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6587B - 一种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76587B CN110376587B CN201910651697.1A CN201910651697A CN110376587B CN 110376587 B CN110376587 B CN 110376587B CN 201910651697 A CN201910651697 A CN 201910651697A CN 110376587 B CN110376587 B CN 1103765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ce
- matrix
- sub
- time sampling
- belon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2592 echocardi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7509 Patinopecten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37 scallop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宽幅SAR系统是由Q个子测绘带拼接而成的,对应于每一个子测绘带上会有一个空时采样矩阵;第一方面对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进行计算其最大互相关系数,再对最大互相关系数求系数均值;第二方面,根据一维高斯分布对空时采样矩阵进行调整,得到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第三方面,将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赋给子测绘带;第四方面,为了避免星载SAR系统中发射脉冲遮挡,通过添加斜视角使每个子带工作在斜视状态,保证每个子测绘带的回波时延相同,以实现每个子测绘带的回波被完整接收,最终得到能够保证分辨率的情况下增大观测带宽度的宽幅SAR系统。本发明通过用低于奈奎斯特采样频次的采样率,改善了传统SAR系统不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载SAR系统,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
背景技术
星载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能力的成像系统,不受云、雨、雾、黑夜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军事领域、地形测绘等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星载SAR系统原始回波信号的模拟对SAR系统设计、成像算法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1999年10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刘永坦编著的《雷达成像技术》指出,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安装在运动平台上,按照一定的重复频率发射、接收脉冲,形成回波信号。SAR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SAR系统包括有星上雷达系统、卫星平台及数据下传系统和地面系统三部分,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是在地面系统中完成的。地面系统通过地面接收站接收卫星平台及数据下传系统下发的回波信号,该回波信号经SAR信号处理器进行成像处理,获得SAR图像;所述SAR图像存储于备档操作系统中。
宽幅(wide swath)是指宽测绘带。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是星载SAR系统的两个关键指标,它决定了成像质量和观测效率。SAR系统的发射机以某一脉冲重复频率发射脉冲信号,从目标区域接收回波。对于传统的SAR成像,脉冲重复频率应该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大于瞬时多普勒带宽。否则,将会导致方位向频谱混叠,产生严重的距离模糊。另外,一个回波必须在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完全接收,所以幅宽的增加将会导致传统SAR系统分辨率的降低。
星载扫描合成孔径雷达(ScanSAR,Sca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在积累时间内改变其观测视角,而且能够大大扩展它一次通过观测地区时的观测带宽度。相应地,每个子测绘带上的积累时间减少,分辨率降低。为了改善ScanSAR系统中的扇贝效应,在2006年9月,Zan等人在发表的文章《TOPSAR: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中提出地形步进观测扫描模式(TOPSAR,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同样地每个子测绘带上的积累时间减少,导致分辨率的降低。为避免这个问题,在2002年4月,N.Goodman等人在发表的文章《Processing of multiple-receiver spaceborne arraysfor wide-area SAR》中提出多通道系统,其中一个通道发射脉冲,多个通道同时接收回波,提供了更多的空间采样,以实现宽测绘带的目的。但是多通道模式的等效脉冲重复频率仍然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并且多通道系统较为复杂。
本发明将突破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提出一种空时采样数据获取方法实现单通道宽幅SAR系统,该系统在保证分辨率的前提下,增大了测绘带宽度。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在保证分辨率的情况下增大SAR系统的宽测绘带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方位向上的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本发明系统通过用低于奈奎斯特采样频次的采样率,改善了传统SAR系统不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的构建包括有下列六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SAR系统与地面场景之间的几何运动模型,构建在各个采样时刻各个场景点对应的斜距矩阵R;
第二步:基于第一步的斜距矩阵,构建在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下SAR方位向上的观测矩阵D;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观测矩阵D,按行随机划分为Q个矩阵;
第四步:分别计算第三步中Q个矩阵的相关系数,然后求Q个相关系数的均值,通过调整第三步中的随机性使这个均值达到最小;
第五步:对于相关系数均值最小的Q个矩阵中每个矩阵,将Q个观测矩阵对应于Q个子测绘带,最终得到宽幅SAR系统;
第六步:为了避免发射脉冲遮挡,除了最高视角的子测绘带外,使每个子带工作在斜视状态,保证每个子测绘带的回波时延相同,以实现每个子测绘带的回波被完整接收,最终得到宽幅SAR系统。
