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0081B - 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0081B
CN110380081B CN201910672211.2A CN201910672211A CN110380081B CN 110380081 B CN110380081 B CN 110380081B CN 201910672211 A CN201910672211 A CN 201910672211A CN 110380081 B CN110380081 B CN 110380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uel cell
cell stack
cooled fuel
cathod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22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0081A (zh
Inventor
张永
肖彪
张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6722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0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0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0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0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0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14Heat exchange using gaseous fluids; Heat exchange by combustion of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4097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recycling of the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1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solid or matrix-supported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57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both reactants being gaseous or vapori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和单极板,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每一单极板的两侧分别形成阳极气体槽道和阴极气体槽道,阳极气体采用闭口或循环闭口的方式在电池电堆内运行,阴极气体采用开口运行的方式与外界换热系统连通;风冷通道与燃料电池的阴极反应通道合二为一,简化了燃料电池结构,提高了电池的功率密度,提升了电池的排水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气体”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能量转换器。在乘用车等应用场景中,燃料电池的比功率(体功率密度)是关键参数之一,针对燃料电池结构,尤其单电池结构进行紧凑性设计是提高燃料电池比功率的方向之一。此外,随着燃料电池功率密度的提升,其对散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燃料电池的实际工作效率大约在40-60%,这意味着大约有与燃料电池发电功率相等的热功率释放出来,此时为了保证燃料电池能够维持恒定温度工作而不至于被烧毁,一般会通过冷却介质对燃料电池进行冷却。
目前常规的金属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包含了膜电极、氧气通道、氢气通道和冷却水通道,其中两块单极板焊接在一起成为双极板,双极板两侧分别流动氢气和氧气,中间形成的通道流动冷却介质。显然,电池厚度取决于反应气体通道高度、冷却介质通道高度,因此,在保证电池散热的前提下,通过优化通道几何结构提高燃料电池的紧凑性,提高电池的效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和单极板,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每一单极板的两侧分别形成阳极气体槽道和阴极气体槽道,阳极气体采用闭口或循环闭口的方式在电池电堆内运行,阴极气体采用开口运行的方式与外界换热系统连通;风冷通道与燃料电池的阴极反应通道合二为一,简化了燃料电池结构,提高了电池的功率密度,提升了电池的排水散热性能,具体地: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和单极板,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每一单极板的两侧分别形成阳极气体槽道和阴极气体槽道;阳极气体槽道与其对应的膜电极形成阳极气体通道,阴极气体槽道与其对应的膜电极形成阴极气体通道,阳极气体通道和阴极气体通道在单级板两侧间隔交错排列,在电池单元层叠方向间隔交错排列;
阳极气体采用闭口或循环闭口的方式在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内运行,阴极气体采用开口运行的方式与外界换热系统连通,使得所述阴极气体,既具有向膜电极提供反应气体的作用,又具有将反应生成的热量及冷凝水带出燃料电池的作用。
进一步地,阴极气体通道具有比阳极气体通道具有更大的流通面积,便于空气快速流出,同时也有利阴极通道的排水。
进一步地,阴极气体通道具有比阳极气体通道具有更大的宽度,保证阴极气体通道较大的过量系数。
进一步地,阴极气体流速大于阳极气体流速,保证阴极气体通道有更大的进气量。
进一步地,阴极气体通道高度在0.3~1.5mm,宽度在0.2~3.5mm;在保证了燃料电池高效工作的同时,使该结构具有较大的阴极气体测流动截面。
进一步地,在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的两侧,分别形成阴极气体母管道与阳极气体母管道,所述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进入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后分别通过各自的母管向各自相应的气体通道分流;阴极气体母管道与阳极气体母管道两者不存在空间位置上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反应气体进气面积。
进一步地,在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的同侧分别形成阴极气体母管道与阳极气体母管道,阳极气体母管道相比阴极气体母管道更靠近外侧;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进入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后分别通过各自的母管向各自相应的气体通道分流;使单极板能够分配气流,具有更大的进气量。
进一步地,阴极气体为空气,所述阳极气体为氢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包括有上述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连接有空气进气管和空气出气管,氢气进气管和氢气出气管,其中氢气进气管、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出气管之间形成一氢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循环回路上连接一散热器和氢循环泵,空气进气管的入口连接一空压机,能够进一步对电堆起到冷却的目的。增强风冷换热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和单极板,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极板两侧分别为空气和氢气的流动空间。流通的空气介质,既向膜电极提供反应气体,也能够及时的将反应生成热带出燃料电池。