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1161B - 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1161B
CN110351161B CN201910428615.7A CN201910428615A CN110351161B CN 110351161 B CN110351161 B CN 110351161B CN 201910428615 A CN201910428615 A CN 201910428615A CN 110351161 B CN110351161 B CN 110351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flow
test
flow node
sc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86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1161A (zh
Inventor
杭中文
罗彪
董荣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ubei Shang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ubei Shang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ubei Shang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ubei Shang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86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1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1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1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涉及信息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对流程场景中的各个流程进行集中式处理,无须针对每个需要测试的流程开发一个测试脚本,从而能够降低测试开发成本,进而能够提升业务端对端的测试效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本发明适用于业务端对端测试。

Description

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业务开发中,为了保证业务在上线后,满足用户使用需求,通常需要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即需要对业务的完整流程场景进行端对端测试。
目前,通常基于流程场景中的各个流程对应的测试脚本,实现业务端对端测试。然而,若通过上述方式进行测试,需要针对每条流程设计一个测试脚本,每个脚本中的一个任务会接着一个任务调用,任务之间的参数传递也只能在每个测试脚本中指定,造成测试开发成本较高,导致业务端对端的测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对流程场景中的各个流程进行集中式处理,无须针对每个需要测试的流程开发一个测试脚本,从而能够降低测试开发成本,进而能够提升业务端对端的测试效率。
依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包括:
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包括:
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中查找第一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
从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开始,按照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流转逐个流程节点执行,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可选地,所述从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开始,按照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流转逐个流程节点执行,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包括:
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的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执行返回结果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多个下游流程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判断流程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唯一下游流程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执行返回结果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多个下游流程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
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不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为判断流程节点。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包括:
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和节点测试条件;
所述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包括:
基于所述节点测试条件,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和标识信息;
对所述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
根据所述多个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定义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将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标识信息和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存储到所述预设模型库中。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对应测试任务的执行结果和执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流程场景发生变化的通知信息时,根据所述流程场景的变化信息更改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依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
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测试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
可选地,所述测试单元包括:
查找模块,用于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中查找第一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
测试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开始,按照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流转逐个流程节点执行,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可选地,所述测试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的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测试子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模块还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执行返回结果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多个下游流程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或者,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判断流程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唯一下游流程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或者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不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为判断流程节点。
可选地,所述解析子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和节点测试条件;
所述测试子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节点测试条件,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和标识信息;
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
定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定义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标识信息和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存储到所述预设模型库中。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对应测试任务的执行结果和执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更改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流程场景发生变化的通知信息时,根据所述流程场景的变化信息更改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依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
依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
本发明提供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与目前通常基于流程场景中的各个流程对应的测试脚本,实现业务端对端测试相比,本发明可以预先针对完整流程场景定义一个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并存储在预设模型库中,在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时,能够根据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并能够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从而能够对流程场景中的各个流程进行集中式处理,无须针对每个需要测试的流程开发一个测试脚本,从而能够降低测试开发成本,进而能够提升业务端对端的测试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101、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指令可以为用户点击或者触发相应按钮触发的,也可以根据定时任务自动触发的,具体地在此不做限定。所述业务端对端测试可以属于黑盒测试,通过编写测试用例,自动化模拟用户操作,确保业务组件间通常正常,程序流数据传递如预期。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流程引擎平台。所述流程引擎平台可以控制流程场景对应的各个流程节点之间的路由流传,以实现业务端对端测试。
102、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其中,所述预设模型库中可以保存不同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每个流程场景可以对应一个测试执行计划模型,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可以为根据流程场景对应的流程图定义的,具体可以为根据所述流程图分析的流程节点和流程路径定义的,通过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可以获知各个流程节点所要测试的任务,以及可以获知各个流程之间如何流转。与现有技术以每个流程对应的测试脚本作为测试最小粒度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流程场景的各个流程节点,能够对流程进行集中式处理,因此,无需针对每个流程编写一个测试执行脚本,从而能够降低自动化测试的开发成本。
103、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可以为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用例,也可以为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路径。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可以定义流程节点标识、流程节点执行延迟时间、测试任务、传入参数、传出参数等,所述流程节点标识可以包括流程节点身份标识号,流程节点名称。例如,在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中,流程节点身份标识号可以为:start id="1",流程节点名称:可以为name="FIX_BUG",流程节点执行延迟时间可以为:retryInterval="5"等,测试任务可以为:uniqueId="simpleTestAbilityCallbackFacade"(简单测试召回可能性)。所述传入参数可以决定流程节点的执行返回结果,若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所述执行返回结果可以确定所述流程节点下一跳如何流转,所述流转路径可以用于确定流程节点的下一跳如何流转,例如,在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中,起始流量节点start id="1"对应的流转路径可以表示为:<transition to="2"/>,起始流量节点下一跳流转到流量节点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流程引擎平台可以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的起始流程节点开始执行,并按照流程路径流转到其他流程节点,直到执行完结束流程节点,以实现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与目前通常基于流程场景中的各个流程对应的测试脚本,实现业务端对端测试相比,本发明能够预先针对完整流程场景定义一个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并存储在预设模型库中,在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时,能够根据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并能够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从而能够对流程场景中的各个流程进行集中式处理,无须针对每个需要测试的流程开发一个测试脚本,从而能够降低测试开发成本,进而能够提升业务端对端的测试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说明上述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的过程,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细化和扩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几种可选实施例,但不限于此,具体如下所示:
