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7998B - 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听力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听力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7998B
CN110367998B CN201910687569.2A CN201910687569A CN110367998B CN 110367998 B CN110367998 B CN 110367998B CN 201910687569 A CN201910687569 A CN 201910687569A CN 110367998 B CN110367998 B CN 1103679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hearing
intensity
electronic device
hearing as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75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7998A (zh
Inventor
江永郁
罗敦信
张弘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67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7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7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7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4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selective connection of amplifier inputs/outputs to loudspeakers, for loudspeaker detection, or for adaptation of settings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or hearing impair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35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translation techniques
    • H04R25/356Amplitude, e.g. amplitude shift or compres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2Audiometering
    • A61B5/121Audiometering evaluating hearing capac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2Audiometering
    • A61B5/121Audiometering evaluating hearing capacity
    • A61B5/123Audiometering evaluating hearing capacity subjective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55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an external connection, either wireless or wired
    • H04R25/552Binaur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70Adaptation of deaf aid to hearing loss, e.g. initial electronic fi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7/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arrangements, e.g. balance control
    • H04S7/30Control circuits for electronic adaptation of the sound field
    • H04S7/302Electronic adaptation of stereophonic sound system to listener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听力测试系统,该听力测试系统包括电子装置、第一听力辅助装置及第二听力辅助装置。电子装置配置以产生信号。第一听力辅助装置配置以检测由电子装置所发出的信号的第一强度。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与第一听力辅助装置相距固定距离,且配置以检测信号的第二强度。电子装置进一步配置以基于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而产生距离调整信号,用以选择性地调整第一听力辅助装置与电子装置之间的第一距离,且调整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与电子装置之间的第二距离。

Description

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听力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听力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听力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的辅听耳机是透过一麦克风接收外界的声音,再透过一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来过滤噪音或调整周遭环境的声音,最后再由一扬声器将过滤后的声音传达至使用者的耳膜。借此,使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者都能轻松地参与团体生活,以提升生活质量及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就听力受损者来说,即使配戴着辅听耳机,听力仍然有可能会随着年纪增长而逐渐退化,但是在传统辅听耳机的设计中缺乏听力检查的功能,一旦用户未能将辅听耳机作对应的设定调整,辅听耳机将无法配合使用者的听力状况而对所接收的外界声音进行最适当的处理,将会影响辅听耳机所应有的辅听效果,对使用者来说将造成困扰。
再者,以往辅听耳机在针对听力受损者做好听力曲线设定之后,即只能提供购买所述辅听耳机的听损者使用,即辅听耳机无法再提供给不同听力状况的他人使用,因此辅听耳机的使用范围被限缩,广泛性亦显不足。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听力测试方法。
一种听力测试系统,包括:
一电子装置,配置以产生一信号;
一电子装置,配置以产生一信号;
一第一听力辅助装置,配置以检测由所述电子装置所发出的所述信号的一第一强度;以及
一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相距一固定距离配戴于一使用者身上,且配置以检测所述信号的一第二强度,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还配置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而产生一距离调整信号,用以选择性地调整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距离,且调整所述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第二距离。
一种听力测试方法,包括:
利用一第一听力辅助装置检测由一电子装置所发出的一信号的一第一强度;
利用一第二听力辅助装置检测所述信号的一第二强度,其中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之间实质上保持一固定距离;以及
依据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选择性地调整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距离,且调整所述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第二距离。
上述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听力测试方法,受测者可直接使用自我听力测试方法所获得的测试听力阈值来调整听力辅助装置中的音量转换参数,进而可直接使用经调整的听力辅助装置来辅助听力。然而,为了能更准确地调整听力辅助装置,于使用听力辅助装置前,听力测试方法进一步透过电子装置播放测试音频以对用户进行听力阈值的确认。于本实施方式中,在播放测试音频之前,听力测试系统会利用听力测试方法来进行听力辅助装置与电子装置之间位置的校正,以于进行所述确认时可得到准确的确认效果。
举例而言,为了让配戴于受测者两个耳朵上的听力辅助装置基于纯音音频而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因此受测者可选择相对听力辅助装置移动电子装置(参照图12A及图12B),或可选择基于一转轴(例如:受测者)将听力辅助装置自转(参照图13A至图15B)。借此,两个听力辅助装置分别与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进而两个听力辅助装置可自电子装置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以于进行听力阈值的确认时可得到准确的确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A至图3H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的实质上于同一频率下不同测试者对于一些音量的回馈状况的图表;
图4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判断听力测试可信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A至图5C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之于不同频率下同一测试者对于一些音量的回馈状况的图表;
图6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7A至图7D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之于不同频率下同一测试者对于一些音量及空白刺激音的回馈状况的图表;
图8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在噪音环境下的听力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9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取得调整听力阈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A至图10D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的在噪音环境中于不同频率下,信噪比相对听力阈值的实验结果的关系图;
图11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12A及图12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听力辅助装置、电子装置及用户于一听力测试方法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
图13A及图13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听力辅助装置、电子装置及用户于一听力测试方法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
图14A及图14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听力辅助装置、电子装置及用户于一听力测试方法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
图15A及图15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听力辅助装置、电子装置及用户于一听力测试方法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
图16A及图16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听力辅助装置、电子装置及用户于一听力测试方法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1。图1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测试系统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听力测试系统1包括听力辅助装置2A、听力辅助装置2B(见图12A)以及电子装置3。于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3可为携带式移动电话,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以下将详细说明听力测试系统1所包括的各组件的结构、功能以及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于图1中,听力辅助装置2A包括声音检测单元20、声音产生单元22、控制单元26以及无线传输单元28。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A所示的听力辅助装置2B的结构、功能以及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皆与图1所示的听力辅助装置2A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于本实施方式中,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配置以分别配戴在受测者的两只耳朵上。
于本实施方式中,声音检测单元20与控制单元26电性连接,且配置以检测电子装置3所播放声音的音量强度或环境噪音的音量强度。声音产生单元22与控制单元26电性连接,且配置以产生音量。举例而言,声音产生单元22包括喇叭及音频放大器等组件。于本实施方式中,音量强度的用语也可以是音量、强度,且均可以用分贝、声压或其他适合的单位来表示。
