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1583A -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583A
CN110381583A CN201810327913.2A CN201810327913A CN110381583A CN 110381583 A CN110381583 A CN 110381583A CN 201810327913 A CN201810327913 A CN 201810327913A CN 110381583 A CN110381583 A CN 110381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frame structure
semi
link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79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星
毕峰
张晨晨
陈琳
张淑娟
杨瑾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3279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15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2464 priority patent/WO201919693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1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本发明实现了对多跳链路的帧结构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跳链路的帧结构技术,尤指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无线电业务大量涌现,而无线电业务所依托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们对带宽不断增加的需求,传统的商业通信主要使用的300MHz~3GHz的频谱资源表现出极为紧张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表明,小区分裂、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频谱效率是系统容量提升的三大支柱。
第四代(4G)通信系统通过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简称为HetNet)获得小区分裂增益。在HetNet网络中,低功率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为TP)被灵活的、稀疏的部署在宏小区基站(Macro Cell eNodeB或eNB)覆盖区域之内,形成了由宏小区和小小区(Small Cell)组成的多层网络。HetNet不仅可以在保证覆盖的同时提高小区分裂的灵活性及系统容量,分担宏小区的业务压力,还可以扩大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其中,在3GPP release10阶段中继(Relay)技术中,中继节点(RN,Relay Node)通过无线与基站相连实现回程,并以‘基站’的身份向下属终端提供服务。在这个两跳网络中,由于RN自干扰,双工方式等因素的限制,“RN到基站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与“RN到终端的接入链路(Acess link)”之间通过时分的方式复用。而在当前的第五代(5G)无线通信系统标准化讨论中,提出了融合接入与回程(IAB,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技术,预期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多跳网络。
与4G系统及更早的通信系统相比,在未来第五代(5G)无线通信系统中,将会采用更高的载波频率进行通信,比如28GHz、45GHz等等,这种高频信道具有自由传播损耗较大,容易被氧气吸收,受雨衰影响大等缺点,严重影响了高频通信系统的覆盖性能,为了保证高频通信与LTE系统覆盖范围内具有近似的SINR,需要保证高频通信的天线增益。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高频通信对应的载波频率具有更短的波长,所以可以保证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天线元素,而更多的天线元素意味着可以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来提高天线增益,从而保证高频通信的覆盖性能。
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后,发射端可以将发射能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而在其它方向上能量很小或者没有,也就是说,每个波束具有自身的方向性,每个波束只能覆盖到一定方向上的终端,发射端即基站需要发射多个波束才能完成全方位覆盖。典型的,波束数量在几十甚至上百个。这为多跳链路间采用更灵活的资源利用提供了可能,也对未来的IAB技术提出了支持多种链路间资源复用方式的需求。
另一方面,5G系统帧结构更加灵活,可以实现基于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帧结构配置方式。对于IAB技术下的帧结构配置,需要考虑对现有5G系统下传统终端的兼容,在不同链路间资源复用方式下,如何实现对多跳链路的帧结构配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第一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于第二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单元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配置帧结构的第二节点,包括:
第二单元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配置帧结构的节点,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应用于第一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包括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技术方案在配置过程不会对传统终端进行额外标准化,即在兼容传统能力的终端的同时,实现了对多跳链路的帧结构配置。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典型的两跳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跳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邻两条链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下的资源复用示意图;
图4为相邻两条链路采用频分复用方式下的资源复用示意图;
图5为相邻两条链路采用空分复用方式下的资源复用示意图;
图6为相邻两条链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TDM+频分复用方式FDM下的资源复用示意图;
图7为相邻两条链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TDM+空分复用方式SDM下的资源复用示意图;
图8为相邻两条链路采用频分复用方式FDM+空分复用方式SDM下的资源复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两条链路在pure TDM with TDD模式下配置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子实施例1-1中基站配置的小区级半静态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子实施例1-1中配置的帧结构中的第二时间单元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子实施例1-1中中继节点发送给接入终端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子实施例1-3中基站配置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子实施例1-3中中继节点配置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子实施例1-4中基站配置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X内全部灵活资源动态配置给access link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X内灵活资源的一部分配置给backhaul link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另一种X内全部灵活资源动态配置给access link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3在pure TDM with FDD模式下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4在pure FDM with TDD模式下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5在pure FDM with TDD no interference模式下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6在pure FDM with FDD模式下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7在TDM+SDM with TDD模式下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子实施例7-1中采用分布式决策配置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子实施例7-1中动态配置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子实施例7-2中采用集中式决策配置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8在FDM+SDM with FDD模式下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第二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多跳网络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TDD系统下TDM复用的帧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多跳网络的帧结构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以典型的两跳网络为例对多跳网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节点为施主基站DgNB(Donor gNB),第二节点为中继节点RN,第三节点为终端UE2,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存在第一类链路,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间存在第二类链路,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均为无线链路且共享资源时,均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其中,第一节点通过有线回传链路连接核心网,获得下行数据或者将上行数据发送给核心网。第二节点利用第一类链路从第一节点获得下行数据或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一节点。第三节点为终端,也可以称为“接入终端”,通过第二类链路从第二节点获得下行数据,或者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二节点。第二节点也可以是基站或终端来实现RN的功能。另外,第一节点下也可以接入第四节点(即终端UE1,称为‘直连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有终端设备,包括直连终端以及接入终端均仅支持R15版本的标准,即RN节点的引入不能对任何终端设备提出额外的标准化需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DgNB与其下属UE1之间的链路称为直连链路(Direct link),也称为第三类链路,第一类链路也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第二类链路也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
