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3401B - 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3401B
CN110363401B CN201910561179.0A CN201910561179A CN110363401B CN 110363401 B CN110363401 B CN 110363401B CN 201910561179 A CN201910561179 A CN 201910561179A CN 110363401 B CN110363401 B CN 110363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gration
level
standard
factor
direct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11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3401A (zh
Inventor
刘小敏
王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11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34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3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3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3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3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领域,公开了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可包括: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根据第一整合因子及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应用本发明所述方案,可节省人力成本,并提升处理效率等。

Description

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领域,特别涉及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商业体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企业与企业之间可通过第三方来传递和建立互信关系,而获得权威的第三方机构颁发的各类资质认证,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很多资质为保证自身的独立性,通常都会自成一套标准体系,这就直接导致同一企业内部可能会存在多种标准体系同时运行,从而不可避免地会有冲突、重复的情况产生,同时还会带来冗余的工作量、落地性差等问题。
为此,考虑进行多标准整合,这就需要对不同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整合等,如框架层面的整合、内容层面的整合,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分析评估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而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整合粘性评估方法,包括:
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
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及所述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包括:
针对所述第二标准中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一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所述第一标准;
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所述第一整合因子。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标准包括:ISO27001;
所述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目录包括:所述ISO27001正文部分1、2和3 级目录。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包括:
针对所述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二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所述第一标准;
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所述第二整合因子。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选定所述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中的一级目录,通过比较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下的主体内容的关键词的相似度,确定出附加因子,所述相似度越高,所述附加因子的取值越大;
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及所述附加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标准包括:ISO27002;
所述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包括:所述ISO27002正文部分1、2 和3级目录;
选定的目录包括:3级目录。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及所述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包括: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和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及所述附加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包括: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附加因子大于第五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和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
一种整合粘性评估装置,包括:第一比较单元、第二比较单元以及评估单元;
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用于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用于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
所述评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及所述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比较单元针对所述第二标准中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一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所述第一标准;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所述第一整合因子。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标准包括:ISO27001;
所述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目录包括:所述ISO27001正文部分1、2和3 级目录。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比较单元针对所述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二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所述第一标准;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所述第二整合因子。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选定所述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中的一级目录,通过比较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下的主体内容的关键词的相似度,确定出附加因子,所述相似度越高,所述附加因子的取值越大;
所述评估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及所述附加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标准包括:ISO27002;
所述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包括:所述ISO27002正文部分1、2 和3级目录;
选定的目录包括:3级目录。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和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附加因子大于第五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和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案,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可通过与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和第三标准进行目录比较等,确定出用于体现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以及用于体现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进而可根据第一整合因子及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从而相比于现有方式节省了人力成本,并提升了处理效率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整合粘性评估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整合粘性评估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 12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 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发明所述整合粘性评估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具体实现方式。
在101中,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
在102中,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
在103中,根据第一整合因子及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
本实施例中,可预先分别确定出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以及第三标准。这样,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可首先将其与第二标准进行体系框架对标,即可通过将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
具体地,可针对第二标准中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一阈值,则可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第一标准;可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第一整合因子。
以安全体系为例,第二标准可为ISO27001,可将ISO27001正文部分1、2 和3级目录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
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不同级别目录对应的分值可预先设定,比如,1级目录对应的分值为2分,2级目录对应的分值为3分,3级目录对应的分值为5 分。若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1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即1 级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一阈值,那么则可将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1级目录对应的分值2赋予第一标准,否则,不会将分值2赋予第一标准,类似地,若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2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即2级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一阈值,那么则可将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2级目录对应的分值3赋予第一标准,否则,不会将分值3赋予第一标准,若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3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即3级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一阈值,那么则可将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3级目录对应的分值5赋予第一标准,否则,不会将分值5赋予第一标准,之后,可将赋予第一标准的各分值相加,并将相加之和作为第一整合因子。
可以看出,按照上述处理方式,理论上,第一整合因子的最大取值为 2+3+5=10,最小取值为0+0+0=0。上述第一阈值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80%。目录与目录的匹配度,可以是指两个目录的字符串匹配度/相似度。
若第一整合因子的取值位于[7,10]的区间内,说明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较高,若第一整合因子的取值位于[5,7)的区间内,说明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一般,若第一整合因子的取值位于[0,5)的区间内,说明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很低。
第一标准还可与第三标准进行体系控制域对标,即可通过将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
具体地,可针对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二阈值,则可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第一标准;可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第二整合因子。
以安全体系为例,第三标准可为ISO27002(ISO27001附录部分),可将 ISO27002正文部分1、2和3级目录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
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不同级别目录对应的分值可预先设定,比如,1 级目录对应的分值为2分,2级目录对应的分值为3分,3级目录对应的分值为 5分。若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1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即1级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二阈值,那么则可将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1级目录对应的分值2赋予第一标准,否则,不会将分值2赋予第一标准,类似地,若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2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即2级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二阈值,那么则可将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2级目录对应的分值3赋予第一标准,否则,不会将分值3赋予第一标准,若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3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即3级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二阈值,那么则可将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3级目录对应的分值5赋予第一标准,否则,不会将分值5赋予第一标准,之后,可将赋予第一标准的各分值相加,并将相加之和作为第二整合因子。