于本实施方式中,声音产生单元22配置以透过控制单元26以及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而针对受测者播放属于至少一测试频率(例如:500Hz、1kHz、2kHz及/或4kHz)的多个测试音。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声音产生单元22配置以于各个测试频率下所发出的测试音的强度介于约测试下限值TL(见图3A)与约测试上限值TH(见图3A)之间。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下限值TL为约15dB,而测试上限值TH为约70dB,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声音产生单元22于各个测试频率下可设计发出五个不同的音量,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所述五个不同的音量测试音的强度自测试下限值TL至测试上限值TH依序可设计为约音量强度A1、A2、A3、A4及A5(见图3A)。举例而言,音量强度A1、A2、A3、A4及A5可分别设计为约25dB HL、40dB HL、50dBHL、60dB HL及70dB HL,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声音产生单元22于各个测试频率下可发出测试音的强度以及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而被设计。
于本实施方式中,无线传输单元28与控制单元26电性连接,且配置以与电子装置3中的无线传输单元38相互传输信号。于本实施方式中,无线传输单元28为蓝牙通信单元,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于图1中,电子装置3包括储存单元30、声音产生单元32、用户接口34、控制单元36以及无线传输单元38。于本实施方式中,储存单元30系与控制单元36电性连接,并用以储存数据资料。声音产生单元32与控制单元36电性连接,且配置以产生音量。举例而言,声音产生单元32包括喇叭及音频放大器等组件。
于本实施方式中,用户接口34配置以基于测试音接收受测者的回馈。举例而言,用户接口34可为触控显示组件,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判断受测者的回馈为有答复或无答复,并进一步配置以利用所述回馈来决定所述测试频率下的测试听力阈值。无线传输单元38与控制单元36电性连接,且配置以与听力辅助装置2A、2B中的无线传输单元相互传输信号。于本实施方式中,无线传输单元38为蓝牙通信单元,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需注意的是,上述各个模块除可配置为硬件装置、软件程序、韧体或其组合外,亦可借电路回路或其他适当型式配置;并且,各个模块除可以单独的型式配置外,亦可以结合的型式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仅例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避免赘述,并未详加记载所有可能的变化组合。然而,本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上述各模块或组件未必皆为必要。且为实施本发明,亦可能包括其他较细节的习知模块或组件。各模块或组件皆可能视需求加以省略或修改,且任两模块间未必不存在其他模块或组件。
请参照图2。图2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流程图。尽管本文将所揭示的方法1000绘示及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事件,但应了解到,并不以限制性意义解读此类步骤或事件的所绘示次序。举例而言,除本文绘示及/或描述的次序外,一些步骤可以不同次序发生及/或与其他步骤或事件同时发生。另外,实施本文描述的一或多个态样或实施方式可并不需要全部绘示操作。进一步地,可在一或多个独立步骤及/或阶段中实施本文所描绘的步骤中的一或更多者。
具体来说,听力测试方法1000包括步骤S1300至步骤S2400。于本实施方式中,听力测试方法1000系以应用如图1中所示的听力测试系统1为例来执行。
听力测试方法1000起始于步骤S1300。于步骤S1300中并配合参照图3A至图3H,在测试频率F1下针对受测者的一耳朵进行自我听力测试,以取得受测者于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频率F1为约500Hz,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具体而言,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的所述耳朵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第一测试音。接着,受测者依据其所述耳朵能听到第一测试音与否,而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或无答复的回馈。举例而言,若受测者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则表示受测者可听到第一测试音。相对地,若受测者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则表示受测者无法听到第一测试音。
接着,若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用户接口34所接受的第一回馈为有答复时,则在测试频率F1下进一步基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选择性播放小于或等于第一测试音的强度的第二测试音,进而决定受测者在测试频率F1下的第一测试听力阈值。
相对地,若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第一回馈为无答复时,则在测试频率F1下进一步基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选择性地播放大于或等于第一测试音的强度的第三测试音,进而决定受测者在测试频率F1下的第一测试听力阈值。
举例而言,请参照图3A至图3H。图3A至图3H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的实质上于同一测试频率下(例如:500Hz)不同测试者A、B、C、D、E、F、G、H对于一些测试音的回馈状况的图表。
于图3A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A的所述耳朵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音a11。举例而言,测试音a1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3,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接着,受测者A的所述耳朵可听到测试音a11,因而受测者A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a12。
接着,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a12为有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a1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A播放小于测试音a11的强度的测试音a21。举例而言,测试音a2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2,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A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a21,因而受测者A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a2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a22为无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a2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A播放大于测试音a21的强度的测试音a31。举例而言,测试音a3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3,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A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a31,因而受测者A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a3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a32有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a3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A播放小于测试音a31的强度的测试音a41。举例而言,测试音a4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2,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接着,受测者A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a41,因而受测者A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a42。
此时,当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判断出声音产生单元22所拨放的测试音次数至少为四次,且基于最后播放的四个测试音的回馈a12、a22、a32、a42依序为有、无、有、无答复时,则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停止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在测试频率F1下进行声音的播放。因此,所述耳朵结束在测试频率F1下的自我听力测试,并取得受测者A在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为音量强度A3。
于图3B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B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音b1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b11、b21及回馈b1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3A所示的测试音a11、a21及回馈a1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3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受测者B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b21,因而受测者B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b2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b22为有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b2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B播放小于测试音b21的强度的测试音b31。举例而言,测试音b3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1,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B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b31,因而受测者B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b3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b32有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b31的强度实质上等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B播放实质上等于测试音b31的强度的测试音b41。接着,受测者B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b41,因而受测者B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b42。
此时,当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判断出声音产生单元22所拨放的测试音的音量实质上为测试下限值TL的次数达到至少两次,且所述两次测试音的回馈b32、b42均为有答复时,则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停止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在测试频率F1下进行声音的播放。因此,所述耳朵结束在测试频率F1下的自我听力测试,并取得受测者B在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为音量强度A1。
于图3C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C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音c1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c11、c21、c31、c41及回馈c12、c22、c3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3B所示的测试音b11、b21、b31、b41及回馈b12、b22、b3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3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受测者C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b41,因而受测者C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c4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c42为无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c41的强度实质上等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C播放大于测试音c41的强度的测试音c51。举例而言,测试音c5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2,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C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c51,因而受测者C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c5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c52有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c5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C播放小于测试音c51的强度的测试音c61。接着,受测者C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c61,因而受测者C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c62。