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与传统的SAR系统相比,本发明方法可以在方位向实现子奈奎斯特观测,方位向采样不再完全受限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本发明实现宽幅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受限于目标的稀疏性,故该发明主要应用于稀疏场景,例如有舰船目标的海洋。利用本发明中的空时采样方法,可以实现在保证分辨率的情况下增大观测带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SAR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传统SAR系统的采样方法示意图。
图3是采用空时采样方法的SAR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空时采样时发射的脉冲和接收的回波的示意图。
图5是基于空时采样的宽幅SAR系统的结构图。
图6是采用本发明系统的空时采样海洋场景重建的结果照片。
图7是传统采样海洋场景重建的结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仿真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设计的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SAR系统是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中收发开关中进行实现的,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是将传统SAR系统中N次奈奎斯特采样(如图2所示)随机地分配给Q个子测绘带,然后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得到在保证分辨率下的宽测绘带SAR系统。而针对每个子带上观测的示意图和整个宽幅观测系统的示意图,分别如图4、5所示。
在图2和图3中,一个积累时间里存在有多个采样时刻,即t1表示第一个采样时刻,t2表示第一个采样时刻,tn表示第n个采样时刻,tN表示最后一个采样时刻,下角标n为采样点标识号,下角标N为方位向采样点总个数。为了方便说明,tn也称为任意一个采样点。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进行的采样处理包括有下列六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星载SAR空间几何关系,并构建在每个采样时刻各个场景点对应的斜距矩阵R;
在本发明中,SAR系统与场景之间的距离由星载空间几何关系确定,在不同采样时刻,对于不同场景点,得到的斜距矩阵R形式表示为:
N表示在满足奈奎斯特率采样定理下的方位向采样点总个数;
M表示同一个距离门上的场景点总个数;
n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N,表示为方位向第n个采样点;
m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M,表示为距离向第m个场景点;
r1,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1个场景点的距离;
r1,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2个场景点的距离;
r1,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m个场景点的距离;
r1,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M个场景点的距离;
r2,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1个场景点的距离;
rn,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1个场景点的距离;
rN,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1个场景点的距离;
r2,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2个场景点的距离;
rn,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2个场景点的距离;
rN,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2个场景点的距离;
r2,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m个场景点的距离;
r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m个场景点的距离;
r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m个场景点的距离;
r2,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M个场景点的距离;
r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M个场景点的距离;
r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M个场景点的距离。
在本发明中,“星载空间几何关系”参考《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魏钟铨等著,2001年2月第一版,第132-135页。
在本发明中,在不转动地心坐标系中计算斜距矩阵R中任意一个距离rn,m,关于所述rn,m的计算参考了《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魏钟铨等著,2001年2月第一版,第135-137页的公式(7.15)、公式(7.16)、公式(7.18)。同时所述rn,m需要考虑过近心点时刻和SAR系统开机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第二步:依据斜距矩阵构建在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下SAR方位向上的观测矩阵;
在本发明中,在不同采样时刻,对于不同场景点,得到的观测矩阵D形式表示为:
N表示在满足奈奎斯特率采样定理下的方位向采样点总个数;
M表示同一个距离门上的场景点总个数;
n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N,表示为方位向第n个采样点;
m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M,表示为距离向第m个场景点;
d1,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1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1,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2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1,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m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1,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M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2,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1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n,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1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N,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1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