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6725A - 生物计量数据同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生物计量数据同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6725A
CN110366725A CN201780085351.9A CN201780085351A CN110366725A CN 110366725 A CN110366725 A CN 110366725A CN 201780085351 A CN201780085351 A CN 201780085351A CN 110366725 A CN110366725 A CN 110366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alculating
biometric
calculating equipment
biometric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53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李
Y-K·谢
C-C·陈
蔡明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filed Critical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ublication of CN110366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67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3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 G06F21/335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for accessing specific resources, e.g. using Kerberos tick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5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an additional device, e.g. smartcard, SIM or a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在一个示例中,计算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计算设备,在第一计算设备上包括至少一个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和生物计量同步模块,用于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响应于生物计量登记请求将来自第一计算设备的生物计量数据同步到第二计算设备。

Description

生物计量数据同步设备
背景技术
存在各种类型的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实现各种类型的安全性,以便防止对存储在其上的数据或由该计算设备提供的功能的未授权访问。密码可以用于知道密码信息的所有者或被授权访问该计算设备的那些人获得对该计算设备的访问。
附图说明
附图图示了本文描述的原理的各种示例,并且是说明书的一部分。所图示的示例仅出于说明目的被给出,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计算系统的图。
图2是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计算设备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同步生物计量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同步生物计量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但不一定相同的元件。附图不一定按比例,并且可夸大一些部分的尺寸以更清楚地图示所示的示例。此外,附图提供了与描述一致的示例和/或实现方式;然而,描述不限于附图中提供的示例和/或实现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密码可以用于被呈现密码并且实际上被授权获得对计算设备的访问的那些人获得对计算设备的访问。但是,部分由于被授权人员忘记了密码,密码在其使用中被证明是困难的。然而,关于敏感数据(诸如医疗记录、银行记录等)保持数据安全性的重要性并未降低。实际上,随着计算设备上这种敏感数据的激增,保护这种数据的重要性已经增加。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种敏感数据,一些计算设备实现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该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检测用户的生物计量数据并基于所感测的生物计量数据拒绝或提供对计算设备的访问。这些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的示例包括指纹传感器、面部识别相机、视网膜扫描仪等。
尽管这些计算设备中的一些包括这些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但并非所有计算设备都包括这样的硬件。实际上,一些计算设备可能不保证使用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而是基于实现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所涉及的成本或限制其使用的计算设备本身的物理尺寸而放弃其实现。
本说明书描述了一种计算系统,所述计算系统包括:第一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和在第一计算设备上的生物计量同步模块,用于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响应于生物计量登记请求而把来自第一计算设备的生物计量数据同步到第二计算设备。
本说明书进一步描述了一种计算设备,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生物计量传感器;和令牌生成模块,用于在确定生物计量数据已经在所述计算设备和接收计算设备之间被同步之后至少生成访问令牌,所述访问令牌将被发送到接收计算设备。
本说明书进一步描述了一种同步生物计量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接收使用生物计量数据解锁第二计算设备的请求;以及在第一计算设备处,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生物计量同步请求用于将来自第一计算设备的生物计量数据同步到第二计算设备。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生物计量数据”或“生物计量图案”旨在被理解为描述计算设备的用户的物理特性的图案和数据。当用户与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对接时,获得生物计量数据或生物计量图案。
另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一定数目”或类似语言旨在被广义地理解为包括1到无穷大的任何正数;零不是数目,而是没有数目。
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系统和方法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装置、系统和方法。说明书中对“示例”或类似语言的提及意指结合该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如所描述的那样被包括,但是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
现在转向附图,图1是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计算系统的图。计算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第二计算设备(120)选择性地以通信方式耦合到第一计算设备(105)。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可以经由电缆、无线(诸如经由Wi-Fi连接或蓝牙连接)、近场通信等以通信方式彼此耦合。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可以是至少包括处理器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服务器、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设备、智能电话、游戏系统和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电子设备。
