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5222A - 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5222A
CN110365222A CN201910772487.8A CN201910772487A CN110365222A CN 110365222 A CN110365222 A CN 110365222A CN 201910772487 A CN201910772487 A CN 201910772487A CN 110365222 A CN110365222 A CN 110365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output end
alternating current
input terminal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24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智勇
宋翀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Best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Best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81097278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8712086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81097236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9039055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Best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Best Med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65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1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transformers
    • H02M5/1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transformers for conversion of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隔离模块、阻抗模块、变频模块、滤波模块和控制模块;电源输入端与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阻抗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阻抗模块的输出端与变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变频模块的输出端与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滤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执行模块,执行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控制模块包括编码器、压力传感器、主板控制器和开关电源;编码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执行模块连接,信号输出端与变频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压力传感器的一端与负载连接,另一端与主板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主板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变频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主板控制器的电源端通过开关电源与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关断器件的进步和发展,变频调速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变频器以其具有调速精度高、效应速度快、保护功能完善、过载能力强、维护方便以及节能等优点,已逐渐被推广和普及。
目前,在现有用于驱动电机运行的驱动电路中,通常采用变频器将工频电源转换成各种频率的交流电源,从而实现电机的变速运行;其中,变频器主要由整流单元、滤波单元、逆变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通过控制单元完成对变频器的整体的控制,并通过整流单元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同时通滤波单元对整流单元的输出进行平滑滤波,再通过逆变单元将滤波后的直流电再转换成交流电,并输出。但是,当驱动电路中采用变频器时,在驱动电路工作的过程中会对电网产生很大的电磁干扰,容易导致设备出现故障,而且会对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或仪器造成干扰故障,导致其他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并且由于驱动电路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谐波电流和辐射、传导、电快速脉冲群等干扰,导致驱动电路的运行功率发生波动,使得电机的稳定性下降,输出精确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能够提高电路运行功率因数、并且提高了电机输出控制精度,有效地避免对电网产生干扰,并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避免电压波动的问题,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隔离模块、阻抗模块、变频模块、滤波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阻抗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阻抗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所述变频模块包括变频器和电容,所述变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阻抗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电容并联;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编码器、压力传感器、主板控制器和开关电源;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执行模块连接,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负载连接,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板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板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主板控制器的电源端通过所述开关电源与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离模块包括隔离变压器,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阻抗模块的输入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开关和熔断器,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熔断器和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浪涌保护器,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出端接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阻抗模块包括电抗器和第一滤波器,所述电抗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模块的输入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变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相应的执行模块;所述第二滤波器为正弦滤波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执行模块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负载连接,以控制负载运行;所述电机的信号端与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驱动电路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用户输入的启动指令,输入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输入的隔离变压器,以对所述交流电进行隔离,消除所述交流电中的干扰信号;