2,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2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n,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2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N,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2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2,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m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m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m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2,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M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M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d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收到第M个场景点的方位向信息。
在本发明中,由于观测矩阵D的采样时刻与斜距矩阵R的采样时刻是相同的,且二都之间的矩阵中元素是一一对应的。考虑到SAR系统实际工作中受天线系统的控制,所以采用天线决定的控制矩阵和斜距矩阵R对观测矩阵D进行表示,则有D=G*W,其中“*”为矩阵对应元素相乘,G为由多普勒运动造成的对斜距矩阵R的影响,W为相控阵天线造成的控制矩阵。
由多普勒运动造成的对斜距矩阵R的影响G表示为:
中,ε为虚数单位,λ为SAR系统的波长,π的取值为3.1415。
相控阵天线造成的控制矩阵W表示为:
N表示在满足奈奎斯特率采样定理下的方位向采样点总个数;
M表示同一个距离门上的场景点总个数;
n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N,表示为方位向第n个采样点;
m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M,表示为距离向第m个场景点;
w1,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1个场景点;
w1,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2个场景点;
w1,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
w1,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
w2,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1个场景点;
wn,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1个场景点;
wN,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1个场景点;
w2,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2个场景点;
wn,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2个场景点;
wN,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2个场景点;
w2,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
w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
w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
w2,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
w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
wN,M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的天线主瓣能否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
在本发明中,对于wn,m的取值是以SAR系统的天线主瓣在第n个采样时刻是否能够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来选取的,若能够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则wn,m赋值为1;若不能观测到第m个场景点,则wn,m赋值为0;则所述W转换为天线控制矩阵,记为W天线;所述W天线表示为:
第三步:将观测矩阵D中的元素按行向量随机划分为一组行数为L的Q个空时采样矩阵;
将观测矩阵D写成行向量的形式,然后将所述D中的行向量随机地分配给Q个空时采样矩阵O。
在本发明中,宽幅SAR系统是由Q个子测绘带拼接而成的,对应于每一个子测绘带上会有一个空时采样矩阵,即Q个子测绘带上对应的空时采样矩阵分别记为O1,O2,…,Oq,…,OQ,其中,O1表示第一个子测绘带上的第一个空时采样矩阵,O2表示第二个子测绘带上的第二个空时采样矩阵,Oq表示第q个子测绘带上的第q个空时采样矩阵,上角标q表示子测绘带的标识号,也称为任意一个子测绘带上的空时采样矩阵,OQ表示第Q个子测绘带上的第Q个空时采样矩阵,也称为最后一个子测绘带上的空时采样矩阵,上角标Q表示子测绘带的总个数。
所述第一个空时采样矩阵O1表征为:
L表示空时采样矩阵中的行数,也是在降采样后的方位向采样点数;
M表示同一个距离门上的场景点数;
l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L,表示为方位向第l个点;
m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M,表示为距离向第m个点;
同理,所述第二个空时采样矩阵O2表征为:
同理,所述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Oq表征为:
同理,所述最后一个空时采样矩阵OQ表征为:
第四步:计算每个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和每组矩阵的矩阵系数均值,通过调整第三步中的随机性使这个均值达到最小,并保存相对应的一组空时采样矩阵;
步骤401,将各个空时采样矩阵表示为由列向量组成的形式;执行步骤402;
M表示同一个距离门上的场景点数。
m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M,表示为距离向第m个点。
M表示同一个距离门上的场景点数。
m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M,表示为距离向第m个点。
M表示同一个距离门上的场景点数。
m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M,表示为距离向第m个点。
M表示同一个距离门上的场景点数。
m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M,表示为距离向第m个点。
在本发明中,uq表示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j列向量,下角标i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一个任意列序号,下角标j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二个任意列序号,且i≠j。