可以看出,按照上述处理方式,理论上,第二整合因子的最大取值为 2+3+5=10,最小取值为0+0+0=0。上述第二阈值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并且,第二阈值可以与第一阈值的取值相同,也可以不同,假设本实施例中与第一阈值相同,均为80%。
若第二整合因子的取值位于[7,10]的区间内,说明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较高,若第二整合因子的取值位于[5,7)的区间内,说明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一般,若第二整合因子的取值位于[0,5)的区间内,说明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很低。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整合因子和第二整合因子之外,还可进一步引入附加因子。
可选定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中的一级目录,通过比较这一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下的主体内容的关键词相似度,确定出附加因子,相似度越高,附加因子的取值可越大。
如前所述,以安全体系为例,第三标准可为ISO27002,可将ISO27002正文部分1、2和3级目录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可将3级目录作为选定的目录。即可通过比较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3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即3级目录)下的主体内容的关键词相似度,确定出附加因子。
可分别提取出不同目录下的主体内容中的关键词,比较不同目录对应的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度,相似度越大,确定出的附加因子的取值越大。如何根据相似度为附加因子赋值不作限制,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将相似度取值范围0~100%平均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取值区间,每个取值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附加因子取值,这样,在确定出相似度后,通过查看其所属的取值区间,即可确定出附加因子取值。附加因子的取值越大,说明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越好。
如果未引入附加因子,那么可根据第一整合因子及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示:
1)若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则可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第三阈值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比如可为7,那么,若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7,第二整合因子小于7,说明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较高,因此可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2)若第一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可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若第三阈值的取值为7,那么,若第一整合因子小于7,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7,说明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较高,因此可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3)若第一整合因子和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可确定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第四阈值小于第三阈值;
第四阈值的具体取值同样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比如可为5,若第一整合因子和第二整合因子的取值均小于5,说明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和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均很低,因此可确定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
实验显示,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会出现第一整合因子及第二整合因子均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的情况。
对于上述情况以外的其它情况,比如,第二整合因子小于第四阈值,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第三阈值,或者,第一整合因子小于第四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第三阈值,或者,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也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第三阈值等,对于这些情况如何处理不作限制,比如,可通过人工分析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等。
若引入附加因子,那么可根据第一整合因子、第二整合因子及附加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示:
1)若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则可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2)若第一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可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3)若第一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第三阈值,第四阈值小于第三阈值,且附加因子大于第五阈值,则可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的具体取值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比如第三阈值为7,第四阈值为5,若第一整合因子小于7,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5但小于7,说明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一般或很低,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一般,但如果附加因子的取值很大,即目录区别较大,但主体内容相似度很高,也可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4)若第一整合因子和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可确定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
对于上述情况以外的其它情况如何处理同样不作限制。
若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可将第一标准与第二标准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若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可将第一标准与第三标准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如何进行整合为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将其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总之,采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所述方案,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可通过与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和第三标准进行目录比较等,确定出用于体现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以及用于体现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进而可根据第一整合因子及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从而相比于现有方式节省了人力成本,并提升了处理效率等。
以上是关于方法实施例的介绍,以下通过装置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2为本发明所述整合粘性评估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比较单元201、第二比较单元202以及评估单元203。
第一比较单元201,用于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
第二比较单元202,用于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
评估单元203,用于根据第一整合因子及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
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可首先将其与第二标准进行体系框架对标,具体地,第一比较单元201可针对第二标准中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一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第一标准;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第一整合因子。
优选地,第二标准为ISO27001,可将ISO27001正文部分1、2和3级目录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
第一标准还可与第三标准进行体系控制域对标,具体地,第二比较单元202 可针对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二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第一标准;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第二整合因子。
第二比较单元202还可选定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中的一级目录,通过比较这一级目录与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下的主体内容的关键词的相似度,确定出附加因子,相似度越高,附加因子的取值越大。相应地,评估单元203可根据第一整合因子、第二整合因子及附加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
优选地,第三标准可为ISO27002,可将ISO27002正文部分1、2和3级目录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可将3级目录作为选定的目录。
如果未引入附加因子,那么评估单元203可根据第一整合因子及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示:若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则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若第一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若第一整合因子和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第四阈值小于第三阈值。
若引入附加因子,那么评估单元203可根据第一整合因子、第二整合因子及附加因子确定出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示:若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则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若第一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若第一整合因子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第三阈值,第四阈值小于第三阈值,且附加因子大于第五阈值,则确定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若第一整合因子和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
图2所示装置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 12的框图。图3显示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处理单元)16,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28和处理器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 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 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3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3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 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系统/ 服务器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 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 (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3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将实现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 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 —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 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整合粘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
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其中,标准为用于资质认证的标准体系;
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及所述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包括: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包括:
针对所述第二标准中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一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所述第一标准;