该设计使风冷通道与燃料电池的阳极反应通道合二为一,简化了燃料电池结构,在提高了电池的功率密度同时,也提升了电池的排水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紧凑型风冷型电堆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燃料电池单元堆叠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进气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直线型气体槽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S型气体槽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进气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膜电极;2-单极板;3-阳极气体槽道;31-阳气体通道;32-阳极气体母管道;33-氢气子流道;34-氢气进气管;35-氢气出气管;4-阴极气体槽道;41-阴极气体通道;42-阴极气体母管道;43-空气子流道;44-空气进气管;45-空气出气管;5-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6-散热器;7-氢循环泵;8-空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设有一个或多个叠置在一起的电池单元,每一个电池单元由膜电极和具有正反两面的单极板组成;该结构进一步地提高了燃料电池的紧凑性,同时通过垂直于燃料电池平面的换热通道实现解决了存在的电池冷却不够、不及时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正面”、“反面”、“第一”、“第二”并没有赋予其特定的结构及含义,仅是为了描述方便。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和单极板,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每一单极板的两侧分别形成阳极气体槽道和阴极气体槽道;相比于现有常规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结构,电堆厚度能大约降低一半,极板两侧分别为阳极气体和阴极气气体的流动空间。流通的空气介质,既向膜电极提供反应气体,也能够及时的将反应生成热带出燃料电池。
实施例1:
如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的氢气燃料电池,其具有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5,该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1和单极板2,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本发明使用该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燃料电池,大大简化了燃料电池结构,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的同时还提升了电池的排水散热性能。
其中:
如图2、3,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1和单极板2,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每一单极板1的两侧分别形成阳极气体槽道3和阴极气体槽道4;阳极气体槽道3与其对应的膜电极1形成阳极气体通道31,阴极气体槽道4与其对应的膜电极1形成阴极气体通道41,阳极气体通道31和阴极气体通道41在单级板2两侧间隔交错排列,在电池单元层叠方向间隔交错排列;
阳极气体采用闭口或循环闭口的方式在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内运行,阴极气体采用开口运行的方式与外界换热系统连通,使得所述阴极气体,既具有向膜电极1提供反应气体的作用,又具有将反应生成的热量及冷凝水带出燃料电池的作用。
优选的,阴极气体通道41具有比阳极气体通道31具有更大的流通面积,便于空气快速流出,同时也有利阴极气体通道41的排水。
优选的,阴极气体通道41具有比阳极气体通道31具有更大的宽度,保证空气体通道较大的过量系数。
优选的,阴极气体流速大于阳极气体流速,保证阴极气体通道41有更大的进气量。
优选的,阴极气体通道41高度在0.3~1.5mm,宽度在0.2~3.5mm;在保证了燃料电池高效工作的同时,使该结构具有较大的阴极气体测流动截面。
本发明中气体通道的设计应该满足风冷燃料电池电堆的阴极反应气体流动路径应设计较短,阴极气体通道41流动面积较大的要求就可以,因此如图4、图5所示,气体通道的形状并不限定为直流道,也可以为S形流道,该设计便于空气快速流出,同时也有利于阴极气体通道41的排水。
优选的,在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的两侧,分别形成阴极气体母管道42与阳极气体母管道32,所述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进入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后分别通过各自的母管向各自相应的气体通道分流;阴极气体母管道42与阳极气体母管道32两者不存在空间位置上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反应气体进气面积。
优选的,阴极气体为空气,所述阳极气体为氢气。
优选的,该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系统,除了包括有上述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还包括其连接有空气进气管44和空气出气管45,氢气进气管34和氢气出气管35,其中氢气进气管34、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5、氢气出气管35之间形成一氢循环回路。
优选的,循环回路上连接一散热器6和氢循环泵7,空气进气管44的入口连接一空压机8,能够进一步对电堆起到冷却的目的。增强风冷换热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氢气燃料电池具有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其有由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连接的空气进气管和空气出气管,氢气进气管和氢气出气管,氢气进气管、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出气管之间形成一氢循环回路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其中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和单极板,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该结构设计在使得燃料电池结构和系统更加紧凑,提高了电池的功率密度的同时,还提升了电池排水和散热的性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关于进气结构的设计还可以使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的同侧分别形成阴极气体母管道42与阳极气体母管道32,阳极气体母管道32相比阴极气体母管道42更靠近外侧;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进入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后分别通过各自的母管向各自相应的气体通道分流;使单极板2能够分配气流,具有更大的进气量。
其他结构设计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氢气燃料电池不仅结构设计更加紧凑,电池的功率密度也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电池的排水和散热的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和单极板,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其中阳极气体采用闭口或循环闭口的方式在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内运行,阴极气体采用开口运行的方式与外界换热系统连通,使得阴极气体,既具有向膜电极提供反应气体的作用,又具有将反应生成的热量及冷凝水带出燃料电池的作用。因此采用该设计的燃料电池不仅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从而功率密度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散热和排水的性能也到了提升。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0)

1.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电池单元叠置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膜电极(1)和单极板(2),两者在电池单元叠置方向间隔交错设置,每一所述单极板(2)的两侧分别形成阳极气体槽道(3)和阴极气体槽道(4);所述阳极气体槽道(3)与其对应的膜电极(1)形成阳极气体通道(31),所述阴极气体槽道(4)与其对应的膜电极(1)形成阴极气体通道(41),所述阳极气体通道(31)和阴极气体通道(41)在单级板(2)两侧间隔交错排列,在电池单元层叠方向间隔交错排列;