步骤403,计算各个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执行步骤404;
利用步骤402的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关系计算得到第一个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第一个最大互相关系数u1,即u1表示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第一个最大互相关系数,表示第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表示第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j列向量。
利用步骤402的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关系计算得到第二个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第二个最大互相关系数u2,即u2表示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第二个最大互相关系数,表示第二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表示第二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j列向量。
利用步骤402的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关系计算得到任意一个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任意一个最大互相关系数uq,即uq表示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j列向量,下角标i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一个任意列序号,下角标j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二个任意列序号,且i≠j。
利用步骤402的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关系计算得到最后一个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后一个最大互相关系数uQ,即uQ表示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后一个最大互相关系数,表示最后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表示最后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j列向量。
在本发明中,一维高斯公布参考《随机过程理论》,周荫清主编,2006年10月第1次印刷,第153页内容。
步骤405,利用一维高斯分布重复调整步骤三中的各个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直至输出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为最小;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1,采用一维高斯分布对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进行第一次调整,得到第一次调整后的第一组空时采样矩阵,简称为第一组调整矩阵所述 和对所述顺次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4,得到第一次调整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执行步骤4052;
步骤4052,采用一维高斯分布对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进行第二次调整,得到第二次调整后的第二组空时采样矩阵,简称为第二组调整矩阵所述 和对所述顺次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4,得到第二次调整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执行步骤4053;
步骤4053,采用一维高斯分布对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进行第l次调整,得到第l次调整后的第l组空时采样矩阵,简称为第l组调整矩阵所述 和对所述顺次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4,得到第l次调整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执行步骤4054;
步骤4054,采用一维高斯分布对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进行第L次调整,得到第L次调整后的第L组空时采样矩阵,简称为第L组调整矩阵所述 和对所述顺次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4,得到第L次调整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从u均值、和中选取出最小的系数均值,记为umin;然后将所述umin对应的一组空时采样矩阵输出给步骤五;为了方便说明,所述umin对应的一组空时采样矩阵也称为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MVO1,MVO2,…,MVOq,…,MVOQ,MVO1为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中第一个空时采样矩阵,MVO2为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中第二个空时采样矩阵,MVOq为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中第q个空时采样矩阵,MVOQ为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中最后一个空时采样矩阵。
第五步:将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中的Q个空时采样矩阵对应于Q个子测绘带,最终得到宽幅SAR系统;
参见图3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中,由于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的行是从观测矩阵D中随机抽取的,最终获得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MVO1,MVO2,…,MVOq,…,MVOQ;该MVO1,MVO2,…,MVOq,…,MVOQ对应于观测矩阵D中行的每个序号为:
L表示空时采样矩阵中的行数,也是在降采样后的方位向采样点数;
l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L,表示为方位向第l个点;
第六步:为了避免星载SAR系统中发射脉冲遮挡,除了最高视角的子测绘带外,通过添加斜视角使每个子带工作在斜视状态,保证每个子测绘带的回波时延相同,以实现每个子测绘带的回波被完整接收,最终得到宽幅SAR系统;
参见图4所示,星载SAR系统在空时采样中,由于观测幅宽是超宽幅,且发射脉冲和接收回波之间可能发射冲突,为了避免不同子测绘带回波的重叠,采用添加斜视角使得所有子测绘带回波的时延相同。除了具有最大观测入射角的子测绘带处于正侧视状态,每个子测绘带的斜视角为:
θq=arccos(Rmq/RmQ),0≤θq≤π/2
其中,θq表示在任意一子测绘带上添加的斜视角,上角标q表示子测绘带,Rmq表示任意一子测绘带波束中心的斜距,RmQ表示最后一子测绘带波束中心的斜距。当子测绘带离星下点越近,则斜视角越大。
