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1049A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1049A
CN110351049A CN201810301153.8A CN201810301153A CN110351049A CN 110351049 A CN110351049 A CN 110351049A CN 201810301153 A CN201810301153 A CN 201810301153A CN 110351049 A CN110351049 A CN 110351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ci
transmission
bit sequence
time
pu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11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1049B (zh
Inventor
高雪娟
托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011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1049B/zh
Priority to US17/044,329 priority patent/US11968672B2/en
Priority to EP19782176.2A priority patent/EP378046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6358 priority patent/WO20191922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1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1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重复传输UCI还没有明确的方法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并在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并通过确定的上行信道接收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根据UCI在第一次传输时隙中的信道确定UCI编码比特序列,后续不论在哪种信道传输,都传输该UCI编码比特序列,可以保证网络侧设备对UCI重复传输的正确合并,提高UCI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NR(New Radio,无线接入网),通信系统中暂不支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在相同时间上并行传输,此时需要将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包括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应答消息)转移到PUSCH上和数据进行复用传输。
当UCI在PUSCH上进行复用传输时,已经定义了明确的映射规则,例如:HARQ-ACK在第一个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ymbol,解调参考符号)之后按照先频域后时域方式顺序进行映射;CSI part(部分)1和CSI part 2从第一个可用的RE资源开始按照先频域后时域方式进行映射;如果UCI占用的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元素)资源不占满一整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或者在UCI占用的RE资源多于一个符号但是在最后一个符号上不能占用所有PUSCH带宽上的RE资源,则在频域上平均离散映射,例如,当UCI的资源不占满一个符号时,频域间隔为符号上可用的RE个数/剩余未映射的UCI符号个数并向下取整。如果HARQ-ACK的比特数为0或1或2时保留一部分资源,CSI part 1不会映射在保留的RE资源上,主要是为了避免HARQ-ACK对CSIpart 1进行打孔。
在目前的NR通信系统中支持PUCCH重复传输,即PUCCH占用多个时隙(slot)传输,每个时隙中传输相同的UCI,以获得软合并增益,PUCCH在每个重复传输的slot中的传输资源相同。同时,NR通信系统中也支持PUSCH重复传输,每个时隙中传输相同的数据信息,以获得软合并增益,PUSCH在每个重复传输的slot中的传输资源相同。
现有技术中,当一个非重复传输的PUSCH或进行重复传输的PUSCH的多个重复传输中的一个PUSCH和一个PUCCH在同一个时隙中发生冲突时,如果在冲突时隙中PUCCH和PUSCH的起始符号相同,则将UCI复用在PUSCH中进行传输,不进行传输PUCCH。但是当进行重复传输的PUCCH和PUSCH在同一个时隙中发生冲突时,如何传输UCI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法。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当进行重复传输的PUCCH和PUSCH在同一个时隙中发生冲突时,目前如何传输UCI还没有明确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传输UCI还没有明确的方法的问题。
第一方面,终端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并且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终端是根据UCI在第一次传输时隙中的承载信道确定UCI编码比特序列,后续不论在哪种信道传输,都传输该UCI编码比特序列,可以保证网络侧设备对UCI重复传输的正确合并,提高UCI传输性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并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此时确定的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者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并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再或者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其中,确定用于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的方法如下: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所述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并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终端确定在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并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是根据当前上行信道的传输情况确定的,因此保证了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更贴近上行信道的传输情况,提升了UCI传输性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此时所述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此时所述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重复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会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或重复处理,保证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准确传输,提升了UCI传输性能。
第二方面,网络侧设备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并且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是根据当前上行信道的传输情况确定的,因此保证了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更贴近上行信道的传输情况,提升了UCI传输性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并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者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再或者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其中,确定用于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的方法如下: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所述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并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终端确定在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并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是根据当前上行信道的传输情况确定的,因此保证了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更贴近上行信道的传输情况,提升了UCI传输性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会,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或解重复处理,保证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准确传输,提升了UCI传输性能。
第三方面,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重复处理。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在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第四方面,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
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处理。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在PUS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第五方面,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该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第六方面,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第七方面,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终端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网络侧设备所述方法的步骤。
另外,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的情况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确定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的完整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slot n+3中终端确定PUSCH作为用于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slot n+3中终端确定PUCCH作为用于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slot n+6中终端确定PUSCH2作为用于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slot n+6中终端确定PUSCH2作为用于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个slot中的UCI传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的方法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在NR通信系统中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传输的场景,在目前的NR通信系统中支持PUCCH重复传输,即PUCCH占用多个时隙(slot)传输,每个时隙中传输相同的UCI,以获得软合并增益,PUCCH在每个重复传输的slot中的传输资源相同。同时,NR通信系统中也支持PUSCH重复传输,每个时隙中传输相同的数据信息,以获得软合并增益,PUSCH在每个重复传输的slot中的传输资源相同。