所述阳极气体采用闭口或循环闭口的方式在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内运行,所述阴极气体采用开口运行的方式与外界换热系统连通,使得所述阴极气体,既具有向膜电极(1)提供反应气体的作用,又具有将反应生成的热量及冷凝水带出燃料电池的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气体通道(41)具有比阳极气体通道(31)具有更大的流通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气体通道(41)具有比阳极气体通道(31)具有更大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气体流速大于阳极气体流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气体通道(41)高度在0.3~1.5mm,宽度在0.2~3.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的两侧,分别形成阴极气体母管道(42)与阳极气体母管道(32),所述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进入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后分别通过各自的母管向各自相应的气体通道分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的同侧分别形成阴极气体母管道(42)与阳极气体母管道(32),阳极气体母管道(32)相比阴极气体母管道(42)更靠近外侧;所述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进入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后分别通过各自的母管向各自相应的气体通道分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极气体为空气,所述阳极气体为氢气。
9.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包括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其连接有空气进气管(44)和空气出气管(45),氢气进气管(34)和氢气出气管(35),所述氢气进气管(34)、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5)、氢气出气管(35)之间形成一氢循环回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上连接一散热器(6)和氢循环泵(7),所述空气进气管(44)的入口连接一空压机(8)。
CN201910672211.2A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系统 Active CN110380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2211.2A CN110380081B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2211.2A CN110380081B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0081A CN110380081A (zh) 2019-10-25
CN110380081B true CN110380081B (zh) 2020-08-25

Family

ID=68255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2211.2A Active CN110380081B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00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8801A (zh) * 2019-12-04 2020-04-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片金属极板的风冷氢燃料电池及电堆
CN111584899B (zh) * 2020-05-13 2022-08-19 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燃料电池电堆的控制系统
CN114069009B (zh) * 2020-08-03 2023-07-1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堆发电模块
CN115064721B (zh) * 2022-06-08 2023-12-29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燃料单电池组件及风冷燃料电池电堆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87691B1 (fr) * 2005-06-28 2007-09-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laque monopolaire d'extremite d'une pile a combustible et pile a combustible comprenant une telle plaque
CN100536206C (zh) * 2006-06-10 2009-09-02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的导氢气流槽板
JP5205814B2 (ja) * 2006-08-09 2013-06-05 大同特殊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金属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JP2008270163A (ja) * 2007-03-23 2008-11-06 Toshiba Corp 燃料電池
CN101447583A (zh) * 2008-10-31 2009-06-03 清华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一体化单元模块及其电堆
CN101552342B (zh) * 2009-04-09 2010-12-29 上海交通大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与膜电极组件复合制造方法
CN101937997B (zh) * 2010-09-21 2013-07-17 武汉理工大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及其构成的单池和电堆
CN104157895B (zh) * 2014-07-30 2016-05-11 清华大学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轻型电堆及其制造方法
CN208986097U (zh) * 2018-11-13 2019-06-14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粘合槽结构
CN109509890B (zh) * 2018-12-05 2024-03-12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分隔件、单体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电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0081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0081B (zh) 一种风冷型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系统
US9905880B2 (en) Fuel cell stack
CN107658480B (zh) 一种温湿度均匀性增强的燃料电池单电池及电堆
JP4917755B2 (ja) 燃料電池
JP4753599B2 (ja) 燃料電池
JP5981379B2 (ja) 燃料電池
CN208806305U (zh) 一种燃料电池阳极流场板
US20010038935A1 (en)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CN210576221U (zh) 一种燃料电池单元及燃料电池电堆结构和新能源汽车
JP5345200B2 (ja) 燃料電池に用いるプレー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CN111048801A (zh) 一种基于单片金属极板的风冷氢燃料电池及电堆
JP5180513B2 (ja) 燃料電池
JP2006012466A (ja) 燃料電池
CN219716910U (zh) 燃料电池堆
JP4844582B2 (ja) 燃料電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KR101636613B1 (ko) 연료전지용 분리판 및 이를 갖는 고온형 고분자 전해질 연료전지
JP3873849B2 (ja)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装置
TW200840125A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structure
CN114300704A (zh) 一种热管强化传热的燃料电池
JP2002141081A (ja) 平板形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CN220358139U (zh) 空冷燃料电池电堆及其双极板
CN216850003U (zh) 圆形风冷电堆及其单片电池
CN213459807U (zh) 一种集成冷却的气体燃料电池用增湿器内芯及增湿器
CN220753484U (zh) 燃料电池极板及其燃料电池
JP2019125530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