此时,当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判断出声音产生单元22所拨放的测试音的音量实质上为测试下限值TL的次数达到至少两次,且所述两次测试音的回馈c32、c62均为有答复时,则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停止声音产生单元22在测试频率F1下进行声音的播放。因此,所述耳朵结束在测试频率F1下的自我听力测试,并取得受测者C在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为音量强度A1。
于图3D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D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音d1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d11、d21、d31及回馈d12、d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3B所示的测试音b11、b21、b31及回馈b12、b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3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受测者D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d31,因而受测者D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d3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d32无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d31的强度实质上等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D播放大于测试音d31的强度的测试音d41。举例而言,测试音d4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2,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D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d41,因而受测者D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d4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d42有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d4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D播放小于测试音d41的强度的测试音d51。接着,受测者D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d51,因而受测者D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d52。
此时,当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判断出声音产生单元22所拨放的测试音的音量实质上为测试下限值TL的次数达到至少两次,而所述两次测试音的回馈d32、d52均为无答复,且于音量强度为A2的两次测试音的回馈d22、d42均为有答复,则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停止声音产生单元22在测试频率F1下进行声音的播放。因此,所述耳朵结束在测试频率F1下的自我听力测试,并取得受测者D在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为音量强度A2。
于图3E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E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音e11。举例而言,测试音e11的强度为约50dB,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接着,受测者E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e11,因而受测者E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e12。
接着,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e12为无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e1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E播放大于测试音e11的强度的测试音e21。举例而言,测试音e2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4,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E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e21,因而受测者E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e2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e22为有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e2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下限值TL,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E播放小于测试音e21的强度的测试音e31。举例而言,测试音e3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3,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E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e31,因而受测者E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e3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e32无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e3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E播放大于测试音e31的强度的测试音e41。举例而言,测试音e4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4,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接着,受测者E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e41,因而受测者E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e42。
此时,当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判断出声音产生单元22所拨放的测试音次数至少为四次,且基于最后播放的四个测试音的回馈e12、e22、e32、e42依序为无、有、无、有答复时,则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停止声音产生单元22在测试频率F1下进行声音的播放。因此,所述耳朵结束在测试频率F1下的自我听力测试,并取得受测者E在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为音量强度A4。
于图3F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F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音f1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f11、f21及回馈f1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3E所示的测试音e11、e21及回馈e1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3E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受测者F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f21,因而受测者F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f2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f22为无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f2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F播放大于测试音f21的强度的测试音f31。举例而言,测试音f3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5,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F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f31,因而受测者F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f3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f32无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f31的强度实质上等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F播放实质上等于测试音f31的强度的测试音f41。接着,受测者F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f41,因而受测者F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f42。
此时,当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判断出声音产生单元22所拨放的测试音的音量实质上为测试上限值TH的次数达到至少两次,且所述两次测试音的回馈f32、f42均为无答复时,则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停止声音产生单元22在测试频率F1下进行声音的播放。因此,所述耳朵结束在测试频率F1下的自我听力测试,并取得受测者F在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至少大于音量强度A5。
于图3G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G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音g1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g11、g21、g31、g41及回馈g12、g22、g3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3F所示的测试音n1、f21、f31、f41及回馈f12、f22、f3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3F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受测者G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g41,因而受测者G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g4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g42为有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g41的强度实质上等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G播放小于测试音g41的强度的测试音g51。举例而言,测试音g51的强度约为音量强度A4,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G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g51,因而受测者G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g5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g52无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g5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G播放大于测试音g51的强度的测试音g61。接着,受测者G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g61,因而受测者G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g62。
此时,当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判断出声音产生单元22所拨放的测试音的音量实质上为测试上限值TH的次数达到至少两次,且所述两次测试音的回馈g32、g62均为无答复时,则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停止声音产生单元22在测试频率F1下进行声音的播放。因此,所述耳朵结束在测试频率F1下的自我听力测试,并取得受测者G在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至少大于音量强度A5。