当一个非重复传输的PUSCH或进行重复传输的PUSCH的多个重复传输中的一个PUSCH和一个PUCCH在同一个时隙中发生冲突时,如果在冲突时隙中PUCCH和PUSCH的起始符号相同,则将UCI复用在PUSCH中进行传输,不进行传输PUCCH。但是当进行重复传输的PUCCH和PUSCH在同一个时隙中发生冲突时,如何传输UCI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法。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下面对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100和网络侧设备101。
终端100,用于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网络侧设备100,用于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并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也会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并通过确定的上行信道接收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UCI在第一次传输时隙中的承载信道确定UCI编码比特序列,后续不论在哪种信道传输,都传输该UCI编码比特序列,可以保证网络侧设备对UCI重复传输的正确合并,提高UCI传输性能。
在具体实施中,终端在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时,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首先需要确定在哪个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如图2所示,一种情况是如果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所述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如图3A所示,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此时终端确定在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如图3B所示,最后一种情况是如果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时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当终端确定在哪个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之后,需要根据所确定的上行信道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其中PUCCH是用于承载所述UCI并且被配置在多个时隙传输。
如果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并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此时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其次,如果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并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此时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最后,如果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并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此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当终端确定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之后,通过确定的上行信道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比如,若终端确定了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则在PUCCH上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若终端确定了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则在PUSCH上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其中,网络侧设备确定上行信道与确定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方法与终端侧的方法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比如,若终端确定了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则网络侧设备需要在PUCCH上接收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若终端确定了PUSCH作为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则网络侧设备需要在PUSCH上接收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所需要的传输资源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可能会不匹配,当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时,终端需要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具体为:
如果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
比如,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101011100110,共计12比特,在QPSK调制方式下(2比特对应一个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正交相移键控)调制符号),将得到6个调制符号,假设每个RE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则需要6个RE,如果此时上行信道上提供给UCI的传输资源只有5个RE,则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此时终端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101011100110的尾部的部分比特去掉,即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变为10101110,从而得到5个调制符号,映射在5个RE上传输。
终端将截短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传输至网络侧设备。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确定的上行信道接收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也可以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判断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大于实际资源,因此在该上行信道上接收到的是进行了截短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在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时,将接收到的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前一次传输中的接收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比特进行合并,例如前一次传输中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而当前接收到的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则只需要将原12比特中的前10比特与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即可。
其中,这里的合并是一种比特级合并方式,即后续传输中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未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前部分中的比特进行合并,而后一部分截短的相当于没有任何合并。
当然这里的合并处理也可以是合并这些比特对应的调制符号,即符号级合并,例如即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对应6个QPSK调制符号,而截短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对应5个QPSK调制符号,则与6个调制符号中的前5个进行合并即可;然后再解调得到比特,但是无论哪一种合并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为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功能的合并方式均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应的,如果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重复处理。
比如,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101011100110,共计12比特,在QPSK调制方式下(2比特对应一个QPSK调制符号),将得到6个调制符号,假设每个RE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则需要6个RE,如果此时上行信道上提供给UCI的传输资源有8个RE,则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此时终端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101011100110的头部的部分比特重复级联在尾部,即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变为1010111001101010,从而得到16比特比特序列,再进行QPSK调制后得到8个调制符号,映射到8个RE上传输。
相应的,终端将重复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传输至网络侧设备。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也可以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判断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小于实际资源,因此在该上行信道上接收到的是进行了重复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在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时,将接收到的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前一次传输中的接收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比特进行合并,例如前一次传输中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而当前接收到的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10,则可以将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前12比特与前一次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再将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后4比特与已经合并后得到的12比特序列中的前4比做进一步合并即可;或者,基站也可以先对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编码,即将其尾部的4比特重复内容合并到头部的4比特,还原为12比特序列,再与前一次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的完整流程图。
步骤400、终端确定用于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步骤401、终端根据确定用于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确定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步骤402、终端比较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的大小,若大于执行步骤405;若小于执行步骤408;若等于执行步骤403;