上述两跳网络可以扩展到多跳网络,如图2所示,DgNB与接入终端之间经过了多个RN节点的数据转发。在多跳网络下,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到其下游节点之间的多跳网络中的奇数跳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第一节点到其下游节点之间的多跳网络中的偶数跳链路;或者,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到其下游节点之间的多跳网络中的偶数跳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第一节点到其下游节点之间的多跳网络中的奇数跳链路。其中,奇数跳链路与偶数跳链路是预定义的,例如,从施主基站DgNB(即存在有线回程链路的节点)出发,其与中继节点1相连的链路索引定义为link 1,即属于奇数跳链路,中继节点1与中继节点2之间的链路索引定义为link 2,即属于偶数跳链路,如此继续完成所有链路的索引定义,各条奇数跳链路共同称为第一类链路或第二类链路,并共享相同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各跳偶数跳链路共同称为第二类链路或第一类链路,并共享相同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奇数跳链路与偶数跳链路的帧结构配置方式与下面描述的两跳网络中第一类链路与第二类链路的帧结构配置方式相同。
下面以两跳网络为例,描述相邻两跳链路,即第一跳链路(first hop link)与第二跳链路(second hop link)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
第一种:相邻两条链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TDM,如图3所示,其中,图3(a)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图3(b)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频分双工F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
第二种,相邻两条链路采用频分复用方式FDM,如图4所示,其中,图4(a)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图4(b)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频分双工F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
第三种,相邻两条链路采用空分复用方式SDM,如图5所示,其中,图5(a)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图5(b)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频分双工F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
第四种,相邻两条链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TDM+频分复用方式FDM,即两条链路的下行资源采用TDM,两条链路的上行资源采用TDM,且第一条链路的上行资源与第二条链路的下行资源采用FDM,第二条链路的下行资源与第一条链路的上行资源采用FDM,(通过FDM实现RN节点同时接收基站和终端发送的数据,以及RN节点同时向基站和终端发送数据);如图6所示,其中,图6(a)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图6(b)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频分双工F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
第五种,相邻两条链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TDM+空分复用方式SDM,即两条链路的下行资源采用TDM,两条链路的上行资源采用TDM,且第一条链路的上行资源与第二条链路的下行资源采用SDM,第二条链路的下行资源与第一条链路的上行资源采用SDM,(通过SDM实现RN节点同时接收基站和终端发送的数据,以及RN节点同时向基站和终端发送数据);如图7所示,其中,图7(a)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图7(b)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频分双工F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
第六种,相邻两条链路采用频分复用方式FDM+空分复用方式SDM,即两条链路的下行资源采用FDM,两条链路的上行资源采用FDM,且第一条链路的上行资源与第二条链路的下行资源采用SDM,第二条链路的下行资源与第一条链路的上行资源采用SDM,(通过SDM实现RN节点同时接收基站和终端发送的数据,以及RN节点同时向基站和终端发送数据);如图8所示,其中,图8(a)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图8(b)所示的为链路上的节点采用频分双工FDD模式下的第一跳链路与第二跳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
本发明后续实施例中针对上述不同的复用方式给出了帧结构的配置方法。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901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S902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三节点通过第二节点中继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所述第三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直连终端。
上述第一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以预设时间顺序相连。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四节点。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所有符号配置为半静态灵活符号,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第四节点。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的指示,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应用于所述第二类链路。
下面以具体示例对上述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三类链路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及向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三类链路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并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其中,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均适用于所述第三类链路,只有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一类链路;以及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向其下游第三节点配置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其中,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均适用于所述第三类链路,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一类链路,而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二类链路。
上述半静态帧结构可以由以下至少一项组成的:
下行时隙,下行符号,灵活时隙,灵活符号,上行符号,上行时隙。
其中,所述下行时隙和/或下行符号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的传输,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四节点的传输;
所述上行时隙和/或上行符号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的传输,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第四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的传输。
上述所述灵活符号和/或灵活时隙的部分或全部被配置为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时隙,下行符号,上行符号,上行时隙。
可选的,上述半静态资源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子载波间隔;
周期;
半静态下行时隙和/或半静态下行符号的数量;
半静态灵活时隙和/或半静态灵活符号的数量;
半静态上行时隙和/或半静态上行符号的数量。
上述帧结构配置方法可支持多种链路间资源复用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频分复用F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频分复用F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和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和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频分复用FDM和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频分复用FDM和空分复用SDM。
特别的,当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和空分复用时,步骤S902,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资源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资源配置,包括:
第一节点分别向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三类链路与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二类链路配置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
所述第一节点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指示后,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四节点。
或者
第一节点分别向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三类链路与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
所述第一节点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四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技术方案在配置过程不会对传统终端进行额外标准化,即在兼容传统能力的终端的同时,实现了对多跳链路的帧结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第二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如图29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2901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S2902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三节点通过第二节点中继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以预设时间顺序相连。