第一计算设备(105)可包括任何数目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可以能够检测用户的物理特性并将这些特性与特性数据库进行比较。一旦被检测和/或存储,用户的特性就可以被称为生物计量数据。当用户的被扫描的特性与数据库中保持的那些特性匹配时,允许对第一计算设备(105)的访问和/或控制。当用户的被扫描的特性与数据库中保持的任何特性都不匹配时,不允许对第一计算设备(105)的访问和/或控制。
用户特性可以包括指纹、手掌静脉、视网膜细节、面部特征、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掌纹、手部几何形状、虹膜细节声音模式、步态、气味或嗅迹以及其它特性。这些用户特性在本文中可以被定义为生物计量数据。因此,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可以是能够检测这些用户特性并将这些特性与特性数据库进行比较的任何传感器。举例来说,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可以是指纹扫描仪、手掌扫描仪、视网膜扫描仪、面部识别设备、手扫描仪、虹膜扫描仪、语音分析器、DNA测序仪、相机或可以检测本文描述的用户特性的任何其他设备。为了简化描述,当呈现特定示例时,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将被称为指纹扫描仪。该示例的使用并不意图被理解为限制本描述,而是,本描述设想任何类型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用于检测本文所描述的任何类型的用户特性并存储描述那些用户特性的生物计量数据。
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均可包括各种硬件部件。在这些硬件部件中可以是一定数目的处理器、一定数目的数据存储设备、一定数目的外围设备适配器和一定数目的网络适配器。这些硬件部件可以通过使用一定数目的总线和/或网络连接来互连。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数据存储设备、外围设备适配器和网络适配器可以经由总线以通信方式耦合。
处理器可以包括硬件架构,用于从数据存储设备取回可执行代码并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当由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可执行代码可以使处理器根据本文所描述的本说明书的方法至少实现如下功能:在第一计算设备(105)处接收使用生物计量数据解锁第二计算设备(120)的请求,以及在第一计算设备(105)处向第二计算设备(120)发送生物计量同步请求以把来自第一计算设备(105)的生物计量数据同步到第二计算设备(120)。在执行代码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从一定数目的其余硬件单元接收输入并向一定数目的其余硬件单元提供输出。
数据存储设备可以存储如本文所述的诸如如下两项的数据:由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执行的可执行程序代码以及描述用户特性的用户特定生物计量数据。此外,数据存储设备可以特别存储表示一定数目的应用的计算机代码,该一定数目的应用由处理器执行以至少实现本文描述的功能。数据存储设备(102)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器模块,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本文描述的示例的数据存储设备(102)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硬盘驱动(HDD)存储器。还可以利用许多其他类型的存储器,并且本说明书设想了在数据存储设备中使用许多不同类型的存储器,这可以适合本文所描述的原理的特定应用。在某些示例中,数据存储设备中的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可以用于不同的数据存储需要。例如,在某些示例中,处理器可以从只读存储器(ROM)启动,在硬盘驱动(HDD)存储器中保持非易失性存储,并执行存储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的程序代码。通常,数据存储设备(102)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等。在本文档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包含或存储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任何有形介质,该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在另一示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包含或存储程序的任何非暂时性介质,该程序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
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中的硬件适配器使得处理器能够与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中的每一个的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其他硬件元件对接。例如,外围设备适配器可以提供到输入/输出设备(诸如例如显示设备、鼠标或键盘)的接口。外围设备适配器还可以提供对其他外部设备的访问,该其他外部设备诸如是外部存储设备、一定数目的网络设备(诸如例如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客户端设备、其他类型的计算设备及其组合。
至少第一计算设备(105)还可以包括在本文描述的方法的实现方式中使用的一定数目的模块。第一计算设备(105)内的各种模块可以包括可以单独执行的可执行程序代码。在该示例中,各种模块可以被存储为单独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计算设备(105)内的各种模块可以组合在一定数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内;每个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定数目的模块。
第一计算设备(105)可以包括:生物计量同步模块(115),用于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在包括至少一个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的第一计算设备(105)与不包括任何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的第二计算设备(120)之间同步生物计量数据。生物计量同步模块(115)模块(110)可以接收与第二计算设备(120)同步生物计量数据以便允许用户访问第二计算设备(120)的功能的请求。第一计算设备(105)还可以包括令牌生成模块,用于在确定生物计量数据已经在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之间同步之后至少生成访问令牌,所述访问令牌将要发送到第二计算设备(120)。
在计算系统(100)的操作期间,第一计算设备(105)可以确定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的生物计量数据库是否被共享。如果否,则第一计算设备(105)可以向第二计算设备(120)发送请求以询问第二计算设备(120)是否具有与第一计算设备(105)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一致的生物计量数据库分析器。作为示例,具有指纹传感器的第一计算设备(105)可以向第二计算设备(120)发送请求以询问第二计算设备(120)是否具有可以分析指纹数据的指纹数据库分析器。在确定第二计算设备(120)不包括指纹数据分析器时,该过程停止并且通知用户第二计算设备(120)不能分析指纹数据。
当已经确定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在它们各自的生物计量数据库中共享相同的生物计量数据时,使用第一计算设备(105)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成功扫描用户的生物计量数据将使解锁令牌被发送到第二计算设备(120)。当第二计算设备(120)接收到解锁令牌时,可以解锁第二计算设备(120),从而向用户提供对第二计算设备(120)的访问。
作为如本文所述的第一计算设备(105)的操作的结果,可以使用诸如第一计算设备(105)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之类的硬件设备来解锁不具有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110)的计算设备(诸如第二计算设备(120))。这减轻了用户记忆密码以便获得对第二计算设备(120)的访问,而是使用用户自己的物理特性来访问第二计算设备(120)。当用户启动如本文所述的过程时,第二计算设备(120)可以将从第一计算设备(105)接收的生物计量数据保持在第二计算设备(120)上的生物计量数据库中。这允许用户每当用户试图获得对第二计算设备(120)的访问时始终向第二计算设备(120)发送解锁令牌。还可以在第二计算设备(120)的生物计量数据库中保持其他用户的生物计量数据,以便允许多个第一计算设备(105)提供对第二计算设备(120)的访问。此外,通过使用生物计量数据,用于访问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二者的过程可能相对更安全,因为密码不用于完成第一计算设备(105)和第二计算设备(120)中任一个的解锁过程。