步骤403、终端通过确定的上行信道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至网络侧设备;
步骤404、网络侧设备通过确定的上行信道接收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步骤405、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并通过确定的上行信道将截短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步骤406、网络侧设备通过确定的上行信道接收截短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步骤407、网络侧设备对处理后的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
步骤408、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重复处理,并通过确定的上行信道将截短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步骤409、网络侧设备通过确定的上行信道接收重复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步骤410、网络侧设备对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处理。
下面结合部分实施例对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5~图6所示,假设网络侧设备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PUCCH在4个slot中重复传输,比如PUCCH在slot n+3中开始,在连续的slot n+3、n+4、n+5和n+6中重复传输;同时也配置PUSCH也在4个slot中重复传输,比如PUSCH在slot n中开始,在连续的slot n、n+1、n+2和n+3中重复传输。
从图5~图6可见,在slot n+3中,PUSCH与重复传输的PUCCH发生时域重叠,此时终端需要根据预定规则从PUSCH与PUCCH中确定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并且根据slot n+3中承载UCI的上行信道的选择结果不同,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可能不同,因此后续重复传输的slot中需要根据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实际资源的差异进行处理。
一种情况:如图5所示。
在slot n+3中,当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PUSCH的起始符号时,终端确定PUSCH作为用于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此时终端则可以将在PUCCH上传输的UCI放在PUSCH上传输,从而在slot n+3中不传输PUCCH。
相应的,由于判断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slot n+3中的PUSCH上,则终端需要根据该PUSCH的资源分配情况以及UCI在PUSCH上传输的规则,确定UCI在PUSCH上占用的资源,并根据该资源大小对原始UCI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得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PUSCH上的对应资源上传输这些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至网络侧设备。
其中,在PUSCH上的对应资源上传输这些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可以进行加扰、调制形成调制符号,并映射到对应的RE上传输。
由于网络侧设备需要在PUSCH上的对应资源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因此网络侧设备也需要按照终端侧的方法确定UCI在PUSCH上传输以及确定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由于具体方法与终端则方法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
在slot n+4、n+5和n+6中,由于仅存在PUCCH,则UCI在PUCCH上传输,传输的UCI是按照UCI在slot n+3中得到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传输的,即不对UCI针对当前的PUCCH资源进行重新编码;由于在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是按照UCI在PUSCH上传输进行的UCI编码得到的,UCI在PUCCH和PUSCH上的传输资源大小不同,在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PUCCH上的UCI传输资源可能不匹配,因此,此时需要判断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直接映射传输,否则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处理。具体如下:
如果PUCCH承载UCI的传输资源容量小于所述UCI编码比特序列,则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比如去掉尾部的部分比特,直到满足PUCCH的UCI承载容量,终端在PUSCH上的对应资源发送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比如,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101011100110,共计12比特,在QPSK调制方式下(2比特对应一个QPSK调制符号),将得到6个调制符号,假设每个RE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则需要6个RE,如果此时上行信道上提供给UCI的传输资源只有5个RE,则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大于PUCCH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此时终端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101011100110的尾部的部分比特去掉,即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变为10101110,从而得到5个调制符号,映射在5个RE上传输。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PUSCH上接收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也可以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判断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大于实际资源,因此在该上行信道上接收到的是进行了截短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在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时,将接收到的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前一次传输中的接收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比特进行合并,例如前一次传输中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而当前接收到的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则只需要将原12比特中的前10比特与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即可。
其中,所述合并是一种比特级合并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合并这些比特对应的调制符号,即符号级合并,例如即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对应6个QPSK调制符号,而截短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对应5个QPSK调制符号,则与6个调制符号中的前5个进行合并即可;然后再解调得到比特。
而所谓的比特级合并,即后续传输中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未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前部分中的比特进行合并,而后一部分截短的相当于没有任何合并。
如果PUCCH承载UCI的传输资源容量大于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则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循环重复,比如将头部的部分比特重复级联在尾部,直到满足PUCCH的UCI承载容量,终端在PUSCH上的对应资源发送循环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比如,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101011100110,共计12比特,在QPSK调制方式下(2比特对应一个QPSK调制符号),将得到6个调制符号,假设每个RE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则需要6个RE,如果此时上行信道上提供给UCI的传输资源有8个RE,则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小于PUCCH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此时终端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101011100110的头部的部分比特重复级联在尾部,即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变为1010111001101010,从而得到16比特比特序列,再进行QPSK调制后得到8个调制符号,映射到8个RE上传输。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PUSCH上接收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也可以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判断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小于实际资源,因此在该上行信道上接收到的是进行了重复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在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时,将接收到的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前一次传输中的接收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比特进行合并,例如前一次传输中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而当前接收到的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10,则可以将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前12比特与前一次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再将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后4比特与已经合并后得到的12比特序列中的前4比做进一步合并即可;或者,基站也可以先对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编码,即将其尾部的4比特重复内容合并到头部的4比特,还原为12比特序列,再与前一次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
另一种情况,如图6所示:
在slot n+3中,当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PUSCH的起始符号,则终端确定PUCCH作为用于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此时在slot n+3中丢弃PUSCH传输而只传输PUCCH,确定UCI的第一次传输在slot n+3中的PUCCH上传输。
