转轴160同轴连接。
通过在箱体100的外壁连接固定座106及与固定座106连接的支杆107,能够利用支杆107固定驱动电机170,并利用驱动电机170驱动转轴160旋转,从而利用旋转的齿轮161带动齿圈122以及承载板120旋转,从而驱动承载板120上设置的固化有微生物的载体移动并与待处理的河水充分混合均匀。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齿轮161带动承载板120周向边缘设置的齿圈122旋转带动承载板120旋转,不仅结构简单可靠便于维修和维护,也能够稳定的驱动承载板带动固定有微生物的载体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驱动承载板120相对于箱体100旋转,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承载板120上的载体容纳腔内设置的固定有微生物的载体相对于箱体旋转,看从而有效的提高微生物和河水之间的流动性,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驱动电机170,而是在箱体100外设置可旋转的中空的转筒180,转筒180与转轴160同轴连接,转筒180的轴线与箱体100的轴线垂直布置。通过设置与转轴160同轴连接的转筒180,且转筒180的轴线水平布置,能够通过河水的流动推动转筒180旋转并进一步带动转轴160旋转,从而利用相互啮合的齿轮161和齿圈122带动承载板120和载体旋转,以提高载体与待处理的河水之间的相对流动性,促进河水处理的效率。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转筒180的轴线还可以平行于箱体100的轴线,使箱体100竖直布置的时候转筒180也竖直布置,以便于使转筒180竖直布置在河面上,便于利用河水的冲力驱动转筒180旋转。
转筒180还可以连接沿其周向布置的4块矩形的推板181。通过在转筒180的外壁设置4块推板181,能够有效的利用河水的推力推动转筒180旋转,从而带动承载板120旋转。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推板181的数量还可以为2块、3块、4块以及4块以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河水推动转筒旋转从而带动转轴旋转,以进一步的驱动承载板旋转,能够有效的利用河水的动力,降低了成本和设备的复杂程度,也避免了驱动电机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损坏问题。
如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圆形的承载板120的上表面凸起形成2块三角形的翻料板123,翻料板123沿承载板120的周向间隔布置,且翻料板123的高度随着靠近承载板120的轴线逐渐减小,此时,承载板120的外周面设置由沿其周向延伸的齿圈(图中未显示)。通过在承载板120的上表面设置翻料板123,在承载板120旋转时能够通过翻料板123带动承载板120上的载体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载体和河水之间的流动性,翻料板123的形状为三角形,且高度随着靠近承载板120的轴线逐渐减小时,能够通过翻料板123推动载体相对箱体100产生旋转运动时,也能够带动载体向承载板120的中心位置移动,从而最大化的提高载体和河水之间的相对位移。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翻料板123的数量还可以为1块、3块、4块、5块及5块以上,此外翻料板123的形状还可以为矩形、正方形或多边形及其他的可选用的异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板上表面凸起形成翻料板,能够在驱动组件驱动承载板旋转时带动翻料板旋转,从而进一步的利用翻料板翻动位于载体容纳腔内的固化有微生物的载体旋转,以提高载体和河水之间的相对流动性,促进微生物降解河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河水处理效率。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7)

1.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上下布置的限位网和承载板,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限位网和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载体容纳腔,所述箱体内壁和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曝气腔,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载体容纳腔和所述曝气腔的曝气孔,所述箱体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载体容纳腔和所述箱体外的进水孔及至少一根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曝气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所述箱体的外壁连接有至少一个浮筒,所述箱体和所述承载板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承载板可旋转的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旋转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可旋转的转轴及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齿轮,所述承载板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的齿圈,所述齿轮和所述齿圈啮合,所述转轴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凸起形成至少一块翻料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或设于所述箱体外的转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连接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多块推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有位于限位网上方的十字形的导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伸出所述箱体外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曝气泵或压缩气泵。
CN201910665398.3A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 Pending CN1103866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5398.3A CN110386675A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5398.3A CN110386675A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6675A true CN110386675A (zh) 2019-10-29

Family

ID=68287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5398.3A Pending CN110386675A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667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3696A (zh) * 2010-08-05 2010-12-15 南京大学 一种河道沟渠水质生物强化装置及其应用
US20140311973A1 (en) * 2011-11-28 2014-10-23 Walter J. Wasselu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Borne Contaminants
CN105121361A (zh) * 2013-02-18 2015-12-02 玛帕尔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曝气床生物膜反应器
CN108996663A (zh) * 2018-08-29 2018-12-14 重庆工商大学 用于动态调节污水处理策略的污水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3696A (zh) * 2010-08-05 2010-12-15 南京大学 一种河道沟渠水质生物强化装置及其应用
US20140311973A1 (en) * 2011-11-28 2014-10-23 Walter J. Wasselu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Borne Contaminants
CN105121361A (zh) * 2013-02-18 2015-12-02 玛帕尔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曝气床生物膜反应器
CN108996663A (zh) * 2018-08-29 2018-12-14 重庆工商大学 用于动态调节污水处理策略的污水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15689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设备
CN107698071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化工生产污水处理设备
CN204502891U (zh) 一种用于污泥处置的垂直升降型搅拌装置
CN103011393A (zh) 一种圆形生物膜盘片及采用该盘片的自曝气生物转轮结构
CN201254494Y (zh) 激活式溶氧曝气机
CN110386675A (zh) 一种河道修复微生物固化装置
CN20826060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搅拌装置
CN109592852A (zh) 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
CN20931718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8136051U (zh) 一种高效农田排水污染物生物处理净化装置
CN110104799A (zh) 一种废水生化净化处理设备
CN104985698A (zh) 简易混凝土搅拌机
CN100542982C (zh) 激活式溶氧曝气机
CN212894091U (zh) 一种水力混合装置及污水处理设备
CN108686557A (zh) 一种纺织布料污水处理装置
CN211111312U (zh) 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净水装置
CN210595567U (zh) 一种脱硫脱硝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06607038U (zh) 污水处理罐以及污水处理设备
CN208632122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02214254U (zh) 一种新型风力曝气设备
CN208008498U (zh) 一种污水气浮装置
CN112408514A (zh) 一种扰流式污水处理搅拌装置
CN113083057B (zh) 一种环保水处理降总氮装置
CN111422996A (zh) 一种微生物多相流态化内传质搅拌器
CN210419430U (zh) 一种污水厌氧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