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为了获取所述预设模型库,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和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根据所述多个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定义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将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标识信息和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存储到所述预设模型库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步骤103具体可以包括: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中查找第一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从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开始,按照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流转逐个流程节点执行,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可以为起始流程节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执行完结束流程节点时,确定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
为了更好的理解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本发明实施例在提供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的伪代码示例,但此不做限定:
{
传入参数,传出参数;
起始流程节点:节点标识,测试任务,执行延迟时间
流转路径:下游流程节点
中间流程节点:节点标识,测试任务,执行延迟时间
流转路径:下游流程节点
如果中间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上游流程节点的执行结果确定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结束流程节点:节点标识,测试任务,执行延迟时间
流转路径:下游流程节点}。
其中,各个流程节点可以公用相同的传入参数变量,和传出参数变量,不同流程节点的传入参数、传出参数对应的具体数值不同,起始流程节点的传入参数的数值可以为预先定义好的,其他流程节点的传入参数数值可以为根据上游流程节点的执行结果确定的。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如图2所示,所述从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开始,按照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流转逐个流程节点执行,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的目标下游流程节点;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所述第一流程节点的目标下游流程节点可以为所述第一流程节点执行完,下一步测试所需要执行的流程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执行所述测试任务,所述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步骤具体包括: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和节点测试条件。此时,所述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所述节点测试条件,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所述节点测试条件可以为包括节点传入参数、节点传出参数和节点执行延迟时间等。
本发明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为了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所述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执行返回结果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多个下游流程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判断流程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唯一下游流程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是否为判断流程节点,所述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执行返回结果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多个下游流程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不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为判断流程节点。在实际测试执行中,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可以为中间流程节点,例如,所述判断标志可以为“judge”,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的节点标识为:judge id="3",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携带有判断标志,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判断流程节点执行后的返回结果可以决定下一跳所需要测试执行的流程节点。
本发明的再一个可选实施例,为了实现在测试执行中途失败时,自动定位失败原因,提升测试降低测试分析成本,所述基于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记录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对应测试任务的执行结果和执行状态。所述执行结果可以包括测试成功结果,或测试失败结果,当所述执行结果为测试失败结果时,所述执行结果中可以包括测试失败的流程节点标识和失败原因。具体地,在业务端对端测试执行中途失败后,流程引擎平台可以直接获取测试失败结果,并对测试失败重试进行控制,无需人工分析测试失败的原因或者人工干预重试,从而能够降低测试分析成本,进一步地提升测试效率。
进一步地,作为图1的具体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31、查找单元32和测试单元33。
所述接收单元31,可以用于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所述接收单元31是本装置中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的主要功能模块。
所述查找单元3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所述查找单元32是本装置中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的主要功能模块。
所述测试单元33,可以用于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所述测试单元33是本装置中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的主要功能模块,也是核心模块。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测试单元33包括:查找模块和测试模块。
所述查找模块,可以用于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中查找第一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
所述测试模块,可以用于从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开始,按照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流转逐个流程节点执行,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模块包括:解析子模块和测试子模块。
所述解析子模块,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的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所述测试子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所述测试模块还包括:确定子模块。
所述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执行返回结果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多个下游流程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或者,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判断流程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唯一下游流程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所述确定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或者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不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为判断流程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是否为判断流程节点,所述确定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或者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不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为判断流程节点。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所述解析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和节点测试条件。
所述测试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基于所述节点测试条件,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定义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并获取所述预设模型库,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34、分析单元35、定义单元36和存储单元37,如图4所示。
所述获取单元34,可以用于获取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和标识信息。所述获取单元34是本装置中获取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和标识信息的主要功能模块。
所述分析单元35,可以用于对所述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所述分析单元35是本装置中对所述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的主要功能模块。
所述定义单元36,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定义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所述定义单元36是本装置中根据所述多个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定义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的主要功能模块。
所述存储单元37,可以用于将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标识信息和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存储到所述预设模型库中。所述存储单元37是本装置中将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标识信息和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存储到所述预设模型库中的主要功能模块。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实现在测试执行中途失败时,自动定位失败原因,提升测试降低测试分析成本,所述装置还包括:记录单元38。
所述记录单元38,可以用于记录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对应测试任务的执行结果和执行状态。所述记录单元38是本装置中记录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对应测试任务的执行结果和执行状态的主要功能模块。
与现有技术在流程场景的流程发生变化时,需要修改多个甚至所有测试脚本,导致测试后续维护成本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更改单元,可以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流程场景发生变化的通知信息时,根据所述流程场景的变化信息更改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通过更改测试执行计划模型,能够降低测试后续维护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装置所涉及各功能模块的其他相应描述,可以参考图1所示方法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如图1所示方法,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
基于上述如图1所示方法和如图3所示装置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5所示,处理器(processor)4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2、存储器(memory)43、以及通信总线44。其中:处理器41、通信接口42、以及存储器43通过通信总线4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44,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处理器41,用于执行程序,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数据的转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处理器41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终端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存储器43,用于存放程序。存储器4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程序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41执行以下操作: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预先针对完整流程场景定义一个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并存储在预设模型库中,在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时,能够根据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并能够基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定义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对所述流程场景进行业务端对端测试,从而能够对流程场景中的各个流程进行集中式处理,无须针对每个需要测试的流程开发一个测试脚本,从而能够降低测试开发成本,进而能够提升业务端对端的测试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及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端对端测试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6)