可选的,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确定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确定的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确定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的指示。
下面以具体示例对上述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进行说明: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或者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为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或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向第三节点配置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另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类链路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另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
可选的,上述半静态帧结构是由以下至少一项组成的:
下行时隙,下行符号,灵活时隙,灵活符号,上行符号,上行时隙。
其中,所述下行时隙和/或下行符号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的传输;
所述上行时隙和/或上行符号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灵活符号和/或灵活时隙的部分或全部被配置为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时隙,下行符号,上行符号,上行时隙。
可选的,上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子载波间隔;
周期;
半静态下行时隙的数量;
半静态下行符号的数量;
半静态灵活时隙的数量;
半静态灵活符号的数量;
半静态上行时隙的数量;
半静态上行符号的数量。
上述帧结构配置方法可支持多种链路间资源复用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频分复用F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频分复用F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和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TDM和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TDD,并进行资源的频分复用FDM和空分复用SDM;或
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频分双工模式FDD,并进行资源的频分复用FDM和空分复用SDM。
特别的,当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和空分复用时,步骤S2902,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向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
第二节点将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合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三节点;
或者,
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并将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先配置为灵活符号;
第二节点将其第一节点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三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技术方案在配置过程不会对传统终端进行额外标准化,即在兼容传统能力的终端的同时,实现了对多跳链路的帧结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单元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三节点通过第二节点中继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所述第三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直连终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四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所有符号配置为半静态灵活符号,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第四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的指示,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应用于所述第二类链路。
下面以具体示例对第一资源配置模块进行说明。
第一资源配置模块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三类链路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及向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或者
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三类链路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并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或者
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其中,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均适用于所述第三类链路,只有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一类链路;以及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向其下游第三节点配置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或者
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其中,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均适用于所述第三类链路,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一类链路,而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二类链路。
上述第一节点可支持在多种链路间资源复用方式下的帧结构配置,特别的,当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和空分复用时,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分别向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三类链路与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二类链路配置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
在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指示后,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四节点;
或者
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分别向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三类链路与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
向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
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四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技术方案在配置过程不会对传统终端进行额外标准化,即在兼容传统能力的终端的同时,实现了对多跳链路的帧结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置帧结构的第二节点,包括:
第二单元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三节点通过第二节点中继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
可选的,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确定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可选的,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确定的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可选的,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确定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的指示。
下面以具体示例对第二资源配置模块进行说明。
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或者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为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或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向第三节点配置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另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类链路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另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
上述第二节点可支持在多种链路间资源复用方式下的帧结构配置,特别的,当所述第一类链路和第二类链路采用时分双工模式,并进行资源的时分复用和空分复用时,所述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向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
将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合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三节点;
或者,
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并将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先配置为灵活符号;
将其第一节点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三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技术方案在配置过程不会对传统终端进行额外标准化,即在兼容传统能力的终端的同时,实现了对多跳链路的帧结构配置。
下面通过多个应用示例,介绍针对不同复用方式的帧结构配置方法。
实施例1:For pure TDM with TDD
以两跳网络为例进行描述,对于时分双工(TDD)模式,且两条链路的资源复用方式为时分复用(TDM)时,基站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对应于两个周期值,如图10中所示的X及Y,取值包括但不限于:{0.5ms,0.625ms,1ms,1.25ms,2ms,2.5ms,5ms,10ms}。第一时间单元X与第二时间单元Y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取值X为2ms,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取值Y为5ms。两者之和构成两条链路帧结构周期,即7ms。