于图3H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H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音h1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h11、h21、h31及回馈h12、h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3F所示的测试音f11、f21、f31及回馈f12、f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3F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受测者H的耳朵可以听到测试音h31,因而受测者H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h3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h32有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h31之强度实质上等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H播放小于测试音h31的强度的测试音h41。举例而言,测试音h41约为音量强度A4,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接着,受测者H的耳朵无法听到测试音h41,因而受测者H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h4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h42无答复,并进一步判断出测试音h41的强度不等于测试上限值TH,进而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H播放大于测试音h41的强度的测试音h51。接着,受测者H的耳朵可听到测试音h51,因而受测者H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h52。
此时,当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判断出声音产生单元22所拨放之测试音的音量实质上为测试上限值TH的次数达到至少两次,且所述两次测试音h31、h51的回馈h32、h52均为有答复时,则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停止声音产生单元22在测试频率F1下进行声音的播放。因此,所述耳朵结束在测试频率F1下的自我听力测试,并取得受测者H在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为音量强度A5。
请参照回图2。听力测试方法1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1600。于步骤S1600中,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在所述测试频率下是否有使用到80%以上的测试音强度。详细而言,请参照图4。图4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判断听力测试可信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尽管本文将所揭示的步骤S1600绘示及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事件,但应了解到,并不以限制性意义解读此类步骤或事件的所绘示次序。举例而言,除本文绘示及/或描述的次序外,一些步骤可以不同次序发生及/或与其他步骤或事件同时发生。另外,实施本文描述之一或多个态样或实施方式可并不需要全部绘示操作。进一步地,可在一或多个独立步骤及/或阶段中实施本文所描绘的步骤中的一或更多者。具体来说,步骤S1600进一步包括步骤S1620至步骤S1660。
于步骤S162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计算测试频率所包括的总设计音量强度数量,计算测试后所述测试频率所使用到的音量强度数量,并进一步比较使用到的测试音强度的数量与设计的总测试音强度的数量。当使用到的测试音量强度数量小于设计的总测试音量强度数量的80%时,则进行步骤S1640,并将所述测试频率归纳为可接受信度频率。当使用到的测试音量强度数量大于或等于设计的总测试音量强度数量的80%时,则进行步骤S1660,并将所述测试频率归纳为信度不佳频率。于步骤S1640中,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所述测试频率属于可接受信度频率。于步骤S1660中,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所述测试频率属于信度不佳频率。
举例而言,于图3A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计算出于测试频率F1下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为五个,而使用到的音量强度数量为两个。使用到的音量强度数量为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的40%,小于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的80%,因而会进行步骤S1640,并将测试频率F1归纳为可接受信度频率。于步骤S1640中,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测试频率F1属于可接受信度频率。
请参照回图2。听力测试方法1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1700。于步骤S170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所述耳朵是否完成所有测试频率各自的听力测试。当完成所述耳朵所有测试频率各自的听力测试时,则进行步骤S1800。当未完成所述耳朵所有测试频率各自的听力测试时,则针对其他未测试的测试频率分别重新进行步骤S1300及步骤S1600。
于本实施方式中,听力测试方法1000还设计在不同的测试频率F2、F3及F4下针对受测者A的所述耳朵进行自我听力测试。举例而言,测试频率F2、F3及F4分别为约1kHz、约2kHz及约4kHz,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测试频率的数值以及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而被设计。请参照图5A至图5C。图5A至图5C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之于测试频率F2、F3及F4下同一测试者A对于一些音量的回馈状况的图表。
于图5A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计算出于测试频率F2下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为五个,而使用到的音量强度数量为三个。使用到的音量强度数量为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的60%,小于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的80%,因而会进行步骤S1640,并将测试频率F2归纳为可接受信度频率。于步骤S1640中,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测试频率F2属于可接受信度频率。
于图5B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计算出于测试频率F3下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为五个,而使用到的音量强度数量为五个。使用到的音量强度数量为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100%,大于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的80%,因而会进行步骤S1660,并将测试频率F3归纳为信度不佳频率。于步骤S1660中,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测试频率F3属于信度不佳频率。
于图5C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计算出于测试频率F4下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为五个,而使用到的音量强度数量为两个。使用到的音量强度数量为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的40%,小于设计的总音量强度数量的80%时,因而会进行步骤S1640,并将测试频率F4归纳为可接受信度频率。于步骤S1640中,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测试频率F4属于可接受信度频率。具体而言,表一为受测者A的一耳朵在不同的测试频率下进行自我听力测试的结果,如下所示。
表一、受测者A的一耳朵分别在不同的测试频率下进行自我听力测试的结果
Figure BDA0002146790940000191
请参照回图2。听力测试方法1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1800。于步骤S180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50%以上的测试频率,其是否均使用到80%以上的测试音,以进一步决定听力测试的可信度。当50%以上的测试频率,其均使用到80%以上的测试音时,则表示所述听力测试方法1000属于信度不佳,并进行步骤S2400。亦即,当信度不佳频率的数量/测试频率数量≥50%时,则表示所述听力测试方法1000属于信度不佳,并进行步骤S2400。
相对地,当50%以上的测试频率,其未使用到80%以上的测试音时,则表示听力测试方法1000属于可接受信度,并进行步骤S1900。亦即,当信度不佳频率的数量/测试频率数量<50%时,则表示听力测试方法1000属于可接受信度,并进行步骤S1900。
举例而言,如图5A至图5C以及表一所示,信度不佳频率的数量为一个,而测试频率数量为四个。信度不佳频率的数量/测试频率数量为25%,小于50%,因而将听力测试方法1000归纳为可接受信度,并进行步骤S1900。具体而言,表二为受测者A的一耳朵进行自我听力测试的信度的结果,如下所示。
表二、受测者A的一耳朵进行自我听力测试的信度的结果
Figure BDA0002146790940000201
请参照回图2。听力测试方法1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1900。于步骤S190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全部空白刺激音的回馈中有答复的次数是否大于无答复的次数。于本实施方式中,空白刺激音,系在一测试频率下的一测试中完全不播放音量。换句话说,空白刺激音的音量强度实质上为零。
于本实施方式中,听力测试系统1可能会因为受测者不当地操作,因而影响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可信度。因此,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1300中插入空白刺激音以检验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数据的可信度,进而可避免受测者利用信度不佳的测试结果来调整听力辅助装置2A的辅听功能,进而可提高听力辅助装置2A于使用上的准确性。具体而言,若受测者基于空白刺激音而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则表示受测者可能不当地操作听力测试系统1。相对地,若受测者基于空白刺激音而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则表示受测者可能正确地操作听力测试系统1。详细而言,请参照图6。图6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包括空白刺激音的步骤1300的流程图。
尽管本文将所揭示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1300绘示及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事件,但应了解到,并不以限制性意义解读此类步骤或事件的所绘示次序。举例而言,除本文绘示及/或描述的次序外,一些步骤可以不同次序发生及/或与其他步骤或事件同时发生。另外,实施本文描述之一或多个态样或实施方式可并不需要全部绘示操作。进一步地,可在一或多个独立步骤及/或阶段中实施本文所描绘的步骤中的一或更多者。具体来说,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1300进一步包括如图6所示的步骤1301至步骤1308。
于步骤S1301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于一测试频率下播放一测试音。请参照图7A。图7A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于测试频率F1下测试者J对于一些音量及空白刺激音的回馈状况的图表。如图7A所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J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音l11、l2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l11、l21及回馈l12、l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3B所示的测试音b11、b21及回馈b12、b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于步骤S1302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受测者对测试音的回馈是否为有答复。当受测者对测试音的回馈为有答复,则进行步骤S1303。相对地,当受测者对测试音的回馈不为有答复,则进行步骤S1307,亦即,选择性地提高下次测试的测试音的音量并重新进行步骤S1301。举例而言,于图7A中,受测者J对测试音l21的回馈l22为有答复,则进行步骤S1303。
于步骤S1303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受测者连续两次对测试音的回馈是否为有答复。当受测者连续两次对测试音的回馈为有答复,则进行步骤S1304。相对地,当受测者未连续两次对测试音的回馈为有答复,则重新进行步骤S1301。举例而言,于图7A中,受测者J连续两次对测试音l11、l21的回馈l12、l22均为有答复,则进行步骤S1304。
于步骤S1304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驱动听力辅助装置2A选择性地对受测者进行一空白刺激音,用以在完成受测者的所述耳朵所有测试频率的听力测试之后判断听力测试的可信度(见图2的步骤S1700、S1900)。举例而言,于图7A中,在相邻的两个测试音l11、l21之后接续进行空白刺激音l31。于本实施方式中,空白刺激音不直接接续在相应的回馈为无答复的测试音之后。