当距离向天线波束指向从一个子测绘带跳转到另一个子测绘带时,相应的方位向天线也从一个固定的斜视角旋转到另一个固定的斜视角。天线的旋转角度是离散的、随机变化地,且仅有Q个值。经过斜视机制后,所有子测绘带有相同的回波时延,发射脉冲的脉冲重复频率是固定的。因此,从发射机的收发角度来看,类似于传统SAR系统中一个子测绘带的发射和接收方法,捷变扫描观测方法也是类似的,即发射一个脉冲和接收一个回波。
仿真实例
在基于图1所示的SAR系统的SAR信号处理器的平台上,采用本发明中空时采样方法进行仿真,其参数设置如下表1:
表1成像参数设置
轨道高度(km) | 693 |
波长(m) | 0.0555 |
信号带宽(MHz) | 100 |
天线高度(m) | 8.93 |
天线长度(m) | 3.793 |
平均功率(W) | 1413 |
入射角(°) | 38.73~43.50 |
斜视角(°) | 0 |
脉冲重复频率(Hz) | 1947 |
为了说明重建的性能,宽幅SAR系统的空时采样海洋场景重建的结果如图6所示,传统SAR系统的海洋场景重建的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6和图7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空时采样方法重建的结果来看,采用了sub-Nyquist采样样本,基于压缩感知理论,使得大多数目标细节保留,所以该采样方法可用于实现宽幅系统。
Claims (4)
1.一种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其特征在于采样处理包括有下列六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星载SAR空间几何关系,并构建在每个采样时刻各个场景点对应的斜距矩阵R;
第二步:依据斜距矩阵构建在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下SAR方位向上的观测矩阵;
在不同采样时刻,对于不同场景点,得到的观测矩阵D;
第三步:将观测矩阵D中的元素按行向量随机划分为一组行数为L的Q个空时采样矩阵;
将观测矩阵D写成行向量的形式,然后将所述D中的行向量随机地分配给Q个空时采样矩阵O;
宽幅SAR系统是由Q个子测绘带拼接而成的,对应于每一个子测绘带上会有一个空时采样矩阵,即Q个子测绘带上对应的空时采样矩阵分别记为O1,O2,…,Oq,…,OQ,其中,O1表示第一个子测绘带上的第一个空时采样矩阵,O2表示第二个子测绘带上的第二个空时采样矩阵,Oq表示第q个子测绘带上的第q个空时采样矩阵,上角标q表示子测绘带的标识号,也称为任意一个子测绘带上的空时采样矩阵,OQ表示第Q个子测绘带上的第Q个空时采样矩阵,也称为最后一个子测绘带上的空时采样矩阵,上角标Q表示子测绘带的总个数;
L表示空时采样矩阵中的行数,也是在降采样后的方位向采样点数;
M表示同一个距离门上的场景点数;
l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L,表示为方位向第l个点;
m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M,表示为距离向第m个点;
第四步:计算每个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和每组矩阵的矩阵系数均值,通过调整第三步中的随机性使这个均值达到最小,并保存相对应的一组空时采样矩阵;
步骤401,将各个空时采样矩阵表示为由列向量组成的形式;执行步骤402;
uq表示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j列向量,下角标i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一个任意列序号,下角标j表示任意一个空时采样矩阵中的第二个任意列序号,且i≠j;
步骤403,计算各个列向-空时采样矩阵的最大互相关系数;执行步骤404;
步骤405,利用一维高斯分布重复调整步骤三中的各个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直至输出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为最小;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1,采用一维高斯分布对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进行第一次调整,得到第一次调整后的第一组空时采样矩阵,简称为第一组调整矩阵V1,所述 和对所述V1顺次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4,得到第一次调整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执行步骤4052;
步骤4052,采用一维高斯分布对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进行第二次调整,得到第二次调整后的第二组空时采样矩阵,简称为第二组调整矩阵V2,所述 和对所述V2顺次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4,得到第二次调整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执行步骤4053;
步骤4053,采用一维高斯分布对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进行第l次调整,得到第l次调整后的第l组空时采样矩阵,简称为第l组调整矩阵Vl,所述 和对所述Vl顺次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4,得到第l次调整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执行步骤4054;
步骤4054,采用一维高斯分布对空时采样矩阵O1,O2,…,Oq,…,OQ进行空时采样矩阵中行数为L的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L组空时采样矩阵,简称为第L组调整矩阵VL,所述 和对所述VL顺次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4,得到第L次调整的最大互相关系数均值执行步骤406;
第五步:将最优空时采样矩阵组中的Q个空时采样矩阵对应于Q个子测绘带,最终得到宽幅SAR系统;
采用MVO1,MVO2,…,MVOq,…,MVOQ对应于观测矩阵D中行的每个序号为:
L表示空时采样矩阵中的行数,也是在降采样后的方位向采样点数;
l是一个变量,取值范围1至L,表示为方位向第l个点;
第六步:为了避免星载SAR系统中发射脉冲遮挡,除了最高视角的子测绘带外,通过添加斜视角使每个子带工作在斜视状态,保证每个子测绘带的回波时延相同,以实现每个子测绘带的回波被完整接收,最终得到宽幅SAR系统;
为了避免不同子测绘带回波的重叠,采用添加斜视角使得所有子测绘带回波的时延相同,除了具有最大观测入射角的子测绘带处于正侧视状态,每个子测绘带的斜视角为θq=arccos(Rmq/RmQ),0≤θq≤π/2;θq表示在任意一子测绘带上添加的斜视角,上角标q表示子测绘带,Rmq表示任意一子测绘带波束中心的斜距,RmQ表示最后一子测绘带波束中心的斜距;当子测绘带离星下点越近,则斜视角越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的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个方位时刻SAR系统到第m个场景点的距离rn,m需要考虑过近心点时刻和SAR系统开机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其特征在于:是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中收发开关中进行实现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920344 | 2018-08-07 | ||
CN201810892034 | 2018-08-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76587A CN110376587A (zh) | 2019-10-25 |