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所述第一类链路可以是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或接入链路access link;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相应的,所述第二类链路为access link或backhaul link。
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实现图10所示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这里以第一时间单元X内包含backhaul link的半静态资源,第二时间单元Y内包含access link的半静态资源为例进行描述。反之,第一时间单元X内包含access link的半静态资源,第二时间单元Y内包含backhaul link的半静态资源也是可行的,且配置方式是相对应的。
子实施例1-1:
本实施方式下,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的帧结构均由基站DgNB配置。
DgNB向下属RN及直连UE配置如图11所示的小区级半静态上下行帧结构:即,第一时间单元X内配置了backhaul link的半静态上下行资源,以及灵活资源;第二时间单元Y内均配置为灵活资源;其中,灵活资源可以在后续的配置中进一步被改写为access link或backhaul link的上行或下行资源。
具体的,基站利用“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指示X的内部结构:参考子载波间隔(如120kHz);周期(即X的长度,如2ms);周期内包含全下行时隙数量x1(例如,x1=4个)(此全下行时隙配置在X内的前x1个slot);全下行slot后的第一个slot内包含下行符号的个数x2(如x2=5个)(即第(x1+1)个slot内的前x2个符号为下行符号);周期内包含全上行时隙数量y1(如y1=3个)(全上行时隙配置在X内的后y1个slot);全上行slot前面的一个slot内包含上行符号的个数y2(如y2=5个)(即X内倒数第(y1+1)个slot内的后y2个符号为上行符号)。定义X内除了上述上下行时隙,上下行符号以外的资源为灵活资源。即X内包含16个slot,从第5个slot符号5开始,到第9个slot符号9之间的资源均为灵活资源。
基站利用“高层参数2”(如TDD-UL-DL-ConfigCommon2)指示Y的内部结构:此时,Y内全部符号被配置为灵活符号;类似上面的配置方式:参考子载波间隔(如120kHz);周期(即Y的长度,如5ms);周期内包含全下行时隙数量为x1=0;全下行slot后的第一个slot内包含下行符号的个数x2=0;周期内包含全上行时隙数量y1=0;全上行slot前面的一个slot内包含上行符号的个数y2=0。
上述两个高层参数是小区级的参数,直连终端与RN都能收到该信令,直连终端将按照上述配置理解帧结构;RN将被进一步配置Y内的帧结构,且第二时间单元Y内的帧结构应用于access link。因此,并不适用于直连终端。
在图11结构的基础上,DgNB通过“高层参数3”(如UE-specific RRC信令TDD-UL-DL-ConfigDedicated)向RN配置Y内帧结构,如图12所示。具体的,高层参数3可以实现逐个时隙的帧结构配置,Y内包含40个120kHz的时隙,前10个slot配置为下行slot,即slot0-slot9中每个slot分别被配置为全下行slot,第11个slot被配置为前5个符号为下行符号,后面的符号配置为灵活符号;后15个slot配置为上行slot,即slot25-slot39中每个slot分别被配置为全上行slot,在slot24的末尾可以进一步配置上行符号的个数,例如5个符号。除了上述上下行配置资源以外,其他资源为灵活资源。
RN向其下属UE,即接入终端,指示如图13所示的帧结构。
具体的,RN利用“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指示X的内部结构,由于X中的半静态上下行资源是用于backhaul链路上下行传输的,在TDM方式下,对于backhaul链路的上下行资源,access链路不会进行任何传输。因此,将X整体配置为灵活资源。此时,类似上面的配置方式:参考子载波间隔(如120kHz);周期(即X的长度,2ms);周期内包含全下行时隙数量为x1=0;全下行slot后的第一个slot内包含下行符号的个数x2=0;周期内包含全上行时隙数量y1=0;全上行slot前面的一个slot内包含上行符号的个数y2=0。
RN利用“高层参数2”(如TDD-UL-DL-ConfigCommon2)指示Y的内部结构:此时,参考子载波间隔(如120kHz);周期(即Y的长度,5ms);周期内包含全下行时隙数量x1(例如,x1=10个)(此全下行时隙配置在Y内的前x1个slot);全下行slot后的第一个slot内包含下行符号的个数x2(如x2=5个)(即第(x1+1)个slot内的前x2个符号为下行符号);周期内包含全上行时隙数量y1(如y1=15个)(全上行时隙配置在Y内的后y1个slot);全上行slot前面的一个slot内包含上行符号的个数y2(如y2=5个)(即Y内倒数第(y1+1)个slot内的后y2个符号为上行符号)。定义Y内除了上述上下行时隙,上下行符号以外的资源为灵活资源。即Y内包含16个slot,从第5个slot符号5开始,到第9个slot符号9之间的资源均为灵活资源。
通过上面所述的配置方法,接入终端可以获知了如图13所示的接入链路半静态帧结构。
RN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接入终端指示。
子实施例1-2:
本实施方式下,backhaul link的帧结构均由DgNB配置,access link的帧结构均由RN配置。
与子实施例1-1相同的,DgNB向直连UE及RN配置如图11所示的半静态帧结构;
RN确定第二时间单元Y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即:由RN来确定图12所示的结构,并指示给DgNB及接入终端;指示方式可以如子实施例1-1中“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高层参数2(如TDD-UL-DL-ConfigCommon2)”的指示方式;也可以对DgNB通过专用信令指示,对于接入终端通过如子实施例1-1中“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高层参数2(如TDD-UL-DL-ConfigCommon2)”的指示方式。
同样地,DgNB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直连终端指示;DgNB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的部分或全部,改写为backhaul link上下行传输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RN指示;RN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接入终端指示。在TDM模式下,RN可改写的灵活资源,不包括半静态配置给access link上下行传输的资源,以及被DgNB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给backhaul link的资源。
子实施例1-3:
本实施方式下,backhaul link的帧结构均由DgNB配置,access link的帧结构均由RN配置。
与子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如图14所示,DgNB将配置完整的X+Y的帧结构,所述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帧结构配置都是用于direct link,但只有其中一个时间单元内的配置适用于backhaul link,例如,协议规定,或DgNB与RN约定,第二时间单元Y适用于backhaullink,对于X内的配置,RN并不需要遵守,可以在X内按照通信需求配置用于Access link的上下行。
具体的,DgNB向下属RN及直连UE配置如图14所示的小区级半静态上下行帧结构:即,第一时间单元X内配置的半静态上下行资源,以及灵活资源,仅对直连终端有效;第二时间单元Y内配置的半静态上下行资源,以及灵活资源,对RN及直连终端均有效。其中,灵活资源可以在后续的配置中进一步被改写为access link或backhaul link或direct link的上行或下行资源。
基站利用“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指示X的内部结构,并利用“高层参数2”(如TDD-UL-DL-ConfigCommon2)指示Y的内部结构。具体配置方式与子实施例1-1的描述相同。
RN根据协议规定,或DgNB与RN约定,忽略X内部的帧结构配置,并向接入终端配置如图15所示接入链路的帧结构。由于direct link与access link是完全独立的链路,因此,虽然都是对第一时间单元X内的帧结构配置,但两者可以没有关联关系。
同样地,DgNB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直连终端指示;DgNB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的部分或全部,改写为backhaul link上下行传输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RN指示;RN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接入终端指示。在TDM模式下,RN可改写的灵活资源,不包括半静态配置给access link上下行传输的资源,以及被DgNB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给backhaul link的资源。
子实施例1-4:
本实施方式下,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的帧结构均由DgNB配置。
如图16所示,DgNB将配置完整的X+Y的帧结构,所述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帧结构配置都适用于direct link,但只有其中一个时间单元内的配置适用于backhaul link,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的配置适用于access link。例如,协议规定,或DgNB与RN约定,第一时间单元X适用于access link,第二时间单元Y适用于backhaul link。
具体的,DgNB向下属RN及直连UE配置如图16所示的小区级半静态上下行帧结构:即,第一时间单元X内配置的半静态上下行资源,以及灵活资源,对直连终端及接入终端均有效;第二时间单元Y内配置的半静态上下行资源,以及灵活资源,对RN及直连终端均有效。其中,灵活资源可以在后续的配置中进一步被改写为access link或backhaul link或direct link的上行或下行资源。
基站利用“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指示X的内部结构,并利用“高层参数2”(如TDD-UL-DL-ConfigCommon2)指示Y的内部结构。具体配置方式与子实施例1-1的描述相同。
RN根据协议规定,或DgNB与RN约定,仅将X内部的帧结构进一步配置给接入终端(对于接入终端,Y内部都是灵活资源),并把Y内部的帧结构应用于backhaul link。
这种方式下,与子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Direct link与Access link的帧结构配置是统一的,且都是由DgNB配置的。
同样地,DgNB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直连终端指示;DgNB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的部分或全部,改写为backhaul链路上下行传输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RN指示;RN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接入终端指示。在TDM模式下,RN可改写的灵活资源,不包括半静态配置给access链路上下行传输的资源,以及被DgNB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给backhaul链路的资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描述了在TDM的复用方式下,通过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改写半静态帧结构配置中灵活资源的方式。
在图10所示给出的通过“X+Y”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来指示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的半静态资源的基础上,对于X,Y内的灵活资源,可以进一步通过动态信令(例如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时隙格式指示(SFI,Slot format indicator))将指示相关资源配置为backhaul link的下行,backhaul link的上行,access link的下行,accesslink的上行。