图2是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计算设备(205)的框图。计算设备(205)可以包括类似于上面结合图1描述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的生物计量传感器(210)。生物计量传感器(210)可以检测用户特性并在如本文所述的生物计量数据库中保持生物计量数据。
计算设备(205)还可以包括令牌生成模块(215)。令牌生成模块(215)可以在计算设备(205)处接收到生物计量数据已经在生物计量传感器(210)处被授权的指示之后生成解锁令牌。该令牌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向接收计算设备指示用户被授权访问接收计算设备并提供这种访问。在示例中,可以对令牌生成模块(215)提供的令牌进行加密,从而在计算设备和接收计算设备之间的事务中提供附加的安全性。
图3是示出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同步生物计量数据的方法(300)的流程图。方法(300)可以开始于在第一计算设备处接收(305)使用生物计量数据解锁第二计算设备的请求。当试图访问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时,该请求可以由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用户启动。
在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已经接收到(305)该请求之后,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可以向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发送(310)生物计量同步请求以将来自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生物计量数据同步到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再次,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图1,105,120)之间生物计量数据的同步可以使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将生物计量数据发送到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或者使用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开始认证过程,以便启动向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发送访问令牌。
图4是示出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同步生物计量数据的方法(400)的流程图。方法(400)可以开始于把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置于待机模式(405)。该待机模式可以包括将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置于在任意数目的输入动作之后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的状态的任何模式。
方法(400)可以继续发送(410)信号以解锁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在来自用户在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上的输入启动针对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的解锁过程之后,可以将所述信号发送(410)到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某些图形用户界面可以在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上呈现给用户,以便使所述信号被发送(410)到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
然后,方法(400)继续确定(415)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和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是否共享相同的生物计量数据库。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生物计量数据库可包括从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接收的任何生物计量数据。在示例中,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可以不包括相同的生物计量数据,或甚至可访问与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中发现的生物计量数据库相同的生物计量数据库。在这种情况下(判定否,415),可以做出关于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是否具有任何生物计量分析能力和生物计量数据库数据以便可以由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完成任何生物计量数据的匹配的确定(420)。如果否,则该过程可以返回到将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置于待机节点中和/或经由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图形用户界面通知用户:由于缺乏认证,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不能被解锁。在示例中,可以向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提供对生物计量数据库的访问,并且可以在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上安装生物计量数据分析器,以便在后面的过程中允许访问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
当已经确定(判定是,420)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保持生物计量数据库并且可以分析从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发送给它的所述生物计量数据时,则确定(425)使用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上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的生物计量扫描是否成功。如果否(确定否,425),则该过程继续,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通知用户生物计量扫描不成功,并将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置于(405)待机模式。如果已经确定(确定是,425)生物计量扫描成功,则确定(425)由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获得的生物计量图案已成功地转移到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如果否(确定否430),该过程继续,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通知用户生物计量扫描不成功并将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置于(405)待机模式。
如果确定(425)由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获得的生物计量图案已成功转移到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则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确定(435)生物计量图案是否是被认证的。如果确定(确定否435)由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接收到的生物计量图案是未被认证的,则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被保持在待机模式中并且不允许访问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然而,如果确定(确定否,435)由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接收的生物计量图案是被认证的,则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被解锁(460)。