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所述第一整合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标准包括:ISO27001;
所述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目录包括:所述ISO27001正文部分1、2和3级目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包括:
针对所述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二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所述第一标准;
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所述第二整合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选定所述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中的一级目录,通过比较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下的主体内容的关键词的相似度,确定出附加因子,所述相似度越高,所述附加因子的取值越大;
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及所述附加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标准包括:ISO27002;
所述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包括:所述ISO27002正文部分1、2和3级目录;
选定的目录包括:3级目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和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及所述附加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包括: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附加因子大于第五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和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
9.一种整合粘性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比较单元、第二比较单元以及评估单元;
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用于针对待处理的第一标准,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二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框架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一整合因子;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用于通过将作为基准的第三标准中的指定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目录进行比较,确定出用于体现所述第一标准的内容层面的整合粘性的第二整合因子;其中,标准为用于资质认证的标准体系;
所述评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及所述第二整合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包括:若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比较单元针对所述第二标准中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一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所述第一标准;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所述第一整合因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标准包括:ISO27001;
所述作为体系框架对标主体的目录包括:所述ISO27001正文部分1、2和3级目录。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针对所述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每级目录,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若确定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的匹配度大于第二阈值,则将这一级目录对应的分值赋予所述第一标准;将所赋予的各分值相加,将相加之和作为所述第二整合因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选定所述第三标准中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中的一级目录,通过比较这一级目录与所述第一标准中的对应级别目录下的主体内容的关键词的相似度,确定出附加因子,所述相似度越高,所述附加因子的取值越大;
所述评估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整合因子、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及所述附加因子确定出所述第一标准是否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和/或内容层面的整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标准包括:ISO27002;
所述作为体系控制域对标主体的目录包括:所述ISO27002正文部分1、2和3级目录;
选定的目录包括:3级目录。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估单元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和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
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但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附加因子大于第五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适合进行内容层面的整合;
所述评估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整合因子和所述第二整合因子均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标准不适合进行框架层面的整合及内容层面的整合。
1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61179.0A 2019-06-26 2019-06-26 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63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1179.0A CN110363401B (zh) 2019-06-26 2019-06-26 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1179.0A CN110363401B (zh) 2019-06-26 2019-06-26 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3401A CN110363401A (zh) 2019-10-22
CN110363401B true CN110363401B (zh) 2022-05-03

Family

ID=6821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1179.0A Active CN110363401B (zh) 2019-06-26 2019-06-26 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34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8232A1 (en) * 2001-01-22 2004-07-29 Osamu Fushimi Electronic catalog aggregation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fast and efficient electronic catalog system
US7739614B1 (en) * 2001-05-22 2010-06-15 Netap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olidated reporting of characteristics for a group of directories
US7822757B2 (en) * 2003-02-18 2010-10-26 Dun & Bradstree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hanced information
EP1636681A4 (en) * 2003-06-24 2008-09-24 Interwove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ELOPING WEB SITES INVOLVING THE UPDATING AND REPLACEMENT OF RELATED CARDS
CN101533346B (zh) * 2008-03-13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源文件的比较装置及方法
US9635129B2 (en) * 2014-09-10 2017-04-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utomatic application discovery, download, integration and launch
CN105740251B (zh) * 2014-12-08 2020-02-1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式整合不同内容源的方法和系统
CN104615768B (zh) * 2015-02-13 2017-06-16 广州神马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文档的同本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776652B (zh) * 2015-11-24 2020-09-25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56070A (zh) * 2016-04-28 2016-09-21 优品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整合重复记录的方法及系统
CN106354827B (zh) * 2016-08-31 2021-04-13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媒资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CN106384226A (zh) * 2016-09-21 2017-02-08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标准化多体系文件数据整合方法
US10698836B2 (en) * 2017-06-16 2020-06-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lation support for a virtual cache
CN107609106B (zh) * 2017-09-12 2020-10-30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似文章查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05219A (zh) * 2018-06-29 2018-11-13 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资源的融合方法以及装置
CN108875067B (zh) * 2018-06-29 2022-02-0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文本数据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34554B (zh) * 2018-07-05 2021-04-02 龙马智芯(珠海横琴)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性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9684566B (zh) * 2018-11-08 2020-04-2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标签引擎实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86558A (zh) * 2019-01-25 2019-06-14 合肥江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评估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3401A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0628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02519B (zh) 一种数据聚合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87146B (zh) 应用下载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61740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55064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54969B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60554B (zh) 展示阅读内容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15421A (zh) 税务政策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55150A (zh) 一种数据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26036A (zh) 用户操作行为安全性的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86177B (zh) 集群会话防丢失方法及系统
CN110716960B (zh) 一种数据库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69266A (zh) 一种数据查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13443B (zh) 社交角色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29944B (zh) 一种低俗图片的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625532A (zh) 数据血缘关系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63401B (zh) 整合粘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77482A (zh) 一种推送信息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992457B (zh) 一种信息转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29347B (zh) 同义标签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76175B (zh) 用于虚拟机的内存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9460511B (zh) 一种获取用户画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38391A (zh) 数据分页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34868B (zh) 金融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化测试结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742104A (zh) 基于ai的rpa分身功能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