根据上下行资源的组合方式的不同,会有如下可能情况:
图17示意了X内全部灵活资源动态配置给access link的情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每当遇到RN节点收发转换时都需要一个转换间隔,即在如下情况下需要预留转换间隔:
backhual link下行——>access link下行
backhual link上行——>access link上行
access link下行——>backhual link下行
access link上行——>backhual link上行
当X内灵活资源的一部分配置给backhaul link时,如图18所示,动态backhaullink‘D’可以是semi-static D的延续,动态backhaul link‘U’可以配置在semi-static U的前面。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收发转换间隔。对于Y内被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共享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如图19所示,是另一种将X内全部灵活资源动态配置给access link的情况。其中,与前述方式的区别在于,动态配置的资源体现为“上行+灵活+下行”的顺序,这样的配置下,由于从backhaul link下行到access link上行,RN始终处于接收状态,因此,无需预留额外的收发转换时间。
实施例3:For pure TDM with FDD
如图20所示,在双工方式为FDD,且backhaul link与access link时分复用,即backhaul link与access link的下行在下行载波内时分复用;backhaul link与accesslink的上行在上行载波内时分复用,通过两个时间单元(X+Y)组合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来指示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的半静态资源,其中,协议规定或基站与RN约定,配置的‘X’和‘Y’的内部结构分别对应于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反过来也可以。下行载波XY内的半静态灵活资源,可以进一步通过物理层信令(如SFI)被配置为backhaul link的下行,access link的下行。上行载波XY内的半静态灵活资源,可以进一步通过物理层信令(如SFI)被配置为backhaul link的上行,access link的上行。
具体配置方式与子实施例1-1到1-4近似。同样需要考虑对直连终端和接入终端的兼容性。
子实施例3-1
采用子实施例1-1相似的方法,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的帧结构均由DgNB配置,具体方式如下描述:
基站利用“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指示X的内部结构:参考子载波间隔(如30kHz);周期(即X的长度,如5ms);周期内包含全下行时隙数量x1(例如,x1=4个)(此全下行时隙配置在X内的前x1个slot);全下行slot后的第一个slot内包含下行符号的个数x2(如x2=5个)(即第(x1+1)个slot内的前x2个符号为下行符号),对于下行载波,X内除了上述资源以外,剩余资源作为灵活资源。值得注意的是:FDD下,参数x1和x2对应于下行载波,在于规范下行载波在X内部的下行资源及灵活资源。
周期内包含全上行时隙数量y1(如y1=3个)(全上行时隙配置在X内的后y1个slot);全上行slot前面的一个slot内包含上行符号的个数y2(如y2=5个)(即X内倒数第(y1+1)个slot内的后y2个符号为上行符号)。在FDD下,参数y1和y2对应于上行载波,在于规范上行载波在X内部的灵活资源及上行资源。
基站利用“高层参数2”(如TDD-UL-DL-ConfigCommon2)指示Y的内部结构:由于Y内的帧结构是针对access link的,因此,基站先将Y内部的结构配置为全部灵活资源的结构。即,x1=x2=y1=y2=0。
基站DgNB通过“高层参数3”(如UE-specific RRC信令TDD-UL-DL-ConfigDedicated)向RN配置Y内帧结构。具体的,高层参数3可以实现逐个时隙的帧结构配置,Y内包含40个120kHz的时隙,前10个slot配置为下行slot,即slot0-slot9中每个slot分别被配置为全下行slot,第11个slot被配置为前5个符号为下行符号,后面的符号配置为灵活符号;后15个slot配置为上行slot,即slot25-slot39中每个slot分别被配置为全上行slot,在slot24的末尾可以进一步配置上行符号的个数,例如5个符号。除了上述上下行配置资源以外,其他资源为灵活资源。
RN将Y内的帧结构转发给接入终端。
DgNB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直连终端指示;DgNB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的部分或全部,改写为backhaul link上下行传输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RN指示;RN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接入终端指示。在TDM模式下,RN可改写的灵活资源,不包括半静态配置给access链路上下行传输的资源,以及被DgNB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给backhaul链路的资源。
子实施例3-2
与子实施例1-2相对应的,Access link帧结构,即上下行载波上Y的内部结构也可以由RN确定,并通知给DgNB。类似的,DgNB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直连链路的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直连终端指示;DgNB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backhaul链路上下行传输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RN指示;RN也可以进一步将灵活资源改写为access link的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接入终端指示。在TDM模式下,RN可改写的灵活资源,不包括半静态配置给access链路上下行传输的资源,以及被DgNB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给backhaul链路的资源。
子实施例3-3
与子实施例1-3相对应的,DgNB也可以完整的配置两个时间单元(X+Y)内的帧结构,并且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帧结构配置对直连终端有效,根据协议规定,或DgNB与RN间的约定或信令交互确定某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结构适用于backhaul link。进一步的,由RN确定另一时间单元内的帧结构作为access link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指示给接入终端和DgNB。同样,DgNB和RN也可以通过动态信令对灵活资源进行改写。
子实施例3-4
与子实施例1-4相对应的,DgNB也可以完整的配置两个时间单元(X+Y)内的帧结构,并且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帧结构配置对直连终端有效,根据协议规定,或DgNB与RN间的约定或信令交互确定某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结构适用于backhaul link;另一时间单元内的结构适用于Access link,RN将access link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指示给接入终端。同样,DgNB和RN也可以通过动态信令对灵活资源进行改写。
实施例4:For pure FDM with TDD
如图21所示,TDD双工方式下,两条链路通过频分的方式复用。此时,两条链路可以位于不同的“带宽部分(BWP,Bandwidth part)”,当两个带宽部分没有足够的保护带宽时,为避免出现上下行间邻频泄漏干扰,两条链路可以基于上下行资源对齐的方式进行配置,此时,由于两段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相同,可设置两个时间单元相同,可以采用同一参数来指示/配置。
示例性的,DgNB利用“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指示时间单元的内部结构:参考子载波间隔(如30kHz);周期(即时间单元的长度,如5ms);周期内包含全下行时隙数量x1(例如,x1=4个)(此全下行时隙配置在时间单元内的前x1个slot);全下行slot后的第一个slot内包含下行符号的个数x2(如x2=5个)(即第(x1+1)个slot内的前x2个符号为下行符号),对于下行载波,时间单元内除了上述资源以外,剩余资源作为灵活资源。值得注意的是:FDD下,参数x1和x2对应于下行载波,在于规范下行载波在时间单元内部的下行资源及灵活资源。
该帧结构配置适用于direct link,backhaul link及access link。
RN将上述配置发送给接入终端。
DgNB可以进一步将Backhaul link所在的BWP上的灵活资源改写为直连链路的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直连终端指示;DgNB也可以进一步将Backhaul link所在的BWP上的灵活资源改写为backhaul链路上下行传输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RN指示;
RN也可以进一步将access link所在的BWP上的灵活资源改写为access link的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接入终端指示。
实施例5:For pure FDM with TDD no interference
如图22所示,TDD双工方式下,两条链路通过频分的方式复用的另一种形式。此时,两条链路可以位于不同的“带宽部分(BWP,Bandwidth part)”,当两个BWP之间有足够的保护带宽时,两条链路间的泄露干扰被频分完全降低到可忽略的程度。此时,两条链路可以有各自的帧结构配置,即不需要考虑上下行资源对齐,此时,由于两段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是不同的,定义两个等长的时间单元分别用于两个链路的帧结构配置。
示例性的,DgNB利用“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指示时间单元的内部结构:参考子载波间隔(如30kHz);周期(即时间单元的长度,如5ms);周期内包含全下行时隙数量x1(例如,x1=4个)(此全下行时隙配置在时间单元内的前x1个slot);全下行slot后的第一个slot内包含下行符号的个数x2(如x2=5个)(即第(x1+1)个slot内的前x2个符号为下行符号),对于下行载波,时间单元内除了上述资源以外,剩余资源作为灵活资源。在FDD下,参数x1和x2对应于下行载波,在于规范下行载波在时间单元内部的下行资源及灵活资源。
该帧结构配置适用于direct link,backhaul link。
进一步的,由RN定义access link的帧结构配置,利用相同的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向接入终端指示。指示方式与前述DgNB配置帧结构的方式相同。
DgNB可以进一步将Backhaul link所在的BWP上的灵活资源改写为直连链路的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直连终端指示;DgNB也可以进一步将Backhaul link所在的BWP上的灵活资源改写为backhaul链路上下行传输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RN指示;
RN也可以进一步将access link所在的BWP上的灵活资源改写为access link的上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接入终端指示。
实施例6:For pure FDM with FDD
如图23所示,在双工方式为FDD,且backhaul link与access link频分复用,即backhaul link与access link的下行在下行载波内频分复用;backhaul link与accesslink的上行在上行载波内频分复用。通过两个时间单元(X+Y)组合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来指示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的半静态资源,其中,协议规定或基站与RN约定,配置的‘X’和‘Y’的内部结构分别对应于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反过来也可以。下行载波XY内的半静态灵活资源,可以进一步通过物理层信令(如SFI)被配置为backhaul link的下行,access link的下行。上行载波XY内的半静态灵活资源,可以进一步通过物理层信令(如SFI)被配置为backhaul link的上行,access link的上行。