对隔离后的交流电通过第一滤波器进行滤波后通过电抗器,以抑制隔离后的所述交流电中的谐波电流后,将通过所述电抗器的交流电输入变频器中,并通过电解电容使所述变频器输出的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额定母线电压;
将变频器输出的交流电输入第二滤波器进行再次滤波后,将再次滤波后的所述交流电输入至电机,以驱动所述电机稳定运行;
获取压力传感器采集的负载波动信号,并转换为压力信号值;当所述压力信号值与预设压力值不同时,通过主板控制器向变频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直到所述压力信号值与所述预设压力值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型驱动电路控制方法还包括:实时获取编码器采集的电机转速,当所述电机转速与预设的变频器脉冲值不一致时,控制电机转速运行,直到所述电机转速与所述预设的变频器脉冲值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对所述交流电进行隔离,消除所述交流电中的干扰信号之后,还包括:将隔离后的所述交流电输入浪涌保护器中,以将所述驱动电路中的雷电流导入大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使所述变频器输出的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额定母线电压,具体为:
检测输入所述变频器中的所述交流电的电压;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电的电压大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则通过电容降低所述交流电的电压,直至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电的电压低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则通过电容增加所述交流电的电压,直至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使所述电源输入端、隔离模块、阻抗模块、变频模块和滤波模块依次连接,使得从所述电源输入端输入的交流电能够依次经过所述隔离模块、阻抗模块、变频模块和滤波模块输出至执行模块;其中,经所述隔离模块隔离所述电源输入端,避免了高频杂波的引入,并起到了耐压和漏电保护作用,而经过所述阻抗模块,抑制了谐波电流的产生,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输入端能够稳定地向所述变频模块供电;与此同时,通过所述变频模块中的变频器,改变了交流电的频率,从而为执行模块提供合适的驱动力,同时通过所述变频器与电容的配合,提高了从所述变频模块输出的交流电的稳定性;最后从所述变频模块输出的交流电经所述滤波模块输出至执行模块,从而驱动所述执行模块运行;其中,经过所述滤波模块减少了变频器自身所产生的辐射干扰,从而保证了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避免了电压波动的问题,进而保证了执行模块的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因此确保了执行模块的正常运行,同时所述驱动电路有效地避免了对电网产生干扰,减少了对外界的电磁辐射干扰,因此保证了周围其他电子设备和仪器的正常工作。此外,本发明的所述驱动电路还能够抑制较大的冲击电流的产生,保护了执行模块内部的电子器件,从而降低了执行模块出现故障的几率,延长了执行模块的使用寿命;另外,变频器和伺服电机之间设置编码器闭环反馈转速再通过变频器自我调节使电机转速趋于稳定,电机带动负载实现相应的功能,而负载上接有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实时侦测负载的波动,并将此波动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通过内部电路程序转换成通讯信号,将此通讯信号发送给主板控制器中,主板控制器通过算法又实时的对变频器发送扭矩或转速命令控制变频器使电机以一定的速度运转,最终实现两个闭环反馈系统,以上电路和算法一环扣一环,使整个控制电路实现更加精准的电机转速输出,实现更加精准的负载功能,减少负载波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新型驱动电路的电路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新型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新型驱动电路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其中,1、电源输入端;2、隔离模块;3、阻抗模块;4、变频模块;5、滤波模块;6、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1、隔离模块2、阻抗模块3、变频模块4、滤波模块5和控制模块6;
所述电源输入端1与所述隔离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模块2的输出端与所述阻抗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阻抗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频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模块4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模块5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所述变频模块4包括变频器和电容,所述变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阻抗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电容并联;
所述控制模块6包括编码器、压力传感器、主板控制器和开关电源;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执行模块连接,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负载连接,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板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板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主板控制器的电源端通过所述开关电源与所述隔离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驱动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电源输入端1输入交流电,输入的交流电依次经过所述隔离模块2、阻抗模块3输出至所述变频模块4;其中,经所述隔离模块2,隔离了所述电源输入端1,抑制了高频杂波的输入,而经所述阻抗模块3,抑制了谐波电流产生,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输入端1能够稳定地向所述变频模块4供电;与此同时,从所述阻抗模块3输出至所述变频模块4的交流电,通过所述变频模块4中的变频器U1,改变了交流电的频率,从而为执行模块提供合适的驱动力,同时通过所述变频器U1与电容C1的配合,提高了从所述变频模块4输出的交流电的稳定性;最后,所述变频模块4输出的交流电经所述滤波模块5滤波后输出至执行模块,从而驱动所述执行模块运行;其中,经过所述滤波模块5,减少了所述变频器U1自身所产生的辐射干扰,对交流电进一步滤波,保证了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避免了电压波动的问题,进而保证了执行模块的正常运行,同时所述驱动电路能够有效地避免对电网产生干扰,减少了对外界的电磁辐射干扰,因此保证了周围其他电子设备和仪器的正常工作。