相应的,由于判断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slot n+3中的PUCCH上,则终端需要根据该PUCCH的资源分配情况以及UCI在PUCCH上传输的规则,确定UCI在PUCCH上占用的资源,以及根据该资源大小对原始UCI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得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并且需要在PUCCH上的对应资源上传输这些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至网络侧设备。
由于网络侧设备需要在PUCCH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因此网络侧设备也需要按照终端侧的方法确定UCI在PUCCH上传输,由于具体方法与终端则方法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
在slot n+4、n+5和n+6中,由于仅存在PUCCH,则UCI在PUCCH上传输,传输的UCI是按照UCI在slot n+3中得到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传输的,即不对UCI针对当前的PUCCH资源进行重新编码;由于在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是按照UCI在PUCCH上传输进行的UCI编码得到的,且slot n+3和后续slot中的PUCCH传输资源相同,slot n+3中的UCI编码比特在后续slot中的PUCCH上的传输同slot n+3,因此不需要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处理。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按照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PUCCH上进行接收,并将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前一个slot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在最后一个slot中进行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之后,网络侧设备就可以进行译码判决,从而得到最终的译码信息,从而得到终端传输的原始UCI。
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最后一次UCI重复传输时,在最后一个slot中进行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之后,网络侧设备就可以进行译码判决,从而得到最终的译码信息,从而得到终端传输的原始UCI。
实施例二:
如图7~图8所示,假设网络侧设备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PUCCH在4个slot中重复传输,比如PUCCH在slot n+3中开始,在连续的slot n+3、n+4、n+5和n+6中重复传输,同时也配置PUSCH在4个slot中重复传输,比如PUSCH1在slot n中开始,在连续的slot n、n+1、n+2和n+3中重复传输,PUSCH2在slot n+6中开始,在连续的slot n+6、n+7、n+8和n+9中重复传输。
1、从图7~图9可见,在slot n+3中PUSCH与重复传输的PUCCH发生时域重叠,此时UCI传输的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就不在赘述。
2、在slot n+4、n+5中,由于仅存在PUCCH,则UCI在PUCCH上进行传输,具体的传输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就不在赘述。
3、在slot n+6中,PUSCH与重复传输的PUCCH发生时域重叠,此时终端需要根据预定规则从PUSCH与PUCCH中确定承载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终端需确定哪个信道作为承载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此时都不会对UCI进行重新编码。
(1)、如图7~8所示,当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PUSCH2的起始符号时,终端确定PUSCH2作为用于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此时终端则可以将在PUCCH上传输的UCI放在PUSCH2上传输,从而在slot n+6中不传输PUCCH。
当终端将在PUCCH上传输的UCI放在PUSCH2上传输时,由于可能与在slot n+3中承载UCI的上行信道上传输UCI的资源不同,还需要判断是否对slot n+3中得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或重复处理。
如图7所示,如果在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是按照UCI在PUSCH1上传输进行的UCI编码得到的,则由于UCI在PUSCH1和PUSCH2上的传输资源大小不同,在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PUSCH2上的UCI传输资源可能不匹配。
如图8所示,如果在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是按照UCI在PUCCH上传输进行的UCI编码得到,由于UCI在PUCCH和PUSCH2上的传输资源大小不同,在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PUCCH上的UCI传输资源也可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此时就需要判断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确定信道上的UCI传输资源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直接映射传输,否则做如下处理:
如果PUSCH2承载UCI的传输资源容量小于所述UCI编码比特,则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比如去掉尾部的部分比特,直到满足PUSCH2的UCI承载容量,终端在PUSCH2上对应的资源发送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比如,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101011100110,共计12比特,在QPSK调制方式下(2比特对应一个QPSK调制符号),将得到6个调制符号,假设每个RE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则需要6个RE,如果此时上行信道上提供给UCI的传输资源只有5个RE,则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大于PUSCH2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此时终端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101011100110的尾部的部分比特去掉(即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变为10101110),从而得到5个调制符号,映射在5个RE上传输。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PUSCH2上接收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也可以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判断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大于实际资源,因此在该上行信道上接收到的是进行了截短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在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时,将接收到的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前一次传输中的接收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比特进行合并,例如前一次传输中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而当前接收到的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则只需要将原12比特中的前10比特与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即可。
其中,所述合并是一种比特级合并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合并这些比特对应的调制符号,即符号级合并,例如即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对应6个QPSK调制符号,而截短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对应5个QPSK调制符号,则与6个调制符号中的前5个进行合并即可;然后再解调得到比特。
而所谓的比特级合并,即后续传输中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未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前部分中的比特进行合并,后一部分截短的相当于没有任何合并。
如果PUSCH2的UCI承载容量大于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则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循环重复,比如将头部的部分比特重复级联在尾部,直到满足PUSCH2的UCI承载容量,终端在PUSCH2上对应的资源发送循环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比如,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101011100110,共计12比特,在QPSK调制方式下(2比特对应一个QPSK调制符号),将得到6个调制符号,假设每个RE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则需要6个RE,如果此时上行信道上提供给UCI的传输资源有8个RE,则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小于PUSCH2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此时终端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101011100110的头部的部分比特重复级联在尾部(即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变为1010111001101010),从而得到16比特比特序列,再进行QPSK调制后得到8个调制符号,映射到8个RE上传输。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PUSCH2上接收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也可以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判断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小于实际资源,因此在该上行信道上接收到的是进行了重复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在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时,将接收到的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前一次传输中的接收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比特进行合并,例如前一次传输中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而当前接收到的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10,则可以将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前12比特与前一次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再将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后4比特与已经合并后得到的12比特序列中的前4比做进一步合并即可;或者,基站也可以先对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编码,即将其尾部的4比特重复内容合并到头部的4比特,还原为12比特序列,再与前一次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
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最后一次UCI重复传输时,在最后一个slot中进行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之后,网络侧设备就可以进行译码判决,从而得到最终的译码信息,从而得到终端传输的原始UCI。