于步骤S1305中,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受测者对所述空白刺激音是否有反应。举例而言,于图7A中,受测者J基于空白刺激音l31而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l3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l32为无答复。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于测试频率F1下受测者J基于空白刺激音的回馈l32为有答复的次数,即零次。
于步骤S1306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所述测试频率的听力测试是否完成。当所述测试频率的听力测试未完成,则进行步骤S1308,亦即,选择性地降低下次测试的测试音的音量并重新进行步骤S1301。相对地,当所述测试频率的听力测试已完成,则依序进行如图2所示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S1600、S1700及/或S1800。于本实施方式中,当听力测试方法1000进行至步骤S1800时,受测者J的所述耳朵完成所有测试频率的听力测试。请参照图7B至图7D。图7B至图7D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之于测试频率F2、F3、F4下测试者J对于一些音量及空白刺激音的回馈状况的图表。
于图7B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J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2的测试音m11、m21、m3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m11、m21、m31及回馈m12、m22、m3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3B所示的测试音b11、b21、b31及回馈b12、b22、b3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在相邻的两个对应的回馈为有答复的测试音m21、m31之后接续进行空白刺激音m41。受测者J基于空白刺激音m41而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有答复的回馈m4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m42为有答复,并记录于测试频率F2下受测者J基于空白刺激音m41的回馈m42为有答复的次数,即一次。于本实施方式中,空白刺激音m41可插入于测试音m31与测试音m51之间。
于图7C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J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3的测试音n11、n2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n11、n21及回馈n12、n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7A所示的测试音l11、l21及回馈l12、l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接着,在相邻的两个测试音n11、n21之后接续进行空白刺激音n31。受测者J基于空白刺激音n31而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n3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n32为无答复,并记录于测试频率F3下受测者J基于空白刺激音的回馈n32为有答复的次数,即零次。
于图7D中,依据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的指示,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产生单元22针对受测者J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4的测试音o11、o21。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音o11、o21及回馈o12、o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分别与图7A所示的测试音l11、l21及回馈l12、l22对应测试次数的关系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接着,在相邻的两个测试音o11、o21之后接续进行空白刺激音o31。受测者J基于空白刺激音o31而在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上选择无答复的回馈o32。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出用户接口34所收受的回馈o32为无答复,并记录于测试频率F4下受测者J基于空白刺激音的回馈o32为有答复的次数,即零次。
请参照回图2。听力测试方法1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1900。于步骤S1900中,当受测者对全部空白刺激音的回馈中有答复的次数大于无答复的次数,则表示所述听力测试方法1000属于信度不佳,并进行步骤S2400。相对地,当受测者全部空白刺激音的回馈中有答复的次数不大于无答复的次数,则表示所述听力测试方法1000属于可接受信度,并进行步骤S2100。
举例而言,如图7A至图7D所示,受测者J的所述耳朵完成所有测试频率的听力测试之后,全部空白刺激音的回馈中有答复的次数为一次,而无答复的次数为三次。全部空白刺激音的回馈中有答复的次数,系小于无答复的次数,因而将听力测试方法1000归纳为可接受信度,并进行步骤S2100。具体而言,表三为受测者J的一耳朵进行自我听力测试的信度的结果,如下所示。
表三、受测者J的一耳朵进行自我听力测试的信度的结果
Figure BDA0002146790940000251
请参照回图8。图8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在噪音环境下的听力测试方法3000的流程图。
尽管本文将所揭示的方法3000绘示及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事件,但应了解到,并不以限制性意义解读此类步骤或事件的所绘示次序。举例而言,除本文绘示及/或描述的次序外,一些步骤可以不同次序发生及/或与其他步骤或事件同时发生。另外,实施本文描述之一或多个态样或实施方式可并不需要全部绘示操作。进一步地,可在一或多个独立步骤及/或阶段中实施本文所描绘的步骤中的一或更多者。具体来说,听力测试方法3000包括步骤1300至步骤3600。
于图8中,听力测试方法3000与图2所示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大致相同,因此可参照所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听力测试方法3000系应用于噪音环境,更包括了步骤S3100、S3200、S3400、S3500、S3300及S3600,且省略步骤S1900。
于本实施方式中,听力测试方法3000起始于步骤S3100。于步骤S3100中,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检测单元20检测受测者所处的测试环境中于一测试频率下环境噪音的强度。举例而言,听力辅助装置2A的声音检测单元20检测受测者Q所处的测试环境中于测试频率F2之下环境噪音的强度。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频率F2下的环境噪音可称之为第二噪音。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频率F2为约1kHz,而第二噪音的强度为约70dB的声压级(soundpressure level,SPL),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回图8。听力测试方法3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3200。于步骤S3200中,听力辅助装置2A将所检测到的环境噪音的强度利用无线传输单元28传输至电子装置3,接着,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环境噪音于各个测试频率下的强度是否符合一预设范围。当环境噪音于各个测试频率下的强度落于可接受范围(见表四)外时,则依序进行步骤S3600及步骤S2100,其中步骤S3600系将环境噪音强度超标的警示输出至电子装置3的用户接口34以警告受测者,而步骤S2100系进行受测者的另一耳朵的自我听力测试或结束自我听力测试。
相对地,当环境噪音于各个测试频率下的强度落于可接受范围(见表四)内时,则进行步骤S1300。举例而言,当环境噪音于测试频率F2下的强度被检测为约70dB SPL而落于可接受范围(见表四)内时,则进行步骤S1300。具体而言,表四为可被听力测试方法所接受的环境噪音的强度范围,如下所示。
表四、可被听力测试方法所接受的环境噪音的强度范围
Figure BDA0002146790940000261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境噪音于各个测试频率下的强度可利用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而自声压级转换为听力级(hearing level,HL)。举例而言,于测试频率F2下,约70dB的声压级的环境噪音可转换为约62.5的听力级的环境噪音。
再者,听力测试系统1的听力辅助装置2A于测试频率F2下具有约20dB HL的噪音衰减值,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当环境噪音穿过听力辅助装置2A而丧失部分能量时,会在听力辅助装置2A靠近受测者的一侧形成相较于环境噪音强度降低之一背景音量。举例而言,于测试频率F2下,约62.5dB HL的环境噪音穿过听力辅助装置2A后会形成约42.5dB HL的背景音量。因此,当听力辅助装置2A播放属于测试频率F2的测试音时,受测者Q会同时接收到由环境噪音所形成的背景音量以及测试音的音量。
请参照回图8。听力测试方法3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1300。于步骤S1300中,在所述噪音环境所形成的背景音量下,针对受测者的一耳朵进行自我听力测试,以取得受测者属于所述测试频率下的测试听力阈值,其中取得测试听力阈值的方法可参照图2所示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S1300。
请参照回图8。听力测试方法3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3400。于步骤S340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环境噪音的强度符合一修正范围。当环境噪音的强度符合一修正范围时,则进行步骤S3500。当环境噪音的强度不符合所述修正范围时,则依序进行步骤S3300及步骤S1600,其中步骤S3300系将自我听力测试的结果输出至电子装置3,而步骤S1600系记录在已测试的测试频率下是否有使用到80%以上的测试音强度。
请参照回图8。听力测试方法3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3500。于步骤S350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基于计算出的测试信噪比并透过一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以取得调整听力阈值。请参照图9。图9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取得调整听力阈值的步骤S3500的流程图。
尽管本文将所揭示的步骤3500绘示及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事件,但应了解到,并不以限制性意义解读此类步骤或事件的所绘示次序。举例而言,除本文绘示及/或描述的次序外,一些步骤可以不同次序发生及/或与其他步骤或事件同时发生。另外,实施本文描述之一或多个态样或实施方式可并不需要全部绘示操作。进一步地,可在一或多个独立步骤及/或阶段中实施本文所描绘的步骤中的一或更多者。具体来说,步骤3500进一步包括步骤3502至步骤3508。
于步骤S3502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计算环境噪音于测试频率下的第二噪音。举例而言,环境噪音于测试频率F2下的第二噪音的强度可为约62.5dB HL,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于步骤S3504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利用第二噪音计算出第二背景音量。举例而言,于测试频率F2下,约62.5dB HL的环境噪音穿过听力辅助装置2A后会形成约42.5dB HL的背景音量。
于步骤S3506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计算于测试频率F2测试听力阈值与背景音量之间的测试信噪比。举例而言,于测试频率F2下,受测者Q的测试听力阈值为约40dB HL,而第二背景音量为约42.5dB HL。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利用测试听力阈值与第二背景音量以计算出受测者Q于测试频率F2下的测试信噪比(sound noise ratio,SNR)SNR2为约-2.5。
于步骤S3508中,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配置以储存一测试频率下的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基于测试信噪比且透过所述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以取得调整听力阈值。请参照图10B。图10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的在噪音环境中于测试频率F2下,利用医院的量测仪器所测试得到的信噪比相对听力阈值的实验结果的关系图。
举例而言,当受测者Q于测试频率F2下的测试信噪比SNR2为约-2.5时,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利用图10B所示的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2,而自测试信噪比SNR2计算出对应的调整听力阈值S2为约35dB HL。换句话说,第一测试频率的听力测试结果可利用第一调整听力阈值而得到修正。于本实施方式中,调整听力阈值S2系小于测试听力阈值。具体而言,表五为受测者Q于测试频率F2下所取得的调整听力阈值的结果,如下所示。
表五、受测者Q于测试频率F2下所取得的调整听力阈值的结果
噪音音量(dB SPL) 70 70 70 70
噪音音量(dB HL) 62.5 62.5 62.5 62.5
噪音衰减值(dB HL) 20 20 20 20
背景音量(dB HL) 42.5 42.5 42.5 42.5