具体配置方式与子实施例1-1到1-4的思想近似。同样需要考虑对直连终端和接入终端的兼容性。
子实施例6-1
采用子实施例1-1相似的方法,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的帧结构均由DgNB配置的一种具体方式。如下描述:
基站利用“高层参数1”(如TDD-UL-DL-ConfigCommon)指示X的内部结构(X对应于下行载波内的backhaul link所在BWP,以及上行载波内backhaul link所在BWP):参考子载波间隔(如30kHz);周期(即X的长度,如5ms);周期内包含全下行时隙数量x1(例如,x1=4个)(此全下行时隙配置在X内的前x1个slot);全下行slot后的第一个slot内包含下行符号的个数x2(如x2=5个)(即第(x1+1)个slot内的前x2个符号为下行符号),对于下行载波backhaul link所在BWP,X内除了上述资源以外,剩余资源作为灵活资源,可以进一步通过物理层信令(如SFI)被配置为backhaul link的下行,access link的下行。FDD下,参数x1和x2对应于下行载波backhaul link所在BWP,在于规范下行载波backhaul link所在BWP在时间单元内部的下行资源及灵活资源。
周期内包含全上行时隙数量y1(如y1=3个)(全上行时隙配置在X内的后y1个slot);全上行slot前面的一个slot内包含上行符号的个数y2(如y2=5个)(即X内倒数第(y1+1)个slot内的后y2个符号为上行符号)。值得注意的是:FDD下,参数y1和y2对应于上行载波backhaul link所在BWP,在于规范上行载波backhaul link所在BWP在时间单元内部的灵活资源及上行资源。
基站利用“高层参数2”(如TDD-UL-DL-ConfigCommon2)指示Y的内部结构:由于Y内的帧结构是针对access link的,因此,基站先将Y内部的结构配置为全部灵活资源的结构。即,x1=x2=y1=y2=0。
基站DgNB通过“高层参数3”(如UE-specific RRC信令TDD-UL-DL-ConfigDedicated)(也可以利用上面所述高层参数1或2的方式向RN指示)向RN配置Y内帧结构(Y对应于下行载波内的access link所在BWP,以及上行载波内access link所在BWP)。具体的,高层参数3可以实现逐个时隙的帧结构配置,时间单元内包含40个120kHz的时隙,前10个slot配置为下行slot,即slot0-slot9中每个slot分别被配置为全下行slot,第11个slot被配置为前5个符号为下行符号,时间单元内后面的符号配置为灵活符号;上述配置适用于下行载波内的access link所在BWP。
后15个slot配置为上行slot,即slot25-slot39中每个slot分别被配置为全上行slot,在slot24的末尾可以进一步配置上行符号的个数,例如5个符号,上述上行资源之前的符号为灵活资源;上述配置适用于上行载波内的access link所在BWP。
RN将Y内的帧结构转发给接入终端。
DgNB可以进一步将下行载波内的灵活资源改写为direct link下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资源,将上行载波内的灵活资源改写为direct link上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直连终端指示;DgNB也可以将下行载波内的灵活资源改写为backhaul链路下行传输资源,将上行载波内的灵活资源改写为backhaul链路上行传输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RN指示;RN也可以进一步将下行载波(或上行载波)灵活资源改写为下行传输资源(或上行传输资源)以及预留的资源,并利用动态帧结构配置信令(SFI)向接入终端指示。RN可改写的灵活资源,不包括半静态配置给access链路上下行传输的资源,以及被DgNB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给backhaul链路的资源。
子实施例6-2
与子实施例1-2相对应的,Access link帧结构,即上下行载波上access link所在BWP的内部结构也可以由RN确定,并通知给DgNB。同样,DgNB和RN也可以通过动态信令对灵活资源进行改写。
子实施例6-3
与子实施例1-3相对应的,DgNB也可以完整的配置上下行载波backhaul link所在BWP及access link所在BWP的帧结构,并且各BWP上的的帧结构配置对直连终端均有效;并且根据协议规定,或DgNB与RN间的约定或信令交互,确定某一对BWP内的帧结构适用于backhaul link。进一步的,由RN确定另一对BWP的帧结构作为access link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指示给接入终端和DgNB。同样,DgNB和RN也可以通过动态信令对灵活资源进行改写。
子实施例6-4
与子实施例1-4相对应的,DgNB也可以完整的配置上下行载波backhaul link所在BWP及access link所在BWP的帧结构,并且各BWP上的的帧结构配置对直连终端均有效;并且根据协议规定,或DgNB与RN间的约定或信令交互,确定某一对BWP内的帧结构适用于backhaul link;另一对BWP内的帧结构适用于Access link,RN将access link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指示给接入终端。同样,DgNB和RN也可以通过动态信令对灵活资源进行改写。
实施例7:For TDM+SDM with TDD
在两条链路空分复用方式下,RN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基站和UE的信号信道,RN也可以同时向基站和UE发送信号信道;即Backhaul link的D与access link的U共享相同的资源;backhaul link的U与access link的D共享相同的资源。
SDM下,实施例1中所述的帧结构配置对于backhaul link和access link被转换成图24的帧结构。
子实施例7-1:分布式决策
具体配置方式如图25所示。
如子实施例1-1中所描述的方式,DgNB首先向直连终端及RN配置如图25第一行的帧结构,即时间单元X内的上下行资源适用于直连链路及RN,时间单元Y内首先配置为全灵活资源。
RN确定Y内的帧结构,并将资源配置结果指示给接入终端及DgNB,此时,如图25第二行所示的帧结构适用于接入链路。
DgNB收到RN的指示后,将Y内的上行和下行对应的翻转为下行和上行,并将图25第三行虚框中的结构利用动态D/U配置(SFI)指示给直连终端;图25第三行的结构适用于直连链路及backhaul link;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动态配置(SFI)是支持将一个slot配置为如下结构之一:全上行符号,全下行符号,下行符号+灵活符号+上行符号,灵活符号+上行符号,下行符号+灵活符号;那么U+灵活资源+D的cell-specific semi-static帧结构配置就可以通过SFI配置来实现,但对于目标结构中上行符号+灵活符号构成的时隙,以及灵活符号+下行符号构成的时隙是没办法通过动态信令配置得到的。对于目标结构中的上述时隙,可以通过动态信令配置为灵活资源,或者,对于目标结构中上行符号+灵活符号构成的时隙配置为全上行符号时隙,或者,对于目标结构中灵活符号+下行符号构成的时隙配置为全下行符号时隙,如图26所示。
类似的,RN将图25第四行虚框中的结构利用动态D/U配置(SFI)指示给接入终端;图25第四行的结构适用于access link。
图25中D/U之间的灵活资源可以利用上述动态信令(SFI)进一步改写,灵活配置为backhaul/access link的上下行传输资源。
子实施例7-2:集中式决策
具体配置方式如图27所示。
如子实施例1-1中所描述的方式,DgNB首先向直连终端及RN配置如图27第一行的帧结构,即时间单元X内的上下行资源适用于直连链路及RN,时间单元Y内首先配置为灵活资源。
DgNB确定如图27第二行所示Y内的帧结构,并将资源配置结果利用‘UE-specificsemi-static D/U’指示给RN,此时,如图27第二行所示的帧结构适用于接入链路。
RN收到前两步的指示后,利用cell-specific半静态配置向下属UE配置Y内的上下行资源(即图27第三行所示的帧结构),对于时间单元X,先配置为灵活资源;
DgNB将图27第四行虚框中的结构利用动态D/U配置(SFI)指示给直连终端;图27第四行的帧结构适用于direct link及backhaul link。
类似的,RN将图27第五行虚框中的结构利用动态D/U配置(SFI)指示给接入终端;图27第五行的结构适用于access link。
实施例8:For FDM+SDM with FDD
空间隔离了Backhaul link DL(BD)与Access link UL(AU),也隔离了AD与BU。此时,虽然是FDD,但载波已经没有了明确的上下行的区分,即每个载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TDD载波,如图28所示。
实施例9:多跳网络的帧结构配置
对于多跳链路,如图30所示,非相邻的链路之间不存在RN节点同时收发限制,因此,将链路按照奇偶分组,各奇链路可以共享相同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各偶链路可以共享相同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两跳网络中backhaul link与access link的复用方式也适用于多跳网络,前述实施例中的帧结构配置方法适用于多跳链路的帧结构配置,只需将backhaul link的帧结构配置应用于奇数链路,将access link的帧结构配置应用于偶数链路。如图31所示为TDD系统下TDM复用的帧结构配置示意图。
实施例10:另一种多跳网络的帧结构配置
配置多组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X+Y)帧结构,分别对应于access链路与各个backhaul链路的帧结构配置。具体的,如图32所示,其中,在第一时间单元X内配置接入链路的帧结构,多组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X+Y)帧结构内的第一时间单元的帧结构是相同的,且适用于接入链路(即适用于部分或全部中继节点与下属终端间的链路);对于接入链路的终端,只收到一组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X+Y)帧结构配置,其中包括X内的接入链路帧结构配置,以及全部资源(符号和或时隙)为灵活资源(符号和或时隙)的Y的结构。对于不同组第二时间单元Y帧结构依据各个backhaul链路的需求进行配置,例如,第一组X+Y帧结构中的Y的配置应用于图32中的link 1,第二组X+Y帧结构中的Y的配置应用于图32中的link 2,以此类推,第N组X+Y帧结构中的Y的配置应用于图32中的link N。其中,各组X+Y帧结构中的Y的帧结构可以由DgNB统一配置,也可以分别由各个link的管理节点来分别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置帧结构的节点,所述节点可以为上述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所述节点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48)

1.一种应用于第一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包括:
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三节点通过第二节点中继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所述第三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直连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以预设时间顺序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四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所有符号配置为半静态灵活符号,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第四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的指示,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应用于所述第二类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3、6或7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静态帧结构是由以下至少一项组成的:
下行时隙,下行符号,灵活时隙,灵活符号,上行符号,上行时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时隙和/或下行符号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的传输,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四节点的传输;
所述上行时隙和/或上行符号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的传输,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第四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的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符号和/或灵活时隙的部分或全部被配置为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时隙,下行符号,上行符号,上行时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子载波间隔;
周期;
半静态下行时隙的数量;
半静态下行符号的数量;
半静态灵活时隙的数量;
半静态灵活符号的数量;
半静态上行时隙的数量;
半静态上行符号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三类链路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及向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三类链路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并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其中,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均适用于所述第三类链路,只有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一类链路;以及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向其下游第三节点配置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其中,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均适用于所述第三类链路,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一类链路,而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二类链路。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第一节点分别向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三类链路与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二类链路配置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
所述第一节点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指示后,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四节点;
或者
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第一节点分别向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三类链路与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
所述第一节点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四节点。
16.一种应用于第二节点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包括
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三节点通过第二节点中继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以预设时间顺序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确定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9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确定的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9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确定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的指示。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静态帧结构是由以下至少一项组成的:
下行时隙,下行符号,灵活时隙,灵活符号,上行符号,上行时隙。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时隙和/或下行符号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的传输;
所述上行时隙和/或上行符号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的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符号和/或灵活时隙的部分或全部被配置为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时隙,下行符号,上行符号,上行时隙。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子载波间隔;
周期;
半静态下行时隙的数量;
半静态下行符号的数量;
半静态灵活时隙的数量;
半静态灵活符号的数量;
半静态上行时隙的数量;
半静态上行符号的数量。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或者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为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或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向第三节点配置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另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类链路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另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向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
第二节点将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合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三节点;
或者,
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并将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先配置为灵活符号;
第二节点将其第一节点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三节点。
28.一种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单元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三节点通过第二节点中继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所述第三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直连终端。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四节点。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所有符号配置为半静态灵活符号,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第四节点。
34.根据权利要求29或31所述的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将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35.根据权利要求29或31所述的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的指示,所述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应用于所述第二类链路。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三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三类链路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及向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或者
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三类链路和所述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并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或者
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其中,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均适用于所述第三类链路,只有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一类链路;以及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向其下游第三节点配置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或者
分别向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其中,两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均适用于所述第三类链路,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一类链路,而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适用于所述第二类链路。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分别向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三类链路与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接收由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二类链路配置的半静态帧结构的指示;
在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指示后,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四节点;
或者
所述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分别向第四节点和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三类链路与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均配置为灵活符号;
向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
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四节点。
38.一种配置帧结构的第二节点,包括:
第二单元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