当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PUSCH2的起始符号,则终端确定PUCCH作为承载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具体的传输方法与slot n+4、n+5中的方法相同,在此就不在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假设网络侧设备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PUCCH在4个slot中重复传输,比如PUCCH在slot n+3中开始,在连续的slot n+3、n+4、n+5和n+6中重复传输,并且配置PUSCH不重复传输,比如PUSCH1在slot n+4中传输且与PUCCH起始符号对齐,PUSCH2在slotn+5中传输且与PUCCH起始符号对齐,PUSCH3在slot n+6中,且起始符号超前PUCCH。
从图10中可见,在slot n+3中UCI仅在PUCCH上对应的资源传输,因此终端根据PUCCH上对应的资源承载UCI的资源对UCI进行编码,得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并在PUCCH上的对应资源上传输这些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相应的,由于网络侧设备需要在PUCCH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因此网络侧设备也需要按照终端侧的方法确定UCI在PUCCH上对应的资源传输,由于具体的方法与终端侧的方法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
1、在slot n+4中,由于PUSCH1在slot n+4中传输且与PUCCH起始符号对齐,因此终端确定PUSCH1作为承载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由于UCI在PUCCH和PUSCH1上对应的资源的传输资源大小不同,在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PUSCH1上的UCI传输资源可能不匹配,因此,此时需要判断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直接映射传输,否则将PUSCH1的UCI承载容量与所述UCI编码比特进行处理。
如果PUSCH1承载UCI的传输资源容量小于所述UCI编码比特,则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比如去掉尾部的部分比特,直到满足PUSCH1的UCI承载容量,终端在PUSCH1上发送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比如,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101011100110,共计12比特,在QPSK调制方式下(2比特对应一个QPSK调制符号),将得到6个调制符号,假设每个RE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则需要6个RE,如果此时上行信道上提供给UCI的传输资源只有5个RE,则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大于PUSCH1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此时终端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101011100110的尾部的部分比特去掉,即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变为10101110,从而得到5个调制符号,映射在5个RE上传输。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PUSCH1上接收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也可以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判断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大于实际资源,因此在该上行信道上接收到的是进行了截短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在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时,将接收到的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前一次传输中的接收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比特进行合并,例如前一次传输中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而当前接收到的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则只需要将原12比特中的前10比特与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即可。
其中,所述合并是一种比特级合并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合并这些比特对应的调制符号,即符号级合并,例如即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对应6个QPSK调制符号,而截短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对应5个QPSK调制符号,则与6个调制符号中的前5个进行合并即可;然后再解调得到比特。
而所谓的对应比特合并,即后续传输中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未截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前部分中的比特进行合并,后一部分截短的相当于没有任何合并。
如果PUSCH1承载UCI的传输资源容量大于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则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循环重复,比如将头部的部分比特重复级联在尾部,直到满足PUSCH1的UCI承载容量,终端在PUSCH1上对应的资源发送循环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比如,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101011100110,共计12比特,在QPSK调制方式下(2比特对应一个QPSK调制符号),将得到6个调制符号,假设每个RE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则需要6个RE,如果此时上行信道上提供给UCI的传输资源有8个RE,则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小于PUSCH1上用于传输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传输资源,此时终端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101011100110的头部的部分比特重复级联在尾部,即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变为1010111001101010,从而得到16比特比特序列,再进行QPSK调制后得到8个调制符号,映射到8个RE上传输。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PUSCH1上接收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时,也可以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判断原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需要的资源小于实际资源,因此在该上行信道上接收到的是进行了重复处理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侧设备在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时,将接收到的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前一次传输中的接收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对应比特进行合并,例如前一次传输中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而当前接收到的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原序列10101110011010,则可以将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前12比特与前一次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再将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中的后4比特与已经合并后得到的12比特序列中的前4比做进一步合并即可;或者,基站也可以先对重复后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编码,即将其尾部的4比特重复内容合并到头部的4比特,还原为12比特序列,再与前一次接收到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
2、在slot n+5中,由于PUSCH2在slot n+5中传输且与PUCCH起始符号对齐,因此终端确定PUSCH2作为承载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由于UCI在PUCCH和PUSCH2上的传输资源大小不同,在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与PUSCH2上的UCI传输资源可能不匹配,因此,此时需要判断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直接映射传输,否则将PUSCH2的UCI承载容量与所述UCI编码比特进行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与PUSCH1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3、在slot n+6中,由于PUSCH3在slot n+6中传输且与起始符号超前PUCCH,因此终端确定PUCCH作为承载重复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由于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slot n+3中是根据UCI在PUCCH上传输进行的编码,且多个slot中的PUCCH资源大小相同,因此终端可以直接将slot n+3中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slot n+6中的PUCCH上传输至网络侧设备。
相应的,网络侧设备也不需要对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任何处理,可以直接接收,当最后一个slot中进行了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合并之后,网络侧设备就可以进行译码判决,从而得到最终的译码信息,从而得到终端传输的原始UCI。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000、存储器1001和收发机1002:
处理器10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1可以存储处理器11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1002用于在处理器10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10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1可以存储处理器10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00中,或者由处理器1000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10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01,处理器1000读取存储器10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1000,用于读取存储器1001中的程序并执行;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000还用于: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000具体用于: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重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000具体用于: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在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1100、存储器1101和收发机1102:
处理器11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01可以存储处理器12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1102用于在处理器11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11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01可以存储处理器11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100中,或者由处理器1100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1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11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101,处理器1100读取存储器11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1100,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100还用于: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100具体用于: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100具体用于: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在PUS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该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200,用于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发送模块1201,用于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200还用于: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200具体用于: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重复处理。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1201具体用于: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在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1300,用于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接收模块1301,用于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300还用于: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300具体用于: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处理。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1301具体用于: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在PUS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终端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网络侧设备的方法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系统中的终端,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的方法流程图。
步骤1400、终端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步骤1401、所述终端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
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所述终端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包括: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或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重复处理。
可选的,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所述终端确定用于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所述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
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终端确定在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
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步骤1500、网络侧设备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步骤1501、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
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可选的,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包括: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或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处理。
可选的,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用于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
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在PUS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
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以上参照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申请。应理解,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一个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块的组合。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块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方法。
相应地,还可以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码等)来实施本申请。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采取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具有在介质中实现的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由指令执行系统来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而使用。在本申请上下文中,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意介质,其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输、或传送程序,以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确定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重复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终端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
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包括: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或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重复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所述终端确定用于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所述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
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终端确定在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
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终端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5.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
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包括: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或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处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用于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
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在PUS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
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9.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
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
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截短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重复处理。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在PUS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PUCCH作为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13.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
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
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S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S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存在PUSCH与PUCCH在时域重叠,且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或若所述第一UCI的第一次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在PUCCH上传输所述UCI,则确定所述UCI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根据所述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确定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大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处理;或若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需要的传输资源小于确定的上行信道上用于传输所述UCI的传输资源时,则确定终端对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解重复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传输时刻不存在PUSCH,则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对齐或超前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在PUS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或若所述传输时刻存在PUSCH和PUCCH在时域上重叠,且所述PUCCH的起始符号落后所述PUSCH的起始符号,则确定PUCCH作为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上行信道。