测试音的音量(dB HL) 25 30 35 40
受测者回馈 X X X O
信噪比(SNR) -17.5 -12.5 -7.5 -2.5
调整听力阈值(dB HL) 35
举例而言,当受测者R于测试频率F2下的测试信噪比SNR2为约-7.5时,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利用图10B所示的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2,而自测试信噪比SNR2计算出对应的调整听力阈值S2为约30dB HL。换句话说,第一测试频率的听力测试结果可利用第一调整听力阈值而得到修正。具体而言,表六为受测者R于测试频率F2下所取得的调整听力阈值的结果,如下所示。
表六、受测者R于测试频率F2下所取得的调整听力阈值的结果
噪音音量(dB SPL) 70 70 70 70
噪音音量(dB HL) 62.5 62.5 62.5 62.5
噪音衰减值(dB HL) 20 20 20 20
背景音量(dB HL) 42.5 42.5 42.5 42.5
测试音的音量(dB HL) 25 30 35 40
受测者回馈 X X O O
信噪比(SNR) -17.5 -12.5 -7.5 -2.5
调整听力阈值(dB HL) 30
具体而言,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2,系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关系式,自测试频率F2下根据多名中度听力障碍患者所做的多笔信噪比相对在噪音环境下的听力阈值的样本所获得的。于本实施方式中,测试频率F2下信噪比相对在噪音环境下的听力阈值的样本数量为约50笔,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于图10B中,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2包括上信噪比边界UB2及下信噪比边界LB2。上信噪比边界UB2,系自测试频率F2下根据多名中度听力障碍患者所做的多笔信噪比相对在噪音环境下的听力阈值的样本所形成的上边界。下信噪比边界LB2,系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关系式,自测试频率F2下根据多名无听力障碍者所做的多笔信噪比相对在噪音环境下的听力阈值的样本所获得的。于本实施方式中,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2中的任一数据点与下信噪比边界LB2的差值系大于其与上信噪比边界UB2的差值。
请参照回图8。听力测试方法3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1600。于步骤S1600中,在噪音环境下,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记录于所述测试频率下是否有使用到80%以上的测试音强度,以进一步利用控制单元36决定听力测试的可信度,其中比较于一测试频率下使用到的测试音强度的数量与设计的总测试音强度的数量的方法可参照图2所示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S1600。
请参照回图8。听力测试方法3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1700。于步骤S1700中,在噪音环境下,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所述耳朵是否完成所有测试频率各自的听力测试,其中所述判断方法可参照图2所示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S1700。
于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噪音环境所形成的背景音量下,听力测试方法3000还设计在不同的测试频率F1、F3及F4下针对受测者Q的所述耳朵进行自我听力测试,以取得受测者Q于测试频率F1、F3及F4下的测试听力阈值。电子装置3的储存单元30配置以储存测试频率F1、F3及F4下的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1、R3及R4(见图10A、图10C及图10D),并基于测试频率F1、F3及F4下的测试信噪比SNR1、SNR3及SNR4且透过所述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1、R3及R4以取得调整听力阈值S1、S3及S4。
举例而言,在第一背景音量下取得受测者Q属于测试频率F1的测试听力阈值。接着,计算测试频率F1下的测试听力阈值与第一背景音量之间的测试信噪比SNR1。接着,基于测试信噪比SNR1并利用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1取得不同于第二调整听力阈值S2的第一调整听力阈值S1。接着,基于第一调整听力阈值S1修正第一测试频率的听力测试结果。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调整听力阈值S1小于第一测试听力阈值。
请参照图10A、图10C及图10D。图10A、图10C及图10D绘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的在噪音环境中于测试频率F1、F3及F4下,利用医院的量测仪器所测试得到的信噪比相对听力阈值的实验结果的关系图。
于图10A中,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1包括上信噪比边界UB1及下信噪比边界LB1。于图10C中,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3包括上信噪比边界UB3及下信噪比边界LB3。于图10D中,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4包括上信噪比边界UB4及下信噪比边界LB4。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不同的测试频率下,不同的两个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中之一者的任一数据点与其下信噪比边界的差值,系不同于另一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中的任一数据点与其下信噪比边界的差值。举例而言,在测试频率F2大于测试频率F1的情况下,图10A所示的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1中的任一数据点与其下信噪比边界LB1的差值,系小于图10B所示的信噪比-听力阈值关系式R2中的任一数据点与其下信噪比边界LB2的差值。
请参照回图8。听力测试方法3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1800。于步骤S180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50%以上的测试频率,其是否均使用到80%以上的测试音强度,其中判断的方法可参照图2所示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S1800。
请参照回图8。听力测试方法3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2100。于步骤S2100中,进行另一耳朵的自我听力测试或结束自我听力测试,其中所述方法可参照图2所示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S2100。
请参照回图8。听力测试方法3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2400。于步骤S2400中,测试者决定对所述耳朵重新进行自我听力测试或决定进行下一步骤,其中所述方法可参照图2所示的听力测试方法1000的步骤S2400。
于本实施方式中,在受测者完成如图2、图8所示的自我听力测试方法1000、3000之后,根据自我听力测试方法1000、3000所获得的测试听力阈值或调整听力阈值,受测者利用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调整已储存于电子装置3中的一测试音频。接着,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对受测者播放经调整的测试音频。配戴于受测者耳朵上的听力辅助装置2A、2B接收经调整的测试音频之后会回传予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进行分析,以进一步调整电子装置3与听力辅助装置2A、2B之间的位置关系。
接着,在电子装置3与听力辅助装置2A、2B之间的位置关系经调整完成之后,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对受测者P播放经调整的测试音频,让受测者P判断经调整的测试音频其是否能够被其耳朵所直接接受。接着,受测者P决定重新进行听力测试方法1000、3000以取得新的测试听力阈值或调整听力阈值来重新调整测试音频,或决定直接使用测试听力阈值或调整听力阈值来调整听力辅助装置2A、2B中的音量转换参数并使用经调整的听力辅助装置2A、2B。
详细而言,请参照图11。图11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测试方法4000的流程图。尽管本文将所揭示的方法4000绘示及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事件,但应了解到,并不以限制性意义解读此类步骤或事件的所绘示次序。举例而言,除本文绘示及/或描述的次序外,一些步骤可以不同次序发生及/或与其他步骤或事件同时发生。另外,实施本文描述之一或多个态样或实施方式可并不需要全部绘示操作。进一步地,可在一或多个独立步骤及/或阶段中实施本文所描绘的步骤中的一或更多者。
具体来说,听力测试方法4000包括步骤S4010至步骤S4100。于本实施方式中,听力测试方法4000系以应用如图1中所示的听力测试系统1为例来执行。
听力测试方法4000起始于步骤S4010。于步骤S4010中,透过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播放纯音及经调整的测试音频。具体而言,配置以由声音产生单元32所产生的信号包括纯音(pure tone)音频,且包括具有多个测试频率的经调整的测试音频。
于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如图2、图8所示的自我听力测试方法1000、3000所获得的测试听力阈值或调整听力阈值,受测者利用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调整已储存于电子装置3中的一测试音频,进而得到经调整的测试音频。
于本实施方式中,经调整的测试音频在多个测试频率下的音量均小于纯音音频的音量。举例而言,经调整的测试音频在多个测试频率下的音量系分别至少低于纯音音频的音量约3dB,使得受测者P可分辨出纯音音频与经调整的测试音频。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纯音音频的频率介于约250Hz与约8000Hz之间,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方式中,纯音音频与经调整的测试音频系同时被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所播放,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可先播放纯音音频,并利用纯音音频调整电子装置3与听力辅助装置2A、2B之间的位置关系。接着,声音产生单元32可再播放经调整的测试音频,并利用经调整的测试音频进一步调整电子装置3与听力辅助装置2A、2B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的调整方式系说明于后续听力测试方法4000的步骤S4060以及步骤S4090。
请参照回图11。听力测试方法4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4020。于步骤S4020中,利用至少一听力辅助装置接收纯音音频及经调整的测试音频之后,透过电子装置3对至少一听力辅助装置所接收的纯音音频及经调整的测试音频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听力辅助装置2A检测由电子装置3所发出的信号的第一强度。听力辅助装置2B检测由电子装置3所发出的信号的第二强度。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分别配戴于使用者P的耳朵上,因而实质上保持固定距离D1(见图12A)。
接着,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分别将所接收的纯音音频及经调整的测试音频的强度利用无线传输单元28传输至电子装置3的无线传输单元38,并进一步传输至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控制单元36会对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所接收的纯音音频及经调整的测试音频的强度进行分析。
请参照回图11。听力测试方法4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4030。于步骤S403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比较多个听力辅助装置所接收的纯音音频的音量强度是否实质上相同。当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接收的纯音音频的音量强度实质上相同,则进行步骤S4040。当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接收的纯音音频的音量强度不同,则进行步骤S4060。
请参照回图11。听力测试方法4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4040。于步骤S404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听力辅助装置中的任一者所接收的经调整的测试音频的音量强度是否位于一强度范围。当听力辅助装置2A及/或听力辅助装置2B所接收的经调整的测试音频的音量强度位于强度范围内,则进行步骤S4050。当听力辅助装置2A及/或听力辅助装置2B所接收的经调整的测试音频的音量强度位于强度范围外,则进行步骤S4070。于本实施方式中,强度范围介于约50dB与约80dB之间,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回图11。听力测试方法4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4050。于步骤S405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经调整的测试音频是否可被受测者P接受。当经调整的测试音频可被受测者P接受,则结束听力测试方法4000。于本实施方式中,受测者P可直接使用自我听力测试方法1000、3000所获得的测试听力阈值或调整听力阈值来调整听力辅助装置2A、2B中的音量转换参数,进而可直接使用经调整的听力辅助装置2A、2B来辅助听力。
相对地,当经调整的测试音频不被受测者P接受,则进行步骤S4100。于步骤S4100中,对经调整的测试音频进一步进行调整。亦即,受测者P重新进行听力测试方法1000、3000,以取得新的测试听力阈值或调整听力阈值,进而重新对测试音频进行调整。