如果已经确定(确定是,415)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和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共享相同的生物计量数据库,则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可以从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上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接收(440)生物计量认证,确定(确定是,445)生物计量扫描成功和被认证(确定是,450)并且然后将解锁令牌发送(455)到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以指令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被解锁(460)。利用该方法(400),即使在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不包括其自己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使用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解锁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在示例中,即使在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包括其自己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的情况下,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也可以实现该方法(400)以便解锁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再进一步,在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包括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的示例中,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可用于按照本文所述的方法(400)解锁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
本文参考根据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图示和/或框图来描述本系统和方法的各方面。流程图图示和框图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图示和框图中的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实现。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器,使得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在经由例如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一个或多个框中指定的功能或动作。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可以体现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一部分。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尽管该系统和方法描述了使用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解锁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但是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的其他功能也可以被触发。可以经由本文描述的方法访问的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的这些功能的一些示例可以包括数据备份过程、语音命令功能、相机功能、电子邮件功能等。作为示例,第二计算设备(图1,120)可以是物联网(IoT)类型设备,其服务于诸如烹饪、加热、冷却、家庭中的光增强、安全性等的专门功能。因此,可以使用如本文所述的第一计算设备(图1,105)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图1,110)来访问这些IoT类型设备的功能。
说明书和附图描述了用于使用第一计算设备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解锁第二计算设备的系统和方法。对经由第一计算设备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获得的任何生物计量数据或图案的认证可以在第一计算设备或第二计算设备上完成。关于第一或第二计算设备中的哪个完成生物计量数据认证过程的确定可以取决于是否在第二计算设备上保持生物计量数据以及第二计算设备是否包括生物计量数据分析软件。在第一计算设备认证从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获得的生物计量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将令牌发送到第二计算设备,然后第二计算设备认证该令牌并解锁第二计算设备。以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形式呈现的特定令牌接收软件可以被保持在第二计算设备上,以便能够接收该令牌并提供对如本文所述的第二计算设备的访问。
该系统和方法有效地扩展了不包括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的那些计算设备的能力。通过允许另一计算设备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实现相对较高的安全性来扩展这些能力。此外,如果并且当第二计算设备的用户忘记针对第二计算设备的解锁密码时,可以实现用户体验。
已经呈现了前面的描述以说明和描述所描述的原理的示例。该描述并非旨在是穷举的或将这些原理限制于所公开的任何精确形式。鉴于上述教导,许多修改和变化都是可能的。

Claims (15)

1.一种计算系统,包括:
第一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和
第一计算设备上的生物计量同步模块,用于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响应于生物计量登记请求,将来自第一计算设备的生物计量数据同步到第二计算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计算设备接收使用经由所述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获得的生物计量数据获得对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访问的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系统,其中,第一计算设备确定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是否具有同步的生物计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系统,其中,当确定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不具有同步的生物计量数据时,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将更新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特定的生物计量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计算设备针对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请求,以审阅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启动的生物计量扫描,将所述扫描与来自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的所述更新的生物计量数据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是否应该允许对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访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系统,其中,当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确实具有同步的生物计量数据时并且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确定使用第一计算设备上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成功完成了生物计量扫描之后,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解锁令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不包括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系统,其中,当确定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确实具有同步的生物计量数据时并且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已经确定使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上的生物计量数据传感器已经成功完成了生物计量扫描之后,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启用语音命令检测功能的请求。