17.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传输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18.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PUCCH上重复传输的UCI的第一次传输的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UCI的后续重复传输中的每一次传输中,在确定的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UCI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19.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5~8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301153.8A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Active CN110351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1153.8A CN110351049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US17/044,329 US11968672B2 (en) 2018-04-04 2019-02-2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19782176.2A EP3780464A4 (en) 2018-04-04 2019-02-27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PCT/CN2019/076358 WO2019192272A1 (zh) 2018-04-04 2019-02-27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1153.8A CN110351049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049A true CN110351049A (zh) 2019-10-18
CN110351049B CN110351049B (zh) 2020-10-20

Family

ID=6810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1153.8A Active CN110351049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8672B2 (zh)
EP (1) EP3780464A4 (zh)
CN (1) CN110351049B (zh)
WO (1) WO20191922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5083A (zh) * 2021-01-08 2022-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2218157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0911A1 (ko) * 2020-10-14 2022-04-21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20220124755A1 (en) * 2020-10-16 2022-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less sequence-based noncoheren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with repeti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7985A (zh) * 2010-05-06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上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系统及中继站
CN102468917A (zh) * 2010-11-15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03220083A (zh) * 2013-03-27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60956A (zh) * 2015-04-1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7027181A (zh) * 2016-02-02 2017-08-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396B (zh) 2009-01-30 2018-04-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数据或控制信道上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37408A2 (en) * 2010-04-30 2011-11-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JP6437554B2 (ja) 2013-12-03 2018-12-1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機械タイプ通信を支援する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US10743306B2 (en) * 2016-05-13 2020-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length
US11171746B2 (en) 2016-06-15 2021-11-09 Apple Inc. Channel state and beam related information reporting
WO2019032719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ULTI-INTERVALS MULTIPHONIC LOW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NEW 5th GENERATION RADIO (NR) (5G)
CN110034905B (zh) * 2018-01-12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7985A (zh) * 2010-05-06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上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系统及中继站
CN102468917A (zh) * 2010-11-15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03220083A (zh) * 2013-03-27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60956A (zh) * 2015-04-1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7027181A (zh) * 2016-02-02 2017-08-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UCIOLES - SOPHIA ANTIPOLIS: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NR;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control (Release 15)", 《3GPP》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5083A (zh) * 2021-01-08 2022-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4745083B (zh) * 2021-01-08 2024-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2218157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2272A1 (zh) 2019-10-10
EP3780464A1 (en) 2021-02-17
CN110351049B (zh) 2020-10-20
US20210160855A1 (en) 2021-05-27
EP3780464A4 (en) 2021-05-26
US11968672B2 (en) 202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1049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US105233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5898872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470495B (zh) 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5634666A (zh) 一种在非授权频段上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44439B (zh) 为资源池设置保留子帧的方法、用户装备以及基站
US1095921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ensuring correct generation of a check bit
CN116318544A (zh) 一种配置、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47323B (zh) 一种rs生成、接收方法及终端、基站
EP2395782B1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r and method for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of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4620650B (zh) 一种信息获取的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EP3893419A1 (en) Data retransmission deco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6982469B (zh) 一种资源调度和碰撞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EP3641204B1 (e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15041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078992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420076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09475009B (zh)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10266B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2017032528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4071472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4884639B (zh)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787725B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及确定控制信息不同状态的方法、设备
JP700811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3938244B (zh) 一种通信应答信号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5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