请参照回图11。听力测试方法4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4060。于步骤S4060中,选择性地调整听力辅助装置与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或角度)。于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让配戴于受测者P耳朵上的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基于纯音音频而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因此受测者P可选择相对听力辅助装置移动电子装置3(参照图12A及图12B),或可选择基于一转轴(例如:受测者P)将听力辅助装置自转(参照图13A至图15B)。借此,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进而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可自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
请参照图12A及图12B。图12A及图12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辅助装置2A、听力辅助装置2B、电子装置3及用户P于一听力测试方法4000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其中,使用者P系经过听力测试方法1000、3000而取得测试听力阈值或调整听力阈值的受测者。
由于电子装置3不位于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的连线的中垂面CP上,因此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不同,进而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得到不同的纯音音频的音量强度。
接着,电子装置3朝向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的连线的中垂面CP移动,以调整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举例而言,电子装置3可朝向位于中垂面CP上的位置P1、位置P2或位置P3移动。当电子装置3位于中垂面CP上时,听力辅助装置2A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于听力辅助装置2B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进而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可自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
请参图13A及图13B。图13A及图13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辅助装置2A、听力辅助装置2B、电子装置3及用户P于一听力测试方法4000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当听力辅助装置2A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小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则第一听力辅助装置2A基于转动中心轴T而朝电子装置3转动一角度,以调整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如图13A及图13B所示,转动中心轴T位于第一听力辅助装置2A与第二听力辅助装置2B之间。
于本实施方式中,当听力辅助装置2A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之间的差值介于约5dB与约9dB之间时,则电子装置3会透过用户接口34及/或声音产生单元32指示受测者将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基于转动中心轴T自转约角度G1。举例而言,角度G1可为约30度,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借此,听力辅助装置2A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于听力辅助装置2B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进而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可自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
请参照图14A及图14B。图14A及图14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辅助装置2A、听力辅助装置2B、电子装置3及用户P于一听力测试方法4000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
于本实施方式中,当听力辅助装置2A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之间的差值介于约10dB与约15dB之间时,则电子装置3会透过用户接口34及/或声音产生单元32指示受测者将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基于转动中心轴T自转约角度G2。举例而言,角度G2可为约60度,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借此,听力辅助装置2A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于听力辅助装置2B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进而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可自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
请参照图15A及图15B。图15A及图15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辅助装置2A、听力辅助装置2B、电子装置3及用户P于一听力测试方法4000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
于本实施方式中,当听力辅助装置2A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约16dB时,则电子装置3会透过用户接口34及/或声音产生单元32指示受测者将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基于转动中心轴T自转约角度G3。举例而言,角度G3可为约90度,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借此,听力辅助装置2A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于听力辅助装置2B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进而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可自电子装置3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听力辅助装置2A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一下限值时,则电子装置3会透过用户接口34及/或声音产生单元32指示受测者可不转动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进而维持听力辅助装置2A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或角度),且维持听力辅助装置2B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或角度)。举例而言,所述的下限值可为约4dB,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基于转动中心轴T自转之后,听力辅助装置2A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之间的差值依然大于下限值。因此,依据听力辅助装置2A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之间的差值,电子装置3会透过用户接口34及/或声音产生单元32指示受测者将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可进一步基于转动中心轴T自转,以使得听力辅助装置2A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与听力辅助装置2B所检测到的纯音音频的强度之间的差值可小于下限值。
请参照回图11。听力测试方法4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4070。于步骤S407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配置以调整电子装置3的声音产生单元32的输出音量,使得听力辅助装置2A、2B所检测到的测试音频的强度均位于强度范围内。具体而言,若测试音频的音量强度低于强度范围,则提高测试音频的音量强度至落于强度范围内。相对地,若测试音频的音量强度高于强度范围,则降低测试音频的音量强度至落于强度范围内。
请参照回图11。听力测试方法4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4080。于步骤S4080中,电子装置3的控制单元36判断电子装置3所播放的测试音频的音量是否达到电子装置3的音量输出上限或下限。当电子装置3所播放的测试音频的音量未达到电子装置的音量输出的上限或下限,并重新进行步骤S4010。相对地,当电子装置3所播放的音量已达到电子装置3的音量输出的上限或下限,则进行步骤S4090。
请参照回图11。听力测试方法4000接着进行至步骤S4090。于步骤S4090中,电子装置3会透过用户接口34及/或声音产生单元32指示受测者增加或减少电子装置3与听力辅助装置2A、2B之间的距离,使得听力辅助装置2A以及听力辅助装置2B所检测到的测试音频的强度均位于强度范围内,并重新进行步骤S4010。
举例而言,请参照图16A及图16B。图16A及图16B绘示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听力辅助装置2A、听力辅助装置2B、电子装置3及用户P于一听力测试方法4000中不同中间阶段的示意图。于本实施方式中,听力辅助装置2A与听力辅助装置2B之间具有位置中心点N。位置中心点N与电子装置3相距距离D2。由于听力辅助装置2A、2B中至少一者所检测到的测试音频的强度低于强度范围,因此电子装置3会透过用户接口34及/或声音产生单元32指示受测者将位置中心点N与电子装置3之间的距离相距减少至距离D3,使得听力辅助装置2A、2B所检测到的测试音频的强度均位于强度范围内。
由以上对于本揭露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于本实施方式中,受测者可直接使用自我听力测试方法所获得的测试听力阈值来调整听力辅助装置中的音量转换参数,进而可直接使用经调整的听力辅助装置来辅助听力。然而,为了能更准确地调整听力辅助装置,于使用听力辅助装置前,听力测试方法进一步透过电子装置播放测试音频以对用户进行听力阈值的确认。于本实施方式中,在播放测试音频之前,听力测试系统会利用听力测试方法来进行听力辅助装置与电子装置之间位置的校正,以于进行所述确认时可得到准确的确认效果。
举例而言,为了让配戴于受测者两个耳朵上的听力辅助装置基于纯音音频而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因此受测者可选择相对听力辅助装置移动电子装置(参照图12A及图12B),或可选择基于一转轴(例如:受测者)将听力辅助装置自转(参照图13A至图15B)。借此,两个听力辅助装置分别与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进而两个听力辅助装置可自电子装置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声音强度,以于进行听力阈值的确认时可得到准确的确认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听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装置,配置以产生一信号;
一第一听力辅助装置,配置以检测由所述电子装置所发出的所述信号的一第一强度;以及
一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相距一固定距离配戴于一使用者身上,且配置以检测所述信号的一第二强度,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还配置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而产生一距离调整信号,用以选择性地调整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距离,且调整所述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第二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强度与所述第二强度实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所配置以产生的所述信号包括一纯音音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子装置所配置以产生的所述信号包括具有多个频率的一测试音频,且所述测试音频在多个频率下的音量均小于所述纯音音频的音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音频在多个频率下的音量低于所述纯音音频的音量至少3dB。
5.一种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一第一听力辅助装置检测由一电子装置所发出的一信号的一第一强度;
利用一第二听力辅助装置检测所述信号的一第二强度,其中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之间实质上保持一固定距离;以及