1.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中查找第一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
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的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执行返回结果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多个下游流程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判断流程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唯一下游流程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执行返回结果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多个下游流程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
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不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为判断流程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包括:
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和节点测试条件;
所述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包括:
基于所述节点测试条件,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和标识信息;
对所述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
根据多个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定义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将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标识信息和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存储到所述预设模型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对应测试任务的执行结果和执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流程场景发生变化的通知信息时,根据所述流程场景的变化信息更改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8.一种业务端对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业务端对端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流程场景的标识信息;
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预设模型库中查找所述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查找模块,用于从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中查找第一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
测试模块,包括解析子模块和测试子模块;
所述解析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流转路径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的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所述测试子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模块还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则根据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执行返回结果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多个下游流程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或者,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判断流程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唯一下游流程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为判断流程节点;或者若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不携带有判断标志,则确定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并非为判断流程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子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和节点测试条件;
所述测试子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节点测试条件,执行所述第一流程节点对应的测试任务,并对所述目标下游流程节点进行解析和执行其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操作,直到执行完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完成所述流程场景的业务端对端测试。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和标识信息;
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流程场景的流程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
定义单元,用于根据多个业务端对端测试的各个流程节点及其对应的流转路径,定义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流程场景对应的标识信息和测试执行计划模型,存储到所述预设模型库中。
13.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所述各个流程节点对应测试任务的执行结果和执行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更改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流程场景发生变化的通知信息时,根据所述流程场景的变化信息更改所述测试执行计划模型。
15.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对应的操作。
16.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对应的操作。
CN201910428615.7A 2019-05-22 2019-05-22 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0351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8615.7A CN110351161B (zh) 2019-05-22 2019-05-22 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8615.7A CN110351161B (zh) 2019-05-22 2019-05-22 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161A CN110351161A (zh) 2019-10-18
CN110351161B true CN110351161B (zh) 2021-05-07

Family

ID=6817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8615.7A Active CN110351161B (zh) 2019-05-22 2019-05-22 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1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800B (zh) * 2019-11-27 2023-09-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测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27669A (zh) * 2021-01-25 2024-04-05 杭州衣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自动化测试装置
CN112597067B (zh) * 2021-03-05 2021-09-03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127358A (zh) * 2021-04-23 2021-07-16 北京映客芝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5252A (ja) * 1997-02-10 1998-10-23 Advantest Corp 通信機器の試験・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04268724A (zh) * 2014-10-29 2015-01-07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程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897204A (zh) * 2015-12-17 2017-06-2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流程的自动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9446570A (zh) * 2018-09-26 2019-03-0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流程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6221A (zh) * 2018-03-05 2018-08-24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系统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763076A (zh) * 2018-05-22 2018-11-06 深圳乐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自动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990047B (zh) * 2018-07-03 2021-06-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签约关系管理数据准备平台的测试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9522214A (zh) * 2018-10-09 2019-03-26 广州神马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方法、平台、客户端及系统、计算设备及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5252A (ja) * 1997-02-10 1998-10-23 Advantest Corp 通信機器の試験・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04268724A (zh) * 2014-10-29 2015-01-07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程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897204A (zh) * 2015-12-17 2017-06-2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流程的自动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9446570A (zh) * 2018-09-26 2019-03-0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流程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161A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1161B (zh) 业务端对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US11184241B2 (en) Topology-aware continuous evaluation of microservice-based applications
CN109189665B (zh) 数据录制、数据回放和自动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45437B (zh) 一种java注解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8228444B (zh) 一种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0704173A (zh) 任务调度方法、调度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240908B (zh) 异常测试用例模板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1400186A (zh) 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0059003B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39700B (zh)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739527A (zh) 一种客户端灰度发布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0287696A (zh) 一种反弹shell进程的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094255A (zh) 数据接口的模拟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58313B (zh) 构建异常测试场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959048A (zh) 模块化环境的性能分析方法、装置及可存储介质
CN111177193A (zh) 一种基于Flink的日志流式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974874A (zh) 数据库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2511B (zh) 获取代码测试覆盖率的装置及方法
CN111950640B (zh) 交换机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34405A (zh) 测试文件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6633766A (zh) 故障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5774B (zh) 流量录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3478A (zh) 场景测试方法、服务降级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0442370B (zh) 一种测试用例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0597736A (zh) 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