此外,本发明的所述驱动电路还能够抑制较大的冲击电流的产生,保护了执行模块内部的电子器件,从而降低了行模块出现故障的几率,延长了行模块的使用寿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执行模块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置。此外,控制模块6包括编码器、压力传感器U4、主板控制器U2和开关电源UR1;开关电源UR1为主板控制器U2提供供电;变频器U1和执行模块之间设置编码器闭环反馈转速再通过变频器U1自我调节使执行模块趋于稳定,执行模块带动负载U3实现相应的功能,而负载U3上接有压力传感器U4,传感器U4实时侦测负载U3的波动,并将此波动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通过内部电路程序转换成通讯信号,将此通讯信号发送给主板控制器U2中,主板控制器U2通过算法又实时的对变频器U1发送扭矩或转速命令控制变频器U1使执行模块以一定的速度运转,最终实现两个闭环反馈系统,以上电路和算法一环扣一环,使整个控制电路实现更加精准的转速输出,实现更加精准的负载功能,减少负载波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模块2包括隔离变压器T1,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1;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阻抗模块3的输入端。通过所述隔离变压器T1,以隔离所述电源输入端1,从而抑制高频杂波传入所述驱动电路,并起到耐压和漏电流保护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模块2还包括开关S1和熔断器Fu,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熔断器Fu和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1;所述隔离模块2还包括浪涌保护器PSD,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出端接地。其中,熔断器Fu包括第一熔断器Fu1和第二熔断器Fu2,第一熔断器Fu1与电源输入端1的火线连接,用以控制火线断开;第二熔断器Fu2与电源输入端1的零线连接,用以控制零线断开;通过设置所述开关S1,以控制所述电源输入端1开始或停止供电;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熔断器Fu,以避免所述驱动电路中由于冲击电流过大或短路而发生故障,从而起到了保护作用。通过设置所述浪涌保护器PSD,以起到浪涌保护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所述驱动电路受到雷击,有效地避免了执行模块内部的电子器件受到高压而损坏的问题。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阻抗模块3包括电抗器LE1和第一滤波器Z1,所述电抗器LE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器Z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Z1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T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抗器LE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模块4的输入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Z1为EMI滤波器。通过所述电抗器LE1,以抑制从所述隔离模块2输入至所述阻抗模块3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同时限制了所述驱动电路电压突变或操作过电压引起的电压冲击,并抑制谐波电流的产生;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滤波器Z1,以对从所述隔离模块2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滤波,消除了隔离模块2和所述阻抗模块3之间的传导干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滤波模块5包括第二滤波器Z2,所述第二滤波器Z2的输入端与所述变频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Z2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相应的执行模块;所述第二滤波器Z2为正弦滤波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波器Z2为三相正弦滤波器。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滤波器Z2,并使所述第二滤波器Z2的输入端与所述变频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减少了所述变频模块4中的变频器U1自身所产生的辐射干扰,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应当说明的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模块包括电机M1,所述电机M1与负载U3连接,以控制负载U3运行;所述电机M1的信号端与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新型驱动电路还包括有插座J1,所述插座J1与所述隔离变压器T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给弱电部分少用电设备供电用。还包括继电器KA1,所述继电器KA1与所述隔离变压器T1的电源输出端的火线端连接,用于实现电路的通断。
本发明通过在变频器和伺服电机之间设置编码器闭环反馈转速再通过变频器自我调节使电机转速趋于稳定,电机带动负载实现相应的功能,而负载上接有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实时侦测负载的波动,并将此波动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通过内部电路程序转换成通讯信号,将此通讯信号发送给主板控制器中,主板控制器通过算法又实时的对变频器发送扭矩或转速命令控制变频器使电机以一定的速度运转,最终实现两个闭环反馈系统,以上电路和算法一环扣一环,使整个控制电路实现更加精准的电机转速输出,实现更加精准的负载功能,减少负载波动。
请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驱动电路控制方法,包括:
S1,响应用户输入的启动指令,输入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输入的隔离变压器,以对所述交流电进行隔离,消除所述交流电中的干扰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所述交流电进行隔离,消除所述交流电中的干扰信号之后,还包括:将隔离后的所述交流电输入浪涌保护器中,以将所述驱动电路中的雷电流导入大地。
S2,对隔离后的交流电通过第一滤波器进行滤波后通过电抗器,以抑制隔离后的所述交流电中的谐波电流后,将通过所述电抗器的交流电输入变频器中,并通过电解电容使所述变频器输出的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额定母线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使所述变频器输出的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额定母线电压,具体为:
检测输入所述变频器中的所述交流电的电压;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电的电压大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则通过电容降低所述交流电的电压,直至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电的电压低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则通过电容增加所述交流电的电压,直至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
S3,将变频器输出的交流电输入第二滤波器进行再次滤波后,将再次滤波后的所述交流电输入至电机,以驱动所述电机稳定运行;
S4,获取压力传感器采集的负载波动信号,并转换为压力信号值;当所述压力信号值与预设压力值不同时,通过主板控制器向变频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直到所述压力信号值与所述预设压力值一致。