依据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选择性地调整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距离,且调整所述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一第二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强度与所述第二强度实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包括一纯音音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纯音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选择性地调整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步骤,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强度与所述第二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纯音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选择性地调整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电子装置朝向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和第二听力辅助装置的一连线的一中垂面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纯音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选择性地调整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和第二听力辅助装置基于一转动中心轴而相对所述电子装置转动一角度,以调整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其中所述转动中心轴位于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之间。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纯音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强度,则将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朝所述电子装置转动所述角度。
11.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纯音音频的第一强度与所述第二强度之间相差介于5dB与9dB之间时,则将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和第二听力辅助装置转动30度。
12.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纯音音频的第一强度与所述第二强度之间相差介于10dB与15dB之间时,则将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和第二听力辅助装置转动60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纯音音频的第一强度与所述第二强度之间相差大于16dB时,则将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和第二听力辅助装置转动90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纯音音频的第一强度与所述第二强度之间相差小于一下限值时,则维持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和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值为4dB。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包括具有多个频率的一测试音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测试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选择性地调整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测试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是否位于一强度范围内,且进一步判断所述测试音频的音量是否达到所述电子装置的一音量输出边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范围介于50dB与80dB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测试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中的任一者不位于所述强度范围,且所述测试音频的音量未达到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音量输出边界,
则调整所述电子装置所发出的所述信号的音量,使得所述测试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均位于所述强度范围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听力测试系统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测试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中的任一者不位于所述强度范围内,且所述测试音频的音量达到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音量输出边界,
则调整所述第一听力辅助装置和第二听力辅助装置之间的一位置中心点与所述电子装置相距的一第三距离,使得所述测试音频的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均位于所述强度范围内。
CN201910687569.2A 2019-03-27 2019-07-25 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听力测试方法 Active CN1103679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790A TWI716842B (zh) 2019-03-27 2019-03-27 聽力測試系統以及聽力測試方法
TW108110790 2019-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7998A CN110367998A (zh) 2019-10-25
CN110367998B true CN110367998B (zh) 2022-06-21

Family

ID=68256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7569.2A Active CN110367998B (zh) 2019-03-27 2019-07-25 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听力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2369B2 (zh)
CN (1) CN110367998B (zh)
TW (1) TWI7168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8353A (zh) * 2022-07-27 2022-11-01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播放信息调节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6463A (en) * 1992-02-21 1993-09-21 Giampapa Vincent C Sensate and spacially responsive prosthesis
CA2244429A1 (en) * 1998-04-22 1999-10-22 Henry L. Sanchez Telemetry system and method
US20070160242A1 (en) * 2006-01-12 2007-07-12 Phonak Ag Method to adjust a hearing system, method to operate the hearing system and a hearing system
US8976986B2 (en) * 2009-09-21 2015-03-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Volume adjustment based on listener position
DK2596647T3 (en) * 2010-07-23 2016-02-15 Sonova Ag Hea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system
CN102467906B (zh) * 2010-11-08 2013-12-04 财团法人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 听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US8968209B2 (en) * 2011-09-30 2015-03-03 Unitedheath Group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earing tests
KR101368927B1 (ko) * 2012-01-03 2014-02-28 (주)가온다 오디오 신호 출력 방법 및 장치, 오디오 신호의 볼륨 조정 방법
US8781142B2 (en) * 2012-02-24 2014-07-15 Sverrir Olafsson Selective acoustic enhancement of ambient sound
TW201717603A (zh) * 2015-11-09 2017-05-16 南開科技大學 可調整收音方向的助聽裝置
CA3007511C (en) * 2016-02-04 2023-09-19 Magic Leap, Inc. Technique for directing audio in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TW201737861A (zh) * 2016-04-28 2017-11-01 塞席爾商元鼎音訊股份有限公司 純音聽力的檢測方法及檢測裝置
US20190346692A1 (en) * 2018-05-09 2019-11-14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Electronic ophthalmic len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using ultrasound time-of-fligh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6842B (zh) 2021-01-21
US11122369B2 (en) 2021-09-14
US20200314542A1 (en) 2020-10-01
CN110367998A (zh) 2019-10-25
TW202037189A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7997B (zh) 听力测试方法以及听力测试系统
CN110403610B (zh) 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判断听力测试可信度的方法
US398990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an aural prosthesis to provide specific auditory deficiency corrections
US7190795B2 (en) Hearing adjustment appliance for electronic audio equipment
US10003894B2 (en) Hearing prosthesis with accessory detection
US8085952B2 (en) Combination equalizer and calibrator circuit assembly for audio system
US7940945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audio signal receiver unit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hearing assistance to a user
US20180098720A1 (e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ducting a Self-Administered Hearing Test
US20070076909A1 (en) In-situ-fitted hearing device
US20070206825A1 (en) Noise reduction circuit for hearing aid
WO2005107319A1 (en) Digital noise filter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230190141A1 (en) Method to estimate hearing impairment compensation function
US3848091A (en) Method of fitting a prosthetic device for providing corrections of auditory deficiencies in aurally handicapped persons
KR101551664B1 (ko) 셀프 청력검사 및 피팅이 가능한 보청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셀프 청력검사 및 피팅 시스템
CN110367998B (zh) 听力测试系统以及听力测试方法
EP1261235A2 (en) An IC chip for a hearing aid, a hearing aid and a system for adjusting a hearing aid
CN105748079A (zh) 一种基于蓝牙耳机的听力测试方法和系统
US2017025131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a user specific auditory system
KR20220076503A (ko) 적응적 청력 정상화 및 자동 튜닝 기능을 갖춘 보정 시스템
JPH0477100A (ja) 補聴器調整装置
EP2044806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audio signal receiver unit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hearing assistance to a user
US20110230786A1 (en) Hearing testing device
JP2001156568A (ja) 音質調整装置
Wolfe et al. Clinical Evluation of a Verification Strategy for Personal FM Systems and Nonlinear Hearing Aids
JPH08251697A (ja) 補聴器の周波数特性設定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