9.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生物计量传感器;和
令牌生成模块,用于:在确定生物计量数据已经在计算设备和接收计算设备之间同步之后,至少生成要发送到所述接收计算设备的访问令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设备,其中,所述访问令牌包括:
允许访问所述接收计算设备上的语音识别功能的访问令牌;
允许访问来自所述计算设备或保持在所述接收计算设备上的备份数据的访问令牌;
允许访问所述接收计算设备上的相机设备的访问令牌,允许访问在所述接收计算设备上保持的可执行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访问令牌;
或上述各项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设备还包括生物计量同步模块,用于: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响应于生物计量登记请求,将来自所述计算设备的生物计量数据同步到所述接收计算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设备,还包括生物计量数据数据库,用于保持被授权访问至少所述计算设备的一定数目的用户的生物计量数据。
13.一种同步生物计量数据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计算设备处,接收使用生物计量数据解锁第二计算设备的请求;和
在第一计算设备处,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生物计量同步请求以将来自第一计算设备的生物计量数据同步到第二计算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同步生物计量数据的方法,还包括:在至少确定所述生物计量数据已经在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之间同步时,向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发送访问令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同步生物计量数据的方法,还包括:至少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请求访问第二计算设备的功能时,向第二计算设备发送访问令牌。
CN201780085351.9A 2017-06-23 2017-06-23 生物计量数据同步设备 Pending CN1103667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7/039052 WO2018236391A1 (en) 2017-06-23 2017-06-23 BIOMETRIC DATA SYNCHRONIZATION DEVIC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6725A true CN110366725A (zh) 2019-10-22

Family

ID=64737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351.9A Pending CN110366725A (zh) 2017-06-23 2017-06-23 生物计量数据同步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8142B2 (zh)
EP (1) EP3559848A4 (zh)
CN (1) CN110366725A (zh)
WO (1) WO201823639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9308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信息共享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和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8142B2 (en) * 2017-06-23 2021-1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iometric data synchronization devices
US11212277B1 (en) * 2018-07-02 2021-12-28 Knw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perfecting and accelerating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via holographic environmental data
JP2022059099A (ja) * 2019-02-25 2022-04-13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092600A1 (en) * 2020-09-18 2022-03-24 Rodney Teansky System for Credit Card, Debit Card, and Voting Fraud Prevention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6699A1 (en) * 2002-02-12 2004-01-08 Clay Von Mueller Secure token access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CN101479752A (zh) * 2006-04-24 2009-07-08 加密密钥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安全事务的便携式设备和方法
US20130268687A1 (en) * 2012-04-09 2013-10-10 Mcafee, Inc. Wireless token device
US20140090039A1 (en) * 2012-09-24 2014-03-27 Plantronics, Inc. Secure System Access Using Mobile Biometric Devices
CN103908227A (zh) * 2013-01-07 2014-07-09 菲比特公司 无线便携式生物计量设备同步
CN104067285A (zh) * 2012-09-28 2014-09-24 英特尔公司 安全数据容器和数据访问控制
CN104160652A (zh) * 2011-12-27 2014-11-19 英特尔公司 用于使用一次性密码的分布式离线登录的方法和系统
US20140354401A1 (en) * 2013-05-31 2014-12-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Biometric Data
US20150082024A1 (en) * 2013-09-19 2015-03-19 Ned M. Smith Technologies for synchronizing and restoring reference templates
US20150358315A1 (en) * 2014-06-04 2015-12-10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Smartphone fingerprint pass-through system
US20160166936A1 (en) * 2014-12-10 2016-06-16 Disney Enterprises, Inc. Authenticating users across applications and devices us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r wearable devices
CN105704133A (zh) * 2016-02-19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5794244A (zh) * 2013-12-28 2016-07-20 英特尔公司 跨智能设备的信任组扩展用户认证
US20160364559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Intel Corporation Secure biometric data capture,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CN106489248A (zh) * 2014-05-13 2017-03-08 埃利蒙特公司 用于与移动设备相关的电子钥匙供应和访问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4961B2 (en) 2005-09-12 2010-02-16 Imation Corp. Wireless handheld device with local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20140068725A1 (en) 2012-08-31 2014-03-06 Apple Inc. Wireless Pair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Using Biometric Data