正常工作时,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负载应用端上,实时的侦测负载的波动,并通过通讯线实时的将压力信号反馈给主板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压力信号值与程序预设值进行比对,当反馈回来的压力值>程序预设值时,上位机软件则逐步降低扭矩或转速使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降低,直到反馈回来的压力值等于程序预设值;当反馈回来的压力值<程序预设值时,上位机软件则逐步升高扭矩或转速使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升高,直到反馈回来的压力值等于程序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驱动电路控制方法还包括:S5,实时获取编码器采集的电机转速,当所述电机转速与预设的变频器脉冲值不一致时,控制电机转速运行,直到所述电机转速与所述预设的变频器脉冲值一致。
变频器发送一定的脉冲控制电机以一定的速度运行,电机和负载安装在一起,由电机拖动负载运行,负载的波动会影响电机的实时转速,电机的实时转速又会通过编码器反馈给变频器,当变频器接收到电机编码器反馈的转速不等于变频器预设脉冲值时,变频器会通过PID调节使电机的转速等于变频器预设脉冲值,从而达到减少负载波动的目的。
正常工作时:安装在主板上的上位机软件发送扭矩X(1%-100%)或转速V(1rpm-6000rpm)命令给变频器,变频器则将扭矩X(1%-100%)或转速V(1rpm-6000rpm)命令通过内部算法转换成一定比例的脉冲数f,发送给电机,电机将f转换成一定的速度V运转(V=1/f),电机编码器则将电机的转速V转换成脉冲数f(f=1/V)反馈给变频器,变频器再进行分析对比电机编码器反馈回来的脉冲数f与预设值是否相等,如不等,再通过PID实时调节电机,最终使电机以接近预设值V的速度运行。电机又拖动负载以一定的压力输出,压力输出量P被压力传感器实施侦测并反馈给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则进行对比压力预设值是否相等(此压力预设值与扭矩X或转速V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此关系公式在上位机软件中原先已定好),如不等则上位机软件发送升高或降低扭矩X(或转速V)给变频器,最终使负载压力稳定运行。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提高了功率因数,同时也提高了控制精度;使设备运行功率更稳定的同时使设备运行时降低谐波电流产生,不会对电网产生污染,同时保护了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电流,降低设备出故障几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谐波电流可降低标准限值范围内,同时谐波电流波形图稳定在限值范围内;使整个控制电路实现更加精准的电机转速输出,实现更加精准的负载功能,减少负载波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变频器的输入端增加滤波器、隔离变压器、电抗器,输出端增加三相正弦波滤波器,同时变频器并联一个储能电容,这一系列的元器件环环相扣的消除变频器对电网产生的干扰,同时提高了功率因数,对于该电路和控制方法提高了控制精度,是由于变频器和伺服电机之间有编码器闭环反馈转速再通过变频器自我PID调节使电机转速趋于稳定,电机带动负载实现相应的功能,而负载上接有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实时侦测负载的波动,并将此波动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通过内部电路程序转换成通讯信号,通过通讯线实时的将此通讯信号发送给主板中的上位机软件,主板中的上位机软件通过算法又实时的对变频器发送扭矩或转速命令控制变频器使电机以一定的速度运转,最终实现两个闭环反馈系统,以上电路和算法一环扣一环,使整个控制电路实现更加精准的电机转速输出,实现更加精准的负载功能,减少负载波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隔离模块、阻抗模块、变频模块、滤波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阻抗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阻抗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所述变频模块包括变频器和电容,所述变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阻抗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电容并联;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编码器、压力传感器、主板控制器和开关电源;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执行模块连接,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负载连接,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板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板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主板控制器的电源端通过所述开关电源与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隔离变压器,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阻抗模块的输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开关和熔断器,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熔断器和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浪涌保护器,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出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模块包括电抗器和第一滤波器,所述电抗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模块的输入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变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相应的执行模块;所述第二滤波器为正弦滤波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负载连接,以控制负载运行;所述电机的信号端与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6所述新型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用户输入的启动指令,输入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输入的隔离变压器,以对所述交流电进行隔离,消除所述交流电中的干扰信号;
对隔离后的交流电通过第一滤波器进行滤波后通过电抗器,以抑制隔离后的所述交流电中的谐波电流后,将通过所述电抗器的交流电输入变频器中,并通过电解电容使所述变频器输出的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额定母线电压;
将变频器输出的交流电输入第二滤波器进行再次滤波后,将再次滤波后的所述交流电输入至电机,以驱动所述电机稳定运行;
获取压力传感器采集的负载波动信号,并转换为压力信号值;当所述压力信号值与预设压力值不同时,通过主板控制器向变频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直到所述压力信号值与所述预设压力值一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驱动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时获取编码器采集的电机转速,当所述电机转速与预设的变频器脉冲值不一致时,控制电机转速运行,直到所述电机转速与所述预设的变频器脉冲值一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驱动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交流电进行隔离,消除所述交流电中的干扰信号之后,还包括:将隔离后的所述交流电输入浪涌保护器中,以将所述驱动电路中的雷电流导入大地。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驱动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变频器输出的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额定母线电压,具体为:
检测输入所述变频器中的所述交流电的电压;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电的电压大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则通过电容降低所述交流电的电压,直至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
若检测到所述交流电的电压低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则通过电容增加所述交流电的电压,直至所述交流电的电压趋于所述额定母线电压。
CN201910772487.8A 2018-08-23 2019-08-21 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03652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2782.3A CN108712086A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驱动电路
CN201810972360.6A CN109039055A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电机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
CN2018109727823 2018-08-23
CN2018109723606 2018-08-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5222A true CN110365222A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24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2487.8A Pending CN110365222A (zh) 2018-08-23 2019-08-21 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52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3845A (zh) * 2019-12-19 2021-06-22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器装置以及依据漏电流值而选择性输出电流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712A (zh) * 2002-02-08 2003-08-20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变频驱动电梯液压控制系统
CN201075182Y (zh) * 2007-08-15 2008-06-18 哈尔滨理工大学 新型的水泵压力闭环控制器
CN201256360Y (zh) * 2008-06-24 2009-06-10 上海海事大学 智能型多功能低压变频电源装置
US20160173018A1 (en) * 2013-01-16 2016-06-16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ensorless motor drive vector control
CN107947531A (zh) * 2017-11-22 2018-04-20 深圳市库马克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符合emc和安规标准的医用电源控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712A (zh) * 2002-02-08 2003-08-20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变频驱动电梯液压控制系统
CN201075182Y (zh) * 2007-08-15 2008-06-18 哈尔滨理工大学 新型的水泵压力闭环控制器
CN201256360Y (zh) * 2008-06-24 2009-06-10 上海海事大学 智能型多功能低压变频电源装置
US20160173018A1 (en) * 2013-01-16 2016-06-16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ensorless motor drive vector control
CN107947531A (zh) * 2017-11-22 2018-04-20 深圳市库马克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符合emc和安规标准的医用电源控制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3845A (zh) * 2019-12-19 2021-06-22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器装置以及依据漏电流值而选择性输出电流的方法
CN113013845B (zh) * 2019-12-19 2023-06-13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器装置以及依据漏电流值而选择性输出电流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talik et al. Multi-DSP and-FPGA-based fully digital control system for cascaded multilevel converters used in FACTS applications
CN101954313B (zh) 一种用于电除尘的高频高压开关电源
EP2731222B1 (en) Power grid reactiv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grid-tied inverter
CN102843060B (zh) 一种双级双向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68767A (zh) 逆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25470A (zh) 一种四象限变频器
CN101620259B (zh) 一种电源老化的方法和系统
CN107947531A (zh) 一种符合emc和安规标准的医用电源控制电路
CN109494770A (zh) 一种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及方法
Parreiras et al. Common-mode overvoltage mitigation in a medium-voltage pump motor transformerless drive in a mining plant
CN110365222A (zh) 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1342502B (zh) 基于双向变换器的Forsmark效应抑制方法及装置
CN201018406Y (zh) 变频节能控制器谐波抑制装置
CN102214923A (zh) 基于双dsp和fpga控制系统的有源滤波装置控制器
CN109039055A (zh) 一种电机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05226658A (zh)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峰值电流限制方法
CN211720266U (zh) 一种三相不平衡供电调节变送柜装置
CN205141824U (zh) 一种开关柜模块化电源
CN205430050U (zh) 变频器控制电源回路
CN100388608C (zh) 一种在不间断电源断中线后控制其整流器零线电压差的方法
CN203056981U (zh) 门禁系统电源
CN107565570B (zh) 一种用于阀组试验装置的补能电源的控制方法
Hu et al. A voltage sag suppression method with short response time based o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06470689U (zh) 服务器的高压直流电源及高压直流系统
Alhmoud THD reduction using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a real case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