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链路指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三节点通过第二节点中继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确定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确定的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
42.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确定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的指示。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或者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为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或第二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向第三节点配置另一个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一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另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类链路半静态帧结构,并将所述另一个时间单元内所述第二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向第三节点配置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并指示给所述第一节点;
将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合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得到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三节点;
或者,
第二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类链路中的半静态帧结构配置,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一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以及第一节点向其配置的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将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类链路的半静态帧结构指示给第三节点,并将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全部符号先配置为灵活符号;
将其第一节点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上行时隙或符号和下行时隙或符号对应翻转为下行时隙或符号和上行时隙或符号,并将翻转后的帧结构配置指示给第三节点。
45.一种配置帧结构的第一节点,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实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
46.一种配置帧结构的第二节点,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实现权利要求16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帧结构配置方法。
4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327913.2A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Pending CN1103815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7913.2A CN110381583A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PCT/CN2019/082464 WO2019196932A1 (zh) 2018-04-12 2019-04-12 帧结构配置方法以及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7913.2A CN110381583A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583A true CN110381583A (zh) 2019-10-25

Family

ID=68163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7913.2A Pending CN110381583A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1583A (zh)
WO (1) WO201919693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5820A (zh) * 2020-12-17 2021-01-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帧结构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087999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资源格式配置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9343B2 (en) * 2009-12-23 2013-10-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subframes
CN103297205B (zh) * 2012-02-24 2018-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帧结构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和装置
CN104349474B (zh) * 2013-08-09 2018-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10153867B2 (en) * 2014-01-30 2018-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dynamic TDD DL/U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CN106793103B (zh) * 2016-07-29 2019-03-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帧结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7999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资源格式配置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2235820A (zh) * 2020-12-17 2021-01-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帧结构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35820B (zh) * 2020-12-17 2021-03-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帧结构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6932A1 (zh)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0410B2 (en) Method for slot format for backhaul and access 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EP3692752B1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power control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US11849458B2 (en) Punctured/on-demand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flexible/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US80143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relay servic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344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 networ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80747B2 (ja) マルチホップリレー方式の広帯域無線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サービスを支援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KR101148412B1 (ko) 무선 전송을 위한 릴레이를 지원하는 프레임 구성을 사용하는 방법, 시스템 및 베이스 스테이션
RU2684172C2 (ru)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компьютерная программа
JP705515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物理サイド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のブラインドデコーディング(blind decoding)実行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EP2532186B1 (en) Coordinating radio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 a relay enhanc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638166B2 (en) Route discovery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202483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slot format for iab node
US9001799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8824413B2 (en) Direct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KR20190034094A (ko) 릴레이 노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21503774A (ja) キャリア管理のための技法および装置
CN110381583A (zh)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节点
US11706811B2 (en) Negotia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s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Pateromichelakis et al. LAA as a key enabler in slice-aware 5G RA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N102468904B (zh) 回程子帧配置指示方法及系统
CN110769513B (zh) 多跳中继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3574949B (zh) 用于多跳网络的资源管理
KR101336218B1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66521B1 (ko) 다중 홉 중계 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중계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3574949A (zh) 用于多跳网络的资源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