US9887983B2 (en) * 2013-10-29 2018-02-06 Nok Nok Lab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composite authenticators
WO2015146178A1 (ja) 2014-03-28 2015-10-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生体認証方法、および生体認証システム
CN205050141U (zh) 2014-09-30 2016-02-24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
US10769635B2 (en) * 2016-08-05 2020-09-08 Nok Nok Labs, Inc. Authentic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speech and/or lip movement analysis
US11178142B2 (en) * 2017-06-23 2021-1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iometric data synchroniz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6699A1 (en) * 2002-02-12 2004-01-08 Clay Von Mueller Secure token access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CN101479752A (zh) * 2006-04-24 2009-07-08 加密密钥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安全事务的便携式设备和方法
CN104160652A (zh) * 2011-12-27 2014-11-19 英特尔公司 用于使用一次性密码的分布式离线登录的方法和系统
US20130268687A1 (en) * 2012-04-09 2013-10-10 Mcafee, Inc. Wireless token device
US20140090039A1 (en) * 2012-09-24 2014-03-27 Plantronics, Inc. Secure System Access Using Mobile Biometric Devices
CN104067285A (zh) * 2012-09-28 2014-09-24 英特尔公司 安全数据容器和数据访问控制
CN103908227A (zh) * 2013-01-07 2014-07-09 菲比特公司 无线便携式生物计量设备同步
US20140354401A1 (en) * 2013-05-31 2014-12-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Biometric Data
US20150082024A1 (en) * 2013-09-19 2015-03-19 Ned M. Smith Technologies for synchronizing and restoring reference templates
CN105794244A (zh) * 2013-12-28 2016-07-20 英特尔公司 跨智能设备的信任组扩展用户认证
CN106489248A (zh) * 2014-05-13 2017-03-08 埃利蒙特公司 用于与移动设备相关的电子钥匙供应和访问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US20150358315A1 (en) * 2014-06-04 2015-12-10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Smartphone fingerprint pass-through system
US20160166936A1 (en) * 2014-12-10 2016-06-16 Disney Enterprises, Inc. Authenticating users across applications and devices us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r wearable devices
US20160364559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Intel Corporation Secure biometric data capture,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CN105704133A (zh) * 2016-02-19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9308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信息共享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59848A4 (en) 2020-08-19
US20200120090A1 (en) 2020-04-16
WO2018236391A1 (en) 2018-12-27
EP3559848A1 (en) 2019-10-30
US11178142B2 (en)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6725A (zh) 生物计量数据同步设备
US11012438B2 (en) Biometric device pairing
US10248776B2 (en) Background enrollment and authentication of a user
KR102132507B1 (ko) 생체 인식 데이터에 기초한 리소스 관리 기법
US9411946B2 (en) Fingerprint password
US10606994B2 (en) Authenticating access to a computing resource using quorum-based facial recognition
KR20170138475A (ko) 시선 정보를 사용하는 사용자의 식별 및/또는 인증
US10586031B2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f a user
CN107066862A (zh) 电子设备中的嵌入式验证系统
US10599824B2 (en) Authenticating access to a computing resource using pattern-based facial recognition
US10594690B2 (en) Authenticating access to a computing resource using facial recognition based on involuntary facial movement
CN110895689B (zh) 用于面部识别认证的混合模式照明
US20160191515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user authentication
JP5567151B2 (ja) 移動情報端末、把持特徴学習方法、把持特徴認証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11277405B2 (en) Dual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nd biometric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chemosensory and internal imaging data
JP2006059282A (ja) 生体特徴情報に基づく認証方法
US11374929B2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for an augmented reality or a virtual reality device
CN105184133B (zh) 一种鉴权方法、装置及相应移动终端
JP6267025B2 (ja) 通信端末及び通信端末の認証方法
JP6928191B1 (ja) 認証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NL2025515B1 (en) Access authentication using obfuscated biometrics
JP2004145395A (ja) 個人認証方法、及び個人認証システム
US20240106823A1 (en) Sharing a biometric token across platforms and devices for authentication
JP2018134138A (ja) 認証装置、認証方法および認証プログラム
KR20110120856A (ko) 인증서 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