CN110376587B true CN110376587B (zh) | 2021-03-09 |
Family
ID=68253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51697.1A Active CN110376587B (zh) | 2018-08-07 | 2019-07-18 | 一种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765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09248B2 (en) * | 2020-11-10 | 2023-07-2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Beamforming hardware accelerator for radar systems |
CN114895308B (zh) * | 2022-05-10 | 2024-10-1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 | 目标观测场景的成像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5618A (zh) * | 2010-12-23 | 2011-07-2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针对空域稀疏sar图像的频域压缩感知方法 |
CN103558601A (zh) * | 2013-11-01 | 2014-02-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合成孔径雷达过采样数据处理的超分辨方法 |
CN104035094A (zh) * | 2014-06-25 | 2014-09-10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接收距离向多孔径宽幅星载sar回波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9066B (zh) * | 2010-01-13 | 2012-09-26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一种宽幅星载sar快速地理编码方法 |
CN103605119B (zh) * | 2013-09-18 | 2015-12-0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条带模式方位模糊抑制方法 |
-
2019
- 2019-07-18 CN CN201910651697.1A patent/CN1103765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5618A (zh) * | 2010-12-23 | 2011-07-2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针对空域稀疏sar图像的频域压缩感知方法 |
CN103558601A (zh) * | 2013-11-01 | 2014-02-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合成孔径雷达过采样数据处理的超分辨方法 |
CN104035094A (zh) * | 2014-06-25 | 2014-09-10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接收距离向多孔径宽幅星载sar回波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基于方位向多通道星载ScanSAR的MCECS算法;杨威 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1031;第37卷(第10期);全文 * |
基于空时等效采样复用的星载SAR宽域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王力宝 等;《信号处理》;20091231;第25卷(第12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76587A (zh) | 2019-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41586B (zh) | 基于DBF-TOPS加权的星载Ka InSAR信号处理方法 | |
CN105143913B (zh) | 高分辨率条带sar成像 | |
US11525910B2 (en) |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CN103744080B (zh) | 一种星载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装置 | |
EP2191297B1 (de) | Synthetik-apertur-radarverfahren | |
Krieger et al. | Advanced concepts for high-resolution wide-swath SAR imaging | |
CN107678028B (zh) | 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微波凝视关联成像方法 | |
CN106597442B (zh) | 一种方位多通道脉内聚束sar成像方法 | |
EP3432027A1 (en) | High resolution wide swath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 | |
CN106932778B (zh) | 方位多通道fmcw sar滑动聚束成像方法 | |
CN107942295B (zh) | 一种前视阵列sar系统的稀疏天线 | |
CN110412570B (zh) | 基于空间脉冲相位编码的hrws-sar成像方法 | |
CN110376587B (zh) | 一种基于空时采样方法的宽幅星载sar系统 | |
CN114594478B (zh) | 基于星载Ka波段SAR系统的船只目标干涉检测方法 | |
CN101059563B (zh) | 合成孔径雷达脉间移相方法 | |
CN111257878A (zh) | 基于俯仰维频率脉内扫描高分宽幅sar的波形设计方法 | |
Xu et al. | MIMO-TOPS mode for high-resolution ultra-wide-swath full polarimetric imaging | |
Klare et al.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ith the imaging MIMO radars MIRA-CLE and MIRA-CLE X | |
CN107607950A (zh) | 基于DBF‑TOPS加权的星载Ka InSAR波束形成方法 | |
Tang et al. | A novel 3D imaging method of FMCW MIMO-SAR | |
Ghaemi et al. | Onboard digital beamforming: Algorithm and results | |
CN114646958A (zh) | 一种分布式小卫星聚束mimo-sar超高分辨成像方法 | |
Chen et al. | High-Resolution and Wide-Swath Monostatic SAR Imaging via Random Beam Scanning | |
CN111273234B (zh) | 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信号收发方法 | |
Jiang et al. | Design of High Resolution and Wide Swath Space Borne SAR System Based on Squint Strip Splicing and DBF Technolog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